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創業者如何給自己做PR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92.html

不要指望去找什麼資深PR之類的人來幫你,職業經理人不是你這個階段能夠消費得起的,何況他們或許夠professional,但談絕不上敬業愛業,利用公司資源為自己樹立名聲積累人脈是他們最擅長干的事兒,你也不想為他人做嫁衣裳吧。創業初期,你自己就是公司最好的PR,沒有人會比你更有慾望和動力去公關,那麼,該如何做?

(1) 混會議:

混…會議,是的,你沒有看錯,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每天都有著無數的會議展會論壇,首先精心選擇與你相關的行業會議或者經濟投資類會議,至於如何選擇,「新浪財經會議列表」,「31會議網」這些都已經幫你做好了,還用我說麼?

Next,提前關注論壇議題和參會嘉賓,並根據會議內容預先準備好幾個有深度的問題,以便在混入會場後伺機向台上的大佬提問,提問的過程首先就是一個免費宣傳你自己和你公司產品的過程,要知道一個有意義的問題甚至能給整個會議增光添彩, 會議已經很無聊,大佬們還得一本正經的應付著台下各種傻X問題,這個時候你橫空出世,提出專業有意義的問題,幫台上嘉賓和會議組織者解圍,說不準就得到台上台下哪位大佬的賞識-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滴兄弟!還有,在參會時留心多結交些記者朋友,不會有錯J

哦,對了,別問我該如何混進會場,如果連這點能力都沒有,趁早別玩創業,找個公司老實呆著混飯得了-這是作為一名合格公關最基本的能力。記住,沒有混不進的會場,只有不會混的人。想要秘笈?告訴你倆字,「自然」,再加上隨機應變,剩下的自己去悟嘿嘿。多說一句,會議時的午餐晚宴可是跟這幫業內大佬交流的好時機,另外,始終記得你參加會議的目的!

(2) 各種創業競賽,線下聚會

每年如創業家以及各類創業孵化器等都會組織不少創業大賽,如果你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儘可能報名參加,其中會遇到不少靠譜不靠譜的投資人,聽到各種或敷衍或認真給你的經驗意見,見識到花樣百出的的各種創業模式,也可能會找到情投意合的合作夥伴,撿到天上掉下來的money,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清晰的認識你自己,和你的項目,當然,也對項目做了最好的宣傳。

去過「車庫」、3W喝咖啡沒?如果沒有,趕緊著,沒事兒多在裡面呆呆遠比你去泡吧有用的多。裡面舉辦的各種聚會活動都是你宣傳的好機會。沒準碰到個有錢大佬被你

(3) 媒體曝光宣傳

記得剛才為啥要你在會議上多認識些記者了吧,熟了後沒事多往36氪,創業家,i黑馬,虎嗅,癮科技,cnbeta這類宣傳創業的雜誌網媒們投投搞,發發自己的創業吐槽,行業觀察,創新產品之類,不花錢甚至還能賺點小錢的增加你的曝光度,何樂不為,通過這些媒體給自己樹立起行業知名度,自然會有錢來找你,要知道不少投資人也都會看它們的哦:)

(4) 網絡社交工具

老大哥的網絡論壇,人到中年的微博、QQ,新起之秀的微信,一路走來,你是否只是用它們聊天泡MM了?你是否曾在行業論壇中幫人解決問題樹立威望,是否加入或創建過行業qq群、微信群各類行業小圈子,是否在群裡展示過自己的獨特見解、能力?是否經常保持自己在群中的活躍度?參與話題討論的同時自然推銷了自己,說不準在哪個群裡碰到賞識你才華的潛水大佬,惺惺相惜的創業同盟,人脈和渠道不就建起來了-當然,前提是你自己必須得有料,作為一個創業者,保持不斷學習,思考,觀察、判斷永遠都是你不可放棄的必修課。

(5) 行業展會

不管你是玩硬件還是推軟件,有規模的國際或國內行業展會始終是做PR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展會可以遇到不少buyer,如果產品真的有新意賣點,可以讓你一炮走紅直上云天,但是面對動輒上千數萬元的展位費,且不說你是否有這個市場預算,就算是真的掏錢去買了展位你也不見得會獲得多少有效買家-好展位都留給大客戶了,怎麼辦?告訴你個損招兒,準備好宣傳資料,以買家身份混入展會,盯住展會裡有實力同行的展位,看準那些逛展位的客戶,過濾出最可能的買家,然後等他離開同行展位後像狗皮膏藥般纏上去介紹你的產品,小心不要被同行注意到,這麼幹幾天總會收穫些訂單滴。,咱們創業者,臉皮是最不需要在乎的東西,鄧公不是說過,管它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獲得訂單就有可能活下來,就是未來的創業家:)

(6) 危機公關:

經過上述一番折騰,產品好容易推出去後卻因為產品缺陷而招致消費者罵聲一片,該怎麼辦?不掩蓋問題,不推辭不找接口,第一時間承認錯誤,不惜代價親自道歉-N倍賠償消費者損失,哪怕因為賠償讓自己剛起步的事業折戟也要賠下去,只要消費者體會到你的誠意。再次創業時他們仍然會支持你的。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勇於承認並改正錯誤永遠是贏得口碑的最好方法,不用機巧,將心比心,度過危機不是問題。

OK,囉嗦了半天廢話,最後還是忍不住要提醒,創業是煉獄,折磨的不只是你的肉體,心理所受的打擊煎熬要更多,媒體宣傳的幸運兒百中無一,更多的是躲在暗處默默舔舐自己傷口或養傷或就此放棄的大多數,能夠最終走出來堅持下去的才是最後勝者,再次引用我說爛的一句話:創業就是把一個正常人逼成精神病的過程,如果你能夠再從該狀態恢復正常人的話,那麼創業將有所小成,若你經歷幾次這樣的折騰而最終還是恢復了正常,恭喜你,創業成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18

非BAT、非海歸的創業團隊怎麽不花錢做PR?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1/149673.html

黑馬說:如果你不是創業明星,也沒有BAT的光環,更談不上什麽斯坦福名校歸來,那麽公司初期的PR(公關曝光)怎麽做?補充一句,關鍵這塊也沒啥預算。

ProcessOn聯合創始人郭曉力對此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他想說,既然不是明星那就專心做產品,其次“打入媒體內部”很重要。

 
文 | ProcessOn聯合創始人 郭曉力

 
2011年5月初,我們團隊決定做一款基於瀏覽器的作圖工具,讓一些專業作圖人士可以擺脫傳統軟件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制作流程圖、UML圖、網站原型設計、組織結構圖,思維導圖等等。
 
我們用了4個月左右時間就內網測試上線了,第一版上線時就是一個體積很大的Flash,通過這個Flash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圖。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這一款產品有些“粗糙”,但是在當時看來還是不錯的,因為微軟的Visio占據的市場份額太大了,很多用戶第一次體驗這個產品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竟然可以不使用Visio,用瀏覽器也能畫圖。所以我們把這件事當做一個事業,真正開始做起來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該團隊把註冊用戶從0發展到20萬,其中還有近5萬的海外用戶。我就講講,如果從0做到20萬的故事吧。
 
如何獲得第一批天使用戶?
 
