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爺爺」教你財富翻倍思考術 羅伯特:平凡人想的是薪水 有錢人看的是利潤

2015-11-09  TWM

有錢人怎麼看世界?有「富爺爺」之稱的羅伯特.艾倫說:杯子不只是杯子、地毯不只是地毯,每個小東西的背後,都創造了一位有錢老闆。這個世界隨時隨地都有擠出利潤的機會,就看你有沒有決心抓住它。

據說,因為他的想法影響了被稱為「富爸爸」的羅伯特.清崎,於是人們給了他「富爺爺」的稱號。他是羅伯特.艾倫〈Robert G. Allen〉,一九八○年出版第一本傳授投資房產致富之道的書《零首付》〈Nothing Down〉,至今已創下了一二五萬本的銷售佳績,後續,他的每一本書都是暢銷保證。

不只如此,他也透過財富開發課程,成為當今全球最著名的財富教練之一。今年十月,羅伯特受邀來到台灣發表演講,主辦單位封他為「美國頂尖百萬富翁製造機」,即使最高票價達新台幣三九八○○元,依據官方說法,門票仍被搶購一空。

他到底有什麼能耐,讓人願意乖乖掏出皮夾買他製造財富的祕訣?「說穿了,其實道理就是你的想法,一個只是追求財務安全感的腦袋,和一個希望追求致富的腦 袋,思考邏輯完全不同。」指著自己的腦袋,羅伯特開始敘述自己追求財富的過程,而這段故事,也可說是「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經典教案。

四處碰壁時,有錢人會這樣想……你應該被激怒,並氣到立刻採取反擊行動!

「我在一九七四年畢業,那是美國經濟最糟的時候!」羅伯特話說從頭。他坦言,自己一開始也是只想追求財務安定,「計畫是,大學畢業後找個安定的工作,在大公司裡慢慢往上爬。」而讓他決定轉換方向的原因,和現在許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樣,他遇到了經濟環境最惡劣的時期。

「我把履歷寄給三十家大公司, 卻一連收到三十封拒絕信,一周後我完全喪失了信心……。」從小在不到兩千人的小鎮中成長,對職涯的想像就是找到一份規律的工作,羅伯特在念完楊百翰大學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商學院後,一心以為大企業的入場券已經到手,卻沒想到後續的求職之路處處碰壁。

一般而言,面臨這種情況的年輕人可能灰心喪志,但羅伯特卻生氣地發誓告訴自己:「我以後一定賺得比你們都多!」他甚至加強口吻地補充:「我當年告訴自己, 總有一天,我的財富會超過這三十位老闆的總和。」當時,小鎮中只有唯一一位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富人,他立刻登門拜訪,並在這位長輩的指導下,接觸了一位 「急欲脫手」的房地產賣家,看準對方的急售心態,「我說,我只能先給你一千美元的頭期款,對方竟也答應了。」買下的投資標的,一周後才發現,「原來早有另 一位買家也看上這棟房子,只是他運氣不好,正好在出差一周的期間內被我這個小夥子搶走了。」當這位財力雄厚的買家登門聯絡,羅伯特成功地以四倍價格轉手賣 出。

他對這人生第一桶金的解讀,其一,當然含有運氣的成分,但更重要的,「若不是被求職拒絕信激怒,我不會有強烈的致富企圖,而只要你有足夠的企圖,總能遇到讓你致富的機會。」沒有資源時,有錢人會這樣想……到處都有機會,只要你下定決心找出它們!

「一周翻四倍,我立刻發現我喜歡房地產!」自此之後,他潛心研究房地產,並在三十二歲出了他第一本書《零首付》。

那時候的他為了廣告效果,在各大報紙刊載廣告,誇下海口自己可以不帶任何證件與信用卡,在任何一個城市裡,用三天時間、一百美元買到房地產。廣告打出來,書籍果然熱銷,但聳動的標題卻也引來《洛杉磯時報》的挑戰。

「他們說,必須驗證這則廣告的真實性!」某日上午清晨六點,羅伯特與記者在洛杉磯機場約見,「對方說,走吧!一起飛到舊金山。」到了舊金山,記者取走了羅 伯特的皮夾,給了他五張面額二十美元的鈔票,然後,貼身採訪七十二小時,準備戳破他用一百美元買到房子的不實廣告。

「我的策略很簡單,找到急著要賣房子的人。」他先買了一份登滿當地房地產求售廣告的報紙,然後把鈔票換成銅板,在當地最貴的飯店裡,一通一通撥打公用電 話,「您好,我正在這裡出差,想要順便看看有沒有買房的機會,但我沒有準備頭期款……。」一個早上,沒結果,「中午在漢堡王用餐之後繼續打,一樣沒人理 我。」晚上,他和記者以每人十七美元的價格在最廉價的小旅館住宿,並且繼續打電話。

「我記得是當天晚上十點,我找到了這樣的賣家,他不缺錢,手上持有這棟房子的租金收益早就讓他回本,現在不管賣多少都不在乎。」羅伯特回憶,當電話那頭表 達願意進一步細聊時,「我感覺自己聽到的不是談話,而是一段美妙的音樂。」隔天早上十點,羅伯特與對方碰面並敲定細節,他成功地達成自己的承諾。「不管是 在哪裡,一定都會有人急著要賣房子;相對的,也有一定有人急著要買房子,找到他們很困難,但要賺錢,你就必須找出這些人。」今年六十七歲的他,談到過去的 傳奇事蹟仍然相當自豪地分享心得,他大動作舉起左手,堅定地看著手錶告訴記者,「此時此刻……,對,就是現在,就在這個城市裡,必然也存在許多急著賣出房 地產的賣家。」誇張的動作還沒完,他接著環顧四周,揮舞雙手隨意指向會客室內的杯子、桌子、地毯、掛燈,「你認真想一想,每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其實後面 都有一位老闆。

我是說,這房間裡所有物品的背後都創造了一位有錢人。如果把這個杯子再改良一下,或許又能成就一位有錢人。」還替人打工?有錢人會這樣想……即使是小職員,也要用創業家的腦袋工作!

