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吐槽變成廣告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94
作為消費者,有些問題是不是一直困擾著你,比如:為什麼我買到的食物和廣告裡看起來不一樣。
困擾雖多,但是大概沒什麼人期望過會有企業一本正經地跳出來向你解釋。
不過6月19日,加拿大麥當勞這麼做了。
上個月,好奇心驅使著來自多倫多的Isabel M在加拿大麥當勞的主頁上向其提出了開篇那個問題。
幾天之後,麥當勞加拿大市場總監Hope Bagozzi用一段時長三分半的視頻:Behind the scenes at a McDonald's photo shoot(麥當勞漢堡包廣告照片是如何拍攝)向全世界作瞭解答。
在這段紀錄片風格的視頻中,Hope
Bagozzi首先去麥當勞餐廳買了一個吉士漢堡並拍照用作對比,接著乘著面包車拜訪廣告工作室,請設計師從無到有製作一個大家平時所見的「廣告漢堡」,
向全世界解答了這個問題。食品造型師Neil對著鏡頭解釋說,廣告漢堡是「一維」的,因此他們只是把食材都集中在對著鏡頭的一側,然後擺成一個傾斜的角度
以便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看到漢堡裡有什麼食材,此外就是一些最低限度的PS。
自6月19日被放上YouTube,這則視頻已經有了630多萬點擊量,並被轉發到國內的視頻網站上,在新浪微博也傳播開來。
麥克馬斯特大學營銷學教授Manish Kacker說,像這樣改變了自上而下的營銷宣傳的做法反映了營銷傳播正向透明度和互動性發展的趨勢。
就在視頻發佈的第二天,美國Smart的市場營銷部門也認真地應對了網友Clayton Hove的「吐槽」。6月17日,Clayton
Hove在Twitter上近乎開玩笑地無意說了句「看到一隻鳥在Smart車上便便,把這車壓壞了」。誰也沒把它當真,這條內容甚至沒有@Smart。
可三天後,美國Smart官方Twitter一本正經地回應道:「一隻鳥不太可能,」並接著寫道,「@Clayton
Hove
大概4500萬隻差不多。(認真地說,我計算過了)」更妙的是,這條Tweet還附上了一張能夠壓壞Smart車外殼的鳥糞量圖表,鴿子450萬隻,火雞
36萬隻,鴕鳥4.5萬隻,就像做數學題時的分類討論一樣。這條笑點十足的「流言終結者」Tweet也同樣在社交網絡上迅速蔓延開來。
美國Smart數字營銷專員Eric
Angeloro告訴《第一財經週刊》,是美國Smart的社區經理在6月20日首先發現到了這條微博。他一週7天,一天24小時都會監控Smart的社
交媒體平台。美國Smart社區團隊正在不間斷地監視它們的各個社交網絡平台。
社交網絡的出現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進行互動營銷已經漸漸成為商家的慣用手法之一。但是智威湯遜董事總經理李巍覺得一直以來,互動營銷的普遍方
式是由廣告主做出一個平台尋求消費者主動參與互動。這種廣告主制定方向後由廣告公司奮鬥幾個月發佈廣告的傳播方式無法適應如今快速變化的潮流。
「如果我花三個月的時間考慮怎麼借用《舌尖上的中國》來推廣一個產品,等廣告做出來,熱度早就過了。」李巍覺得在互動營銷中其實應該要積極回應消費者的一些訴求。
麥當勞的視頻背後依然可見廣告主的影子。Isabel M的提問來自加拿大麥當勞近期的網絡活動「Our Food,Your
Questions」。在加拿大麥當勞的官網上,掛滿了各式各樣消費者關於麥當勞食物的提問,例如「你們什麼時候能多點蔬菜選擇,光有薯條是不夠的」、
「麥樂雞裡面真的是雞肉嗎?還是一些沒人想吃的肉搗碎做的」等等。其中一些問題得到了官方書面回答,其中只有幾個問題通過視頻進行了回答。
盛世長城上海創意群總監束非覺得這個提問活動可以看作是一個幫助麥當勞有的放矢進行宣傳的平台。技巧地選擇回答那些帶有極大的普遍性同時又能夠最大限度地去展示麥當勞優勢的問題是它們的聰明之處。「可以說是消費者給了麥當勞做這些廣告宣傳的機會。」
而Smart的擴散更像是無心插柳。那個有趣的算法當然是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不過前提條件是Smart監測到有人在談這個話題,並主動用自己的方式回應。「感覺這個品牌真的好像朋友一樣跟我在一起。而不是廣告主一味要來跟我互動,但是我說什麼你又不聽。」李巍說。
廣告主們對待互動營銷的態度常常一廂情願。那些要求消費者寫一篇文章,或者上傳自己的視頻換取優惠的活動,雖然有一定吸引力,但並沒有大到足夠打動消
費者去暴露隱私。「互動的基礎在於那個點是否足夠地打動人。只有那個點對了大家才會跟你來互動,互動的也是那個點。」束非告訴《第一財經週刊》。
同樣是換購活動,漢堡王2009年年初的「巨無霸犧牲品」活動只提出了一個條件:在應用中刪除10個好友,你就能得到一隻免費的巨無霸。好友其實不會
真正被刪除,只是會給你刪除的好友發送一條信息告訴他:「你成為了一個漢堡的犧牲品了(Whopper
Sacrifice)。不服氣?你也來安裝。」於是10天內有20多萬名Facebook用戶收到了被「拋棄」的消息。最後Facebook不得不以違反
網站規則為由終止了這次活動。
沒有一個消費者是準備好來看廣告的,因此大家更願意接受極具話題性的口頭傳播方式。
麥當勞視頻受歡迎的原因在於滿足了放諸四海都能產生共鳴的獵奇心理,而Smart的幽默應對無厘頭吐槽非常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這兩件事的話題性足夠使得消費者即便沒有實際的好處,大家仍然很樂意將這兩件事傳播出去。
事情可能偶然發生,但是整個品牌一定是有平常深厚的積累和底蘊,才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這樣一個即時的反應來產生如此好的效果。就像束非說的那樣,「不存在沒有準備過的Case」。
美國Smart的社交網絡團隊看到Clayton
Hove的微博後,即使是發一條闢謠的消息也準備了不少時間。「一開始我們就想著要多算一些種類鳥,尤其是大型鳥類,以防有人會接著向我們車輛結構的安全
性發難。然後我們打電話給本地的農場,蒐集了好幾樣不同鳥類實際的糞便重量。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是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Eric
Angeloro對《第一財經週刊》說。48小時內那條Tweet就成了Reddit上點擊記錄排名第一的消息。並且還被CNN、雅虎、《每日郵報》等各
