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猛人出手 股災買貨


2015-07-16  NM

由Gaw Capital(基 匯資本)牽頭斥資73億元購入嘅尖沙咀洲際酒店,成為股災下之大交易;這個「Gaw」吳氏家族來頭唔小且見慣風浪,差不多廿年前,老外狙擊手勵晶基金向誠 哥接下Gaw氏的上市公司建生國際(224)一成四股份,繼而部署拆骨,當時雙方玩到互揭陰私,乜都出齊,連主席吳仲燦在史丹福大學未畢業啲料都挖埋出 來。

當時,年僅廿五歲次子吳繼泰擔大旗與基金佬互撼,最後勵晶班老外無功而回;九九年吳仲燦因病過身,兩子接手家族生意之餘仲搞起私募基金Gaw Capital, 專注東南亞、歐美房地產投資,呢十年八年撈得風生水起;聽講其大陸人脈關係強勁;兩年前就幫平安保險,以$30億「趙」起英國The Lloyd's Building,成為首家內險放洋買磚頭;負責呢單大交易係Gaw Capital入面嘅大將Tony Lo(盧慶雄),佢係689反咗面嘅舊拍檔,一齊搞起梁振英測量師行。Tony手頭有唔少大孖沙客仔,專做大刁。Gaw Capital可謂大碼頭,管理資產700幾億;當初如果Tony仲跟住689間戴德梁行,早就坐沉船!

金融逍遙客我係「股災幸存者」

游走於中港台併購、私募投資的金融多棲動物,現為多間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及董事近日中港股市如一部恐怖片,只要有入場,股民都能感受到箇中的驚心動魄。香港 冇停板制,頓成洗倉提款機,重貨之士真係肺都嘔埋出來!今次風暴,表面恒指回調二十巴仙,A股仍比上年累積一定升幅,表面上數據離「股災」定義仍遠,但逍 遙客認為,實際影響之深之大,與股災無異,特別是以散戶主導的A股,而散戶又主力投資中小創業板,呢一板塊又以夢幻妖股為主,就算腰斬兩次都嫌貴!股票投 資好比人生,唔上當得多唔會成長,逍遙客也不例外。回想逍遙客當年在股票行暑期工嘅工資加零散積蓄,就夾埋同事全部貢獻俾一隻股仔:寶秘礦油,後來又夾多 幾千蚊,再次葬身於一隻叫十字軍嘅。相信資深股民對呢兩隻股都有啲印象。稍後成熟啲,又唔執輸參與2000年科網大潮,終在tom.com上慘敗。痛定思 痛後飽覽Peter Lynch和股神理論,以為汲取了教訓,又「得了書經的指引」,逐漸唔再掂股仔。到08年藍籌花旗銀行大跌三成,即飛身入市,切身貫踐「人們恐懼我貪婪」 嘅理論。兩個月後$18蚊股票跌到$1蚊,又合又併後嗰啲倉底貨至今仍在戶口。在股壇打滾咁耐,逍遙客都曾蝕錢,何況無知的散戶。作為資深的「股災幸存 者」,我認為完全不投資股市,就太過理想化。而成日掛「早知」喺口邊,也唔配做個賭仔。舔舔傷口,舊錯不犯再度上路,先係一個成熟投資者應有嘅思維。人生 風風浪浪,逍遙客凡事阿Q精神,俾人呃時痛一陣好快安慰自己:好在佢咁早呃我,如果更信任時才受騙,佢會呃到我好甘。但如果重複上同一個當,那要檢討嘅係 自己囉!

中環寸嘴金融「撈女」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城中有錢佬對食之要求,透過美酒佳餚,細味人生百態,讓讀者「嗒」落有味。個市跌咗兩千點後,個打 壞老友一早打來:「阿楊,今日食晏堅唔堅呀?不如去灣仔間美利堅啦。」嘩,呢個時勢俾人見到我踎美利堅,以為我好唔掂(編按:灣仔美利堅屬街坊價京菜 館);俾銀行佬見到,call我loan呀!呢,恒生以前布晒啲線眼喺澳門賭場,目及實啲客有冇輸鑊甘,方便同個客做定防風措施。大跌市嗰日,個八婆 banker正一烏鴉口,話中央唔識救市,又冇晒子彈,恒指會跌到兩萬點喎,叫我喺其他銀行戶口搬定多啲錢嚟,咁就有安全感,我即刻媽佢:「你仲衰過啲二 奶、三奶,向啲契家佬


圖解:股災過境後的十類股民 一定有你!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8/931292.html

近幾個月,股市跌宕起伏,無數人哭,無數人笑。這輪股災拯救了誰又毀滅了誰?小融盤點這輪股市震蕩中股民們的眾生態。快來看看這十類人中有沒有你?

6000.thumb_head

近幾個月,股市跌宕起伏,無數人哭,無數人笑。這輪股災拯救了誰又毀滅了誰?小融盤點這輪股市震蕩中股民們的眾生態。快來看看這十類人中有沒有你?

第一類:魚唇的人類,快來膜拜在至高點清倉的我

圖解:股災過境後的十類股民,一定有你!

 

  心塞指數:

這類人是本輪股市最大的受益者,低入高出,經歷一番小牛市,大盤沖到5000多點,資產翻了好幾翻。突然第六感襲來,動了動手把股票全賣了,然後證明你是人生贏家的時刻到來了!你前腳剛賣完,後腳大盤就開始跌,一路跌到3500點不回頭。

這時,你覺得,自己果然是主角,看著身邊魚唇的人類們在股市里愁眉苦臉的掙紮,嘴上說著,呵呵呵,都是運氣好,沒事,肯定能漲回來,心理卻著實是微微的暗爽呀!

  • 和訊理財
  • 杜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股票配资风云录(附壹)启示录之香港73股灾 平淡平安

http://xueqiu.com/5657933100/51828412

我最钦佩的人中,查理·芒格这个老头一定占有一席之位。他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么我一定不会去那里。我最近在以虚构的形式写一些过去这几个月 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事实上,这些事情或多或少的都和2015年的A股大崩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然写这些是以史为鉴,那么顺带的也就有了整理全世界范 围内的几次有名的大股灾的情况,呈现出来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期当然要推香港1973年股灾。 

-----------------------------分割线君-----------------------------

    1972年,借着中美会谈,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关系改善的国际大背景,香港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1973年,越南战争 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各公司相继派息并大送红利,加之西方金融继续动荡,香港股市更加狂热,宛若遍地黄金。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恒生指数 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一路高歌的股价远远脱离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经济及社 会的发展,以至于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都被忽略了。

    被挑起来的寻金美梦引发的股市狂潮几乎淹没了一切。由于交投过分活跃,有交易所甚至疲于应付而被迫宣布压缩交易时间。在股市炒得热火朝天时,批评众多企业 在股市“一拥而上”、力劝大家警惕市场风险的文章接连不断,就连汇丰银行主席也公开呼吁小心股市过度投机,可这样的声音没有人听得进去。据当年的报纸报 道,港府曾印制了诸如《购买股票须知》之类的册子,放在银行或证券交易所,免费派发,可误信“买股可以致富”的股民埋首炒股,那些小册子与灰尘相伴多日后 被无奈收回。

    如脱缰野马般暴涨的股市并未能与经济因素相契合,行情过急、过剧、过滥的膨胀与扩张,终于乐极生悲,酿成股灾。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数从 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 退,西方各国股市一泻千里,覆巢之下,香港焉有完卵?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

    处境最糟的总是接到最后一棒的散户。因为先前差不多所有参与买卖股票的人都能获利,所以就有人辞去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股市,不少人简直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当市场突然翻脸大跌,兴高采烈的人们顿时呆若木鸡,部分人一夜变疯,有的因突然失去所有财产而走上自杀自毁之路。

   此次香港股市遭遇股灾,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91.5%。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当时民间就流传一个笑话,说青山精神病院里也设有证券交易所,专为因炒股票发了神经的人而设,直到现在也未能证实此说是真是假。


                                               
    1973年香港大股灾被多个有名的电视剧和电影所记述,最为有名的当然是《大时代》,大时代里的方展博的爸爸方进新先生面对拥堵在交易大厅外,保安撵都撵 不走的狂热股民,一怒之下拉出消防龙头,将冷水泼向人群,但是疯狂的股民丝毫不为所动。在著名的电影《窃听风云2》里面的操盘大鳄秘密组织“地主会”为首 者同叔(曾江饰)也屡屡提及1973股灾,当年是他们为首击溃了“鬼佬”(老外)操盘而为华资挽回了投资损失,令香港华资从始吐气扬眉,呼风唤雨。

    1973年香港股灾是香港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恒生指数从高位1700多点一夜之间狂跌过千点,令不少人为之倾家荡产,为此自杀者不少,香港经济顿然 陷入不景,愁云惨雾笼罩香江。有人从港岛铜锣湾一路敲门至西环,就算连一份外卖(点餐外送)的工作也找不到。可见当年香港经济之糟糕。中年或以上香港居民 对此应记忆犹新。

    我根据港交所和远东股票交易所发布的数据对香港股票市场1969年开始到大股灾开始的前一年1972年的恒生指数以及交易量数据进行的统计如下:


    到了1973年, 1至3月的成交量分别为94.49亿元、95.43亿元及94.93亿元,全季成交量(284.85亿元)已比1971年全年成交量(147.93亿元) 高出1倍,也占了1972年全年成交量(437.58亿元)的七成,至于在这个季度新上市的企业,则多达85家,吸纳资金达8.1亿元,以数量计,也较过 往任何一个季度高。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市民一窝蜂地抢购股票,使股价的升幅远远脱离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回头看,这时期盲目而 不理性的投机活动,正是3月中期以后股市崩裂的重大原因所在。成交量方面,1969年全年总成交量为25.46亿元,1970年跳升至59.89亿元,到 1971年及1972年,更分别飙升至147.93亿元及437.58亿元。也即是说,在这短短的4年里,成交量也大幅飙升16倍多。一句话,无论是从恒 生指数或是成交量看,1969年至1972年这4年间的表现,的确是香港股票市场发展中一个最为急速时期。所谓“乐极生悲”,这场来势汹汹的“淘金浪 潮”,最后还是悲剧收场。

