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7年4月19日,法國馬賽,法國總統候選人勒龐的反對者遊行抗議其競選集會。(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歷史的序幕在更早前已經拉開。
在2014年5月下旬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勒龐女士的國民陣線在法國得票高居第一,反伊斯蘭主義以及對移民的強硬態度正是它人氣高漲的重要因素。
隨著2014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的大獲全勝,這些來自歐洲各國的誌同道合者正躊躇滿誌地計劃組成一個個跨國的政治聯盟(議會黨團),這使得傳統主流政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為了討好國民陣線的支持者,中右翼的薩科齊不得不承諾要求新移民必須先通過“法國價值觀”考試,他提議成立一個兩黨議會委員會以調查可能存在的情報失誤,並增加在街頭執勤的佩槍警察的數量。他表示,若有任何伊斯蘭教領袖散布不符合共和國利益的觀念,法國就應將其驅逐出境。
以法國國民陣線為代表的這些歐洲“造反派”的訴求經常大相徑庭,但與美國茶黨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很憤怒,都向往更單純的時代,都認為權力中心充斥著腐敗專權的官僚……
除此之外,他們大多都來自受擠壓的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中下層民眾。經濟衰退、大規模失業(尤其是年輕人口失業)以及為應對債務危機而實施的緊縮政策成為他們不滿和憤怒的來源,他們將這些歸咎於全球化和移民。而作為一體化的象征,歐盟則是他們出氣的靶子。
法國是歐盟創始成員國,但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國人認為全球化是“災難性的”;只有41%的法國人表示仍然支持歐盟。當然,不出意料的是,希臘人和意大利人比法國人更不相信聯盟的好處。
但這不過是為自身的問題尋找一個替罪羊而已。事實上,如果僅就進出口總量占GDP的比例來看,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但它恰恰是經濟最繁榮、財政赤字和失業率最低的歐洲國家。
眼下,整個西方世界的政治走向似乎也讓馬琳·勒龐順風順水,誌得意滿。
一方面,近來從倫敦、華盛頓和羅馬傳來的消息都在鼓舞著她的事業。特朗普的當選對於勒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提振,特朗普本人也經常不吝表達對勒龐的贊賞。但作為一個保護主義者,他只關心美國的“重新偉大”,因而不太可能對歐洲的民粹主義運動提供多少實質性的幫助。然而,在海峽對岸,英國政府里的退歐派卻很可能希望促成民粹勢力在法國上臺執政。因為只要歐盟還存在,英國就一定會為從它那里退出支付沈重代價,而現在的法國又恰是在這一點上態度最為強硬的。一旦歐盟消亡,英國面臨的這個棘手問題也就自動消除了。
另一方面,法國穆斯林人口問題、恐怖主義危機以及長期疲弱的經濟和高達10%的失業率,加上民眾對主流政治建制派的懷疑、厭倦和鄙視,對她來說都是不能更有利的機會了。
鑒於法國在歐洲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勒龐當選總統,必將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現行秩序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歐盟解體只不過是最顯而易見的第一個後果,一系列眼下還難以預見的災難性變故將會接踵而至。即便勒龐上臺後軟化了自己的立場,就像特朗普最近表現出來的一些端倪那樣,我們也很難想象她能夠同歐盟的另一支柱、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展開很好的合作。隨著英國的離去,德國和法國的分道揚鑣,歐洲政治或許真的將退回到19世紀的模式。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民粹主義有多麽強大,而在於主流政治在當下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和危機面前束手無策,拿不出任何令人看得到希望的解決之道。更要命的是,在當今西方政壇的主流政治領導人中,找不到一個人具備唐納德·特朗普和馬琳·勒龐這樣的人格魅力和煽動能力。
2016年夏天,法國政府借連續發生多起火災之名拆除北部港口加來的難民營。在國際媒體上大名鼎鼎的加來難民營是一片為將近9000名難民提供臨時庇護的龐大棚戶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試圖從那里前往英國。有分析人士認為,法國此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展現其對於邊境與領土的有力控制能力,為半年後的大選營造有利輿論。因為極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一直將主權和邊境控制當作核心議題而大做文章。
然而,這些零敲碎打的行動只是在被動地應付民粹主義者設置的議題而已,它淋漓盡致地暴露出主流政治沒有能力主動設置自己議程的巨大弱勢。而且,事後表明,拆除加來難民營不僅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造成了新的更大的問題。一部分難民幹脆從加來來到巴黎,在法國首都的公園和大街上搭起臨時營地,嚴重擾亂了巴黎的社會秩序,也在民眾心頭留下了新的陰影。
這使得今天的西方政治呈現出某種仿佛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說,他的勝選實質上就相當於英國退歐。眼下,就連不支持民粹主義的人們也越來越相信,在意大利、法國、荷蘭以及更多東歐國家,極右翼政治力量一個接一個地上臺,是未來必將發生之事——英國只是意大利的前兆,而意大利只是法國與荷蘭的前兆……直至德國。
2017年2月份舉行的荷蘭大選似乎讓人看到了希望,以至於首相呂特在勝選後宣布:民粹主義的多米諾骨牌在荷蘭被遏制了。但這句話說得太早了。事實上,許多人認為,呂特領導的主流政黨之所以能夠擊敗威爾德斯所代表的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恰恰是因為他在許多方面主動迎合了民粹主義。歐洲的政治光譜仍在進一步向右轉,這個趨勢不扭轉,法國建制派即使勉強挺過了2017年,也會失敗於下一次大選。
