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招行上半年零售利息收入反超對公 新增房貸過千億

六成新增貸款投向零售,零售貸款利息超過對公貸款,不少銀行都在躲避小微等零售業務風險之際,招商銀行卻在反向而行。

8月18日晚間,招行披露2016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該行貸款余額3.03萬億元,比去年底增加約2000億元,在公司貸款收縮的情況下,其零售新增貸款就增加了1200億元左右,占比達到約60%。與此同時,在零售貸款余額小於公司貸款的情況下,招行零售貸款利息收入卻超過公司貸款62億元。

上半年,房貸成為各家銀行新增貸款的主要來源,招行也不例外。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招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比去年底增加1075億元,而在同期,該行貸款余額只增加了2000億元。這意味著,過半新增貸款依靠房貸拉動。

零售利息收入反超對公

上半年,作為體量最大的股份制銀行,招行資產、負債已經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尤其是資產規模的增速,明顯慢於已披露中報的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

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招行總資產為5.53萬億元,總負債為5.16萬億元,比去年底分別增長1.14%、0.88%;存、貸款余額為3.69萬億元、3.02萬億元,分別比去年底增長3.39%、7.16%。

在四家已披露半年報的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華夏銀行今年上半年總資產分別比去年底增加11.72%、11.38%;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1.67%、8.89%。而規模與招行接近的浦發銀行,同期總資產、貸款余額分別增長了6.48% 、9.05%。

不過,資產負債規模雖然相較落後,但招行上半年利潤增長在同業中仍處於較好水平。截至6月底,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133.94億元,同比增長8.63%,實現凈利潤352.3億元,同比增長6.84%,高於平安銀行、華夏銀行。

今年上半年,和其他幾家已披露中報的銀行一樣,招行利息收入、支出均出現顯著下降。截至6月底,該行利息收入1088.57億元,同比下降8.57%;利息支出為413.8億元,同比下降21.19%。利息支出的大幅下降,成為其收入、利潤增長的一大原因。

招行表示,這是其轉型“輕型銀行”的效果體現。今年上半年,該行活期存款占比達到63.16%,比去年底提升6.13個百分點。其中,零售活期存款占比為74.27%,較去年底提升3.17個百分點;公司活期存款占比為57.97%,較上年末提升7.8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非息收入也成為招行利潤增長的一大來源。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該行實現凈利息收入674.77億元,同比增長1.39%;非利息凈收入454.42億元,同比增20.9%。其中,其中,零售非息凈收入197.33億元,同比增長22.55%;批發非息凈收入223.71億元,同比增長21.52%

作為最早發力零售的銀行,招行在此方面的表現,遠超同業水平。其上半年零售業務的收入,已經超過對公業務。半年報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公司貸款1.5萬億元,利息收入338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52%;零售貸款1.28萬億元,利息收入400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28%。而2015年全年,上述數字分別為5.55%、7.37%。

目前,零售業務收入在招行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已近半。今年上半年,其零售營業凈收入同比增長15.83%,零售業務稅前利潤269.57億元,同比增長36.68%,在業務條線的稅前利潤中占比達49.27%。

新增零售貸款占比超六成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業務結構成為商業銀行的共同選擇。但與其他銀行不同的是,招行采取了壓縮對公業務,將更多資金投入零售業務的做法。

上半年,招行的貸款結構已經明顯體現出這一變化。截至6月底,在集團口徑下,招行公司貸款余額1.49萬億元,比去年底的1.508萬億元,減少約108億元,降幅約為0.7%,在貸款中的占比下降了4.13個百分點。

根據半年報披露,公司貸款的五大類別中,招行固定資產貸款、貿易融資規模均有明顯下降。截至6月底,該行這兩類貸款余額分別為3454億元、1930億元,分別去年底減少251億元、267億元,降幅分別達到7.1%、12%左右。此外,流動資金貸款雖比去年底增加了103億元,但增幅僅有不到1.5%。

在各類資金業務中,增長較快的只有票據貼現一類。截至6月底,招行票據貼現余額為1830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約832億元,增幅達到90%以上。流動資金貸款雖略有增長,但只增長了103億元,增幅不到1.5%。

不過,今年上半年,招行資金投放最多的還是零售業務。截至6月底,其集團口徑下的零售貸款余額1.35萬億元,比去年底的1.23萬億元,增加1200億元,增幅接近10%。幾大類別中,除了小微貸款余額減少了86億元以外,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信用卡貸款,均出現顯著增長。其中,信用卡貸款余額3405億元,比去年底增加173億元,增幅為8.74%。

