📖 ZKIZ Archives


實質稅率最低的大企業係…… 林智遠

2016-06-30  NM

迷你倉變成大火倉,投脫歐者變成後悔投脫歐,上週海內外新聞恐怕都縈繞大家多天。當勇敢消防員不顧生死救火的同時,新聞、訊息夾雜傳聞湧至,大家彷彿都成了救火專家、脫歐分析員,在即時通訊軟件及社交網站中分享及批評,任意指點江山。分享及批評中,大家追求的是快、是sound bite、是like,有否細想,明辨真偽或已不重要?投脫歐後否定結果及反悔,投票時有否細想明辨?看企業利潤的實際稅率

英國是否脫歐一下子竟拉扯到香港的利得稅稅率上,香港首富藉機建議香港應增加利得稅稅率,用在教育及醫療上;但不贊成「部分人抽高,部分人抽低」的大企業稅。說到稅率及大企業稅,那麼大企業所賺利潤的實質稅率(effective tax rate)又是多少?現時,香港利得稅是按企業的應課稅利潤,以16.5%稅率計算;內地企業所得稅是按企業的應課稅利潤,基於法定稅率25%計算,部分企業享有15%優惠稅率。而實質稅率就是以損益表中的稅項支出,除以損益表中的稅前溢利,藉此看看企業所賺利潤的實際繳付稅率,國際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亦要求企業在財務報告附註中,披露實質稅率及相關營業地稅率的對賬差異。

近五年中四年有稅項收入

嘗試計算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30間公司(佔總市值五成)的實質稅率,並平均計算近五年的實質稅率。發現大部分公司(18間)的五年平均實質稅率,都在15%以上;而五年平均實質稅率低於10%的公司,就有以下五間公司。有趣的是五年平均實質稅率最低的五間公司中,有三間與香港首富相關,長江基建(1038)更在近五年中,有四年是負實質稅率,即四年損益表中的稅項並不是支出,而是收益。當然,計算實質稅率作比較,亦有其缺陷及不公平的地方。首先,以金沙(1928)為例,除了繳付利得稅外,還要在澳門繳付博彩稅,而博彩稅並不包括在實質稅率計算中。2015年,金沙損益表中的博彩稅支出是26.4億美元,佔收益淨額39%。其次,財務報告準則的要求亦使一些利得稅支出,並未在損益表中獨立列示。以長江基建為例,攤佔聯營及合資企業的業績是稅後淨收益,即相關稅項並未在實質稅率計算中。若僅看長江基建扣除攤佔聯營及合資企業之業績後的稅前溢利,此稅前溢利五年累計85億港元;但現金流量表顯示的利得稅,五年累計是「已收」淨額6,300萬港元。增加利得稅稅率對長江基建的影響又會是多少?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72

社科院:甘肅貴州農村發展水平全國最低

扶貧開發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後,難度正明顯加大。8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稱,在區域層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目前,甘肅、貴州、雲南、青海和新疆農村發展水平在全國墊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當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6)。報告稱,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實現程度逐年提高,從2010年的75.98%提高到2014年的85.75%,但各方面指標實現程度相差懸殊。

甘肅民勤,一位婦女在梭梭林中行走。近年來,地區發展差距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三個維度更明顯。攝影/章軻

《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6)發布了中國農村發展指數。該指數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綠色發展理念及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為指導,由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和城鄉一體化5個維度的27個指標構成。

基於該指數的測評報告對2011~2014年期間全國及各地區農村發展進程進行了測度和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我國農村發展水平在各個層面都穩步提高。2011~2014年期間,全國層面農村發展指數從0.396上升到0.578。生活水平和城鄉一體化兩個維度提升明顯,對總指數的增長分別貢獻了39.6%和23.6%,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消除城鄉發展差距方面的努力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農村發展。同期,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指數都有明顯提高,各省區市農村發展指數也普遍上升,14個省區市的升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農村發展水平的地區差距依然需要關註。在區域層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農村發展水平有較大提升,並超過東北地區;西部地區依然最低,但是與東北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在省級層面,農村發展水平呈“兩端分化、中間趨同”分布特征,發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區指數差距較大,發展水平居中的近20個省區市指數非常接近。

