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騰訊高管一篇滿是干貨的演講:訪問美國互聯網公司後的感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018.html

講座現場精彩回顧

來自聽眾的課後感悟——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 中國合夥人

這其中也包括「美國夢」,吸引著全世界渴望通過堅持不懈而實現夢想的人們,也誕生了Google、Facebook等偉大的公司。用戶體驗設計(UXD)作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最火熱的設計概念,也正是發源於美國。抱著學習交流的目的,看看他們是怎麼幹的,騰訊移動互聯網設計中心的周陟先後到訪美國各大互聯網公司包括Google、Andreeessen、KABAM、Unity、Facebook、Evernote、Flipboard、Linkedin,以及Berkeley大學,並在近日向我們分享了他的經歷,包括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的最新趨勢和優秀公司UX設計方法與管理經驗。

通過交流,周陟的感悟是,中美文化上具有差異但是並不絕對,在設計上技術層面、智力層面的差異也不大,差異最大的在於體系建設、設計原則和思維上。而對於美國那邊來說,他們覺得中國設計師很累但又沒做出什麼東西來。

總體上看,其中最觸動他的幾點是:開放信任的體系、跨職能能力、只專注於一件事情、精細化思維、開闊的視野、對管理的弱化和自驅力的強化、實用主義貫穿整個設計流程。

以下是周陟在訪問不同公司組織期間的感悟:

⊙Google——20%創新時間、數據驅動、扁平化文化

一、Google鼓勵員工用自己20%的工作時間來進行創新,並以此實現工作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綁定。

這裡往往會誕生出很多有價值的創新,比如Google早期實現的拼音模糊匹配(輸入漢語拼音」beijing」也能出現關於」北京」搜索)以及每逢節日出現在Google首頁的動態圖片等。

二、堅持數據驅動的價值觀。在產品設計方面,Google基本不做定性調查,他們認為,產品設計之美=合理邏輯+合理數據,相比定性調查,PM的直覺更重要。從產品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定性調查由於區域性強並不是很合適Google的產品形態。

三、跨級別和主題地午餐會。Google內部將午餐時間看作同事間寶貴的交流機會,和美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Google的員工中午普遍不睡午覺,通過協同工具來實現」約飯」的流程化,而只要是員工,制度上是可以實現任何級別之間的會餐,這也是其公司扁平化文化的一個體現。

PS:Google的三個保密級別最高的項目:Google Glass;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Wallet。

⊙Andreessen——不會犯錯的決策、中國用戶的基礎慾望、Pre-sales

一、作為一個掌管著27億美元而不會犯錯的公司,Andreessen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向美國硅谷學習,而美國互聯網公司也在關注著中國市場的發展。

二、中美市場的用戶在線消費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中國用戶更願意為基礎慾望而付費,這是美國互聯網公司所驚訝的,特別是QQ空間裡面大量的增值服務,而這種狀況,在10年內特別是二三線城市仍然是主流。(PS:中國網民的需求聽張小龍講要低一個層級,即同時存在生存感壓力和存在感渴望的屌絲用戶群體)

三、設計交流BD中的Pre-sales環節,通過設計交流這個角度切入,更容易獲得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接待,這可以為其他欲訪人員做個參考。

⊙KABAM——堅持策略遊戲定位、圍繞用戶需求價值設計、用故事性來打破複雜



一、對精品策略遊戲的堅持。KABAM作為在Facebook上成功的策略頁面遊戲公司,在技術層面上擁有具有高度複合型的設計人才,包括UI artist(負責遊戲2D到3D等整個製作過程)、UI designer (遊戲交互、視覺、流程的設定製作),即使是這樣,KABAM仍然堅持自己的策略遊戲方向,而不切入技術上更容易實現的社交休閒遊戲。

二、尊重遊戲氛圍和習慣,不打擊script行為。對於遊戲中的玩家喜歡使用的script外掛,KABAM採取的是幫助優化和選擇性推送的手段,這點和國內的外掛封殺有著很大的區別,在遊戲設計上向用戶需求傾斜,甚至會在下版更新中引入外掛的功能。