家媒體的報導。
想像一下,如果是奔馳,他們會用反開玩笑的方式回應一條吐槽嗎?或者壓根沒有人會開它的玩笑。因為奔馳大氣嚴肅的品牌形象實在沒法和開玩笑聯繫在一
起。同樣的,麥當勞如果沒有足夠的底氣就不會直接扛著攝像機去廣告工作室。雖然Hope
Bagozzi從頭至尾都在表示「沒錯,我們是擺拍的」。不過,他們的聰明之處在於同時傳達了另一層更重要的信息:牛肉餅是一樣的,芝士、酸黃瓜是一樣
的,甚至兩片面包也沒什麼區別。
來自美國的Jenna Weiner和許多網友一樣,在看過被轉載的視頻後留言說對麥當勞使用同樣的原材料表示高興。不過稍後她也同樣留言說這並不會讓她特別想吃麥當勞的漢堡。
李巍覺得這次營銷並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你會覺得它的漢堡特別好吃麼或者更理解I'm Lovin'it的精神麼?也不一定。但是你會覺得這個品牌是很誠實的品牌。」
也許有一天,在微博上對某個品牌的隨口吐槽也會使自己的名字伴隨著商家的回答傳遍全世界。就像加拿大麥當勞的官網上所寫:「一直對我們的產品有疑問?現在你的機會來了。」
谷歌2.5亿美元购扎克伯格妹妹所在广告公司Wildfire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0543/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以2.5億美元收購社交網營銷公司Wildfire
Interactive,被認為是一樁尷尬的交易,因為後者是Facebook的頂級合作夥伴。而更令人費解的,則是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
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親妹妹,阿里爾·扎克伯格(Arielle
Zuckerberg),其身為Wildfire的初級產品經理亦將隨著收購而加入到谷歌,為Facebook的競爭對手效力。
不像他們的大姐蘭蒂·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阿里爾並沒有接受兄長馬克的邀請加入Facebook,而是選擇走自己的路。家中的大姐蘭蒂,早年曾屈服於馬克的請求,同意加入
Facebook,並肩負起消費者營銷的管理工作。直到近日,蘭蒂才離開Facebook,選擇自立門戶。
氾濫成災的互聯網廣告虛假點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0/230961.html
上週,美國小型音樂公司Limited Run宣佈他們確信其在Facebook上的廣告點擊有超過80%來自於機器人程序,並表示將會向Facebook追究此事。
Limited Run的新聞發言人指責Facebook道:「他們是一群卑鄙小人,我們斷然拒絕再與他們來往。」
這一指控不僅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重大關注,而且還打破了許多廣告商的沉默,他們紛紛拿出各自的經歷來指控Facebook的虛假點擊:
Rob
Wheatley說:「我們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我所支付費用的所有點擊裡,只有40%的點擊者訪問過我的網站(經Apache和谷歌Analytics測
試確認)。不僅如此,在那40%的來訪者中,92%的人在查看首頁後便離開(同樣的廣告在其它網站的跳出率卻小於20%)。我採用了多種方式來檢驗廣告點
擊的有效性,包括把廣告限制在英國區域內,但是仍然有7%的點擊率來自於國外。此外,我們還發覺他們大部分都屬於漫無目的的訪問者。」
Alex Isaacs說:「我能證明這點。我之前用Facebook來推銷我的網站,在僅僅幾個月內,我的粉絲人數就從2,000名增加至6,000名……但是後來我發現這些粉絲很多都是來自機器人程序、被盜賬戶或虛假賬戶。你知道我是怎麼發現的嗎?因為很多來訪者都沒有任何朋友。接著我發現了更可怕的事實,虛擬賬戶反覆不斷的訪問,新賬戶中經常出現機器人程序,只有非常少的賬戶來自於美國。我最後停止使用Facebook的廣告平台,機器人程序也就隨之停止了。」
另一位前Facebook廣告商說:「我們之前在Facebook投入了大量資金為一支頗有名氣的亞洲樂隊做廣告,但是沒做幾天我就停止了廣告投
放。因為我發現,雖然我每天都花費上百元的廣告費用,但我們能確認的真正來訪者卻寥寥無幾。最後為了阻止虛擬來訪者,我甚至還提升了用戶的使用要求,凡是
沒有啟動JavaScript的用戶都無法瀏覽我們的網頁。通過這種手段,我們發現有上萬名訪問者都無法瀏覽我們的網頁。不僅如此,那些機器人程序訪問的
逗留時間只有幾秒鐘,而那些能確認的真實訪客的瀏覽時間最少都有10秒鐘以上,而且他們還會在網頁裡點擊查看其它信息,明顯有著『正常』訪客的行為。」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期做了一項調研,其在Facebook上開通了一個叫「VirtualBagel」的虛擬公司,在24小時之
內,VirtualBagel就獲得了超過1,600個「喜歡」。喜歡VirtualBagel的粉絲幾乎全部來自印度、埃及、印尼和菲律賓。數據顯示這
家虛擬公司在開羅最受歡迎,而且喜歡這個網站的75%的粉絲年齡都在13至17歲之間。
對於上述指控,Facebook未敢掉以輕心。上週五,他們發出公告稱他們正與Limited Run仔細磋商,並說「還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支持Limited Run的指控」。
有趣的是,Limited Run的控告正好在Facebook發佈季度報告後出現。在季報裡,Facebook預測在其9.55億名用戶裡,有8,300萬名用戶為虛偽用戶。這比他們在5月份上市時的預測要多出一倍。
一方面,Facebook提供的數據稱只有不到10%的用戶為虛擬賬戶,而另一方面,廣告商指控Facebook上的點擊率有90%來自於虛擬賬戶,這顯然會讓人質疑Facebook商業模式的真實可靠性。
這起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點擊付費」經營模式的擔憂,而這一經營模式已經默默走過了10多個年頭。
在過去10多年裡,谷歌的AdSense也一直受到類似的控告。所有的大型網站,不管是美國的雅虎或美國在線,還是中國的新浪或騰訊,都希望擴大他們在廣告點擊方面的收入。作為收入的一大來源,他們怎麼可能會主動採取措施來防止這些虛假點擊呢?