最開始做的時候,團隊里基本上都是一群90後,大家只有激情,也沒有什麽運營經驗,所以我們就用最笨的方法,在Linkedin上一個一個輸入關鍵詞,找目標用戶,然後逐一給大家推薦我們的產品,當然基本上都是國外用戶。我們第一版產品在2012年2月6日下午內測上線,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註冊入口,全部是封閉式的邀請註冊。在2月7日淩晨,一位來自意大利的馬士基航運公司流程主管William Olmstead成為了ProcessOn第一位註冊用戶,我們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其實,我們最早進軍國際市場的時候,一點影響力都沒有,沒有一些大的媒體願意報道,也沒有任何國外的“大V”,真的沒什麽好辦法,只能靠自己,一個一個來積累,就這樣,我們在幾周的時間內,獲得了幾百位用戶。為我們下一步積累了初步的基礎。
 
當然,我們在技術上也實現了一次突破,就是做了一款谷歌瀏覽器的插件,當時很快出現在同類的產品中,因為國外大都是收費的,我們一個免費的就很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可,所以我們前期大部分用戶都是來自谷歌。開始就是這樣,靠Linkedin和谷歌商店,我們獲得了第一批天使用戶,因為我們產品做得還不錯,所以很快獲得國外用戶的認可。我們在2013年6月,國外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3萬多人,這些用戶帶來了很大的信心。
 
按理說,我們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學習國外的收費模式了,但是我們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我們將目標轉移到國內,因為這里還完全是一片空白,當時國內的創業環境也不錯,而且我們屬於本土作戰,優勢也很大,同時還擁有3萬多海外用戶的認可,所以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就開始專註於國內市場的拓展。
 
雖然在本土作戰擁有很多優勢,但是我們也面臨一些新問題,首先,因為地域差異,國外的經驗無法照搬到國內,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其次,因為ProcessOn最終提供給用戶的是一張圖片,所以做關鍵詞搜索基本上很難,而且當時大家也沒有“在線作圖”這種意識,所以做常規的搜索引擎優化也沒什麽太好的效果。所以,我們真正開始了工具類產品運營和推廣的探索之路,這里說一下,我們是怎麽熬過來的。
 
第一, 從競爭對手那里“挖”用戶。
 
ProcessOn的整體定位就是一款在線作圖工具,而與之對比的就是Visio這個龐然大物,當然很多人也把我們的產品稱之為“在線版的Visio”,這也說明我們的用戶群是高度的相似,所以在確定好對手之後,我們就會開始關註很多Visio的論壇、社區、QQ群、各種下載站等等,發現用戶在吐槽對手的評論之後,就在下面評論,然後推薦我們的產品。前期的話,整體來講就是不斷刷對手的評論來提升我們的“存在感”,讓更多的人知道,有一款在線版的作圖工具可以解決Visio的很多“痛點”,即使用戶記不住我們的名字,起碼在他們心中留下一個印象。就這樣逐步的,我們打開了ProcessOn在百度上搜索量,剩下的就是靠產品和用戶體驗了。說白了,就是找到競爭對手的的弱點,“另辟蹊徑”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們的產品,慢慢的積累自己的知名度。
 
第二,在搜索引擎的優化上轉變思路
 
不再局限於“ProcessOn”這一關鍵詞,而是變成我們的功能亮點,比如“在線作圖” “在線做流程圖”等等。對很多用戶來說,他們對ProcessOn這個關鍵詞並沒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做百度排名價值就不是很高。
 
於是我們就開始轉變思路,做一些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關鍵詞”。因為ProcessOn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體現在作圖,包括流程圖、UML圖、網站原型設計、組織結構圖,思維導圖等等,我們就開始針對每一項功能做優化,當用戶需要制作流程圖的時候,就能看到我們這款產品。這樣,我們從搜索引擎上,占據了非常大的優勢。
 
第三, 前期先不做大型的媒體公關,專註個人網站或者博客
 
我經常把這種方式比喻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很多產品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投入很多的資源去做媒體推廣,當然,我們不否認這種方式很好,尤其是在品牌塑造上。不過,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燒錢”,但是對我們這樣一個小團隊而言,這種方式顯然不是我們能“負擔”的事情。我們就將註意力集中到推廣產品之上。
 
因為ProcessOn這款產品在國內屬於最早的開拓者,我們方法就是請他們先試用我們的產品,如果覺得不錯,就給我們推薦一下。很快我們就獲得了很多個人站長或者知名博主的關註。我們早期的經驗就是,專門做一些小網站想對要容易很多,而且效果也更好。對大型的組織或者媒體來說,這點其實非常難做,於是我們就將進攻的主力集中在一些小的網站和個人博客上,包括異次元、大前端、優設網等等,雖然這些網站並沒有非常大的媒體影響力,但是他們的用戶剛好也符合我們的定位群體,就這樣,我們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ProcessOn被國內近100多個個人博主或者網站推薦,雖然每次帶來的用戶數不多,但是一旦有了量級,這個數目就非常可觀了。而且在2013年,我們每個月的月增長率都是超過10%。不久後,國內的用戶數正式超過國外,在2014年5月份,用戶數正式突破十萬。
 
第四, 做科技媒體公關時,盡量產品在前
 
當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再去做國內科技媒體的報道就會容易很多,因為你擁有了用戶就基本上有底氣了。此時,ProcessOn也正式迎來了高速的成長期,在產品得到認可之後,我們找到很多科技媒體,整體的套路都是一樣,產品在前,先讓這些編輯/記者體驗一下我們的產品,他們覺得不錯的,而且覺得做的事還挺有意義,基本上都會報道我們一下,即使不認可我們,也不做花錢公關。
 
產品在前,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一旦記者認可你的產品,基本上報道就是順理成章的。我們很少報道自己的團隊,因為對工具類產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這款工具能不能提供給用戶價值,而不是你這個團隊有多牛。總的來說,放低自己的姿態推產品,事半功倍!基本上每次報道,都會給我們帶來幾百甚至上千的註冊用戶,我們後臺統計數據,媒體報道引入的用戶數大概是25000人,超過我們總用戶數的10%,而且媒體報道也擴大了我們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也很持久。
 
第五, 基本上做所有的產品,最重要的還是要靠用戶的口碑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商業的開始回歸人性。所以我們特別重視用戶體驗,我們團隊會針對用戶的反饋意見給出最及時的反應,其實,QQ群中用戶的每一次發言,都會被細心記錄到一天的工作安排之中,我們的所有的技術人員都在用戶群里,隨時處理這些用戶的問題,並實時將後臺的程序進行更新優化。到目前為止,基本上60%的用戶都是靠朋友推薦的。
 
整體來說,我對創業這件事感觸比較深的兩點,第一,就是放低姿態,專註於產品。我們也羨慕那些的創業明星,他們要麽有BAT背景,要麽海外留學回來,但是我們這個團隊沒什麽特別牛的人,所以我們只能專心做產品,正是靠產品我們團隊也得到用戶的認可。第二,就是一直要用“用戶為王”的思維考慮問題,現在這個時代,商業回歸了人性,只有做出用戶感覺好的產品,才能有機會活下去,而且如果沒有用戶,也談不上盈利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郭曉力,ProcessOn聯合創始人,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俞永福放炮: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整個產業要做產品公司,不是PR公司!
i黑馬i黑馬

俞永福放炮: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整個產業要做產品公司,不是PR公司!

