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太古地產之發展歷程


(註:此文成文甚粗疏,且未加考證,故此極多謬誤之處,敬情指正。)


近來新聞寫太古地產上市,不過他在實在無歷史感,只記得2007年太古印REIT的事,但是卻忘記了更遙遠的事。其實,太古地產早期曾經上過市,但是後來已經私有化,今次只是「重新上市」。


在1973年,大昌地產(88)和太古合借殼健誠置業,易名太古昌地產,為太古地產上市公司之先聲。

其後,太古地產把部分土地出售予長實(1)和南豐發展,以取得發展資金。長實購入後,建成賽西湖花園等,均獲厚利。

1977年,太古地產購入大昌地產在太古昌地產之餘股,並把太古地產上市,其後趁1984年地產低潮私有化,終結了太古地產部分短短十多年的上市歷史。


 


在1990年代,太古地產和中信泰富(267,前名新景豐、泰富發展)合作發展界限街物業,發展成又一村及又一城商場。

近二十年,太古陸續收購魚涌及北角物業,並逐步形成一個王國。在2006年,又向中信泰富購入又一城商場物業50%,作價61.8億。此外,又在中國發展太古城式的物業,價值不菲。


至於他們的項目,市場估計值1,500億,集資約300億,詳細項目如下。
http://www.swireproperties.com/Chi/Company+Profile/Core+Properties/Completed+Portfolio/completed+portfolio.htm

去次太古地產上市,主要是為計劃龐大的太古城籌集資金,到太古城發展完成,變成現金牛,即把之私有化,相信今次都不例外,應有龐大的發展計劃進行,而重心應該是魚涌,又或是中國的城市了。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又一城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88%E4%B8%80%E5%9F%8E


太古歷史:


http://www.swirepacific.com/big5/about/history.htm


中信泰富售出又一城公告:


http://www.citicpacific.com/upload/gb/20060120-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5

華昱高速老闆的港股歷程


華昱高速的主要業務為一條興建中的高速公路,營業額及盈利乏善可陳,但為何它可以上市?


根據上市規則第8.05B條第2段稱:


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Chapter_8_tc.pdf


「發行人或其集團是新成立的「工程項目」公司(例如為興建一項主要的基礎設施而成立的公司)。本交易所認為,「基建工程」指建立基本有形架構或基礎設施的工程,使一個地區或國家可藉以付運經濟發展所需的公需商品及服務。基建工程的例子包括道路、橋樑、隧道、鐵路、集體運輸系統、水道及污水系統、發電廠、電訊
網絡、港口及機場的建設。」


由於它的業務正是一條公路,屬於基礎設施工程,合符工程項目公司的規則,故此可以上市。


但今天我們說的,就是它以往在香港的財技歷程:


據招股書稱主席、董事、高管都有一個共通點,列之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10/01823_692494/C119.pdf


主席:


陳先生於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至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期間曾任主板上市公司中國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前稱為中國高速(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49)的執行董事。


執董符先生: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二日,符先生曾任中國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前稱為中國高速(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49)的執行董事,該公司於主板上市。


獨立非執行董事:


朱先生於下列公司擔任董事。這些公司均於主板上市:
公司                         職位
中民控股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公司秘書:


冼先生於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九年加入中國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前稱中國高速(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49)擔任公司秘書


...

彼曾於二零零四年九月至二零零六年八月期間於新意軟件(控股)有限公司(於聯交所創業板(「創業板」)上市)(股份代號:8270)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冼先生為利來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221)、中民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681)、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368)及中國海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065)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前三者於主板上市,而後者於創業板上市。


細看粗體的字,你會發覺他們和兩家上市公司有關,一是中國農產品(149,前稱寶榮坤、中國數碼港、中國置地、中國高速),二是中民控股(681,前基電控股,中民燃氣),後者尚未找到關係所在,但前者卻大有淵源。

根據我的發現,原來他早在2003年已經進入香港股市,並和兩大財技高手殼王和濁水交手,但力保不失,明天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4

:華昱高速老闆的港股歷程(2)


昨天我們交代了部分基本背景,現在開始分析大股東當時買殼的原因。


(1)


根據財經時報的文章,該公司主席原本是官員,後來下海經商,在1993年成立華昱投資,然後逐步致富。其後憑購入一條位於深圳的爛尾的水官高速公路,逐步建立公路王國。


至於有興趣看他的發家史,可以看看以下文章:


http://finance.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3/08/18/000419191.shtml


至於其後來更把業務發展至礦業、地產及工業園區,這是後話,詳細可以看華昱投資的官方網站,但網站可能無法進入。


http://www.shenzhenhuayu.com/


(2)


在招股書之中,亦有提及他的公路事業,包括在上文中提及水官高速公路的60%股權,以及3條未通車的公路,尚未加上這條華昱高速需要興建的劉路的投入,可見其財務頗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10/01823_692494/C118.pdf