    1973年3月9日(星期五),一个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日子,既没有特别轰动的利好消息,也没有什么显著的资金涌入,恒生指数却因市场过度炒作而飙升至1774.96点的历史高位,单日成交量达6.19亿元,使很多股民极为雀跃。

    可惜,到了下一个交易日(3月12日,星期一),股市便因发现3张合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假股票而逐步滑落,并触动了一浪接一浪的抛售潮。

    3月14日港股交投大减,市势亦甚低残……令股市出现如此气氛,一方面是银根收紧,其次是发现3张合和公司假股票问题,导致持股股民诚惶诚恐,都担心自己 所持股票可能是伪造的。在这种心理作祟下,股民开始了疯狂抛售。消息一经传扬开去,盲目跟风的更多,总成交量下滑到4.03亿元,恒生指数报收 1604.25点。
  
    之后到了1973年3月23日,股市仍无法摆脱弱势,并且愈跌愈急。由于气氛逆转,部分投资者便因来不及抛掉股票而蒙受巨大损失。对于这种情况,报纸的报 道是:“连日股市急跌……许多股票持有者对着这个凄惨的跌风,无不焦头烂额、胆战心惊,大有谈虎色变之势”。不过,可以这样说,港股在3月上旬的“大跌 市”,只是这场巨大灾难的序幕,真正的“焦头烂额、胆战心惊”还在后头。那些不肯在此时“止损离场”,甚至抱着“趁跌市抄底”的投机者,因此而蒙受了巨大 的损失。

    3月26日,另一场股市大泻又悄悄莅临。当天,恒生指数由1417.98点下跌至1229.28点,单日下降了188.70点,跌幅超过一成,使市场大为 震动。当时还有少部分市场中人指“股市很快便可止跌回升”,因而建议“趁低吸纳”。可惜,这个过度乐观的预测,两年内也无法兑现,而股市的跌浪也在“庄家 大户”不断抛售的压力下愈跌愈急,也愈跌愈深。

    大跌一直延续到了1973年4月,此时香港税务局还在4月4日发表“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税”的广告,计划向股票投资者征税,消息使一众股民更为惶恐,加剧 了市场的抛售潮。到了4月9日,恒生指数终于跌穿1000点的心理关口,报收934.50点,使气氛由悲观转为惶恐。事实上,在短短的30日内,恒生指数 合共已下跌了800多点,跌幅接近五成。跌势之急、跌幅之大,真是令人“谈股色变”。

    由于股市跌势过急,并有迹象会冲击金融系统和影响社会稳定,1973年4月10日,4间交易所和银行负责人于是约见财政司夏鼎基(P. HaddonCave),商讨“稳定股市”的政策。经过数轮会议,政府仍一直坚持“不会干预自由市场运作”,但对银行及交易所推出的一些自发性措施,则 表示会给予支持。这些措施如下:(一)押后新股上市3个月,减少股票供应;(二)严限经纪24小时内交收,抑压抛空炒作;(三)部分大型银行同意放宽股票 按揭贷款,放松市场银根;(四)解除外汇管制,挽回市场的投资信心。

    虽然政府或市场中人不断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不必惊慌”,甚至说“股市快将回稳”或“香港经济基础稳健、前景看好”等,希望可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并扭 转市场的跌势。但一切努力似乎并不奏效,股市不但没有掉头回升,反而愈跌愈深,使一众股民更加慌乱失措、惶恐不安。

    从3月9日股市下跌起到5月8日收市,股市连续下跌了两个月。在这段“日月无光”的日子里,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叫苦连天。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很多股民均乞求政府插手,阻止股市继续下滑。

    为了“救市”,4家交易所宣布由5月7日起恢复全日交易,希望借延长交易时段而刺激交易、扭转跌势。之后,证监专员施伟贤在5月9日也公开表示,“香港经 济前景良好,市民不用过虑,股市信心可复”。受到各类“救市”措施刺激,股市总算在5月9日的低位(656.03点)中反弹,并上升至5月14日的 742.45点,而港督麦理浩在5月18日也公开表示香港股市已经回复正常的言论,又使股市进一步上升至5月21日的861.54点。不过,这个短暂的反 弹浪维持不到两星期,踏入5月22日,股市又在“庄家大户”趁反弹势头“大举出货”的影响下调头回落。
  
    到了1973年的6月27日,香港股票市场终于因为有企业的市值大跌而爆出有“公司遇到财困”的问题。首家突然传财政困难的公司,是一家专门代客买卖股票 的财务投资公司,名为华利来财务投资公司。据报道该公司在股市崩溃时擅自动用客户的股票作抵押,借以应付本身资不抵债的财政危机。当客户作出投诉而警察又 上门调查时,负责人已“人去楼空、逃之夭夭”,使公众极为关注。

    由于投资者忧虑陆续会有公司“爆煲”(财困),因而不敢持货(股票)太久,甚至不计后果地大举抛售,使恒生指数进一步下跌至7月11日的494.45点。 之后,股市曾一度出现技术性反弹,并由500点左右上升至7月18日的602.34点、6月24日的678.47点及7月27日的735.15点。不过, 从7月28日起,股市又再次向下探底。

    进入到8月份,股市仍在连串不利消息影响下继续滑落。其一是立法局通过收紧开设交易所法案,其二是陆续发现假股票,其三是银行提高利息。

    由于不利消息浪接浪,股市也一直无法摆脱弱势,并长期处于疲不能兴、只跌不升的困境。事实上,自1973年3月12日跌市开始至9月中旬,香港股市已跌去了接近1200点。

    到了1973年年底(12月24日),恒生指数进一步下跌至只有400.21点。圣诞节过后,股市虽然略有反弹,但全年最终仍以433.70点收市。与3 月9日高峰的1774.96点比较,在短短的10个月内,恒生指数足足下降了七成半,而全年成交量虽有482.17亿,但若扣除首季度的284.85亿 元,其他9个月合共只有197.32亿元。也即是说,3月份以后的股市,跌势之急、跌幅之大,十分惊人。

    到最后,恒生指数竟然下跌到150点才重新返身向上,跌幅高达91%。历次股灾之惨,莫能与之比肩。


期貨傳奇人物逍遙劉強跳樓身亡 抑郁癥還是股災破產?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4/933208.html

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據已證實消息,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瑞林嘉馳對沖基金操盤手、《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作者劉強(網名:逍遙劉強)跳樓身亡。

今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據已證實消息,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瑞林嘉馳對沖基金操盤手、《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作者劉強(網名:逍遙劉強)跳樓身亡。

對於劉強的死因,有消息稱,劉強是因高位做多期指與配資買股,最終導致破產,於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臺跳樓自殺。

不過,每經網了解到,在某私募微信群內,有劉強生前好友稱,劉強死因並非虧損而跳樓,而是因為長期的抑郁癥。

對於該事件,每經網將繼續關註。

劉強最後一條微博發布於7月17日(下圖)。

【文章回顧】:

劉強:牛市賺錢不算真本事成功投資秘訣是“長壽”

聽聞一位我很欣賞的基金業大佬的基金遭遇了大規模贖回,原因竟然是因為他的基金在過去一年的業績只有40%,投資者對他大規模持有藍籌股,而沒有去配置創業板表示不滿,所以導致了大規模的贖回。聽到這個消息,我不知道是該感到悲哀呢?還是該感到遺憾呢?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散戶市場。很多人寧可自己在股市里賠錢,也不願意交給專業的機構去管理財富。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人來股市不是來想賺錢的,而是來想過癮的!如果是想過癮,當然不能買基金,只有自己在市場里追漲殺跌才叫痛快!

壓抑了多年的股市終於來到了牛市,那些在熊市中賠的遍體鱗傷的“股神”們終於有機會跳上前臺,好了傷疤忘了疼,信誓旦旦的說道:你們基金經理也不過如此,一年才40%的收益,你看看我,滿倉追漲一只創業板股票,今年的業績已經翻了好幾倍了。這樣看來,我們散戶比你們基金經理強!你們還憑什麽來幫我們理財?每當這個時候,我從來不申辯,只是表示呵呵。

在股市和期貨市場里混了快20年了,身邊曾經的股神比比皆是。什麽一月翻倍的,什麽一年百倍的,我都見過很多,但仍然活到現在的,屈指可數。市場從來不缺少明星,市場永遠缺少壽星。為什麽?因為在牛市賺錢不算真本事,能在熊市里賺錢或者是少賠錢的才是真正的高手。如果你對基金經理年收益40%還不滿意,那我建議你看看巴菲特,他的年化收益率不到20%,卻成為了世界首富,為什麽?因為他在股市活了50年,而不是5年!讓時間飛一會,時間會告訴你什麽是真正優秀的基金!

