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ENSE隨筆160121情緒:自我身份的信號和動力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1/21/sense%e9%9a%a8%e7%ad%86160121/

SENSE隨筆160121

情緒:自我身份的信號和動力

譚復生執筆

 

“我是誰?”,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在一生中和他人互動而逐漸形成答案,也就是「自我身份」。***

「自我身份」以他人看法和行動為發端,以自我評價為準繩,以言行舉止為形貌。

「情緒」則把身體感受轉化為生活意義,折射人我關係,進而左右人們對環境的認識和行為舉止,影響自我身份。

 

情緒究竟在改變和形成自我身份上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情緒發出自我評價危機的警號。***

根據William James的說法,情緒生於外界的衝擊,令人把感覺轉化為生活意義,做出重審自我身份的心理反應。而Mead和Cooley這兩位「符號互動學派」鼻祖遵循著這個想法走下去,發展出符號互動論的範式:自我身份形成情緒,情緒主導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最終衍生出社會現象。****

Cooley看來,情緒是衡量自己的表現在別人眼中優劣的量尺, “重要的他者significant others”的看法就是其中關鍵。就像地位尊崇的男校長素來公正,然而一次被美貌女學生引誘,答應幫她偽造成績,事後男校長感到懊惱後悔,考慮到別人怎麼看待自已的行為,自詡公正的人被親手否定了。情緒成為了自我評價是否得當的信號。

 

其次,情緒既是自我調節的動力,也是調節成敗的信號。***

按照Mead的說法,人對應著自我形象的評價而調節本身的社會行為。自我調節往往經過四個階段:衝擊Impulse、理解Perception、控制Manipulation和 實現Consummation。

比如一向優材生自居的高中生,升進大學之後發覺強手如雲,他的所謂好成績根本不夠看,開始質疑自己 “優材生”這個身份。當他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就停止從前常拿自己的成績炫耀的慣習,開始向別人虛心討教。當別人接受了這種謙遜的姿態,自己也不再覺得彆扭,他就完成了從“優材生”到“謙虛者”的身份轉變。

 

每當衝擊幹擾了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如果人們未能及時成功修訂自身的行為和身份,就會產生悲傷、後悔等等負面情緒相反,一旦成功蛻變,就會產生正面情緒。情緒,就是自我調節成敗的信號。

 

再者,情緒還會左右人的社會互動形式。***

根據「身份和情緒的互動模式The interactional model on identity and emotion」,「自我」是人們最看重的身份,當別人拒不認同這個身份,就會引發行為人羞恥感之類的負面情緒,進而想盡辦法加以迴避。

「自我保護機制」包括選擇性接受信息,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自嘲或者拒絶批評者,來逃避遭到批評的互動。正如近來內地熱話的 “直男癌”, 便是衣裝品位低下,自我中心的大男子主義者。多次被排拒以後,他們依然故我,還刻意把未能獲得青睞歸咎於女性的眼光低下,顯然那是自我保護機制的表現。

情緒,影響一個人自我身份的外顯部分。

 

最後,情緒不但會塑成人內化社會角色為自我身份的過程,還會影響這身份能否持久

根據Stryker「結構性模型Structural Model」,人們身居社會網絡之內,會承受身在其位的期待,形成充滿情感色彩的聯繫。*** 情緒維持著這段關係和網絡,歷久常新,令這個角色的表現漸漸變成自我身份的一部分。經過不斷重複,這個身份變得非常突出。而人會否持續以這個身份自居和行事,視乎該身份角色在網絡中有多突出,以及這些社會網絡和自己的相互承諾。

這種身份自居和行事,會帶來自發而強烈的情緒。 而且這些情緒無論正面還是負面,往往都身不由己。如果人們的角色表現失敗,不能滿足社會對這個角色的期望,就會引起其他人的不屑,引發強烈的負面情緒。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表達父子君臣之間的社會角色期望,要內化到人的自我身份中去。而完成這一點,就需要形成對應的情緒。表現和期望相符合自是和諧,然而一旦自覺違背了角色期望,就應該 “知恥近乎勇”, 進而糾正自己的行為。

 

人,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互動中漸漸形成“我是誰”的答案,情緒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情緒令人們重審自我身份的變動,令人調節自己的行為來趨近心目中的身份,判斷自己的身份轉變是否成功,以及左右人們的社會角色。

 

情緒,是改變和重組自我身份的通訊員,更是調節行動背後的推手。****

 

 

參考書目:《Sociology of Emotion》 Jonathan H. Turn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66

美元大跌 市場擔憂情緒迅速擴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983.html

美元大跌 市場擔憂情緒迅速擴大

一財網 薛皎 2016-02-04 11:46:00

導致美元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昨晚剛剛公布的美國ADP就業數據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數據不及預期,再加上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的鴿派講話引發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複蘇前景的擔憂,誘發美元大跌。

昨夜(2月3日)歐美時段,美元意外出現“崩盤”,美元指數下跌1.7%至97.18,創去年11月初以來最低,盤中一度暴跌達到2%,創近兩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導致美元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昨晚剛剛公布的美國ADP就業數據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數據不及預期,再加上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的鴿派講話引發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複蘇前景的擔憂,誘發美元大跌。

美數據不及預期 3月加息預期再降

美國ADP就業數據被市場稱為“小非農”,是對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提前預測,對黃金白銀、外匯等影響巨大。

北京時間2月3日晚間公布的ADP就業數據顯示,美國1月ADP就業人數新增20.5萬,高於預期的19.3萬,意味著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回暖。但因大企業雇傭員工有所減少,同時制造業沒有新增工作崗位,導致1月私營部門就業增速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昨日晚間公布數據顯示,美國1月ISM非制造業指數53.5,不及預期的55.1。雖然仍高“50”枯榮線標誌著美國服務業仍處於增長狀態,但非制造業的增長速度較上月明顯開始放緩,並且多項分項指標都出現大幅下滑。

