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uthebc:如何做到十年十倍?太簡單了 轉載中國abc的博客 尋道精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179dda0102e16u.html

(註:說的都是大實話,要做到的確不是一般的簡單!)

我說十年十倍的收益真的很簡單,只要用很簡單的常識,很簡單的數學乘法就可以做到。目前可以說是隨便挑都一大批十倍股。

要實現十倍收益要有三個重點:

(一)買入穩定的業績增長股。每年10%的業績增長,這不是難事,很多銀行股,地產股,消費股都沒有問題。別小看這10%的業績增長,十年複利就是三倍。當然有一些股票能十年增長5倍10倍的業績更加好。

(二)在低PE時候買進股票。比如現在。在大家都沒有信心時,更加要決心買進。低PE的買進非常重要,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乘法。例如10PE買進30PE賣出,便是3倍收益。15PE買進30PE賣出只有2倍收益。十分幸運的是,目前一大堆10PE的優質股票在那裡任君選擇。

(三)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持有。這個耐心是十年,很長的一個時間,會慢慢消磨了你的信念,消滅你的意志。當然未必是十年,反正是要持有到一個牛市的到來,連鄰居的阿婆都去買股票的時候就到了。牛市就像是下一班車,總會來的。以我的經歷,中國股市基本上是5年便轉換一個週期

這樣,簡單的乘法法則起了效用,業績的增長XPE的增長,輕輕鬆鬆的超過十倍收益。

看完這段文字,相信很多人馬上反對,總有各有各的反對理由。我只想說,我不是一個理論者,我是一個實踐者,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已經用這個辦法輕輕鬆鬆獲得近千倍的收益,當初入市的數萬元,目前已經是數千萬。年復一年,一個週期復一個週期,從來沒有發現我這個簡單的常識出現過問題的時候。這便是常識。

 

老實說我不懂銀行股
uthebc 2012-9-11 (轉自凌通價值論壇)

自從我發帖說全倉民生銀行之後,便有很多朋友留言給我說跟著我一起換股民生,很多朋友發信息給我問我買進民生的理由。

首先感謝大家的信任,我不想裝什麼高手,假如以阿珍的能力圈論,我對銀行股是沒有什麼能力圈。因為我一直相信,股價便宜到一定的程度,就不需要什麼能力圈。未來是不確定的,但股價便宜就是最大的確定性。要深究,銀行業可以說是很複雜。要想得簡單一點,也可以很簡單,就關注一下成長性,壞帳,和一點對未來經濟的簡單預期。

最起碼我相信民生作為一個民企,民企有它的活力,各個大股東都會幫我好好照顧民生,大股東互相制衡,不輕易存在利益輸送或過於冒險的做法。

我買銀行股的理由,更確切的說是買民生銀行的理由,全部就是股價便宜,PEPB都較低,ROE不錯,壞帳可控,更看重的是一年兩次的高分紅。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任何高深複雜的理論,沒有長達幾十頁跟帖的分析。

再說對民生未來股價的預期我也想的簡單。未來相信民生業績達到2-3元是沒有問題,等待牛市的行情20PE也沒有問題,就是未來預期40-60元。保守一點,20元賣出。。。

-------------------------------------------------------
壇友評論

釋老毛:鄧普頓深諳此道,二戰時老鄧普頓也是一攬子買入低價股借此發跡的。極端時刻根本不需要精確估值,在大眾恐慌中買入即可。
天涯路:絕對的低估(低PE、低PB)而不是某些人所謂的「能力圈」才是最大的安全邊際和投資獲利的最可靠保證。
uthebc:加上一個前提條件,優質資產的低PE、低PB,這樣都不安全,很難再說什麼東西是安全。