2014年,農村發展指數最高的五個地區依次是上海(1.024)、浙江(0.981)、北京(0.961)、江蘇(0.869)和天津(0.862),最低的五個地區依次是甘肅(0.418)、貴州(0.422)、雲南(0.441)、青海(0.489)和新疆(0.506)。2011~2014年期間,農村發展指數上升最多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天津、廣西、浙江、內蒙古、海南,上升最少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山東、黑龍江、北京、青海、遼寧。

數據顯示,2014年,貧困發生率超過15%的有西藏(23.7%)、甘肅(20.1%)、新疆(18.6%)、貴州(18.0%)和雲南(15.5%),貧困人口數量超過500萬的有貴州(623萬)、雲南(574萬)、河南(565萬)、廣西(540萬)、湖南(532萬)和四川(509萬)。

地區發展差距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三個維度更明顯。報告介紹,五個維度中生態環境的地區差距最大。2014年生態環境分指數的變異系數為0.48,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兩個分指數的變異系數也分別達到了0.45和0.41。生活水平和城鄉一體化的地區差距較小,城鄉一體化分指數的變異系數只有0.12。2011~2014年期間,五個維度分指數的變異系數都呈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是生活水平,表明地區之間農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趨於縮小。

維度間發展失衡在東北和西部地區更突出。在東部地區,五個維度中城鄉一體化的分指數最高,社會發展的分指數最低,兩者之比為1.36。在中、西部與東北地區,也都是城鄉一體化的分指數最高,中部和東北地區最低的是生態環境分指數,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分別為2.25和2.49;西部地區最低的是經濟發展分指數,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達到2.96。

“促進地區之間及維度之間協調發展是未來提高農村發展水平的關鍵。”報告稱,未來進一步推進中國農村發展,一方面要從多目標綜合發展的內涵出發,多維度、多舉措繼續提高農村綜合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協調發展水平。

報告認為,促進地區之間協調發展,重點應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縮小這些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既消除綜合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也消除各維度面臨的地區發展差距。在國家層面和地區層面實現不同維度之間的協調發展,重點是加快社會與生態環境等薄弱環節的發展。

調研發現,精準扶貧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精準識別不夠準確、信息工作不完善、產業開發難度大等,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

2006年,我國正式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服務的供給範圍,但目前農村基礎教育存在著寄宿制學校學生身心健康發育失衡、留守兒童規模較大,且留守呈現低齡化、非正規就業子女的教育問題依然難以得到解決等突出問題;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也存在著保障水平低、城鄉和區域差距大、可持續的籌資機制尚未確立、配套政策滯後等突出問題。

上述報告建議,在今後的改革中,應合理規劃農村寄宿制學校,兼顧教育可得性與規模效益、增強農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意願,增加職業教育可得性,提高教育收益預期;增強政府在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及發展中的激勵、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可持續的籌資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515

增加了170元!北京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至1890元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今日發布了相關待遇標準調整方案,集中調整2016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與失業保險金。

其中,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由目前的每月1720元調整為1890元,增加170元。同時,相應提高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最低工資標準,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18.7元提高到每小時21元;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45元提高到每小時49.9元。

上半年共6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上海居首

人社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共有6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整時間間隔為18.7個月,平均調增幅度為11.1%。其中,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的219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為19元。此外,9個地區發布了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在8.5%左右。

這也是上海連續第七年上調最低工資,但漲幅創七年新低,增加170元,上調幅度為8.4%,過去六年年均漲幅為13%。

中國現行最低工資標準自2004年3月1日開始實施,此前多年,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水平歷經了較大幅度上漲。現階段,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效益增長也面臨困難。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合理調節最低工資標準增長"。

廣東2月底公布的《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提出,2016年、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暫按2015年5月發布的標準執行,並適當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原則上不超過當地同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幅度。此前廣東為每年發布調整方案。目前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89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95