個人住房貸款的增幅則更為驚人,已經成為上半年招行貸款增長的主要動力。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招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6069.45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1075億元,增幅達到23.55%。而在同期,該行貸款余額增加了2000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該行超過50%的新增貸款,來自個人住房按揭貸款。

實際上,房貸已成為各家銀行今年的重點投放對象。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浦發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3379億元,同比增加734億元,增幅達到28%左右。而在同期,其貸款余額為2032億元,約有36%的新增貸款依靠房貸拉動。此外,已經連續多年壓縮房貸業務的平安銀行,上半年也重新增加房貸資金投放。截至6月底,平安銀行房貸余額為496億元,比去年底增加約40億元,增幅約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37

招行澄清:暫停部分票據交易並非存在重大隱患

招行今日晚間發布消息稱,為分散票據交易風險,該行對所有票據交易對手設置交易額度。鑒於與部分商業銀行票據交易已達交易額度上限,招商通知下屬機構暫時控制與部分商業銀行的票據交易。此舉並不表明相關銀行票據管理存在重大隱患。

昨日有媒體報道,在開展了多輪風險排查和業務檢查之後,招商銀行近期暫時凍結了十余家城商行以及農商行的票據授信額度。被招行暫時凍結票據授信額度的銀行,均為地方中小銀行,包括齊魯銀行、包商銀行、大連銀行、阜新銀行、煙臺銀行、臨商銀行、萊商銀行、濰坊銀行、營口銀行、天津濱海農商行、自貢市商業銀行、天山農商銀行、甘肅銀行等十余家銀行。換句話說,上述銀行開出的票據,招商銀行不再對其貼現。

報道稱,從多家銀行被爆出票據案、央行、銀監會聯手整頓票據市場以來,招行並不是第一家出手控風險的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75

招行回應“裁員7000”:收縮勞務派遣人員規模

隨著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完畢,除了利潤增速下滑、不良率持續攀升,各家銀行的裁員情況最近也備受市場關註。

根據招行半年報,截至2016年6月30日,該行共有在職人員68424人(含派遣人員);而在2015年末,該行共有在職人員76192人(含派遣人員)。按此計算,今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員工減少了7768人。

對此,招商銀行9月1日晚間回應稱,其關註到個別媒體關於招商銀行2016年上半年員工人數減少的報道。

就該報道,招行說明如下:2016年,招商銀行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在勞動用工方式上降低勞務派遣用工占比,並在風險和質量可控的前提下,將原部分派遣人員所從事的非核心業務委托專業服務供應商完成。因此,年報中所披露的含勞務派遣人員在內的人數會出現較2015年末下降的情況。

招商銀行表示,向“輕型銀行”戰略目標轉型的過程中,仍將持續招募更多專業人才加盟,為業務的穩健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12

招行理財規模超2萬億 委外總體杠桿0.3%左右

拋棄擴張路徑,銀行正在減“重”前行。

10月18日,招商銀行副行長丁偉在2016年第52期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傳統存貸款業務模式已難以為繼,要保障經濟下行期的銀行利潤增長,就要加快投行、資產管理等新興業務發展。

傳統信貸利差的增長乏力之下,銀行都開始給信貸業務“減負”。“投行+資管”,還包括在互聯網金融上面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4年,招行在二次轉型時提出了“輕型銀行”的發展戰略,2015年調整相關業務部門設置,在總行層面成立了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

招行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6月末,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21%,占比40%,其中投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1%。今年上半年,招行並購金融中間業務收入更大幅增長190%。

在零售業務領域有巨大優勢的招行,近幾年將投行資管業務作為重點,在丁偉看來,首先是市場有脫媒需求。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對傳統信貸的需求相對低迷,對債券發行、資本運作、跨境並購的需求則風生水起。

其次則是居民有龐大的理財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理財資金規模突破2萬億,僅次於工商銀行。

投行化經營

投行化經營是銀行的一大轉型方向。

“商業銀行做投行化經營,能夠更全方位地解決需求。”招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韓剛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最近大中型銀行更多地介入到投行化經營里,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是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利息差不斷下降。第二是金融市場不斷發展,企業融資脫媒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間接融資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第三則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不論在產品還是在機構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銀行從事投行化經營是必然的選擇。