俞永福隔空喊話某度,指出整個產業應成為產品公司,而非PR公司。"我記得某度公司兩年前發布那雙筷子去哪兒了?兩年前發布的兩個軲轆的自行車在哪兒呢?"

i黑馬訊  4月28日消息

在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作為“高德班長”,正式公布了高德“大出行,雙生態”戰略,並引用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談到高德地圖手機版過去一年德每日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率達到189.1%。

“下一個十年,越來越多人會把關註視角從mobile phone轉到automobile上,這是每個人生活的兩個中心。”俞永福說。

同時,俞永福還隔空喊話某度,整個產業應成為產品公司,而非PR公司。

“(有些公司)天天急著說我們擁有自動駕駛了,我們又有這個那個了,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是我希望我們產業不要這麽浮躁。原因很簡單,我記得某度公司兩年前發布那雙筷子去哪兒了?兩年前發布的兩個軲轆的自行車在哪兒呢?所以說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是一個產品公司,不是一個PR公司,說出去的話都要兌現的!“

以下為俞永福現場演講,經i黑馬編輯如下:

我今天的身份是高德的班長,每年GMIC大會我都來,GMIC在業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個地方就越來越堵。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比較應景,跟每個人都相關。

過去的十幾年,實際上我的工作重心在第一件事上,第一個Mobile,UC整個抓住了手機向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機會,成為了今天的UC。另外高德也在另外一個移動的中心,Auto Mobile,我們未來的視角會越來越多的時間關註在Auto Mobile。

如今,每個人的手機都已經移動起來,但是出行,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是一個大麻煩。我們看到交通出行是所有的行業的用戶,也就是民生的幾大問題之一,我們天天在說越來越堵。

這是高德在2016年第一季度剛剛發布了我們第一季度的全國的城市擁堵的情況。北京歷史上我們有一個很著名的諧音叫“首堵”,如果用天津話說出來就更有意思了,應該讓郭德綱說。我有很久沒有去濟南了,我看到第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最擁堵的不是北京的時候,其實我也覺得很奇特,濟南發生了什麽事情?

我想今天在現場的大部分人就生活在這些中國的主要城市里邊,所以我們一天天都在變得越來越堵,我想跟大家先分享一下旁邊的這些數字的意義是什麽?

這是高德對於整個擁堵情況的一個計算指標,就是如果你在不堵車的情況下,你行駛這段路需要10分鐘,這個擁堵指數就代表濟南是2.1,就代表你在不擁堵的時候用10分鐘,現在你同樣的一段路要用21分鐘,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全國主要的城市擁堵的情況。

換一個視角,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工作越來越嚴肅,我們換一個輕松的視角來看一下,既然這里邊大量的是互聯網企業,我們從互聯網企業荼毒的情況看一下,左邊這張圖實際上是我們這些主要的互聯網公司所在的那個區域、片區的擁堵情況,最擁堵的是誰呢?360所在的區域,為什麽呢?它在酒仙橋,我相信在北京的同事還是非常知道著名的酒仙橋還是非常非常擁堵的。排第二的區域是滴滴,我不知道是去了之前更堵,還是去了之後更堵。第三個是百度,百度比較好理解,它從中關村去了上地,自從它去了上地,原來上地的企業就說My God,又來一個更堵的了。

右邊的是從單一的道路,看一下互聯網公司門口哪條路最堵,從單一道路來講,最堵的是百度門前的西二旗大街,這是最獨的單條路,第二個堵的是樂視所在的單條路是姚家園路。

看完了整張圖我還是很高興,說明榜單上沒高德、沒阿里,也沒有UC,原來UC在廣州的辦公室就挨著網易,後來我們搬了,那地兒實在太堵。今天來這個會還讓我幹另外一個私活,如果大家不堵可以去高德、去UC,整個北京擁堵的道路里程是北京主要的總里程大概是23%。也就是說我們在高峰時期主要的道路有23%是處於紅色的警示的狀態,那也就是說還有非紅的77%的道路可以行駛,如何利用好這77%道路的通行能力,把整個的擁堵問題解決掉呢?這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過去很多年這個工作主要在哪兒呢?主要在交通系統,其實用整個IT的技術如何用道路上的信息指示牌告訴車、告訴用戶哪條路、哪條路很堵。其實這個工作整個中國相比全球來講已經是進展很快了,全球沒有那麽多城市會有這麽大幅的交通指示牌,我們看到二環、三環、四環都有交通指示牌,這種解決方案是IT時代的思考路徑,完全是交通系統單向地在指揮車和人。

當然,也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通過交通管制、領導先行,不可能所有人都變成領導,要領導先行,所以今天要能夠解決整個交通的擁堵的情況,要從IT的視角要轉換到DT的視角,就是數據的視角。這里邊所有的參與者要相互地影響,我們的核心思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兒不是為了說三個小鮮肉,並不是說TF Boys,我們自己覺得一個社會的貢獻,其實實際上就是如何利用工具提高,像超人一樣,去把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可能,這是繼林誌玲、郭德綱之後,我們的新的TF Boys,新的高德三俠。

我們看近幾年我們做了什麽?過去的一年以北京舉例,通過高德的智能的導航、調度系統,我們每天為北京的用戶其實節約了68萬小時,時間怎麽算出來的呢?如果你不適用高德的智能的導航,你走原來的路,和我們給你做了新的路徑規劃之後節省的時間來計算。

右側是這個市場整個高德的情況,我不多展開,在這一年之中,高德依然堅持我們定位,就是專註、專業,做一張活地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依然堅持我們對這個產業的理解,這個產業其實是互聯網和傳統的地圖和大數據等一系列的一個交集跨界的一個市場,最重要的需要兩個能力,我們把它認為是上半身和下半身,上半身是應用的能力,下半身是數據的能力,如果你沒有數據相當於上半身穿著西裝,下半身穿著一個短褲,我們看央視只有在演播室的時候才能這麽著裝,當你走出市場的時候,我們用事實和結果來說明高德過去的一年,其實整個高德的業務我們的左右兩側如何服務好用戶,如何連接好整個生態,我們不說自己用一個第三方數據,就是說在2006年3月份發布的數據,整個過去一年高德地圖的年成長率是189%,百度地圖的成長率是40%,我們比競爭對手在這一年里邊成長超過了4.5倍。我想這就是專註而專業最後的結果,最重要永福的心態很好,我用5—10年的角度去做好一張地圖,因為我自己就是老板。所以我能決定我們的方向、我們的節奏、我們的未來。

而在另外一個緯度的話,就是高德對於整個產業、我們生態的合作,這里邊舉的僅僅是例子,不是說我們去年只跟三個城市交集,到今天為止整個全國主要城市已經有超過30個主要的城市,我們的交管的系統入住了高德交通雲的開放的平臺,這樣的話把整個交通系統擁有的指揮調度事件的數據和高德擁有用戶的大量數據互為所用,調度高德的系統。

另外一方面就是跟汽車企業,我們跟很多汽車行業從原來的離線導航到新一代互聯網導航大家走得越來越近。我們把它展開一下,在整個用戶端的話,其實我們看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我們整個對於智能出行的一個理念。到今天為止,整個高德的活地圖里邊的數據已經有78%其實來自於我們外部的生態系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兩類用戶。一類用戶是使用手機的用戶,每天已經占我們數據的總里程的40%,另外一類就是汽車的開車的用戶或開車的這些合作夥伴占我們整個數據已經占到了38%,所以這是整個交通數據的一個力量。

