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股災中概股大佬們損失多少?王健林劉強東最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5/151681.shtml

NO.1 王健林

損失:36億美元

身為萬達集團老總,在8月19日胡潤發布的2015年全球華人富豪榜中,王健林剛剛以2600億身家超李嘉誠成全球華人首富,這次在股災中也首當其沖,一天之間狂虧了36億美元。

NO.2 劉強東

損失:15.31美元

8月24日開盤後,京東股價就下跌了12.1%。自8月11日以來,京東的累計跌幅已經超過了30%。前不久阿里牽手蘇寧,就曾讓京東兩天內市值蒸發40億美元。

NO.3 李彥宏

損失:8.527億美元

同在美股上市的百度這次也榜上有名。百度24日開盤即跌破20%,創52周新低。百度收盤價為141.08美元,較前一日下跌11.83美元,跌幅為7.74%,共計有8.527億美元蒸發。

NO.4 馬化騰

損失:7.915億美元

比起其他公司來,港股上市的騰訊表現尚可。雖然在周一遭受損失,但是8月25日,隨著港股恒指回升,騰訊控股也高開高走,一度漲幅超過8%。此前騰訊公布第二季度業績顯示,騰訊總營收為人民幣234.29億元(約合38.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9%。

NO.5 馬雲

損失:5.456億美元

周一阿里開盤曾一度跌破68美元發行價,跌至58美元。近期阿里的股市表現不盡如人意,在8月12日發布第一季度財報後,由於營收沒有達到預期以及人民幣貶值沖擊,股價持續幾日下滑。在遭受股災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8月25日發表致員工公開信表示:“請大家把眼光從股市回到客戶身上”,“阿里巴巴的價值體現在我們對理想的追求和為客戶創造的價值,這個價值不會隨股價變化而改變。”

NO.6 丁磊

損失:4.1億美元。

今日網易股票收盤價為107.09美元,下跌5.66%。日前網易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網易營收48.33億元人民幣(約合7.80億美元),凈利潤為14.24億元人民幣(約合2.3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39

股災影響傳遞到創業領域 大佬齊敲警鐘:要做好過冬準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825.html

股災影響傳遞到創業領域 大佬齊敲警鐘:要做好過冬準備

第一財經日報 江旋 2015-08-27 06:00:00

8月26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呼籲,創業者應該做好“過冬”準備。而前一天晚上,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發出內部信,提示股災已經傳遞到創業領域。

8月26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呼籲,創業者應該做好“過冬”準備。而前一天晚上,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發出內部信,提示股災已經傳遞到創業領域。

全球資本市場劇烈波動,二級市場的擔憂正在向一級市場蔓延。此時,兩位知名投資人同時發聲提示創業風險,風險真的已經來到眼前了嗎?

錢不好拿了

如果在外面時手機沒電了,你會願意花一些費用“一鍵叫個充電器”嗎?註意,充完電之後。你的周圍可能沒有送還這個充電器的點。

在O2O的大潮下,你想象不到還有什麽東西是不能一鍵叫到的。很多項目你在網上無法搜索到,但他們卻真實存在,有微信公眾賬號,也花錢開發了App,動輒未來的目標就是某某人群的社交平臺、交易平臺等等。但在投資人眼里,大浪退後,他們或許都將成為沙灘上的裸泳者。

“創業公司拿錢會越來越不容易。”盛希泰在8月25日晚間發給洪泰基金全體投資經理的內部信中坦言。值得註意的是,盛希泰此前一直不認同創業泡沫的存在,但是現在他發出了這樣的警告。

張穎也持同樣的看法,他指出,如果有一天融資的寒冬到來,創業者拿到錢的概率就會降低,過程會更加痛苦。

盛希泰認為,這主要是由資本市場遇冷造成的,但也有創業市場的問題。比如此前熱炒的O2O,燒錢模式難以為繼,即使沒有股災也會對這個市場產生很大的破壞力。

去年,O2O模式的創業項目席卷了整個風投市場,巨額的融資數把這個市場的整體估值擡到了高位。不少創業者在沒有可以走通的盈利模式下,一頭紮進了O2O的創業大潮中,或是幾乎無法拿到融資,或是拿到融資後,瘋狂地燒錢。

不少天使投資人對後者表示了擔憂。“冰天雪地里面高速地開車,踩剎車慢下來需要一段距離,很可能會打滑和漂移。”繼去年10月拋出“泡沫論”之後,張穎再次提醒創業者,寒冬里要防止“打滑”。

這家中國頂級的VC機構稱,經緯投資的公司中,有很多家公司每個月的花費都是三五百萬美元,用於搶市場和搶用戶。張穎說自己經常提醒他們CEO,要稍微小心一點。

去年10月,張穎發布“泡沫論”,在公開信中,他表達了對互聯網領域創業融資熱潮的種種擔憂。當時的情形是,私募市場優質項目融資的估值幾乎是暴漲的,所有的資金都想聚焦在優質的公司,導致其估值跟常態相比平均都漲了3倍左右。

這些警告其實歷來都有,美國風險投資家、網景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去年就在Twitter上說:“當市場變化時(市場遲早會變化),我們就會發現誰在裸泳:很多燒錢太快的公司將會蒸發。”

好事?壞事?

8月26日,滬指沖高回落險守2900點,全天振幅超過8%。近五天的累計跌幅已經達到22.9%。全球資本市場似乎也在同一時期陷入了恐慌。

“很多投資人在大盤5000點的時候反而不知道怎麽投資了。”盛景網聯董事長彭誌強昨日對記者表示,A股的波動對於做投資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因為VC/PE的投資是穿越周期的,時間彈性很大。反過來,低位時有利於控制投資價格。此前,二級市場好的時候,創業者對融資的期望值也是很高的,但對於投資人來說,高位建倉,一旦市場跌下來,投資人會很慘。

盛希泰認為,未來一年,將是決定天使和A輪投資機構命運的時刻。目前,洪泰正在抓緊募集天使基金二期和A輪基金。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二級市場的波動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一級市場,特別是早期創業公司中對現金流需求巨大的項目。以O2O項目為例,以太資本提供的數據顯示,隨著資本的冷卻,O2O領域的創業已經進入更為謹慎的狀態。今年第三季度,以太平臺上的O2O項目占比降至23%,而去年二季度時,這一數據達到了49%。

“但我覺得這是好事……現在是創業公司供給多,錢開始變少。錢少,資本就容易抱團,集中到少量優質項目上。”盛希泰說,這樣的年景,更有可能產生Facebook這樣的項目。

他同時提醒,創業者現在一定要重新調整融資節奏,效率第一,估值第二,同時,不要擔心股權被稀釋。

而張穎給出的過冬策略包括了五點:一是找一個對的銷售總監;二是高效準確把握融資結構,對投資人要做非常嚴謹的盡職調查,並且要求過橋貸款;三是做好過冬的財務準備,花錢要謹慎;四是鞏固董事會席位,捍衛投票權,因為在寒冬時,創業者需要比較專制,能控制公司發展方向;五是確保公司上下都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一天,逆境來臨公司會做什麽,CEO說話要特別小心,說到什麽要做到什麽,不能出爾反爾;六是不要過分糾結估值,多拿錢,稍微稀釋的股份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打仗的時候更加兇悍。

張穎另外建議,如果是市場地位較好的公司,碰到了融資的寒冬,可以考慮用自己的市場地位以及手上的現金做一些整合和兼並,讓自己走得更快一點。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95

800只個股股價創股災來新低 熊市要來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292.html

800只個股股價創股災來新低 熊市要來了?