周四,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17-213票通過廢除和替換大部分奧巴馬醫保法的議案——修正版《美國醫療法案(American Health Care Act)》,共和黨為廢除奧巴馬《平價醫療法案( Affordable Care Act)》所作的七年努力還剩參議院“臨門一腳”,特朗普能否迎來當選後首次立法勝利在此一舉。如果失敗,特朗普總統和眾議院議長瑞恩的執政能力和政治資本將大打折扣,想推進影響面更廣的稅改就更難。
所有民主黨議員都投了反對票,特朗普在眾議院投票時不忘“搖旗吶喊”,他在推特上稱贊新醫改法案偉大,議長瑞恩則表示議員們將“終結”奧巴馬醫改失敗的嘗試。
功虧一簣,新醫改法案首次闖關折戟沈沙
今年3月6日,共和黨公布了首份旨在廢除奧巴馬醫改的替代性議案文本。3月25日,就在眾院投票表決前夕,特朗普突然宣布撤回表決程序,因無法獲得國會內共和黨人足夠支持,這也是執政以來特朗普遭遇的最大打擊,當天給人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在新聞發布會上落寞的表情和特朗普繼續“嘴硬”並揚言奧巴馬醫改將“爆炸”。隨後特朗普在推特上炮轟黨內保守勢力“自由黨團”,甚至將他們和民主黨一起列為“對手”。
美國國會眾議院擁有430席議員席位,民主黨籍議員已明確表態將全體投反對票,法案通過需要簡單多數,共和黨內部反對票不能超過22張。當時特朗普與共及黨內高層與“自由黨團”多次談判後未果,黨內“倒戈”的人數一直在30人左右。
峰回路轉,黨內大佬轉向支持
相較於三月,本周多名此前對醫改表示反對的共和黨人轉變了態度,表示將對醫改投出贊成票,他們改變態度的一大原因是醫改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
周三特朗普還特意會見了共和黨兩位重要議員厄普頓(Fred Upton)和朗(Billy Long),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如果新醫改法案最終獲得通過,密歇根州共和黨大佬厄普頓(Fred Upton)功不可沒,這位前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主席提出包括在未來5年內提供80億美元減少一些患有先天疾病的受保人保險費用等支出在內的修正案獲得了不少中間派共和黨人的支持。
荊棘密布 參院表決前途難料
即使過了眾院表決,要想通過參議院這關難度同樣不小。目前至少有八名共和黨參議員對新醫改法案部分細節有所不滿,可能成為潛在的威脅因素。新醫改法案遞交參議院表決前將繼續對細則作出調整,共和黨方面最多可以接受兩名議員“倒戈”。如同2010年民主黨通過奧巴馬醫改那樣,共和黨這次也準備使用“預算和解程序”繞過民主黨阻撓通過新醫改。
此外在參議院,共和黨人的多數派優勢較眾議院更小(52-48)。無論能否在眾議院阻礙新醫改方案,民主黨人一直將參議院視為主戰場。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佩洛西周四炮轟新醫改法案“愚蠢”,毫無改進。“共和黨人讓特朗普醫改變得比上次更危險、更具毀滅性。”多名民主黨參議員周四早間在推特上集體發聲,表達對新醫改法案的反對,相對而言共和黨人更多選擇了沈默。
簡化稅改 新醫改方案意義重大
新醫改方案的通過對共和黨政府下一個目標意義重大——稅改方案。
醫改直接牽扯上萬億的稅收征用和使用,一旦新醫改法案生效,原先奧巴馬醫改所涉及的醫療設備消費稅,保險公司運營稅等費用將被取消。相關新稅法將得到簡化,同時將有利於推動稅收中性,不過共和黨內部就如何達到稅改計劃中的稅收目標依然存在分歧。
如果把出身58系和趕集系的創業公司估值加在一起,會是什麽結果?
來源 | 接招(ID:itakethat)
文 | 方浩
上周看同事寫人人車李健的稿子,突然想起接招報道過的從58&趕集出來的創業者可能僅次於BAT。
不僅數量眾多,質量也過硬。瓜子二手車、人人車、小豬短租、鬥米、好租,哦,還有58到家、轉轉……目前58集團市值約55億美金,而如果把這些出身58系和趕集系的創業公司估值加在一起,會是什麽結果?
58和趕集已經合並兩年了。
過去兩年,滴滴快的、美團點評、攜程去哪兒、蘑菇街美麗說、百合世紀佳緣……都走到了一起。據說今年市場上還會有石破驚天的合並案,大家可以猜猜誰和誰的幾率更高。這是題外話。
上面這些重量級合並,都有一個共同劇情:必有一方創始人離開,然後主導方在人事、業務等多個領域合並同類項,該留的留,該走的走。到最後,合並其實是兼並。
滴滴高管中還有幾個是快的的?美團三大核心業務還有點評人馬嗎?上海人莊辰超把北京的公司賣給上海公司後,才像一個北漂了……
按照合並之前的劇情,58和趕集也應該是同樣的路子。
2015年3月底的一天,58副總裁黃煒召集總司總監以上動員大會,姚勁波等高管也來了,主題只有一個:與趕集網的最後一戰。
「這場戰役如果打不贏,我們可能就永遠贏不了了。」黃煒沈重地發表演講。姚勁波就坐在黃煒旁邊。黃一邊說,姚一邊笑。黃煒心里還挺生氣,都什麽時候了,你還笑!
兩周後,58與趕集宣布合並。兩家持續廝殺了10年的公司,平地一聲雷走到一起,對於各自員工的震撼,不亞於朝鮮半島突然宣布統一。
楊浩湧在合並後的58&趕集待了半年左右,隨後離開做瓜子二手車,他在趕集的兩個得力幹將分別做了鬥米和好租。
表面上看,與其它合並大案沒啥區別,但從姚勁波決心要合並的那一刻起,其實就註定了這是一次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為特殊的合並。
一個所謂的常識是,某個領域一旦有公司率先上市,基本就宣告這個領域的戰鬥結束了。但這個常識似乎並不具有普世性。
人人網上市了,然後連同開心網一塊消失了;世紀佳緣上市了,然後退市、下嫁給了沒上市的百合;58上市一周年了,然後傳出趕集即將IPO的消息。
2014年下半開始,姚勁波覺得有必要結束戰鬥了。雖然當年58財報顯示盈利近3000萬美元,但正如楊浩湧後來說的,雙方預計2015年僅廣告支出就20多億人民幣。
上市公司對成本更加焦慮。利潤短期可以少些,但如果成本遲遲下不來,利潤也難以有大的突破。投資者看長線,但不希望看到58的長線背後還有一個嗜血如命的趕集。這是個一損俱損的市場。
姚勁波給楊浩湧打電話、發短信,各種約。然鵝楊老板高貴冷艷。上一次湖南人瘋狂追求安徽人,是沈從文追張兆和。
約不上楊浩湧,姚勁波開始約趕集的投資人,從北京到上海到香港,姚勁波把所有趕集的投資人見了個邊。姚勁波看到了投資人的心動,投資人看到了姚勁波的野心。圍城打援奏效了——60多年前,另一個湖南人曾用這個戰術改變了中國歷史。
用熟不用生,是姚勁波創業前幾年最大的特點,也是當年很多草根創業者沒有辦法的辦法。多年前跑到趕集門口挖陳小華,據說還動用了不少站長人脈。很長一段時間,姚勁波主要混跡兩個圈子:站長圈和域名圈,而這兩個圈子還有很大的重合性。