由於ISM非制造業指數以及就業數據是美聯儲在做出加息決定時的重要參考,尤其是服務業在美國經濟中占比高達90%,令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有所增加。

如果說“小非農”數據和非制造業數據的公布令市場對於美國經濟持續複蘇增加了一絲擔憂,那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的講話才是導致昨夜美元“崩盤”的重要原因。

杜德利表示,12月以來金融環境明顯有所收緊,若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給美聯儲貨幣政策帶來壓力,同時他指出美元走強將傷害美國經濟,進而導致全球經濟出現重大波動。

自美聯儲去年12月份首次加息後,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增加,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以及美國經濟複蘇勢頭放緩等因素導致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加息的信心逐漸喪失。杜德利此番講話,被業內人士認為代表著美國決策者對於經濟的憂慮程度不斷提高,同時在為削弱3月加息預期做鋪墊。

2月4日,美元指數略有回升,截至11:00本報記者發稿,美元指數報97.3583,微跌0.04%,昨日最低至97.1153。

此外,昨夜2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刷新近3個月以來新低。

由於市場擔憂美聯儲在2016年加息節奏有所放緩,較為敏感的2年期美債收益率昨夜下跌2個基點,至0.73%,接近去年10月底以來最低水平,盤中一度跌至0.68%。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觸及一年來最低點,收盤前略有回升。

昨夜美股亦出現明顯波動。截至收盤,標普500指數收漲9.50點,漲幅0.50%,報1912.5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183.12點,漲幅1.13%,報16336.6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12.71點,跌幅0.28%,報4504.24點。

原油暴漲逾8%

值得註意的是,昨夜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回升。

周二有媒體報道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官員表示,多數OPEC成員國反對現在召開緊急會議,該言論影響了市場對於OPEC將聯合減產的期望,導致本周二國際油價重挫,美油收盤重挫5.5%,布油亦跌近4%。

但是,昨日晚間,俄新社引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話稱,若OPEC成員國能夠達成舉行會議的共識,俄羅斯願意與OPEC主要產油國進行會談。

受到拉夫羅夫講話的提振,國際油價昨日晚間出現明顯回漲。截至收盤,WTI 3月原油期貨收盤上漲2.48美元,漲幅達到8.3%,至每桶32.36美元。布倫特4月原油期貨上漲2.35美元,漲幅7.18%,至每桶35.07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下午4點50分,WTI 3月原油期貨上漲逾2.8美元,漲幅在盤後交易中超過9.5%,刷新日高至每桶32.73美元/桶。布倫特4月原油期貨漲逾8.2%,刷新日高至每桶35.48美元。

此外,昨夜大宗商品亦出現普遍上漲,倫敦交易期銅收漲1.9%,報每噸4635美元。美元意外走低助推黃金價格攀升,COMEX 4月黃金期貨收漲14.10美元,漲幅1.3%,報每盎司1141.30美元,創2015年10月30日以來最高收盤位。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77

海嘯中處理情緒

近日股市大跌,可謂全城恐慌情緒甚高。止凡觀察其主因源於大鱷索羅絲的言論,之後齊心的大戶們就一起來個「大合奏」,把一些說了N年的問題全找出來,拼湊出一個很恐怖的畫面。指中國經濟會出事、內地企業會出事、人民幣會出事、國際銀行如匯控及渣打會出事、英國金融體系會崩潰等等,情況就恐怖至香港發鈔銀行出事,影響港元價值,匯控、渣打倒下,連一般市民的銀行存款戶口都會受累。


作為小小小散戶的我們,聽到這些消息,有何辦法不擔心呢?因為這些東西,不是一兩家企業業績估值出事或破產的問題,而是一個金融體系的崩潰問題。面對這關頭,回看自己在金融海嘯時的想法,這也不錯。。。。


以下文章首次在《取之有道》發表於2008年10月26日


 


金融海嘯,各股皆跌,不容易找到沒有損傷的公司,對一些略欠投資EQ的投資者,每次望見自己的投資組合時都有一種想止蝕離場的衝動,還可能會誓言從此不沾股票。


 


如 果當初買入時做足了對的事,即在合理價值時買入有前景及實力的公司股票,你還要做的事情就是留意公司一些重大消息,一些影響公司的長遠發展的消息。好像中 信泰富事件,董事會可以在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損失相等於公司一兩年的盈利,反映公司內的制度很有問題。相反,一些穩健公司因為經濟環境出現困難令盈利增長放 緩,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公司的基本因素沒有問題。


 


所以,要留意,要關心的正是那些影響或反映公司基本因素變質的消息,如果當初買入時分析認為這是好公司,現在又沒有變質,只是因為恐慌而沽出手中好股,何必呢?


 


如果投資EQ不好的話,建議大家可以不看股價(當然要非孖展用戶,孖展戶雖留意股價對孖展比例的影響),只看公司的新聞及公告,股價是在你要買入時或沽售時才有意義的,在這個恐慌時期沽股絕不理智,手中若沒有入市資金的話,每天看股價計算自己的身家縮水多少有何意義呢?


