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9 TWM
無人機日前侵入日本首相官邸,引起日本民眾注意。事實上,隨著科技進步,無人機已廣泛應用在空拍、灑農藥等,成本比以往降低許多,只要制定法規,確保安全體制及技術專利等,業界預估,小型無人機的巿場規模,五年後可望倍增。
譯者•江裕真
四月二十二日,一架小型無人機神不知鬼不覺入侵首相官邸上空。沒多久,又有一位十五歲少年玩小型無人機,墜落在正在做法事的寺院裡;還有一位電視台員工,則是把攝影用無人機緊急迫降在英國大使館。這些事件凸顯出,日本規範小型無人機的法規尚不完備,現行︽航空法︾著眼在有人操縱的有人機,未將這類飛行物列入規範。
除了有議員準備立法將官邸、國會及中央政府上空列為禁飛區,國土交通省等相關部會也在六月二日發表小型無人機使用規則的概略內容,但只提及「小型無人機的飛行,僅限由已建立體制、確保安全的業者為之」,並未明確告知如何才算確保安全的體制,也沒提及可飛行高度、機體重量、是否須有操縱師資格、能否在超出視野的地方操縱等重要事項。
智慧型手機帶來蝴蝶效應
有UAV或UAS(均為無人飛行體之意)之稱的小型無人機,歷史出乎意料的久,可回溯到一九四○年左右。美國陸軍看上在好萊塢販賣的模型飛機,希望應用到軍事上。八○年代,以色列開發出只有模型飛機大小、續航距離卻很長、可用於偵察的機種,也擴大無人機的軍需市場。東日本大震災時,美軍的無人機空拍核電廠受災狀況一事,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但目前正受矚目的是民間需求。據美國研調業者Frost & Sullivan表示,一四年的小型無人機市場規模為一一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六二四億元),二○年時預計將成長至二二八億美元,需求主要來自商用與娛樂用途的民間需求,屆時民間與軍事需求大約會是同等規模。
主因是小型無人機的價格驟降。電池、GPS設備、無線通訊模組等電子零組件性能日漸提升,再加上已量產,便宜的可能十萬日圓(約新台幣二.五萬元)以下就能輕易買到擁有多片螺旋槳、名為Multicopter的機種。其零組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上也會用到,小型無人機的大量出現,算是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蝴蝶效應。
空拍是目前急速擴大使用小型無人機的領域。一四年秋天,香港發生占中雨傘革命,把學生和市民占據金融街的景象傳達給全球的影像,就是當地一位攝影記者運用小型無人機空拍的。
以往空拍每次平均得花幾十萬日圓,由專用的直升機與機師執行,但如今搭載高解析攝影機的最高檔小型無人機,只要一百萬日圓左右就能買到,這是新聞照片與影片的價格革命。由於可飛得比有人機還貼近地面,可運用的層面也更豐富。
建立產業鏈須有法源依據
今年一月,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十家大型媒體,與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共同著手建立在災害或事故現場安全使用小型無人機報導的機制。日本的全國性大報也下單購置多架,作為空拍專用。待法規釐清後,就要研擬能否取代有人機。
更先進的則是美國亞馬遜利用小型無人機送貨的系統「Amazon Prime Air」。美國原則上禁止小型無人機商用,但三月時已取得當局的例外許可,現在已在加拿大國界一帶不斷測試,朝實用化邁進。
這個熱度也傳到製造業。光學玻璃大廠Hoya的業務員說,「專為小型無人機的攝影機設計的鏡頭,現正熱賣中。」技術諮詢顧問業者Blue Innovation社長熊田貴之分析,「小型無人機需要的一些技術革新,日本中小企業都可以運用高度技術做到。像是使用比塑膠還輕的材質做成外殼、能夠在空中停留更久的螺旋槳等等。」小型無人機在投資業界也是一大題材。提供個人投資客資訊的美國CB Insights表示,一四年,針對與其相關的新創企業的投資額,比前年成長一○四%,達到一.○八億美元。在中國,則有企業價值破兆日圓的新創小型無人機企業出現,受到投資基金的熱烈歡迎,但能否建立企業或投資人期待的小型無人機產業,狀況還不透明。問題在於,必須要有明確認同將其應用到商業上的法源依據,不光日本,許多國家的法規都尚不完備。
「日本的山葉發動機,雖有二十年的無人機開發經驗,但因政府法規不齊備,失去技術主導權。」這是美國矽谷投資基金KPCB對各國小型無人機產業動向的評價。如何盡速補救,在在考驗著政府與民間的智慧。
成長動力由軍需轉民需
全球無人飛機系統市場成長預測
軍需 娛樂 商用
(億美元)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4 '15 '16 '17 '18 '19 '20(年)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圖說:今年春季在日本上空出現的小型無人機,都是多片螺旋槳的Multicopter機型。
無人機多功能
商用小型無人機的用途別分布比率
拍照、攝影27%
精準農業23%
監視、監控18%
測量、地圖繪製13%
能源、基礎設施8%
其他11%
註:2014年全球統計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