每當類似的事件發生,互聯網公司便會立即聲明他們會高度重視此類案件,並會積極派出人員調查。對於Limited
Run的指控,Facebook的回答是:我們目前還沒有查到任何證據支持Limited Run的說法。而與此同時,Limited
Run則把他們發表的指控文章刪除了,公司也不再發佈任何評論。難道Facebook已經和Limited Run在私底下達成協議,對Limited
Run作出某種經濟補償而令其保持沉默?
互聯網公司稱他們可以有效地控制網絡廣告的虛假點擊。在我看來,這與華爾街的銀行家稱他們可以有效地控制內部交易一樣滑稽。想想看,虛假點擊可以給公司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和提升公司競爭力,他們怎麼可能輕易放棄這一塊收入來源呢?
儘管我認為這些互聯網公司將無法有效地管理好其自身行為,但是政府也同樣無法成功地管理此類問題。如果印尼或其他國家持續不斷地發出惡意的虛假點
擊,美國政府也會無能為力。不僅如此,在日益變化的互聯網世界裡,大部分政府部門對高科技的瞭解遠遠不如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層,他們拿什麼來應付這些虛假點
擊呢?
雖然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仍然必須嚴肅地面對業內對Facebook的指控。希望全球的媒體都齊心協力,追根問底,要求包括Facebook和谷歌在內的所有互聯網公司直面這些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關於廣告投入 答 江邊垂釣兄 問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1waa.html
您的問題:
剛好最近也在思考自由現金流的問題,請教:
1、廣告費支出,算不算是未來「維持」企業的競爭力,而必須的支出?
2、如果算,那麼,你能分清楚那些廣告費是「維持」企業競爭力的支出,哪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支出嗎。
————————————————————————————————————————————————
我的回答:
1.算。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雖然實際上僅僅為了維持競爭力,只需要多個領域中總體投入的效果能達到就行(假如在科研,銷售渠道等)不是必須要廣告。
光說影響銷售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講:
B2C需要大量廣告投入。
C2C靠口碑。(直銷有這種傾向,淘寶開店也是)
B2B靠產品質量和功效。(假如是生產工業零件或是工程機械的企業,客戶只關心你產品的質量和是否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即不看廣告看療效。)
但是總體上來講:在這個充滿了各式各樣商品的時代,無論最終是靠口碑還是質量和功效,你還是需要讓消費者找到你。
雖然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巷子口上掛個廣告,無疑可以提高銷量。(銷量,市場佔有率。是競爭力的一個表現)
所以歸根結底廣告還是很重要的。
2.這個問題十分複雜。
一般來講企業高管自己也說不太清.不過還是有辦法的。
但凡 廣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即品牌價值。
1)論品牌的效果:
對於煙酒等產品十分重要。相同的質量,品牌強勢的一邊可以賣出好幾倍的價格來。
(品牌>質量)
對於鋼材,煤炭,水泥等行業。我只能說:一分貨,一分價錢了。(一分價錢一分貨) (質量>品牌)
產品同質化,標準化的行業。繼續價格戰。 (價格>品牌)
奢侈品。看的就是品牌。價格越貴越有人買(當然也要有質量做基礎) (品牌>價格)
................
不同的產品,廣告的效果大不同
2)論廣告的投放方式
廣告投放的時候需要考慮投放方式,即不同媒體的成本,和受眾。
簡單地說:
大眾消費品:適合電視廣告。
體育運動產品:適合戶外廣告。
汽車:適合路邊廣告。
日常生活用品:電視劇軟廣告。(家庭主婦不但負責採買日用品,也愛看連續劇)
時尚品:時尚雜誌。
...................................
正確的投放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3)論廣告的主旨。這個最重要。
凡是廣告總是要宣揚一個主旨,一種企業理念。即企業形象,產品形象的塑造。
看看成功案例:
腦白金:年輕態,健康品。
王老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不要小看這一點。廣藥經營王老吉幾十年都沒起色,加多寶就靠這一句廣告,幾年就做到家喻戶曉了。(雖然廣告費也沒少花,但是如果選錯了主旨,就事倍功半了)
看看失敗的案例:
某乳製品企業(我就不說是誰了)。廣告的內容是:窗明几淨的加工車間,帶著白色手套和口罩的工作人員,站在巨大的現代化的不鏽鋼容器和機械設備前。牛奶正從無鏽鋼容器中通過一條條的管道緩緩流出,灌裝到一個個玻璃瓶中。。。。。
看出問題來了嗎?
消費者看過以後首先覺得:
這多麼像
一家化學品工廠啊。天知道你們在那間密不透風的車間中,往牛奶裡添加了什麼不可告人的東西!
而企業的高管想要展現的是:他們的車間是多麼的現代化,多麼嚴密的質量把關,有多麼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
但是消費者對這個完全不感興趣。他們關心的是你的原料是否健康,是不是純天然。
他們想看到的是:藍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地,美麗的奶牛在悠閒地吃草。
所以不能把握消費者需求的廣告,勢必悲劇!
