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上最強“抽血機”來襲 下周打新或凍結創紀錄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68

下周有24只新股密集發布,新股發行數量創IPO重啟以來的新高,民生證券預計此次打新將凍結2.6萬億資金,資金凍結量創歷史新高,高於1月創造的前期峰值2.2萬億元。

由於賺錢效應顯著,每次新股申購都會變成市場“抽血機”,造成股票市場資金分流,市場利率上沖。

本輪新股申購最密集的是2月10日(周二),市場將迎來東興證券等十多只新股發行,資金面壓力最大的是2月11日(周三),2月12日(周四)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將有所緩解。

下圖來自民生證券研報,顯示的是24只新股申購的日期以及資金凍結情況:

QQ圖片20150206150838

QQ圖片20150206150854

QQ圖片20150206150907

下圖則是中金公司關於新股發行價的預測:

QQ圖片20150206151159

中金公司分析員王漢峰團隊在報告中提到,本批新股最高平均漲幅可能會走高,預計最高平均漲幅在200%-250%之間。其相對看好益豐藥房、唐德影視、木林森、東興證券。

一方面本批新股的基本面與新年首批相近;另一方面由於可能存在一個半月左右的空窗期,將一定程度提升本批新股的稀缺性。

此外,“參與打新的總體收益率可能有所上升。新股上市後整體表現有望好於上一批,同時由於申購期臨近春節,偏緊資金面有望提升網下配售比例和網上中簽率。”中金研報表示。

本周五A股大跌,滬指收創近一個半月新低,跌破3100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55

蘋果2月24日發布會若真來襲 會秀出啥好東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896.html

蘋果2月24日發布會若真來襲 會秀出啥好東西?

一財網 余佳瑩 2015-02-13 09:35:00

按照法國蘋果相關網站iGen報道,蘋果公司將會在二月最後一周召開一場新品發布會,具體時間可能是2月24日星期二。而在這場發布會上,將會發布傳聞已久的12英寸MacBook Air。


蘋果或在2月24日召開新發布會

最近關於蘋果將在2月底舉行新品發布會的消息不絕於耳,國外各大科技網站都報道了這一消息,但蘋果還對此守口如瓶。按照法國蘋果相關網站iGen報道,蘋果公司將會在二月最後一周召開一場新品發布會,具體時間可能是2月24日星期二。而在這場發布會上,將會發布傳聞已久的12英寸MacBook Air。

Apple Watch細節

Apple Watch佩戴效果

蘋果這次發布會最大的主角就是AppleWatch。之前TimCook已經親口確認AppleWatch會在4月正式推出,蘋果公司對AppleWatch的大部分信息仍做保密狀態。研究機構TechnalysisResearch首席分析師鮑勃·奧唐奈爾(BobO Donnell)表示:“AppleWatch還有很多問題等待處理,包括價格,應用程序兼容,電池續航能力以及可購買地點等等。該表運動版的價格公開約為350美元。但是黃金版則要高達5000美元並且只在高端零售店出售。”

至於電池,有報告指出其續航能力僅有2.5小時。

但是專家們表示,現在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讓消費者想要購買AppleWatch而最佳戰略即是要多多宣揚其可兼容的應用程序。

研究機構JackdawResearch的創始者及首席評論員JanDawson表示,我們現在還不清楚蘋果公司對這款產品銷售戰略,定位以及賣點。

同時他還希望蘋果可以多多談及他們的第三方應用。因為在第一個iPhone發布的時候還沒有第三方應用的事兒,那時候人們只關註它的性能。但是隨著第三方應用程序的研發,iPhone和iPad功能的拓展使其不斷吸引消費者的購買。因此,對於AppleWatch而言購買它的用途和作用顯得至關重要。

新iPad還是新MacBookAir?