整個我們專業的交通數據在去年我們發布了高德的交通大數據雲。在這個交通大數據雲里邊,我們把跟交通相關的這些專業的數據方連接在了一起,包括出租車的數據、眾包的數據、互聯網的雲狗,就是你的行車記錄儀,兩客一維,長途客車的數據、交警的交通數據的,包括攝像頭的數據,包括埋在路下邊的線圈的數據、紅綠燈的數據,ETC、高速公路收費占的數據,這些數據都在加速向整個高德的大數據雲進行匯集。

反過來,我們也是用這些數據服務於各地的交通系統、交通廣播系統和城市的建設系統,我們很多的城市現在要新建一條路的時候,都需要高德幫忙,對於歷史的數據進行模擬計算,預測整個建設的過程中和建設之後對於交通的整體影響。

這樣我想談一談現在非常時髦的互聯網汽車和自動駕駛,我覺得這個產業很熱,但是我們要很冷靜,它其實是三個產業的交際,分別是汽車產業、互聯網產業和地圖產業,這三個產業聚在一起,才可能把Smart Car做得更好,我們第一季度正式發布了高德基於互聯網導航的智能汽車導航的解決方案。在這兒我特別想說自動駕駛、互聯網汽車是一個5—10年的產業,絕不是明年就會爆發,後年就會結束的產業。其實我們整個的產業從業者更應該成為一個產品公司,而不是成為一個PR公司,天天急著說我們擁有自動駕駛了,我們又有這個那個了,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是我希望我們產業不要這麽浮躁。原因很簡單,我記得某度公司兩年前發布那雙筷子去哪兒了?兩年前發布的兩個軲轆的自行車在哪兒呢?所以說我們自己每個人其實都要相信自己是一個產品公司,不是一個PR公司,說出去的話都要兌現的。

到目前為止整個中國的開發者有超過30萬的開發者使用了高德的定位和導航的模塊和能力,讓你的產品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好,這樣允許我先賣個關子。因為既然是個重量級的合作,我們需要單獨的一個場子談這個重量級的合作,請大家稍微再等待一些時間。

2016年已經到了4月份,我想整個過去一年和未來一年,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和態度非常明確,在這一年里邊,我們會更加紮實地積澱自己的上下半身,讓自己的應用更加紮實,讓不同的用戶我們有更多的產業的合作的夥伴,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的一個理想。

在企業經營的角度,我們更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產品公司,更專註、更專業,最後實現一個活地圖。

俞永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03

創業公司產品好就不需要PR?呵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64.shtml

創業公司產品好就不需要PR?呵呵
南北南北

創業公司產品好就不需要PR?呵呵

“產品好就行,要PR幹什麽?”我不只一次聽見這樣的說法。其實,“唯產品論”、“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缺乏基本商業常識的表現。

我的工作與創投有關,因此與大量的創業者打過交道,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對於PR的理解存在誤區。有的人過分誇大PR的作用,認為它可以讓產品一夜之間引爆市場;有的人則覺得PR是無用的,產品好的公司根本不需要,這兩種觀點都是極端的。那麽,PR的本質到底是什麽?PR對創業者有什麽實際意義?如何通過PR來低成本獲得影響力?結合我的工作經歷,給大家談一談。

filehelper_1488269580224_

產品好就不用PR了?

“產品好就行,要PR幹什麽?”我不只一次聽見這樣的說法。其實,“唯產品論”、“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缺乏基本商業常識的表現。

道理很簡單,蘋果的產品好,但每次發布會,喬布斯都會提前兩周把場地租下來,反複訓練演講、斟酌話術;阿里創業初期,馬雲頻繁參加各種節目,好多人都是先知道有個長得像外星人的企業家,才知道淘寶的。

把產品做好,只是商業系統的一個環節,你首先要讓大家知曉你的產品,並且認為你的產品真的好,他才會願意嘗試,而這也正是PR的作用之一。著名風投機構GRP Partners的合夥人Mark Suster曾總結過PR的重要性,我結合中國公司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簡單說說:

1.融資造勢

很多創業者選擇群發BP,但一般都會石沈大海。相反,當投資人在某篇報道上讀到你,或者聽身邊某人提到過你,他主動約談你的幾率就上升了,這種連接顯然是更有效的。如果你的PR做的專業,那麽投資人對你項目本身的了解程度和好感度也隨之上升,從而增加了融資成功的幾率。事實上,創業者通過媒體報道被投資人邀約最後得到TS的例子,非常非常多。

2.獲取用戶

通過曝光,吸引用戶使用你的產品,這也是PR非常明顯的好處。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當用戶搜索你的產品時,如果網絡上關於你的信息很少,他們很可能就跑到競爭對手那里去了,To B的產品尤其需要註意這點。

3.招聘人才

我認識一個做的還算不錯的創業公司,招聘一直做得不咋地,在做了一次融資PR以後,HR突然就收到了好多份簡歷。這年頭,創業公司可以說多如牛毛,但人才是有限的,如果你能夠率先吸引到應聘者,他與你接觸的概率就增加了。

4.合作機會

如果你在這個行業內知名度高一些,產業上下遊的合作也好,大公司的訂單也好,就傾向於你,換句話說,PR為合作提供了背書。

5.團隊士氣

員工其實很願意看到關於公司的正面報道,比如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你的員工再不需要再給親朋好友解釋自己的工作,丟給他們一篇報道或者百度給他們看就好了,在一個知名度高的公司工作,幸福感會強很多。

6.未來的PR

公司越大,PR越重要,參考百度這兩年的境遇。PR是項細水長流的工作,未來當你需要大量的媒體報道時,你現在的媒體關系和輿論構成都是基礎,可不要等到想吃西瓜的時候,才去耕地。

你真的明白什麽是PR嗎?

PR,不就是寫軟文找媒體發嘛;PR不就是開個發布會,告訴大家我有個產品可以顛覆BAT嘛;PR不就是pianren(騙人)嘛......各位創業者朋友請註意!把沒有說成有,把假的說成真的,這根本不是PR。

PR的全稱是“Public relationship”,是營造有利的公眾關系,這是長期的事情,你可以突出優勢、回避不利,但不要只顧短期利益而肆意造假、說謊,最近好多公司曝出問題,其實都是在還歷史的債,具體就不點名了。

好了,如果用一句話總結PR的本質,會是什麽呢?那就是:通過信息的設計和傳播,營造良好的受眾認知。相比廣告的單向信息灌輸,它更註意與受眾的溝通,更潤物細無聲,更低成本。

當你需要用最簡單的一段話介紹你的項目時;當記者采訪你時;當你想讓產品得到大量媒體的報道時;當你的品牌出現負面信息時......你都需要PR。

做PR的6個關鍵步驟 

做好PR不容易,你不要以為不斷的對外宣傳自己有多好就萬事大吉了,搞不好還恰恰起到反作用。從我的經驗來說,一次專業的PR至少分為六個步驟,用一個實際的案例,說一說創業公司怎麽快速把PR這件事做好。