同時,銀行投行化經營也面臨挑戰,首先是機制上的挑戰,即跟傳統的投行相比,商業銀行以穩健風險為主的流程機制,對於客戶需求的風險認知或效率方面會面臨挑戰。其次銀行投行專業人才的儲備不是十分充分,也是一大挑戰。此外,在投行化經營的過程中,對於投行化經營的風險認知的點,跟以前傳統信貸業務認知的點,考量的關鍵因素還存在一些差異。

下一步,招行表示其投行業務將挖掘大型央企國企、房地產企業和部分戰略客戶的發債需求。同時,拓展並購重組,尤其是企業“走出去”潮流下的跨境並購業務及其背後的並購融資、銀團貸款業務。

上半年理財規模超2萬億

“資管”業務也是近幾年金融行業較為風生水起的領域,搶食的機構不僅僅是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信托等機構都在積極布局。

對銀行而言,資管業務重頭戲是理財業務。“資產管理的核心任務是管好2萬億理財資金,目前主要投向債券、同業資管、債權融資、權益市場等領域。”丁偉稱。

今年上半年,招行資管業務累計兌付客戶收益331億元,累計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00億元,同比增長逾一倍,占全行非息凈收入的23.6%。

招行數據顯示,2014年底,其理財規模是1萬億,2015年底增加到1.8萬億,到今年上半年末已經超2萬億。

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總裁周松表示,發展理財業務的驅動力,一是社會財富快速增長,居民個人理財需求增加;二是招行“輕型銀行”的轉型,大資管不僅僅是產品設計和管理資產的環節,也包括前端的財富管理,行內資源有所傾斜;三是招行資管部門獨立運作的框架搭建以及投資能力的提升。

在銀行理財“剛性兌付”並未實質打破的背景下,招行通過發力凈值型銀行理財來迎戰。其上半年末的理財產品余額中,凈值型產品占1.4萬億元,占比達68.44%。

委外杠桿0.3%左右

周松還談到,在大類資產配置中還會充分利用外部合作機構的資源來提高投資能力。招行的資產管理板塊也在大力開辟“委外”模式,篩選優秀的投資管理機構來輔助投資。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銀行委外理財開始呈現“井噴”趨勢。有機構估算,2015年與債市相關的委外資金規模可能達到5萬億左右,委外業務規模快速上升帶來的風險也受到關註。

“現在委外有些‘妖魔化’了。”周松稱,招行是以自主投資為主,委外為輔,“對於委外的風險,我認為如果管理得當,委外沒有增加債市的資金或者把風險放大。”

周松表示,因為這一部分資金,如果不委托給外部機構投資,招行自己也會投資,因為本來這個錢就要配置在債券市場上。他透露,招行目前委外的總體杠桿在0.3%左右。

風險控制方面,招行要求委外參考自主債券投資的風險來投資,針對委外機構不同特點來設計整體風險控制指標。招行每天都會收集委外機構所持有債券的底倉,以及各個機構的交易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59

興業銀行坐穩股份行頭把交椅 招行仍是最賺錢銀行

10月28日,興業銀行發布了2016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從總資產規模來講,興業銀行繼續穩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頭把交椅。

去年第三季度,興業銀行總資產超過招商銀行,改寫了多年不變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座次排名,隨後在去年年末又被招行反超。到了今年年中,興業銀行再次反超招行,而今,三季報顯示,興業銀行繼續夯實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第一的地位,而放棄一味追求規模的招行則被民生、浦發超過。

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興業、民生、浦發和招行的總資產分別為5.82萬億元、5.64萬億元、5.5642萬億元和5.5639萬億元,較今年年初增速分別達9.78%、24.68%、10.31%和1.63%。

凈利潤方面,在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招行仍是最賺錢銀行,其次是興業銀行。截至9月末,招行、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分別為521.42億元、439.82億元、391.63億元、406.82萬億元和345.43萬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51%、6.70%、2.05%、9.47%和4.91%。

零售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對於前三季業績表現,興業銀行方面稱,前三季度,該行以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為導向,及時調整相關資產負債政策,推動資產業務保持穩健增長。期末總資產達5.82萬億元,比期初增長9.78%;其中,貸款較期初增長10.39%,各類投資余額較期初增長16.97%。

作為國內擁有最多金融牌照的商業銀行之一,該行強化集團協同聯動,子公司核心能力進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旗下子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20億元,同比增長16%,對集團凈利潤貢獻占比達4.55%,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各聯動業務合計留存集團內中間業務收入19.75億元。

此外,興業銀行的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該行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86.58億元,同比增長5.61%。非息收入規模和占比快速提升,非息收入同比增長40.11%,在營業收入中占比較年初提高7個百分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1.68%。