在5月初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我拜訪了很多華爾街的一線基金經理,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投資比的不是進攻,而是防守。在美國,如果你的基金可以做到連續年化收益率10%以上,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大資金來找你。反觀中國,這個收益率恐怕連基金都很難募集出來吧?為什麽?恐怕是因為我們的投資者和基金經理都過於急功近利了吧?大家都想快,都想用1年時間掙到自己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這可能嗎?當然可能,你可以去買彩票。呵呵。

慢就是快。欲速則不達。這些道理恐怕只有經歷過幾次牛熊轉換的投資者才能懂。

當然,我並不是反對持有創業板,相反的,我持有的基金組合中漲的最好的也是幾只創業板的股票。但它肯定不是全通教育,也不會是暴風科技。原因很簡單,我的能力有限,我看不懂這些沒有業績支撐的高價股。不管是創業板,還是主板,甚至是新三板,在我看來什麽板都無所謂,只要這家公司是好公司,只要這家公司在未來能賺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只有這家公司的領導人值得我信任,我就會買入他,一直持有到他的業績拐點。

很幸運的是,我在籌備我的私募基金時,我就對我的投資人說,不要有太高的預期,我的能力只能努力做到長期年化收益率30%,牛市時高些,熊市時低些。我甚至還自嘲的對自己說,我的榜樣就是巴菲特,他才年化收益率20%,我只要努力做到像他一樣能在資本市場里活上50年,我就對得起信任我的投資人了。

最後,送給各位朋友一則小故事:蘋果創始人之一韋恩,在35年前以2300美元賣掉他10%股權,離開蘋果。如今韋恩賣掉的股權價值350億美元,有人說這是“最昂貴的錯誤”。韋恩卻不後悔,他說他得到了無價的快樂和健康。如今,喬布斯留下巨大的財富病逝了,而韋恩還在快樂的活著。

沒錯,努力讓自己快樂的活著,長壽比什麽都重要!

祝各位投資人長壽!

劉強:2015巴菲特股東大會之旅收獲分享:巴菲特,索羅斯和利弗莫爾究竟誰最牛?

如夢境一般的50周年巴菲特股東大會終於落下帷幕。當我親臨現場,和四萬多人同時坐在體育館里,看著主席臺上一位86歲的巴菲特和一位91歲的芒格坐在上面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的心確實有些激動了。別的不說,我只問自己一個問題,等我到了91歲的時候,我還能坐在臺上六個小時談如何投資嗎?這個恐怕真的很難!

很多人都喜歡把巴菲特,索羅斯和利弗莫爾拿來對比,既然這個話題如此之熱,那我也就來閑聊兩句。

首先,如果把投資圈比喻成一個江湖的話,那這三位絕對都算得上是絕頂的武林高手。就像你很難去評價到底是少林厲害,還是武當更強,亦或是峨眉第一那樣,其實這三位掌門人只是分別代表了投資圈中的三個門派:基本面派的巴菲特,禿鷲派的索羅斯以及鱷魚派的利弗莫爾。

巴菲特是基本面研究的登峰造極者。與其說他是在買股票,其實不如說他是在買企業。就像他說的那樣,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麽你根本就不應該持有他一分鐘!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極難。但巴菲特居然做到了。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何況巴菲特?對企業的充分了解,對企業領袖人品的充分信任,對牛市熊市更叠的充分淡定,對自己判斷的充分自信,才能成就了巴菲特50年的巨大成功!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一再強調,他想告訴年輕人,投資是一件簡單的事,不要將其複雜化。但是,這種簡單中蘊含的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又有幾人能懂呢?

與大智若愚的巴菲特相比,像禿鷲一樣獵食的索羅斯更像是一名偉大的投資哲學家。他在哲學方面的成就絕對不遜色於他在投資界賺到的金錢。“ 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相和謊言的連續劇,經濟史的演繹從不基於真實的劇本,但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認清其假相,投入其中,在假相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這種頗具佛性的言論讓索羅斯註定成為了備受爭議的投資家。當然,由於禿鷲的獵食方式過於殘忍,索羅斯在大眾中的名聲顯然不如巴菲特更加正面,但這其實恰恰更加說明了索羅斯在投資造詣上要更勝巴菲特一籌!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黑白顛倒的,如果連顛倒夢想的大眾都能認可的投資方法,大概率上不會是什麽絕世武功!

索羅斯雖有一身絕世武功,但遺憾的是罕有人能懂。他的反射理論被投資界公認為絕世武功秘籍,但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多是看不懂的才是最好的。 尼采的一句話特別適合索羅斯: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與巴菲特和索羅斯相比,我個人其實更崇拜利弗莫爾。倒不是因為利弗莫爾賺的錢比較多,而是源於那本經典書籍——《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佛法中談到的最高智慧是布施,而布施中的最高級別是法布施,也就是把自己的智慧無私的分享給眾生。利弗莫爾這本書的法布施幫助了無數在投資中迷失方向的投資者找到出路,這才是利弗莫爾的偉大之處。

當然,遺憾的是,利弗莫爾最終自殺身亡的結局總讓人扼腕嘆息。當一個人的信仰不足以支撐他的巨大欲望之時,走火入魔就是他的不歸之路。過於自信的性格,放蕩不羈的私生活,以及對風險控制的一再放縱,再加上美國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讓利弗莫爾最終走向了滅亡之路。時也運也命也!

說了這麽多,我們到底該向他們三位投資前輩學習什麽?簡單一句話:在實戰中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戰術。

學高人者生,模仿高人者死。為什麽?因為法無定法,萬事無常。巴菲特對投資的專一性,索羅斯對機會的把握性,利弗莫爾對趨勢的很隨性,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我們畢竟不是他們,時代也在變化,我們想通過簡單的模仿他們在投資中取得好的結果那是不太可能的!莫向外求。其實佛法中已經講的很清楚, 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其實投資的秘籍不在於巴菲特,也不在於索羅斯,更不在於利弗莫爾,而在我們自己的心中。為什麽體會不到?因為我們的妄想執著蒙蔽了我們的佛性。試著讓自己安靜下來,體會一下自己的呼吸,靜極生慧,就是這個道理。

有時想想也覺得蠻有意思,遠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國A股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輪大牛市!想想兩年以前,同樣的股票,價格打折不到三分之一,卻無人問津。想想兩年以後,同樣的股票,價格乘以三倍,卻是炙手可熱。股票變了嗎?顯然沒有。變的是什麽?人心!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一個大牌對沖基金合夥人,給手下傳閱的一封信,摘錄一段:“他們的判斷仍是基於事實和數據這兩個基本維度,而他們參與的這場投資遊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維和夢想的第四維上展開的”。

  • 每經網綜合
  • 李怡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上海直擊》驚世股災現場 看見28年前的台灣 散戶跌不怕!A股 牛市還沒完?!

2015-07-20  TWM


崩盤之後,初步回穩,但是A股的危機解除了嗎?深入股災現場,「災民」們其實不如想像中悲觀,他們對於後市仍有期待。這種莫名的樂觀,就像1987年的台灣股民,而若回望歷史,這些股民堆砌出來的牛市,不能隨便宣判結束。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周岐原、林心怡、楊紹華、歐陽善玲七月十三日星期一上午九點三十分,中國上證、深圳指數雙雙開出平高盤;營業廳內,股民照例群聚交頭接耳,其中,絕大多數顯得氣定神閒,沒有太激烈的情緒波動。一切看來,似乎只是另一個平凡無奇的尋常交易日。

股民們彷彿忘了,不過就在五天前,他們身處的中國股市,才讓全球金融市場目光焦點從歐洲希臘瞬間東移。七月七日,滬深兩市二七七六檔個股中,有超過一千七 百檔跌停;七月八日,則出現了超過半數、一四二九檔股票停牌怪象。「全線崩盤」外加「交易假死」的驚世紀錄,連結到六月中旬以來急跌逾三成的上證指數走 勢,「中國金融危機」之說,儼然已經超過瀕臨破產的希臘,被視為全球金融眼前最凶惡的一隻黑天鵝。

但是,如果走進第一現場,你會意外發現一種「莫名的樂觀」,許多中國股民即使已經受傷慘重,他們不但沒把陸股看作黑天鵝,甚至,仍然堅信它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雞母。

「七八股災」之後,當局以更大的力度祭出救市政策,包括大股東不得賣股、對證券公司提供人民幣二千六百億元(約新台幣一兆三千億元)信用額度等,股市隨後 終見回穩。然而這個已經證明會對台灣、亞洲、全球股市帶來劇烈波動的黑天鵝,真的已經遠離了嗎?對於陸股的後市又該如何定調?

股災後現場觀察

當局救市,股市止跌回穩「莫名樂觀」 黑天鵝彷彿不存在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先從在地股民的情緒來看,畢竟陸股交易量九成來自散戶,去年第四季以來牛氣逼人,主因就是數千萬的新增股民轟然進場;六月以來的崩跌,主要也是來自散戶資金的瞬間逃殺。

「這一輪崩下來,我大概掉了人民幣三百萬元(約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說話的是劉正泰,一九九二年出生的「九○後」股民,今年六月剛從復旦大學財務金融 系畢業。從任何人的標準來說,人民幣三百萬元都不是一個小數字,更何況對於這樣一個剛剛畢業的初生之犢。然而,談起股災,劉正泰的口吻卻是顯得雲淡風清。

「原本的股票部位有五百萬元,現在只剩兩百萬。但我把『場外配資』的部位都結清了,現在完全是現金操作。」所謂配資,就是八○年代台股投資者熟悉的「丙種」,屬於一種「地下金融」。

去年十一月以來中國力推股市,政府登高一呼,炒股成為炒房之後的新全民運動,地下金融也隨之快速膨脹,據統計,目前透過地下金融進行的融資金額已達人民幣 兩兆元,主要即是配資公司向銀行借錢之後,再以五到十倍不等的槓桿度,對股民放款買股。去年第四季以來的A股急漲,場外配資所提供的資金能量被認為是重要 動能,當然,股市在六月反轉之後,因為配資所引發的斷頭賣壓,也被認為是崩盤式下殺的主要原因。

九○後的劉正泰,即是透過配資公司提供的超高槓桿大幅提高股市部位。事實上,他雖然年紀輕輕,但對股市操作已小有心得。

大玩槓桿,年輕人還敢衝九○後股民:我是靠投機吃飯!