背景:做企業服務市場的A公司

目標:希望通過媒體報道,吸引到投資人的關註

接下來我們分六步來拆解一個專業的PR工作是如何展開的。

filehelper_1488269627834_92

1.細化目標

PR的目標不同,所面向的受眾,設計的內容,傳播的渠道,最後的結果都完全不同。A公司想為融資造勢,那麽你就要把目標細化為: 引起投資機構的關註,尤其是投資方向里有企服的投資機構,並且希望投資機構可以主動聯系。這個目標會用來指導後續的一切PR動作,比如內容的設計要符合他們的話語體系,要提煉出一些key points擊中他們的內心,再比如投放的媒體要能夠精準地傳播給這類投資人,包括要設計好投資人聯系你的路徑......所以做PR的第一件事,是先把目標細化出來。

2.剖析受眾

確定了目標以後,要去思考受眾有什麽特點,怎樣才會被你打動,如何產生你想要的行為。還是A公司的例子,面對火熱的企服市場,你希望建立聯系的投資機構,他們有什麽樣的投資哲學,看好什麽樣的團隊組合,曾經投過哪些相關項目,有什麽投資的忌諱,看什麽媒體,這些都是需要去研究的。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作為內容設計的素材。

3.設計內容

在剖析受眾的工作結束後,就到了最重要的部分--設計內容。內容的設計需要一定的專業度,比如此時,A公司至少要準備三份內容:

第一份,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點梳理,用於對外的話術,一般包括:市場概述、產業分析、痛點描述、商業模式、競品分析、產品介紹、團隊介紹、發展計劃、財務計劃等,這個部分要參考受眾剖析的結果以及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比如涉及到商業機密的部分肯定要回避。

第二份,是一篇具有專業度的融資報道稿件,用於給媒體老師作為參考,這部分的重點在於用讀者的視角把項目的邏輯與亮點呈現出來,讓文章具備可讀性,最忌諱的是把自己的項目一通誇,明天就要顛覆阿里騰訊,這個部分最考驗PR的專業度。

第三份,是關於項目的簡短介紹,甚至是一句話總結。對於商業問題本身,一句話或者一小段話根本沒有辦法呈現完整準確的信息,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但在傳播上,這樣做卻意義重大。“ipod,把一千首歌裝進口袋里”以及“ipod,優勢就在於存儲空間非常大,高達1GB,比其他的mp3都要高......”,哪個更能打動你?這個簡短介紹類似電梯三分鐘,關鍵在於用最短的時間調起受眾的胃口。

4.聯絡媒體

在我們把內容準備好以後,才是聯絡媒體的開始,根據目標和受眾的特點,選擇的媒體也不同。在和媒體建立聯系時,你所準備的三份內容,就都派上用場了。事實上,越是有影響力的媒體,越看重你的項目是不是有報道的價值,不要把媒體發稿當成廣告投放,希望直接花錢了事,這是非常外行的表現,你要做的是準確的把自己項目的亮點傳達給媒體老師。比如A公司,它需要為融資造勢,選擇的媒體則重點是創投科技領域的媒體,以及財經金融類的媒體,最好再配合一些門戶綜合類媒體做品牌背書。

5.輿情監測

很多人覺得內容發出去了,PR就結束了,不過這種情況只適用於互聯網出現前的時代。內容發布出來後,你需要關註網絡的輿情發展,人們對你的評論,競爭對手做出的反應,甚至有人的惡意詆毀,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公關危機的出現,所以你需要在此之前準備一些對策出來,關於如何做危機公關的話題比較複雜,留到以後再談。

6.持續發聲

PR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它的成本不高,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自己最新的動態發布出來,比如:產品更新、戰略合作、市場動作等,這既是對媒體關系的維護,也能讓你的受眾接收到最新的消息,從而為品牌保鮮。

好了,一次相對專業的PR至少就是有這幾步構成的,不過這里有一點一定要註意,如同做產品和運營一樣,PR也需要“以用戶為中心”,你的目標不同,針對的受眾不同,具體的對策也會完全不同,對客戶做PR以及對投資人做PR,絕對是不一樣的。

現在開始,重視PR

雖然,你沒有辦法確定一次PR動作出來,就一定可以收到12個投資人的邀約,獲得1萬個註冊用戶,或者得到7個重要的合作機會,但PR卻是有可能達到上述效果的。我記得徐小平老師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一句話,“如果只剩1美元做marketing,那就應該花在PR上”,PR就是一種低成本打響品牌的有效方式,在信息爆炸和產品爆炸的時代,尤其需要引起創業者的重視。

P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31

被100家初創公司虐過後,他給CEO開出了10條PR忠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7/161716.shtml

被100家初創公司虐過後,他給CEO開出了10條PR忠告
賈大宇賈大宇

被100家初創公司虐過後,他給CEO開出了10條PR忠告

事件營銷很熱,我該怎麽玩好?

本文由洪泰幫(微信ID: AngelPlus001)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師北宸 賈大宇。

入行做公關十多年,這眼見著公關的影響力和地位就這麽起來了,都說PR現在已經是創業公司三條腿之一了,這我真不知道是不是。

但是從2000年初公關公司打電話給記者被歧視為投機倒把的騙子,到現在已成為企業剛需,公關的價值和地位確確實實的在上升。

歸結緣由,在諸多因素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基於兩點:

一是傳播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渠道為王的時代宣告結束,內容為王的時代正式到來。公關在內容傳播上的多樣性和靈活多變的特點更加適合這個時代。

二是移動互聯網這波大潮興起,把公關從原來大公司市場營銷用補充廣告輻射的陪襯地位(甚至用公關公司有些用奢侈品的感覺),直接拉到了接地氣的大多數公司都用的著且用的起的一線營銷戰場的主角。

那麽,不說大公司,就說說當時當下,我所碰到的創業公司CEO做PR過程中的一些實際困惑,基於我們的經驗給出一些個人的卓見。

PR之前,想好定位

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而且放到第一條。但我洽洽覺得這是絕大多數創業公司CEO忽略的。

如果你不知道目前的營銷環境已經由“形象時代”變遷到“定位(心智)時代”,那麽你挺危險的,很可能你的大部分廣告和公關的預算都會打水漂。

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和內容爆炸的環境中,所有人每天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海量的,這時候大腦會生理性的選擇性忽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麽每天你眼睛看到的內容千千萬萬,記住的沒幾個。

如何讓你的企業與競爭對手與眾不同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先別著急花錢,把定位理論好好學一下,找好定位,定好方向,再發力。

關於定位在這里我就不延展了,建議不了解的CEO先買兩本書看看:《定位》和《與眾不同》。

插一句,《定位》這本由里斯和特勞特先生合著的著作,目前市面上有兩個譯者版本,建議大家買由顧均輝先生翻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

這本書的譯者自己操盤過企業,這個版本更加站在CEO的視角來闡述了定位理論。

不管你請的起請不起定位大師幫你做定位,花幾十元買兩本書,認真了解一下定位理論,會讓你避浪費不少營銷費用。

做PR對創業公司意味著什麽

兩年前,曾有一篇名為《如果只剩一美元做營銷 我會花在PR上》的文章廣為流傳。

文章里邊提到PR在這幾個方面上對創業公司提供核心價值:招聘、商務拓展、籌集資金、團隊士氣、企業銷售、企業並購。

作為一個PR公司,在對自己公司所做的為數不多的PR活動中,我們在招聘、BD/銷售上有極為明顯的傳播效果。

以招聘為例,2016年4月份我們曾在自己微信公號發布過一篇《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很沒勁,勸你認真考慮一下我們》的招聘文章。

雖然目的性非常強,但在當時僅有200粉絲的情況下,三天內閱讀數達到8000+,並給我們帶來了超過200份的簡歷。

一兩個月內,我們就招進來五六位非常精幹的全職員工和三四名實習生,其中有一位在我們年度考核里被評為“特優”。

候選人主動投遞過來的簡歷質量比主動在外面搜尋要高,且對公司的熱情及積極性要更強。

過去半年多時間內,我們還在很多場合做過不少公開分享。

這些分享除了讓公司品牌知名度在行業里得到提升,幾乎每一次對外分享都能為公司直接帶來客戶或帶來重要的合作夥伴。

只要方向準,力道足,PR甚至能對創業公司都帶來直接的效果。

是自己做還是外包做?