 


股市低迷之後,多會是經濟及樓市的低潮,即社會最困難的時刻即將開始,不如多花時間在工作上,保住飯碗為上,每天看股價計算自己的身家實在不智。


 


 


後記:


 


近日的跌市令不少投資者聯想起金融海嘯,分別是今次還未有一些確實的事情發生,不像金融海嘯一樣,當年先有貝爾斯登,再有雷曼,更有AIG,一一的倒下來。如果當年又好像今天一樣有些預告的話,不知情況會怎樣。


 


以 金融海嘯的層面,事情是沖擊著金融體系的問題,實在不到最後一刻也不知賽果。好像美國對雷曼的救助,美國國會到最後一刻否決了,連當時的美國財長也很驚 訝。及後又通過救助AIG,再大印銀紙,多年的量化寬鬆。如果當時任何一個環節有所變化,例如一開始就救雷曼,或之後不救AIG,又或者不印銀紙的話,金 融海嘯的發展實在不知結果如何。


 


索 羅絲的往績,並不是每次都贏得漂亮。因為很多時政策制定者與其國民不一定以常理行事。好像香港於98年金融風暴時動用外匯儲備入市干預市場、日本國民在國 家出事時把資金調回日本救國等行為,都是出乎意料的。今天大鱷們挑戰的是中國,一個連貨幣都還沒有開放自由流通的國家,在必要時亦會作出世界意想不到的 「暴力救市」行為,如果連美國都可以亂印銀紙,中國有什麼做不出來呢?


 


始終話說回頭,我總覺得大鱷要出招,不應該事先告訴全世界,今天如此高調,是否聲東擊西的把戲呢?無論如何,作為小市民,面對這些影響整個金融體制的問題,就如面對一場國與國的戰爭,能做的不多,但信心還是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33

情緒是工具



禪修到了中後段,開始明白,其實所有練習,最後都會回歸到一個主題上,就是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學習不糾纏、不眷戀、不嫉妒、不仇恨。

然而,我一直想不通,人,是情緒的動物,怎可能沒有情緒?終於,在接近尾聲的時候,疑問一個一個解開,我也漸漸看到,所學的如何貫穿起來,成為一套既抽離卻又充滿愛的生活態度。

我們都見過天真小孩衝出馬路吧?在千鈞一髮,差點沒被車撞到之際,媽媽大聲把他呼喝回來,狠狠教訓一頓,孩子嘩啦嘩啦哭起來。

媽媽的罵,是很強烈的情緒,但不是怨念。如果用早前分享的四部曲「接收、判斷、感覺、情緒反應」來解釋,大師教我們要「當自己的醫生」,在第三部客觀地對症下藥,把問題解決,不讓自己走進第四部。媽媽所體現的,正是這一套。

喝罵,令孩子明白衝出馬路的危險性,令他避過一劫不致被車撞死。媽媽用情緒去化解危機,但不會牽動負能量,也不讓情緒長留心中。當下過了,也就放下了。

反之,有些父母,也常常罵孩子,非為解決問題,而是借題發揮,發洩自己對生活的不滿。這些情緒會隨年月累積、紮根,變成怨念。很多家庭暴力,甚至滅門慘劇,正是這樣形成的。

禪修令我們不再萌生新怨念,舊怨念就會自然死亡。就像一個人一直斷食,當身體的營養用光了,那個人就會死掉。很神奇的,不用刻意趕走它。因為一旦刻意,就會變成抱怨「哎呀為甚麼我總是趕不走怨念」的新一輪執念。

不讓情緒蘊釀成新怨念,即是不給怨念餵食,怨念就會死掉。我們要善用情緒,不要玩弄情緒。因為情緒,用之得宜,就是待人處世最好的工具。(禪修行/十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81

毆打順豐快遞員車主致歉:當時情緒沖動十分後悔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8/998889.html

順豐快遞小哥被打事件引起熱議。順豐公司今日表示,公司將對員工合法權益保護到底,不接受對方調解訴求。目前打人司機仍在派出所配合調查,他委托家屬向受傷快遞員和公眾致歉,表示當時的行為屬情緒沖動,現在十分後悔。

11.thumb_head

出租司機掌摑快遞員。 視頻截圖

2016年4月17日上午9點40分左右,在北京東城區富貴園小區,一名順豐的快遞小哥在送件時,三輪車與一輛京B牌照出租車發生剮蹭,快遞小哥遭到出租車司機的辱罵和連續掌摑。有目擊者拍下視頻並上傳到社交網絡,引發了網友的關註和憤慨。他們人肉出打人司機的姓名、手機、車牌號和家庭住址。僅一個多小時,打人司機就收到一百多個騷擾電話和辱罵短信。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經診斷,快遞小哥頭部和軟組織受傷,已返回家中休養,打人司機仍在派出所內配合調查。

今天(4月18日)淩晨,打人司機李師傅委托家屬通過北京晚報致歉,他的行為屬情緒沖動,現在十分後悔,願配合警方調查,服從處置結果,向受傷快遞員和公眾致歉。順豐公司表示,感謝公眾對被打的快遞小哥的關心,服務業十分辛苦,需要彼此理解和尊重,公司將對員工合法權益保護到底,不接受對方調解訴求。

事件

快遞小哥被辱罵和毆打

被打快遞員的診斷證明

從昨天下午開始,一段“快遞員把正在倒車的車輛剮了,司機下車又打又罵”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視頻顯示,小區道路狹窄,一輛快遞三輪車與京B牌照的黑色現代出租車發生剮蹭後,中年司機走下車辱罵快遞小哥。“你說我倒著車,你看著我倒車還往縫里鉆,想什麽呢你?”司機邊說邊給了快遞小哥一記耳光。快遞小哥辯解“我不是”。“怎麽不是?”男子連續爆出侮辱性語言後,又動手毆打快遞小哥。圍觀的人群紛紛勸阻,“該咋處理就找交警解決,別打人啊。”但打人司機叫囂著,“你敢鎖車走,我打死你,你們天天在這橫沖直撞的,說,修不修車去?”雖然快遞小哥始終未還手,但在解釋時,一共被對方打臉五次。

追訪

打人司機還在配合調查

今天淩晨,打人司機李師傅和被打快遞小哥小馮還在東城區東花市派出所內配合調查。記者趕到現場時看到,順豐公司多名高管及打人者家屬在外處理此事。部分關心同事傷情的快遞員自發來到派出所外等說法。