江蘇多措施聯合將個人醫療支出砍到28.88% 為近20年最低

作為國家首批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江蘇省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10年的32.88%下降到2014年的28.88%,為近20年最低水平。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難就難在它涉及複雜的利益調整、涉及體制機制的變革。從江蘇來看,雖然醫改試點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一些難點工作才剛剛破題,我們將下更大的力氣攻堅突破,確保改出活力、改出效益、改出獲得感。” 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江蘇省醫改辦主任王詠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王詠紅表示,醫改要改出活力、改出效益、改出獲得感。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創新,釋放體制機制活力,把各方面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在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和院長負責制的同時,落實政府6大項投入政策,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行人員管理備案制,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同時,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醫療資源使用的效率,努力提供優質、高效、安全、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王詠紅介紹,合力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還要著眼“八個同步”,包括取消藥品加成、增加政府投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完善藥品采購制度、創新人事薪酬制度、加強醫院管理考核和醫療服務行為監管等。

第三方調查顯示,患者和醫務人員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綜合滿意度分別達到92%和95%。主要原因在於,江蘇堅持價格調整、醫保支付、政府投入多管齊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

在2013年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去年10月底全省所有204家部省市區屬、部隊、高校、企事業單位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各地按照省明確的範圍和標準積極落實6項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因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作為政策性虧損由各級財政補償,今年省對各市、縣分別補助3000萬元、450萬元,安排1.6億元補助省屬醫院。同時將經核定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納入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逐步予以化解。南京、無錫等10個設區市將公立醫院債務納入政府化債平臺,並確定2016年化債金額,省財政對各地給予獎補。目前,城市公立醫院運行平穩,改革效果逐步顯現,與上年同期相比,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收入上升15%,平均住院日縮短0.8天,藥品和檢查收入分別下降7%、2%,藥占比由44%下降到38%,醫療服務量、人均住院費用基本持平。

綜合醫院的改革同時,基層的保障更是重點。

王詠紅表示,要更大力度補短板,在進一步加強基層機構建設的同時,深化完善基層機構運行機制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充分調動基層機構和人員積極性。在分級診療制度上,全面推行市區一體化、縣鄉村一體化改革,盡快使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加入醫聯體,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全面建立區域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等5大中心,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上下協作聯動,充分發揮對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支撐作用。

目前,江蘇省將財政資金集中投向基層,2014年~2016年省級財政分別安排基層衛生補助資金64億元、80.28億元、91億元,分別占總數的93.31%、93.58%、94.68%。在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明確示範化標準、開展省級示範建設,建成省級示範鄉鎮衛生院344所、村衛生室440個,全省每個縣(市)都有1所以上較高水平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中醫院。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每萬常住人口擁有3名全科醫生目標。

 “實施基層衛生骨幹人才遴選,今年評選2000名省級優秀基層骨幹人才,省財政每人每年給予1~2萬元的補助,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省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3~5名骨幹人才。”王詠紅表示。

在深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改革同時,江蘇省將收支兩條線管理調整為核定任務與定額補助掛鉤、適時動態調整,省財政對村衛生室的定額補助從每村每年1萬元提高到1.5萬元。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全省已有40%的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質,68%的村衛生室由鄉鎮衛生院領辦,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

醫改的最終目的是個層面的獲得感,在醫護人員的獲得感之後,患者的醫療獲得感更是重要。目前,全省所有的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實施健康管理團隊服務,8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服務,個性化簽約服務覆蓋542萬戶、1466萬人。同時,經過分級診療模式,群眾在基層就診報銷一般比大醫院高出2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01

近5年人口變化:廣東增量多 東北增幅最低

區域經濟變化也影響著人口的流動。過去五年,廣東人口增量最多,天津增幅最高,而東北的遼寧和吉林無論是增量還是增速均居末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了30個省份 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比對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得出了上述結論。需要說明的是,黑龍江因數據未公布沒有納入統計。

廣東5年增加418萬

根據慣例,人口普查10年一次,全國13億人口,進行一次逐家逐戶的“點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口情況又不斷變化,為及時掌握這些變化情況,有必要在兩次普查之間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調查,俗稱“人口小普查”。

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人口增量超過100萬的共有17個省份,其中,超過200萬的共有7個,分別是廣東、山東、天津、河北、重慶、北京和湖南。

