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眾籌三彈】投資人看眾籌:好玩,但不易玩好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32

自從我們投資的幾個互聯網金融項目在媒體公佈後,我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股權投資從業者搖身一變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專家,常常就有人很虛心地請教相關問題,有一次在一個群裡面,就搞了一個類似於「十問」的活動,在線問十個問題,而且完全沒有準備,回答就一個比一個心虛。最近火爆無比的股權眾籌,也有朋友來問,有意思的是,還不是問我的看法,而是問是不是會革我的命,真是跟其他問問題的人一樣虛心。

還別說,他真問對了,我就是那眾多早期股權投資者中的一員,去年就尋摸著要做孵化器或者股權眾籌,因為早期投資,特別是Angel輪和Pre-A輪的早期股權投資,有著很多問題。

第一,早期投資十分不經濟

按照常規Angel輪人民幣50萬-150萬的投資標準,投資100個項目,也只差不多投出去1億元,但卻至少需要10個人,至少投2年,這還是尺度特別寬鬆的情況。這只相當於一個普通B輪投資者1-2個項目的體量,但普通B輪投資者完成這些投資通常只需要1個人,而且,這個人一年還花了接近9個月的時間跟LP對話。雖然早期投資的回報很高,但是項目折損也高,這100個項目到A輪至少折損50%以上,另一半的創業萬里長征路也才剛剛開始。而且,早期投資回報時間很長,雖然可以在ABCD輪少量退出,但如果要足夠的回報率,平均一個項目至少要6年以上。

因此,許多基金去做早期投資,主要是為了鎖定優秀的創業者,或者是,放大篩選的範圍,使得更多的項目能夠進入視野,以便更早地瞭解公司狀況。所以,早期基金大多數有著自己後續輪次的基金配合,可以對其中優秀的項目進行增持。但是即便如此,早期也屬於投資者中的苦活累活,通常多支基金的團隊,負責早期的,都是較受排擠的合夥人(請勿對號入座)。

第二,早期投資很困難
至少與成熟期企業投資有不同的偏重,因為在企業發展的早期,企業收入和業務模式都還不是非常穩定,有的甚至產品都只有一個原型。這個時候,財務投資者對公司是否有價值的通用評估方法可能會失效,比如估值、成長性,投資者的經驗判斷就十分重要。這些投資經驗可以歸結為早期投資的方法論,不是投人、投事、投行業這麼簡單的標準可以歸納的。

對於投資機構,評估投資者早期投資、個人的眼光判斷的準確性,週期也很長。因為早期項目的成長期很長,至少2-3年才看出點眉目出來,作為投資機構,能否等那麼長的時間來等待其團隊的成熟,也是一個未知數。

一個邪惡的畫面出現了,LP拿著鞭子,一邊抽著投資經理的屁屁,一邊憤怒的喊:叫你去眾籌!叫你去跳槽!叫你介紹項目給別的基金!知道培養一個早期投資經理多不容易嗎?那要幾百萬啊幾百萬!


第三,早期投資還有巨大的投後管理負擔
好項目不一定是天生的,而是養出來的。早期投資的項目多,一隻小的早期基金都有數十個項目,一支後期的機構,可能做了數支基金之後,也才數十個項目。

每個早期項目可能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有的是團隊缺個腿,好技術缺營銷人員,好市場人員缺少技術。有的是創始團隊鬧彆扭。有的是還沒發佈就要改方向。還有的,甚至是缺一口氣沒錢了。這些說不管吧,肯定過不去,說管吧,一團亂麻,焦頭爛額,我不止一個朋友跟我詢問是否有第三方的投後管理公司。

正是早期投資基金的這些問題,使我對於股權眾籌,以及其他能夠改變這種模式的創新項目,都是鼓掌歡迎的,在過去幾年裡面,互聯網改變了許多行業,也該輪到投融資了。看看,我是多麼有信仰的一個人啊。當然,我私下的想法,是希望這些項目儘早來革我們的命,以便我的基金可以轉型到成熟期投資去,這樣我也從一年看300個項目減少到一年看100個項目,這情況,我會告訴你們嗎!