在羅伯特終於恢復平靜之後,他說出了有錢人眼裡的世界:「一般人想的是如何掙得一份好薪水;有錢人看的是利潤,所有東西的背後,都有創造利潤的空間。」羅 伯特坦言,過去自己曾經瞧不起一般上班族,「上班族可能覺得我是瘋子,其實我也覺得上班族很瘋狂,竟然願意為了財務的安全感而犧牲了自由與時間,為了安全 而成為奴隸。」羅伯特表示,隨著自我成長,他也體會到過去的想法太過極端,「這個社會其實是一首協奏曲,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但即使如此,對於現 在仍為財務奮鬥的上班族,他也提出了建議,一種同樣基於「有錢人思考」的建議。

「即使你只是小小的職員,但在你的小小領域裡,還是可以把自己當成老闆。」他解釋,在一個組織裡,你要應對各種人的需求,「這代表你得培養說服力。」而所謂說服力,除了口語表達之外,也在於你的專業能力。

用你的專業,看出這個工作還能透過什麼樣的改造為公司擠出更多利潤,然後透過組織管理的運作和說服力去推動改變,這個過程,其實某種程度也類似於一個創業者的創業過程了。

最終,羅伯特說出了他對財富的真正定義:「財富不是現金、不是金流,也不是財產,你可以把這些都拿走;但你要有腦袋、有決心,還要有欲望,財富就一直在那兒等著你。」

小檔案

出生:1948年

現職:暢銷書作家

學歷: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商學院著作: 《零首付》、《創造財富》、《多元收入》、《一分鐘億萬富翁》等

撰文 / 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0

迪拜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四大行當地業務量翻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95.html

迪拜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四大行當地業務量翻倍

一財網 繆琦 2016-02-28 14:54:00

“目前阿聯酋只有30%的經濟收入來自於石油,而迪拜只有不到5%的收入來自於石油。”傑弗里告訴本報記者,油價下跌給很多地方帶來了負面影響,但也為部分行業帶來了利好。而產業多元化的好處在於不會受限於某一個行業,因此油價再怎麽下跌也不會影響迪拜的長遠規劃。

身為迪拜國際金融中心(下稱“DIFC”)管理局的首席業務開發官,薩爾曼 ∙ 傑弗里(Salmaan Jaffery)今年已是第二次來到中國。

“上個月去了北京,現在來了上海,下個月還會來,每個月都會來和中國企業溝通。”2月26日,在二十國集團(G20)會議的分會場外,傑弗里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和每次的訪華一樣,此次來到上海也是為了與中國的金融機構見面以尋求合作機會。提到中國,傑弗里用了“最關鍵的夥伴”一詞來描述,並主動提到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認為雙方的合作不僅順應中國政策,而且始終堅持長遠目標的戰略不會輕易受到當下經濟波動的影響。

一個讓傑弗里印象深刻的數字是:2015年,已在DIFC設立分支機構的中國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在當地的業務量翻了一倍。

3000家中企入駐

傑弗里說,除了中國的四大銀行,目前DIFC也吸引了很多非金融類公司,比如中石油、上海電氣和中興通訊等。他表示:“除了銀行,我們還和中國的其他金融機構洽談,DIFC整個的生態正在擴大和充實。”

目前,在迪拜國際金融中心活躍的註冊公司已達1445家,同比增長18%。2015年,金融服務公司和非金融服務公司分別同比增長13%和22%。在迪拜工商局登記在冊的中國企業達3000家,其中60%為中小企業。

據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海關統計,2014年中國與迪拜雙邊貿易額達479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29%,中國首次超越印度成為迪拜的最大貿易夥伴。

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上,傑弗里告訴本報記者,中資銀行在迪拜已經發行了3支人民幣債券,分別來自中行、工行和農行。

就整個阿聯酋而言,官方數據顯示,已有4200家中國企業在阿聯酋開展業務,而在2005年僅為18家。這些中企主要從事於建材、電子、機械、服裝和紡織等行業。

大部分入駐阿聯酋的中企都將其作為通往中東、南亞、非洲,甚至歐洲的樞紐。2014年,中國與阿聯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54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5%。其中,近60%的雙邊貿易轉口到非洲和歐洲。

另外,迪拜的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JAFZA)也已入駐超過250家中國企業,包括中石油、中國中鐵和海爾等。中國作為 Jafza 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從油氣、電子、重型機械、工程、建築到汽車,有不少中國領先的跨國企業均將該自貿區作為中東市場的“大本營”。

油價不影響規劃

2016年,國際油價繼續下跌,國際經濟形勢嚴峻,中國經濟也面臨挑戰。對於這些,傑弗里表示他並不擔心。在他看來,雙方合作最大的優勢是雙方都強調長遠的利益,而經濟周期的波動並不會影響長遠的目標。

“國際市場形勢的確很複雜。但長遠來看國際金融形勢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能在金融周期中開展業務。迪拜已經經歷了最糟糕的金融危機時期,2008年那時DIFC只有4歲,但現在我們已經成長並在去年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始終長遠考慮與中國的合作也是DIFC的優勢之一。”他表現得很樂觀,“金融市場複雜嗎?是的。有些地區還在經受考驗?是的。但從DIFC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地理位置上覆蓋了很多地區,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也會看到更多可持續的發展機會。中國經濟還在持續增長,雙方合作還有很多機會。”

傑弗里主動提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認為這會成為中國與迪拜等地區的重要紐帶,而DIFC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過去的20年里,迪拜和阿聯酋的政府都在轉型上做了努力,經濟與產業趨於多元化。“目前阿聯酋只有30%的經濟收入來自於石油,而迪拜只有不到5%的收入來自於石油。”傑弗里告訴本報記者,油價下跌給很多地方帶來了負面影響,但也為部分行業帶來了利好。而產業多元化的好處即不會受限於某一個行業,因此油價再怎麽下跌也不會影響迪拜的長遠規劃。

去年9月,DIFC發布了2024年的發展規劃,計劃通過南南經濟走廊間的貿易和投資驅動未來業務增長,承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具體到執行上,傑佛里表示,DIFC要繼續擴大中國銀行的業務量,並且促進更多中國的非金融公司參與。“未來十年里,我們不會去擔心無法控制的事情,而是會專註在長遠的戰略上。長遠來看,並不用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事。”

編輯:盛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01

華強方特:迪士尼來晚了!我們要翻倍主題公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187.html

從入住酒店到入園、吃喝玩樂所有消費,未來遊客只需一部手機,即可免排隊暢遊;信用良好的遊客還可以先入住酒店、先遊玩樂園,後付款,“分文不帶”遊樂園。

這是華強方特集團與阿里旅行剛剛達成的合作,雙方就方特旅遊度假區接入包括信用遊、當面付、地圖導覽等在內的“未來景區”全線產品,為在阿里旅行平臺購票的用戶開辟專門的入園通道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第一財經記者6月23日采訪了解到,擁有“熊出沒”等動漫產品、主題演藝及文化衍生品等文化內容產品服務,以及以方特系列主題樂園的華強方特集團正在海內外大力擴張主題公園。

面對上海迪士尼的到來,華強方特集團高級副總裁丁亮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迪士尼來晚了,我們會深入腹地城市,在全國甚至海外擴張主題公園,擬未來5年翻倍方特主題公園至約40家。”

迪士尼來晚了,也來少了!