姚勁波的天使投資人是有著「站長之王」之稱的蔡文勝(其實蔡玩域名比做站長還要牛逼),幫助姚勁波逆襲楊浩湧、為58上市立下汗馬功勞的陳小華,同樣出身站長圈子(還是姚勁波的湖南老鄉)。
2007年左右,姚勁波還給自己請了個助理,這個助理來自域名圈,叫徐俊,後來自己創業,做了多麥、金名網,投資了貝貝,還把手中價值1個億的Game.com賣了出去。
姚勁波曾有兩個最好的搭檔,既不是站長圈子,也不是域名圈子,即李如彬和金鑫。這三個人創辦了學大教育。
據說當時姚勁波出的錢最多,但很快發現學大做著做著完全是線下教育公司了,根本不是什麽互聯網。姚勁波選擇保留股份,離職創業做58。
「老姚是個方向感、目標感很強的人,一旦認定了,哪怕一條道走到黑,也要走下去。」李如彬曾評價說。
前段時間有一篇關於姚勁波談找人的稿子刷遍朋友圈,大意是創業者要把最多的時間花在找人上。這不是雞湯,而是姚勁波血淋淋的教訓。
從58成立第一天起,姚勁波就單槍匹馬,有副總,但沒有聯合創始人。報道說當年幾位副總集體辭職時姚勁波哭著哀求對方留下,這應該不假。所以姚勁波要比楊浩湧孤獨的多。
楊浩湧是另一個圈子的人。一路名校,在矽谷工作,了解美國最新的模式,而且回國創業還有親兄弟幫忙。
2006年趕集網就與谷歌實現了戰略合作,僅此一項每月就能有10萬美金的收入,而那個時期的姚勁波為了公司生存,不得不在小區發放DM雜誌。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站長出身的陳小華被姚勁波從趕集挖到了58,而矽谷出身的楊浩湧,則不斷吸引著他那個圈子的精英。
小豬短租創始人陳馳在加入趕集之前,曾在3721、雅虎中國、酷訊工作;好車無憂創始人彭程在加入趕集之前,曾在百度、谷歌、微軟等巨頭工作;鬥米兼職CEO趙世勇在加入趕集之前,已在百度、騰訊工作多年;好租CEO曲先洋來自騰訊……
這里面,陳馳和彭程都是58與趕集合並之前離職創業的,趙世勇和曲先洋一直陪楊浩湧幹到合並之後。合並半年後,無論姚勁波、楊浩湧,還是下面的兄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辦公室政治越來越明顯了。
當時負責租房業務的曲先洋已經弄了個小團隊,算是新58內部孵化的項目。有次需要添置一臺幾千元的照相機,曲先洋就打報告,給財務、給集團副總,折騰了快一個月都沒批下來。最後無奈給楊浩湧寫郵件,楊回複讓曲先墊錢,後面批下來報銷。大家都很累了。
與後來的新美大合並不同的是,58與趕集基本是二一添作五,股權大致相當、話語權也一致,沒有明顯的約定,誰先走、誰托底。要知道,美團與點評合並,可是美團的核心業務高管面試點評的員工。話語權誰大誰小,一目了然。
競爭,不擇手段地競爭;僵持,難以為繼地僵持;最後合並,重組。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大走了,一幫兄弟要麽走人,要麽走向邊緣。
姚勁波問董事、騰訊高級副總裁吳霄光:怎麽辦?經歷過大場面的吳霄光顯然是老司機,說,你應該去找浩湧談談啊。
姚勁波多聰明,上來就跟楊浩湧說,要不我去做二手車業務?楊浩湧更不是傻子:嘿嘿,還是我去吧。
千萬別把姚勁波的話當做客套話。當年從58出走的李健,此時已經把人人車帶到了B輪。姚勁波後來說過,凡是58出去的創業者,能投的都投。而姚勁波並沒有投人人車。
新58的二手車旋即獨立出來,成立瓜子二手車。楊浩湧自掏腰包6000萬美金,占股50%多一點,58集團占46%。大致一家B輪階段的公司估值。
老大的問題解決了,兄弟們就好辦多了。2015年9月份,姚勁波、楊浩湧把螞蟻短租、好租的項目負責人叫到一個很大的辦公室,過PPT。一上來曲先洋就要講,被楊浩湧叫住了,「螞蟻短租先講。」
螞蟻短租是趕集早在2011年就內部孵化的項目,而好租的負責人曲先洋同樣出身趕集。到10月份,新的58集團又召開了一次總監級別以上的全員大會,定了一個調調:能獨立存活的,分拆出去;不能獨立存活的,要麽關掉,要麽在內部繼續孵化。
至此,新58分拆出來的四大金剛分別是:58到家、瓜子二手車、好租、鬥米,都是圍繞生活服務領域的核心業務,也是58和趕集這麽多年來最賺錢的業務。當然,這幾個業務的老大,都出自趕集。
這是姚勁波的權宜之計嗎?在四大金剛業務分拆出來不久,二手交易平臺也獨立出來了,即轉轉,CEO黃煒屬於58老兵;而在瓜子之前,其實58到家早就分拆出來。楊浩湧和兄弟們,幫助姚勁波完成了最好、也最合適的拼圖。
一場盤活了雙方最大勢能的合並大案,難得。
http://www.xcf.cn/jrdd/201709/t20170901_781215.htm
如果说过去几年流入被动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业绩不佳的主动基金,那么剩下来的都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基金的主动基金。
作者:艾特拉克特·穆尼
本文刊发于《新财富》杂志2017年9月号
原标题为《主动式管理卷土重来》
巴菲特曾在2014年透露,他曾经向妻子建议,在他去世后,她应该投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而不是劳心费神地与精选个股的投资经理打交道。这番话似乎为主动式资产管理作了盖棺定论。
在写给股东的一封信中,以精选个股闻名于世的巴菲特甚至表示,主动式管理很少有值得投资的。他说:“相比于绝大多数托付给高收费管理人的投资者——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投资于指数基金这一策略的投资者长期收益都将优于他们。”
此后几年中,试图击败市场的基金经理们迅速失宠,让位给跟踪指数的低成本基金,因为失望的投资者出于对收费过高和业绩不佳的担忧避开了精选个股的策略。
数据提供商晨星(Morningstar)的统计显示,在2016年,相比于主动式管理的基金,被动式共同基金所管理资产的增速快了4.5倍,达到了6.7万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评级机构穆迪在2月份预测,在美国,被动式管理的基金最迟在2024年将赶上主动式基金,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如今它们的份额是28.5%。但在穆迪作出预测后的几个月中,主动管理基金行业似乎扭转了颓势,缩小了与被动管理行业快速增长的差距。在截至2017年6月末的半年中,被动型基金吸引的新增资金是主动型基金的1.4倍,达到5900亿美元;主动型基金吸纳的资金为3690亿美元。
根据晨星的数据,这与2016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被动型基金吸引的新资金比主动型基金多出了5.1倍。
主动型基金开始反攻
晨星被动策略研究副总监约瑟·加西亚-萨拉特(JoseGarcia-Zarate)说:“主动基金似乎正逐步加大反攻力度,在美国尤其如此。”
问题是,主动基金能否保持这种势头?