這其中,廣東不僅人口總數高居全國第一,增量也是全國最多,5年增加了418萬,人口總數達到了10849萬。從廣東省各地市來看,深圳人口增加最多,5年增加了102萬,廣州增加了80萬。另外兩個制造業大市佛山和東莞相對較少,佛山增加了23.63萬,東莞增加了3.41萬。

除了廣東,其他省份近5年增加的人口都在300萬以下。其中,排名第二位的山東增加了267.8萬,考慮到山東的人口基數,這樣的增幅不算大。排名第三的是直轄市天津,5年間增加了247萬。此外,河北、重慶、北京和湖南5年間新增人口也都超過了200萬。

表1、近5年人口各省份人口變化(單位:萬人)

省份

2015年

2010年

5年增加

廣東

10849

10430.31

418.69

山東

9847.16

9579.31

267.86

天津

1546.95

1293.8

247.66

河北

7424.92

7193.6

231.32

重慶

3016.55

2884.62

221.93

北京

2170.5

1961.2

209.3

湖南

6775.38

6568.37

207.01

安徽

6143.6

5950

193.5

廣西

4796

4602.66

193

新疆

2359.73

2181.58

178.15

四川

8204

8042

162

福建

3834

3689

145

雲南

4736.8

4596.6

140.2

湖北

5851.5

5723.77

127.73

上海

2415.27

2301.9

113.37

江蘇

7973

7866

107

江西

4561.72

4456.78

104.94

浙江

5539

5442.69

96.31

山西

3664.12

3571.21

92.91

河南

9480

9405

75

陜西

3789.91

3732.74

57.17

貴州

3529.5

3474.86

54.64

海南

910.82

867

43.82

甘肅

2598.09

2557.53

40.56

內蒙古

2511.04

2470.6

40.44

寧夏

666.8

630

36.86

青海

587.6

562.67

24.93

西藏

323.97

300.2

23.77

遼寧

4382.4

4371.6

10.8

吉林

2753.3

2745.3

8

(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制作,黑龍江數據未公布故沒有納入統計)

相比增量,增速更能反映各地人口增長的變化。統計顯示,增速超過4%的省份共有11個,包括天津、北京、重慶和上海四大直轄市,這也說明大城市仍是人口匯聚的重點區域。

這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天津,5年增幅達到了19.15%,考慮到天津增量也排在第三,因此,天津可謂是近五年人口最為迅速的省份。其主要原因在於,從2006年開始,天津成為又一顆“耀眼的明星”。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帶動下,天津從2007年後開始高速增長。從2010年後,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只是在2014年以後,增速第一的位置才被重慶取代。經濟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產業工人進入。

直轄市之外,增速比較靠前的還有新疆、西藏、寧夏、海南、青海、廣西這些西部、南部邊疆區域。這些省份大多是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密度較小,生育政策相對寬松,人口增長較快。

表2 近5年各省份人口增速

省份

2015年

2010年

5年增加

增幅

天津

1546.95

1293.8

247.66

19.15%

北京

2170.5

1961.2

209.3

10.67%

新疆

2359.73

2181.58

178.15

8.17%

西藏

323.97

300.2

23.77

7.90%

重慶

3016.55

2884.62

221.93

7.70%

寧夏

666.8

630

36.86

5.82%

海南

910.82

867

43.82

5.05%

上海

2415.27

2301.9

113.37

4.90%

青海

587.6

562.67

24.93

4.43%

廣西

4796

4602.66

193

4.20%

廣東

10849

10430.31

418.69

4.01%

福建

3834

3689

145

3.93%

安徽

6143.6

5950

193.5

3.25%

河北

7424.92

7193.6

231.32

3.20%

湖南

6775.38

6568.37

207.01

3.15%

雲南

4736.8

4596.6

140.2

3.05%

山東

9847.16

9579.31

267.86

2.80%

山西

3664.12

3571.21

92.91

2.60%

江西

4561.72

4456.78

104.94

2.35%

湖北

5851.5

5723.77

127.73

2.23%

四川

8204

8042

162

2.01%

浙江

5539

5442.69

96.31

1.77%

內蒙古

2511.04

2470.6

40.44

1.64%

甘肅

2598.09

2557.53

40.56

1.59%

貴州

3529.5

3474.86

54.64

1.57%

陜西

3789.91

3732.74

57.17

1.53%

江蘇

7973

7866

107

1.36%

河南

9480

9405

75

0.80%

吉林

2753.3

2745.3

8

0.29%

遼寧

4382.4

4371.6

10.8

0.24%

(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制作,黑龍江數據未公布故沒有納入統計)