天涯路:
阿珍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一個道理:股市里根本沒有什麼確定、絕對和一定,股市裡面只有概率和賠率。投資要想成功,就是要需找那些上漲概率大於下跌概率且(或)賠率有利於自己的標的。低估值無法做到絕對的確定,「能力圈」同樣也無法做到絕對的確定。
為什麼低估值的安全性和成功概率要遠高於「能力圈」?因為低估值是建立在低預期和悲觀預期基礎之上的,只要未來的結果證明預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悲觀,那麼投資者就可以保證賺錢。這就好比5pe的股票,只要未來這只股票不會變成業績年年下滑虧損的垃圾股,投資者就可以從中贏利。而高估值的所謂「能力圈」股票,實際上是建立在樂觀預期基礎之上的,只有未來實際情況等於或者高於投資者的預期,才能實現盈利。就好比買入30pe所謂的成長股,只有當這只股票如投資者所預期一樣年年30%(至少20%)以上的高成長,投資者才能從中獲利,相反,一旦業績不及預測,等待投資者的就是戴維斯單殺或者雙殺。
很多人一說買低估值股票,就舉出低估值股票最後業績下滑虧損破產的例子;而一說起高估值的股票,就舉出可口可樂,沃爾瑪這樣的偉大企業來。(想想你自己)殊不知,這兩種情況其實都是極端情況,也就是我經常說的小概率事件。在這個市場上,無論是業績下滑、虧損破產的垃圾股還是可口可樂這樣的偉大企業,其實都屬於少數(偉大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而這個市場中,數量最多的既不是垃圾股也不是偉大企業,而是業績平平的一般成長股票(一定要從長期看)。也就是說,無論是低估值的股票還是「能力圈」投資者眼中的偉大股票,最後這些股票最有可能,最大概率的情況是既不是垃圾股也不是偉大企業,而是變成一般成長的普通股票!(這些股票跟隨經濟同步增長,這些普通的成長股票才永遠都是股市裡的大多數,一隻股票最後變成一般成長的股票才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由於買入之前的估值不同,預期不同。買入低估值的股票,由於這只股票最後有大概率變成一般成長的股票,所以投資者將有大概率盈利,而買入「能力圈」股票,結果則正好相反。
為什麼說不懂行業,只要估值足夠低也可以投資股票獲利,就是因為這個市場中多數股票最後都會成為一般成長的股票,這是大概率事件。而低估值的時候買入,外加適當分散投資,獲利一樣將是大概率事件。
阿珍,你在看空4pe銀行的同時看好20pe的茅台,實際是在同時假設銀行最壞的預期和茅台最好的預期一定會同時實現。從概率上講,你這麼做出錯的概率是相當大的。因為,無論是銀行最壞的預期還是茅台最好的預期,實際上都是小概率事件(二者最有可能的結局是變成普通成長股),你同時預測兩者,成功的概率更是小之有小。即使你預測茅台的成長性是對的,但是由於銀行的pe只有茅台的1/4~1/5,只要未來銀行的結局稍微好於你的預期(變為一般成長股),那麼戴維斯雙擊的力量將使銀行的收益率將輕鬆跑贏你的茅台。

-------------------------------------------------------
股市的歷史總是非簡單的重複:讀戴維·德瑞曼
戴維·德瑞曼:踩著雷鳴電閃突入死亡谷

戴維·德瑞曼是著名的價值投資者,但在國內卻很少被介紹,互聯網上有關他的文章也不多。在有些中文版的投資書籍中被翻譯成「大衛·卓曼」。德瑞曼是德瑞曼價值管理公司的董事長,有人統計他的肯普·德瑞曼高回報權益基金的業績,在1991-2002年12年中累積報酬率為440%,年複合增長為15.09%。德瑞曼長期研究整個股票市場的心理學基礎以及其對股票市場估值標準的影響。他認為股票市場經常在投資者感情的驅動下表現為價格脫離其內在價值的現象,而不是用傳統的學術理論來推測市場。因此他認為戰勝市場的最好辦法就是逆向投資原則。逆向投資是運用價值投資判斷來避免市場情緒影響的一種投資原則。逆向投資策略是利用其他投資者的錯誤來尋找利潤區,尋找那些因不為投資者關注而被低估的股票,迴避那些由於被投資者追捧而價值高估的股票。最終,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價值終究會被市場發現,而被高估的股票價格則會價值回歸。而「危機投資」就是逆向投資的具體實施的呈現。
德瑞曼以1990年金融危機為例,當時由於房地產問題,人們擔心銀行體系自身的穩定性,懷疑它是否能夠承受房地產業上萬億美元損失的打擊。從1990年初到9月底,金融中心與區域性銀行大跌了50%,有些金融證券從先前的價位下跌了80%。銀行證券便宜得出奇,許多銀行證券的要價只有在賬面價值的60%甚至更少。德瑞曼認為,任何一家銀行,儘管按照他們的價值標準,它們也被過低地估價了。於是德瑞曼的基金購買了相當多家的銀行股票,為基金防範風險起見,每一家銀行的投資都不超過在這一行業總投資的2%,但是在整個資產組合上超過了25%。最終的結果是,德瑞曼公司購買的銀行沒有一家價值下跌,在這一行業中收益出人意料,從1990年的第四季度到1997年的年底,銀行股指數增長快過迅速上升的市場指數,增長了578%,而標普只增長了231%。德瑞曼總結說,在過去30年中他經歷了類似危機,從理論上講,堅定了他的信心,於是當1990年危機爆發時他抓住了機會。
德瑞曼先生指出,二戰以後,市場11次危機中一年後,投資者將有10次機會賺大錢,只有一次虧本,且只虧3.3%,,平均收益為25.8%,其中收益可高達至1969年到1970年崩盤後的43%到1973年至1974年熊市後的42%。在危機後將股票持有兩年的獲利是驚人的的。買家在11次危機中都將賺錢,兩年的平均收益率幾乎為38%。在1973至1974年的下跌之後,收益率可高達66.5%。理所當然的是,沒有人會在股市低谷時買進。結論是,儘管「有些提心吊膽」,在恐慌中持股甚至買進是致勝的策略。
在A股的銀行股便宜的出奇,下跌了理由也多想上面的例子!股市無新鮮事,總是歷史非簡單的重複!
這篇文章只給看得懂的人!股市總是很公平,投資者看的懂多少投資道理,就賺多少錢!佛說只度有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