摩根资产管理公司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首席执行官麦克·奥布莱恩(Mike O'Brien)认为,未来几年,主动式基金取得成功并吸引新资金的条件已经成熟。摩根资产管理是摩根大通银行旗下的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87万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后,客户用脚投票,主动管理基金业遭遇了很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都曾面临挑战,”奥布莱恩说,“但现在主动式管理应会跑赢大市。”
在奥布莱恩看来,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牛市中,主动基金艰难战胜了指数。不过,他表示,随着市场对于股市(特别是美国股市)能否继续上涨的疑问日益加大,主动基金将有机会发掘出最好的公司并展示他们的投资技能。
瑞士Syz银行旗下Syz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卡蒂亚·库德雷(Katia Coudray)认为,被动管理基金的成功是由2009年初以来的牛市上涨推动的,其公司管理的资产达161亿美元。
“对投资者来说,不幸的是,股票市场不会永远直线上升,我们会看到行情反复,从而影响指数的表现,”她说。
精品基金公司Orbis Investments UK负责人丹·布洛克勒班克(Dan Brocklebank)补充说:“如果未来三到五年内出现熊市,被动基金将全面下滑,但至少有一部分主动基金能更好地渡过这段时期。”
主动式债券基金受青睐
主动基金行业今年也受到资金强劲流入固定收益产品的帮助。在2017年上半年,主动式管理的债券基金吸引了大部分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的资金,吸引了多达2920亿美元,被动债券基金则为1450亿美元。
2016年,被动管理的固定收益基金吸引了1196亿美元,而主动式管理的债券共同基金则吸引了1800亿美元。
奥布莱恩表示,随着各国央行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一些投资者希望固定收益投资组合能得到主动式管理。
加西亚-萨拉特说:“在固定收益方面,主动基金仍有一定的优势。与股票相比,固定收益是主动基金更容易证明其工作能力的一个领域。”
还有迹象表明,相比以前,如今的财务顾问们将资金从主动基金向被动基金转移的规模已经下降了。
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对33个财务顾问的调查,财务顾问新客户的资金中,48%为主动基金,42%为被动基金,10%为另类基金。
瑞信分析师指出:“除非新资金在未来6个月内大幅向被动基金倾斜,否则我们会认为,这是又一个迹象,表明在2018年的美国,主动基金向被动基金的转换将可能放缓。”
加西亚-萨拉特说,近几年来,已有“数量庞大的资金”从简单的主动管理基金转向被动基金,这可能也对未来指数基金规模的增长放缓有所影响。
“被动基金的增长肯定是由低成本驱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基金都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如果说过去几年流入被动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业绩不佳的主动基金,那么如今日益明显的是,剩下来的都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基金的主动基金,投资者愿意向它们支付管理费用。”
大势待定:被动管理终将胜出?
穆迪分析师史蒂芬?杜(Stephen Tu)表示,尽管主动基金行业今年出现复苏迹象,但总体前景仍然没变:主动式管理正在败给被动式管理。
“被动基金比主动基金吸引了更多新资金,这其中的差额会时小时大,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这个差额将始终存在。”
“这个差额将持续扩大,最终被动基金的规模将超过主动基金的水平,”史蒂芬?杜说。
加西亚-萨拉特也认为,被动基金业的快速增长不太可能很快结束。
“被动基金行业已经极具创新性,因此我预计,未来几年,被动基金业的产品开发将产生许多成果,在非传统金融产品方面将尤为如此。”
“这将继续为投资基金业中的主动管理基金带来挑战,”他说。
主动基金可能也很难摆脱如下的形象:收费高昂,业绩却令人失望。
研究发现,主动基金未能跑赢其基准指数,而且监管机构也表示担忧,认为主动基金管理人收取高昂费用,但基金表现却甚少优于指数追踪型基金。
十年前,巴菲特对一个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投资50万美元,赌它将在十年内带来优于一个对冲基金组合的回报——看起来,今年他可以轻松赢下这一局。
身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在今年致投资者的信中表示,他正考虑主动投资事宜,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企图超越市场的基金经理都将失败”。■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建廠。但是,布局海外,不只是花錢投資這麽簡單。如何讓國外員工適應中國企業的管理、中國企業如何適應外國人的工作方式,是擺在勞資雙方面前的問題。
如果企業選擇投資美國,那麽還要面臨一道更為嚴峻的考驗——工會。在美國,工會組織異常強大,且不說頻繁的罷工,在工資談判上,工會甚至可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
就在今年6月初,《紐約時報》一篇有關福耀玻璃工廠在美遭遇工人抵制的報道,將福耀在俄亥俄州莫瑞恩市的工廠推上了輿論風口。報道中指出,福耀玻璃在美工廠遭遇用工、生產安全和文化沖突等問題。福耀玻璃是中國“首善”曹德旺旗下的企業。
但令人錯愕的是,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戰鬥力的工會”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在福耀玻璃身上遭遇巨大挫折。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工人們,選擇站在他們的中國雇主一邊,否定了在該廠建立工會的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曾有一項“名垂青史”的傑作:當時美國三大汽車廠福特、克萊斯勒和通用深陷困境,但工會不願降低工人工資收入,這讓本就麻煩纏身的三大汽車廠一度難以為繼。
當地時間本周四(11月9日),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the 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 Union)在其官網上表示,福耀玻璃在俄亥俄州莫瑞恩市工廠的員工以444票贊成、868票反對的結果成功阻擊了聯合會在福耀玻璃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
▲圖片來源: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官網
“很高興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員工們選擇了與公司保持直接溝通”,福耀玻璃北美區總裁劉道川(Jeff Daochuan Liu)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尊重員工在是否成立工會問題上的選擇。”