當然你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啤酒企業繼續宣傳他們的車間。。。。。。。
一些白酒企業繼續宣傳他們的窖泥。。。。消費者根本就不關心你的窖泥。
請客吃飯,喝高檔白酒,要的是排場,要的是夠面子!關窖泥啥事?
國酒茅台,人民大會堂專用!足以~
------------------------------
至於:那些廣告費是「維持」企業競爭力的支出,哪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支出。
這個確切是多少,誰也不知道,企業的高管自己也不清楚。但是能估計。
不過正如看病說不清吃多少藥能好。
這個問題,只能按療程吃藥,直到恢復健康。
公司的高管進行持續的投入,直到能夠維持競爭地位。(到此為止都可以看做是維持品牌,所必須的)
如何估計呢?
一般認為在沒有出現巨大技術革新,產業結構變化,較大價格變化,較大質量變化的情況下。
恰好保持市場佔有率,所需要的廣告費就是必須的。即:在此基礎上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所需要的部分就是非必需的。
所以通過市場佔有率可以大概的判斷。
如果沒有大的變革的話可以假設廣告的效率不變。即廣告費用/銷售收入 的比值不變。
(廣義的來講就是 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不變)
也可以用競爭對手的數據來推算。
這樣用歷史數據就可以大概的判斷。即維持現有市場佔有率大概需要多少廣告投入。
(不過 有時成本減小,收入不變是由於市場開拓已經成功。)
實際上來講:
報表上的東西必須和實際相吻合。就如同年報上銷售收入很高,調研的時候卻發現它的產品根本就賣不出去。這樣是不行的。
廣告是:不看報表,看銷售情況的 (實際銷售情況——即療效)
廣告對消費者並非重要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91
在全球範圍內,保健品行業的發展一直受總體經濟水平的影響呈區域性增長。不同市場對保健品的接受度和零售環境有很大差異,這成了保健品公司在拓展業務時的
難題。近日,保健品公司澳佳寶(Blackmores)全球首席執行官Christine
Holgate在上海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趙蓉分享了她的觀點。
Christine Holgate
C=CBNweekly
H=Christine Holgate
澳佳寶(Blackmores)公司於1930年代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成立後,一直專注於保健品行業的研發和銷售,目前是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澳交所代碼:BKL)。澳佳寶目前有超過400多種產品,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零售市場有超過一萬個分銷渠道。
Christine Holgate女士於2008年11月被澳佳寶董事會任命為公司全球CEO。她在市場和銷售方面有著超過26年的國際經驗,曾服務過的行業包括電信、金融、媒體和醫療健康。
C: 哪些原因驅動了全球保健品市場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
H:
過去人們更多希望預防疾病,而現在最大的趨勢是人們越來越希望延緩衰老。讓人們看起來年輕變得非常重要,這是驅動保健品行業在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最大原因。
此外,人們會把錢花在重要的東西上,當變得越來越富有後,人們發現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健康,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孩子還有所有我們愛著的
人。
C: 澳佳寶一共有400多種產品,在進入一個新市場時,你們如何確保投入了正確的產品,並且選對了正確的渠道?
H:
瞭解當地的消費者是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我們在進入一個市場前,會花費很多時間進行消費者研究,在各地的合作者們也會給我們許多反饋意見。這些方面包括
人們會重點關注哪些疾病,以及當地消費者普遍有哪些需求。例如在中國,許多人帶著眼鏡,人們對眼睛健康會尤其關注,與此同時心臟病是造成死亡的一個非常重
要的原因,所以我們會選擇首先推出魚油類的產品。在別的市場,人們會關注魚油對皮膚和大腦的保健功效,而中國消費者可能會最看重這類產品對心臟和視力的好
處。
一般來說,我們在所有的市場的銷售策略都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在中國經常被詢問的產品有眼部保健品、補鈣品以及膽固醇類產品,而在泰國以及韓國市場,
人們會對美容類的產品有更特殊的需求。另外,分銷渠道的選擇也取決於當地市場對這個產品的認知,比如有些在電視購物上賣得非常好的產品並不一定能在藥店取
得同樣好的效果。為不同的產品選擇正確的渠道也很重要,這同樣基於對當地市場的瞭解,比如我們在進入韓國後做了很多電視購物,而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就首先同
時選擇了屈臣氏、連鎖藥店和淘寶商城。
C: 這個行業存在非常多的品牌,而對消費者來說,同類保健產品的功能其實是非常相似的。這種情況下,公司如何提高品牌的市場認知度?