零售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截至9月末,零售客戶綜合金融資產日均規模13204.18億元,較年初增長11.2%;零售中間業務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代理及交易類中間業務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78%;結算型存款占比達61%;個人貸款余額6800億元,較年初增長1681億元。零售業務實現凈利潤68.08億元,同比增長30%,占三大條線比重同比提升近2個百分點。

銀行業資產質量繼續惡化

梳理幾家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前三季度業績,普遍來說,銀行的資產質量仍在繼續惡化。

截至9月末,招行、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7%、1.71%、1.57%、1.72%和1.5%,比上年末分別上升0.19個、0.25個、0.77個、0.16個和0.07個百分點。

在撥備覆蓋率指標上,民生和中信銀行已經臨近監管紅線,分別為154.40%和154.94%。相對來說,興業銀行的壓力較小,撥備覆蓋率為224.68%。

興業銀行表示,不良貸款及關註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內宏觀經濟仍處於L型增長區間,部分行業不景氣問題還將延續;受“去庫存”、“去產能”及“去僵屍企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民間借貸、擔保鏈等因素的影響,個別地區、個別行業信用風險仍在暴露,出現償債能力下降、資金緊張、資金鏈斷裂等情況的企業有所增加;同時,風險的化解、不良資產的清收處置等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招行亦表示,將加強對產能過剩、高風險低價值客戶和“僵屍企業”的退出,實施戰略客戶及壓縮退出客戶“名單制”管理;優化預警模型,加強預警客戶風險化解,前瞻化防控風險,拓寬不良處置渠道,加快風險資產處置,有效控制資產質量下行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99

智能投顧年末複蘇 招行、民生證券率先試水

從年初時的巨頭湧入、創業公司進場,到年中的沈寂冷清,2016年中國的智能投顧行業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高開低走。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2016年進入倒計時的時候,智能投顧的“過山車”又重新步入了上升軌道,而且持續加速。

先是12月6日,招商銀行在深圳舉辦招行APP 5.0暨摩羯智投新聞發布會,宣布招商銀行兩款重磅新產品APP 5.0、摩羯智投正式上線。隨後,民生證券和品鈦集團旗下的璇璣宣布正在合作開發數字化資產配置系統。

受制於牌照尚未放開、可選資產較少、用戶接受程度低,以及盈利模式尚不明確等四方面的原因,智能投顧行業在國內發展一直較為緩慢。去年以來,市場上陸續出現了不少智能投顧產品,但大多數發展並不順利。

不少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不同類型機構掌握的優勢、資源各不相同,各自發揮所長、共同合作可能是國內智能投顧業務最可行的破局之法。現在看來,這個趨勢已經逐漸明朗。

智能投顧行業在年底的複蘇或許並非偶然,畢竟隨著國內理財市場的擴大、中產階層的崛起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智能投顧通過技術手段提升資管業務的效率、降低財富管理的風險,還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只是無論對於投資者還是從業者來說,這個行業都沒有必要被過度神話,通過技術手段做好資產配置和用機器人炒股就能跑贏大盤,始終是兩個概念。

智能投顧再度升溫

智能投顧在年底的集中爆發,似乎帶著幾分“複仇者”的意味,這一年里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種種問題正在被逐一解決。

首先被克服的是資質和資產的障礙。

由於目前國內投顧牌照尚未放開。並且,投顧與資管兩塊業務牌照是分開管理,適用於不同的法律法規,而金融科技公司往往不具備相應資質。這一問題延伸到操作層面,即假設沒有上述牌照或缺少其一就沒法實現資產管理和理財服務一體化。

如果,一個智能投顧產品只能提供資產配置建議而不能實現自動化交易,那“智能”一說也就無從談起。同樣,如果底層資產品類不夠多元,數量不夠豐富,智能投顧的價值同樣難以實現。

智能投顧行業在年底的這一次爆發,傳統持牌金融機構的入局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不管是摩羯智投背後的招商銀行,還是民生證券和璇璣合作的產品,因為有了牌照做支持,在業務拓展和產品選擇上也有了更大的空間。

根據兩家機構提供的信息,摩羯智投的定位是以公募基金為基礎、全球資產配置的“智能基金組合配置服務”。而民生證券和璇璣的合作則會先利用券商的優勢,通過有效跟蹤市場的基金進行資產配置,後續再逐步豐富包括固收在內的其他產品。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技術層面的突破。