順豐網點分部經理張化磊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經過。昨天上午9點40分左右,東城區富貴園小區內,打人司機駕駛京B拍照出租車在小區路內倒車停車,這時快遞員小馮與對方正面會車。“看到他擋路,小馮先鳴笛,示意對方挪動車輛,然後把快遞車停下來了。”出租車挪車後,快遞車在穿過轎車車頭與路邊空擋過程中,出租車突然向後方倒車,與快遞車發生剮蹭,隨後發生了視頻中打人一幕。

打人司機李師傅的弟弟表示,發生剮蹭後,李師傅情緒十分激動,打人做法十分不妥。雙方找來交警後提出私了,快遞小哥當場賠償李先生400元錢。

發酵

打人司機遭網友“人肉”

視頻被上傳後,很快轉發量過萬,並且引發了大家的憤怒。“打人者太猖狂了,令人發指”、“欺負快遞員算什麽本事”。視頻在網上瘋傳後,打人司機的車號、手機號及家庭住址被“人肉”後在網上公布。

李師傅的弟弟說,從昨晚7點開始,李師傅的手機在一小時內接到一百多個騷擾電話,“網友使用了撥號軟件,總是響一聲就掛斷,我哥已經崩潰了,之後把手機關機”。他稱,希望等警方對此事做出嚴肅處理後,網友不要再幹擾他們的生活,“我們會吸取教訓的”。昨晚,記者來到李師傅的住址處探訪。但該住址的實際居住人說,“有事打他電話”。記者和小區安保人員查詢後發現,李師傅的車輛牌照並非該小區車輛。

順豐速運昨晚發微博稱,快遞小哥大多是二十幾歲的孩子,希望發生意外時大家能互相理解,首先是尊重,公司已找到這個受委屈的小哥,“順豐會照顧好這個孩子,請大家放心!”

順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對這次暴力事件感到震驚,會保護員工合法權益,也給30萬順豐快遞員一個交代。順豐總裁王衛在朋友圈中稱,“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

致歉

希望通過晚報說聲“對不起”

事發後,快遞小哥向上級領導匯報了事情經過,但堅持送完車上的快遞。直到下午同事們看了視頻,才知道他受了這麽大的委屈。據普仁醫院外科急診出具的診斷報告顯示,小馮頭部受外傷、軟組織挫傷。小馮今年27歲,河北人,妻子已懷孕五個月。半年前,小馮來京做快遞員補貼家用。“發生這樣的事,我們還沒敢和家里人說,怕他們擔心。”小馮的姐姐說。

打人司機李師傅今年58歲,運營一輛個體出租車,愛車心切。李師傅靠“跑活”吃飯,發生剮蹭要修車,可能兩三天不能工作,所以事發後情緒激動。

昨天夜間,記者來到富貴園小區,事發道路屬於小區單向微循環道路,路旁有停車位,通行空間狹窄。有居民稱,此地多發剮蹭事件。小區里道路狹窄,汽車、行人與快遞三輪的矛盾由來已久,昨天是李師傅把火兒發在了小馮身上。

李師傅的弟妹說,李師傅現在很後悔,“打人肯定是他不對,我們服從警方處置。”她說,李師傅願意通過北京晚報向快遞員小馮和關註此事的網友說一聲“對不起”。

說法

人肉他人信息可能被追責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視頻上展示出來的情況看,打人者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能性比較小,還需要警方進行進一步調查取證。相反,根據最高法的相關司法解釋,如果人肉搜索時存在以非法手段竊取並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反倒可能被追究刑責。從昨天下午開始,由於視頻的流傳,該司機的個人信息,包括手機、職業、車牌及家庭住址等均被披露在網上。記者撥打該電話時,已經顯示為停機。

人肉搜索的速度如此之快,顯然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目前,中國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已經明確規定了利用互聯網進行“人肉搜索”曝光等利用網絡公開他人隱私信息的行為,可能負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能負刑事責任。

韓驍律師說,2014年10月10日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中,已對“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的情況作出了明文規定,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韓律師說,盡管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對非法“人肉搜索”的處罰做出了規定明確,但目前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依然相對滯後,導致實踐中出現大量個人信息的濫用、非法買賣、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等現象,而且被侵權人民事維權的成本比較高。他建議,在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的時候,應當加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降低被侵權者的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收益。

  • 北京晚報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67

直擊線上旅遊平台Expedia情緒實驗室 「求敗」旅遊網 年砸266億摸透人心

2016-06-13  TCW

經營旅遊網站需要什麼?智遊網Expedia砸重金做研發、一天做四場實驗,要靠科技公司的核心優勢奪回第一名寶座。

一家賣旅館房間與機票的網站,一年的科技研發支出,竟然高達二百六十六億。

這個數字是大立光全年研發支出的十倍。甚至,它們還成立實驗室,研究人們的情緒。

四月中,《商業周刊》來到美國貝爾維尤(Bellevue),一個與西雅圖只有一橋之隔的衛星城市,獨家直擊全球線上旅遊平台(OTA)始祖智遊網(Expedia)總部。其去年股價漲幅高達四九%,是美股去年表現第八好的公司。

我們為了傳說中的秘密實驗室而來,卻意外聽到一個痛失寶座的老大哥,想反敗為勝的故事。

六坪大實驗室裡眼球追蹤儀發現使用者需求

「想像你正要和你兩名姪女去夏威夷度假,女孩們非常興奮。你們上了飛機卻遇到亂流,因為空間狹小,她們開始有點緊張,你拿出iPad想幫助她們冷靜下來,卻發現iPad沒電了……。