H:
在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前,我們發現很多中國消費者都是通過海外旅遊、網絡代購的形式購買我們的產品。對我們來說,最應該做的事是讓消費者瞭解什麼樣的產
品適合自己,讓消費者認識到能在這方面得到正確的建議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不同的個體,比如同樣是在辦公室工作的兩個人,需要的產品卻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我
認為花錢做廣告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對於消費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讓消費者認可品牌的關鍵是我們提供了正確的理念和建議。在此方面,我們建立了一個最綜合的提供保健資訊的網站,並且在零售渠道配備了專業的諮詢師。現在人們有問題都習慣先上Google查一下,所以我們要讓具體的健康建議能夠在網絡上和店裡都可以輕易得到。
百度大規模反制360! 360安全衛士或攔百度廣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29/231760.html有360的地方就有「戰爭」!不過,此次主動出擊的並非一向好鬥的360,反而是一向偏安一隅的百度。經曆數天市值大幅跳水後,百度昨日晚間終於打破沉默,大規模對360採取反制措施:用戶通過360綜合搜索訪問百度服務時,強行跳轉至百度首頁。
此次百度360搜索攻防戰牽涉百度新聞、貼吧、百科、貼吧、MP3等多個百度業務,不少佔據百度整體流量超過10%,均對來自360綜合搜索請求採取限制措施。360也採取措施,用戶使用360綜合搜索時,點擊來自百度服務搜索結果,會被直接帶至「網頁快照」頁面。
這一夜幕下的攻防戰也引發股市強烈反應。昨日開盤360股價開盤大跌8%,百度股價則擺脫了持續數日的低迷,強勢拉升。有分析認為,這一變化背後是部分16美元買入360的投資者獲利回吐,另一方面是360搜索流量開始下滑,百度品牌效應顯現,開始拋360買百度。
這場圍繞百度、360的大戰也引發行業關注。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評價這場大戰時自問自答:「問:百度和360今晚的爭奪戰誰會輸?答:用戶。」一
位搜索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這場仗繼續打下去,將會是個兩敗俱傷打法,雙方已直接刺刀見紅,各種狠招可能無法避免,過濾廣告和標記不安全結果是360強力後
手。
此前,為預防360進攻,百度也曾做過一些防禦,包括與安全廠商合作,打擊釣魚欺詐網站。雙方也曾有過小的攻防戰,如百度知道對360網址導航導入搜索流量做提示,試圖引導用戶把百度設為首頁。360網址導航則連夜將原本的百度問答搜索替換為360自己的奇虎搜索。
不過,像此次百度大規模對360採取反制措施尚處首次。專業人士李京(化名)向騰訊科技表示,百度此次主動出擊可能在於強行抓百度內容,違反國際通行的robot協議。
維基百科顯示,robots文件是一種開放式協議,網站可以通過該文件告訴搜索引擎收錄與抓取規則,換言之這個文件是搜索引擎收錄網站網頁的通行證。百度知道的robots文件允許百度、Google、搜狗、搜搜等搜索抓取,並禁止不在列表內的其他搜索引擎抓取內容。
李京指出,360綜合搜索不在列表,從理論上講360綜合搜索不應該收錄百度旗下相應服務的頁面,連收錄都不允許自然快照也不合規範。另一方面是
360刻意隱藏訪問來源,導致不安全因素。據其介紹,HTTP
Referer是header的一部分,當瀏覽器向網站服務器發送請求的時候,一般會帶上Referer(訪問來源),告訴服務器是從哪個頁面鏈接過來,
服務器籍此可獲得信息用於處理,但360自己改掉自己的來源。
「一般網站,對於隱藏來源的流量也很警惕。由於無法正確判斷用戶來源,且該行為非常類似機器攻擊和作弊行為,有可能被拒絕服務,進而導致體驗不穩定。」
某上市技術高層對騰訊科技表示,360與百度較量可能又祭出「打壟斷」的道德牌,掩蓋自己爭議性極大的「變相嵌套百度子搜索」的作法,嵌套對手垂直搜索是否涉嫌惡意競爭?另一搜索人士表示,將對手垂直搜索偽裝成自己的,有點像外鏈,這一作法存在道德風險。
也有觀點認為,自將默認搜索切換成360綜合搜索以來,360迅速在中國搜索市場奠定了行業第二的位置。數據統計機構Hitwise顯示,截8月22日,奇虎已獲得10.2%市場份額。隨著流量下滑,百度適時出擊也有打擊360股價竄升之意,為自己出口惡氣。
對於此次360百度大戰,周鴻禕凌
晨2點公開表示:中國有壟斷八成的搜索巨頭,讓用戶沒有選擇,這才是對用戶和行業最大傷害。谷歌用戶經常因為網絡中斷而不得不使用它,因為用戶沒有選擇,
所以搜索巨頭可為所欲為任意操縱搜索結果,道德譴責輿論批評對巨頭無效,只有競爭打破壟斷才會讓消費者和行業獲益,競爭會改善搜索質量,讓用戶成為贏家。
略微顯得諷刺的是,也有網友指出,360在殺毒和瀏覽器市場,也處於壟斷地位。這場大戰背後雙方員工均通宵達旦的在戰鬥。據知情人士透露:「四惠橋的好幾個大廈都亮著燈,360果然在加班。周鴻禕的辦公室也亮著。」
360還未使大招 安全衛士直接攔截百度廣告?
「戰爭之王」周鴻禕做到之處,行業面臨一場浩劫。無論是安全、手機行業還是現在的搜索行業。此前,騰訊科技曾在《360搜索進攻路線猜測》中指出,
進攻百度策略上週鴻禕將主要採取三板斧。在進攻百度過程中,將複製打擊小米手機的策略,首先質疑李彥宏人品;第二條是質疑百度產品不好用;第三條是指百度
商業模式暴利,廣告多,把百度品牌打掉,在此過程中讓奠定360在搜索領域的地位。
此外,360可以利用360瀏覽器、360安全衛士將更多龐大剩餘流量轉化成搜索份額。首先,安裝有安全衛士的用戶打開百度搜索,突然收到彈窗說鏈
接不安全,提醒百度搜索中存在欺詐、釣魚網站鏈接、存在訪問危險,需切換到更安全的綜合搜索,這可以進一步提升360瀏覽器用戶向360搜索轉移,而百度
卻無招可解。
金山網絡安全專家李鐵軍談及此次360百度大戰時表示,百度重置來自360搜索的盜鏈行為,百度這招看來很聰明,不過360仍有若干後
手:1.360衛士直接攔截百度廣告(很容易實現,看看adblock就知道)2.直接劫持百度搜索流量(也很簡單,看看病毒就知道。)——就像一流氓要
非禮美女,這流氓警察都管不了,那美女的結果一定是悲劇。
一位搜索行業人士指出,這場仗繼續打下去,百度會在各種產品中禁止360的抓取。接下來就會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打法,360犧牲搜索體驗,並因此損失
一些用戶。而百度會損失這些社區產品的流量,並有不正當競爭之嫌。最關鍵的,雙方已經直接刺刀見紅,各種狠招可能無法避免,過濾廣告和標記不安全結果將是
360強力後手。
不過,對於百度來說,這實際上一場遲來的戰爭。周鴻禕曾建議360、騰訊聯合打百度,360出一個攔截百度的產品,先打百度醫療廣告,打掉百度30%的收入。周鴻禕在與搜狐CEO張朝陽提及建立合資公司時,也曾提出類似設想。
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百度當初非常緊張,甚至做好應急預案,包括向相關部門投訴、做好犧牲30% 收入準備。此後,百度開始積極補端,隨後推出瀏覽器、百度影音、輸入法都是希望增強端能力。今年更是曝出百度欲收購UCWEB。搜狗CEO王小川表示,「並非空穴來風。」
如今,當週鴻禕這位「遇神殺神,遇鬼殺鬼」,跟騰訊、金山、阿里巴巴、小米幹過架的戰爭之王發動與百度開戰時,李彥宏,你準備好了嗎?