方特這一陣有些忙,除了接待《極限挑戰》等攝制組拍攝之外,還剛剛和阿里旅行達成“文化+科技+”合作,雙方希望通過直播試水,讓網友對方特有更加立體的了解。同時,雙方還將開展“信用遊”當面付合作,信用良好的遊客還可以先入園、再付錢,享受“信用遊”——提前一天在阿里旅行App進行預約,到了景區門口可以直接刷身份證入園,不需再另外排隊買票或換票,門票錢會在遊客刷碼入園後24小時自動從遊客支付寶賬戶中扣除。遊客也可以分文不帶在方特玩遊一天。從線上到線下,從在線預訂到景區消費、體驗,阿里旅行和方特希望通過移動終端實現無縫對接,打造“未來景區”的消費閉環,

不過在雙方達成合作的發布現場,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剛剛開業的上海迪士尼樂園是否會給同樣經營主題公園的方特帶來壓力?

“我們認為迪士尼來晚了!這幾年中國本土主題公園也有蓬勃的發展,我們有自己的主題文化,中國歷史悠久,那麽多的故事都可以引入主題公園,這和迪士尼是差異化的。我們還覺得迪士尼來少了!中國市場太大,迪士尼要深入腹地很難,而我們本土主題公園可以在二三線城市擴張。另外,迪士尼也來對了!因為中國市場的潛力太大了,遊客數量眾多,這個市場的確應該來!”丁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丁亮進一步表示,迪士尼的開業,被業內喻為“狼來了”,但是迪士尼進駐中國,既是說明國際巨頭就是看好了中國主題樂園領域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證明了華強方特耕耘主題樂園這個領域是正確的。但迪士尼只有一個,而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人口,迪士尼如何消化?迪士尼的進駐,只能算作是為中國遊客增加了一個選擇,並不能算作是對中國主題樂園行業的沖擊。

“這就和餐飲一樣,西方的肯德基、麥當勞一點也不影響川菜、湘菜等的生意。而現實中,華強方特主題樂園正是以中國本土文化如《孟姜女》、《牛郎織女》、《哪咤》、戲曲等為主打,更接地氣。”華強方特總裁劉道強說。

“從本質上來說,迪士尼與方特並不純粹只有競爭關系。迪士尼的進入拉高了整個主題樂園行業的票價水平,現在迪士尼的門票價格是400多元,華強方特的門票價格是200多元,有了對比,結合中國遊客的消費水平,大家會發現,方特的性價比更高。”丁亮認為。

 

方特模式:自主打造IP、快速擴張

在采訪中,記者註意到,迪士尼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強大的內容制作能力,在創造了《獅子王》、《玩具總動員》、《冰雪奇緣》、《加勒比海盜》等一系列作品後,一些全球知名的IP形象被大眾所認可,而這些IP之後就衍生發展為音樂劇、主題公園等。相對而言,中國本土主題公園缺乏IP,大多依靠高刺激度的過山車等器械遊玩設施經營,因此本土主題公園主要依靠門票收入,而迪士尼則主要依靠衍生品收益。

但方特則略有不同。方特已通過《熊出沒》動畫系列等IP為基礎衍生的大量主題項目,包括“熊出沒”主題酒店、樂園內的“熊出沒”項目、“熊出沒”系列玩偶等,其在模式上有些靠近迪士尼。

方特正在尋求內容上的本土化和差異化。

“從內容上來說,迪士尼是西方的文化,華強方特更加註重中國文化,孟姜女、牛郎織女、梁祝等,華強方特用全新的高科技互動手段提出華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精華,打造出的經典項目,這些是迪士尼做不到的。”丁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方特也註意到科技的重要性,目前已運用環幕4D電影、環境4D影片、球幕電影、天幕、巨幕、水幕、實景、虛擬現實(VR)等方特自有技術升級設施。

記者采訪了解到,華強方特經營模式是自主經營,其打造《熊出沒》、《十二生肖總動員》、《小雞不好惹》等動漫產品,業務覆蓋包括特種電影、動漫、主題演藝及文化衍生品等。方特的主題樂園從規劃設計、景觀設計、特種電影創意設計到舞臺表演創意設計等方面均由自己的團隊完成。

不過,與迪士尼“十年磨一劍”相比,方特最大“法寶”可能是速度。

“我們已在蕪湖、濟南、青島、株洲、沈陽等十幾個城市投入運營‘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方特東方神畫’、‘方特水上樂園’四大主題樂園品牌,已建成運營主題樂園20個,我們還將主題樂園輸出到伊朗和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未來5年,我們擬將方特主題公園翻倍擴張到40家左右。”丁亮表示。

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迪士尼在IP打造、科技運用和精細化管理上都較有優勢,本土業者是有差距的。但本土業者的談判和建設周期短,深入二三線城市的可能大且快速,比如上海迪士尼樂園從談判到建成耗時超過10年,且對合作方要求非常高,而方特的海外的項目建設周期約5~6年,本土項目則2年左右。因此方特這類本土主題公園經營者可以從市場覆蓋面和擴張速度上取勝,但本土業者還需要在IP打造和精細化管理方面下功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88

脫歐公投後,英國商業悲觀情緒“翻倍”!

著名市場調查公司YouGov和英國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最新調查顯示,英國商業信心指數在脫歐公投後急劇下挫,對英國經濟感到悲觀的企業比例從公投前的25%上升到了49%。信心下降或導致企業減少、撤回投資並縮減招聘規模。

CEBR主任考夫(Scott Corfe)表示,這一數據是英國企業對上個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嚴重沖擊所作出的反應”。對於銷售和出口,企業變得更加謹慎,同時也在重新考慮投資計劃。“企業顯然是被公投結果嚇到了,從而減少了對資本支出的意願。另外,企業對出口和國內銷售額增長的預期也有所降低。”考夫稱,“商業信心是未來幾個季度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現下的商業信心表明,英國經濟在未來3~6個月將出現嚴重放緩。”

衰退將現?