三、移動端遊戲可以容忍一定的複雜性,可以用增加故事性來讓其更有趣。在美國,還是相當數量的玩家對具有複雜性的策略遊戲情有獨鍾,KABAM認為通過設計讓玩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Unity——人人都能做遊戲、開放的插件市場、模塊化的流程


一、以人人都能做遊戲為創業宗旨。著名遊戲開發商Unity旨在通過開放遊戲引擎、為遊戲團隊製造設計工具來實現企業價值。

二、通過免費開放遊戲引擎,以引擎本身的易用性來吸引用戶,並通過打造付費插件市場實現工具提供方向內容提供方的改變。

三、設計流程的模塊化和全球化。通過模塊話設計,Unity已打造出了全球化的在線工作網絡,實現了非中心化的彈性工作制度。


⊙Facebook——拒絕文檔、代碼質量決定一切、貫穿品牌特性



一、幾乎沒有文檔的快速迭代。Facebook公司中有很多10人以內的小團隊,往往由產品經理、開發人員和設計師組成。在產品開發的流程中你將很少看到產品文檔,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一個小白板,早上設計團隊在公共白板上畫出原型並開始進行快速迭代,用照片記錄,晚上就可以將成果打包到公共庫裡進行共享。

二、代碼質量連坐問責制度。Code review是重點KPI考核的對象,實行連坐制,如果因為代碼質量問題,那麼產生的KPI責任包括領導30%、直接負責人50%、審核人員20%。

三、品牌顏色要貫穿始終。這裡是訪問團和Facebook設計團隊雙方產生分歧的地方,因為Facebook的產品線比較單一,所以顏色的統一有其合理性而騰訊產品線比較豐富,就沒必要統一顏色風格。

⊙Berkeley+Zpark——濃厚創業興趣、實用性追求、激情和多樣性

一、這裡的學生創業興趣很濃,學生還沒畢業就開始進行一些實戰的項目。

二、有很多技術型和設計型人才,考慮招聘,看中其實用性,而中國的學生則往往缺乏這一點。

三、學習氛圍充滿激情和多樣性,這裡的青春沒有被狗吃了,當然狗也願意吃這樣的青春。為了給大家加強下印象,筆者補充如下配圖:


⊙Evernote——不以數據定設計、危機公關、要事第一

一、設計上從來不看數據。Evernote 5.0版本進行了一個較大程度的改版,即Card View 平行導航。Evernote 的設計團隊認為用戶手機端的應用場景更多的是閱讀,而原來的導航設計已承載不到用戶需求了,即使這次改版缺乏數據支持,也有必要進行創新。

二、實用性的危機公關。Evernote 曾經因為黑客攻擊事件而大量帳戶洩密,他們採取的策略很簡單:承認錯誤》補救(所以版本進行更新推送,並指示用戶更改密碼)》向公眾承諾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這些手段都非常直接而實用。

三、只在乎為用戶做最重要的事情,不關注細節數據也不走商業化捷徑。作為重度用戶,這裡周陟嘗試給設計方提出關於打造經驗社區實現知識扁平化的建議,收到的回覆是美國用戶個人主義比較強,喜歡分享而非閱讀其他人的分享的內容,此外,公司的價值是幫助用戶」remember everything(見上圖)」,遠離公司價值觀的事情不會做。

四、用戶需求和客服的結合。這裡周陟分享了和自己相關的一件小事,作為產品重度用戶,在對於產品信息同步不一致問題在微博吐槽後,發現Evernote客服的快速反應,並實現在一個工作日從回覆吐槽、解決問題到回覆跟進整個流程。這裡可以看出Evernote產品程序架構清晰程度,設計團隊跟進執行力和客服服務能力。這反觀國內的大多數設計團隊和公司都很難做到。

PS:美國互聯網公司往往都比較開放,開會是很少關門的,在探訪evernote公司的時候,在討論開會中間就有產品經理拿著筆記本電腦直接進場,記錄完後不等結束直接走人。