也有傳言說蘋果正在籌劃一款擁有12到13英寸顯示屏的iPad。去年十月,《華爾街日報》曾報道蘋果原計劃在12月開始規模生產大屏iPad,但是由於iPhone的巨大需求量,不得已把生產計劃推遲到2015年初期。

盡管大屏幕iPad的消息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是其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Cook)曾明確表示蘋果會采取市場優先的戰略因此這可能會驅動大屏iPad的產生。

12英寸顯示屏的iPad

此外,O'Donnell還稱蘋果正在籌劃在2015年早期對MacBookAir進行革新,這意味著蘋果極有可能在下次發布會上展示一下自己的最新產品模型。

12英寸Macbook概念設計圖

根據iGen報道,新款MacBookAir將配置高清晰度12英寸視網膜顯示屏,使用全新超薄設計,去除風扇並增加全新觸控板。設備將搭載低能耗 Core-M處理器。另外,有消息稱,這款設備將配置更小、可雙面使用的USB Type-C接口。

本周初期,蘋果內部人員透露公司已經開始著手為新的庫存尋求國際渠道。顯然,蘋果公司已經停止向零售商銷售老版的MacBookAir了並且同意經銷商降低了庫存中老版的售價。

進軍流媒體音樂

除了上述兩者之外,蘋果公司還表示了其可能進軍流媒體音樂的雄心。有傳言表示蘋果公司正在籌劃今年推出流媒體音樂的訂閱服務。有分析稱,在AppleWatch發布會上官方宣布這一消息是最好的時機。

Dawson說,因為時間的適宜,訂閱服務似乎是一場賭註。他認為蘋果不會為音樂服務舉辦單一發布會。但是當然如果AppleWatch就應用了該服務的話,那麽在發布會上同時宣布這一消息便很合乎常理。

但來自S&PCapitalIQ的資深證券分析師ScottKessler表示,蘋果公司仍有可能在發布會上只宣布AppleWatch的消息而將其它產品的發布留到日後。不論如何,蘋果新發布會還未召開就已聚焦了無數目光,是否還能再次震驚市場,我們翹首以待。

 

一財網綜合網易新聞、中關村在線、和訊科技報道

編輯:顏靜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12

通縮來襲 韓國即將發力貨幣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72

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韓國2月CPI同比上漲0.5%,漲幅創至少15年最低。通脹萎靡不振使得韓國央行降息的壓力與日俱增,行長Lee Ju Yeol已經明確表示,如果經濟出現惡化,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息。

韓國2月CPI同比上漲0.5%,低於彭博新聞社經濟學家中值預期的0.7%。此前公布的韓國工業產出數據大幅走低,出口數據也創近兩年新低。

Samsung Futures Inc貨幣分析師Jeon Seung J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不及預期的通脹數據增加了市場對於韓國降息的預期,不過這可能不太會對美元/韓元的匯率造成太多的影響,強勢美元目前主導美元/韓元保持上行趨勢。

彭博的經濟學家中值預期顯示,韓國央行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將7天再回購利率從2%下調至1.75%。韓國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將在3月12日舉行。

荷蘭國際集團也預計,下周四(3月12日)舉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上,韓國央行會將政策利率降至1.75%。由於一月工業生產指數亦低於預期,荷蘭國際集團同時同時將對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預期從3.5%下調到了2.8%。

韓國財政部此前在聲明中表示,通脹走低主要是由於包括油價下跌在內的外部因素影響。剔除油價和農產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漲2.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67

德拉吉的老問題 QE洶湧來襲 改革停滯不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90

000036086_piclink_566_319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正用貨幣刺激帶領歐元區進入新時代。不過,從政治上來看,歐元區面臨的問題依然沒有改變。歐洲央行1.1萬億歐元的QE可能足以推升通脹,但它不能讓各國政府進行結構性改革。

本周歐洲央行將決定資產購買計劃的細節。而近期,歐元區經濟挑戰重重。希臘試圖終結其援助項目,而法國削減債務表現疲軟,歐元區領導人表明,他們不願采取結構性改革。而在歐洲央行看來,結構性改革對歐元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Richard Barwell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歐洲央行正采取必要的貨幣措施,但政治上,改革的時間已經非常緊張。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經濟將會在某個時點改善,利率將會有所升高。到那時,那些改革滯後的國家將會付出代價,它們可能會拖累整個歐元區。”

彭博新聞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歐洲央行將在周四的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歐元周四對美元跌至11年新低,今日,歐洲央行將公布債券購買計劃的細節。

隨後,德拉吉將召開記者會,公布歐元區通脹和增長的預期。2月,歐元區通脹為-0.3%。德拉吉此前承諾將每月購債600億歐元,直至2016年9月或通脹路徑發生持續性的調整。

法巴經濟學家Ken Wattret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市場的焦點將是歐洲央行對持續性調整的定義。這將讓市場了解歐洲央行是否會將購債計劃持續至2016年9月之後。”