一財網 陶南 2015-09-01 17:43:00

一位券商人士認為,周二的千股跌停說明市場進一步失去了流動性,無法通過股指期貨的套保的投資者仍然有賣出的需求,下一個交易日壓力不會小

9月1日,A股既沒有迎來開門紅,閱兵行情也沒有得到延續,反而出現了大規模殺跌,雖然上證綜指在銀行股和券商股的護盤下跌幅收窄至1.23%,但千股跌停的場面再次出現,兩市僅13只個股漲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統計發現,截至9月1日收盤,兩市已有800只個股股價創下股災以來的新低,80只個股股價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低。 此外,隨著破凈個股的出現,市場也開始討論A股目前的狀態,是股票重新有了吸引力還是熊市真的來了。

周二上午的殺跌一度讓上證綜指瀕臨3000點大關,隨後在兩桶油和銀行股的護盤下,滬指開始向上,許多觸及跌停的股票也開始回升。不過市場人氣並未得到國家隊的帶動,下午開盤,雖然指數震蕩企穩,但是個股跌停家數越來越多,國家隊在尾盤狂拉銀行、券商、兩桶油等上證50權重股,但截止收盤依然千余只個股跌停。

上證綜指4200億的成交額較周一減少110億元,但這是市場人士看來,今天的成交額並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

“如果今天國家隊不出手護盤,大盤的成交可能會低於8月6日的3500億元。”一名券商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由於中金所認定日內開倉交易量超100手認定異常交易,用股指期貨套保的投資者同樣受到限制,為規避風險,投資者會拋售現貨,以致加大了現貨市場的賣壓。

數據顯示,自中金所提高保證金和限制開倉後,三大股指期貨主力合約從就已經開始縮量,昨天較前一交易日縮量了55%,今天成交量與昨日持平,三大股指期貨成交活躍度均在下降。

上述券商人士認為,周二的千股跌停說明市場進一步失去了流動性,無法通過股指期貨的套保的投資者仍然有賣出的需求,下一個交易日壓力不會小。

從場內杠桿來看,八月融資額盤已較當月高峰萎縮了3169.92億元。8月17日,融資余額達到大盤企穩上漲以來的當月最高值1.39萬億,但次日便出現環比下跌,至8月31日融資余額回落至1.07萬億元,較當月高點縮水超過22%。

截至8月31日,兩融余額為10592億元,這與市場人士預期的兩融余額跌至8000億元仍有一定差距。

申萬宏源認為,6月高點以來,市場經歷了兩波快速的下跌,三個月不到累計調整45%,調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乃A股歷史所少見。當然大批權重藍籌股跌破凈資產,回到歷史估值低位、一些個股股息率顯著超過固定收益品種,都使得市場離底部越來越近。具體到9月份的交易區間來看,下方2900點是八月份的低點附近,當時恐慌性殺跌和融資盤平倉比較集中,短期具有較強的支撐力度,上方3400點是年線附近,也是4006下跌以來的半分位,具有較大阻力。

創新低股票情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最新收盤價 股災以來最低價(前複權) 股災以來跌幅(%)
300350.SZ 華鵬飛 38.12 41.17 -79.39
300399.SZ 京天利 60.53 59.13 -77.68
600571.SH 信雅達 38.72 39.63 -77.06
300377.SZ 贏時勝 43.90 45.52 -76.62
300348.SZ 長亮科技 44.15 46.31 -75.99
300380.SZ 安碩信息 38.10 39.92 -75.98
300085.SZ 銀之傑 28.76 31.90 -74.97
002312.SZ 三泰控股 16.15 17.94 -74.81
300431.SZ 暴風科技 78.44 80.00 -74.50
300295.SZ 三六五網 50.00 51.29 -74.46
600556.SH 慧球科技 9.09 10.10 -74.44
300356.SZ 光一科技 22.26 24.73 -74.26
002522.SZ 浙江眾成 11.46 12.25 -74.22
300081.SZ 恒信移動 20.71 21.30 -74.10
300130.SZ 新國都 17.49 18.22 -73.79
300086.SZ 康芝藥業 13.55 15.05 -73.74
002290.SZ 禾盛新材 16.99 18.15 -73.34
300226.SZ 上海鋼聯 35.10 34.34 -73.21
300447.SZ 全信股份 47.07 48.83 -73.00
000662.SZ 索芙特 9.75 10.76 -72.44
002197.SZ 證通電子 13.55 14.85 -72.23
300013.SZ 新寧物流 12.02 12.68 -72.18
300252.SZ 金信諾 17.26 17.79 -71.83
300248.SZ 新開普 16.36 17.97 -71.82
002494.SZ 華斯股份 9.01 9.46 -71.79
300165.SZ 天瑞儀器 13.49 13.80 -71.71
300018.SZ 中元華電 17.99 19.82 -71.69
600570.SH 恒生電子 47.17 44.74 -71.61
600576.SH 萬好萬家 19.38 19.26 -71.55
300246.SZ 寶萊特 18.98 20.86 -71.53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23

800只個股股價創股災來新低 熊市要來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292.html

800只個股股價創股災來新低 熊市要來了?

一財網 陶南 2015-09-01 17:43:00

一位券商人士認為,周二的千股跌停說明市場進一步失去了流動性,無法通過股指期貨的套保的投資者仍然有賣出的需求,下一個交易日壓力不會小

9月1日,A股既沒有迎來開門紅,閱兵行情也沒有得到延續,反而出現了大規模殺跌,雖然上證綜指在銀行股和券商股的護盤下跌幅收窄至1.23%,但千股跌停的場面再次出現,兩市僅13只個股漲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統計發現,截至9月1日收盤,兩市已有800只個股股價創下股災以來的新低,80只個股股價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低。 此外,隨著破凈個股的出現,市場也開始討論A股目前的狀態,是股票重新有了吸引力還是熊市真的來了。

周二上午的殺跌一度讓上證綜指瀕臨3000點大關,隨後在兩桶油和銀行股的護盤下,滬指開始向上,許多觸及跌停的股票也開始回升。不過市場人氣並未得到國家隊的帶動,下午開盤,雖然指數震蕩企穩,但是個股跌停家數越來越多,國家隊在尾盤狂拉銀行、券商、兩桶油等上證50權重股,但截止收盤依然千余只個股跌停。