接著你突然發現了一個充電孔,就在座位下面,然後空服員廣播說,今天是航空公司週年紀念日,所以他們要送你免費的水蜜桃和冰糖蘋果。」

我們走進六坪大的實驗室,研究員奈度(Shiva Naidu),隔著單面鏡對受測者金柏莉說話。金柏莉坐在一台設有眼球追蹤儀的電腦螢幕前,五個電極貼片,分別貼在她的顴骨和眉毛之上,乍看之下,她彷彿是要去醫院做腦波檢查。

這些數據,比消費者本人更能真實反應自己的喜樂。貼在金柏莉眉毛上的電極貼片負責偵測挫折指數,顴骨旁的貼片負責快樂指數。當金柏莉聽到「iPad沒電」時,記者眼前原本平穩的紅色挫折曲線突然急速上揚,而當金柏莉聽到「在座位下找到USB插座」時,取而代之的,是微微上揚的綠色快樂曲線。

但這些跟經營一個旅遊網站有什麼關係?智遊網團隊要我們看他們接下來的實驗。

研究人員要金柏莉打開網站,規畫秋天去拉斯維加斯的家族旅行。眼球追蹤儀顯示,當她打開一間旅館介紹頁面時,視線總是最先落在旅館照片上,其次才是價格。

使用者經驗研究經理史諾(Tammy Snoe)解釋,智遊網去年就根據數據出了一本給旅館業者的「照片教戰守則」,幫旅館業者拍出最能吸引使用者眼球的照片,其中一個發現是,與其放房間照片本身,不如放游泳池情境照,因為人們大老遠飛去異地旅行,不是為房間本身,而是為了未知的旅遊體驗,若照片告訴消費者將會有什麼感受,會更吸引人。

這些吸引人下單的訊息,都需要投資。智遊網近三年平均研發費用約占整體營收八%,金額是競爭對手Priceline七倍。

六年前丟失王位學會讓試錯數據說話

智遊網執行長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以一句名言,形容科技研發對智遊網的重要性:「我知道我公司的行銷策略有一半是正確的,另一半是錯誤的。我只是不知道哪一半錯誤,哪一半正確。科技研發對我們來說,就是要找出哪一半是對的,哪一半是錯的。」

例如智遊網在二?一四年推出一項新功能「便條紙」,希望幫助使用者在搜尋機票和旅館的過程中,隨手儲存追蹤商品的價格。

透過觀察使用者的視線動向,智遊網重新調整「便條紙」的位置,結果跟一年前相比,網站訪客留存率提升三倍,回訪率提升兩倍,整個實驗過程甚至被記錄在《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中。

一趟智遊網採訪,我不斷聽到「邊試邊學」(test and learn)這個口頭禪。

「我們不爭辯誰的主意比較好,我們直接試驗,看數據決定。我們提出方案然後試驗,從錯誤中學習。」智遊網品脾總裁阿曼(AmanBhutani)說。

這個如今已成智遊網一萬八千名員工的理念,其實是丟失市場領導者寶座後,用了六年才換來的領悟。

一九九九年,智遊網從微軟拆分出來,自成一家公司,挾當時全球最賺錢科技公司微軟的資源和人才,成為美國造訪率最高的線上旅遊平台。

智遊網靠著科技創新竄起,但是二??三年,競爭對手Priceline卻靠著商業創新,讓智遊網逐年喪失優勢。

Priceline與智遊網的商業模式截然不同(見下表),但前者的自訂價格專利,顛覆了當時的市場邏輯。

當其他人仍是從酒店與航空產業手中以批發價格拿到產品,決定售價後,然後開放讓消費者採購時。Priveline卻反向操作:它讓消費者輸入自己想去的城市、時間與規格,還有願意付出的價錢。如一位旅客想在某天以一百美元入住一個五星級酒店,規格開出來後,它讓酒店業者自己決定是否接單。而此訂單一成立,消費者就要立刻付款。

Priceline以經濟學的角度,算清楚這些航空與飯店業者接下這些訂單的邊際效益,其實非常大,尤其是在最後一刻。如飛機要起飛前一天,或是飯店住宿日前一天,對飯店業者而言,與其讓房間空置,不如便宜賣出。

這個計算邏輯,讓兩者的市值身價很快出現黃金交叉。二??三年,Priceline市值僅約六億美元,是智遊網的六分之一。然而短短六年內,其市值卻已是智遊網的兩倍。

執行長過去最大遺憾:忘了我們是科技公司

商業模式的競爭,一開始就被先天決定。智遊網要扳回一城,模仿Priceline是不智之舉。最聰明的方法還是:回頭看自己最強、且對方難以取代的優勢是什麼。

在貝爾維尤總部內接受媒體提問時,霍斯勞沙希被問及,過去十年在經營決策上最大的遺憾為何,他回答:「最大的遺憾是,我們忘記了我們是科技公司的本質,過度財務導向。」

曾經,智遊網把焦點放在價格戰上,為了搶歐洲市場市占大砍利潤,此舉被當時Priceline執行長柏帝(Jcffery Boyd)形容為「很大的一顆子彈,但是最終只會傷到他們自己。」在此同時,線上工具網站Usabilla的統計發現,當時四家線上旅遊平台中,智遊網的網站易用度最低,完成訂房所需時間最長,Priceline的易用程度最高。

明明智遊網是科技背景出身,但在一路的競爭表現中,卻最不像一個網路公司。

霍斯勞沙希以產品開發時程為例,十年前,智遊網一年內只有三次推出新產品的機會,每次都力求完美。反觀Priceline旗下的訂房網Booking.com,早已啟動快速試錯的開發模式,一個設計好不好,它同時推出兩個版本給使用者,哪個版本反應好就留下哪一個。這在Google或臉書早已行之有年,但在線上旅遊網站,Booking.com是最早這麼做的。