而希臘也將是今晚的焦點之一。

市場將關註歐洲央行是否在其直接融資操作中接受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希臘的救助計劃上周已經得以延長,但該國仍然依賴緊急融資。2月初,歐央行宣布拒絕承認希臘國債為抵押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71

股市“抽血機”再次來襲 下周打新或凍結逾3萬億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19

U6741P8DT20130206113117

上證綜指本周累計下跌,為一個月來首次周度下跌。下周新股的發行稀釋了降息的利好,抑制了股市的上漲。

上證綜指今日收盤上漲0.22%,本周下跌約2%。由於賺錢效應顯著,每次新股申購都會變成市場“抽血機”,造成股票市場資金分流,市場利率上沖。彭博新聞社調查的12家券商平均預計,下周的新股發行將凍結大約3萬億元的資金。

本月獲批的24家企業中,上交所有12家,分別是愛普股份、北部灣旅、拓普集團、東方證券、創立集團、松發股份、九華旅遊、浙江鼎力、立霸股份、龍韻股份、騰龍股份以及全築股份。

深交所中小板有4家,包括龍津藥業、世龍實業、國光股份、埃斯頓。創業板有8家,包括恒通科技、四通新材、強力新材、暴風科技、富臨精工、藍思科技、誠益通、中泰深冷。

中國總理李克強本周在兩會上表示,中國將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金公司在報告中稱,2014 年 6 月新股重啟以來,資金凍結規模較大,平均凍結倍數約 180 倍,沖擊資金面。

3月11日、12日是資金最緊張的兩天。3 月 11 日、12 日分別有10只和11只新股發行。直到 3 月 16 日集中解凍,資金面才明顯改善。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Yen Chiu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市場將會在短期內受壓,而IPO的效應將是暫時的。考慮到經濟不佳的前景,政府應該會推出更多的刺激,但是規模不會很大。”

《上證報》援引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中國的平均潛在增長率或降至6.2%。中國財長樓繼偉此前表示,2015年政府赤字預計為GDP的2.7%。

昨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李克強表示中國2015年的GDP增長目標為7%,創下15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央行於2月28日降息,為三個月內的第二次降息。2月,中國央行還下調了銀行的準備金率。

ING Groep NV的亞洲研究部主管Tim Condon向彭博表示:“我們對中國央行的寬松保持樂觀。降息的影響受到了IPO的稀釋。但總的來看,宏觀政策對A股有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86

節後離職潮來襲 百余上市公告高管走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3-08/901548.html

 

每經記者  曾劍

 

節後離職潮,指春節後離職數量增多的現象。對於這一情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自2月25日以來,已經累計有上百家上市公司發布董監高人員的離職公告。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高管離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為公司業績擔責、為減持套現鋪路以及企業存在變革等。不同的原因或代表著上市公司處於不同的境況,投資者需個別對待。

 

                        離職或為業績買單

記者註意到,在提出辭職申請的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當中,不少屬於負責公司經營的“總經理”、“副總經理”人員,且公司的業績多為下降。對於此類人員的離職,難免讓人覺得其是在為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擔責。

例如,中小板公司三變科技(002112)3月6日宣布,總經理林日磊因其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資料顯示,林日磊可謂是三變科技的老臣。早在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其便曾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2011年5月,林日磊被提拔為公司總經理。然而,在上任當年,三變科技便遭遇行業環境的重大變化。電網開始低價中標方式,使得公司主導產品變壓器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的價格也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那一年,三變科技凈利潤虧損3208.69萬元。不過,經歷2011年的困境後,三變科技此後兩年的業績有所回暖,連續兩年實現了正增長。

然而,好景不長,據三變科技2月底發布的201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的凈利潤為1527.51萬元,同比下降21.81%。巧合的是,擔任總經理的林日磊幾日後便宣布辭職。

大富科技(300134)2014年盈利同比暴增8倍,公司總經理杜德強卻以個人原因向公司提出了書面辭職。按照常理,業績增長如此迅速,作為總經理的杜德強似乎將迎來“人生巔峰”。遺憾的是,據大富科技員工持股計劃,公司2014年的業績目標為扣非後凈利潤不低於3億元,而實際結果為2.7億元。這意味著參與公司持股計劃的員工與實際控制人配偶劉偉女士贈與的上百萬股股份“失之交臂”,杜德強也在其中。同時,據大富科技年報分析,公司去年四季度單季的營收、凈利潤、扣非後凈利潤均為單季度的最低值。