這個問題貌似所有創業公司,要開始做PR之前都會想一想。

其實質是什麽呢?並不是錢多錢少,掌控權在不在自己手上,外部公司對自己夠不夠了解這些因素,而是在公司的性質上:“創業公司”。

我的觀點很簡單,創業公司的CEO精力一定要聚焦。

如果你自認為不是一個天生有著靈敏的市場營銷感覺,且對公關、營銷這些事不是那麽感興趣的CEO,自己的公司也沒有市場營銷基因,那麽就聚焦到自己的項目的本身上來,把專業的事交給合適的外包團隊去做。

定位理論里有一句話用在這里很適合,“少即是多”。

當然不排除很多創業公司的CEO本身創業之前就是公關、營銷老司機了,或者自帶公關體質,又興趣盎然。

自己的團隊又很能折騰,商業模式又屬於營銷體質的,又遇不到能看的上的PR公司,那就自己做。

如何甄選對的PR公司?

春節前,我遇到一個在營銷屆資深的老前輩,他要為自己創業的公司尋找靠譜的公關公司。

這位前輩從上海親自來到北京,挨個拜訪了六家公關公司,這里面既有業界巨擘,也有新興後起之秀。

最終他決定選了我們,且一分錢沒有砍。我問這位前輩,為什麽會選擇我們。

他說:“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基於我目前的情況,我不想要一家“大而全”的公關公司,我需要選擇最合適我的,所以我選了擅長事件營銷和內容營銷的你們。”

或許這個例子委婉的給我自己做了一個PR,但這個真實的案例,確實反映出一個趨勢,就是現在的營銷也正變得越來越垂直,企業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有特點的公司就會有機會。

擱在五年前,你如果告訴我我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多家世界500強、BAT、美國著名互聯網公司以及多家世界頂級VC的公關供應商,我自己都不會相信。

因為在我的認知里,這些客戶只屬於或者只會挑選那麽為數不多的TOP供應商為他們服務,但是五年後的今年,我們確實做到了。

每年我們經常會碰到客戶想把一個預算不菲的H5交給我們做,我總會這麽回答他,這個你就找XXX公司吧,他們家肯定做好。

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錢不賺的有特點的公司正在越來越受關註。

最後總結一下,甄選公關好公司的三要素:

1、這家公關公司的特點和擅長的領域是不是符合你目前的需要。

2、配給你以後日常陪伴你的團隊是不是令你滿意,這個很重要,向掛個大牌子得到你後配個初出茅廬的公司說不。

3、圈子很小,找一兩個使用過你即將簽約的公關公司的創業公司CEO尋尋口碑,你會得到更多。

PR是一種省錢的營銷模式?

PR是一種省錢的營銷模式?

沒有衡量標準之前,談PR是否省錢都是耍流氓。

如果寄希望於通過PR帶來新用戶下載,我更建議進行渠道投放,這樣花錢更有效率。

如果與廣告投放相比,PR的確更省錢,而且如果預算不多的情況下,PR的確比廣告更能做出“效果”。

在營銷上,PR有點像“慢火燉湯”,越燉越濃,越燉越香,但很難一下子就產生直接可感知的效果。

史玉柱說:“廣告是一種對品牌的投資。”在我看來,公關也是對品牌的投資。

其實廣告投放,因為體量大,相對更容易在目標用戶端產生可被感知的“被沖擊”的效果。

即便如此,史玉柱依然認為廣告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是投資行為,當然是對未來高收益的預期,而不是投放當下即可得的收獲。

該找一個什麽樣的PR負責人?

高不成低不就,該找一個什麽樣的PR負責人?

去年底,領英中國曾與中國各大知名VC聯合發布過一個招聘啟示,創業公司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已經不是CTO或者產品總監。

三五年前,移動互聯網創業最熱潮的時候,技術負責人與產品負責人是創業公司最短缺的人才;如今,創業公司最缺的已經是CMO。

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到目前這個階段,絕大部分還幸存的創業公司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接下來的任務是如何從1到100。

PR負責人很不好找:媒體出身的,稿件能力和媒體關系都不錯,可媒體人在對內對外溝通上、以及對公司內部運營理解上相對有短板。

從其它創業公司跳槽過來,對公司內部業務的理解能力能迅速理解,但對自身專業能力迅速成長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公關公司出身的人相對比較全面:方案能力、稿件能力、溝通能力都相對均衡。

當然,也有分工極細的公關公司:文案、創意、媒介、執行……

我曾經碰到一位在某大型公關公司從業五年卻連新聞稿也仍舊不會寫的公關人。

每一個公司都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篩選適合自己目標的人才。

PR最大的特點是?

關於PR萬能論(PR的能拉動百度指數嗎?能促進下載嗎?能帶動銷售嗎?能提高估值嗎?能改善政府關系嗎?能提高雇主口碑幫助招聘減少離職嗎?。。。。。

PR最大的特點是,能幫助企業放大自身優勢,而PR最大的局限在於,必須基於產品與業務本身。

如果產品和業務非常平庸,PR很難將一塊石頭包裝成金子;而如果產品和業務有一定亮點,那PR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助推作用。

PR很難與百度指數、下載量直接畫等號,但有效的PR,一定能在下載轉化、政府關系、雇主口碑等各個層面提高轉化率與成功率。

如果不信,請再讀一遍《如果只剩一美元做營銷 我會花在PR上》。

該自己做企業微信和微博大號嗎?

每個企業都要根據自己的核心業務目標去思考企業微信與企業微博的價值

如果你想通過運營一個成功的微信和微博大號,然後在自己的大號上售賣自己的產品,那我勸你最好別幹。

寶潔從來不會為了賣洗發水,自己運營一個微信大號,養了1000萬的粉絲,然後在自己微信大號上賣產品。

如果是傳播自己的品牌,可以考慮去開設一個。用戶都趴在這些平臺上,任何一個品牌都希望離自己的用戶近一點。

但切記,不要每篇文章都談論自己。用戶可以接受在一個小時的電視節目里插播三五分鐘的廣告,但無法接受一個小時的節目里50分鐘都是廣告。

事件營銷很熱,我該怎麽玩好?

事件營銷這幾年很火,大家也都在討論,大家也都在做。但實際上什麽是事件營銷就好比什麽是公關一樣,貌似目前也沒有一個標準的概念和說法。

對事件營銷,我們通過這些年大大小小操盤事件營銷的經驗,總結了成功的事件營銷的三要素,與大家分享:匹配的資源+典型的應用場景+消費者情緒營造。

424726dd4e43cf9a5e2e91fc4bc1ae42

許多人覺得“斯巴達300勇士”是個不錯的事件營銷,但我卻不這麽認為。

這個事件營銷做完之後你連這家品牌是誰都不知道,你還覺得成功嗎?