上證綜指4200億的成交額較周一減少110億元,但這是市場人士看來,今天的成交額並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

“如果今天國家隊不出手護盤,大盤的成交可能會低於8月6日的3500億元。”一名券商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由於中金所認定日內開倉交易量超100手認定異常交易,用股指期貨套保的投資者同樣受到限制,為規避風險,投資者會拋售現貨,以致加大了現貨市場的賣壓。

數據顯示,自中金所提高保證金和限制開倉後,三大股指期貨主力合約從就已經開始縮量,昨天較前一交易日縮量了55%,今天成交量與昨日持平,三大股指期貨成交活躍度均在下降。

上述券商人士認為,周二的千股跌停說明市場進一步失去了流動性,無法通過股指期貨的套保的投資者仍然有賣出的需求,下一個交易日壓力不會小。

從場內杠桿來看,八月融資額盤已較當月高峰萎縮了3169.92億元。8月17日,融資余額達到大盤企穩上漲以來的當月最高值1.39萬億,但次日便出現環比下跌,至8月31日融資余額回落至1.07萬億元,較當月高點縮水超過22%。

截至8月31日,兩融余額為10592億元,這與市場人士預期的兩融余額跌至8000億元仍有一定差距。

申萬宏源認為,6月高點以來,市場經歷了兩波快速的下跌,三個月不到累計調整45%,調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乃A股歷史所少見。當然大批權重藍籌股跌破凈資產,回到歷史估值低位、一些個股股息率顯著超過固定收益品種,都使得市場離底部越來越近。具體到9月份的交易區間來看,下方2900點是八月份的低點附近,當時恐慌性殺跌和融資盤平倉比較集中,短期具有較強的支撐力度,上方3400點是年線附近,也是4006下跌以來的半分位,具有較大阻力。

創新低股票情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最新收盤價 股災以來最低價(前複權) 股災以來跌幅(%)
300350.SZ 華鵬飛 38.12 41.17 -79.39
300399.SZ 京天利 60.53 59.13 -77.68
600571.SH 信雅達 38.72 39.63 -77.06
300377.SZ 贏時勝 43.90 45.52 -76.62
300348.SZ 長亮科技 44.15 46.31 -75.99
300380.SZ 安碩信息 38.10 39.92 -75.98
300085.SZ 銀之傑 28.76 31.90 -74.97
002312.SZ 三泰控股 16.15 17.94 -74.81
300431.SZ 暴風科技 78.44 80.00 -74.50
300295.SZ 三六五網 50.00 51.29 -74.46
600556.SH 慧球科技 9.09 10.10 -74.44
300356.SZ 光一科技 22.26 24.73 -74.26
002522.SZ 浙江眾成 11.46 12.25 -74.22
300081.SZ 恒信移動 20.71 21.30 -74.10
300130.SZ 新國都 17.49 18.22 -73.79
300086.SZ 康芝藥業 13.55 15.05 -73.74
002290.SZ 禾盛新材 16.99 18.15 -73.34
300226.SZ 上海鋼聯 35.10 34.34 -73.21
300447.SZ 全信股份 47.07 48.83 -73.00
000662.SZ 索芙特 9.75 10.76 -72.44
002197.SZ 證通電子 13.55 14.85 -72.23
300013.SZ 新寧物流 12.02 12.68 -72.18
300252.SZ 金信諾 17.26 17.79 -71.83
300248.SZ 新開普 16.36 17.97 -71.82
002494.SZ 華斯股份 9.01 9.46 -71.79
300165.SZ 天瑞儀器 13.49 13.80 -71.71
300018.SZ 中元華電 17.99 19.82 -71.69
600570.SH 恒生電子 47.17 44.74 -71.61
600576.SH 萬好萬家 19.38 19.26 -71.55
300246.SZ 寶萊特 18.98 20.86 -71.53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24

8月股災深度解讀 中國熊對決美國牛


2015-08-31  TCW

台灣時間八月二十四日晚間,全球投資人夜不成眠,美國CNN電視台似乎只剩下一則新聞:全球股災。

全球股市在驚悚中度過「黑色八月」,從各種蛛絲馬跡觀察,動盪的背後,其實是中國經濟「熊市」與美國經濟「牛市」的對抗。

從時間點來看非常巧,距離九月中美國聯準會今年貨幣政策會議不到一個月,美國將啟動金融海嘯以來第一次升息,吸引國際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美國,但此時中國經濟疲弱,卻禁不起美元大量流出。

為了反制,中國先在八月十一日讓人民幣遽貶近二%,這等於輸出通縮衝擊,嚴重打擊全球新興市場股匯市和大宗物資,並藉由美元獨強,影響美國跨國企業獲利,希望藉由此舉暫緩美國升息,讓中國獲得喘息。

沒想到,這招數如同七傷拳,原本預料是傷敵七分自傷三分,因人民幣大幅貶值後,反而加速資金外逃,爆發中國股災,而台灣因從經濟到股市靠中國太近,被中國熊掌打趴在地。

美國雖離震央較遠,也受衝擊,道瓊工業指數在台灣時間八月二十四日晚間開盤後狂跌一千點,創下歷史紀錄,所幸有驚無險,道瓊終場以跌幅三.五八%作收。

這一輪中美對抗,擦槍走火釀成全球股災,投資人更關心的是,牛熊對決讓市場翻雲覆雨,會演變成類似二○○八年金融風暴、或二○一一年歐債危機嗎?

第一問》黑色星期一,金融危機來襲?錯!無流動性風險這只是股災

從諸多數據來看,這次不是全球金融危機。首先,先看銀行體系。包括從三月期倫敦同業拆款利率(LIBOR)、或是從泰德價差(TED Spread),都沒有飆高,甚至還走低,顯示全球銀行體系並沒有擠兌或者無資金運轉而倒閉的風險。

這與二○○八年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美林等華爾街等投行在股市重挫後,面臨倒閉的發展完全不同,因為市場此時不缺流動性。

就以引爆全球股災的中國來看,按照中國官方數據,中國銀行業,今年第一季不良貸款比率平均為一.三九%,對比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去年數據,在總資產排名全球二十強的大銀行,其不良貸款率平均為三.五%,中國銀行業並沒有特別嚴重。

這也不是另一次歐債危機。當初歐債五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希臘)爆發債務危機,市場恐慌的理由是擔心這些國家還不出錢,連號稱最有保證履 約的國債也找不到買家,外資股、匯、債三市皆大幅砍殺,導致各國公債殖利率大幅飆高,希臘一度還超過二○%,債信評等相對好的西班牙和義大利,也都曾經飆 上六%以上。

但對比今年以來跌幅堪稱亞洲最重的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不到一.五%,而被批評是引起這波股災的中國,十年期殖利率還在三.五%上下,是二○一三年以來的低檔區。

至於東南亞國家,例如今年來匯率對美元創下十七年新低的馬來西亞,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才四.四%左右,南韓同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僅二.二五%。

換言之,上述股災嚴重的國家,由於國內民間儲蓄足夠,政府對外舉債狀況並不嚴重,不會上演為了挽救貨幣貶值而開始升息的自殺戲碼。

證據一:泰德價差顯示:這次沒有金融系統性危機!