此外,2014年業績預降的思美傳媒(002712)董事、總經理程曉文也請辭公司總經理職務,辭職後繼續擔任董事;2014年前三季虧損的金健米業(600127),其總裁總裁盧其松也於近日向公司說再見。浙江國資委旗下的巨化股份(600160)近期更是遭遇監事會主席吳憲鋼、總經理周黎旸、董事喻旭春、副總經理鄧建明的接連辭職。基本面上,巨化股份201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45.58%。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對於上述類總經理都走人的“績差股”,投資者不可一味的唾棄。他認為,一些上市公司增長放緩,有些企業經營甚至遇到嚴重困難,轉型成為其發展的必須途徑。經營差、市值小、有意向是重要的篩選條件。如三變科技在去年便參與設立並購基金,進行債權投資。

 

                              為企業變革讓路? 

事實上,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的職務變動主要冠以“工作變動”,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公司存在變化的可能。

3月4日晚,瀘州老窖(000568)發布公告稱,因工作原因,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蔡秋全、財務總監敖治平、監事會主席劉俊濤等辭職。隨後,瀘州老窖新的人事任免也迅速出爐。瀘州新聞網的一篇報道指出,原瀘州市委副秘書長王洪波出任瀘州老窖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原興瀘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毅出任瀘州老窖監事會主席。原瀘州市財政局總會計師謝紅出任瀘州老窖財務總監。

對此,一位白酒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接下來,瀘州老窖或將啟動“集團和股份公司高管人員分開”。此前不久,山西汾酒(600809)和洋河股份(002304)都剛剛完成了這樣的舉動。

大恒科技(600288)副總裁何建國的辭任也引起了記者的註意。大恒科技3月6日宣布,副總裁何建國提出辭職,何建國將不在上市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但辭職不影響其在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其他任職情況。對於此番辭任,何建國表示因需要集中精力負責智能檢測設備產業化項目和多用途工業數字攝像機技術改造項目,同時開拓新業務。

資料顯示,何建國出任大恒科技副總裁多年。2014年8月,大恒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決議,聘任其出任公司總裁。然而,同年11月份,被認為是私募大佬徐翔母親的自然人鄭素珍受讓中國新紀元持有的大恒科技1.29億股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2月份,上海澤熙資產管理中心(普通合夥)研究副總監魯勇誌當選為大恒科技董事長,並出任總裁。

在此次選舉中,澤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大恒科技管理層的延續。如何建國被聘為公司第一副總裁,宋菲君被聘為副總裁兼總工程師。駱群、楊曉紅、嚴宏深這些澤熙入住前的原班人馬也分別獲得聘任。

在鄭素珍入主後,大恒科技曾籌劃購買光機電一體化、醫療等行業的經營性資產的重組事項,但於今年1月終止並改為定增募集資金。緊接著,宋菲君便申請離職,並得到了董事會批準,此番何建國也退居二線。隨著管理故人的陸續走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的澤熙或將全面接盤企業的管理,這無疑給市場足夠的想象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52

用途廣泛、價格劇降 普及化只待法規到位 小型無人機來襲 五年後商機倍增

2015-06-29  TWM

無人機日前侵入日本首相官邸,引起日本民眾注意。事實上,隨著科技進步,無人機已廣泛應用在空拍、灑農藥等,成本比以往降低許多,只要制定法規,確保安全體制及技術專利等,業界預估,小型無人機的巿場規模,五年後可望倍增。

譯者•江裕真

四月二十二日,一架小型無人機神不知鬼不覺入侵首相官邸上空。沒多久,又有一位十五歲少年玩小型無人機,墜落在正在做法事的寺院裡;還有一位電視台員工,則是把攝影用無人機緊急迫降在英國大使館。這些事件凸顯出,日本規範小型無人機的法規尚不完備,現行︽航空法︾著眼在有人操縱的有人機,未將這類飛行物列入規範。

除了有議員準備立法將官邸、國會及中央政府上空列為禁飛區,國土交通省等相關部會也在六月二日發表小型無人機使用規則的概略內容,但只提及「小型無人機的飛行,僅限由已建立體制、確保安全的業者為之」,並未明確告知如何才算確保安全的體制,也沒提及可飛行高度、機體重量、是否須有操縱師資格、能否在超出視野的地方操縱等重要事項。