對於這一結果,全美汽車產業工人聯合會表示,正在考慮就福耀玻璃員工們的行為向美國聯邦勞工委員會提出異議。“令人沮喪的是,如今已是2017年,但仍然有些公司無視工人的聲音和公平的待遇。”該工會負責人里奇·蘭金(Rich Rankin)表示。
此前,《紐約時報》報道稱,多名福耀玻璃員工表示,他們對福耀玻璃苛刻的管理感到非常沮喪。部分同事會因為一些非常輕微的違規行為而被直接開除,或者因為提出了非常誠懇的建議而被處罰,但受到領導青睞的員工在違規時卻不會被追究。對此,福耀公司完全否認這樣的指控。
今年6月,央視新聞曾報道,去年,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因安全違規向福耀集團開出22.6萬美元的罰單,福耀集團隨後與管理局達成了和解,罰單金額減至10萬美元。這份罰單始於去年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收到一封11名福耀玻璃工人聯名投訴信。一年前,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在莫瑞恩市福耀工廠外不到100米處開設了一處辦公室,專門尋找願意加入工會的福耀工人,投訴的聯名信就是該工會協助的。在這里,記者遇見了兩位福耀的美國員工。他們說,福耀與相關管理機構進入和解階段後,制定了一個相應的全面安全管理體系。福耀還同意將更好地聽取工人對安全問題的意見,加強安全管理。
▲圖片來源:央視報道截圖
目前,福耀玻璃已經在美國投資超過5億美元。福耀玻璃的首席法律官Athena Hou表示,全美汽車產業工人聯合會正視圖將福耀玻璃“妖魔化”。
有分析稱,福耀玻璃工人反對成立工會,是中國工廠的勝利,他們成功地適應了美國勞資關系規則。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是代表美國和加拿大工人的一家美國工會。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作為美國勞工聯合會的一部分成立於1935年,並在1936至1950年代迅速發展。從成立到如今,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旨在不斷代表會員與雇主進行勞資談判,為加入該聯合會的工人謀求更高的薪資待遇,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進而保證經濟社會分配的公平性。
為工人們謀福利,聽上去很美好。但從結果來看,這個工會的做法被人詬病,甚至有分析認為,汽車城底特律的破產,也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功勞”。
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在2008年1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08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申請破產重組,當時就有分析人士稱,這三大汽車公司的工人都加入了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他們的薪資和各項福利高達70美元/小時,這一數字讓汽車企業不堪重負。在“汽車城”底特律,日積月累的退休金,造成該市龐大的財政負擔,再加上人口的減少,使得市政府負債迅速膨脹。2013年7月18日,不堪重負的底特律政府宣布破產。
▲圖片來源:美國傳統基金會報告
不僅是汽車行業,美國的其他工會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聯邦統計局2001年-2011年數據顯示,加入工會的工人比非工會會員的工人收入更高、工資增長更快、享受的相關福利更多。以2011年為例,工會工人的平均薪資是23.03美元/小時,非工會工人的平均薪資是19.51美元/小時。
▲圖片來源:美國聯邦統計局報告
為什麽加入工會能夠幫助提高工人薪資呢?簡單地說,加入工會等於把工人組織起來,組成一個整體與雇主進行談判,談判不成,可能就會以罷工“要挾”雇主。《福布斯》雜誌分析稱,在全球化還不夠的時期,行業工會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增加的部分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但是,在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的時期,增加的成本難以轉嫁,這也就是底特律破產的本質。因此,如果沒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美國可能依然能夠領導世界汽車制造業,大部分工人還能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底特律也不至於淪落到破產的境地。
但是,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對美國汽車制造業的控制越來越小。1999年,有85%的汽車都是該工會的工人生產的,到了2013年,這一比率下降到了54%。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和外國汽車品牌在美國建廠,但這些企業一般不會買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賬。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王嘉琦
“前十年,順流而下,後十年,逆流而上。”
來源 | 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作者 | 張秋穎
“前十年,順流而下,後十年,逆流而上。”
電影《芳華》上映7天,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績,馮小剛近幾年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狀態開始“逆襲”。 截至今天早上(22日)發稿前, 《芳華》的累計票房5.77億, 早已突破了華誼兄弟最開始的基礎預估值。
數據來源:中國票房網
今年9月,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曾對《芳華》票房做了預期:“我們計算過,馮小剛導演自己固定的觀眾人群可以達到4億票房,然後現在還有軍人和退伍軍人,他們在消費能力的人數是150萬人次。”所以,若我們以電影平均票價40元/張來計算,《芳華》的票房預估可到達4.9億左右,以目前票房來看,這個預估值已經實現。
但此時正值賀歲檔,競爭也十分激烈。今日,《機器之血》、《妖貓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同時上映,共占去排片率81.64%。《芳華》的排片占比降為11.75%。不過,券商分析師預計的結果是,《芳華》的票房能達到8億-11億元。若果真如此,那麽馮小剛就不用擔心今年的KPI完不成了。
“對賭協議”帶來 壓力
去年11月18日,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因為在萬達院線排片率不高,馮小剛以潘金蓮的口吻給王健林寫了一封信,引得王思聰與之“ 隔空對罵 ”,稱其說話陰陽怪氣。
說句實話,馮小剛這封信的口吻讀起來確實令人尷尬,而且有點不像“小剛炮”的作風,但馮小剛之所以這樣在意萬達院線的排片率,其實就是因為跟華誼兄弟簽了“對賭協議”。
2015年11月,馮小剛持股99%的公司東陽美拉,被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了總股本70%的股權。之後,馮小剛也給出了高額業績承諾:2016年經審計稅後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2017年度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為上一個年度承諾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 也就是說, 馮小剛要在 5年時間里,完成 高達6.74億元凈利潤,而2017年度要完成的凈利潤為 1.15億元 。 如果不能完成承諾的業績,差額就由馮小剛自己補貼。