■2008金融海嘯震央:美國時間:2007/8~2008/12起因:美國次貸風暴當時市況:貝爾斯登、美林、雷曼面臨倒閉或遭購併,聯準會推出數兆資金救市台股跌幅:9,800跌至4,000點診斷:危及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2011歐債危機震央:歐洲時間:2011/4~2011/12起因:歐洲五國債務危機當時市況:義大利和西班牙公債殖利率飆破6%,銀行持有地雷公債致資產與淨值縮水,出現擠兌台股跌幅:9,100跌至6,600點診斷:危及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2015八月全球股災震央:中國時間:2015/8/1~起因:陸股修正,人民幣大貶當時市況:全球股市連續數日重挫,大宗物資價格續創歷史新低台股跌幅:8,600跌至7,200點診斷:全球股災,但非系統性危機

資料來源:聯準會 整理:蕭勝鴻

第二問》這波全球股災,禍首究竟是誰?人民幣貶值引爆就是中國害的!

這波全球股災,是「中國熊」惹的禍。起因為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動能強烈質疑。先從時間近的導火線來看,八月十一日人民幣啟動單日重貶一.九%後,再度帶動 亞洲多國競相貶值,人民幣貶值,表面上按照中國官方說法,是搭配貨幣政策的配套,但對於全球投資人來說,心中卻不是如此雲淡風清。

過去幾年,全球投資人向來認為,人民幣大幅升值等於中國經濟強的信念,在這一天被徹底打碎。事實上,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已久跌不止,舉凡農產品、基本金屬、 工業金屬無一不受中國需求減弱牽連,像是標普原物料指數,七月底就已經跌至二○○二年來新低。包括中國大媽最愛的黃金珠寶業、中國大叔最愛去的澳門賭場、 中國年輕旅客最愛逛的香港精品商圈,都能深深感受中國經濟的大幅衰退。

即便中國官方宣稱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連續兩季都維持在七%,但不論是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數的三大指標:鐵路貨運量、耗電量和貸款發放量來看,或者是從進口數據來看,完全看不出有官方宣稱的水準。

以製造業數據來看更諷刺,像中國七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創兩年新低,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負五.四%,連續四十一個月負成長,全世界大概也沒有 一個經濟體,可以成長率持續達到七%,但廠商卻要每月賠錢賣東西,且還要連續賣三年,這讓國際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不透明性和不可測,可說是擔心到了極點。

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賣壓一波波,因此,即便中國官方動用央行、證監會、證金公司,從七月以來一手拿出銀彈,一手拿出棒子規定不准投資人放空、不准大股東賣 股,但仍守不住股市,先前七月的官方護盤低點三千三百七十多點,在八月二十四日被賣壓摜破,該日上證綜合指數收盤重挫八.四九%,創八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鄰近的亞洲股市當天也跟著中國陪葬,畢竟中國經濟規模已是全球第二大,又是鄰國主要出口地,再次證明「中國跌倒,周遭過不好」的順口溜,不是空穴來風。

證據二:中國熊渾身未爆彈,股災還有後續

第三問》中國熊爪下,台股為何特別慘?貿易依存度高中國倒,台灣就不好

最慘烈的是台灣,這與出口結構有關。對比亞洲四小龍中,除了香港屬於中國境內外,其他三國台灣、南韓、新加坡對中國出口比重,以台灣最高,今年第二季,台 灣就有將近三九%的出口都輸往中國(編按:南韓、新加坡對中國出口比重分別為三一%、二○%),且台灣出口占了台灣經濟產值的六成以上。

台灣的前五大出口市場,依次為中國(含香港)、東協、美國、歐洲、日本,前七月台灣前五大出口市場,有三個衰退,只有美國、日本是正成長。

可悲的是,今年前七個月中,出口中國、東協,有四個月是雙位數衰退,兩相夾擊下,更造成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出現負成長的困境。

加上台灣出口中國的品項中,電子資通、精密儀器(面板)、機械這三類,占比就高達約五七%,而這些廠商在台灣股市中,幾乎都是電子類股,不僅交易量大,占台股總市值的比重,更高達六成。

因此,當持股占台股三成七的外資,因中國因素看壞台股時,便優先砍殺這類「中概股」,造成台股短短四個月內,就從萬點一路狂跌最低到七千點附近,跌幅將近三成左右,成為中國熊爪下,全球最大苦主。

證據三:2大數據,看出台灣經濟超依賴中國

*光電子資通訊產品、機械、精密儀器出口即占57%,且這些電子廠商,占台股總市值約6成

註:亞洲四小龍中,香港數據包含在中國

資料來源:財政部 整理:蕭勝鴻

第四問》中國熊對決美國牛,台灣下一步怎麼走?拯救菜經濟得靠美國牛

那麼,台灣景氣接下來有曙光嗎?

從台灣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未來一年恐怕負面因素還難以消除,特別是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與進口替代效應,將嚴重衝擊台灣供應鏈。從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狂跌,即可推論「紅色供應鏈」拚價格的狠勁,更何況中國官方還有讓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狠招,台灣央行也只能被動因應。

但不是沒有好消息。台灣的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此刻再度上演亞洲金融風暴時,美國與新興亞洲完全不同調的故事。

一九九七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政經條件和金融面,與此時有多處吻合。當時新興亞洲面臨成長衰退、資產泡沫效應,為避免硬著陸,各國競相採取貶值搶奪出口市場,美國則靠著資訊科技實力讓經濟獨強,搭配聯準會升息預期,誘使全球投機資金擁抱美元,迅速撤出新興市場貨幣。

此舉造成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國家債信崩盤,外匯存底大幅縮水,被迫管制外匯市場。台灣也受波及,華爾街金融大鱷索羅斯還曾叩關放空新台幣,與彭淮南所率領的央行團隊決一死戰。

如今,美國在經濟實力上與當年相同,都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光是美國民間消費過去幾年都能維持大約三%到五%的動能,不受歐債危機衝擊,也不受中國衰退拖累,仍然保持年年創新高來看,美國市場將是台灣未來成長動能不能缺少的。

對照出口廠商股價表現更清楚,今年以來,即便股市一度重挫將近三千點,導致技術面呈現空頭排列,但美國消費概念股,像是製鞋、紡織、電動車、光纖、家居修 繕等公司,如豐泰、寶成、和大、儒鴻、得力、福興、鑽全等股價幾乎都仍呈現多頭走勢,這些追捧資金敢在股災中進場,當然有其基本面。