智慧型手機帶來蝴蝶效應

有UAV或UAS(均為無人飛行體之意)之稱的小型無人機,歷史出乎意料的久,可回溯到一九四○年左右。美國陸軍看上在好萊塢販賣的模型飛機,希望應用到軍事上。八○年代,以色列開發出只有模型飛機大小、續航距離卻很長、可用於偵察的機種,也擴大無人機的軍需市場。東日本大震災時,美軍的無人機空拍核電廠受災狀況一事,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但目前正受矚目的是民間需求。據美國研調業者Frost & Sullivan表示,一四年的小型無人機市場規模為一一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六二四億元),二○年時預計將成長至二二八億美元,需求主要來自商用與娛樂用途的民間需求,屆時民間與軍事需求大約會是同等規模。

主因是小型無人機的價格驟降。電池、GPS設備、無線通訊模組等電子零組件性能日漸提升,再加上已量產,便宜的可能十萬日圓(約新台幣二.五萬元)以下就能輕易買到擁有多片螺旋槳、名為Multicopter的機種。其零組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上也會用到,小型無人機的大量出現,算是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蝴蝶效應。

空拍是目前急速擴大使用小型無人機的領域。一四年秋天,香港發生占中雨傘革命,把學生和市民占據金融街的景象傳達給全球的影像,就是當地一位攝影記者運用小型無人機空拍的。

以往空拍每次平均得花幾十萬日圓,由專用的直升機與機師執行,但如今搭載高解析攝影機的最高檔小型無人機,只要一百萬日圓左右就能買到,這是新聞照片與影片的價格革命。由於可飛得比有人機還貼近地面,可運用的層面也更豐富。

建立產業鏈須有法源依據

今年一月,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十家大型媒體,與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共同著手建立在災害或事故現場安全使用小型無人機報導的機制。日本的全國性大報也下單購置多架,作為空拍專用。待法規釐清後,就要研擬能否取代有人機。

更先進的則是美國亞馬遜利用小型無人機送貨的系統「Amazon Prime Air」。美國原則上禁止小型無人機商用,但三月時已取得當局的例外許可,現在已在加拿大國界一帶不斷測試,朝實用化邁進。

這個熱度也傳到製造業。光學玻璃大廠Hoya的業務員說,「專為小型無人機的攝影機設計的鏡頭,現正熱賣中。」技術諮詢顧問業者Blue Innovation社長熊田貴之分析,「小型無人機需要的一些技術革新,日本中小企業都可以運用高度技術做到。像是使用比塑膠還輕的材質做成外殼、能夠在空中停留更久的螺旋槳等等。」小型無人機在投資業界也是一大題材。提供個人投資客資訊的美國CB Insights表示,一四年,針對與其相關的新創企業的投資額,比前年成長一○四%,達到一.○八億美元。在中國,則有企業價值破兆日圓的新創小型無人機企業出現,受到投資基金的熱烈歡迎,但能否建立企業或投資人期待的小型無人機產業,狀況還不透明。問題在於,必須要有明確認同將其應用到商業上的法源依據,不光日本,許多國家的法規都尚不完備。

「日本的山葉發動機,雖有二十年的無人機開發經驗,但因政府法規不齊備,失去技術主導權。」這是美國矽谷投資基金KPCB對各國小型無人機產業動向的評價。如何盡速補救,在在考驗著政府與民間的智慧。

成長動力由軍需轉民需

全球無人飛機系統市場成長預測

軍需 娛樂 商用

(億美元)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4 '15 '16 '17 '18 '19 '20(年)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圖說:今年春季在日本上空出現的小型無人機,都是多片螺旋槳的Multicopter機型。

無人機多功能

商用小型無人機的用途別分布比率

拍照、攝影27%

精準農業23%

監視、監控18%

測量、地圖繪製13%

能源、基礎設施8%

其他11%

註:2014年全球統計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6

高管增持潮来袭频现1手 投资者吐槽:你也好意思?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637.html


上市公司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个利好。但近日,在证监会“五选一”的要求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增持”变了味,只增持100股的“一 手哥”纷纷冒头。昨日,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投资者需要看清增持的数量和占比,以判断上市公司“自家人”是否看好企业前景。面对如此情形,有投资者 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还有股民认为,“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 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同是增持差别大

市场动荡之际,证监会开出“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五选一”维稳药方。在大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颇显“小气”的公司,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股东增持数仅仅为100股。