上述調查顯示,英國企業對銷售、出口和投資的預期全線走低。資本投資計劃指數從公投前一周的108跌至100.1——100以上意味著增長,100以下意味著收縮。

出口預期從115.3下降至99.8,表明海外銷售出現下降。在全球範圍內出售產品的企業尤其面臨挑戰,因為脫歐公投後英國與其最大貿易夥伴歐盟之間的關系充滿了不確定性。

上周以來英國商業信心的下挫表明,消費者對英國經濟的預期出現了顯著的下跌。YouGov/CEBR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回落到2013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學家眼下正用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商業信心指數來衡量公投結果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將如何影響英國實體經濟,以及其是否會促使家庭推遲做出大筆購買行為、促使企業擱置投資計劃。高盛的經濟學家在上周撰文寫道:“我們預期,隨著企業投資減少的情況惡化,這種不確定性將引發一種由投資所帶領的衰退。”

房產市場陰雲密布

脫歐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波及了英國的房地產市場。據英國國家房地產代理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state Agents)稱,買家需求在5月跌至三年來的新低。英格蘭銀行於上周三發布的相關數據也顯示,按揭貸款批準數量仍然低迷,自4月觸及低點以來未能出現反彈。

今年年初時,英國房地產市場曾經活躍過一陣,當時購買第二套房屋或是購入房產用於出租的買家紛紛趕在稅率更高的新印花稅生效之前完成交易。然而現在這種刺激效應早已消失殆盡。相關調查顯示,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宣布之前,不少購房者已經開始產生猶豫情緒。

英國按揭貸款批準數量,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英國第二季度房價較上季度下滑1.0%,增速為9個月最低。房地產分析公司Hometrack的理查德·多奈爾(Richard Donnell)預計,倫敦的房產交易量將下滑10~15個百分點,英國全國的交易量則將下滑5~10個百分點。他表示,具體數字還要取決於英國脫歐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幾何,不過,“僅僅是情緒上的沖擊對交易量的影響會較少些”。

國家房地產代理商協會董事總經理海沃德(Mark Hayward)認為,短期來說房價將維持穩定,但長期而言他就“不確定了”。

貸款利率目前仍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就業率也依然較高,這兩點或將為英國房地產市場提供一定的支撐。但更大的問題在於,脫歐公投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的支出決定。Retail Economics在上周三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近60%的消費者表示目前打算減少在非必需品上的花銷。

非必需品花銷意願,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安永統計俱樂部(EY Item Club)高級經濟顧問貝克(Martin Beck)表示,隨著公投結果影響的擴散,“消費者申請新貸款的意願可能會有所下降”。調研公司Pantheon經濟學家托慕思(Samuel Tombs)則表示,自公投以來,銀行資金成本已經上升,因此,“未來數月,貸款將有可能變得更加昂貴,並且更難申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08

母嬰童市場規模將在五年內翻倍 媽媽們都把錢花哪了

2016年7月21日,羅蘭貝格發布《中國母嬰童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估算未來五年的中國母嬰童市場(包括孕婦產品、嬰童產品、孕婦服務和嬰童服務)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8萬億元發展至2020年的近3.6萬億元。報告還指出,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產品與服務融合、線下與線上融合成為母嬰童零售渠道的發展趨勢。事實上,隨著中國孕嬰童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消費者需求與理念加速升級,更青睞差異化和高品質產品。

羅蘭貝格的調研結果顯示,受中國全面“二孩”政策和新時代父母消費升級的推動,未來五年,中國母嬰童市場需求將持續呈上升態勢。其中,嬰童(-1~14歲)產品及嬰童服務將保持主導地位,預計2020年的市場容量將分別約達1.7萬億元和1.74萬億元,市場增速將分別約達12%和17%。食品和服裝在嬰童產品市場中占比較高,預計2020年將共占其67%的份額;教育在嬰童服務市場中所占份額最大,到2020年約占其35%份額。

在消費水平方面,嬰童年齡、家庭收入以及市場層級均會導致消費差異。當前,全國母嬰童市場年人均消費約為7748元,其中母嬰童產品年人均花費約為4299元,服務的年人均花費約為3449元。2015年,每個城鎮嬰童的消費達11197元,其中約39%為服務類消費。嬰童年齡越大、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市場層級越高,服務類消費的占比就會越大。

在銷售渠道方面,母嬰童市場線上渠道的占比預計將由2015年的32%增至2020年的40%,雖然增長迅速,但線下渠道仍是主流,並會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擴張而進一步發展。在線下渠道的各種業態中,母嬰專賣店有望於2020年躍升為第一渠道,占40%的線下市場份額。而在線上方面,渠道呈現模式多樣化趨勢,綜合性網購平臺以40.5%的份額占據相對優勢,移動端預計將約占2020年網購市場的一半份額。

報告還指出,在母嬰童行業,產品與服務融合。出於母嬰童消費習慣,無論是在產品與產品之間,還是產品與服務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連帶售場景。因此,一站式購買與體驗式消費成為母嬰童消費群體日益重要的渠道選擇影響因素,並且有助於控制消費者時間成本,以及提高渠道信任度和客戶粘性。調研結果表明,80%的消費者表示,在接受母嬰童服務時可能購買其他母嬰童類產品,或在購買產品時可能消費服務。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渠道商正在不斷向著提供全品類產品及服務的方向邁進。

母嬰童公司廣生行COO向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與服務並重是未來母嬰童行業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廣生行也於近日宣布開始發力母嬰服務領域,計劃在未來3~5年內在全國一線城市開設孕產嬰護理生活館,可以將廣生行的產品與服務能夠結合起來。

此外,隨著消費者購買渠道日趨多元化,中國孕嬰童市場已進入全渠道競爭。報告指出,母嬰童市場消費者日益會根據不同產品/服務品類來選擇不同的消費渠道,而非僅依賴於單一渠道。同時,考慮到母嬰童的產品/服務類別以及消費渠道會隨著嬰童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為覆蓋消費者的全部周期,品牌商和零售商需要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向全渠道方向拓展。向超也表示,在互聯網營銷領域,廣生行正在與互聯網人才和團隊合作,將官方網站、手機App、O2O渠道、官方微信等外部渠道建立完備並逐步完善,通過統一的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統一的服務。