華誼兄弟2016年年報顯示,東陽美拉經審計稅後凈利潤為1.02億元,達到了業績承諾。但實際上,這次凈利潤的完成可以說略勉強。
東陽美拉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535.6萬元,當時距離承諾的1億元還差6463.4萬元。 而2016年,馮小剛只上映了一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票房為4.84億票房,按照37%的片方分成款來看,最終包括東陽美拉在內的所有出品方,總計獲得的收益也只有1.82億元,並且據媒體報道,東陽美拉在其中占據的份額很少。
轉機出現在華誼兄弟的一個決定。華誼兄弟認為取得東陽美拉的股權是在2015年12月9日,因此東陽美拉2015年的凈利潤4602.67萬元算進了承諾期首年區間。 照這樣計算,2016年上半年,東陽美拉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就達到了8138.27萬元。再加上《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凈利潤,2016年東陽美拉取得稅後凈利潤就達到了1.02億元。
2017年,馮小剛仍然只有《芳華》一部公映的電影,而且凈利潤目標上浮了15%,需要 稅後凈利潤 1.15億才能達成目標。但2017年上半年,東陽美拉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營業收入3467.4萬元,凈利潤只有2748.1萬元。這意味著,2017年下半年,東陽美拉要做出8752萬元的凈利潤才能完成業績對賭。 想必,這個數字還是令馮小剛倍感壓力的,不知他是否後悔過簽下這個對賭協議。
或許今年可以松口氣
很明顯,《芳華》的票房在今年對賭協議上起到關鍵作用,可以稱得上是“救命稻草”。
《芳華》由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1970年代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是一部有青春、愛情、懷舊等多種元素的文藝片,老中青年都能接受,受眾覆蓋面廣泛。
數據顯示,貓眼電影評分9.1分,淘票票8.9分,微博電影榜好評率92.51%(打分人數:390236),連豆瓣評分也有7.9分。
好口碑迎來了好票房。 12月15日,《芳華》上映第一天,僅用時半天就超過了《奇門遁甲》,首周末收獲3.16億票房。對比去年,《我不是潘金蓮》的最終總票房才4.84億, 而《芳華》在剛上映6天時,於20日晚21時已經突破5億。 馮小剛和華誼兄弟這時候應該能稍稍松口氣了吧。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有業內人士稱,在《芳華》的電影票房收入中,5%為電影專項基金,3.3%為稅,剩下91.7%由制片方和院線按比例分賬,分賬比例為43%和57%,制片方和院線實際占總票房比例分別為39.43%、52.27%。
公開資料顯示,《芳華》的電影制作成本約1.3億元。如果按照目前5.77億票房來算,制片方可以拿到約2.3億元,除去成本約剩1億,早已經“回本”。若真能如業界預測那樣達到8億,除去成本後制片方大約可以剩1.85億。
但今年《芳華》的制片方同樣不少,出品公司包括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愛奇藝(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文化等 6家 公司,聯合出品公司包括英雄互娛、阿里影業等 9家 公司。
因為投資份額目前還不得而知,所以東陽美拉公司最後能分到多少也尚未可知,能否完成今年的KPI,還得看最終票房。
知情人士透露,該片的投資份額較為搶手,有的公司以高於對應投資比例的價格參與投資,有的公司附帶了“票補”等條件。這意味著東陽美拉能夠獲得的票房收益或許並不算多。
今年國慶前夕,《芳華》經歷了電影撤檔風波,在最後一次發布會上,馮小剛現場幾度哽咽落淚,稱自己心情悲壯。當時輿論懷疑此舉為炒作或跟對賭協議有關,但電影給出的官方聲明中提到“與電影局及有關各方協商,《芳華》擬同意接受各方提出的更改放映檔期的建議”,表明了撤檔是被動行為。
圖片來源:@馮小剛 微博
雖然劇組及制片方都否認了電影撤檔與對賭協議有關,但 要說《芳華》撤檔時馮小剛一點沒擔心影響票房,我覺得不現實。 從對賭協議來說,《芳華》無論對馮小剛本人,還是對華誼兄弟都至關重要。
不難看出,今年馮小剛在後期宣傳推廣中也是卯足了勁,不僅參與 各種 綜藝節目,親自上臺演唱了宣推主題歌《花兒》,而且把文藝片的推廣曲加入了嘻哈元素,由《中國有嘻哈》的人氣歌手TT和Jony-J創作並演唱 ;此外,馮小剛還首次采用了直播的方式為《芳華》打call,以各種方式俘獲“老中青”各年齡段觀眾的“ 芳 ”心。
《芳華》這次也算爭氣。據經濟觀察網援引華誼內部人士的話稱,受制作周期、排片受限、市場環境等內外部因素影響,近幾年華誼在影視領域的表現確實不好。而作為今年的壓軸大片,華誼也對《芳華》給予厚望,如果《芳華》的票房達到8-10億元,預計會對華誼第四季度的業績起到拉動作用。
逆流而上, 走一條相反的路
在《芳華》終於確定新檔期時,馮小剛發了一條微博:
“久違了賀歲檔,物是人非了。載歌載舞,攜《芳華》回來湊個熱鬧。”
圖片來源:橘子娛樂視頻截圖
對早年間的馮小剛來說,如今確實物是人非了。 接受媒體采訪時,馮小剛提到,自己“和大部分導演走了一條相反的路”,“他們拍文藝片的時候我拍賀歲片的,在我商業片達成品牌的時候,我就開始從里面抽身出來,拍了很多並不迎合市場的電影。”
因為非電影科班出身,走“野路子”的馮小剛早年間為了打出名號,讓更多觀眾認識自己,拍了許多迎合大眾的電影。 20年前,一部《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賀歲片的先河。隨後,《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嘆息》、《大腕》 、《手機》、《天下無賊》、《私人訂制》等一部部賀歲檔的經典電影接踵而至,即使當時被很多人批評“根本不叫電影”。
但等他認為自己到了可以“搞點創作”的時候,即使大家都追求視覺沖擊和話題爆點,他還是選擇離開喜劇陣地,拍了一部沒有大牌明星、沒有喜劇元素、有可能票房慘淡的電影。但幸運的是,經歷過《1942》《唐山大地震》《我不是潘金蓮》這些叫好不叫座的電影,馮小剛的冒險和堅持終於開始走進觀眾的心。
時下電影行業這一波節奏沒把馮小剛帶走,20年多年我行我素的電影之路,馮小剛用一句話形容自己: “前十年,順流而下,後十年,逆流而上。”
正在披露中的券商中報里,自營業務收益出現了有趣的分化。買股還是買債,決定了上半年券商自營盤的不同結局。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已披露中報的1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創業、華西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等10家自營收益同比飄紅,而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國元證券等則自營收益同比較大幅度下跌,走出了冰火兩重天的分化。這種分化還表現在,踩中債券階段小牛者自營收益可觀,而重倉權益的則可能出現較大回撤。
弱市之下謀生存,券商也半推半就地加快了業務結構的調整,表現在自營上是除了傳統的固收和權益類投資力求押準市場周期波動,具備業務資質和資本金優勢的券商也已開始增加多元化投資策略,開啟了衍生品交易等非方向性的轉型。
自營兩重天
大勢低迷,自營業務越發成為劃分上半年券商業績好壞的“關鍵分子”,與收入的走向呈現出越來越大的正相關。