傳統金融機構近年來一直希望在金融科技領域有所突破,也從不掩飾自己在新金融行業的圖謀。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新貴們搶占市場的時候,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加快步伐。

招行這次想嘗試的智能投顧產品包含了一整套資產配置服務流程,從目標風險確定、組合構建、一鍵購買,到風險預警、調倉提示,再到一鍵優化、售後服務報告等,涉及基金投資的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服務環節,以及智能投顧產品中常見的動態調倉功能。

同樣是傳統金融機構,民生證券也希望通過技術手段改變傳統券商存在的一些問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因為證券市場有著極大的波動性,在市場不好的時候,賬戶的活躍度都會有一些降低,或者轉化投資方向。因此他們希望通過技術的手段,實現風險可控與保證收益的平衡。

據了解,目前璇璣團隊已有一部分工程師進駐民生證券的研發中心,與民生證券的技術產品團隊一起進行部署和開發,另一部分則留在總部進行統籌,預計年底之前產品便會上線。

財富管理的新趨勢

花旗集團最新報告顯示,機器人投顧的管理資產規模(AUM)從2012年幾乎為零,增加到了2015年底的187億美元。國際知名咨詢公司AT Kearney預測,到2020年,全球機器人投顧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將突破2.2萬億美元。

除了巨大的市場前景讓無數公司趨之若鶩之外,這種“去人工化”的智能理財服務被公認為是財富管理行業必然的發展方向。因此,除了Wealthfront、Betterman等主打機器人投顧的創業公司,一大批老牌的金融巨頭也紛紛開始布局該領域。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布局路徑也很相似:自給自足或者尋求合作與收購。

如果能夠把互聯網基因融合得好,傳統金融公司在此類業務上很容易實現突破。相較於獨立智能投顧公司,他們在涉足智能投顧業務除了在資質上沒有障礙外,其固有的用戶群體,以及豐富的金融產品都是天然的優勢。

例如,嘉信智能投資組合、貝萊Future Advisor、德銀Anlage Finder都是典型的傳統金融“出品”的智能投顧產品,目前都已初具規模。

其中,嘉信理財在上線嘉信智能投資組合之後,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33000個賬戶和24億美元資產。同樣的成績則分別耗費了獨立智能投顧公司Wealthfront和Betterment約3.5年和4年的時間。

但是即便沒有互聯網基因,也沒有關系,因為自有技術端的開發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優秀的合作夥伴,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好辦法。

例如,2015年下旬,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收購機器人投顧初創公司Future Advisor,高盛收購線上退休賬戶理財平臺Honest Dollar。摩根大通和高盛則投資了Motif,富國基金則“牽手”Betterment。

顯然,招商銀行選擇了第一條路,而民生證券與璇璣的合作屬於後者。

從過去傳統金融機構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案例來看,能迅速調轉“船頭”適應新市場的機構並不在多數。然而,傳統金融機構的智能化進程卻是迫切的,如果民生證券與璇璣合作的這一次試水成功,或許這種模式可以被更多的複制和推廣。

智能投顧在年底的這一次爆發,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至少,它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兩個有參考意義的範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31

招行零售變法:破冰智能投顧 搭建金融自場景

冷眼旁觀許久之後,商業銀行智能投顧終於開始破冰。

招商銀行12月6日宣布推出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以公募基金為基礎資產配置,采用FOF模式進行自動的資產組合配置,通過運用模型加機器學習算法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智能理財服務。而按照定位,摩羯智投並非單一產品,而是一個綜合服務的過程。

智能投顧喧囂一時,商業銀行、券商等正規金融機構,卻一直沈默以對,而招商銀行是第一家進入這一領域的商業銀行。招行零售業務總裁劉加隆表示,希望通過手機銀行、智能投顧等平臺,形成起金融服務的深度金融服務自場景平臺,從而實現零售業務的轉型,並搶占市場先機。

銀行智能投顧破冰

招行於2016年12月初推出手機銀行5.0版本,以及摩羯智能投顧兩個產品。手機銀行5.0新增了生物識別、360°全視角收支記錄、語音智能搜索引擎三項技術,並推出收支記錄、收益報告、在線理財顧問、銀行卡及支付管理等功能。

而作為智能投顧產品的摩羯智投,雖然只是手機銀行新增的一個功能模塊,卻是招行此次主推的產品。據該行介紹,通過運用機器學習算法提供智能理財服務,依據客戶的投資偏好、風險偏好和理財期限等要素,自動篩選並組合成一攬子基金,客戶可以實現一鍵購買。   