直到二?一?年,也就是智遊網市值被Priceline超越隔年,最低潮之際,霍斯勞沙希決定加大科技研發投資。二??五至二?一五年間,智遊網的科技研發支出從一億一千二百萬美元增加到八億三千萬美元,足足增加六倍。

如今寧願看到失敗每天微調數百次,做中學

現在,智遊網透過EMG(肌電圖)實驗室研究消費者行為,全球只有兩家科技公司有此能耐,另一家是微軟。建立實驗室的門檻在於人才跟經驗,智遊網最早是跟微軟學的。這需要相當高的專業,智遊網九名研究人員,全部都擁有人類臨床實驗或資訊認知學相關的博士學位,並須接受一年訓練,才能正式工作。

智遊網專注核心優勢,持續擴大。過去一年,不斷購併度假住宿平台Homeaway、競爭對手Orbitz等,讓帝國可共享研發結果,墊高競爭門檻。

前易飛網總經理,現為旅遊電商KKday執行長的陳明明解釋,線上旅遊網站賣的都是看不到的服務,資訊流的處理效率,就成為關鍵。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把消費者訂單拋給供應商,並即時抓取供應端的房價、庫存資訊呈現到消費者面前,誰的售價就可以壓得最低,自然更受青睞。

而且一個研發投資若對了,可以快速讓上億受眾使用,結果將適用於全球數十個市場,效益還是划算。

易遊網總經理游金章更直指,在網路旅遊平台市場,以前是業務人領導技術人,現在是技術人領導業務人,例如易遊網每六個員工裡面就有一個是技術人。

訪談中,智遊網不斷強調,他們如何讓一個買賣機票與房間的公司,擁有網路公司的應變文化。

過去五年,智遊網的產品測試次數從一年五十次,變成一年一千三百七十五次,等於每天平均至少做四次實驗,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實驗有效。

智遊網全球使用者經驗設計副總裁瓊斯(Scott Jones)說:「一天內做幾百個微調,可能是我們以前一整年做的事,但現在我寧願看到失敗,也不願看到中立結果,失敗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

在智遊網改變的同時,旅遊電商界還面臨很多挑戰:如飯店業者開始祭出優惠,吸引消費者直接到飯店網站訂房。又如全球最大自住宅仲介網Airbnb的崛起。

誰能更接近消費者,快又好的提供價格外的價值,才是下一步競爭重點。

這也是智遊網後續計畫擴大投資,預計今年在新加坡和倫敦也成立實驗室的關鍵。

現在以集團營收來看,智遊網還是沒追上Priceline,股價更是天壤之別,外資給予兩者本益比的差距則逐漸拉近。智遊網在二??九年時本益比連十倍都不到,而Priceline達到二十五倍,現在智遊網也有約二十四倍的水準。因過去五年亮眼的營收成長,也看好去年兩筆購併將開始反映在今年的獲利上,花旗和美盛證券等外資給智遊網的評等,都是買進或強烈建議買進。

全球旅遊市場一年規模約一兆四千億美元,你我在網路動輒上萬的大金額消費,多與它有關。隨著智遊網、Priceline等大型旅遊網站間的戰爭越演越烈,戰火勢必將延燒到台灣。未來,當你打開網頁的同時,或許它已經能演進到,比你更清楚的知道,這次,你想去哪裡旅行,將擁有一趟怎樣的假期。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09

脫歐公投後,英國商業悲觀情緒“翻倍”!

著名市場調查公司YouGov和英國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最新調查顯示,英國商業信心指數在脫歐公投後急劇下挫,對英國經濟感到悲觀的企業比例從公投前的25%上升到了49%。信心下降或導致企業減少、撤回投資並縮減招聘規模。

CEBR主任考夫(Scott Corfe)表示,這一數據是英國企業對上個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嚴重沖擊所作出的反應”。對於銷售和出口,企業變得更加謹慎,同時也在重新考慮投資計劃。“企業顯然是被公投結果嚇到了,從而減少了對資本支出的意願。另外,企業對出口和國內銷售額增長的預期也有所降低。”考夫稱,“商業信心是未來幾個季度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現下的商業信心表明,英國經濟在未來3~6個月將出現嚴重放緩。”

衰退將現?

上述調查顯示,英國企業對銷售、出口和投資的預期全線走低。資本投資計劃指數從公投前一周的108跌至100.1——100以上意味著增長,100以下意味著收縮。

出口預期從115.3下降至99.8,表明海外銷售出現下降。在全球範圍內出售產品的企業尤其面臨挑戰,因為脫歐公投後英國與其最大貿易夥伴歐盟之間的關系充滿了不確定性。

上周以來英國商業信心的下挫表明,消費者對英國經濟的預期出現了顯著的下跌。YouGov/CEBR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回落到2013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學家眼下正用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商業信心指數來衡量公投結果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將如何影響英國實體經濟,以及其是否會促使家庭推遲做出大筆購買行為、促使企業擱置投資計劃。高盛的經濟學家在上周撰文寫道:“我們預期,隨著企業投資減少的情況惡化,這種不確定性將引發一種由投資所帶領的衰退。”

房產市場陰雲密布

脫歐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波及了英國的房地產市場。據英國國家房地產代理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state Agents)稱,買家需求在5月跌至三年來的新低。英格蘭銀行於上周三發布的相關數據也顯示,按揭貸款批準數量仍然低迷,自4月觸及低點以來未能出現反彈。

今年年初時,英國房地產市場曾經活躍過一陣,當時購買第二套房屋或是購入房產用於出租的買家紛紛趕在稅率更高的新印花稅生效之前完成交易。然而現在這種刺激效應早已消失殆盡。相關調查顯示,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宣布之前,不少購房者已經開始產生猶豫情緒。