原本水官高速公路是他全資持有,但應是興建延線時資金不足,故在2003年出售40%股權予深高速,以取得資金及其他的幫助,以解燃眉之急,故或是他買殼的理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102/LTN20030102022_C.PDF


明天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8

華昱高速老闆的港股歷程(3)


上一篇談及陳洋南先生因建設公路延線及其他關係導致財務有些緊,故此他決定把其持有的公路售出部分予深高速(548)套現資金,並且找尋機會把公路業務上市,以套取資金供其他業務發展,至於他借殼的目的,就是當時稱為珀麗酒店的中國農產品(149)。


中國農產品的故事甚長,亦頗複雜,該公司在1973年股市高潮時上市,稱為港澳發展(有一些舊書誤稱他為「嘉年」,經對證香港股史(1841-1997)一書,該公司在1972年上市,故實是以訛傳訛),業務包括回力球場及賭場等,為第一代的賭業股。


其後該公司經營不善,陷破產邊緣,在1985年由詹培忠接手,並由何賭王提供部分資金,終救回並重新交易,其後何鴻年入主該公司,不久又減持部分股票,其後麗新發展(488)以物業換股注入,成為主要股東之一,後又減持。


在1997年,有一位紅色人物成為大股東,後來股價暴跌,他無力償債,最終並揭發他是盜用公款,又再次陷入財困,當時華德豐(297,現中化化肥)欲入主該公司,但失敗,最終黃鴻年再次以中策(235,前紅寶石)取得控制權,並注入科網及物流業務、又注入杭州地產及中關村內一物業,易名中國數碼港,不久中策轉售予陳殼王及其控制的錦興(275),故該公司控制權又轉至陳殼王。


陳殼王入主後不久,購入北京另外一物業,因中關村該物業控制權成疑問,故退出交易,公司又易名為中國置地,其後當時由四通電子(409,後易名四通控股,現已私有化)掌舵人段永基控制,後轉予國美電器(493,前京華自動化)黃光裕的中關村(000931,前瓊民源),以一物業注入,換取部分股權,但最後交易作廢


後來,辰達永安(1189,現永安旅遊)認購10億公司新股,另外和黃及保華德祥(372)向公司注入兩家位於中國的珀麗酒店,控股權又轉移至辰達永安。


這就是兩方交易的背景。


下一篇開始談及入主的及退出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4

華昱高速老闆的港股歷程(3)


(鳴謝oman兄、1999年星島日報、2000年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一本很舊,稱為香港股市風雲的書、以及下述提及的書本。)


上一篇談及陳洋南先生因建設公路延線及其他關係導致財務有些緊,故此他決定把其持有的公路售出部分予深高速(548)套現資金,並且找尋機會把公路業務上市,以套取資金供其他業務發展,至於他借殼的目的,就是當時稱為珀麗酒店的中國農產品(149)。


中國農產品的故事甚長,亦頗複雜,該公司在1973年股市高潮時上市,稱為港澳發展(有一本舊書誤稱他為「嘉年地產」,經對證香港股史(1841-1997)及馮邦彥先生的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 ,嘉年地產在1972年上市,並在1984年破產,時間上不吻合,故實是以訛傳訛),業務包括回力球場及賭場等,為第一代的賭業股。


其後該公司經營不善,陷破產邊緣,在1985年由詹培忠接手,並由何賭王提供部分資金,終救回並重新交易,其後何鴻年入主該公司,不久又減持部分股票,其後麗新發展(488)以物業換股注入,成為主要股東之一,後又減持。


在1997年,有一位紅色人物成為大股東,後來股價暴跌,他無力償債,最終並揭發 他是盜用公款,又再次陷入財困,當時華德豐(297,現中化化肥)欲入主該公司,但失敗,最終黃鴻年再次以中策(235,前紅寶石)取得控制權,並注入科 網及物流業務、又注入杭州地產及中關村內一物業,易名中國數碼港,不久中策轉售予陳殼王及其控制的錦興(275),故該公司控制權又轉至陳殼王。


陳殼王入主後不久,購入北京另外一物業,因中關村該物業控制權成疑問,故退出交易,公司又易名為中國置地,其後當時由四通電子(409,後易名四通控股,現已私有化)掌舵人段永基控制,後轉予國美電器(493,前京華自動化)黃光裕的中關村(000931,前瓊民源),以一物業注入,換取部分股權,但最後交易作廢


