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北京地下群租房調查 :“我的頭頂就是下水道”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6/1132495.html

管道爆裂後溢出來的水,先是差點淹了2號樓的整個地下室,緊接著就把里頭的租戶給“擠”了出來。原本隱蔽在陰暗中的地下群租生活,也被這場漫到膝蓋的大水給“拱”到地面,引來群眾的舉報,媒體的曝光。

監管之下,底下的人紛紛撤離。至於他們最終能去哪兒,還能不能租到房子,無人知曉,也鮮有人在意。“地下住不了,樓上的又租不起,實在不行,就只能回老家唄。”一位居民站在北京天通苑西三區的大樓前,對央廣網記者說。

“要租房嗎”

有人將“天通苑群租房要整治”的消息,發到天通苑的租房群里,卻無人回複。群里不斷刷屏的,依舊是中介們發上來的租房信息,出租的屋子就包括地下室和樓上隔間。幾個活躍的500人租房大群都這樣,無一例外,就跟什麽都沒發生過似的。

小區里,整治的跡象和群租的亂象也同時存在。一邊是26號樓的那面墻上,50臺群租房外掛空調被勒令拆除後,留下的雜亂無章的電線;一邊是標著“半地下400—550”的租房小廣告,墻面、門頂、電線桿上,隨處可見。這邊剛走過的路人還在調侃:“這回(房東)得虧了不少錢。”那邊騎著小電動的中介,若無其事地問著每一個潛在的客戶:“要租房嗎?”

在天通苑,這樣的中介比比皆是。地鐵口的那條小路兩旁,就有不少舉著“房東直租”牌子的中年人,基本走兩步就能碰到一個。只要路人稍微駐足觀看,他們就會搶著上來推銷房子。小區內、大門外、草地上,站著的、坐著的、蹲著的,中介無處不在。就連天橋上擺攤的小夥子,旁邊都會立著一個“自家租房”的廣告牌。

“一般都是租給你們這些年輕的”

但對他們來說,地下室可不是隨便租人的。“一般都是給你們這些年輕的,年紀大或者帶孩子的,我們都不要。”一房屋中介對央廣網記者說,原因很簡單,“太麻煩”。至於為何麻煩,這些自稱“二房東”、不要中介費、只靠提成的人,就只剩下一臉諱莫如深的尷尬。

“就是看著你們年輕,租滿到期不給退押金,千來塊錢你們也無所謂。即使要鬧,年輕人也掰不過他們。”坐在地鐵口、目睹過好幾次此類糾紛的治安誌願者覺得,“並非小中介介紹的屋子就不好,也有很多人住他們的屋子,就是怕經常出現這種問題。”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在該小區的租房QQ群中,就常有人出來感慨,“羨慕你們這些有正規合同的,到期就可以走的人”。在知乎網上,甚至有網友警戒求租者要選好中介。因為他簽了一年的合同,住到五個月的時候,房東要把房子賣了,卻不給退押金和剩余的房租。這讓他憤怒不已,又無能為力。

地下室的租金參差不齊,根據面積不同,價格從600到1000不等,但底下的環境卻大致相似。從單元門進去,立馬分出兩條截然不同的樓梯,往上那條通向寬敞明亮的高樓,往下的那條,打著昏黃的燈光,依舊看不清腳底的臺階。走到底,能看到租戶們晾著的衣服。再往里,就是陰暗狹窄的樓道,兩旁分布著一個個小隔間,有的甚至只有兩三平米,只容得下一張床,沒有窗戶,關了燈,一片漆黑。

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安全問題。當被問到“下大雨地下室會不會進水時”,中介信誓旦旦地否認了。

“那之前不是有地下室進過水,還被整治了嗎?”記者問。

“那你就多花點錢住樓上啊。”中介對此總是閃爍其詞。

附近的居民就見過出事的。之前某個地下室因用電不慎而起火,報了消防後,又因過道狹窄,消防車遲遲進不來。但這些在中介口中,都是“不可能”的事。

“起碼我有個住的地方”

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會選擇住在這兒。小李便是其中之一。

“地下室房租便宜,起碼可以給我這樣沒有經濟能力的人,提供一個住的地方,讓我們在北京也有一種家的感覺。但前提必須是通風良好,消防過關,保障安全。”小李說。

那會她才大學剛畢業,本著長見識的想法,從河北邯鄲來到北京。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只有一千多塊錢,樓上敞亮的屋子她想都不敢想,“租不起”,只能往底下找。

這不是小李一人的困惑。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布的《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6月,全國50個城市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三亞等四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於45%,屬於租金嚴重過高城市。也就是說,這四個城市,租房者要拿出將近一半的收入支付房租。

承擔不起高房租的小李,最終租到一個月付300的地下室。屋子很小,只容得下一張單人床,能活動的空間不到一平米,進了門就只能坐在床上。頭頂便是下水道,半夜總能聽到咚咚的流水聲,有時漏了,整個屋子都是臭烘烘的。四面墻壁,沒有窗戶,又悶又熱。到了夏天,連電風扇都沒有,只能忍著睡覺,半夜常被熱醒,汗流浹背。時間一長,被子都發黴了。風進不來,晾在樓道里的衣服,好幾天也幹不了。