而且,別忘了一九九八年之後,美國因為網路科技的強大競爭力所創造出的dot.com榮景,也曾帶動台股攀上萬點大關,但這一次美國經濟力道底蘊更全面 性,包括穩健復甦就業市場、科技革新、製造業升級如機械人以及低能源價格,美國不光是大消費市場,同時還是高階製造和服務輸出的大國,台灣業者若是當美國 廠商供應鏈一員,或是打入該市場,都會是未來幾年的最大動能。

另一個經濟復甦熱點是台灣第五大出口市場,日本。該國正受惠於弱勢貨幣和內需復甦,這波中國衝擊對它相對小,畢竟日本出口占比,對經濟貢獻度並不如韓國、 台灣來得高,且日本隨著通膨加溫,民間壓抑已久的投資需求將全面復出,有助於日本新創投資、海外企業購併等,回過頭來,又會帶動消費和民間薪資,從日本的 企業信心處於近五年來高檔,可資證明。

此時的日本,是另一個美國式復甦的亞洲版,台灣廠商如能乘機加強對日本出口或乘機購併日企,將有助於轉移中國市場風險。

至於台灣第四大出口市場歐洲,因為有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保護,加上歐元兌美元維持弱勢,有助經濟火車頭德國出口擴張,加上英國復甦力道強,可望成為歐洲 第一個升息的國家,兩大強國加持下,歐洲雖會受到中國經濟下滑壓抑,但不至於回到歐洲危機時,對全球經濟不減分,正是歐洲對全球最大貢獻。

儘管個別廠商抓住美、歐、日三大市場,然而就總體面看,中國熊對台灣的威脅,短期內很難大幅改變。美、歐、日三大市場合計,約只占台灣出口比重近三成,約 略與中國單一市場相當。儘管在本刊截稿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降銀行利率與存款準備率,降息救市,但並未改變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如果中國景氣持續疲軟,台 灣的經濟衰退也是必然,這才是此波全球股災過後,台灣最深的隱憂。

證據四:台灣經濟前途,要靠這3 大經濟體

【延伸閱讀】八月股災強襲,聯準會九月升息生變

面對崩盤式的八月股災,美國聯準會原訂九月中的升息計畫,恐有七成機率將改到第四季(十月或十二月)。

原因是,衡諸眼前國際金融局勢,聯準會可能利用延後升息,讓全球股市趨於穩定,避免在中國經濟失速之餘,又強化美元多頭走勢,造成新興市場再度傷害。

再者,也可以乘機觀察這波中國引起的全球股災,對美國消費市場有多大衝擊,特別是九月返校潮與企業對年底銷售旺季提前拉貨情況,是否真如亞洲出口廠商所說的會旺季不旺。

不過,從美國整體消費力道和房、車兩市銷售熱況看來,除非接下來公布的就業數據有大幅下滑之虞,否則,在美國經濟成長率和通膨都維持接近二%之際,將利率先行拉離「零利率」,將是聯準會今年底最重要的任務。

(文●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02

股災前夕出重手 日月光張虔生看到什麼?

2015-08-31  TCW

「怎麼可能、太扯了!」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四點,台北一○一大樓三樓的證交所記者室內,傳出此起彼落的驚呼聲。

全球最大封測廠日月光發布重大訊息,宣告將以每股四十五元,溢價約三四%的價格,在市場上公開收購全球第三大封測廠矽品的股份,最高達四分之一,相當於可取得矽品二到三席董事席次,一次砸下過半的帳上現金。

在場記者,對這樁沒有事先告知矽品的收購案,一片譁然。

這兩家企業,三十一年來,各自獨霸中部與高雄,在商場上,雖然有因訂單與客戶重疊相互交手,過去,可說是井水不犯河水。

那一夜,驚愕的還有矽品所有高層,包含董事長林文伯。當天晚上,林文伯漏夜召開會議,直到深夜十一點多,才發表初步聲明,表示矽品對此購併案並不知情。

二十四日晚間,矽品表示已成立審議委員會,建議股東在委員會正式提出報告前,不要出售持股,預計最晚會在三十一日前提出進一步說明。

「董事長沒有震怒,但因為這攸關所有股東,還有利害關係人,包括供應商、客戶還有員工的權益,我們非常認真的在探討這件事。」矽品發言人江百宏說。

目前,市場看這宗收購案,成功的機率很高。

張虔生趁台股低檔出手一招保三年獲利,雙方都「股漲」

翻開年報,矽品外資持股近六成,但是董事長、總經理與其餘董監事持股,僅有不到五%。對以獲利為考量的外資而言,衡量目前低迷的台股景氣,與三四%的溢價,確實沒理由不出脫手中持股,除非大股東條款內,訂有不能隨意買入或賣出的議約。

而依矽品目前帳上現金約二百八十億元來看,雖然不是不能反收購日月光股票,或實施庫藏股,收購市場上約兩成的股份,但面對有逾五百億現金的日月光來說,矽品也討不了便宜。

消息一出後,這宗收購案,在資本市場上已經有顯著的反應。八月二十一日深夜,道瓊工業指數創下四年來最深跌幅,但,矽品的海外存託憑證(ADR)卻逆勢上揚,收盤大漲約二四%。

二十四日,台股盤中崩跌逾五百八十點,創史上單日最大跌幅,但矽品卻跳空漲停,日月光也大漲六%。

向來精明、出身溫州商人家族的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為何選在此時,用這麼勢在必得的手法出手?

以財務角度來看,台股崩跌,矽品股價跌破十年線,現在收購,確實便宜。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便坦承,「從財務投資來講,價格當然是一個考慮。」

但另一個沒明說的原因是,張虔生這一招,等於至少保住日月光三年的獲利表現,並且用這一著棋,就擋住三個敵人的圍攻。

一號敵人:陸廠靠購併壯大,客戶將有七成重疊

第一個敵人,來自中國。

在中國政府全力扶植半導體,祭出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後,去年底,中國封測廠江蘇長電,收購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待合併程序完成後,規模將躍升全球第四,進逼矽品,同時也威脅日月光。

「中國併星科金朋後,技術上,已經跟日月光、矽品的差異不大,只是現在還在購併過程中,戰力還沒出來……,到時候,他們客戶跟日月光還有矽品,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有重疊,哪可能沒影響?」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說。