此外,廣東的增長率也達到了4.01%,增速位居第11位。因為廣東坐擁兩座一線城市,是人口進入的重點區域。此外,廣東不少區域的出生率也一直比較高。相似情況的還有福建,福建過去5年的人口增長率也達到了3.93%。

不過,同樣是在沿海發達省份,江浙和閩粵的差距就比較遠,近5年,浙江人口增長率只有1.77%,江蘇更是只有1.36%,位列倒數第4。江浙人口增速之所以緩慢,除了近年來的產業轉型升級外,也跟這兩個地方的受教育水平比較高、城鎮化率較高、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更徹底有關。

而在一個省份內部,不同城市的增速差別也很大。以福建為例,雖然該省5年人口增長了3.93%,但是沿海的廈門、福州和泉州增長較快,占全省的比重明顯提高,而幾個山區地市如三明、南平等增速緩慢,占比明顯下降。例如,南平市2015年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264萬人。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264.55萬人相比,五年共減少0.55萬人,下降0.21%。

長江中上遊人口回流明顯

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參考進入新世紀後的前十年,即2000至2010年來看,長江中上遊的幾個省份如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安徽以及鄰近廣東的廣西,近5年無論是人口增量還是增幅都比前10年更大,這說明自2008年之後,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這些地方的人口也呈現了明顯的回流態勢。

比如重慶新世紀後的前10年常住人口負增長6.67%,但近五年增加了7.7%。這其中的一大原因,在於重慶雖然是直轄市,但總面積達到了8.24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了3000多萬,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這其中郊縣的人口就占了至少三分之二。過去郊縣的人口除了流向主城區外,更多的是流向了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但近幾年,隨著一系列電子巨頭的落戶、重慶經濟的高速增長,郊區縣人口很多就不再流向沿海,而是選擇留在重慶,進入重慶主城區工作。

與重慶類似,湖北前10年常住人口負增長5%,但近5年增長了2.23%;四川前10年負增長3.45%,近5年增長了2.01%。而像貴州、安徽、湖南近5年的人口增幅也大多比前10年提高了不少。

與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不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比較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也比較小。尤其是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2008年之後,這些地區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制造業里面,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因此很多外出人口也選擇了留在家鄉省份,就近就業。

表3 部分省份近5年增速與前10年增速比較

省份

2015年

2010年

5年增加

5年增幅

2000年

2000至2010年增量

2000至2010年增幅

重慶

3016.55

2884.62

221.93

7.70%

3090.45

-205.83

-6.67%

湖南

6775.38

6568.37

207.01

3.15%

6439.5

128.8

2%

安徽

6143.6

5950

193.5

3.25%

5986

-35.9

-0.60%

廣西

4796

4602.66

193

4.20%

4489.37

113.29

2.32%

四川

8204

8042

162

2.01%

8329

-287

-3.45%

湖北

5851.5

5723.77

127.73

2.23%

6027.82

-304

-5%

貴州

3529.5

3474.86

54.64

1.57%

3524.7

-49.84

-1.40%

相比之下,近5年常住人口增幅最低的省份則包括了吉林、遼寧、河南等地。尤其是東北的遼寧和吉林近5年的人口增量分別只有10.8萬和8萬,增幅只有0.24%和0.29%。近幾年隨著能源價格的走低,這些省份的經濟受到很大影響。東北等地產業結構不太合理,重工業多、輕工業少,導致東北就業不足,人口南下。

數據顯示,相比2014年,2015年遼寧常住人口減少9萬人。這是17年來,遼寧常住人口總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遼寧常住人口增速就已呈現出下滑態勢。在隨後的三年間,每年的新增人口數量都保持在1萬~1.4萬。