搭上《犀利人妻》 華航賺百萬廣告效益
|
|
當紅電影《犀利人妻最終回》全台熱映,十天票房破新台幣億元,創今年春節後國片之最,老字號的華航竟然跟著受惠! 原來,只出空姐、餐點、模擬客艙等場地,頂多再加免費機票,幾乎可說「無本置入」的華航,換來電影中主角在客艙上大啖自家新推出的米其林飛機餐,並放送華航加入天合聯盟的台詞。從廣告效益推估,少說滾出至少百萬元宣傳效益。 利用偶像劇或是電影的置入式行銷方式,華航已經不是第一次。去年最高收視達六‧九七(收視人數約二百六十二萬人)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飾演華航地勤督導的大仁哥的深情形象,同樣讓華航曝光破表,連帶賺進不少姊姊妹妹與師奶的心。
不只近期置入眼光精準,在航空業第三季大補丸的挹注下,華航七月營收破一百二十四億元、寫下近兩年單月新高,法人預估,七月份獲利將超過十億元,彌補上半
年虧損,讓老大哥面子與裡子兼備。只不過當電影與偶像劇落幕後,低迷許久的股價也得要跟著營收起飛,華航十五萬小股東才會眉開眼笑。 |
殺價搶市、廣告吃罰單、搶政府標案 台灣綠能車元年 意外擦出三大戰火
|
|
今年九月,車市因傳統「鬼門開」而冷清,不過卻在環保節能的綠能大旗之下,意外點起了戰火。究竟台灣的綠能車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讓各大國際車廠競相降價競爭、搶攻政府訂單,甚至還出現涉嫌廣告不實、被公平會開罰的情節? 撰文‧楊卓翰
油價高漲、環保意識抬頭,綠能車戰火一觸即發!現行主流的環保車分為「純電動車」及「油電車」,因為純電動車現階段仍須許多設備及政策配套,市場上較受歡
迎的還是油電車為主。今年以來,外表一片祥和的環保車市場,也出現了激烈的競爭,台灣市場成為各國一流大廠環保車的最新戰場。
在許多環保車上,都能看到一棵小樹苗的圖案,代表它的節能效果。一般人看到這棵小樹苗,多半都想到高價的「油電動力混合車」(Hybrid),以及犧牲性
能和便利的不便。然而,隨著政府不斷祭出鼓勵政策,以及越來越多的廠牌帶著環保車進入台灣市場,油電車廠商也準備顛覆消費者的傳統印象。 戰火一 從高階到低檔都殺價搶市
今年包括台灣奧迪(Audi)、泛德(BMW總代理)都在台灣引進首部油電車,激起台灣高階環保車大戰。原本預估進口價五百萬台幣的奧迪A6
Hybrid,引進台灣後居然不到三百萬元,引起市場震撼。無獨有偶,將今年訂為「綠能車元年」的和泰汽車在九月初發表凌志(Lexus)新款油電車,史
無前例地降價,幅度超過一成。 和泰的大動作應戰不是沒有原因,和泰汽車管理本部長謝富來就說:「凌志在台灣有七成的銷售都是油電車。台灣市場雖小,卻是全球油電車市場成長第三快速的地區,僅次於日本及美國!」原來台灣這個小市場,竟是油電車眾家必爭之地。 他指出,台灣都會區占比高,適合油電車結構,消費者接受度也相較其他地區高;再加上經濟部今年正式推出各種環保購車補助後,難怪國際各大廠牌紛紛來台灣推出新款油電車,並直接祭出降價策略搶市。 除了高階市場,豐田(Toyota)也在中低價油電車殺價搶市。身為台灣汽車市場市占率最高的豐田,今年引進的Camry Hybrid開價一○六萬元,比市場預期的還低了二十萬元;而入門款Prius只要八十九萬元,更打破台灣油電車的最低價。
謝富來指出,豐田能賣到市場最低價,除了政府的優惠關稅及貨物稅,就是因為規模經濟。「去年全球總共銷售四五○萬輛油電車,其中三五○萬輛都是由豐田集團
賣出。因為量大,我們也可以享有比別人低的成本。」今年豐田喊出全台一萬五千輛油電車的銷售目標,比去年七千輛目標成長了一倍。而價格,正是豐田搶攻一般
大眾的關鍵。 「在中低價位的市場,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相當大。」換言之,消費者最在乎的就是價格。「特別是ㄧ般民眾想到油電車,都還有油電車價格高昂的誤解。」各家車廠不斷降價,就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油電車的迷思。 購車價格,只是民眾對油電車的疑慮之一。「開油電車到底省不省錢?」這是購買油電車消費者最關心的。因此,油電車廠商大打宣傳,強調自家產品的節能與省油,沒想到卻打出反效果,甚至吃上罰單。 戰火二
大打廣告戰,甚至吃上罰單九月初,共有包括和泰、泛德、標達(VW)、福特、本田等十大知名品牌,被公平會開罰總額超過一千萬台幣的罰單,就是因為在廣告
中過分誇大汽車省油的數據。例如和泰汽車GS450h油電混合車的耗油數據一公升可跑三十二公里,結果卻是實驗室裡的理想狀態,而非實際耗油速度。
「現在大眾對油電車都不了解,而汽車廠、油電車廠又各說各話,讓大家更看不懂,非常可惜。」謝富來指出,雖然實驗資料是理想狀態,「其實市區耗油度,加滿
一桶油五十公升,還是可以開一千公里,比起一般汽油車還要多上一倍。」油電混合車,顧名思義,就是「燃油引擎」和「電動馬達」雙系統。過去我們以為油電車
的動力系統是汽油為主、電動為輔,但以Camry
Hybrid為例,現在的併聯引擎已經可以用電力單獨運轉,在低速時為電動馬達、高速時則為雙動力運轉,更能省油。 除此之外,過去大家以為電池容易壞、價格高,以Camry Hybrid為例,一顆電池現在也只需要五萬元。「雖然保固五年、十二萬公里,但我們在台灣賣的油電車,還沒有因為自然壽命耗盡而需要更換電池,故障的情況更是少。」謝富來說。 甚至油電車在煞車時,減速中車輪殘餘的動能也能轉換為電力。「因此都市號誌多,停停走走,非常適合油電車。」這也是為什麼,都會占比高的台灣,成為豐田全球油電車市場成長率第三高的地方。 戰火三
電動車未成熟,搶政府訂單不過油電車這個戰場殺來殺去,卻少了台灣品牌納智捷的參與。因為,在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眼中,純電動車才是王道。他曾在媒體前