大二那年,他就參加了模擬投資競賽,得到上海區第六名,雖想在真實的股市裡大顯身手,但遠在雲南的家人根本不懂什麼叫股票,也不願意金援劉正泰。那是二○一三年,全中國的A股自然人帳戶約為一.七億戶。

直到去年下半年,劉正泰察覺,上證指數突破二千點後,又緩緩逼近三千點,「指數漲五成,這就是牛市來臨了!」劉正泰難忘當時的興奮,為了擴大本金,他在微 信上開立兩個社群,講解自己學習的投資知識,並且請人整理成筆記,每份售價人民幣八十元。仰賴這一招,劉正泰從數千位渴求股票知識的投資人社群裡,快速積 累人民幣數十萬元本金,加上同學們聞風而來加入的部位,總共湊到人民幣五十萬元。

據統計,至一五年六月底,中國的股票帳戶數已達二.二五億戶,與兩年多前劉正泰「借不到錢」相比,情況不可同日而語。並且根據統計,在今年第一季中國的七 五○萬新增開戶數當中,八○後的年輕族群即占六成以上。「我在大二的時候,本科(大學部)幾千個學生,不到一百人投資股票,現在起碼有二千人。」劉正泰 說。

這群年輕炒股新手,需要資金也很敢衝,就像劉正泰一樣。在湊得人民幣五十萬元後,達到開設融資券帳戶的門檻,透過一倍槓桿的融資,劉正泰開始了「百萬操 盤」的日子。這還沒完,今年初,他又找到一家配資公司,提供五倍槓桿融資,於是所有本金加上槓桿,讓劉正泰的操作部位達到人民幣五百萬元。

「我是靠投機吃飯!」手裡握著兩支iPhone 6 Plus、手腕戴著剛剛上市的Apple Watch,劉正泰以此形容自己的敢拚敢衝,他的眼裡沒有大型股,專心鎖定創業板、中小板的股票。

他的一切描述,完全符合著陸股這一輪暴起暴落的背景環境;有趣的是,在外界已把「超級泡沫」與陸股畫上等號的此際,剛剛失去人民幣三百萬元的劉正泰卻仍顯 得信心滿滿,「和房市比起來,股市還是更有前景的,因為現在政策支持嘛,我想,行情整理過後,還是會慢慢上去的!」他篤定地說。

抱股不放,等待翻身機會中國大媽:基本面好 只是得調整像他一樣堅信政府會力拱股市的中國股民,不在少數。六十一歲的退休族石大媽,也是這波股災的受害者之一。「虧得厲害嘍,虧一百多萬元(人民幣) 呢!」石大媽苦笑說,雖然股災沒讓家裡經濟受影響,但家人買進了二萬股藥業股──保齡寶,最高漲到十九元,正在猶豫是否該賣出,家人極力反對,「說這股一 定上二十二元。」但是股價隨即崩跌,保齡寶不僅沒見到二十二元,還狂跌至九元,「接著竟然停牌了!」石大媽難掩氣憤:「想賣都沒得賣。」那麼,接下來呢? 雖然嘴裡抱怨連連,但石大媽還是打算抱著股票繼續等,「保齡寶的基本面還是相當好,只是總得調整一下嘛!」獨資經營設計工作室的高婕,是在今年四月間才匆 匆進場,一共買進五檔股票,開始時當然賺了一波,但隨後出現下殺,忙於工作無法看盤的高婕,立即陷入套牢。她雖然察覺事態嚴重,並將其中四檔持股出清,但 唯一留下的順絡電子,也從最高的三十九元一路殺到停牌前的九元,高婕投入的二十萬元被套牢,目前剩下不到十萬元,已經虧損逾半。

「用上海話說,這就是『跌到你的肉』、會很痛苦的程度了。」高婕苦笑。但是一談到未來,她仍然十分看好,「因為政府方向依舊是朝牛市走的。」她又泛起微笑說。

在一個全世界都在為其擔心的市場裡,中國股民所展現的信心,的確像是一種莫名的樂觀。部分外資對此提出了科學解讀,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就指出,即使 股市大漲、散戶激增,但目前股票資產占家庭金融財富的比率僅約兩成,若把不動產納入,占比更會降到一二%左右;相對的,存款仍是最主要的家庭財富持有方 式,約占五四%。換句話說,股災雖然發生了一些跳樓事件,但整體而言,對中國家庭的影響料應有限。

另一方面,熟悉股票市場歷史演進的資深投資者,則從歷史觀點分析中國股民的不可思議。

「陸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到目前的發展情況,的確與一九八七年至九○年間的台股走勢如出一轍,都是在相對封閉與不成熟的市場下,出現暴漲暴跌的走勢。」凱基 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說。他也根據台股當年的經驗,對現在的陸股後市提出判斷:「行情仍有機會回升,只是需要時間反覆打底之後再攻。」這個判斷怎麼來的?杜金 龍攤開台股月線圖說故事。

杜金龍家裡的保險箱,存放著好幾個硬碟,裡面只有EXCEL檔案,記載著一九六二年證交所開張以來的所有台股資訊。故事,從八七年七月十五日開始說起。這一天,台灣解嚴。

陸股複製台股歷史

封閉市場,容易暴漲暴跌一九八七年變「瘋牛」 兩月跌五成「解嚴之後,央行實施近四十年的外匯管制正式放寬,台幣持續升值,部分熱錢流入股票市場,加上外貿出超大幅成長,上市公司業績轉佳,同時國際股 市大漲,帶動台股在當年七月二十五日突破二千點……。」歷史充滿巧合,台股當年的瘋狂故事起點,和這一輪陸股「瘋牛」行情的起點幾乎相同,兩千點。「當年 台股漲跌幅僅有五%,但加權指數牛氣沖天,十月一日,指數達到四七九六點。」杜金龍悠悠地帶過這兩個多月,一段台股漲幅達到一.四倍的瘋狂期間。

牛市來得太急太快,就像中國當局在六月上旬開始嚴格控管場外配資一樣,一九八七年的台灣,政府也在十月間開始出手打泡沫,「十月二日,調查局開始約談丙種經紀人。」手段直接,但在一個不夠成熟的市場,卻會造成重大衝擊。

「接下來,大戶急著賣出手中持股,剛好在十月十九日又遇到華爾街的『黑色星期一』,整個十月,台股就像現在的陸股,閃電崩盤。」杜金龍指著當年十月的一根 兩千點長黑棒,「十月二十七日,政府還宣布每日漲跌幅限制從五%縮小為三%。」對比現在的陸股,雖未限縮漲跌幅,但半數停牌對於「消化賣壓」的牽制作用, 也與縮小跌幅相去不遠了。

「到了年底收盤時,指數回到二三○六點,幾乎就是七月開始飆漲時的價位。」但你以為「兩個月跌回原點」,或者「兩個月跌掉五成」的走勢,能夠據此宣判當年的台股牛市已死,那麼,你就大錯特錯。市場的牛氣並未消失,反而在進入一九八八年後,牛氣更盛。

觸底反彈,再漲二.八倍大跌三千點後 九個月後竟衝破萬點「市場銀根寬鬆,政府與民間積極投資,在這些經濟基本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台股開戶數大增。」杜金龍回憶,「台股開戶數在一九八五至八八 年間激增四倍,從不到一百萬的開戶數,至八八年達到五百萬戶。」這股瘋狂的炒股力量,也與現在的中國股市如出一轍。

台股自年初開始觸底反彈,股價持續大漲至九月二十四日的八八一三點高點,又是一波超過二.八倍的漲幅。接下來,大事發生了,就在指數創下八八一三高點的這一天,時任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復徵證所稅,引發連續十九天無量暴跌,指數一路下殺三千點,直抵五千七百點價位。

連續兩年上演衝高後大逃殺,台股的牛市死了嗎?不,牛市仍然持續中。

一九八九年,台灣新證券商紛紛設立,地下投資公司與新興主力竄起,主力群炒作小型股與投機股,以籌碼戰主導行情,指數在六月間首度突破一萬點大關。

七月,行政院宣布嚴打違法吸金的地下投資公司,七月十三日,地下投資公司龍頭鴻源宣布暫停出金,那一天,台股重挫三二○點,但這仍然擋不住台股多頭氣勢, 指數持續上攻,九月攻抵一○八四三高點。至一九九○年,台股再度噴出,直抵當年二月十二日、至今無法再次企及的一二六八二點。

陸股後市怎麼看?

雖會修正,仍有機會再起不能因一次崩跌 急著宣判牛市已盡相對於台股當年的背景環境,與現在的陸股的確頗為神似,不同之處,在於目前陸股只是經過第一回合的暴漲暴跌。杜金龍分析,陸股本波從一千 八百點低點起漲到五千一百點後,回跌至三千三百點,未來還有再跌三成的空間,也就是下探至二三一○點;不過他也再次強調,行情總有再起的機會。

杜金龍所提出的修正滿足點,與中國玫瑰石管理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相去不遠,謝國忠認為,陸股去年以來的牛市是,「從兩千點開始借錢炒起來的,現在開始去槓 桿,也該回到兩千點附近。」技術面分析名家蔡森所提出的修正滿足點相對樂觀一些,認為目前的主要支撐有二,首先是三月十四日帶量突破整理區的三三七七點至 三六二三點區間,「跌破的可能性不大,」但若跌破,「最壞情況就是跌至去年十二月九日『驚世換手巨量』的區間,二八三四點至三○九一點。」去年以來一路精 準預言A股走勢的投資名家劉俊杰,同樣認為中國股市正在上演台股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間的大行情;他表示,上證指數三五三五點應可確定為這波中期整理的低 點。

如果依照上述的劇本,即使陸股仍有下修可能,但無論從指數修正空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等層面來看,應該都不至於釀成「風暴」等級的災難,對台股的影響也能在控制當中。不過,仍有業界人士提出警告,如果中國的掛牌企業不斷玩弄「停牌遊戲」,台股、港股仍將受到直接牽連。

理由是這樣的:多數基金公司都會規定,當基金所投資的股市中「有任一市場休市」,該檔基金就會「暫停贖回」,藉此避免「投資人大量贖回,經理人卻無法賣股 換現」的情況。但這一回,有投資於中、港、台股市的大中華基金面臨強大的贖回壓力,A股卻有半數停牌,「賣不掉、也不符合基金停止贖回條件」,結果,就是 經理人必須大量賣出港、台持股以應付贖回壓力。