新世相“逃離北上廣”是一個不錯的案例,我們來分析一下。匹配的資源,航班管家找到的匹配資源是“新世相”。

關註新世相的人以年輕的90後居多,他們基本生活在社會奮鬥的底層,所以當有一個逃離北上廣的梗出來讓Ta說走就走,Ta真可以說走就走。

如果你是一個老板,你早上看到這個活動讓你說走就走,想到下午還有幾百萬生意要談時,你是不會說走就走的。

綜上,“新世相”這一資源與這場營銷很匹配。

另外,活動也體現了航班管家有關“航旅生活”的產品應用場景。

第三是消費者情緒營造,“逃離北上廣”能把奮鬥的年輕人的壓力以及想要逃離的情緒完全引爆出來。

我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們做的案例。去年周伯通招聘找我聊問能不能做事件營銷,我正好聽說有個跨國科技巨頭把它的部分業務賣給了一家本土公司,大概有幾千員工要因此“易主”。

Uber把中國員工安排給滴滴時,每個人多給了六個月的工資加上可轉化期權。但巨頭並沒有對員工進行補償,而是讓員工簽一份新合同,然後直接去新公司上班,於是員工們就“炸”了。

他們建了規模巨大的QQ群、微信群,要維權,要跟公司談判。

我跟周伯通說,你應該作為一個行業的領袖,拉著一些互聯網新貴,包下一家附近的咖啡館,讓每家帶上你們做的易拉寶,招人去。

我們在巨頭跟員工正式簽約的前一天晚上,做了個H5頁面,上面有“簽約之前來樓下喝杯咖啡”這句話、20個大牌互聯網公司的LOGO以及企業招聘職位簡介。

第二天,巨頭的員工都來面試了。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做傳播,只需要打一個電話給媒體,告訴他這是一個社會新聞就可以了。之後這個新聞會自主傳播。

整個傳播策劃只用了一天,第二天我們就做了H5發到巨頭員工的千人群里,第三天包了咖啡館把企業叫去招聘,之後開始發酵,一共用了三、五天的時間。

最後的結果是各大媒體全在報道這個事,八個新聞客戶端、各門戶都在轉載,甚至刷屏了媒體的朋友圈。

周伯通的百度指數一周上漲了大約32%,這算是個很漂亮的成績了,要知道周伯通這個關鍵詞的百度指數已經被金庸老先生擡的很高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事件營銷——找準一個點,把三個要素匹配起來。

我們分析一下:這里的匹配資源是參與招聘的20家互聯網新貴;典型應用場景是招聘,顯示周伯通有迅速“消化”人才的能力和豐富且有實力的雇主資源。

第三,消費者情緒營造,這里有兩點:

一是世界500強被中國互聯網新貴“截流”了人才;

二是對巨頭員工而言,Ta被公司“欺負”時,有人帶著20家當紅企業的高薪職位過來,這是給Ta壯膽,讓Ta跟公司談判的時候有更多余地。

幾方都嗨起來之後,這件事就成了,傳播也就不費心了。

10 CEO應該參與PR多深?

我記得在十年前,我和某世界500強中國區的一位負責PR的女士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告訴我,她們的中國區CEO是一位非常低調的CEO。

這位CEO對他自己的PR報道是抗拒的,且認為PR與他的主要涉及工作無關。

但是她對CEO說:董事會和公司聘請你來做這個位置,那麽參與PR以及接受媒體專訪是你在這個位置上的責任而不是個人喜好。

世界500強況且如此,我們今天分享的話題的主語是創業公司CEO,所以首先建議各位創業者能夠重視PR。

接下來再說說應該有多深,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具有營銷意識的CEO,且自己曾經多次驗證了這方面能力,那麽你就繼續任性的和匹配你的PR團隊一起深度折騰吧,市面上不乏這樣的CEO。

最近飯局上聽到的一個段子是某著名4A公司高管提起他見過的操刀“一人一本”和“8848手機”的兩個創始人。

據說本來是去聊聊廣告拍攝生意的,見完後真心覺得這哥倆根本不需要找4A,天生大神級創意和畫面感人物。

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在PR上沒有太高天賦的CEO,那麽接著上面一點,找到一個對的PR負責人,和他一起好好配合,多參與討論,因為最了解這個公司一切的人還是你,有你的參與PR不會跑偏。

不要指望找到一個大咖後就大撒把,多參與,多討論,尊重專業意見,大項目你有一票否決權。

當然,CEO參與的深度還和創業公司的性質有關。如果創業項目是一個強市場導向的2C的業務模式,那麽PR的重要性和張理肯定高於一個2B業務的創業項目。

P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17

夜店男PR批讀U無錢途「讀書所學職場用唔倒」

1 : GS(14)@2016-10-13 08:09:25

今屆十大傑青得主、新鴻基尊尚資本管理高級董事黃仰芳,因分享獲選感言時大談金錢觀及其「五年上樓方程式」,惹來網民圍攻。台灣一名夜店公關亦在fb提出對入讀大學的見解,質疑入讀大學後,是換來一堆堆的債務,沒有實際得着,同樣惹來網民熱議。該名據悉在夜店當公關的男子在fb帳號為「山小黃」上,發表一段影片。他於片中稱,入讀大學四年只是在交朋友,學到的東西未來在社會上也用不上,畢業後只能找到2.2萬(新台幣‧下同)(約5.400港元)的工作,還有負債。他又表示,雖然只有高中畢業,但他卻可比大學畢業生早四年出來工作,不僅可以有儲蓄、更沒有負債,入息可高達4、5萬元(約9,800至1.22萬港元),強調台灣社會需要的是經歷,不是學歷。影片一出,即時引來不同意見,有人質表示:「其實照你這個方法講的話,也許高中也可以不用唸,反正一樣是不一定用得到的東西就不需要去讀它嘛」,亦有人認同其論句:「我覺得,很貼切,我沒有學歷,但是他說的我都有」。台灣《蘋果日報》/faceboo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3/197996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19

【師承華戈】25歲女PR習字廿年 婆婆大讚:揮春好靚

1 : GS(14)@2017-01-29 10:32:08

李嘉倩(Rita)習字廿年,最近有機構找她合作,「他們可能以為我是上了年紀或是『前輩』一點,打電話來會稱我為『師傅』,或許社會以為寫中國書法的都是年長男性。」



龍馬精神、出入平安;靚絕港九、食極唔肥。一句句寫在揮春上的四字語句,既是祝福,也是願望。「我發現老人家最希望的是心想事成、身體健康;寫給年輕人,他們都想不勞而獲,財色兼收。」李嘉倩(Rita)如是說。年僅25歲的她,原來已習字20年,兩年前開始跟張國雄老師學書法,其後又拜入華戈門下。



Rita原本是一名時尚公關,三個月前她卻決定裸辭,在面書上開設「習字為常」專頁,當上全職寫字人。裸辭後的第一個農曆新年,她受邀為六間老人院寫揮春,每次出動,至少寫過百張,「趁我自己還有能力,社會上有一小撮被忽略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讓他們開心,或者關心他們,這是值得的。」