据记者统计,从7月8日到目前为止,约有超400家上市公司增持自家公司股份。这其中部分企业增持金额也让人看得有点“醉了”。如中国铝业公告称, 监事会主席赵钊于近日以自筹资金增持了本公司股份,增持数量为5100股,购买价格为6.36~6.41元,执行董事、副总裁蒋英刚也好不了多少,增持了 10000股。这样的“手笔”,可能连不少散户都比不上。

兖州煤业尽管也是人均100手、50手这样数量的增持,但至少发动了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10位高管人员增持股份,显得稍微有诚意一些。

当然,其中也有更为“实在”的公司。如辽宁成大,昨晚公告称,承诺出资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增持公司股份。此前,更是有欧菲光表示,将向银行贷款 1.78亿元用于公司核心团队23人增持公司股票,增持后的锁定期长达一年。建发股份也曾表示,公司复牌后1个月以内,如出现收盘价格低于16元的情况, 建发集团将出资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增持建发股份股票,并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上述增持的股票。

增持比例大才有意义

从7月8日开始,截至昨日,有54位高管及个人增持少于1000股。其中,西藏发展、苏常柴A、正海磁材、冀凯股份、中联电气、美晨科技这6家公司有高管或个人仅增持了100股。

此外,艾派克监事宋丰君以402元的价格买入公司100股股票,同一天,永高股份董事卢震宇同样仅仅增持了100股。

苏常柴A一位董事的亲属在7月8日增持100股,涉及金额约765元;7月9日,西藏发展一位董事增持100股,均价9.58元/股,涉及金额约958元。在一周以前,西藏发展另外一名董事马高翔以16.99元/股的价格买入200股,花费3398元。

同时,仅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据梅雁吉祥的公告,该公司监事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盘价3.32元/股计算,这位监事的增持总额约为996元。增持金额之少,也遭到投资者的吐槽。

此外,数据显示,长春高新监事李茜仅增持了400股;中航动控高管张姿也增持了400股;时代万恒高管罗卫明增持了200股。

还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几百股。其中,中航三鑫高管侯志坚、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还有两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蓝鼎控股有两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兴科技有两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一手哥”受唾弃

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银来增持,只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如此少的增持金额都不如散户,高管都对公司没有信心,投资者更会避而远之了。

有不愿意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于市场和公司的压力而做出护盘的姿态,但目前来看,这种增持并没有太大意义。

申万宏源一能源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董监高增持股份,更多是一种姿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信心,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深圳市前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金少华表示,“五选一”落实下去的时候,每个公司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高管和股东确实看好自身的发展 前景,那么投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去回购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股数加大控制权,又能获得投资回报收益。”金少华说,“如果觉得自身股价 离真正的价值还有非常大的溢价,那么增持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金少华认为,通过增持的力度,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参考信息。“在之前牛市的一波行情中,很多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定增方案后,股价涨幅都非常可 观。但在现在增持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这种暴涨可能不会重现,投资者需要更加留意公司增持的金额和股份占比,额度越大的自然潜在利好越大。”

对于之前两名董事仅仅增持100股和200股股票的西藏发展,监事仅增持一手股票的艾派克,监事仅仅增持300股的梅雁吉祥等“小气”个股,都受到 了投资者的“鄙视”。股民“上海道哥”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另一 位股民“炒小股挣小钱大快乐”也说,“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高管增持最多的10只股出炉

据统计:截止目前,在此轮恐慌性杀跌过程中,获得高管净增持、排名靠前的十家公司分别为:亨通光电、豫金刚石、康恩贝、永高股份、新洋丰、金科股 份、永清环保、三星电气、海思科、康达尔。其股份金额分别为168000万、40810万、18711.75万、18493.21万、14989.88 万、13639.54万、10747.13万、9837.88万、9435.83万和9225.24万。

有分析师认为:暴跌中的主动增持行为传递积极信号。个股的短期回调幅度前所未有,许多股票的估值趋于合理,不少个股重获大股东或董监高的增持,增持 很大原因出于维稳以及估值判断(低估),同时也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增持价位可认为是股价较安全的一个区间,但选择标的时应综合考虑股东的增持意愿 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规划等。

(综合深圳商报、证券日报、武汉晚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8

财报季来袭:《纸牌屋》缔造者Netflix用户猛增 或进军好莱坞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139.html