歷史總是不斷重複,現在的中國股市,無論從股民心態與官方動作來說,像極了當年轟然噴出的台北股市,當然,不能就此斷定陸股也會像當年的台股一般,幾番波折後創下一個未來難以想像的頂天高點,但至少,不能因為一次崩跌,而急著宣判牛市已盡。

跌跌撞撞的「暴力救市」

── 7/1~7/9中國振興股市措施與影響6月初,中國證監會為讓股市「去槓桿化」,要求券商查明場外配資狀況。此舉一出,引發陸股6月股災,於是當局為了救市卯足全力,然而一路走來,跌跌撞撞。

措施 效果

7月1日

證監會擴大券商融資渠道,券商可自主決定強制平倉線 無效,上證指數連續兩日下跌逾5% 中金所闢謠QFII、RQFII利用期指作空A股傳聞不實滬深交易所降低交易手續費30%,降低過戶費33%

7月3日

證監會相應減少IPO家數與金額 連續兩日大跌5%後,隔日上漲2%回應證金公司資本金從人民幣240億元增資到約1000億元,提高流動性

7月4日

21家券商承諾買進人民幣1200億元ETF,並且近期內不減持股 官方下令買股被稱為A股護盤「國家隊」,但次一交易日市場信心未見恢復25家公募基金宣布積極申購偏股型基金

7月5日

人民銀行將協助通過多種形式給予證金公司流動性支持 嚴查作空被認為破壞市場機制,7/7跌勢擴大證監會強調將大幅減少新股發審;嚴查惡意作空、利用股指期貨進行跨期現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

7月8日

人民銀行積極協助證金公司獲得充足的流動性 「國家隊」力度加強,且限制大股東賣股,雖有過度干預市場之議,但隔日上證指數大漲近6% 證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人民幣2600億元的信用額度,用於自營增持股票財政部承諾不減持所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證監會要求大股東董監6個月內不得減持持股 保監會提高壽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率至10% 國資委要求股市異動期間,央企不得減持控股公司股票

7月9日

證監會允許銀行對股票質押合理調整平倉線,鼓勵銀行為證金公司提供同業融資 上證指數隔日維持中長紅,股災暫告化解公安部會同證監會排查惡意賣空線索證金公司提供充裕資金用於申購公募基金,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規模為人民幣80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資料來源:財新網

暴起暴落!陸股正在走 台股28年前的老路1987~1990年台股指數與大事紀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說,現在的陸股,正在重演1987至1990年的台股戲碼。那些年,台灣資 本管制剛剛開放,市場熱錢亂竄,股票成為全民運動,期間無論市場如何崩跌,也澆不熄股民信心。

1987

07月:15日解嚴,25日台股突破2000點,續漲至10月的4796點10月:調查局2日約談丙種經紀人,打壓地下融資之舉,如同中國今年6月嚴查場 外配資;19日美國華爾街崩盤;指數自高點瞬間急殺;27日政府宣布每日漲跌幅自5%縮小為3% 12月:股市大戶雷伯龍驚爆違約交割;台股收在2306點

1988

01月:國內景氣表現極佳,市場氣氛樂觀,散戶蜂擁進場,指數一路上攻09月:指數在24日攻抵8813波段高點,同日宣布復徵證所稅,引爆連續19天無量暴跌11月:每日漲跌幅恢復至5%

1989

6月:台股首破萬點大關

7月:地下投資公司龍頭鴻源在13日宣布停止出金,當日台股大跌320點10月:每日漲跌幅擴大至7%

1990

2月:指數衝上歷史高點12682點

各方專家看A股後市

經濟學家 陶冬:回歸基本面才是王道救市已取得初步成效,市場情緒獲得改善,但就長遠而論,中國股市必須回歸基本面。

中國玫瑰石管理首席經濟學家 謝國忠:2000點才是滿足點這一輪暴漲的起點約在上證指數2000點,原因是融資炒股,因此,去槓桿化的工程也該以2000點左右為滿足點。

凱基投顧董事長 杜金龍:恐再跌3成 下探2310點未來仍有再跌三成的空間,不排除下探2310點;但行情將有再起的機會。

技術面分析名家 蔡 森:跌破3377點機率不高3377點至3623點區間為第一個修正滿足點,跌破機率不高,最壞情況是跌至2834點至3091點區間。



看問題》經濟學家陶冬:股災是中國建設資本市場的一大挫折「暴力救市」只治標 回歸基本面才可長久

2015-07-20  TWM


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在救市初步有成之後,更大的挑戰在後面。「暴力救市」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中國股市必須重回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

撰文•陶 冬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 中國前領導人 鄧小平二十三年之後,中國政府真的出手,沒有關掉股市,不過改了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關了作空者的退路,也關了股市集資之門。

六月中旬開始,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浩劫,股價暴跌,對股民財富、市場信心均是摧殘。證監會整治場外配資、查處過度槓桿,從監管的角度是正確的,不過其後果 卻是當局做夢都想不到的,股市市值在三周內的損失,超過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整個國內生產毛額(GDP)。去槓桿帶來拋售壓力,指數下跌導致更多結構產 品被強制性清倉離場,觸發火燒連營,股市一瀉千里,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需要停牌自救。

救市是不得已之舉

防制市場恐慌、防範系統性風險A股暴跌,不僅影響市值、財富、消費,更可能成為觸發潛在系統性風險的誘因。此次市場調整,銀行的參與度不算太高,不過券 商、資產管理公司的槓桿超高,遠超過監管所允許的水準和公共數字所見,金融企業的資本金一般較薄弱,難以承受跌市中強制平倉的重創。同時貸款炒股的企業不 在少數,抵押物業炒股的個人也不在少數。

更可怕的是,結構產品、衍生產品、場外交易大行其道,金融資產的風險傳播管道變得不可捉摸,監管帶來的拋空反噬,加深了資金的恐懼,加大了市場的動盪。

筆者認為,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乃不得已而為之,是制止市場恐慌所必需,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所必需。

政策干預反市場

恐加深外資疑慮

北京的「暴力救市」,雖然與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干預債市,和二○一二年歐洲央行干預匯率在技術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均為動用非常規貨幣政策手段,不設 上限、不設時限地買斷金融資產,試圖用天量的流動性來撲滅恐慌之火,乃非常時期之非常舉措。救市是為了從進入惡性循環的市場非理性行為中跳出來,為了避免 整個金融體系,甚至整個經濟被熔化。

救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排山倒海的賣壓逆轉了,市場情緒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更大的挑戰在後面。資本市場並非兒戲,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無視市場規 則,主宰參與者的生殺大權。這種反市場的政策干預,與資本的本性格格不入,與中國政府近十年致力建設符合市場規律、與國際準則相接軌的資本市場大相逕庭。

可以說,這是建設和培育資本市場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可能推遲中國開放資本專案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同時外資對於進入中國市場必然更猶豫,摩根指數( MSCI)勢必延緩將A股加入其指數的進程,甚至國際貨幣基金(IMF)接納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幣種的決定,都可能受到影響。

同時,中國股市的集資功能也受到嚴重傷害。資本市場的核心,在於資金在公平、透明平台上進行公共募集,信譽、信心十分關鍵,而此是建立在對遊戲規則、監管 條例、資訊流通、合約精神的尊重和認同之上的。政府干預股市,踐踏了市場的共同準則,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政府有公權力來執行它的意志,不過資金則可以 選擇以腳投票,不參與今後的集資活動。對於中國股市,如何重塑信心是擺在政府、監管、企業和投資者面前的共同挑戰。

此次股市暴跌的最大教訓,是從投資方到監管、從政府到媒體,多數人對市場失去了敬畏之心,以為政府意志就是上帝意志,以為自己就是股神,只看到槓桿的賺錢 能力,只看到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繁榮。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風險,但是選擇漠視風險,以為自己在風險爆發前可以全身而退。幾乎所有人都強調中國市場的特殊 性,其實貪婪、瘋狂遠大過國情的特殊性。

輕忽風險終釀大禍

葬送人民血汗錢 政府、媒體是幫凶政府站在入市干預的勝利者台上,不過它又是失敗者。這輪市場上揚,既沒有基本面支持,也沒有企業盈利的支持,北京憑著央行印鈔權,硬要打 造出政策牛市,考慮不夠周全。在對互聯網金融、衍生性金融商品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放開監管尺度,聽由市場任意搭建風險管道,最終釀出大禍。國家媒體並不熟 悉資本市場運作,偏要運用壟斷的話語權,連篇累牘地鼓吹牛市剛開始的論調,葬送了大量百姓的血汗錢。

政府暴力救市,取得初步的效果,不過這並沒有給資本市場一個句號,而是帶來更多的問號。其中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是,政府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股指打到 四千五百點後又如何?沒有理由北京無限期地持續救市,萬一之後再掉頭向下,會不會再救?如果不斷救市,北京就成了投機勢力的提款機;如果不救市,民情壓力 勢必巨大。

筆者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唯一出路,就是回歸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讓市場供需決定資產價格,讓資產估值引導投資決策。只要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政府不應該救 市,也沒有能力無限期救市。過去試圖通過資本市場改變實體經濟的作法,根本是本末倒置的。搞好實體經濟,為企業打造好的營商環境,是政府的本分;將精力放 在鼓吹政策牛市、推動市場槓桿上,則進入了偏門,早晚會釀出大禍。

至於投資者,回歸基本面才是投資正道。「經濟不降,股市不升」,那是歪理,放著有盈利增長、有分紅的公司不買,追求小股 槓桿,或有一時之得,但是多數人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英國政府在一九九二年英鎊匯率之役,輸得一敗塗地,不過這反而將英國造就成全球金融中心。無他,懂得亡羊補牢而已。