在人口外流的同時,這些省份的老齡化也在加劇。吉林省2015年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該省0~14歲人口比重基本持平;15~64歲人口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5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03

王菲重啟演唱會票價最低1800元 制作費高達5000萬

9月9日晚,王菲現身北京出席“王菲幻樂一場2016”演唱會發布會,同時宣布將於12月30日在上海開唱。自從2010年“巡唱”世界各地,演出46場之後,王菲便一直處於休息狀態。

王菲在發布會上比以往更活潑,當被問到是否會邀請女兒竇靖童上臺表演時,王菲表示“不會”,但不排除會演唱竇靖童歌曲的可能性,“這場沒有,她肯定不會上場,因為我演唱會從來沒有嘉賓,不過我蠻欣賞童童的音樂,可能會唱她的歌”。

此次嘗試網絡直播,是王菲對於演唱會表現形式的新嘗試。王菲表示,該場演唱會主要是“獻給歌迷的”,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希望有更多的歌迷可以看到她的現場演唱。提及演唱會風格,王菲透露將引入VR科技。

至於演出曲目,王菲坦言自己有份參與選擇,將演唱20多首歌,“會唱以前演唱會沒唱過的歌,包括我想唱的歌,當然還會照顧觀眾唱他們想聽的歌,一半一半”。對於演唱時長,她直言“不是以時間長度決定質量”。

采訪環節中,王菲澄清此次並非“告別演出”,王菲說:“我沒有這個概念,想試下網絡直播,告別(演出)對我來說特別形式化,我不會采取這樣的方式。”

在談及舉辦是否會舉辦系列演唱會的話題時,王菲表示只是目前只想做好這一場,還沒有更長遠的打算。

據悉,“王菲幻樂一場2016”演唱會制作費高達5000萬。監制Ida Wong曾與王菲合作多次,音樂總監則由王菲老搭檔張亞東擔任,知名導演陳奕仁繼續擔任視像創作總監。形象設計及造型,由Titi Kwan、Zing及Vic Kwan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王菲演唱會最貴的票價為人民幣7800元,最便宜的票價為人民幣1800元,其中1800元的票價占全場近一半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71

網約車司機註意了!10月可考從業資格,無證最低罰1萬

據新華社報道,交通運輸部9日公布新修訂的《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規定》和《巡遊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在出租車行業發展定位、司機企業利益分配以及駕駛員考試、註冊、繼續教育等方面進行了適應性修改。

《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包括巡遊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等。 而根據《規定》,如果出租車駕駛員,包括網約車駕駛員,沒有取得從業資格證或者超越從業資格證核定範圍從事經營活動,有可能面臨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新規對網約車駕駛員考試內容做了最大限度簡化,其註冊及註銷可通過平臺公司向發證機關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報備來完成。

《巡遊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將於今年11月1日起施行。針對出租汽車“份子錢”問題,要求巡遊出租汽車經營者根據經營成本、運價變化等因素及時調整承包費標準或者定額任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93

荷蘭庫拉索外商投資局設基建儲備金 最低申購額18萬美元

中荷(庫拉索省)經貿對話暨一帶一路文化商貿促進會與庫拉索省外商投資局合作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辦。

第一財經記者在論壇期間了解到,中國公民目前通過申購荷蘭庫拉索外商投資局募集的基建儲備金,即可一家三代移民荷蘭,申購金額最低18萬美元。

作為進入歐洲大陸的門戶, “一帶一路”歐洲終點,荷蘭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中荷兩國已經實現全方位互聯互通。

歐中友好總會會長、荷蘭王國庫拉索外商投資局主席Roy Ten Soeng(何天送)在論壇期間表示,為拉動、促進荷蘭及庫拉索省當地經濟、建設,經荷蘭王國政府批準,投資人最低申購18萬美元(7年後返還)由荷蘭王國庫拉索外商投資局募集的荷蘭王國庫拉索基建儲備金,即可一家三代(子女及子女配偶年齡放寬至27周歲以下)獲得荷蘭王國庫拉索省居留卡,持有滿五年可以申請荷蘭王國永居國籍。

據了解,上述募集資金作為庫拉索省政府財政預算,用於庫拉索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如:酒店,學校,醫院,商場,土地,機場附屬設施等。