對張虔生而言,與其等到有一天,中國輾轉來台買下矽品,不如自己先收購,免去隱憂。

二號敵人:台積電自己做封裝,恐拿走部分高階單

第二個敵人,則是其原先的親密戰友——台積電。

過去,IC設計公司委由台積電代工的訂單,通常會再交由日月光,完成後段的封裝與測試。

但這樣的合作關係,卻在近年生變。

台積電與三星爭奪蘋果訂單,越演越烈的戰局下,面對三星能一條龍完成晶圓代工,與封裝的優勢,過去從不做晶圓代工以外業務的台積電,也被迫向下發展封裝能力。

近三年到四年來,台積電每年都砸下數億美元,幾乎等同日月光全年資本支出的金額,研發高階封裝技術。

去年,台積電更直接買下高通位於龍潭的廠房,預計明年量產,正式開出產能後,將直接威脅日月光。

雖然台積電聲明,是因應少數客戶的需求,才發展封裝技術,不會獨立接封裝代工訂單。但未來日月光部分高階封裝訂單恐不保,已是事實。

元大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治宇預估,最快,明年下半年到後年,台積電可能影響日月光二%到三%的營收。

三號敵人:矽品技術拉近,可能搶食下一波蘋果單

第三個敵人,當然是矽品。

日月光跟矽品過去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前者規模大,但後者獲利佳,彼此各有一片天(見第三十五頁圖)。但近五年來,隨著兩者間在技術上的差距拉近,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現在算這兩家的客戶,有哪幾間沒重疊,還比較快。」陳治宇表示。

尤其,近兩年,來自蘋果的訂單更激化了戰局。

蘋果,向來是日月光引以為傲的大客戶,直接與間接的訂單加起來,占營收逾兩成,甚至不避諱的在自家內部網站,秀出蘋果的系列產品。

但封測業界盛傳,近來蘋果已找上矽品,成為蘋果指紋辨識晶片、Apple Watch等產品的封測第二供應商,甚至連下一世代的A10處理器,也有可能將部分訂單釋放給矽品,日月光拉抬營收與獲利的大客戶,正逐漸被侵蝕。

此一情勢逆轉,讓林文伯去年在三十週年運動會上,自信的喊出,要在兩年內超越全球第二大封測廠安克爾(Amkor)。

過去,蘋果最常見的就是兩手策略,透過扶植第二家供應商,不讓一家廠商維持高獲利。如鴻海就被和碩制衡,三星與台積電互奪處理器訂單。張虔生這一招,等於要蘋果斬斷讓兩家殺價搶訂單的念頭。

一筆最多三百五十二億元的交易,就可以替日月光確保目前每年獲利兩百多億元的狀況,永保安康。且與中國後進者在市占率的距離,再拉開大約近十個百分點,這筆交易對張虔生而言,划算。

一位專門承接購併案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認為,此收購案雖是以敵意開始,但日月光迫使矽品出面應對,在過程中談判,看能否合作坐大。若不成,「就算最差、最差的狀況,僅進行財務投資,每年認列矽品獲利,對日月光而言也是穩賺不賠。」

這樁收購案背後所顯現的,其實也是半導體產業,這兩年的大勢所趨。

瑞銀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認為,現在,產業就像是職棒大聯盟走入「季後賽」,大者恆大的態勢將越來越明顯。「聯發科跟其他IC設計公司為什麼差距那麼大?因為就是規模出來了……現在是全球競爭,購併絕對是一個趨勢。」

接下來,看的就是林文伯,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巨變。

日月光與矽品,雖同屬封測業,但經營方式與理念,就如圍棋中的黑子、白子一樣,壁壘分明(見第三十五頁上表)。

日月光的當家張虔生,標準的生意人。反應敏銳,會和國際大廠如蘋果一起共同開發新技術,且擅於購併、資金操作靈活,並積極投資建設公司、房地產等與封測無關的家族事業。但往往躍上新聞版面、吸引大眾目光的,卻都是極具爭議的事件,例如內線交易與排放污水案等。

林文伯,標準的交大科技人,家族在基隆做魚粉生意起家。他不重規模,專挑高毛利訂單,所以近十年來,營收雖不及日月光,卻有七年的每股稅後盈餘皆高於日月光。而且,一賺錢,林文伯就再轉投資到其他二線封測廠,如南茂。

「我們的技術和能力一直挺進,就是要把公司繼續慢慢發展……。」去年林文伯接受交大校友刊物訪問時的這番話,仍言猶在耳。

當林文伯信仰的「打深一口井」邏輯,面對資本市場的考驗。擅長長線思考的他,也面臨一盤無解的兩難棋局。

林文伯面臨台廠難題花太多時間經營,沒想過會被購併

一面,是產業無可抵擋的浪潮。而且,若林文伯想要循財務手段抵制,如實施庫藏股,或者「在這時間點做現金增資,稀釋股權,或洽特定人,在市場上收購股份抵 制……,」「但原則上,大家都是拿公司的錢來做這些事,傷害的,是所有股東的權益。」一位金融業擅長購併的副總經理說。

另一面,則是面對他親手打造的企業,要如何接受文化如此迥異的日月光入主?

接下來,林文伯該如何放下我執,站在股東與員工立場,與日月光談判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全部人都在看。

林文伯的困局,其實,正是台灣不少企業家將面臨的難題。

過去幾十年,我們花太多時間低頭思索如何經營企業、改善技術,卻鮮少演練過,當國際市場發生驟變,資金市場讓現在的台灣變得很好買之後,很可能一夜之間,他人就會透過突襲購併,把公司心血整碗捧走。

今日出手者,是日月光。但明日,可能是國際大廠,也可能來自中國。購併這一課,台灣的修煉,現在才正開始。

【延伸閱讀】全球業界老大,為何急買老三?—日月光、矽品成績單比較

矽品規模輸日月光,但前4季ROE領先

●矽品.成立:1984年.董事長:林文伯.董監持股比率:約5%.外資持股:約58%.全球封測廠排名:第3.股本:312億.近4季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18.74 %(能幫股東賺更多錢).大客戶:高通、聯發科、海思、超微等,近期傳聞將接下蘋果訂單.中國布局:蘇州設有1座廠房.投資事業:二線封測廠如南茂

●日月光.成立:1984年.董事長:張虔生.董監持股比率:約18%.外資持股:約78%.全球封測廠排名:第1(營收規模全球稱冠).股本:789 億.近4季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7.08 %.大客戶:蘋果、高通、聯發科、展訊等.中國布局:擁有多處工廠與土地,在上海設有商場與商辦.投資事業:房地產開發、建設公司

【延伸閱讀】矽品前5大股東,林文伯家族持股偏低

.股東:花旗銀行受託保管矽品海外存託憑證帳戶.持股比率(%):8.57

.股東:滙豐(台灣)受託保管瑞銀借貸交易平台SBL投資專戶.持股比率(%):6.13

.股東:國泰人壽.持股比率(%):3.83

.股東:舊制勞退基金.持股比率(%):2.57

.股東:林文伯與家人.持股比率(%):2.2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財報狗整理:吳中傑

【延伸閱讀】中國半導體瘋購併,一年來步步進逼台廠—中國近1年電子業購併事件

●'14/12江蘇長電7.8億美元買新加坡星科金朋→中國封測版圖躍升全球第4

●'15/4北京清芯華創19億美元買感測器台廠豪威→蘋果關鍵零組件出現「赤化」

●'15/7中國清華紫光230億美元買美商美光→DRAM三巨頭之一的美光拒絕

●'15/8中國武岳峰資本6.4億美元買美商矽成→象徵中國正式插旗DRAM產業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04

股災降臨的bruising八月

2015-09-14  TCW




8月24日,全球股市驚迎「黑色星期一」中國股市重挫近9%,台股跌幅則是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媒體形容:「中國打噴嚏,全球就傷風。」不過,全球股市隆澹度過鼻青臉腫(bruising)的8月,已非第一回,2011年的歐債危機,也讓大家過了一個心驚膽戰的暑假。

股市動盪淺談

bruising激烈的、慘痛的A:The major stock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suffered from a bruising August.