發言:「油電車只是過渡性的產品。」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楊正瑀分析,雖然現在電動車仍有許多技術要突破,但「未來移動的科技,仍會在電動車上。」
楊正瑀認為,諸如充電時間過長、續行距離不足等問題,正是消費者無法接受的地方,也是純電動車在台灣市場一直沒有起色的原因。從三年前宣布全力投入電動車
研發的裕隆,現在也只能搶政府專案來湊產能。
為了推動環保與節能,經濟部工業局透過十個政府先導專案,預計採購三千輛的電動車,這筆大單,也是電動車廠商唯一的訂單。而這些訂單,幾乎都由裕隆包下
了。以綠能車採購最多的台南市政府為例,預計在今年購買二百輛的純電動車。而其中一九○輛為納智捷的電動車,另外則是同為裕隆集團的日產Nissan
Leaf。
「因為現在市場有太多不確定性,所以接政府大單自然也變得很重要。」台灣車輛中心(ARTC)課員蘇倍慶說。「誰現在有能力做出那麼大的量,誰就能接
到。」嚴凱泰之前捨棄過渡性的油電車,全力投入純電動車,就被市場認為「過於天真」、「還太早」。據了解,納智捷的電動車Luxgen
EV+將在今年底量產,將成為全球僅次於三菱第二家量產鋰電池電動車的車廠。而納智捷的堅持,是否能有所回報,就看電動車能否成為主流了。 但這一天何時會來臨,沒人說得準,蘇倍慶認為,油電車會「過渡」到什麼時候,端看政府政策與配套措施、電池技術何時可以達到成本效率,以及消費者什麼時候可以做好準備。在那之前,油電車市場可能還會繼續熱鬧下去。 綠能車大戰
——國內外五大車廠節能車一較高下品牌 豐田 Toyota 本田 Honda 奧迪 Audi 寶馬 BMW 納智捷 Luxgen 車型
Prius C Insight Hybrid A6 Hybrid ActiveHybrid 7 Luxgen EV+ 動力系統 油電混合動力
油電混合動力 油電混合動力 油電混合動力 純電動排氣量(CC) 1497 1339 1984 2979 2200 油耗(公里/升) 36.69
21.3 13.8 10.6 0 發表日期 2012年 2012年 2012年 2010年 2009年建議售價(萬) 85.9 105.9
298 692 尚未公開銷售 |
TechCrunch支招Facebook:可放棄廣告通過數據賺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2/233273.html
導語:科技博客TechCrunch從事社交產品報導的科技記者喬西·康斯丁(JoshConstine)週日發表文章稱,通過移
動廣告網絡和Gifts等電子商務產品,Facebook完全可以通過數據不是流量來提高營收。這意味著,也許有一天Facebook上的廣告數量會趨於
零。
Facebook必須要顯示更多的廣告才能獲取更多營收,對嗎?不對,或至少沒有必要這樣做。如果能夠拓展移動廣告網絡和Gifts電子商務產品,Facebook就可以依靠數據而不是流量來提高營收。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痴人說夢。一個月前,人們還認為Facebook盈利前景不容樂觀,原因是其用戶群正從PC轉向移動設備。對於PC用戶而
言,Facebook每個頁面可以顯示7條廣告,並從遊戲付款中獲取30%收入。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要想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營收,提供更多廣告是唯一的解決
方案。
但Facebook行動迅速,首先在Zynga.com上測試移動廣告網絡,幾週前又允許廣告主利用自己的數據在非Facebook移動廣告網絡和應用(Facebook移動廣告網絡)上提供精準廣告。
本週四,Facebook又推出移動社交電子商務服務Gifts,允許用戶在網站內就能購買商品並送給好友。Facebook從每筆交易中獲取特定比例營收,從而增加了一個新的營收源。
通過這些產品,Facebook已經證明了可以通過第二種途徑來獲取營收。
原始途徑:通過用戶花費在網站和應用上的大量時間來獲取營收。第二種途徑: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用戶數據來獲取營收。
許多網絡廣告都會對用戶造成干擾,而Facebook的廣告網絡則允許廣告主利用目標用戶的性別、年齡、地址、工作經歷、興趣愛好、好友和應用活動等信息提供用戶需要的廣告。這意味著無需提供更多的廣告即可獲取更高營收。
Gifts分析用戶購買禮物所贈送的好友的信息,如果有用戶準備向與這位好友興趣和愛好相投的用戶贈送禮品,Facebook就可以向他們做出推薦。Facebook瞭解的越多,就會做出更好的推薦。
這並不是說,Facebook上的廣告很快就會消失,但這可能是一個方向。顯示更少的廣告,或至少不顯示這麼多的廣告,對於Facebook大有裨益。例如,用戶體驗會更佳,會有更多的用戶瀏覽和共享。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利用他們的數據來提高廣告效果並不是什麼大事,甚至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總會有少部分人提出異議,而Facebook也經歷過這樣的問題,這是必須要面對的。但至今為止,這方面還沒有造成太大問題。
因此,對於如今的Facebook而言,在用戶體驗和廣告數量進行平衡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事實上,如果Facebook能夠正確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大量數據,總有一天Facebook上的廣告數量會趨於零。(李明)
廣告反感時代 中小企業如何做品牌營銷?