有一只美股在近日宣布将股份1拆7后仍逼近100美元、被众多交易员赞为“股价再高也不做空”、公司自制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享誉全球,这就是流媒体视频巨头Netflix(奈飞)。不过,其长期发展势头似乎远未见顶。

近期,美国上市公司2015年二季度财报季大幕拉开。备受关注的Netflix于7月16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财报。财报显示,Netflix 该季度营收为16.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3.40亿美元增长23%;净利润为263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100万美元下滑63%。

尽管受业务扩张影响而净利润下滑,但Netfilx二季度新增网络电视服务用户数为330万,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新增用户数为170万,超出了该公司 之前预期的250万,总数增至6560万人。受此消息的影响,在纳斯达克周三的盘后交易中,Netflix股价大涨10%,至107.94美元。此前,在 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Netflix股价收于98.13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了2.23%。

美国对冲基金交易员司徒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Netflix和亚马逊等股票是美国市场的宠儿,股价高并不会阻碍投资热情,看好其发展前 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读学生罗千真(Vera Lummis)也对本报记者表示:“Netflix的‘全家账户’扩大了其目标受众。现在,一个家庭能用同一个Netflix账户来一起欣赏 Netflix上的各种项目,独家自制的《纸牌屋》也让其更有吸引力。”此后,为了拓宽盈利渠道的Netflix也或加快进军好莱坞的步伐。

(Netflix盈利情况)

(Netflix用户情况)

百元股Netflix受追捧 用户数大增

“光看市盈率,如互联网流媒体公司Netflix可能已经高得不可思议。但试想2012年,以高达每股54美元的Netflix仍在此后几年翻了十倍。”某美股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这从其全球用户数的涨势中便可知一二。流媒体视频服务总用户达到6555万,去年同期为5004万,上季度为6227万。其中美国国内总用户4230万,去年同期为3624万,上季度为4139万;国际用户2325万,去年同期为1380万,上季度为2087万。

此外,流媒体视频服务付费用户:付费用户数量达到6270万,去年同期为4799万,上季度为4613万。其中美国国内付费用户4105万,去年同 期3508万,上季度4031万;国际付费用户数2164万人,去年同期为1291万人,上季度为1930万人;本土DVD业务总用户为531万人,去年 同期为626万,上季度为556万;其中付费用户数531万,去年同期为616万,上季度为547万。

在这个流量为王、用户为王的年代,Netflix的数据表示该公司对原创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投资正在获得回报。

Netflix成立于1997年,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公司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托斯(Los Gatos)。Netflix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在线视频)播放服务商,1999年开始订阅服务,2002年在纳斯达克挂牌。2011年7 月,Netflix 宣布不再打包流媒体和DVD套餐服务,用户需要单独订阅纯流媒体服务或者邮寄DVD业务,两项服务的租金均是7.99美元/月。2007年2月25 日,Netflix宣布已经售出第10亿份DVD,2009年奈飞公司可提供多达10万部DVD电影,并有1千万的订户。此后,Netflix更是以知名 美剧《纸牌屋》的制作商之名一飞冲天。

如果你仍然无法理解Netflix的高估值,只要看一下另一个典型案例——亚马逊便可理清思路。

这一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公司却无盈利可言,但投资者似乎并不在意亚马逊当前的盈利,而是更为关注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亚马逊销售量仍 以每年20%的增速上涨,其股价今年一度达到历史高点,除了去年股价下跌25%外,自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十几年间,亚马逊几乎没有经历过一次持续下跌。 亚马逊CEO贝索斯(Jeff Bezos)还表示,在着眼长远发展的同时,将不断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给了投资者更多信心。

开拓盈利渠道 Netflix或加速进军好莱坞

对于一个加速拓展全球业务的企业而言,“烧钱”并非贬义词,Netflix本季盈利下降也与之息息相关。为了扩大盈利来源,Netflix的触角已经从电视剧不断伸向好莱坞电影界。

据报道,2015年开年,Netflix接连宣布了一系列原创电影计划,包括与亚当·桑德勒签约四部原创电影,以及一部环境题材纪录片,包括《无境之兽》(Beasts of No Nation)和《雅多维尔》。

不过,新业态也受到了传统影业的狙击。今年3月,Netflix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的新片《无境之兽》已经提供线上点播服务,公司在尝试进行影院同步网络上映时,却遭到帝皇、AMC、Carmike和Cinemark北美四大院线的联合抵制。