調研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消費者在購買母嬰童產品時會同時考慮線上和線下渠道;目前1/3的消費者使用過線下零售商開發的App,這說明渠道商的全渠道拓展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消費升級趨勢在母嬰童行業非常明顯。以嬰幼兒奶粉為例,在第16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眾多嬰幼兒奶粉廠家開始發力超高端奶粉甚至有機奶粉,惠氏也憑借在高端奶粉的啟賦迅速占領中國市場,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奶粉品牌。展會上,澳洲最大有機奶粉企業貝拉米中國區市場銷售總監洪炯歐向記者表示,目前,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本土消費者對有機奶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很多國內外企業加入到有機奶粉競爭中來,但行業存在一定的魚龍混雜,有機認證尤為重要。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有機奶粉在中國屬於高端產品,如果在原產地國家有銷售歷史或者全球同步上市,再加上過硬的資質,該類產品根本不愁賣,通過配方註冊後,市場前景會更好。而從渠道上來看,由於定位高端,終端零售價格不會很低,加上嬰童店渠道對高毛利的需求,會受到一些渠道的歡迎。但由於全球供應、生產量應該比較少,貨源供應空易出現斷貨,整體增長速度不會太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54

中國赴以色列旅遊人數翻倍 簽證或簡化

隨著中國遊客出境遊的升溫,一些以往並非熱門的旅遊目的地的也開始瞄準中國市場。

日前,以色列旅遊局開展2016年夏季路演活動,計劃進一步促進中國前往以色列遊客數量的快速增長。據悉,中國是以色列最為重要的海外旅遊客源市場之一,也是入境以色列的遊客數增長幅度最高的國家。據以色列國家旅遊部的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赴以色列旅遊人數為4.74萬人次,與2014年相比增幅達到43%,而2016年5月赴以色列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更躍升了132%。

“預計到2016年年底,赴以色列旅遊的中國遊客可望達到6.8萬人。以色列旅遊部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旅遊業者,十分看重中國市場的潛力,通過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巡回路演,不但能加深當地旅遊業者們對以色列旅遊產品與實力的了解,也有助於以色列業者了解中國遊客們的喜好。”以色列國家旅遊部駐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史寶樂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以色列旅遊在中國市場增長很快,原因在於今年4月,海南航空開出了從北京到特拉維夫的新航線,這對市場增長有很大作用。同時,以色列旅遊局也做了諸多市場營銷和推廣,而當地一直在強調創新、科技,所以一些中國的商務人士到以色列會有些創業、教育、科技方面的考查和休閑遊。

去年中國遊客赴以色列有90%的團隊遊(5人以上),10%的散客,以色列旅遊局預計該比例今年會有調整,會有更多散客。

據統計,2015年上海人均GDP首次突破10萬元人民幣大關,經濟實力穩步增速。豐富的航空交通資源,也助長了遊客熱愛海外旅遊的興趣。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消費者,以色列旅遊業者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包含培訓中文導遊、架設中文網站、出版中文旅遊手冊、在酒店房內安裝中文電視頻道、供應中國人習慣的熱水與方便食品等等,並根據中國遊客獨特的飲食需求,邀請中國廚師培訓當地酒店廚師做出符合中國遊客的餐食。

著眼於出境遊漸依賴網絡下單的消費行為,以色列旅遊局還在另一個推廣策略——通過線上旅行社OTA的平臺,將旅遊產品直接推送到消費者眼前,結合線上與線下資源,開辟增長目的地旅遊消費規模的另一渠道。目前,以色列旅遊局與攜程旅行網達成市場營銷戰略協議,通過攜程的大數據以及一站式網絡旅遊服務平臺,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以色列主題旅遊產品,提升以色列旅遊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自2016年起,以色列旅遊局加大推廣力度,除了與航空業者聯手提升航空運力,增加直飛特拉維夫航線,也計劃在簽證方面為中國遊客提供更多便利。

“雖然華東與華中地區的旅遊市場競爭激烈,但我們充滿信心,期盼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以色列推向中國遊客首選的海外旅遊長途目的地之一。”史寶樂強調,北京、上海和廣州是其在中國的主要市場,但同時其也想在一些二線城市尋找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42

深圳“有錢任性”:挖來73個高端醫學團隊後,三甲醫院還將翻倍

在新建市屬公立醫院取消編制、醫生年薪最高可達100萬元等動作之後,屢屢先試先行的深圳醫改還會有什麽動作? 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7月30日走進當地一家媒體的直播間,勾勒了未來深圳的醫改藍圖。

他表示,到2020年,深圳全市三級醫院將從25家增加到60家,其中三甲醫院增加至20家,數量翻倍。此外,從全球引進的高水平醫療團隊及與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合作辦的醫院,也將幫助留住需要尖端醫療技術的患者。

與北上廣相比差距大

深圳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躋身於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列,經濟總量和創新成績令外界矚目。不過,醫療是深圳的隱痛。

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在當天隨後舉辦的論壇上表示:“在地級市和計劃單列市中,深圳的醫療服務狀況已經算很不錯的了。但是很顯然,深圳不能以此為對標。與北上廣比較的話,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第一財經記者從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拿到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從萬人病床數看,深圳為27.53張,約為北京、廣州的1/2,上海的2/3。從三甲醫院數看,深圳僅有11家,是北京的1/8,上海和廣州的1/5。

深圳也匱乏尖端醫療人才。當地人就醫喜歡往北上廣或一水之隔的香港跑,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了。羅樂宣說:“我們統計了一下,發現2.8%的患者是到市外住院,其中大部分是腫瘤病人。”

多管齊下彌補欠賬

對於這座年輕的城市來說,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當地政府正在極力彌補歷史的欠賬。

“十三五”期間,深圳重點建設12家市級三級醫院。不過,多年來深圳對原特區內外的區別對待導致原特區外醫療資源欠缺,因而上述12家醫院中的10家將集中在原特區外。

羅樂宣給出了一組具體的數字:到“十三五”末,深圳新增床位2.5萬張以上,新增執業醫師1.2萬名,千人床位數4.3張,千人醫生數2.8人。

為了解決尖端醫療人才匱乏、高端醫療消費外流的問題,深圳市政府2014年將“三名工程”列入12項跨年度、跨“十二五”規劃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中,計劃6年內投入巨資,面向全球大手筆引進名醫(名科)、名院、名診所。

其中,在名醫(名科)這一塊,欲引進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高層次醫學團隊,加大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幹和臨床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截至去年底,深圳22家醫療單位共引進“三名工程”高層次醫學團隊73個,其中國內團隊62個,國外團隊11個,以及院士團隊22個。

對於深圳這座財力雄厚的城市來說,上述做法可能是解決短板問題的捷徑。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說:“‘三名工程’應運而生,引進的73個高層次醫學團隊對深圳具有深遠的意義。深圳有錢,有錢就要有有錢的做法,要從傳統的做法中跳出來,要利用國內國外最好的團隊,在最短的時間把我們的醫療水平帶上去。”

他補充道:“‘三名工程’雖然看起來花了大價錢,但是實際上綜合成本是最低的,因為它是在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28

海島遊價格彈性有多大?明星同款利潤可翻倍!