她為公關公司寫迷你揮春,靚絕港九、食極唔肥相信也是不少人新年願望之一。

每個「夢想」,都是她一手一腳製作,由繪畫開始,每個需時至少20分鐘。

訪問當天,記者跟Rita到老人院看她即席揮毫,有伯伯想要笑口常開,也順道為孫兒寫上一張學業進步;有婆婆特意摺細紅色宣紙,因為小小的一道揮春,尺寸剛好貼在房內電視機底。「我也是第一次到老人院寫揮春,從他們和你的溝通,你會知道對方更多東西,平常沒有這個時間,去了解別人和聆聽他們的故事。」別說聆聽別人,香港地人人打份工,不少人連聆聽自己心聲也沒時間。從前看盡繁華裝飾、美輪美奐精心設計場地佈置的Rita,離職前更覺無力,「看到很多用金錢推砌出來的東西,當你在行業待久了,會反問自己,究竟自己在做甚麼,或者有甚麼意義。」經歷過迷茫,她最終也找到出口──用一己之力製作鎖匙扣作義賣,並把款項捐給慈善機構。



作義賣的「夢想」和「堅持」鎖匙扣,詳情可參考「習字為常」facebook專頁。

Rita師承香港著名書家家華戈,她希望有天也能開班傳承下一代,以及為電影作品寫字。

「第一輪我做了『夢想』(鎖匙扣),也是我一個小小夢想,希望把它把握在手中。」有「夢想」,也有「堅持」,堅持幫助社會的她,第一輪籌得的款項就捐給深水埗明哥的「北河同行」。「在香港,坦白說有很多人沒飯吃,或者大家連一個熱的飯盒也得不到的時候,是否應該用我僅有最小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即使我每一輪只籌得千多元,但即便是很小的金額,可能也夠買很多飯盒給有需要的人,我做的的也僅此而已。」義務為老人院寫揮春、義賣鎖匙扣,這位義氣女子一下子就裸辭,唔驚咩?「驚,好驚。但當初為何決定裸辭,是因為不想用升職和加薪換走自己夢想,我真的希望把自己夢想把握在自己手裏。」幸好開page三個月,現時已有時尚和美容品牌找上門合作,義務工作之外尚可糊口。香港作家林詠琛寫過:「許願的方式是一個媒介,使人敢於將心內感到不可能的幻想傾吐出來,憑著這股信念,令人勇往直前,一步步將夢想成真。」今個農曆新年,除了希望不勞而獲,不如也腳踏實地,開始向理想出發。記者:黃樂雯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9/199120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41

Prêt à Manger攻素食等機會殺入新界

1 : GS(14)@2017-05-13 05:32:44

這間在倫敦店多到「成行成市」,在香港鄭裕玲都是它的忠實擁躉的輕食咖啡廳,在港發展15年,但至在新界仍然難以找到它的縱影,Prêtà Manger商務總監李若藍對此無奈地說:「這要問發展商,我哋一直都係Waiting List,一直都等機會。」她說:「總公司對香港公司業績滿意,我哋亦Ready倒模式開舖,我哋(在等候名單中)排咗好耐,只係未到,我哋一直都想打入新界區。」對於目標地點,她指出,由於Pret主打早及午餐,在地點上希望可以選取一些人流多旺區,更重要的是,該區人士是對生活方式上有要求。無奈發展商傾向出租店位予另外一些更具規模的咖啡廳,令Pret一直在找舖位上舉步為艱。揀舖方面,她說:「總公司在倫敦一條街都有三間,(Pret香港)喺中西區仲有好多機會。」目前Pret20間香港分店中,大部分於核心區港島及九龍核區商業區,今年才開始有一間在機場,李若藍補充,在5月份將會有一間在東涌,而今年公司計劃開4間舖。事實上,香港已有不少與Pret類似的Café,部分更已有一定規模,這是窒礙Pret於新界步伐,李若藍指,雖然大家都是提供咖啡的咖啡廳,但Pret不同之處在於對食物的要求高,公司旗下食材有30%由英國總公司進口,三文魚以及煙肉等,並確保所有食材是天然食品。除此之外,公司對食材提供商更有進一步要求,例如:會要求豬隻在成為煙肉之外,要有好的生活,確保它是一隻開心豬,以配合公司提供天然食物的宗旨,而咖啡方面,Pret亦是一間有機咖啡連鎖店,可以符合香港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雖說公司已準備好以倒模方式擴張,但為保持質素,擴展速度不會過急。李若藍指,公司員工最少需經12周培訓後再要考試,以確保質素「唔會令客響ifc食完,覺得好好食,去到其他食覺得怪怪。」故難以高速擴張。記者:張活儀攝影:李潤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3/200201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03

【試食】Prêt,Sarbucks,Super Sandwiches大比拼

1 : GS(14)@2017-05-13 05:32:45

相對於同類餐廳,Prêtà Manger聲稱主打食物,與其他不同,所以我們分別請來兩位試食專員做Blind test,分別試食來自Starbucks、Prêtà Manger以及Oliver's Super Sandwiches的三種不同食物,食之前他們並不知道幾款食物來自邊間店。比較一下,三種食物包括三文治、沙律以及朱古力鬆餅,試下它們的食物有何不同。第一款食物:沙律今次試食為雞肉沙律,先介紹主要材料,Starbucks雞肉沙律中,除雞肉之外、有薯仔、蕃茄仔、青蘋果、堅果以及沙律菜。至於Pret沙律中,有火腿、雞肉、雞蛋、青瓜、蕃茄仔以及沙律菜;Super Sandwiches的沙律材料有雞肉、麵包、芝士、煙肉及沙律菜。政:第一款(Super Sandwiches),雞肉較嫩,第二份(Starbucks)雞肉無咁滑,不過肉味較濃,加上有生果,雖然較貴但最好食;所以揀第二份。至於第三份(Pret)雞肉質素較差,但36元價錢算合理。
Tiffany:個人較喜歡菜,所以揀第一份(Super Sandwiches),但都覺得第二份好食。第二款:三文治至於三文治中,今次試食均是經典款色,其中Starbucks經典三文治材料有火腿、蕃茄、雞肉、雞蛋以及生菜,麵包屬於榖物包。Pret的雞肉牛油果三文治,顧名思義有雞肉及牛油果,同時亦有沙律菜,麵包亦是榖物包。至於Super Sandwiches的公司三文治中,則是唯一一間有三層麵包的三文治,材料有麥包、蛋、生菜、蕃茄、火腿及煙肉等。政:以份量計一定是第三份(Super Sandwiches)不過價錢亦相對較貴;但以味道及價錢計,一定係第二份(Pret)。
Tiffany:都係二份(Pret)好似食多個沙律好抵食咁,計埋價錢都會揀佢。第三款:朱古力鬆餅
Starbucks朱古力鬆餅,面層有朱古力粒,顏色相對較淺;至於Pret及Super Sandwiches同類鬆餅外觀基本上一樣,會給一誤會為同一款,食落才知不一樣。政:三款價錢差不多,所以純粹論味道,作為朱古力鬆餅,朱古力味是重點,中間(Pret)朱古力味濃,所以選它。第一款(Starbuck)以是原味鬆餅加上朱古力粒而已。
Tiffany:其實第二及第三款(Super Sandwiches)差不多,但個人喜歡不太甜,所以會選第三款。記者:張活儀攝影:馬泉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3/20020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