这是由于Netflix触犯了好莱坞电影有一个“窗口期原则”,即电影在电影院线上映3个月后才能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了传统院线的收入。因此,Netflix以传统行业“搅局者”的身份出现无疑将在短期内遭遇挑战。

不过,Netflix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此前也表示:“把影片各种发行格式严格区分开的时代必须结束了。”

当然,Netflix是否是“搅局者”并不宜过早定论,Netflix和电影院更可能是观众对观影模式的选择。也有不少人表示,还是更青睐电影院式的观影体验。

不论如何,Netflix拓展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据悉,Netflix计划今年10月份开始在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启动服务,该公司投资者 对此表示称赞。到2016年末,该公司的计划是在全球200个国家提供服务。市场研究公司IHS预计,Netflix到2019年在西欧的订阅用户将达到 2100万,与2013年的数字比增长7倍。

为了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Netflix已经在今年6月放出大招。6月23日,正如外界所预料,Netflix公司宣布,将会根据股东在7月2日的 持股情况,每位股东将为每一股Netflix股票,新获得6股股票,即进行“一股拆七股”的拆股计划,拆股日期是7月14日。由于此前业务扩张成 功,Netflix的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月末逐步接近700美元,然而股价过高不利于投资人购买和股票活跃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9

還是沒創新?又一次蘋果新品發布會後例行吐槽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603.html

還是沒創新?又一次蘋果新品發布會後例行吐槽來襲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9-10 09:50:00

預熱已久的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新品上並沒有帶來大大的驚喜,iPhone6s和6s Plus、尺寸更大的iPad Pro、新Apple Watch與新Apple TV,這些在此之前已成功被媒體全部預測。

每一次蘋果公司的秋季新品發布之後,從來不缺的是吐槽的聲音,而這一次似乎更為明顯。

北京時間9月10日晚間,預熱已久的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新品上並沒有帶來大大的驚喜,iPhone6s和6s Plus、尺寸更大的iPad Pro、新Apple Watch與新Apple TV,這些在此之前已成功被媒體全部預測。

發布會結束後,不少外國科技媒體也對蘋果發布會進行了點評。

彭博:隨著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Apple Watch和Apple Music,蘋果發布的設備展現了公司的野心:使其產品融入人們生活。

路透社:蘋果的手機、平板電腦和機頂盒沒能給投資人留下深刻印象。

今日美國:盡管蘋果發布了不少產品,但股價還在下跌。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蘋果股價在這次發布會前沒有出現上揚,而出現的失望情緒。新產品缺乏任何突破性進展,蘋果的創新者形象因此岌岌可危。

在社交媒體上,尺寸變得更大的iPadPro可以算是這一次承受更多批評聲的新品。

微博上,知名網絡評論人@所長別開槍是我 的點評是“這一次,iPad真的大的可以砸死人了。估計很快就會出現新聞,某人因為沒能拿穩iPadpro掉在臉上導致送醫。”

除了iPad Pro太過笨重,還有不少人反應配上Apple Pencil和鍵盤的iPad Pro和微軟的Surface太過神似。

於是,知名評論人@和菜頭 昨晚在微博上這樣抱怨,“得有多少微軟粉抱著Surface哭成狗啊?早知道蘋果也要做Surface,何必買微軟版的?”

此外,最新出品的玫瑰金色的iPhone也遭遇不少吐糟。

知名脫口秀譯者@谷大白話 在微博上用這樣一句話總結本場蘋果發布會。“The only thing that’s changed is the color(唯一改變的只有顏色)。”對此,以後@谷大白話還調侃每次發布會庫克的臺詞應該換成:"Wait,one more color."

最有意思的還是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昨晚雷軍在微博上發布只有兩個字“晚安”的微博,但配圖為與新款iPhone的玫瑰金色頗為接近的粉色小米Note 16G全網通版,並在圖片顯著位置標記處其起售價為2099元。

不過,即使蘋果的新iPad Pro可以看到不少微軟的標誌性平板電腦產品Surface的影子,而Apple TV的遊戲功能又和任天堂的Wii過於相像。還是有網友認為按照之前新品發布後飽受吐槽的經驗,蘋果公司這次似乎並不需要太過擔心新品的銷售前景,特別是在擁有大量“腦殘粉”的中國。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