有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行業研究通常是用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兩個科目相加,來比較各大券商自營的投資收益。但是投資收益科目里,大部分是金融工具持有期間的收益,相當於股息和利息的收入,體現不了券商主動管理能力。
更細節一點看,在老會計準則下,行業研究會以公允價值變動(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公允價值變動+利潤表里的公允價值變動)來更為客觀地衡量券商自營的主動管理能力。而新的會計準則下,則以利潤表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其他綜合收益各項公允價值變動之和,作為整體公允價值的考量。
以中報披露來看,目前中信證券、興業證券、中信建投等A+H股上市券商均采用了新的會計準則,而這也導致了各家報表出現數據分化。
在此背景下,記者統計了各大券商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並計算出自營投資收益率,以求更為客觀地比較上市券商自營賺錢功力。
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已發布中報的1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創業、華西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等10家自營收益同比飄紅,而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國元證券等則自營收益同比較大幅度下跌,走出了冰火兩重天的趨勢。
跟2017年上半年相比,大部分券商自營收益率並不那麽好看,國信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浙商證券等12家均出現了收益率不同程度下滑。
中信證券自營業務上半年拔得頭籌,實現收入53.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8.33%。而同期中信證券總的營業收入共計199.93億元,也就是說中信證券每入賬四元其中一元就來自自營收入。按中信證券披露,上半年“證券投資業務”貢獻收入47.41億元,同比增長50.65%。而同期經紀業務雖總體收入51.08億元,量多過證券投資業務,但同比卻下滑1.45%。
緊隨其後的另一家百億級券商——國泰君安自營收益和凈利潤同時出現下滑。國泰君安上半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40.09億元,同比下滑15.71%。自營投資收益為30.77億元,同比下滑了18.99%。
國信證券與興業證券則屬於大中券商陣營中自營收益跌幅居前者。國信證券上半年投資與交易業務共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同比下降了147.84%。數據顯示,國信證券上半年自營盤規模已縮水逾三成,跌至約440億元。
去年同期依靠投資業務業績亮眼的興業證券,今年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興業證券上半年自營收益約10.0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09%,主要系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收入下滑。為破局,興業證券已加大債券配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同比增厚約三成,6月末達到了312.18億元。
弱市謀求多元化
“上半年股債開始分化,部分券商在上半年降低權益類配置、提高非權益類的配置,踩準了市場周期,自營收益就很可觀。但也有券商上半年的非權益類配置倉位不夠,或者甚至提高了權益類的倉位,按照上半年的行情走勢,自營收益就會差一點。”東興證券非銀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表示。
這一觀點也得到自營業務人士的認同。某券商自營內部人士透露,公司自營收入在上半年出現大幅下滑,最主要原因就是權益類倉位較重,一度出現較大的回撤。“上半年行業里有券商自營收入大漲,一方面是因為去年自營收入基數低,另一方面是上半年債券收益不錯,增加了非權益配置的自營盤收入增幅就更加明顯。”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憑借自營收入助力而實現業績增長的券商中,押準市場波動並不是唯一的策略。
以中信證券為例,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9.92億元,同比增長6.94%;歸母凈利潤55.65億元,同比增長12.96%,繼續在行業內領跑。具體業務方面,證券投資業務實現收入47.41億元,同比增長50.65%,自營業務成為業績增長最大驅動力。
衍生品交易和債券配置,是助推中信證券自營收入大漲的主要原因。中報顯示,中信證券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占凈資本比重,從年初的33.23%降低至31.78%,但非權益類占比從124.35%增長至172.5%。此外,在公司上半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2.39億元中,交易型金融資產虧損45.62億元,而衍生金融工具收益高達62.08億元。
“非方向性的自營投資是大的趨勢,持倉集中、股票偏好明顯等自營投資,慢慢不再會是行業主流。”東興證券研究員表示,以往券商自營呈現了明顯的方向性投資風格,即行情好則自營好、業績更好,市場差則自營差、業績更差。但目前很多大券商開始加強非方向性投資,比如利用場外期權業務和資本金優勢進行自營投資,減少市場周期波動對自營收益的沖擊和影響。
中信證券在中報里也強調,上半年股票自營業務根據市場變化,強化了倉位管理,嚴格管理市場風險,將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盡量控制在較低範圍。同時另類投資業務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開拓多市場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有效分散了投資風險,克服了市場下跌帶來的不利影響。
上半年為數不多的凈利潤正增長的券商中,申萬宏源亦是受益於自營收入增長。中報顯示,申萬宏源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實現21.66億元,同比增加5.86億元、增長37.06%。從收入結構上看,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占比35.66%,同比增加了9.59個百分點。
“2018年上半年,公司投資交易業務繼續推進傳統自營向綜合交易、協同服務的戰略目標轉型。在可交換債券和ABS投資、策略多元化投資、大類資產配置組合、場外衍生品等方面進行了戰略布局。固定收益類投資把握市場變化,通過多品種交易增厚收益,增加低風險業務收入。積極籌備跨境業務、上交所場內期權做市業務、場外期權二級交易商資格備案和一級交易商申請、滬倫通業務資格準備各項工作。”申萬宏源在中報里稱。
東興證券研究員預計,未來券商自營將更多采用非方向性的投資,規模和杠桿都會出現齊升的趨勢。但這種轉型對券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資本金充足、具備高效的投研體系和交易能力等。相比而言,具備業務資質和資本金優勢的大券商將具備明顯優勢,中小券商自營表現可能會出現進一步分化。(第一財經記者尹婧霏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2018過去三分之二,疲軟的影視劇市場終於迎來了年度“劇王”。於正擔任總制片人的《延禧攻略》以近148億累計播放量(截至8月30日)高居全網榜首。