(全世界主要股市過了一個鼻青臉腫的8月。)B:Tell me about it! The DOW Jones dropped around 500 points among gIobaI seII-offs.

(可不是!全球投資人都在拋售,道瓊指數狂掉500點。)devaluation貶值A:The investors have been increasingIy concerned about China’s slowdown.

(投資人越來越擔心中國成長放緩。)B:Beijing’s currency devaluation is aIso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北京方面的貨幣貶值也是主因之一。)to scrutinize詳細審視A:Some anaIysts discussed the signs of China’s being on the verge of an implosion.

(有分析師在談中國瀕臨內爆的黴兆。)B:Anyway,the investors had better be scrutinizing their asset alIocation.

(不管怎樣,投資人最好審視手上的資產配置o)

延伸關鍵字

1.sell-off:狂賣、拋售2.to plummet:暴跌3.volatility:波動性’不穩定性多益時事通工作團隊獨家授權

文@周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04

打工皇后被控中國股災兇手

2015-09-14  TCW

近來中國股市動盪,人民銀行指有人惡意做空,如今似乎找到「兇手」:《彭博》報導,全球最大上市對沖基金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被公安帶走「協助調查」,有「打工皇后」之稱的李亦非也成為焦點。

今年五十一歲的李亦非,十三歲就拿下全國武術大賽冠軍,還拍過三部電影。但她不甘就此過一生,後來進入北京外交學院拿到國際法學位,赴美深造拿到國際關係 碩士。之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任職,輾轉一路升到MTV頻道中國區總裁。天王周杰倫在中國的第一場演唱會,就出自當年在MTV的李亦非之手。

二00八年她和資產管理公司GLG創辦人共進午餐,此人曾在特種部隊服役,和練武出身的李亦非很投緣,就邀她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GLG 後來被英仕曼收購,中國區主席一職就落在李亦非頭上。

李亦非不到四十歲就成為第一個登上《財星》(Fortrune) 封面的中國女性,靠的是她「勤」字訣。「我從不偷懶,你可以說我做得不夠完美,但不能說我偷懶。」當年她從美國回中國求職,雖身懷六甲,仍面試十家公司。 即使已任最高主管,她每天撥出去的電話比接到的電話還多。初入金融界,她三個月內看四十本金融史、對沖基金的書,並向該行業專家及經理人請教,「我做一件 事情會一直做,就像釘子一樣把它擰到底。」

李亦非之夫汪潮涌亦是富

豪,汪有「神童」之稱,曾在標普、摩根士丹利任職,是最早進入華爾街工作的中國留學生之一,有「風險投資教父」稱號。有次接受電視採訪,汪潮涌吹笛,李亦非舞劍,被稱為金庸《笑傲江湖》再現。

近來中國股市動盪,李亦非此刻被請去「協助調查」(其夫汪潮涌否認),被解讀為當局尋找代罪羔羊。或許李亦非正像《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長老曲洋那樣,「人不染紅塵,紅塵自染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1

股災受傷最輕、兩年後GDP可望贏法國 新興市場一片倒只剩印度能碰


2015-09-14  TCW

中國經濟出大問題,巴西、俄羅斯經濟也不妙,昔日金磚四國只剩印度還行,靠資訊服務、汽車業站住腳。

中國經濟疲弱帶動新興市

場大衰退,新興市場真的絕望了嗎?不,印度還是好得很。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股市表

現。根據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所編製的全球股市指數,近三個月,中國股災引爆全球崩盤之際,同屬金磚四國之中的印度,同期跌幅不到二%,不僅比巴西、俄羅 斯跌幅少許多,連中國股市跌幅一半都不到。

兩原因,印股災情輕

不靠中國、受惠原油價跌

如果再把印度和台灣、韓國三地股市相比,台股跌幅高達一九.一五%,韓國也達一五.一六%,印度居然受傷程度最輕。

為什麼印度股市受傷輕?

首要原因是它依賴中國的程度低。印度出口

占經濟比重僅約

一五%,其中對中

國(含香港)出口占

比約一二%,換言之,中國進口需求放緩,對印度的衝擊非常微小。

此外,由於印度非常依賴進口原物料,

特別是石油進口就

占了印度總進口量

的三四%,因此,

當全球原油價格因

為中國衰退而大幅

走跌時,印度反而受惠。根據官方估計,油價只要每多跌一美元,印度就能省下四百億美元。錢不流於外,對於國家財政和企業債務都是加分,因此外資持股信心自然大增。

三證據,前景被看好服務、製造加溫、GDP保七日本野村證券最新預估,印度二0一六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八%,股市也將在同年底達到三萬三千五百點,外資 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九月最新報告指出,印度今年將取代巴西,躍身為全球第二大新興市場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到了二0一七年,印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就會超越 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二0一九年再超越英國。

事實上,不光是外資對印度樂觀,連印度民眾自己都很有信心。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龍頭尼爾森(Nielsen)報告,全球消費者信心排名前五名中有四名是亞洲國家,分別是印度、菲律賓、印尼、泰國,其中印度最高分,是全球最看好的消費者市場。

信心的來源主要還是在服

務業。印度主要出口國就是美國,而且提供的足資訊相關服務,而非僅是產品。根據印度軟體及服務企業聯會(NASSCOM)估計,印度在全球海外資訊科技和 業務流程管理,例如電話客服中心,市占率高達全球第一,而這類服務主要輸出王已開發國家,尤以美國和歐洲最多。

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估計,印度今年來自該類服務的收益將增長一三%,而該產業占印度經濟比重將近一0%,推升經濟力道強勁。美銀美林分析師古帕達(Abhishck GUpta)更指出,若美國升息代表美國經濟復甦,美國對印度的資訊科技服務進口需求可能增加。

服務之外,印度的製造也在加溫。

過去由於印度民間投資不

足,導致基礎建設缺乏和產業升級緩慢,進而壓抑薪資增長,嚴重衝擊到民間消,但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當選後,推動一連串改革,誓言讓印度在五年內年晉級已開發國家,因此大力改革勞動法,即便引起全國一億五千萬人示威抗議,未停下莫迪改革