台股災後重建》獲利贏家與投資達人的後市布局策略 空軍壓境 聚焦強勢股波段操作

2015-07-20  TWM


國際股市波動劇烈,台股也無法置身事外,七月以來,大盤下跌近五百點,重要關卡接連失守,投資人操作也進退失據。《今周刊》特別專訪上半年獲利贏家,知名部落客獨孤求敗與投資達人張真卿,分享他們對台股後市的觀點。

撰文•歐陽善玲、周岐原

部落客獨孤求敗 三套劇本解析大盤台股頭部確定 反彈看九二○○點六月初,知名部落客獨孤求敗即將手中持股清空,平均獲利逾四成的戰果,安全落袋;「我的操作策略是邊走邊看,行情預測也不容易看太遠,未 來如何,全憑大盤走勢而定。」他分享,決定清光投資部位,主因在大盤已跌破頸線位置,台股多轉空機會大;為求周延,他擬定了三套劇本,想好進退因應策略。

劇本一,是大盤跌破頸線後,引發市場恐慌性賣壓,指數像自由落體,下跌一段後才出現反彈;劇本二,是大盤先回測頸線位置後,再繼續探底;劇本三,是指數站 回頸線位置,代表做頭失敗,未來再創新高的可能性高。「現在來看,台股顯然是走第二套劇本。」順勢交易 關注多頭格局將三月十一日、台股開盤九五○三點位置,與大盤多次低點連成一線,這條頸線位置,就是多空行情的分水嶺。六月四日,指數跌破頸線後,台股持續 向下修正,最低跌到六月十七日、九一七○點;接著,大盤展開一波跌深反彈,至六月二十五日、盤中最高觸及九五○○點後,指數便一路下探,到七月九日,台股 盤中最低來到八七五○點。

「第二套劇本上演,代表台股頭部確定,九二○○點失守後,未來最壞狀況可能將跌到八五○○點。」他分析,未來指數仍有機會上漲,但應視為反彈,而不是回升 行情,「反彈走勢遇到的第一個壓力區,是七月八日大盤長黑高點九二二六點,若能一舉突破,再來就要挑戰頸線九五○○點。」「我講求順勢交易,大盤走空時, 手中持股絕不超過二成,風險意識優先,真要布局也會選線形強勢、多頭排列的個股,因為這些標的在大盤轉強時,表現會更強。」獨孤求敗分享近期他關注的五檔 個股,分別是雄獅(二七三一)、千附(八三八三)、鴻準(二三五四)、佳格(一二二七)及F-貿聯(三六六五)。

他強調,股票作多最好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台股本身處於多頭行情,但目前指數已跌破九二○○點,行情走空,基本上不應持有股票多頭部位,若一定要偏多操 作,持股也必須低於兩成。「因為台股走空,買到賺錢股票的機率較小,選到賠錢股票的機率卻很高。」希臘問題 是毒藥也是春藥第二個條件,是個股本身具備良好的技術面與基本面,特別是多頭格局的強勢股,或是剛打底完成的標的。「目前我關注的這五檔個股,從基本面來 看,近三年公司都賺錢,且配發的現金股利都超過一元;技術面角度,經過日前大盤重挫,多頭格局並未破壞,其中又以千附走勢最強,股價甚至還創新高。」另 外,現階段正值暑假出國旅遊旺季,對雄獅來說,有業績、觀光題材助攻,股價易漲難跌;加上屬中高價股,具有一定投資門檻,在散戶參與有限,且股本規模較小 的情況下,股價要漲,幾乎不費力,後續表現也值得留意。

面對後市,獨孤求敗暫時鎖定希臘問題。「這波台股多頭行情,散戶都沒參與到,漲跌盡看外資臉色。」他說,因此接下來還是要看國際事件如何演變,若狀況不好,全球資金板塊移動,台股必定受影響。反之,利空出盡,當消息不再壞下去,就是指數上漲的時候。

換句話說,希臘問題是毒藥,也是春藥;當壞消息不再惡化,就能搖身一變,令股市回春。而不論近期希臘問題是否有解,接下來,以法人為主的台股,都將有不小波動。策略上仍須以謹慎保守為原則,盡可能降低持股水位,或專注強勢股操作,避免為了搶反彈,而去接掉下來的刀。

「先前認為,大盤在九二○○點位置有特定買盤承接,儘管指數跌破頸線,但多方輸得並不多;不過七月八日,指數已跌破九二○○點大關,多方將兵敗如山倒,初 步研判,不排除中期下探至八五○○點。」獨孤求敗提醒,在多頭還未站穩重要關卡前,聚焦強勢股波段操作,才是獲利之道。

獨孤求敗

現職:百萬部落客選擇權搖錢樹版主、財經作家

下半年操作策略:

1.以風險為優先考量,大盤線型不利時,持股水位降至二成以下。

2.選擇線型呈現多頭排列,且近年配息超過1元、持續獲利的標的。

5檔強勢股基本面穩健

代號 股票 股本

(億元) 產業 預計配發股利 股價

(元,7/14)

2731 雄 獅 7.0 旅遊 現金4.2元 171.00 3665 F-貿聯 8.7 通訊、電子零件 現金5元股票0.5元 175.00 2354 鴻 準 137.7 筆電、手機 現金2.5元股票0.1元 107.50 8383 千 附 11.8 水資源、航太 現金2元 50.80 1227 佳 格 72.1 食品 現金1.6元

股票1元 90.30

投資達人張真卿 從技術面找買點月線、季線同時下彎 持股水位宜謹慎「投資大眾建立部位時,也就是承擔風險的開始,通常是選擇基本面佳的標的進場,這類個股既然營運有起色,潛在的上檔空間自然不小,只要見到 技術面有利訊號再出手,通常能帶來獲利。」面對這波台股重挫,投資達人張真卿開門見山地說。

相對地,拿捏賣股時機,則應該反其道而行,「多考慮技術面,少參考基本面。」因為行情一旦下修,市場對個別標的、甚至大盤已產生恐懼,雖然個股基本面不差,但「跌時重質」,避免只看基本面好壞,盡量在回檔期間依循技術指標操作,才能持盈保泰。

依指標進出 避免大失血張真卿進一步指出,先前調查,國內投資人持股期間大約在二十日至六十日左右,因此實戰操作上,以二十日、六十日移動平均線(簡稱二十日線、六十日線,或月線、季線)的方向,作為買賣依據,是比較可靠的作法。

「二十日線我稱為股價的『轉折線』,六十日線則是『生命線』。」張真卿分析,當兩條移動平均線下彎,就是股價壓力已經成形,此時無論如何看好公司基本面, 由於上檔壓力重重,最好還是保守因應。至於兩條移動平均線陸續上揚時,則意味著多頭重新掌握全局,此時進場多半不吃虧。

以張真卿自己而言,雖著重個股表現,但仍得看大盤方向,決定持股水位,因此這兩條均線不僅可分析個股進出,還能成為衡量比重、控管部位的準則。只要大盤的 二四○日線(又稱為年線)上揚,兩條均線也上揚,張真卿便將持股比重加碼到八成以上;反之,則會減碼至二成、甚至更低。

留意拉貨潮 可望推升股價當六十日線上揚、二十日線下彎,張真卿解讀,這時候屬於股價漲多回檔的休息階段,整體而言,上漲趨勢應該還未結束,拉回是布局機會;但是當六 十日線下滑,二十日線上揚,通常是股價已經見頂,只剩下搶反彈的空間,此時不宜戀棧,最好快進快出。另外,若個股的二四○日均線(年線)仍在下彎,代表股 價仍深陷空頭格局,應該等到股價落底、均線不再下滑,再尋找合適時機進場。

展望後市,張真卿認為,下半年不少產業都有拉貨潮,成為族群的股價動力。例如傳聞於九月推出的新款iPhone,預期為相關零組件營收加柴添火。至於汽車 零組件、成衣與製鞋業的成長仍明確,將是資金布局的重點族群。適逢大選年前多次出現的籌資行情,在十一月聯準會召開會議、升息進度明朗化前,台股都有上檔 空間。不過聯準會一旦升息,勢必衝擊全球股市,投資人務必當心。

張真卿提醒,今年以來,「指數不跌、個股重挫」的情況重複上演,當指標出現不利訊號,如果可即時減碼因應,多半能夠減少慘痛的損失,保留實力等待機會到 來。比起投資人經常不遵守紀律、忍痛砍在股價反彈前的低點,跟隨設定的指標操作,嚴守紀律,還是長久站穩股海的不二法門。

張真卿

現職:財經書籍作家

下半年操作策略:

1.九月至十二月可望出現選前籌資行情,但隨著聯準會會議時間接近,升息進度明朗化,行情震盪恐加劇。

2.零組件出現拉貨潮,蘋概股營收將顯著成長,後續行情則視實際銷售數字而定。

3.汽車零組件、成衣、製鞋業績持續看好,為非電子族群亮點。



中航工業回應旗下公司違規減持 董事長曾稱股災是“沖五星紅旗來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932.html

中航工業回應旗下公司違規減持 董事長曾稱股災是“沖五星紅旗來的”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7-29 12:25:00

今日,中航工業就旗下公司減持中航黑豹被證監會調查一事發表聲明,稱中航工業將堅定支持並配合證監會開展相關調查工作,如存在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處理。

今日,中航工業就旗下公司減持中航黑豹(600760.SH)被證監會調查一事發表聲明,稱中航工業將堅定支持並配合證監會開展相關調查工作。同時,中航工業已著手開展內部自查自律工作,並將根據證監會調查結論,如存在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處理。


中航工業關於所屬中航資本等單位減持中航黑豹股票被證監會調查的聲明

7月28日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所屬上市公司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因金城集團有限公司、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減持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規,證監會決定予以調查。

公告後引起廣泛關註,中航工業對關註我集團公司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感謝!中航工業將堅定支持並配合證監會開展相關調查工作。同時,中航工業已著手開展內部自查自律工作,並將根據證監會調查結論,如存在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處理。

中航工業堅決按照國資委要求,繼續堅定不移地做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各項工作,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2015年7月29日