那麼,就讓我們以「全民天使」、「人人都是天使投資人」的名義狂歡吧,讓我們幹翻FA(投融資諮詢中介)、滅掉早期投資者。互聯網是萬靈藥,眾籌包治百病,眾籌一出,歡欣鼓舞的不止是期待百倍高回報的天使們、缺少資金的創業者們,連眾籌平台本身的股權融資都可以直接解決掉。

等等,真的如此嗎?風險呢?接近99%早期項目死亡率去哪兒了?

如果把股權投資的投資過程比作一個漏斗,項目尋找、項目篩選、盡職調查、投後管理組成了漏斗的各個環節,每個環節縮小項目的範圍,早期項目也不例外眾籌平台通常都用互聯網的方式解決項目尋找和項目篩選,平台宣傳吸引項目投遞,而且可以利用社群的優勢,利用股東、眾籌平台的參與者可以放大尋找範圍,接下來的,平台出人員來進行項目初選,或者設定自動機制如投票機制來進行篩選,然而,誰來為項目做盡職調查和投後管理,靠平台上參與眾籌的那些股東顯然不行,因為那無法保證專業性和質量。如果盡職調查也要由眾籌平台來解決,這對於平台負擔就過重了,如果眾籌平台完成了盡職調查,甚至是投後管理工作,那麼,平台方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環節,為什麼不自己募一支基金來直接做投資?

這就是股權眾籌的核心悖論。凡已經募集了自己基金的股權眾籌平台,這個眾籌平台是不可信任的。凡眾籌平台與某些機構有超過別的機構的關係,如股權關係,這個眾籌平台是不可信任的。因為,平台運營者不可能在自己的基金和平台的參與者之間不偏不倚,也不可能在不同關係的機構之間不偏不倚。

如果股權眾籌平台在第三方嚴守中立,那麼拷問平台運營者的就是如下一個問題:既然你都擁有了優秀項目的來源,你為什麼不募集一個基金自己來做?股權眾籌的核心優勢,其實還是項目源。既然擁有了持續的、穩定的優秀項目源,募集資金應該並不困難。

眾籌平台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能夠保證好的項目留在眾籌平台。在股權投資圈,拿到投資的項目,其中50%是不會在公開市場上出現的,因為早已經被投資人鎖定了。另外30%的項目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以及參加一些投融資對接會、活躍的FA也能解決投資。剩下的20%是在拿投資與不拿投資之間,因為運氣好或者別的一些因素拿到投資的項目。目前眾籌平台上出現的,基本就是與平台運營者有一些關係的項目,平台運營者投融資對接會上、通過FA提交的項目以及那20%運氣較好的項目,不能說這部分項目沒有優秀的項目,但至少早期,最優秀的項目是不會出現在眾籌平台上。而且,眾籌平台不可能完成投融資的閉環,管理起來一個大的學問,飛單怎麼辦?截胡怎麼辦?如果盡職調查、投後管理都是委託給第三方,那麼又增加了複雜性。

總之,2014年的股權眾籌是個值得關注的有趣的事兒,有玩票的、有操著FA的心試圖改變行業格局的、有打著股權眾籌幌子其實營造社群和圈子的、有嘗試眾籌其實是想募個基金的,還有一些創新的玩法,實際上是為理財做資產配置的,甚至是債權+股權的。我們怎麼知道這個領域不出現一個跟互聯網一樣的鯰魚,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
眾籌(crowd funding)概念很清晰了,利用互聯網向大眾籌資,知名的網站是Kickstarter,2013年,300萬用戶在Kickstarter網站上,為其公佈的接近2萬個項目共籌資4.8億美元,基本上,投資者的回報就是這些項目的產品本身,相當於預購。國內有點名時間、追夢網、jue.so等。股權眾籌,與眾籌相似,也是通過互聯網手段向大眾籌資,不過回報的不是產品,而是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