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實質稅率最低的大企業係…… 林智遠

2016-06-30  NM

迷你倉變成大火倉,投脫歐者變成後悔投脫歐,上週海內外新聞恐怕都縈繞大家多天。當勇敢消防員不顧生死救火的同時,新聞、訊息夾雜傳聞湧至,大家彷彿都成了救火專家、脫歐分析員,在即時通訊軟件及社交網站中分享及批評,任意指點江山。分享及批評中,大家追求的是快、是sound bite、是like,有否細想,明辨真偽或已不重要?投脫歐後否定結果及反悔,投票時有否細想明辨?看企業利潤的實際稅率

英國是否脫歐一下子竟拉扯到香港的利得稅稅率上,香港首富藉機建議香港應增加利得稅稅率,用在教育及醫療上;但不贊成「部分人抽高,部分人抽低」的大企業稅。說到稅率及大企業稅,那麼大企業所賺利潤的實質稅率(effective tax rate)又是多少?現時,香港利得稅是按企業的應課稅利潤,以16.5%稅率計算;內地企業所得稅是按企業的應課稅利潤,基於法定稅率25%計算,部分企業享有15%優惠稅率。而實質稅率就是以損益表中的稅項支出,除以損益表中的稅前溢利,藉此看看企業所賺利潤的實際繳付稅率,國際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亦要求企業在財務報告附註中,披露實質稅率及相關營業地稅率的對賬差異。

近五年中四年有稅項收入

嘗試計算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30間公司(佔總市值五成)的實質稅率,並平均計算近五年的實質稅率。發現大部分公司(18間)的五年平均實質稅率,都在15%以上;而五年平均實質稅率低於10%的公司,就有以下五間公司。有趣的是五年平均實質稅率最低的五間公司中,有三間與香港首富相關,長江基建(1038)更在近五年中,有四年是負實質稅率,即四年損益表中的稅項並不是支出,而是收益。當然,計算實質稅率作比較,亦有其缺陷及不公平的地方。首先,以金沙(1928)為例,除了繳付利得稅外,還要在澳門繳付博彩稅,而博彩稅並不包括在實質稅率計算中。2015年,金沙損益表中的博彩稅支出是26.4億美元,佔收益淨額39%。其次,財務報告準則的要求亦使一些利得稅支出,並未在損益表中獨立列示。以長江基建為例,攤佔聯營及合資企業的業績是稅後淨收益,即相關稅項並未在實質稅率計算中。若僅看長江基建扣除攤佔聯營及合資企業之業績後的稅前溢利,此稅前溢利五年累計85億港元;但現金流量表顯示的利得稅,五年累計是「已收」淨額6,300萬港元。增加利得稅稅率對長江基建的影響又會是多少?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