中航旗下公司涉嫌違規減持 證監會立案調查

中航資本(600705.SH)28日晚間公告稱,中航資本全資子公司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因涉嫌違規減持,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公告稱,因中航投資有限公司涉嫌違規減持中航黑豹(600760.SH)股票,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中航投資有限進行立案調查。

據報道,監管關註原因均為減持上市公司股份達到已發行股份的5%時,未按《證券法》第八十六條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及時停止買賣並履行權益變動的披露義務。

根據中航黑豹7月1日的公告,控股股東金城集團和中航投資在6月份曾減持公司股份,合計達5.86%。

7月8日證監會緊急發文稱,從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證監會稱,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規定減持本公司股份的,將給予嚴肅處理。

事實上,在上述減持完畢之後,上證所曾於7月14日發布監管函,認為金城集團和中航投資在減持中航黑豹達到其總股份的5%時,未按有關規定停止交易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目前並不清楚證監會的調查針對的是否就是上述違規減持。

董事長高調護盤 稱股災是“沖著五星紅旗來的”

值得關註的是,7月19日,中航工業集團曾公開披露了林左鳴對本次股災的性質看法,稱“在A股打響這場經濟戰爭,是沖著五星紅旗來的。”

林左鳴認為,這一輪牛市,從操作思路看並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引入的一些國際上通行的操作辦法,在這一輪股市暴跌中被做空勢力惡意使用。

林左鳴稱,暴跌時間點上的驚人巧合,顯然並不是偶然,而是一場有預謀、有準備的惡意做空,是來勢洶洶的針對中國發起的一場經濟戰爭。這場戰爭還影響到大宗商品的價格和人民幣匯率等大幅波動,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這場金融戰爭對中國股市的重創,特別是在中國加快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其本來目的正是打擊中國社會的信心面,並配合各類喧囂而上“唱空中國”的論調,誘導人民群眾對中國政府不信任,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信任,最終破壞中國改革進程,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直至擊潰整個中國經濟。所以,在A股打響這場經濟戰爭,是沖著五星紅旗來的。

林左鳴還介紹,中航工業黨組於7月4日起開始研究“護盤”的具體措施,成立了“護盤”特別行動小組。從7月8-10日,中航工業及下屬企業累計增持A股約2.85億元,H股5368.78萬元,合計約3.38億元,且後續還在不斷增持。

7月24日,中航黑豹發布了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其中金城集團於2015年7月22日和7月23日,通過中航證券有限公司設立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在二級市場上增持公司股份共3863400股,交易金額約7494萬元;中航投資於2015年7月22日,通過中航證券有限公司設立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在二級市場上增持公司股份209700股,交易金額約425萬元。(綜合觀察者網等報道)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香港如何逃過“股災”從港股A股化到A股港股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944

2015年7月9日,香港證券交易所。在此前兩天恒生指數創下空前跌幅後,港股在當日出現報複性大反彈。 (CFP/圖)

7月6日到7月8日,港股暴跌,一天即完成了A股三周30%的跌幅。

三天之後,政府未出一手,市場自身迅速反應,這場因A股暴跌和希臘危機而引發的“港股風暴”得以迅速平息。

這場“風暴”,正是開放中的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融合過程中的“預演”。

2015年7月22日,中國首家合資券商——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擬募資10億美元(約合77.5億港元),並最快於9月上市。這意味著在近一個月的A股“救市風暴”之後,港股市場已經迅速完成調整,並開始承擔起包括市場化融資在內的各項市場功能。

與此同時,經歷多次金融危機的香港股市,在這一輪A股“杠桿牛市”中的表現也贏得了各方的贊譽:從早期投資者對市場熱點的審慎估值,到後期指數暴跌期間市場各方的冷靜應對與操作,均體現出國際化證券市場成熟的市場心態與管理規範。

身處A股“杠桿牛市”漩渦中心的投資者們不知道的是,在這一成熟的市場機制背後,香港市場中的本土和國際投資者們,也曾為A股資金所帶來的市場變化而“大吃一驚”。

隨著滬港通所帶來的“市場互通”效應,大規模南下的A股資金在資本來源多元化的香港股市中形成了一股異軍突起的資本效應,以至於在港股市場中迅速流行起一個新術語:港A股。

“所謂港A股,大致對應的是具有A股炒作概念的香港上市股票,比如互聯網+、環保能源、影視傳媒等等。”招銀國際(香港)投資董事鄭磊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在最近剛剛完成港股A股化研究專著的鄭磊看來,在過去幾個月中讓香港本土投資者也“看不懂”的股市行情,是一波典型的“港A股行情”。

這場內地投資者在港股的“遭遇”,正是開放中的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融合過程中的“預演”:其間所呈現的不同市場結構與機制下投資者理念與風格的碰撞,以及港股市場機制在其中的應對與調整經驗,對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未來的改革路徑選擇有著深遠的影響。

飛來的大時代

扣除了金融和石油石化兩大權重板塊後,A股平均價格竟比H股要貴120%。

複活節長假後的第一天(4月8日),此前近5個月不慍不火的恒生指數突然跳空高開近千點,同時港股交易額一舉創下了2500億港元的歷史記錄。之後恒指連續8日上漲,連續6日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一舉突破28000點高位。

“港股大時代仿佛重臨!”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在專欄文章中驚呼,並認為此次行情的啟動,跟3月底中國證監會突然開放沒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公募資金參與港股通,“變相開放萬億規模資金南下”的市場預期有關。

但在鄭磊看來,這一波行情是內地散戶投資者和前期進入港股市場的機構“先頭部隊”所共同推動的“搶籌行情”。

“監管政策放開後,內地機構的港股基金都還沒來得及募集發行,哪來什麽正規軍?”鄭磊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正是在機構基金大規模南下的預期下,先期進入港股市場的各路資金,紛紛開始前期的“搶籌布局”——而這恰恰是一種典型的A股市場投資風格。

此時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正被另一個問題所困擾:安信研究團隊發現自滬港通開通半年之內,AH股之間溢價從“幾乎可以忽略”突然暴升到超過40%,而在扣除了金融和石油石化兩大權重板塊後,A股平均價格竟比H股要貴120%。

在反複思考這一反常現象之後,高善文提出了一個假設,那就是在A股市場股票供應受限的情況下,A股投資者更多地把股票看成一種“籌碼”,追求的是轉手交易中的“相對價值”;同時他也指出,在港股市場中“很顯然沒有這樣的博弈環境和博弈文化”。

對於高善文的這一理解,有近20年港股投資經驗的愛股說首席執行官鄒峻體會更深,“港股市場中的中小股票非常缺乏流動性,一旦搶籌拉高沒有接盤,跌起來根本沒有底。”愛股說是一家從事證券市場分析的財經網站。

實際上,“沒有籌碼博弈文化”,是港股投資者在無數慘痛的“被做空”經歷後,漸漸形成審慎投資心態。這種心態使得港股市場中的散戶也形成了註重基本面、追捧藍籌股和長期持股的“機構式風格”。

然而,隨著市場互通,A股資金大規模湧入,“杠桿牛市”漲至中途的A股投資者尋找“價格窪地”的激情,卻讓已經習慣於審慎投資的港股市場投資者大吃一驚。

“香港投資者都有留意A股的表現,也略為了解A股的風格。”香港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當他們在今年三四月份的港股市場股票中發現類似A股的股價走勢時,“還是感覺吃了一驚,需要時間去適應”。

4月8日後的短短六個交易日內,在南下資金將帶來交易量暴增的市場預期下,港交所股價從190港元沖破300港元關口,市值高達2570億港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交易所。

港股市場中的交易機制,使得這些“港A股”概念股不是像A股市場中那樣在漲停板機制下緩緩上升,而是一步到位地跳到了令本土投資者望而生畏的高位。

與此同時,來自全球市場的更多金融資本正馬不停蹄地奔向港股市場:就在4月末到5月初時,香港金管局連續12次註入700億港元應對熱錢流入,隨後港股市場再創下新高,一些小盤股股價連續翻倍。

“這意味著各路投機資本進入香港市場,開始了短期的投機性炒作。”鄭磊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此後的市場行情中,內地投資者在搶籌,而更多的投機資本在“坐轎”。

此時香港電視臺開始重播電視連續劇《大時代》,在這部1992年首播的電視劇中,鄭少秋所飾演的丁蟹,屢屢在港股熊市中借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電視劇播出時往往恰逢股市暴跌,因此而被港人戲稱為“丁蟹效應”。

博弈“定價權”

這一波“港A股”行情中,大規模南下的內地資金,像在A股中一樣,試圖對中小盤股產生影響。

就在港人驚呼“丁蟹效應”即將重現之際,無懼風險的“內地大媽”們卻幾乎擠爆了香港券商的大門:在4月上旬恒生指數暴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下,4月底到5月中旬的指數回調成為了更多內地投資者湧入“抄底”的時機。

此時熟悉港股市場波動規律的香港本土市場研究者們已經感覺到了風險。“(內地股民)對國際機構投資者的估值模型及圖表毫不關心,未來環球金融大鱷與中國大媽之比拼,雖未作戰,筆者已經可以看出,大媽們的處境甚為不妙。”5月18日溫天納在其專欄文章中發出警示。

山雨欲來,但對見慣大風大浪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只是一次短期價格波動,要想對沖風險,只需在股指期貨或權證等衍生工具做出相應動作。

作為這些大型機構投資者在衍生品市場操作中的“對手盤”,港股市場中長期存在著相當規模的套利型對沖資本,開放的市場保證了他們隨時可以展開對賭式博殺。

一場港股定價權的博弈由此展開:

以國際機構投資者集中持有的大盤藍籌成份股為核心,形成了最具市場定價權的“核心市場”,同時這些藍籌成份股所發行的各類權證等衍生工具,也占據了衍生品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而在這一波“港A股”行情中,大規模南下的內地資金,則像在A股中追漲殺跌和熱炒中小盤一樣,對中小盤股產生了影響。