後來,辰達永安(1189,現永安旅遊)認購10億公司新股,另外和黃及保華德祥(372)向公司注入兩家位於中國的珀麗酒店,控股權又轉移至辰達永安。


這就是兩方交易的背景。


下一篇開始談及入主的及退出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6

香港「的士」大王致富歷程


今天不太想寫東西,但看到生果日報的一篇報導,想起他們的雜誌壹仔在2009年9月24日的一期也有報導過,特此供大家分享。

的士大王月入千萬




金融海嘯至今整整一年,金、股、樓價均已重返海嘯前水平,部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一向有經濟寒暑表之稱的的士牌價,亦迅速反彈至三百七十萬元,貼近歷史高位。

的士牌價颷升,車主的荷包自然盆滿鉢滿,當中最飲得杯落,肯定是手握四百多個的士牌照的泰和車行老闆伍熀,其身家保守估計逾十五億元。伍熀四十年前在土瓜灣推銷汽車電池起家,及後轉營的士,每月穩袋近一千萬元租金。

今年以來,的士牌價一直有升無跌,根據的士聯合交易所資料,市區的士牌價由海嘯期間三百二十多萬,現已攀升至三百七十萬元以上。

的士行內規模數一數二的忠誠車行董事總經理鄭克和說:「金融海嘯期間牌價跌咗幾十萬,不過上年年尾開始升番,因為多咗人失業轉揸的士。雖然話經濟差啲,但自由行咁多,所以唔算太差,加上依家低息,都有影響。」

自從政府於九八年停發的士牌後,的士牌價便企穩在二百萬元樓上,加上的士是搵食車,有穩定租金收入,因此除了的士司機外,亦吸引不少投資者密密收集的士牌。全港現有一萬八千部的士之中,八成半屬紅的,但登記車主僅得一萬一千人,證明不少炒家持有多於一個的士牌。

截至八月底,擁有最多的士牌的一名車主,共有四百一十四部紅的,持牌數量較排第二的車主多一倍半,佔全港紅的總數約百分之三;以現時紅的牌價三百七十萬元計算,總市值逾十五億元。據悉這名疊水車主,今年以來密密掃貨,增持了六十四個紅的牌照,計及升值,賬面已賺一千萬元。

每區有的士判頭

儘管並無資料顯示這名的士大王姓甚名誰,但行內多個的士車行老闆及司機不約而同指是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伍熀,由他創辦的泰和車行更是行內一哥,有知情者說:「依家市區的士,基本上由佢(伍熀)獨大。」

位於土瓜灣的泰和車行,主要從事的士買賣及租賃,當中又以租車為主,有行內人說:「買賣淨係賺差價,唔係賺得幾多,但租車收入細水長流,所以好多車行都係靠租車為主。」

由於車隊規模龐大,的士又往往走遍港九新界,為了易於交更,車行會事先將所有的士分派到指定地區交更,每區並委派一名的士司機做判頭,負責代收車租,該名判頭每月可額外獲得千多元報酬,而每名司機在租車前,須向車行繳交數千元按金。

現時,市區的士兩更合共收到車租六百五十元,每部的士每月約可收兩萬元租金,以泰和擁有四百多部的士計算,每月車租加上司機所付按金的生息,每月便穩袋接近一千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全港有超過二十萬人持有的士駕駛執照,車行根本不愁出租:「近來的士司機多咗好多,所以好少車租唔晒,反而有時會有人無車揸。」

這 間億萬車行的掌舵人伍熀,衣著平實,身形矮肥,加上一頭白髮,表面看只是年逾七十歲的鄰家老伯,但附近街坊均知他來頭不小,「泰和車行喺度廿幾三十年,好 多年前係租鋪,不過業主加佢租,由五萬幾加到七萬,佢索性自己買鋪,間鋪成千萬o架!你唔好睇佢喺土瓜灣,佢身家億億聲。」

儘管伍熀貴為億萬富翁,車行亦已交由兒子伍海山打理,但他仍三不五時落鋪巡視。記者上週五早上在其車行門外遇到他,上前向他求證是否的士大王,他不發一言,便由兒子及多名下屬包圍坐上平治房車離去。惟街坊說他沒架子:「佢見到我哋都會點點頭打招呼,絕對唔係好高傲嘅有錢佬,佢都係由低做起,所以唔會睇唔起人。」

伍熀亦熱愛賽馬,馬場中人均知他是的士大王,他於九八年開始先後擁有四匹馬,為他帶來近六百萬元獎金。其中三匹已經退役,現時只剩與兩名兒子伍海山及任職牙醫的伍富山共同持有的「泰寶馬」,此馬曾四度奪冠,惟去年開始成績急轉直下,於剛開鑼的馬季更未見落場。

賣電池出身

在土瓜灣扎根逾三十年的伍熀,未做的士大王之前,不過是一個普通小商戶,街坊指他最初僅住在土瓜灣的唐樓。有熟悉伍熀的人說:「佢以前只係開間鋪仔,賣汽車電池,成日同的士行推銷,俾佢識到做的士嘅運通泰老闆黃兆麟,然後學吓學吓先開始買的士牌,之後就搭張枱喺門口做的士生意。」黃兆麟為運通泰創辦人,於七、八十年代是有名的士車主,更獲賭聖葉漢之子葉圍洲等人入股運通泰,伍熀後來亦有入股,夾份做的士融資貸款。