英國按揭貸款批準數量,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英國第二季度房價較上季度下滑1.0%,增速為9個月最低。房地產分析公司Hometrack的理查德·多奈爾(Richard Donnell)預計,倫敦的房產交易量將下滑10~15個百分點,英國全國的交易量則將下滑5~10個百分點。他表示,具體數字還要取決於英國脫歐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幾何,不過,“僅僅是情緒上的沖擊對交易量的影響會較少些”。

國家房地產代理商協會董事總經理海沃德(Mark Hayward)認為,短期來說房價將維持穩定,但長期而言他就“不確定了”。

貸款利率目前仍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就業率也依然較高,這兩點或將為英國房地產市場提供一定的支撐。但更大的問題在於,脫歐公投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的支出決定。Retail Economics在上周三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近60%的消費者表示目前打算減少在非必需品上的花銷。

非必需品花銷意願,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安永統計俱樂部(EY Item Club)高級經濟顧問貝克(Martin Beck)表示,隨著公投結果影響的擴散,“消費者申請新貸款的意願可能會有所下降”。調研公司Pantheon經濟學家托慕思(Samuel Tombs)則表示,自公投以來,銀行資金成本已經上升,因此,“未來數月,貸款將有可能變得更加昂貴,並且更難申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08

避險情緒重燃!原油重挫5% 全球股市普跌

在經濟增長乏力、金融風險積聚的背景下,市場情緒瞬息萬變。就在前幾天,股市、債市、商品市場還呈現齊漲的壯觀景象,但一切似乎從7月5日起就徹底變了樣——歐美股市終結了英國退歐後超跌反彈的走勢再度下挫;國際油價更是一度重挫5%;英鎊/美元跌破1.3關口,創下30多年來新低;黃金持續暴漲,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紀錄低點1.3499%。全球避險情緒瞬間再度燃起。

截至北京時間7月6日中午記者發稿前,英鎊/美元報1.1287,持續承壓;布倫特油價報47.65美元/桶,WTI報46.28美元/桶,因投資者擔心英國從歐盟退出將令全球經濟放緩,能源需求增長幅度不足以吸納過剩供應; 標普500指數跌0.7%止步四連漲,歐股大跌1.7%; 亞太股市開盤重挫,截至午盤,日經225指數跌幅擴至3%,香港恒生指數跌逾2%。

英鎊“滑鐵盧”

英鎊會在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後跌跌不休,而這一格局恐在短期內很難逆轉。

北京時間7月5日16:50,英鎊/美元刷新31年新低,跌幅擴大至近1.3%,報1.3115,此後小幅反彈至1.3159; 7月6日07:00,英鎊/美元跌破1.30,刷新31年低位;眼下,英鎊更是朝著更低的點位滑去。

此次全球避險情緒始於英國脫歐,而英國的不確定性正在進一步加劇。英國央行行長卡尼昨日的一番悲觀言論以及悲觀的經濟數據,也加劇了市場擔憂。

卡尼在做英國央行金融穩定報告時指出,脫歐公投後英國面臨著“一段時期的不確定性和經濟調整”。英國央行在報告中強調了多個風險,包括商業不動產市場今年前三個月外資流入減少了一半,以及家庭高負債水平。英國央行已經隨之下調銀行資本金準備率,也就是說釋出了最高1500億英鎊貸款資金。

在那之前公布的英國服務業PMI弱於預期,自53.5的前值跌至52.3。昨天公布的建築業PMI大跌,暗示該行業的活動處於2009年6月以來最低點。房屋營建股因此下挫,並推低FTSE指數,並持擴大跌勢。

牛津經濟研究所全球首席宏觀策略師Gabriel Stern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英國央行將會在7月或8月議息會議上降息至0%的水平,我們將英國加息的時點進一步推遲至2019年,預計比歐洲央行再晚6個月。” 降息的預期,外加政治不確定性(一個法拉奇意外辭任英國獨立黨領袖,),主流觀點認為,英鎊近期很難企穩回升。

避險情緒引油價重挫

國際油價在整個6月持續狂歡,其雖然在脫歐後下挫,但隨後便重振旗鼓。然而,油價在周二(7月5日)急挫近5%。

嘉盛集團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若幹原因共同推動了原油此輪跌勢:美元走強、風險規避情緒因正在上演的英國脫歐大戲不斷升溫,除此以外,還需考慮到原油的真實供求因素。

比如,市場情報公司GENSCAPE預計,本周庫欣地區原油庫存將增加23萬桶。“出現普遍的避險交易,”商品交易行Powerhouse執行副總裁David Thompson稱,“股票、商品、英鎊都下跌,美國公債和國庫券急升。”

其實,布蘭特和WTI自第一季分別跌至12年低位的每桶約27美元和26美元後,已經上漲了近80%,此前加拿大和尼日利亞供應中斷給這波反彈推波助瀾,令人們認為長達兩年的供應過剩狀況可能正在緩解。

然而Fawad Razaqzada指出,暫時性供應中斷的影響正在減退,各大波及地區的原油產量回升,尼日利亞對因武裝分子襲擊受損的基礎設施進行修複後,6月產量有所攀升。另外,鉆井平臺數字的大幅減少趨勢也告一段落,最近幾周,平臺數整體增加。雖然平臺增加還需數周才能轉化為美國原油產量的實際上行,但市場已開始計入該可能性。

事實上,CFTC持倉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一周的凈多頭頭寸大幅減少,WTI凈多頭合約減少2.8萬。ICE數據顯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數也呈現類似趨勢,凈多頭頭寸同期減少2萬多。

不過就較長線前景而言,“我們仍認為油價今年下半年將於$50-$70區間橫盤整理。再看看長線技術面前景,WTI的200天均線目前指向上行,50天均線同樣走高,而$42/43等重要支撐仍保持有效。因此,長線依舊看漲。” Fawad Razaqzada指出。