⊙Flipboard——極致匹配的設計、以內容為中心、無隔板的辦公環


一、One model的極致匹配設計。針對硬件規格不同的版本適配問題,Flipboard的應對方法很簡單。專注做好某一款手機的設計匹配,IOS選擇iphone、Android選擇三星S3,而對於其他手機款式則採取」被適應」策略。

二、以內容中心,簡單而獨特。針對不同的內容類別進行排版適配,比如美食類別,Flipboard會研究各大美食雜誌的排版,包括字體和顏色等細節,細節上的實現精益求精,從而實現最好的用戶體驗。

三、兩種戰略思維的結合——小步快跑的版本快速迭代+精品化的大版本更新。大小兩個版本同時進行保證了產品本身的進化能力。此外,為了促進團隊之間的交流,Flipboard採取的是無隔板的辦公室設計,並通過物品(零食or飲品)的合理放置來進行溝通的」導流」。

PS:美國互聯網公司中不乏視野開闊的精兵強將,因為先天優勢所在,他們往往有勇氣去為自己的夢想而進行選擇,而在選擇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鍛鍊了跨界的能力和提高了視野,比如Fliboard的CTO,從原來的軟件程序開發師到影視製作、風險投資再到移動互聯網,多次的跨界和選擇成就了他。

⊙Linkedin——專業人脈SNS平台、People you may know、買Linkedin股票

一、從職位基地到專業人脈的SNS平台。Linkedin從職位信息發佈平台起家,目前擁有2億用戶,其中70%是美國本土用戶,通過專業關係鏈來為行業活動的發起提供平台作用。

二、為了轉換率和老闆打個賭——關於」你可能認識的人」(People you may know)欄目是否需要點擊跳轉問題,Linkedin的主設計和老闆曾經產生分歧,並以此進行打賭,當改用信息浮片來替換點擊跳轉後,老闆不得不裸體置身於蛋糕中示眾了(提升了34%的轉換率)。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公司平等和包容的文化氛圍。

三、行業Ranking和跨行業大數據的交流。Ranking功能是否有用有兩個要點:用戶是否知道評價的維度;用戶是否知道提升排名的途徑。而Linkedin採用的方法是通過對用戶tag設置的相互投票,當投票票數在前100名,則統一為這些用戶標註專家(expert)標識。此外,由於Linkedin本身的數據積累優勢(量大而客觀),因此在行業趨勢分析上具有很大的潛力,在垂直行業服務上能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因此,從這點來看,買Linkedin股票還是不錯滴。

PS:美國互聯網公司處理問題往往直接了當,比如Linkined的設計師在收到APP不同平台版本特性不一致的反饋後,直接致電給相關人員詢問並解答問題。

最後感謝騰訊大講堂、感謝周陟給我們帶來那麼豐富的見聞分享,對於中國的UX設計,我這裡也想引用中國合夥人成冬青的一句話——掉進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

我們現在已經掉進了水裡,可能方向還比較模糊,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不能「呆」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54

一篇滿是干貨的演講:創業者如何融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435.html

2000年-2006年

2006年新東方上市是教育行業的分水嶺和里程碑事件,它給整個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6年之前的這個階段是以互聯網教育平台和IT培訓為主。當時IT培訓是比較火的,尤其是北大青鳥、達內、華育國際,還有什麼遊戲學院等等,他們剛好趕上2000年IT培訓發展高潮。現在無論是K12(註: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還是職業教育和早教的人才,有很多都是青鳥系的。

在線教育這塊,我們看到的公司相對比較傳統,弘成教育(中華學習網)是在2007年底上市,它主要是跟中國的一些大學發繼續教育的學歷。它其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在線教育,只是通過網絡授課,這樣的模式其實是資源類的,並不是純粹的在線教育。