始終堅稱只是“好朋友”的霍建華和林心如終於結婚了!

很多粉絲在“心痛”霍建華的大婚“粉碎”了“胡霍”(胡歌和霍建華)這對CP,也有不少粉絲沈浸於老霍和心如姐姐甜蜜的誓詞中。當然,也有人更關心明星的伴娘團和伴郎團。

無論是哪種心情,有這樣一群人笑得很開心,那就是旅遊業者!因為他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舉辦霍建華和林心如婚禮的巴厘島寶格麗酒店並不是第一次接待明星,楊冪和劉愷威、劉詩詩和吳奇隆都曾在該酒店完婚。除此之外,包貝爾和包文婧、徐若瑄和李雲峰等許多明星夫妻也都將巴厘島作為定情之地。

由於巴厘島簽證簡便、景色絕美,原本就是旺季旅遊市場的重點路線,而明星效應的帶動,更讓旅遊業者趁機營銷,廣推明星夫婦同款酒店和婚宴產品。更有甚者,從一開始就進行了有策劃的明星營銷,讓明星邊旅遊邊直播,拉動海島遊,這相當於直接讓明星銷售旅遊產品。

第一財經記者8月1日多方采訪獲悉,海島遊的價格彈性很大,加上明星同款的光環和相關附加服務,利潤可以翻倍。

明星帶來的高黏度遊客

藍天、白雲、陽光、沙灘,以及陣陣撲鼻的熱帶水果香氣,唯美且充滿著異域風情……說起來,巴厘島這個位於印度洋上的熱帶小島的確有著非同凡響的魅力,才能讓見慣了大場面的各路明星紛至沓來。

“盡管巴厘島的風景很好,但類似海島也很多,這麽多明星選擇當地的寶格麗酒店是有原因的。這家酒店不僅極致奢華,海景無敵,最重要的是私密性很高,安保等措施以及房型設計都結合了高度保護客人私密性的原則。有特殊活動時,如果不是受邀方,你只能在外看,很難進去。”一位到訪過巴厘島寶格麗酒店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因此,諸多明星選擇了這家酒店。這讓旅遊業者十分興奮,明星在此紮堆舉行婚禮等於給當地旅遊,乃至整個海島遊做了一次營銷。

眾信旅遊數據統計顯示,以巴厘島、普吉島、馬爾代夫為代表的老牌傳統海島近些年持續火熱,受歡迎程度居高不下。

“老牌海島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成熟的旅遊目的地,尤其是巴厘島,我們看到劉愷威和楊冪、吳奇隆和劉詩詩、霍建華和林心如相繼在巴厘島大婚,更是對巴厘島旅遊起到強大的宣傳作用。這幾天,前來眾信旅遊咨詢巴厘島產品的客人已經有了增多的趨勢。”眾信旅遊度假產品中心產品經理陳芳向本報記者表示。

“粉絲對於消費明星同款產品有著極大的熱情,這些都是高黏度的忠誠客人。我們之前看到《太陽的後裔》拉動了觀眾大量在愛奇藝平臺上購買劇中宋仲基和宋慧喬同款產品,這次明星在巴厘島結婚的營銷作用也是一樣。粉絲會為了和明星消費同款產品而花錢,即便不是粉絲,客人也會覺得入住明星同款酒店是一種有檔次的體驗。這些因為明星效應而吸引來的客人都是高黏度的。”長期研究旅遊產業的佳琦旅遊創始人瞿佳分析說。

包個島掘金“不差錢”遊客

旅遊業者抓住明星商機掘金海島遊還有一個原因——海島遊的價格彈性很大,加上明星同款光環和相關附加服務,則利潤可以翻倍。

攜程、途牛、驢媽媽、眾信旅遊等業者發現,海島遊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品質遊海島產品越發受到歡迎。眾信旅遊近些年對部分海島遊產品進行了品質升級,升級過後的海島遊產品價錢略上升了1000~2000元,產品中卻包含了更多“享受性”的內容,例如:豐富的水上活動、精油SPA、“婚禮婚拍”系列產品、“婚動全球·巴厘島甜蜜婚禮”等。

這些附加服務也給當地的旅遊、酒店和婚慶業者帶來商機,不少旅行社都聯合了海島當地的專業婚禮團隊提供跟拍服務。

“一般而言,一套正常的內景加外景的婚紗照在數千元到1萬多元,但若是陪著客人到境外海島進行實地拍攝,尤其有些客人要求的是自然的抓拍,這種服務的價格可以非常高,比如一套婚紗拍下來加上加買的片子等,整體價格可以超過5萬元。這讓旅行社和婚慶公司賺到盆滿缽滿!”一位攝影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性價比提高了,服務多樣化了,業者把海島遊打造成了包括攝影、婚慶、娛樂等諸多其他服務的整套產品,這受到了不少“不差錢”客人的歡迎。

途牛甚至一度包下整個海島,打造“我們結婚吧”產品,其在馬爾代夫羅馬莊園打造“途牛七夕,為愛包島”活動,為遊客舉行海邊婚禮。

“途牛馬爾代夫產品SKU(庫存管理)數超過10000,覆蓋馬爾代夫近100個島嶼,包下整個島進行婚禮旅遊項目,對旅遊企業而言是非常劃算的,這相當於旅行社包船做郵輪旅遊。業者知道這個產品有市場,而且價格高,因此以相對較低的協議價格包下島嶼,然後再加上各類附加服務,高價賣給遊客,利潤比同類線路翻倍。”瞿佳表示。

如何將觀眾變成遊客

明星夫婦還可以反複以他們的愛情來為旅遊產業做營銷,而這一切都是業者背後的“一盤棋”。

此前,王祖藍、李亞男夫婦再度登上二人婚紗照拍攝地——馬爾代夫,主持並見證了途牛在馬爾代夫瑪娜法魯島上舉行的藍色集體婚禮活動。途牛首次嘗試通過直播方式對網友進行全程分享。