http://xueyuan.cyzone.cn/yingxiao-cehua/233987.html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的資源都非常有限,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力的安排、使用都要精打細算。創業企業經常犯的忌諱就是太過於技術主導,創始人和團隊把
主要精力都放在產品上,卻對市場推廣重視不足。不要說你的產品有多炫,一廂情願地認為會多受目標客戶歡迎,如果你的產品不為眾人所知,銷售情況不景氣,企
業的生存就很是個難題。也許靠前期的資金投入企業可以熬過一段時間,但市場銷售工作做不好,沒有穩健的收入,企業就很可能一直走不出「白忙活」甚至是倒閉
的陰影。
在電視、廣播、路牌、網絡廣告、顯示屏、移動終端等媒體形式越來越多元化、消費者越來越「刁鑽」、廣告越來越被反感的大背景下,資源非常有限的中小企業該如何做好品牌營銷的工作呢?
創業企業肯定不能像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那樣砸錢海投,雖然說現在的社交媒體營銷做得風生水起,看起來是個花費較少的推廣宣傳途徑,比較適合中小企
業。但是,我們也要看到,SNS、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經過近兩三年的飛速發展,已由粗放發展開始轉為精耕細作。不少在社交媒體上頗具影響力的企業或企業
家賬號其實都是聘請專業的策劃、公關公司運作的。中小企業要想在社交媒體營銷上做出些成績,即使不投入大量的資金,也要投入不少的人力成本。先不說中國的
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優秀的社交媒體策劃運營人員,比如微博編輯,也是重金難求。向您推薦以下三個比較可行的低成本品牌營銷途徑
1. 病毒營銷
毒營銷的巨大威力就像一顆小小的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一瞬間似乎只是激起了小小的波紋,轉眼湖面又恢復了寧靜,但是稍候一下,你就會看到波紋在不
斷進行著層層疊疊的延展,短短幾分鐘,整個湖面都起了震盪。這就是病毒營銷的魅力。病毒營銷投入成本少,影響大,但病毒營銷的「度」一定要拿捏好,否則可
能會砸了公司的金字招牌。而且怎麼策劃好一個病毒營銷,也確實是很費腦細胞的一件事。
讓病毒性營銷達到效果要做到以下六點:
(1) 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2) 提供無須努力的向他人傳遞信息的方式
(3) 傳遞範圍很容易從小向很大規模擴散
(4) 利用公共的積極性和行為
(5) 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網絡傳播
(6) 利用別人的資源
2.整合營銷
整合營銷是以消費者為核心重組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綜合協調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中小企業在進行社交媒體營銷、口碑營銷、病毒營銷的同時,可借力第三方營銷平台,將多方可用資源整合起來,使宣傳效果最大化。
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控制問題,戴爾公司於2011年推出了為戴爾企業客戶提供服務的線上活動「戴爾金榜題名」(www.dellwall.net ),一年後,該活動已經受到千餘家企業的關注,百家企業報名參與上榜。
據「戴爾金榜題名」推廣活動負責人介紹,在接下來一個很長的階段裡,戴爾公司會通過戴爾官方網站、戴爾官方認證微博,以及和戴爾具有長期合作關係的
30餘家媒體進行廣泛推廣宣傳。近期「戴爾金榜題名」進行了新的版面升級,不僅完善了功能還增強了企業風采的展示效果,還特別邀請了四家電商企業(費拉
拉、好樂買、聚風尚、鐵血網)和一家電商服務商(靈動創新)對自己的推廣頁面進行個性化設計,不僅凸顯了企業特色,而且將自己企業的優勢產品和核心服務展
現的淋漓盡致。該負責人透露,現在已經有很多參與上榜的企業在積極爭取明星排行榜,為自己的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機會。
「活動進行了一年左右時間,很多企業已經把戴爾金榜題名作為非常重要的推廣渠道,一是戴爾公司在中小企業中的強大影響力,二是眾多品牌上榜戴爾牆,
可以形成品牌聯動效應,接下來通過各種渠道立體式的傳播,更能為企業品牌的迅速提升提供動力。」活動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性的為參與上榜的中小企業提供宣傳推
廣平台,節約成本,增創收益。
3. 口碑營銷
AC 尼爾森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 38% 的中國消費者認為可以信任電視、戶外廣告等傳統廣告,這一數字比包括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 30
多個國家的平均水平(49%)還要低。另據估計,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消費者每天大約會接收到超過 300
多條各種形式的廣告信息,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越來越難。
一個對產品或服務有正面體驗的消費者,會將他的故事告訴至少5個朋友;如果是負面體驗的話,他會告訴至少11個消費者。而那些聽到故事的人又會再告
訴 5~11
個人,依此類推。故事呈幾何級數速度傳播,最終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給大量聽眾。這就是口碑的魅力所在。一次口碑宣傳所產生的廣告記憶度,可以是傳統電視廣
告所產生的廣告記憶度的 40 倍,因為口碑的重點更突出,而且是在更私人的層面與消費者進行接觸。
要做口碑營銷,可遵循以下5個原則:
(1)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如張瑞敏的砸不合格冰箱的故事;
(2)利用普通消費者來傳遞口碑,而不是找 「專家」來幫助促銷產品;
(3)收集反饋信息,並據此改進產品或服務;
(4)衡量效果;
(5)根據生命週期階段進行設計,並與其他營銷工具相結合。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