又是於正,又是清宮戲。觀眾一邊吐槽,一邊把關於《延禧攻略》的熱議推向高潮,無數段子加表情包被炮制,劇中人物的姓名每天變著花樣出現在微博熱搜榜單TOP10。
“於正出品”曾一度意味著流量的勝利、口碑的滑坡,甚至是“雷劇”代名詞。這一次,評論的風向標多少有了轉變。《延禧攻略》大手筆投入服裝設計,歷史細節考究,一改高飽和度配色,取而代之是典雅古風,視覺上賞心悅目,這一切成為吸引觀眾的第一步。
《延禧攻略》顛覆了熒屏上固化的女性形象,被觀眾形容為“黑蓮花”的主角魏瓔珞,一反“宮鬥劇”中隱忍克己的“聖母”形象,由始至終堅持愛憎分明,睚眥必報,她不再是等待英雄救美的小白兔,也非攀附權貴的心機女。在道德層面上,她甚至不是全然純潔無辜,她的人生信條是:“人心存良善,更要懂自保。”
“我曾經像魏瓔珞。”於正告訴第一財經:“所有人都像魏瓔珞,從大學畢業,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開始闖蕩,把自己碰得頭破血流,有些人可能會遇到富察皇後引導你,更多的是遇到高貴妃打擊你。有些人被打擊之後沖出來了,他像魏瓔珞一樣贏了。”
古典外衣,現代內核
去年3月,於正創辦的歡娛影視召開新劇發布會,一口氣公布了八個項目片單,從新劇宣傳物料的風格與色調上,人們能夠明顯察覺到於正的轉變,經歷了與瓊瑤官司之後的兩年沈寂,這是於正第一次高調曝光。當時他正在籌備《延禧攻略》的美術造型,他向媒體透露了最初的設想:所有的衣服都有歷史出處,要做成正劇氣質,還要拍成《紙牌屋》加《紅樓夢》的感覺。
於正告訴第一財經,他原本想寫和恪公主的故事,在查閱史料的過程中對其生母令妃的身世產生興趣,她一路從內務府的包衣變成皇帝的寵妃,無論是生前的恩寵,還是死後的哀榮,在清宮乃至歷史上的妃嬪中都是極為特別的一個:“她非常符合現代女性的意識,她所有的行為邏輯都帶著反封建的意識,她強調一夫一妻制,她堅持和皇帝在平等的基礎上相處,要求皇帝所有的寵愛都屬於她一人。”令妃的故事由此成為《延禧攻略》的根基,引出了一個永遠在戰鬥、不向權貴低頭的宮廷新女性魏瓔珞。
在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呂鵬看來,隨著女性意識的解放,《延禧攻略》的出現契合了當下觀眾心理需求:女性一直是電視劇的主流受眾,它將故事背景放在清廷這樣一個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下,解構了人們對女性地位的認知,契合了當代女性對性別平等的追求。
梳理於正過往的影視作品,撇開劇作問題,他在主角的設計上向來獨樹一幟,無論是《美人心計》中的竇漪房,《大清後宮》中的西林春,甚至是《宮鎖心玉》中的洛晴川,她們機敏、勇敢,擁有獨立思想,憑借個人智慧力挽狂瀾,逢兇化吉,並由始至終保持著穩定的人格。這一次,魏瓔珞實現了戰鬥力的全面升級。
呂鵬認為,於正之所以一直能夠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在於他對於市場以及對人的心理需求的把握能力極強,觀眾能夠從劇中人物身上實現欲望與理想的投射:女性不僅可以自立自強,與男人的爭鬥中,也可以取得勝利。“觀劇過程中,觀眾從女主角身上找到心理代償,通俗理解就是‘爽’。”
他同時認為,清代女子的性別意識即便再先進也不可能達到劇中所表現的程度,每個人都有歷史的局限性,魏瓔珞的女性意識已經超脫了幾百年的歷史,《延禧攻略》完全以現代和後現代的意識來書寫清朝:“某種程度上它是當代劇、現代劇,而不是所謂的古典劇。”
差異化“宮鬥劇”
在於正心里,《延禧攻略》並非純粹“宮鬥劇”,故事的焦點也並非“鬥爭”,他要寫的是一部底色明媚的宮廷劇,這種氣質與其他的清宮戲截然不同,這也是“於正出品”一以貫之的“差異化”特征。
2004年TVB出品的《金枝欲孽》作為宮鬥劇鼻祖,是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2012年,《甄嬛傳》的熱播,宮鬥劇開始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現象,此種類型匯集了陰謀與愛情,複仇與懸疑,能夠同時滿足觀眾的多重期待。
《金枝欲孽》是對於正影響最深的影視作品之一:“在皇宮里互相鬥爭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要麽苦苦守候,要麽常常相思,所有的人都是悲慘的下場,黑化就不會有好結果,它真正地控訴了封建王朝,而且它還保留了許多亮色,在宮廷這樣一個複雜環境里,追求真摯的愛情,相互的撫慰,它的底色是幹凈的、溫暖的。”
於正想要做一個不一樣的清宮戲,在他的設想中,宮廷也有溫暖的日常。“他們的鬥爭可能和前朝的政治有關,跟社會地位的屬性有關,但不是爭寵奪利去陷害別人,我要做的是反封建的書寫。”
在於正看來,目前很多戲劇犯了違背史實的錯誤:“比如動不動殺人、賜一丈紅,其實這些東西歷史上少有。整個清朝三百年,真正被處死的僕人屈指可數。只要看過故宮的內部檔案,宮里都是‘你’來‘我’去,沒有什麽所謂本宮,這些稱謂都是書面化的演繹。”
值得一提的是,《延禧攻略》中運用了大量面臨失傳的傳統工藝,刺繡、絨花、鑄銅、點翠等,同時還融入了打樹花、昆曲、緙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部劇在服裝化妝道具上總投入近1億元。
比起一線演員的高額片酬,於正認為這些投入更值得:“看上去非常素淡的服飾,在鏡頭里極其漂亮,光線折射出來的色澤是不一樣的,呈現出來的質感前所未有,真是好看很多,和我以前很不一樣。”
“瑪麗蘇”依舊
《延禧攻略》中,宮女時常“以下犯上”,頂著主角光環無不顧尊卑,處處得理不饒人,全然沒有此前宮鬥劇中森嚴的等級觀念,所有人都活得放縱任性,少有規則與秩序的束縛。
在呂鵬看來,對電視劇最簡單通俗的理解,就是塑造白日夢。無論是以前的“傻白甜”總能得到英雄救美,還是魏瓔珞式的開掛人生,實際上都是造夢的一種表現。所以《延禧攻略》的劇情無法細究,也不屬於正劇範疇:“是比較明顯的青少年氣質的電視劇,它非常像小孩子過家家,很多情節經不起推敲,但是在看的過程中並不會發覺,就好像當年的《還珠格格》,在歡樂胡鬧的氣氛中不知不覺追完了。”
實際上,《延禧攻略》與於正此前的作品並無本質差異,它延續了強情節、強人設,善惡的二元對立,黑白分明,魏瓔珞身上多少有一些“瑪麗蘇”的影子,比如同時得到多位男性的愛慕,並且有一位完美“上司”的關懷與指引。她人生是一場永遠能夠得償所願的幻夢,熒幕前的年輕女性能夠暫時從焦慮的職場環境中脫身,從影視劇中得到心靈撫慰。
呂鵬認為,女主角的形象在以前的基礎上進行了微調,劇作使用了許多旁支線索將瑪麗蘇情節掩蓋,《延禧攻略》是通過多種元素嫁接而生成創新品種,觀眾愛看,這是於正非常聰明的地方。
於正是電視劇愛好者,喜歡看彈幕,每天刷微博,看各種評論。“不知不覺中慢慢接近現在觀眾的口味,如果一部戲不火,我不會去看,火了我就會覺得好看。我是一個特別不把自己拔高的人,我的口味跟大眾觀眾是一樣的。”
歡娛影視CEO楊樂告訴第一財經,他們在劇集前期籌劃的時候就會大量收集市場大數據信息,但影視劇從劇本階段到播出操作時間較長,往往作品上線播出後,內容不再流行。“這樣是抓不住觀眾的。所以我們的評估會有提前量,預判一年乃至幾年後流行的風格和內容。從而做到作品上線時,它最新鮮、最有意思,最能抓住觀眾。”
《延禧攻略》火爆,周圍很多人勸於正趕緊投拍續集或是同名大電影。“我沒感覺,想不出來,就不做了,到今年年底都不再開新戲。”人到中年,於正似乎不再熱心創作之外的紛爭:“人不要有太多的貪欲,做任何東西的時候,出發點越簡單,成功的作品越多。當年《宮》火的時候,我挺浮躁的。那種浮躁來自外界的肯定,我很想複制,接連拍了《宮2》,《宮3》,這是不對的。沈澱了兩三年以後,我現在只做自己喜歡的。”
“前天有記者來我家采訪,發現我家怎麽那麽小,我說我住的舒服就行了,我不需要一個大房子,我還覺得害怕呢。此時此刻,我住著一個120平米的房子,我覺得挺夠了。我的書房都滿到連腳都下不去,這個氛圍挺好的。”他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