而在途牛明星帶隊第一季,於《唐人街探案》中有演出的“小鮮肉”劉昊然帶領用戶遊玩了曼妙風情的泰國;途牛明星帶隊第二季,中國流行原創女歌手劉忻帶領用戶前往了菲律賓遊覽勝地長灘島。

如今,包括途牛在內的諸多旅遊業者正策劃以“明星旅遊+直播”的模式來吸引更多遊客,比如途牛通過與移動直播平臺花椒合作,對王祖藍夫婦參加馬爾代夫集體婚禮的全過程進行直播。截至目前,共有近90萬網友觀看了這場婚禮直播,獲贊70余萬次。這些數字對旅遊業者而言都意味著商機。

“明星夫婦帶隊產品,特色鮮明,遊客參與感強,整個行程既浪漫又輕松愉快,給遊客帶去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真正實現了遊客與明星深度同遊。”途牛旅遊網品牌管理中心總監洪菊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對於旅遊業者而言,明星帶隊產品將“明星”、“旅遊”和“互聯網”結合,這是一種情景化商業模式,很多潛力年輕客人非常青睞此種模式。而采用直播等手段,有策劃有步驟地吸引客人,則可以迅速將觀眾轉化為遊客,並在短期內獲得實質的經濟效益。

長期經營網絡直播業務的方凱(化名)告訴本報記者,用明星直播或體驗來向粉絲或普通客人展示,商家借此可獲得數倍甚至數十倍的銷售業績。

“一位目前都不算一線的明星,在我們平臺直播節目後,我們的產品在1天內銷售了平時1個月的量!現在這麽多明星進行海島婚禮、蜜月,加上旅行社有策劃地進行直播,則相當於用明星直接銷售海島遊。”方凱坦言。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途牛、同程等業者都有自己專門的板塊來發展結合明星效應的影視制作業務,旨在運用明星拉動旅遊收益。

“明星可以激起遊客前往相關目的地的欲望,從而進一步助力旅遊業務的發展,海島遊就是典型的例子。未來,我們要使明星帶隊成為一張業務王牌。”洪菊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76

航太股寶一》十年豪賭轉型,股價一年翻倍 差點破產 卻讓波音引擎沒它不行

2016-08-01  TCW

因無路可退,所以寶一只能賭在未來。即使曾賠掉一個資本額,仍大膽轉型,十年撐起製程認證,成為航太產業最關鍵的螺絲釘。

航太業無疑是台灣未來五年最亮眼的產業之一。

寶一,以上半年營收年增一六.六%而言,則是航太四雄(漢翔、千附、晟田、寶一)中最亮眼的一家。

當你坐在飛機機艙內等待起飛,機身旁的引擎轟隆作響。你可能不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多來自台灣的寶一科技,它為波音、空中巴士的飛機設計並製造引擎零組件,並直接供貨給全球三大引擎廠的供應商,客戶包括法國斯奈克瑪(Snecma)、美國奇異(GE)及普惠(P&W)等公司。

「寶一在航太產業供應鏈的位置,就像是很小的螺絲釘,卻是居於心臟般的重要位置,」經濟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組長簡志維說。

在引擎零組件市場獨占鼇頭的寶一,自二○一五年掛牌以來,股價已漲逾一倍。

原本,這僅是間瀕臨破產的企業。

求生存,卻挑最難的路砸上億做隨時會賠的生意

時間回到二??五年。九一一事件後,航空公司業績全面下滑,寶一不到五年就虧光一個資本額,因連年虧損瀕臨破產窘境。

「會接下寶一科技,其實是不得不救,」寶一副總經理胡淑賢回憶。在危急存亡之際,當時經營電子業的曾煥明(編按:今年六月逝世),只是扮演單純的出資者,以個人名義提供擔保,替寶一向銀行借款週轉,最後因身為連帶保證人,才接手寶一董事長職務,意外從電子業轉入航太業。

走投無路下,曾煥明讓寶一做出財務重整,也決心讓公司轉型。

當時,寶一雖有薄鈑加工的專門技術,可將一片薄薄的金屬,高溫銲接、彎曲打造成飛機引擎的零組件,但其製造的產品多達三百種以上,每件都仰賴人工費時打造,成本不易降低,胡淑賢說,這是寶一長期無法獲利的主因。更糟的是,少量多樣,讓它難以專注品質,不利於打進國外原廠。

「飛機上載著幾百條人命,這不能開玩笑的。」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經理靳思平說,航太業是對零組件要求門檻最高的業種,連小小螺絲釘都必須符合認證規範。

為讓寶一轉型,曾煥明決定走一條最難、也是最花錢的路,,精簡產品線,並接受國際原廠的少量試製訂單。所謂的試製,代表前期必須大量投資設備,但原廠不保證會下單。

「掙扎期長達十年,」與寶一合作超過二十年的升越科技總經理劉季芳描?,這場不保證回收的投資有多險峻。

例如,製造引擎葉片需要以五軸銑床加工,「一台銑床的價格,就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估計要將廠房設備全數備齊,至少斥資上億。這對好不容易損益兩平的寶一而言,根本是豪賭。

求升級,卻土法煉鋼拿到原廠訂單後淨利翻倍

不想放棄任何生存機會,買不起新設備,工廠老師傅們就不斷嘗試,最後找到改良現有設備的方法,發展新製程,以節省成本。曾也找了歐華、永儲兩大創投挹注資金,曾煥明寧願退位為第二大單一股東。越挫越勇之下,該公司逐步累積特殊製程的各項認證,得到原廠信任後,「訂單就源源不絕的來了。」

攤開財報,寶一對於機器設備的投資,從二?一?年的三億五千萬元,到二?一三年的五億八千萬元,三年增加六五%;以二?一三年為例,投資金額是當年淨利的十三倍,因此壓低獲利表現。

當時,其他零組件業者如晟田、千附,因為分別有食品、鞋業的本業收入來養,而且,發展航太的路上,多是依靠大廠漢翔釋出的訂單生存,根本不會輕易冒著倒閉的風險,來做此嘗試。

寶一,因為無路可走,只能孤注一擲在未來。

如今,成敗論英雄,一名不願具名的競爭對手高層說,「寶一的這一步轉得很快。」

寶一不屬於漢翔供應鏈,營收只是後者的三%,卻有本事成為漢翔外,國內另一家拿下斯奈克瑪新一代引擎零組件的共同開發商,比其他同業提前拿到訂單,預計明年量產。法人估計,寶一目前產能滿載,以今年上半年的淨利為例,已是去年同期的兩倍。簡志維分析,這一步,代表國內民營業者,已經具備量產新一代引擎的技術。