資金將由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監管。基建儲備金的每一筆走向都有嚴格的監管程序,每個項目都需要審計,預決算,環評考核等多個部門的監管。

基建儲備金在中國的發行,由荷蘭王國庫拉索外商投資局在中國設立的荷蘭王國外商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辦理。

對於基建儲備金的返還,七年後將由庫拉索省政府財政部門統一決算,作為還款資金,並提供估值高於投資款額度的優質商業房產、土地產權等在公證處給投資者作為抵押,作為資金還款保障。

就目前世界各國移民政策來看,此項目是獲得居留卡、投資款返還最有保障,並且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移民類項目。

Roy Ten Soeng(何天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經商管理的經驗卓越,很多中國人到荷蘭開設公司,不僅為自己帶來利益,還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歡迎中國公民到荷蘭投資和移民。

他介紹稱,荷蘭庫拉索外商投資局提供政府基礎建設項目、歐洲奧特萊斯二期工程,養老健康產業、海洋農業種植技術項目、荷蘭首個移民項目等官方項目考察對接,歡迎大家共同來參與“一帶一路”歐洲版塊的文化、商貿的交流、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29

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創逾一年最低 人民幣減壓

9月19日,外管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結售匯已經連續14個月出現逆差。不過此次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95億美元,環比下降70%,為2015年7月以來月度最低值。“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就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答記者問表示。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8月銀行結售匯還是逆差,只是逆差絕對值很小,比上月大幅收窄,顯示結售匯更加均衡。

外管局公布數據還顯示,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下降。8月份,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80億美元,環比下降75%。其中,外匯收付差額由7月份逆差13億美元轉為順差197億美元;人民幣收付逆差277億美元,環比下降10%。

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總體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浮動,市場情緒較為穩定,有助於外匯供求進一步趨向平衡。

外管局發言人認為,市場主體結匯意願趨穩,售匯比例進一步降低。數據顯示,8月份,銀行客戶賣出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59.2%,較7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銀行客戶買入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7.4%,較7月份下降1.3個百分點。外管局發言人表示,這說明市場主體結匯意願趨穩,售匯比例進一步降低。

數據顯示,另一方面,部分渠道的跨境外匯融資繼續回升。8月末,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外匯融資余額較7月末增加79億美元,已連續6個月增長;8月份,企業跨境外匯貸款資金凈流入61億美元,較5~7月月均凈流入7億美元的規模明顯增加。

從歷史情況看,6、7月份是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高峰,隨後將有所下降。8月份,投資收益購匯環比下降31%。此外,8月份仍是境內居民境外旅遊、留學購匯較多的時期,但當月旅行項下購匯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16%,說明前期個人購匯需求得到較大釋放,也顯示當前個人購匯仍較理性。“投資收益等季節性購匯需求回落。”外管局發言人說。

趙慶明認為,從數據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國結售匯更加均衡,資本流出壓力減小,有利於緩解人民幣貶值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93

土豪標配!鍍金iPhone 7問世 最低1900美元起

9月20日消息,隨著蘋果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7/7 Plus的上市發售,iPhone7系列個性化定制服務也隨之亮相。越南奢侈品公司Karalux公司於是帶來了首款iPhone7/7 Plus 24K金鍍金版本,費用為1900美元起。

據Karalux公司官網介紹,這次的鍍金版多加些許設計,背面鑲嵌了一條金龍,同時背後的蘋果logo由鉆石鑲嵌而成。

據悉,你可以提供手機,讓該公司為你提供24K金鍍金服務,整個鍍金流程需要20道工藝精心制作,最多耗時8小時,同時在鍍金表面還會覆蓋一層納米塗層來保護你的設備不輕易受到磨損,此外該公司還提供雕刻服務,可雕刻的內容包括用戶名字、簽名或者是logo。

但這個鍍金服務的價格並不便宜,iPhone7的鍍金費用分別為1900美元(32GB )、2400美元(128GB)、2600美元(256GB)。如果是iPhone7 Plus的話,32GB/128GB/256GB的費用對應為2000美元、2500美元和270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