精品學習網後來這個項目好像不是很成功,因為它的定位是平台,自己買流量的成本比較高。它後來也經歷過轉型,現在看好像內部做了合併,把好幾個教育項目合併在一起。

ATA公司(註:中國智能化考試服務的創始者)把一些職業考試,用計算機的形式實現統一管理,當然這也是必須要跟政府以及行業協會等合作。ATA首先有資源優勢,再加上技術優勢,便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模式,2008年初它在納斯達克上市。

這批企業的特點是都有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還有個特點就是規模都不太大,營收到現在可能也只有兩三億人民幣規模,市值也是比較小的,成長也比較穩定,相對比較慢一些,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比較依賴資源的支持。像ATA,它拿下個新的考試業績能漲20%-30%,但這並不容易獲取,要經過很多運作和招標等環節。而且,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它也會面臨一些波動,比如2008年經濟危機或者股票市場不好,沒有人想去證券公司,考試人群數量就下降,這也就會影響業績。

這批企業裡面,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北大青鳥,它當時在教育培訓行業裡應該是非常領先的。北大青鳥本有機會在2008年上市,它已經路演完成並定價了,只不過當時定價比較低,創始人覺得太不甘心了,就撤銷了IPO申請。後來形勢就更壞了,一方面是IT培訓出現了大衰退,另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窗口期也關了,北大青鳥現在已經江河日下,在教育行業失去了原來的那種地位。但青鳥體系確實出了不少人才,包括瑞思的創始人夏雨峰也是青鳥出來的。此後,精品學習網和飛龍網等做在線招生平台的企業也都不是很成功,他們都是受商業模式和教育行業發展階段的影響。

2006年-2010年

2006年新東方上市之後,投資轉向到了教育培訓行業,包括語言及K12的培訓。在這一輪的投資高峰裡,我們看到幾個上市公司,他們基本都是在2010年上市。

新東方上市第二天環球雅思就拿到了軟銀賽富的投資,此後新航道也完成了融資。2007年那幾個月有扎堆融資現象,9月份巨人融資,學大是10月份融資,接下來是華育,安博幾次大的融資也是在這一年。這一輪投資基本在兩三年以後都收穫了,這輪投資決定了未來兩三年新一輪上市公司的出現。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我後面會講到。

2010年至今

從2010年到現在,在線教育成為新的投資亮點,我單獨把在線教育列出來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它很熱,但額度小一點的投資也在不斷的發生,比如素質類教育、早教項目、少兒英語項目、圍棋項目和少數美術館等等。真正大筆投資是在2010年以後,比如龍文在2011年號稱獲得4.5億人民幣的投資。其它更大筆的投資在教育培訓行業就不太多了,因為上一輪的投資已經結束了,而K12和語言培訓的格局基本已經定了,再想殺出黑馬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投資就轉向到了有特色的在線領域。他們有可能成為被大公司整合的對象,有投資人在投之前先跟我打招呼,說我們投這個項目了到時候賣給你們。

在線教育更多的是希望未來能成長出一個新的明星企業,或者一批新的明星企業。但在線教育領域,並沒有讓人看到眼前一亮、覺得特別驚喜火顛覆性特別強的商業模式。為什麼現在仍有這麼多投資案例呢?我覺得,這是因為資本要抓機會,就像前幾年的團購一樣,那會兒拿到融資的團購企業也很多,但最後生存下來的不太多。當然,這裡面也許可能會成就幾家企業,像傳課、多貝、滬江網和猿題庫這幾個投資案例酒比較典型。

現在拿到融資企業,除了特別早的互聯網項目,因為互聯網項目有特殊性,相對傳統花時間的企業,至少都是在兩三年、三四年以前成立的

現在從零開始的創業者要判斷未來幾年趨勢和方向是什麼,要找準點,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如果你現在做培訓,尤其課外輔導,拿融資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很多VC已經不看K12項目了。除非你只是想做個生意,就是想舒舒服服過日子,沒想成為全國性品牌,這種人也是挺多的,這也是另一種出路:沒想過上市,收入穩定,時間和財務也相對自由。