抓準趨勢,敢拚在同業之先提前投產,是寶一能夠從一間小工廠,翻身成為航太資優生的關鍵因素。他估計,寶一著手開發的新一代引擎,訂單能見度已排至二?二?年底。

你的布局長遠,取決於願意替未來冒多大的險,這,就是寶一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

寶一科技

成立:1974年

董事長:曾國浩

主要業務:航太引擎零組件研發及製造

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營收5.26億元、第1季淨利2,936萬元

撰文者林淑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4

外企接軌中國經濟“新常態”,來自美英德投資幾近翻倍

作為沃爾沃集團中國公共事務及傳播副總裁,黃錚最近的工作比以前明顯忙碌了很多。“必須多分出一個自己,才能搞定。”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樣說。

今年2月,沃爾沃集團全球架構發生了一些調整,更多強調通過與當地的互動建立“朋友圈”和“生態圈”,從而推動自身品牌在當地的發展。這種新的價值觀和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和轉型升級需求是匹配的。

雖然很多外企感嘆在中國的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但黃錚告訴記者,一定程度上中國的經濟增速是放緩了,但也有很多新的亮點和機會,比如電商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和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等。

“所謂新常態,也會讓市場更多選擇節能降耗的產品,所以我們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趨穩,機會還是會有。”他說。

在這樣的積極配合背後,是企業看到中國“新常態”中的機遇。而摸清“新常態”的特點,積極參與到中國的轉型升級中,從而找到進一步發展的機遇,是除了沃爾沃以外,多數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目標。給品牌貼上更加務實和接地氣的標簽,以及加大研發投入、拓展研發規模是不少外企在中國的戰略。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前全球市場不景氣和競爭激烈導致中國包括上海的外企利潤下滑,“但我們也看到,在著眼價值鏈或供應鏈等關鍵環節投資布局時,中國仍然是外企投資的首選地,特別是上海”。

外資積極參與中國轉型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下降,同時經濟也告別了簡單的高速發展,開始一步步踏實地向“全球智造”邁進。轉型過程中,無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在中國收獲了數年,也始終將中國作為戰略性市場的外資企業開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也為自身尋找更加持續的發展機會。

中國美國商會4月發布的2016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60%的中國美國商會會員企業表示,依然將中國列為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並將繼續致力於發展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針對中國市場開展創新。超90%的受訪企業相信在中國開展創新,將會成為他們未來在華業務增長的重要驅動力。40%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的營收中超過一半來自專門針對本地需求設計、開發或定制的產品或服務,而去年僅有32%的企業營收符合此特征。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15.1億元,同比增長4.3%。這期間,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8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長9.7%。主要來源地投資保持穩定,前7個月,美國企業實際對華投入外資總額同比增長129.8%。此外,同期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對華投資增幅也在90%以上。

世界上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工企業德國巴斯夫在過去20年里,向大中華區投資了近6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48億元。巴斯夫回複《第一財經日報》稱,最近一兩年,該公司最大的動作之一就是拓展在中國的研發規模。2015 年 11 月,巴斯夫亞太創新園二期擴建項目正式在上海落成啟用;該公司全球三大研究平臺之一的先進材料及系統研究總部也於今年1月落戶於此。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諾華集團的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也於上半年在張江正式開業運營。

上海商務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認定研發中心6家,累計已突破400家,達到40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滬設立的研發中心占1/3,屬於全球研發中心的達到40余家。

與此同時,外資企業也貢獻了大量的人才。在外資研發中心中,研發人員的高學歷比重較高,碩士以上學位人數占比達46.4%,其中外籍人員中,擁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占比高達72.8%。

尚玉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3年來上海自貿區在服務業等領域加大了開放力度,這吸引了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的外企落戶上海。而且隨著進一步開放,這些領域利用外資有望進一步增長。今後幾年,金融服務業、電信、醫療、教育、文化,都會成為上海未來服務業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利用外資新的增長點。

上海商務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87億美元,增長1.4%。其中,以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為主的金融服務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服務業成為上海利用外資增長最快的領域,實到外資分別增長1.4倍和0.9倍。

對中國市場仍抱有“強烈的信心”

對外企來說,中國的“新常態”需要它們發力更多,也更接地氣。

藝康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及大中華區域總裁王鐵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新常態其實就是常態。中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經濟發展更為成熟,觀察經濟發展不再只是看增速數字,而是看經濟結構的調整。在這一新常態下,外企應該找到自己的增長點。

黃錚表示,沃爾沃集團開始更頻繁地接觸當地政府、學校和企業,參與討論並找準切入點開展合作。另外,隨著電動化、無人駕駛等交通領域的新熱點的出現,沃爾沃集團也會在這些創新技術領域做更多思考。

根據《白皮書》,受訪的美國企業表示,“數字化”將是他們在中國首要的發展領域。大多數行業內的企業認為中國“互聯網+”戰略和電子商務的繁榮,為他們帶來重要的業務增長機會。

王鐵表示,未來在大消費、大服務、大健康的領域有很多商機。藝康發展也非常註重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相適應,比如中國強調綠色發展、食品安全等。

尚玉英告訴記者,近年來,一方面,上海利用外資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在滬經營的效益出現逐年下降。

她分析,外企經營效益下降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隨著中國開放力度加大,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導致競爭加劇,利潤減少;另一個原因是全球市場不太景氣,需求疲軟。

王鐵說,對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藝康早在2014年就將中國定位為其全球三個超大型市場之一(另兩個是美國和歐盟),未來將持續對中國投入,尤其是研發投入、一線銷售人員投入等,尋找投資並購機會,也考慮在北方建設生產基地。

黃錚表示:“如果從業務占比來說,中國是沃爾沃第二大海外市場。”從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比如在年總收入達7.9萬億元的中國物流業,沃爾沃也會把中國當作戰略支撐意義的市場來投資和經營。

2016年春季,德國工商大會駐外代表處“經濟展望報告” ——中國區特別調查結果稱,德國在華企業並沒有因為經濟結構的轉型、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投資環境的改變而撤離中國。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繼續攀升的銷售市場是在華發展的最大機遇。

巴斯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未來的目標則是“將全球四分之一的研發活動放在亞太區完成,尤其是中國。因此巴斯夫將繼續擴大在亞太區,特別是中國的研發活動”。巴斯夫的結論是:“巴斯夫仍然對亞太區,特別是中國的潛力抱有強烈的信心。盡管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巴斯夫預計仍高於發達國家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