和推動製造業

起飛的腳步。

目前除了核

能、博弈和彩

券,以及部分的零售業外,

幾乎所有行業

都已經開放外

商投資。而同時,莫迪還複

製中國崛起的

路數,喊出了

「印度製造」

的計畫,通過招商引資,發

展印度本國的

製造業。

根據彭博新聞社報導,富士康已經在印度為小米和富可視(InFocus)生產手機。同時六月,富士康還與日本軟銀(SoftBank)和印度巴蒂集團 (Bharti Enterprises)參與了印度一個規模達兩百億美元的太陽能電站專案,未來五年富士康將在印度建設至少十到十二座生產基地。

另外,印度還重點扶持汽車業,例如透過以報廢舊車和減少相關原物料進口關稅等做法,來提高國內汽車業產能,計畫讓整個產業生產總值至二0二六年達二干八百五十億美元,預估對印度經濟總產值貢獻會由現在的一六%提高至二五%。

全球車商也看好印度成長的潛力,包括通用、現代、豐田等汽車大廠皆在印度設廠,而印度車市也大幅上揚,根據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的過去四個月內,當地汽車銷量相較去年已成長七.五%。

在外資、民眾和政府齊力

下,印度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今年第二季GDP交出成長七%的好成績,幾乎是全球市場中最亮眼的國家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預估,今年印度全年經濟成長可來到七.

五%,高過新興市場的平均成長三.三%。對於投資人來說,在全球一片新興市場衰退恐慌中,正好提供了印度股市最佳入場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5

股災洗禮後的IPO市場:市場氣氛正回暖 但價格敏感度仍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55.html

股災洗禮後的IPO市場:市場氣氛正回暖 但價格敏感度仍高

一財網 秦偉 2015-10-28 15:32:00

熬到10月,全球股市終於看到了風雨後的彩虹,二級市場的反彈也開始帶動冰封的IPO市場逐漸回暖。

“雖然目前投資者對IPO估值的敏感度仍較高,但高質素的公司仍可成功上市。”談及投資者對IPO項目的反饋,摩根大通股票資本市場美國聯席主管及北美科技業銀行主管Michael Millman對《第一財經日報》直言。

全球股市在第三季度經歷了狂風暴雨的洗禮,二級市場的暴跌也拖慢了全球IPO項目的推進速度。Dealogic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IPO融資規模約202億美元,同比暴跌70%,創下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新低。

“第三季度我們經歷了一波猛烈的’氣流’。”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摩根大通股票資本市場全球主管Elizabeth Myers坦言,不過8月初時市場面對的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頗具挑戰的市場環境正在改善,盡管人們還在爭論到底是12月還是明年3月加息,但市場的憂慮已經有所緩解,“美聯儲加息,則是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的反映。”

打折季正逐漸離去

寒冬,大概都不足以描述全球銀行家們剛剛經歷過的第三季度。

安永的統計顯示,三季度,全球共有192家公司上市,融資規模達179億美元,環比跌幅分別為55%和75%。即便剔除阿里巴巴這一重量級IPO,三季度全球新上市企業融資規模同比跌幅仍然高達58%。在此期間,全球共有63家公司取消或者推遲了上市計劃,超過去年同期的42家。

幾乎所有市場的IPO項目都面臨估值壓力,以美國市場為例,今年67%的IPO項目的最終定價落在初始定價區間內或者略高。“很多IPO上市後的表現不佳,讓投資者的要求提高,如果一個企業並非行業領導者,那可能就要提供較高折扣。”香港一位不願具名外資投行人士坦言。

第三季度,二級市場的波動令不少上市公司的股價一度跌破發行價,備受關註的阿里巴巴也未能例外。而香港市場上,新股的表現就更差。彭博的一份統計顯示,按交易價計算,香港今年新股股價平均低於首發價28%,在全球股市排名中墊底。

“今年8、9月份股市的大幅波動給投資者的資產組合配置帶來很大挑戰,導致投資者對IPO價格折扣要求增加,以作為參與認購IPO的額外保險。”Myers表示,畢竟IPO作為投資產品,屬於風險較高的資產類別,因為新上市的公司需要在公開市場上建立其信譽。“投資者期望在二級市場獲利,以補償其投資IPO所承擔的風險。較大的IPO折扣會給投資者提供額外的’估值緩沖’。”

最近在香港謀求上市的三個大型項目,除了行業龍頭中再集團外,華融和中金仍然面臨一些估值壓力。華融最終定價為接近價格區間下限的3.09港元,而中金的融資規模則從10億美元縮減至8億美元。

不過,在投行家們看來,中再集團的上市已經表明市場氣氛正在轉好,該公司不僅最終高端定價,還獲得超過90倍的超額認購。“10月份,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們對IPO開始表現出興趣,這與第三季度的毫無興趣相比已經明顯改善。”上述外資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10月26日完成定價的日本郵政無疑也為亞洲IPO市場帶來更多活力,融資規模高達120億美元的日本郵政,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項目,而該項目最終在高端定價。“當新的一年重新開始的時候,往往給投資者提供一個重新安排投資組合的機遇。”Myers認為。

基石投資者舉足輕重

單看香港市場,第三季度的IPO活動並未完全停滯,但“殼股”熱帶動的小型新股IPO浪潮,雖然數量不少,融資額卻從去年同期的491億港元跌至265.8億港元。10月份隨著二級市場反彈,大型IPO項目迎來時間窗口,不過,市場元氣仍在恢複過程中,基石投資者的作用再次凸顯。

“基石投資者是IPO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在市場氣氛偏弱的時候,此環節則更顯得重要。”摩根大通亞洲(除日本/澳大利亞)股票資本市場部主管孫臺維表示。

基石投資者一直是香港IPO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最初是為增強投資者對IPO項目的信心而引入,基石投資者需要面對6個月的鎖定期。但最近幾年,基石投資者的認購比例越來越高,尤其在新股認購不足時。Dealogic數據顯示,基石投資者在今年香港新股發行中的認購比例達到了創紀錄的38%。

“基石投資者的參與有助於股票發售項目中供給和需求間的平衡,減少供給往往有助於在定價時發行人與投資者間取得平衡。”Myers表示。

最近的三個大型IPO中,均可見基石投資者的身影。即便是市場認可度最高的中再集團,基石投資者認購比例也超過50%,而華融的基石認購比例則高至70%左右。

不過,隨著全球股市逐漸複蘇,IPO市場在重拾活力的同時,基石投資者的角色可能也將回歸正常。Myers認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市場前景會更光明,“隨著全球央行推出寬松政策,整體市場將因此受惠。在市場逐漸穩定的條件下,我們預計更多發行公司會在公開市場融資。

Millman預計,2016年科技類公司IPO會再次活躍,許多知名的互聯網和軟件公司有望明年上市。對於香港市場的IPO項目,孫臺維坦言,明年醫療、科技及金融業將繼續受惠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將是投資者看好的行業。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