中篇·不太成功融資案例分析

接下來看兩個案例:一個是融資案例,一個是上市案例,最後結果都不太好。華育國際是從北大青鳥加盟商獨立出來的,因為覺得市場很好不甘心只是加盟商,便成立自己的品牌來做。華育是2007年拿到軟銀2千萬融資,之後馬上擴張,但到了2010年就傳來了各地學校紛紛倒閉和撤銷的消息,到現在據說只剩下三所分校了,如果從當初的夢想和目標來看,這個企業已經沒有了。

我們從這個案例能學到什麼東西呢?第一個是大勢,其實2007年拿到融資是個非常好的時間點,但是創業者要去判斷這個行業未來的趨勢,當時整個IT行業已經往下走了。那時惠普和IBM這樣的IT企業最風光,但現在已經不是大家眼中值得仰慕的對象了,這就是十年間發生的變化,IT培訓企業就要判斷出來這個趨勢,比如招生越來越難。在這個原因之下,管理也就容易出問題,如果你的管理和團隊再跟不上,擴張越快也就意味著死的越快。如果你判斷不對大勢,還去拿錢大肆擴張、開店和招人,學生就招不上來,業意味著企業支出比收入多,你一定有資金消耗光的那一天,到最後不得紛紛關店和收縮,到現在就很難再起來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對趨勢判斷錯誤的案例。

下面說說上市案例安博。我們都覺得安博這家公司非常有特點的——它之前是沒有業務的,所有業務都是買進來的。安博最早是一家提供軟件技術開發,跟教育部合作提供一些技術服務的企業。不得不承認,安博的資本運作能力和融資能力是教育行業最強的,沒有人比過安博,在上市前它已經差不多融了1.7億美元,而且都是大基金的投入。它的併購能力也是最強的,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花了十幾個億併購了23家學校和教育機構,很短的時間內。從這個過程來看,安博很成功,也很風光,商業模式也很獨特,它不像學大、新東方和學而思這樣靠自己開店和經營,而完全是買過來的,無論是實體學校還是培訓學校,還是K12,還是一對一都買,買回來以後就形成了個很大規模的盤子。

我覺得安博資本運作的非常成功,也具有很獨特的經營商業模式。但很多投資者都和我說覺得,自己看不懂這家公司,其實我也看不懂。我們太傳統了,十幾年如一日地特別辛苦在那干,而安博的發展好像不太符合一家企業正常的經營發展規律。去年安博的麻煩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股價也從10塊錢跌倒不到1塊錢,現在整個公司已經被法院委交給畢馬威託管,在做資產重新打包清算。

一家企業到這樣的地步是挺可悲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符合規律的事情,尤其教育是個非常傳統的生意,非常慢的功夫,不是想那麼容易地被打破規律一下做的很大。這並不是說不能併購和整合,而是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併購和整合能力。學大到現在也只是併購了一家很小的企業,投資了一家企業,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強的併購整合能力,所以比較謹慎。

其實,成功的教育行業併購案例並不多,新東方收購的名師堂也賣回去了。但培生做的還不錯,併購了戴爾英語、華爾街英語和環球雅思,而且都是很大的手筆。培生是百年企業,併購整合能力還是很強,兒中國的企業時間還太短,人才和體系各方面挺欠缺的。所以,中國教育企業想走到國際上,想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就一定要在短時間內補上這一課。

作為一個新的創業者、新的教育機構和教育企業怎麼去融資呢?怎麼才能吸引到投資呢?分幾個方面。

教育領域目前的吸引點

教育市場容量非常大,人口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大,隨便做一塊都是好幾百億的市場。另外,教育也是國計民生的消費領域,每個家庭對教育上的投入都是不遺餘力的。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北京東邊CBD金融區,住著很好的房子,甚至在順義那邊住別墅,但因為孩子上學就去中關村租房子,現在已經變成了中關村村裡人,完全跟以前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另外,隨著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增長,因為大家都意識到好的教育確實能奠定一個人的發展基礎,尤其在K12這個階段。

