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招行理財規模超2萬億 委外總體杠桿0.3%左右

拋棄擴張路徑,銀行正在減“重”前行。

10月18日,招商銀行副行長丁偉在2016年第52期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傳統存貸款業務模式已難以為繼,要保障經濟下行期的銀行利潤增長,就要加快投行、資產管理等新興業務發展。

傳統信貸利差的增長乏力之下,銀行都開始給信貸業務“減負”。“投行+資管”,還包括在互聯網金融上面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4年,招行在二次轉型時提出了“輕型銀行”的發展戰略,2015年調整相關業務部門設置,在總行層面成立了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

招行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6月末,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21%,占比40%,其中投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1%。今年上半年,招行並購金融中間業務收入更大幅增長190%。

在零售業務領域有巨大優勢的招行,近幾年將投行資管業務作為重點,在丁偉看來,首先是市場有脫媒需求。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對傳統信貸的需求相對低迷,對債券發行、資本運作、跨境並購的需求則風生水起。

其次則是居民有龐大的理財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理財資金規模突破2萬億,僅次於工商銀行。

投行化經營

投行化經營是銀行的一大轉型方向。

“商業銀行做投行化經營,能夠更全方位地解決需求。”招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韓剛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最近大中型銀行更多地介入到投行化經營里,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是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利息差不斷下降。第二是金融市場不斷發展,企業融資脫媒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間接融資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第三則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不論在產品還是在機構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銀行從事投行化經營是必然的選擇。

同時,銀行投行化經營也面臨挑戰,首先是機制上的挑戰,即跟傳統的投行相比,商業銀行以穩健風險為主的流程機制,對於客戶需求的風險認知或效率方面會面臨挑戰。其次銀行投行專業人才的儲備不是十分充分,也是一大挑戰。此外,在投行化經營的過程中,對於投行化經營的風險認知的點,跟以前傳統信貸業務認知的點,考量的關鍵因素還存在一些差異。

下一步,招行表示其投行業務將挖掘大型央企國企、房地產企業和部分戰略客戶的發債需求。同時,拓展並購重組,尤其是企業“走出去”潮流下的跨境並購業務及其背後的並購融資、銀團貸款業務。

上半年理財規模超2萬億

“資管”業務也是近幾年金融行業較為風生水起的領域,搶食的機構不僅僅是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信托等機構都在積極布局。

對銀行而言,資管業務重頭戲是理財業務。“資產管理的核心任務是管好2萬億理財資金,目前主要投向債券、同業資管、債權融資、權益市場等領域。”丁偉稱。

今年上半年,招行資管業務累計兌付客戶收益331億元,累計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00億元,同比增長逾一倍,占全行非息凈收入的23.6%。

招行數據顯示,2014年底,其理財規模是1萬億,2015年底增加到1.8萬億,到今年上半年末已經超2萬億。

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總裁周松表示,發展理財業務的驅動力,一是社會財富快速增長,居民個人理財需求增加;二是招行“輕型銀行”的轉型,大資管不僅僅是產品設計和管理資產的環節,也包括前端的財富管理,行內資源有所傾斜;三是招行資管部門獨立運作的框架搭建以及投資能力的提升。

在銀行理財“剛性兌付”並未實質打破的背景下,招行通過發力凈值型銀行理財來迎戰。其上半年末的理財產品余額中,凈值型產品占1.4萬億元,占比達68.44%。

委外杠桿0.3%左右

周松還談到,在大類資產配置中還會充分利用外部合作機構的資源來提高投資能力。招行的資產管理板塊也在大力開辟“委外”模式,篩選優秀的投資管理機構來輔助投資。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銀行委外理財開始呈現“井噴”趨勢。有機構估算,2015年與債市相關的委外資金規模可能達到5萬億左右,委外業務規模快速上升帶來的風險也受到關註。

“現在委外有些‘妖魔化’了。”周松稱,招行是以自主投資為主,委外為輔,“對於委外的風險,我認為如果管理得當,委外沒有增加債市的資金或者把風險放大。”

周松表示,因為這一部分資金,如果不委托給外部機構投資,招行自己也會投資,因為本來這個錢就要配置在債券市場上。他透露,招行目前委外的總體杠桿在0.3%左右。

風險控制方面,招行要求委外參考自主債券投資的風險來投資,針對委外機構不同特點來設計整體風險控制指標。招行每天都會收集委外機構所持有債券的底倉,以及各個機構的交易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