亞太歐美股市普跌

避險情緒重燃以及油價大跌無疑是對股市的雙重打擊,全球股市也因此重啟了“普跌模式”。

亞太股市周三開盤普遍下跌,日經225指數開盤下跌1.5%,報15434.46點,此後跌幅擴至3%;東證股價指數開盤下跌1.54%,報1237.33點;韓國股市首爾綜指開盤下跌0.49%;恒生指數跌幅擴至2%。

隔夜市場方面,美股全面收跌,標普500指數收跌14.40點,跌幅0.68%,報2088.55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108.75點,跌幅0.61%,報17840.7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39.67點,跌幅0.82%,報4822.90點。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紀錄低位,可見英國脫歐對經濟前景造成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極度恐慌。

歐洲方面,受礦業股和金融股大跌打壓,歐股持續下挫。泛歐STOXX 600指數大跌1.7%,延續周一跌勢。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下滑1.5%;法股CAC 40指數下滑1.69%,收報4,163.42點。德國DAX指數大跌1.82%,收報9,532.61點。

不過,英股富時100指數升0.35%,報6,545.37點。富達國際基金經理Matt Siddl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上市企業的主要收入源自國外,富時100指數成份股收入中只有不到30%是來自英國本土。投資者預計歐洲股市會持續動蕩。然而,部分企業將會從英鎊貶值中受益。英國出口商將更具競爭力,以英鎊計價成本高於收入的英國企業的利潤將得以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63

尼斯事件令市場情緒壓抑 歐美股市周五小幅收跌

法國尼斯遭遇恐怖主義襲擊的消息令市場情緒壓抑,投資者開始在恐襲事件、中美經濟數據及美股財報等多空消息間權衡。

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收跌2.01點,跌幅0.09%,報2161.74點,本周累漲1.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10.14點,漲幅0.05%,報18516.55點,本周累漲2.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4.47點,跌幅0.09%,報5029.59點,本周累漲1.5%。

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收跌0.36%,報337.27點;德國DAX 30指數收漲1.4%,報10066.90點;法國CAC 40指數收跌0.62%,報4358.23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0.02%,報6656.07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58

市場避險情緒再度升溫 警惕短線樂觀情緒過度風險

伴隨著法國尼斯恐怖襲擊、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的發生,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再度升溫,A股也未能例外。滬深兩市股指7月18日雙雙小幅回調,成交量也有所減少,同時市場熱點輪動的加快也使得股指短線回調風險開始加大,7月吃飯行情的演繹或仍將維持一波三折的走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上述政治事件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早盤均呈現震蕩走勢,盡管股指很快受到逢低買盤的支撐,但尾盤的拋壓使得股指最後仍以小跌報收。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43.56點,下跌10.74點,跌幅0.35%,成交2067億元;深成指報收10762.00點,下跌61.21點,跌幅0.57%,成交351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49.87點,下跌13.91點,跌幅0.61%,成交941億元。

毫無疑問,法國尼斯恐怖襲擊以及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提升了整個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這使得盡管最新公布的中國半年經濟數據較預期良好也未能帶動股指再度上行。

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利等認為,這一輪上漲主要有兩個邏輯,一個是寬松預期,另一個是避險情緒。英國脫歐公投後,市場普遍預期全球央行會進一步放水,貨幣寬松的預期增加,導致了包括股市、債市、商品等各種資產的上漲。此外,由於避險情緒的上升,貴金屬、國債的配置力度加大,一方面形成了股市中領漲板塊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得無風險收益率再度降低,提升了估值,這兩個邏輯共同支撐了當前的反彈。但是仍應註意三個風險點:一是寬松預期是否能演變成現實,從目前觀察到的現象來看,似乎很難;第二個風險點在於信用風險沒有降低;第三個風險點在於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的持續性存疑。

從利好的方面來看,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推薦的力度加大,這是可以繼續關註的,改革作為影響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推進,必將提升股市的風險偏好。目前來看,這個因素在推動相關板塊乃至股市整體的上升。

總的來看,市場並不缺少資金,由於資金脫實就虛的格局沒變,大量資金在虛擬經濟領域遊蕩,不斷尋找投機機會的過程,也是不同大類資產輪動表現的過程,股市作為一個備選池,也會有表現的機會,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股市底部擡高將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宜把投機的機會作為投資的基本邏輯對待。從中期來看,股市在底部擡高的趨勢下,仍擺脫不了震蕩的特征。從短期來看,市場熱點輪動過快,場外資金進入的難度加大,總體上難以擺脫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由此需要警惕樂觀預期過度共識後的波動。

東吳證券則認為,在目前的震蕩格局中尋求突破機會,應以優選成長股業績為王。7月-8月是中報公布期,通過對2016年中報業績預告分析,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增速相較於主板將保持高位。估算二季度創業板凈利潤同比增長約47%,環比下降約15%。由於近期並購重組監管趨嚴,外延式並購機會減少,所以一季度的創業板業績增速可能是全年最高點。二季度中小板凈利潤同比增長約43%,較一季度環比上升27%,超出市場預期。由於主板業績預報披露率較低,所以結果參考性不強,有待中報披露後進一步修正。建議關註凈利潤同比增速可能超預期和業績靚麗的板塊與公司。

而從中期來看,東吳證券認為,國內政策環境趨於溫和,國企改革進程加速,但全球經濟形勢普遍乏力、寬松再起,可能影響股指發力向上突破。維持此前的判斷,認為市場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震蕩格局,應積極尋求突破機會,優選成長股業績為王。在行業配置上建議選擇食品飲料、體育娛樂、旅遊休閑、醫療服務等消費相關行業作為底倉配置,同時強烈建議關註券商、國防軍工、信息安全、核電等將迎來重大催化劑的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