但在這個領域上,中國的教育體系又比較僵化,最近我們看到很多案例。我有個朋友對教育要求很高,他女兒要上學,走遍了北京的上百所學校,沒有一所學校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後他就按自己的教學理念辦了個學校。兩年前我去看,那個學校特別小,特別破,在順義,只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操場跑道那一圈估計也就一百米,當時只有30個學生,都是周邊村裡的孩子,收費很低的。最近我又去了,他現在有100多個學生了,收費從兩年前的1萬多塊錢,現在收一年7.8萬遠,然後明年要漲到9萬8,就那麼破的學校,學費既然能翻這麼高。很多家長都辭了工作專門陪孩子讀書,而且裡面的老師1/4都是家長過來當老師。

大家都願意花這個錢,那麼小幾歲的孩子,上幼兒園,現在北京的平均收費三千塊錢,好的幼兒園五六千塊錢,除了上幼兒園還要上別的才藝班,還不包括旅遊、吃、玩具,這些都是非常驚人的,這些投入在五年以前是不可想像得,大家覺得這些錢開玩笑呢吧?搶錢啊?但現在都已經很正常了,因為大家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了教育服務的價值,如果五年前你幹這些事兒肯定是死了,因為就是那個大勢嘛,而現在做就是很好的起點和機會。這就說明了,中國教育體系的問題也造就了很多創業的機會。

VC關注的三個問題

市場是沒有問題的,資本為什麼一輪又一輪的投教育?這個市場是沒有問題的,這些概念他都懂。尤其學大去IPO路演的時候,我們前三頁是要講行業和中國的教育,很多老外說你不用講了我們都知道,直接講你們的商業模式,而且現在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很多都是中國人,或在中國留學,他們都非常懂,市場沒有任何懷疑,沒有問題。那就看我們這個項目在市場裡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和潛力,一般我們都看三個要點。

1、市場空間和潛力

你不能說自己涵蓋了全中國的教育,只能在一塊領域裡深耕細作,比如在2000年初的時候,IT培訓是熱潮,那會兒你要做高端幼兒園可能沒有市場。所以,還是要看到這個市場潛力有多大,比如學大面向的是中國兩億的中小學生,那這個市場就很大。如果你說我面向的是學習有障礙的孩子,那就是個非常小的市場,除了公益基金沒人躺在你。所以定位很重要,覆蓋多少人群,這些人群需求是不是剛性的,是不是他必須去做的,這些都是對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的。

2、商業模式

可能市場不錯,但與其它競爭對手相比,你會有什麼優勢和獨特的地方?這些問題非常重要,當時學大優勢就是做個性化和一對一服務,當時市場上是沒有的,我們就可以靠這個模式創新開闢出一個新市場。而瑞思牛就牛在創造了小學學科英語新品類,以前我們學的都是新概念和劍橋考級英語。

所以,你創業的時候就要考慮有沒有運作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怎麼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做大,商業模式可不可持續?

3、團隊

你有沒有能力去支撐這個商業模式,有沒有能力等到企業規模擴大以後你還能管的很好、判斷的很準,有沒有駕馭能力。這是最難的,因為人的判斷是非常非常難的,所以,現在資本就喜歡有成功經驗的人,比如他之前已經做過一家成功的公司,他只要出來就能拿到投資,這樣的人確實也容易成功,比如像季琦、周鴻禕、李學凌和古永鏘。但草根創業就非常難了,你想找資本,門兒都見不著,他們都沒有耐心聽你去講。

學大也是草根創業出來的,2006年就開始找投資,當時能我們在教育行業走的比較領先也是因為跨界,我們是從互聯網這個圈進來的,我們知道應該靠資本讓企業更好的發展。但時機不好,我們當時名氣挺小,商業模式也不成熟,所以這幾點也不符合,但提前讓投資人知道我們也是很好的事情。