“沒辦法,那會連吃飯的錢都沒有。”當時一無所有的她,甚至連續吃過一個月的水煮蛋。有一次買了幾個掛在門上,不小心掉了下去,還得撿起來,扔到鍋里,煮熟繼續吃。那會要是能在地鐵口買個炒餅,小李都幸福得跟吃了頓大餐似的。

苦中作樂只是少數時候,通常情況是一屋子的孤獨。雖說地下一起住的,多數是跟她一樣剛畢業的年輕人,但“流動性大”,人來人往,也就沒有深交,頂多打個招呼。有時想找人聊天,卻不知道找誰,累了想給家里打個電話,又怕父母擔心,報喜不報憂。下了班就只能躺在床上待著,直到實在熬不過去,才會跑到廣場上透透氣,順便哭一下。

但她不曾想過離開這兒。因為出身農村的她,深知自己回家後只能務農。“就是為了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才選擇出來打工,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

有時她走出地下室,擡頭望到外面的高樓,除了心理落差之外,還有一些向往。“當時就想著,我什麽時候就住到樓上就好了,哪怕是隔間也行,至少空氣好點。”她還是覺得,一切總會好的。

“實在是莫有辦法”

樂觀的心態支撐著小李繼續在北京生活下去,直到現在她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租到樓上的房子,做了感興趣的工作。但同樣居住在天通苑地下室里的莫老太,則打算在三天後回山東老家,她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里。要不是那場大病,或許她還在家里,跟老頭兒一塊兒種地,一輩子都不會來北京。

其實她只有67歲,但看上去卻比實際年齡要老些。黑白交加的頭發,莊稼人常見的黝黑膚色,臉和手都爬滿了歲月和勞作留下的褶皺。

原本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老兩口忙著地里的莊稼,兒子兒媳外出打工,雖然一家子收入不高,但總還有些盼頭。只要攢夠了錢,就把房子蓋起來,給孫子娶個媳婦。

但自打她的眼睛開始迷糊後,這個家庭的未來也變得模糊不清。一開始總覺得是年紀大了,加上常年勞作的緣故,“不礙事,沒必要浪費錢”。但慢慢地,她越來越看不清,走路會摔倒,切菜切到手,“再不看醫生就瞎了”。這才在兒子的勸導下,開始治療。四年來,看了多少醫生,白內障總不見好,最終才踏上進京看病之路。

做完手術,花了一萬多塊錢,這是自家地里四五年的收入,“但在北京根本就不是錢”。檢查前前後後要花上兩個月,她跟兒子住到小區的這個地下室里。為了補貼家用,兒子出去打臨時工,原本應該在床上休息的她,也偷偷跑到樓下撿垃圾,“攢點錢,混個饃饃吃”。

每天五點多起床,喝了一碗芝麻糊後,她就開始拄著一根掃把柄,在家門口的那幾個垃圾桶里掏點紙板和飲料瓶,直到傍晚眼睛看不清為止。她眼睛不好,不敢走遠,累了就在停車棚底下坐著,一看到有人扔垃圾就立馬過去搜查。天氣熱的那幾天,流了一身汗,“那也莫有辦法,能怎樣”,但一天下來,也只能撿個七八塊錢。

雖然在地下室只住了兩個月,但她還是覺得很長。在老家總能跟街坊鄰里“嘮嘮”,但在這兒,她覺得樓上住的都是“有錢人”,“跟他們能嘮啥”。她沒想過有一天能住上去,也沒想過回山東前跟兒子一塊兒逛一次北京。即使她在這座城市的活動範圍,只在那幾個垃圾桶附近,再遠一點就是醫院。

“實在是莫有辦法,賺的少,花的多。你說莫有錢,在這兒怎麽生活?”三天後,她就要離開這個地下室,離開北京,回到她的玉米地,再也不過來。

(來源:央廣網 記者 陳銳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81

鹹濕馬騮太猴擒遊客頭頂打野戰

1 : GS(14)@2016-09-27 07:14:40

印尼峇里「神聖猴子森林保護區」上演惹笑「猴擒」戲碼,當雌猴爬到一名遊客肩膀上拿香蕉吃之際,一隻急色猴子竟把握機會「霸王硬上弓」,可憐的遊客頭肩頸慘被牠們當陽台,超級尷尬。來自美國的男遊客拿著香蕉,一隻雌猴急不及待爬到他身上搶走香蕉,然後一個屁股坐在他肩膀上大啖吃,當時相信是他的同行男友人更開玩笑說:「牠要在你身上大便!」但沒料到好戲在後頭。沒多久,他的女友人提醒說一隻猴子正從後爬到他身上,他來不及反應之際,雌猴轉過身趴在男遊客頭上,剛爬上肩膀的雄猴就與牠激烈地交配,在場人士不禁大笑起來。男遊客以笑遮醜,慢慢彎下腰讓牠們到地面,結束這尷尬一幕。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6/19782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17

【今日笑一笑】頭頂餅乾 狗狗平衡力過人

1 : GS(14)@2016-12-18 11:04:16

不少狗主都愛訓練家中愛犬學習不同指令,如hand hand、jump及roll over等,但居於北愛爾蘭的一名狗主,卻教懂家中2歲的臘腸狗頭頂各式各樣物件,如食物、玩具,甚至水杯、紙袋也輕易而舉。影片中,小狗便安靜地頭頂6塊餅乾,靜候主人指示,十分厲害。
Faceboo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8/198693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