實際上,對於近期成為金融領域最大熱門的智能投顧,持牌金融機構鮮有動作,而是面臨監管壓力的互聯網金融成為主力。在資產配置方向上,最早應用智能投顧的國外市場,主要被動型的ETF基金為主,而在國內,股票、基金、債權、網貸等各類產品,都被囊括在內,且投資方向也極為龐雜。

作為正規金融機構智能投顧破冰之作,招行的摩羯智投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根據該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邊琳介紹,摩羯智投主推資產配置服務,參與門檻2萬元,針對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資產,目前只對公募基金產品開放。

在配置模式上,摩羯智投先行設定大類資產配置邏輯,對全市場資產進行分類優化和指數化編制;而後再對市場上的基金進行遴選;最後多象限對市場進行跟蹤和監控,發現組合偏離最優狀態則發出優化預警。

招商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助理王洪棟稱,客戶從線下網點的理財經理端、線上客戶手機銀行端均可參與“摩羯智投”的服務。據其介紹,摩羯智投的模擬組合中,從6月1日至10月25日,不同組合的區間回報在3.57%-10.56%,符合預期設定。

模型+算法

智能投顧資產配置之所以選擇公募基金,既有產品方面的考慮,更有對招行自身優勢的定位。該行認為,在國內,要做好智能投顧,既要發揮數據處理、模型進化的優勢,又要處理好及其與人深度融合。

王洪棟稱,首先,公募基金涵蓋境內外股票、債券、商品、黃金等全部大類基礎資產,覆蓋範圍廣,並有很好的穿透性,而保險、信托、銀行理財均不具備這一優點。其次,公募基金標準化程度高,有完善的披露機制。再次,公募基金認購起點低,申購起點10-1000元起之間,適合大部分客戶,並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而保險、信托等產品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按照招行的思路,摩羯智投並非單一產品,而是一個綜合服務的過程,即投資者設定收益目標、風險最大容忍度等指標後,系統根據客戶要求計算投資組合,管理上采用FOF式的模式,這就對數據的采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該行已與基金公司合作,申報了FOF產品。

招行在公募代銷領域的地位,恰好可以發揮作用。根據了解,招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基金代銷機構、第二大資產托管機構,銷售的各類基金產品達到2400只以上。無論是與基金公司的議價能力,還是數據獲取方面,都有更多的主動權。

“基金公司選擇合作方的時候,也要看對方實力,如果規模很小,很難得到獲得基金公司數據。現在做FOF型投資管理,公認只有銀行這類大平臺才可能做好。”王洪棟說,作為最大的代銷機構,每次去基金公司調研,都會受到極高重視,而到該行路演的基金公司也很多,對基金經理的個人風格、業績表現、公司治理等非常熟悉,多年積累下來,已經形成了豐富有效的數據庫,而這些優勢是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

“我們的智能投顧新產品,並不是依靠一個靜態模型,而是通過算法。”招行零售業務總裁劉加隆說,問世要從可量化的目標開始,通過算法為個人提供定制化理財服務,分散投資風險、避免情緒化操作。目前,該行代銷的產品日均計算量高達107萬次,據此才得出最適合不同客戶的風險收益曲線,並且制定其投資組合策略。

搭建金融自場景

在手機銀行5.0版、摩羯智投發布會上,招行IT、 財富管理、零售網絡銀行等多個部門負責人悉數登場。而在以往,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

出現這種不同於往常的局面,與該行上述產品的推出過程有關。根據招行介紹,為了推動這一項目,該行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團隊300多名人員中,IT部門、業務部門各占50%,形成跨部門聯動的協作模式。

對於招行來說,手機銀行、摩羯智投並非線下網點的輔助工具,而是承擔了招行零售轉型的重任。劉加隆說,雖然線下網點也可參與手機銀行、摩羯智投的服務,但該行的思路是手機優先,相關業務、應用先行在手機端開展。

對於這樣的思路,還有著招行搭建金融自場景平臺的思考。該行希望,手機銀行、智能投顧等移動端平臺,能形成串聯起金融服務的金融服務自場景平臺,從而實現零售業務的轉型,並搶占市場先機。

“我們非常焦慮,沒有什麽安全感,金融自場景就是我們兩年來思索的結果。”劉加隆說,“未來十年、二十年,最大的機會可能就在金融自場景,這是銀行的優勢。”劉加隆說,對於深耕金融自場景的戰略,招行內部想了“很久很久”,才確定了這一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16