當時我們在上海見投資人,辦公室外面就是黃浦江,我就想起我們的辦公室是一個特別侷促、燈光昏暗的辦公室,投資者就問我們你們這是什麼東西啊?這也沒聽說過啊!我們說我們是學大,然後他說,等到哪天上海所有家長都知道你的時候我再投你!我就想,到那時候我還要你幹嗎?你提前去接觸,等到這個行業爆發的時候,那你就是在他的視野裡,他們會先來找你。

但團隊這個事兒非常難判斷,也許非常不起眼的人最後會做地很成功,兒可能看上去各方面很好的人做地卻不成功。但總體來講,你需要有證明自己的能力和經驗,這樣也就更容易拿到錢。當然我也看到,鼎暉投資的另外一個教育項目失敗了,一個創始人是斯坦福的畢業生,另一個創們始人是新東方出來的高管,這兩個人都挺優秀的,但這個項目最後也沒成功,中間的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講清楚。這要看創始人的格局和性格,包括是不是有包容度等等。

創業者如何融資?

1、選定目標

前面幾個問題我們都想清楚了,也做好了準備,那怎麼去找融資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商業模式和定位想清楚,你要做好簡單介紹。

投資偏好。不要廣撒網找投資人,因為不同的基金是有不同投資偏好,有的基金比較喜歡教育行業,有的基金比較喜歡傳統行業。

投資額度。有的基金太小是不投的,比如少過一千萬、兩千萬美元根本不投,因為他錢太多了,太小了管不過來,因為按照他們的嚴格流程投多大的項目投入的精力都是一樣的,所以你找一兩千萬以下找太平洋、KKR沒用,而要找像華創、真格,額度上要靈活一些的,這也要研究,省得花冤枉時間和工夫。

投資風格。有的投資基金是激進型,還有的是保守型的,還有些是甩手掌櫃型的。如果你只想要錢的話,你就找那種甩手掌櫃型的,像徐小平,當然資金之外的支持也很重要。此外,我認為創業者要避免找每個領域都投兩家公司的基金,因為他會為了避免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對基金來講,這是一種風險保護,因為他會考慮制衡,但對創業者來講未必是件好事,因為你很多計劃、戰略和策略也許就會被競爭對手掌握。

2、制定策略

朋友推薦。我覺得把商業計劃書發給投資人的做法很天真的,有的人喜歡在微博上發私信,這也沒用。你最好是進到這個圈子,想辦法找朋友推薦,至少有人幫你介紹。

融資顧問。另外,請幫企業融資的顧問,他有很多基金的渠道,能幫你找到最適合你的基金,還會幫你包裝,包括商業模式上的優化和財務模型的設計,當然這是有成本的,一般是要佔整個融資額的3%-5%。

天使先行。你應該找一個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成為你的天使投資人,一方面,這是個背書;另一方面,天使投資人有非常好的人脈和關係,他會幫你推薦給下一輪基金,這也是非常好的做法。

投資者的分類

戰略投資者。該類投資者不會要求有嚴格的財務回報時間限制,也會給你提供業務上的支持。缺點是他會有業務佈局的考慮,可能就會對企業經營上主導的比較多,你要按照他的方向去做。戰略投資者可能要求控股,至少20%以上的股份比例。他要主導這個企業的經營,一旦你的業務跟他的想法有衝突,他可能就會制止。

財務投資者。相對於戰略投資者而言,財務投資者是以獲利為目的的,通過投資行為取得經濟上的回報,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套現。財務投資者更注重短期的獲利,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則不怎麼關心。

財務投資者更的是指VC/PE,他們主要是為了財務回報,投了幾年後要求翻多少倍,他一般對企業干預的比較少,平常不怎麼管理,但你以找他幫忙。他常常會有時間要求,幾年不上市,你就要回購他的股份。或者你要上不了市,有個拖帶權條款,他要賣的話你要跟著我賣。這就是VC的風險和回報考慮,但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一旦上不了市,說明這個企業也已經不怎麼樣了。所以,我認為包括對賭協議這些在內的條款都是沒什麼用的,因為真到那一天,大家都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