就在“港A股”行情啟動的4月份,申萬宏源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中國資本輸出時代的到來,港股市場中長期存在大幅折價的小盤股將經歷“估值修複”階段,並最終向A股小盤股的價格靠攏——從某種意義而言,這可以視為A股投資者在市場互通機制下,為爭奪港股市場中的定價話語權而做出的嘗試。

然而“南下資金”首先遭遇到市場本身的考驗:5月20日,深具“港A股”環保新能源概念的漢能薄膜股價盤中暴跌,短短半天股價腰斬之後被迫宣布盤中停牌,隨即陷入香港證監部門的調查之中。

這令港股投資者對“港A股”概念更加疑慮重重,許多前期暴漲的中小型股票也先後暴跌。

港股投資者們這一審慎甚至“保守”的投資理念,使得A股指數再度飆漲近千點的5、6月間,恒生指數漲幅也始終未超出前期高點。

5月26日,恒生指數在三天小長假後再度沖高至28249點,隨即提前進入了長達一個月的下滑調整階段。A股則在短短半個月內沖上5178點高位後,開始了長達近一個月的“崩盤式下跌”。

驚魂三日港股自救

就在這一天,港股市場的“自我修複”能力得以體現:在恒生指數創下空前跌幅的同時,預感市場“見底”的各路投資者紛紛入市接盤。

就在A股市場於6月15日開始恐慌性的暴跌之際,已經提前進入回調階段的港股市場並未被打亂節奏,恒生指數反而回升了近600點。而在6月25日之後,隨著上證指數近300點的單日暴跌,港股市場隨即以遠超A股的下跌幅度,開始了新的“尋底之旅”。

而在此後近兩周的下跌過程中,7月6日至8日的暴跌,不但令見慣了股市大幅振蕩的港股投資者驚心動魄,而且與A股市場形成了明顯的互動。

7月6日,恒指盤中大跌1314點,所有股票平均跌幅達12%,許多小盤股暴跌30%以上。“A股三周跌30%,港股用一天就完成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深圳某投資公司董事長稱。7月6日的大跌已經將4月以來的“港A股”行情漲幅幾乎全部抹平。

與此同時,A股市場中正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多空對決”:在“國家隊”力挺金融、石油等權重股時,空方卻在期指和前期超漲的小型股票上一路打壓,出現了“開盤千股漲停,跌盤千股跌停”的市場奇觀。

由於在杠桿融資模式下,面臨下跌補倉壓力的投資者無法賣出跌停板股票套現,被迫拋售港股以補交A股保證金,使得港股市場中的“港A股”概念股大幅下跌。

而此前一天希臘公投結果顯示歐元區危機再度加劇,由於港股市場是全球最早反映公投效應的市場之一,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對沖風險的全球資本及看空A股的套利資金加入了市場做空的行列。

從7月7日開始,內地監管層對做空期指的限制,加上大規模跌停和停牌企業使A股市場流動性進一步緊縮,急需套現的A股投資者們繼續拋售港股,並通過港股市場做空國企指數和A股ETF以對沖風險。

在當天A股市場銀行板塊全線飄紅的護盤背景下,港股市場中的中資金融和券商股卻遭到了大規模拋售,與此同時港股沽空金額達150億港元,南方A50指數及港交所、中國平安等股票名列沽空前列。

大規模的拋空壓力,不但令恒生指數於當日盤中暴跌,更在次日以跳空低開400點的方式,再度暴跌至22836點的盤中低位。

也就在這一天,港股市場的“自我修複”能力開始得以體現:在恒生指數創下空前跌幅的同時,預感市場“見底”的各路投資者紛紛入市接盤,在創下了2300億港元成交額的同時,一舉將恒生指數從23000點以下拉升至收盤時的24411點。

此時A股市場中由於1300多家上市企業的停牌,已經令股指和成交數據嚴重失真,無法真實反映出市場投資者對後市的預期。

7月9日,隨著A股企穩,前日盤中“收複失地”的港股出現了報複性大反彈,港交所股價當天大漲近15%,一些短期做空資金紛紛離場,“港股風暴”轉眼就已經平息。

7月15日,上證指數下跌118.79點,兩市再現“千股跌停”的場景。此時已經恢複市場穩定的港股市場則充分體現出了“機構市”的運作特點:在港股沽空總額高達116億港元的情況下,恒生指數僅微跌0.26%。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們在保持倉位穩定的同時,充分利用沽空(融券做空)等衍生工具對沖短期的市場波動風險。

未完的序幕

只有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成長,分享相應股價上漲和分紅收益,才能稱之為“投資”。

因“港A股”行情所引發的市場波動雖然已經平息,但對市場各方參與者,更多的反思與改變仍在繼續。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香港交易所網站發布文章,對中港兩地股市市場結構與運作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指出A股投資者結構過於同質化容易引發市場“羊群效應”的同時,也對長期在多元化市場主體博弈下,港股市場所形成的投資風格和監管理念進行了分析。

花旗中國研究部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則認為,相比起市場中對“港股A股化”的擔憂而言,他認為A股通過與國際接軌、改善投資者結構以及更加市場化方向的“港股化”改革,更是中央政府和監管層所希望看到的發展趨勢。

“中國股市暴跌的根本教訓是,為了確保股市穩定,上市股票必須具備高質量。”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寫道。

相對於註重盈利分析和基本面的港股市場,李稻葵認為A股虧損的上市公司和即使盈利也不分紅的習慣,讓中國投資者“把股市當成了賭場”。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則在其後的反思中,提出A股的漲跌停板制度和融資所帶來的杠桿交易模式“不兼容”,並提出了廢除漲跌停板制度及嚴格管理上市公司停牌請求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建議。

與此同時,在市場互通機制下仍將繼續進入港股市場的A股投資者,也為港股市場帶來了新的結構變化。

“未來港股市場上很可能出現兩個陣營。”鄭磊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其中一個仍是以歐美機構投資者為中心的“價值投資”陣營,而且會有一些內地投資者和機構因認同他們的理念而加盟。

另一個則是以“港A股”為代表的中小型港股,鄭磊認為隨著A股投資者所帶來的充裕流動性,這些因為缺乏大型機構關註而常常陷入流動性危機的中小型股票,還會繼續走出極具A股炒作風格的“港A股”行情。

隨著兩大陣營的分化,不同理念和風格的投資者群體將借助港股市場中豐富的杠桿和做空工具,繼續展開爭奪市場相對優勢和話語權的博弈。

對於剛剛試水港股的內地投資者,過去近三個月的“港A股”行情,應該為他們帶來在不同市場結構下對自身投資理念的反思。

比如在流動性充裕的A股市場中,投資者們常常熱衷於追捧各類缺乏現實盈利基礎的“長期成長”概念,而在資本流動更加自由的港股市場中,這類被機構分析師們戲稱為“詩和遠方”或“市夢率”的成長概念股,常常在缺乏流動性支撐的現實場景中陷入暴跌。

“投資股票當然要賺錢,但賺錢的來源卻不一樣。”一位投資者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他看來“一塊錢買了股票,兩塊錢賣給下家”式的操作,賺的是交易對手的錢,只能稱之為“博弈”。只有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成長,分享相應股價上漲和分紅收益時,才能稱之為“投資”。


股災會否令經濟爆煲?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7/29/%e8%82%a1%e7%81%bd%e6%9c%83%e5%90%a6%e4%bb%a4%e7%b6%93%e6%bf%9f%e7%88%86%e7%85%b2%ef%bc%9f/

股災會否令經濟爆煲?

lineup_e

 

機械人生產商發那科(FANUC),剛發佈盈警,大幅調低來年的經濟預測,幅度之大,基本上告訴市場盈利會倒退,但是在今年四月,發那科才因為對沖基金的意見,把派息增加一倍,與及提升回購程度,令股價最多升達四成,現在基本上已回到年初的位置,打回原形。

發那科最主要的客戶來自中國,相信是因為過去數月,A股經歷過山車,令投資者的信心大受打擊,自動化生產需要投資大量金錢在設備上,且要有特定投資年期,才能達到節省勞動成本的目標,如果因為資金調度問題,對設備的投資一定會放緩,整個自動化生產的概念股最近不宜沾手。

另一受重大打擊的行業,仍是智能手機設備,看看蘋果(AAPL)的業績,出貨量在近年很少低於市場預期,且亦沒有公佈Apple Watch的出貨量,令人猜測智能手機是否已接近飽和,連最強的品牌蘋果也急跌,其他二三線的手機股,例如香港的聯想(992),只會跌得更厲害,連帶整條供應鏈的手機設備生產商,股價也表現疲軟,亦是正在下山坡的概念,最好還是維持觀望,不要胡亂搏反彈。

最後是一眾奢侈品零售股,在香港的盈利能力已大幅下跌,但以全球來計,由於分散投資,品牌防守力強,盈利下跌反而不大,有些更不跌反升,最主要是遊客去到歐美日消費,因為匯率較便宜,當然這些品牌在歐洲,以美元計價未必多賺了,但亦證明人家是有能力、有決心在香港以外尋找機會。

本欄應該是其中一個最早用上市公司的行動,預測舖市會爆煲,而確實陸續有減租的新聞出現,但奢侈品牌似乎應為香港的租金高得不乎合邏輯,可能業主認為舖的位置佳,為免被對手搶走,品牌多多錢也要租,最後雙方傾不埋,一拍兩散。

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有那種資產會永恆上升?那個帝國會千秋萬代?多讀歷史便會知道我們自以為的永遠,可能是以十年計的周期,而資產價格的走勢,往往以十年為循環。

有點離題,不過近日很多經濟師和分析員在爭論,甚至連Ray Dalio也發文討論A股股災會否影響中國經濟,與其吹水式討論,不如讓事實說話,看看跟中國有密切生意的公司,便知道其經濟情況,看完上文,相信大家有自己的觀點。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