摩拜單車宣布攜手招行:在押金監管等方面展開合作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摩拜單車、招商銀行28日聯合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押金監管、支付結算、金融、服務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摩拜單車表示,從成立之初即和招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此前已經在招商銀行開設了押金專戶,對用戶押金進行集中統一管理。此次戰略合作是雙方原有良好合作關系的深化和發展,通過本次戰略合作,雙方將繼續加深和完善在押金監管方面的合作,招商銀行將對監管賬戶內所有資金進行嚴格審核、監管,確保押金的管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摩拜與用戶之間的《用戶指南》、《車費與押金》的規定。

除了繼續提供押金監管服務外,雙方還將在資金結算、綠色金融、信用卡積分、零售客戶資源共享以及物理網點停車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通過將金融平臺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實現對接,雙方企業能夠更好為雙方的客戶提供服務。

一周前,摩拜單車剛剛宣布,繼2016年相繼成功獲得騰訊、華平投資、紅杉、高瓴資本、貝塔斯曼等國內外知名機構投資後,2017年再次獲得D輪及D輪後新融資,新引入攜程、華住、TPG、富士康、淡馬錫(Temasek) 等戰略投資者,且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僅2017年年初以來,摩拜單車D輪和D輪後累計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02

招行2016年零售利潤占比過半 不良貸款生成趨緩

作為最早發力零售的銀行,無論是零售業務收入,還是利潤貢獻度,招商銀行零售業務仍然笑傲江湖。

招商銀行3月24日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自2014年來,該行利息凈收入三年平均複合增長率25%,零售稅前利潤占比過半,達到53%以上。

與此同時,招商銀行的資產質量在2016年仍承受壓力。去年全年,其不良貸款余額達611億元,關註類資產減值損失661億元,但不良貸款生成率已開始下降。

零售利潤占半壁江山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招行集團口徑總資產達5.94萬億元,同比增長8.54%。存、貸款余額分別達3.8萬億元、3.26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45%、15.49%。實現營業收入2090.25億元,同比增長3.75%,實現凈利潤620.81億元,同比增長7.6%。

作為商業銀行“零售之王”,招行零售業務仍然笑傲江湖。2016年,該行零售貸款在貸款中的占比達50.45%,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加2290億元,信用卡透支余額同比增長959億元,分別占零售貸款的47.37%、26.89%。

與此同時,招行的零售業務貢獻度也大幅提升。2016年,其零售營業凈收入達979億元,占營業凈收入的49.43%,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8.43%,稅前利潤達到440億元,同比增長23.8%,在各業務條線稅前利潤中的占比達到53.62%,同比提升4.07個百分點。

此外,招行零售客群及日均資產余額也持續擴大。截至2016年底,招行零售客戶數達9106萬戶,同比增長19.32%;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余額達5.5萬億元,同比增加7809億元,增幅16.44%;零售客戶存款余額達1.19萬億元,同比增長5.54%。

對於銀行業競相爭奪的消費金融,截至2016年底,招行消費貸款余額(不含房貸)達到641億元。成立僅兩年的招聯消費金融公司,己覆蓋客戶超過700萬戶,累計發放貸款571億元。

對公業務方面,截至2016年底,招行公司存款余額2.4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2%,其中活期存款占比57.98%,較上年末提升7.87個百分點。

招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也取得進展。截至2016年末,招行手機銀行、掌上生活兩大APP年活躍用戶數分別達2578萬和3021萬。去年11月推出的摩羯智投,成為智能投顧標桿,截至年末,戶均購買金額達3.69萬元。2016年,招行還加入R3 區塊鏈聯盟、“超級賬本”等國際區塊鏈組織。

非息收入三年複合增長率25%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招行非利息凈沒入達678億元,同比增長15.54%。2014到2016年間,其非利息凈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5%。

作為招行轉型重點方向的投資、大資管、交易銀行業務,均有較好表現。年報數據顯示,招行2016底的現金管理客戶總數達111.0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3.45%。

與此同時,投資銀行業務競爭力也顯著提升,實現並購融資809.95億元,結構融資326.95億元,股權投融資128.05億元,實現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35.82%;托管資產規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17萬億元。

而資產管理、中間業務為招行貢獻了主要的利潤增量。根據年報披露,2016年,該行私人銀行客戶邁5.95萬戶,同比增長21.47%;銷售個人理財產品7.6萬億元,代理開放式基金銷售4952億元,代理保險保費1525億元,代理信托類產品銷售達1322億元。

數據顯示,2016 年,招行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85.49億元,同比增長8.61%,占零售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58.98%;信用卡非利息業務收入達113.19億元。

“不良”生成率下降

在銀行業不良資產持續曝露的情況下,招行的資產質量也有所下滑,但已出現企穩跡象。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招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611.2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7.1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7%,比上年末提高0.19個百分點。

逾期貸款方面,截至2016年底,招行逾期貸款698億元,同比減少104億元,占比2.14%,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關註類貸款占比2.09%,同比下降0.52個百分點;而關註類資產減值損失高達661.59億元,同比增長11.63%。

2016年,全行共處置不良貸款501.73億元。其中,清收92.77億元,核銷不良貸款286.13億元,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方式處置59.15億元,折價轉讓43.63億元,通過重組、上遷、抵債、減免等其他方式處置不良資產共20.05億元。

不過,招行不良貸款生成己有趨緩跡象。年報披露,2016年全年,招行累計新生成不良貸款余額629億元,比上年減少167億元,降幅20.98%;不良貸款生成率2.24%,比上年下降1.02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847

招行戰略轉型下半場:瞄準金融科技推動零售轉型

貸款余額、營業收入、稅前利潤等指標,在整體業務中全部占據半壁江山,大幅增長的零售業務,已成為招商銀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招商銀行的上述三項指標中,零售貸款總額在貸款中的占比達50.45%,零售營業凈收入占全行的49.57%;零售稅前利潤占業務條線的53.62%,在同業中均處於領先地位。

1987年,招行銀行在深圳蛇口成立,如今正逢成立三十年。三十而立的招商銀行,其零售業務又將向何處去?

“規模擴張不是招行的選擇。”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近期表示,該行的整個戰略轉型,目前已進入下半場,上半場確立了轉型目標、方向、路徑,推進了組織架構改革和結構調整。下半場主要通過實施Fintech戰略,推動零售業務的投入產出模型發生變化。

 

零售業務領跑“輕型銀行”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招商銀行零售貸款總額超1.5萬億元,同比增長25.73%,占貸款總額的50.45%,同比上升3.74個百分點;零售金融業務營業凈收入達979億元,同比增長8.41%,占營業凈收入的49.57%,同比上升2.48個百分點;零售稅前利潤同比增長23.8%,占業務條線稅前利潤的比重為53.62%,同比提升4.07個百分點。

在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對“輕型銀行”的差異化策略,招行行長田惠宇將其總結為:結構更安全、特色更鮮明、模式更清晰。在“輕型銀行”思路下,該行不再比拼資產規模,而是註重盈利能力和客戶數量。

書顯示,截至2016年末,招行零售客戶數達9106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9.32%;AUM(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余額達5.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809億元,增幅16.44%;零售客戶存款余額達1.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4%。

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招行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達185.49億元,同比增長8.61%,占零售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58.98%。其中最高端的私人銀行客戶數為59560戶,較上年末增長21.47%;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為1.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54%。

 

瞄準Fintech

 

零售業務占比已超一半,未來發展路徑在哪里? 田惠宇表示,該行不僅要充分利用零售客群優勢,在傳統產品、服務流程上移動優先,進行渠道變革和服務升級,還要大力挖掘數據資源。

2016年12月,招商銀行發布其零售銀行的兩款Fintech產品,一是招商銀行APP5.0,二是智能投顧系統——摩羯智投,以對應網絡化、智能化兩大轉型挑戰。

招行零售金融負責人當時曾表示,人工智能會大量在金融領域應用,該行通過金融垂直自場景概念,將人工智能從銀行角度向金融體系橫向擴張。為此,該行每年按利潤的固定比例,投入研發資金。

在2016年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稱,該行過去每年在IT上的投入超過50億元,在銀行同業處於領先。該行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並建立容錯機制,為零售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從2016年末數據看,招行手機銀行累計下載客戶總數達到4151.92萬戶,年活躍登錄客戶達到2577.92萬戶;手機銀行交易筆數7.35億筆,交易金額達12.10萬億元。手機渠道理財產品銷售額達2.22萬億元(不含基金、保險),“摩羯智投”戶均購買金額為3.69萬元。

未來,招行Fintech戰略演進路徑包括三步走——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設立專項科技基金,加大Fintech投入,在移動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領域,持續加大投入,並密切關註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最新進展和創新應用。

“通過結構調整的加速、特色優勢的凸顯、科技金融的創新,招商銀行的增長模式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盈利增長,正逐漸擺脫邊際投入產出遞減的窘境,擺脫對規模、資本、資源投入的線性依賴。”田惠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