有知情人士說:「當時流行供車會,每個月供,供滿十五年或者二十年就可以有架的士,如果供到半路唔供,就要賣咗架的士贖會攞番啲錢。」不過,伍熀等人想出新招,成功出位搶了很多的士買賣生意,「佢首先收平啲,例如人哋賣一百萬一架的士,佢可能收九十八萬,不過,供款嘅頭三期甚至頭六期叫做頭期錢,中途斷供嘅話,無得攞番頭期錢。其實佢個計法好似樓按咁,初期幾乎係只供利息,加上頭幾年嘅供款係最多,之後越來越少,我哋俗稱做『大頭會』。」

當時伍熀等人借錢予司機,又或幫司機做擔保向銀行借錢,讓司機以極少首期,甚至零首期出車,惟車行要承擔一定風險,「但大頭會可以俾佢哋快啲收番借出去嘅錢。當時大部分的士司機中學都未畢業,唔識諗咪貪平幫襯佢,唔知自己未必供到咁多年,結果攞唔番頭期錢。佢袋咗筆錢,先捱過金融風暴。不過,有啲行家唔鍾意佢哋呢種做法,所以行家同佢關係至今依然麻麻。」

穩健作風渡難關

運通泰九十年代中期淡出的士行業,轉營金融,「運通泰上市時,伍熀都應該有啲股份,跟住公司賣盤,變成大眾金融,黃兆麟而家人都走埋,運通泰應該得番好少的士。」相反伍熀繼續專注搞的士,並越做越大,而他旗下更有一間公司仍然持有放債人牌照,方便替的士買家融資,惟近年已甚少提供這服務。

十年前的金融風暴,打殘不少車行,就連紅極一時的日昌車行李超凡亦破產收場,皆因當時的士牌價大跌,車行一邊要還自己購入的士牌照的按揭貸款,另一邊廂要應付車主斷供後的擔保,故此不少車行被銀行追債,損失數以億元。

但伍熀憑着「大頭會」渡過此劫,而且他的經營手法較為穩健。的士牌動輒數百萬元,故車行買牌亦常做按揭,然後每月以車租來償還銀行貸款,因此是高槓桿的行業。然而根據公司註冊處的資料,泰和車行拖欠的銀行貸款,多年以來一直維持在數千萬元,直到○三年才突然暴增至二億七千多萬元,原因極有可能是趁沙士期間的士牌價暴跌至二百五十萬元,大手掃貨所致。

伍熀一直循序漸進擴張,去年亦只得三百多個的士牌,他趁金融海嘯撈底後才增至現時四百多個,惟銀行貸款也不過三億元,僅佔牌價總值的兩成。總括而言,伍熀是靠低槓桿避險,然後睇準機會趁低吸納的士牌,並靠收車租穩守。

外行人投資無着數

投資的士看似收入穩定,但外行人參與的話分分鐘摸頂,因為的士牌價透明度極低,而且成交量不多,每月平均只有一百五十宗過戶紀錄。儘管的士聯合交易所定期提供成交數據及牌價,惟其所謂的參考牌價,往往與車行售價不同,有業內人士直言:「基本上係幾間大車行話升就升,話跌就跌。」再加上買賣差價,外行人幫襯買牌,肯定貴人一截。

聯友的士同業聯會主席梁澤生說,職業司機買牌投資尚可,「外行人買個牌番嚟,又唔熟呢行,去邊度搵司機租車呀?」

以買一輛三百七十萬元的士為例,一年車租約二十四萬元,表面看有六釐回報,惟要確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日、夜兩更都能全部出租,而且要路上平安,否則一次意外可能蠶食一年回報。

雖然投資者可以將的士交予車行代為出租,但車行每月要收取千多元的管理費,每日租金亦只有五百多元,遇有意外或要維修的話,仍要車主負責出資,七除八扣後,回報相當有限。

有部分車行提供買車兼代為出租的一條龍服務,並擔保在首兩年有五至六釐回報,但這些回報是按買車首期計算,一般而言首期是牌價的一成半,以現時計算即要五十多萬;六釐即三萬元多,若按牌價計算,回報其實不到一釐。

歷代的士大王

胡忠:合和主席胡應湘之父,原為豬農,後轉職的士司機,一九二六年與朋友合資買了首架的士,兩年後擴至八部,至六十年代有近五百部的士。六七暴動後,變賣所有的士,轉營地產。

曾榕:二十年代創立金邊的士,是九龍最大的士公司,並首創在的士引入無線電通話。除的士外,曾榕亦有投資物業,現於窩打老道仍有曾榕大廈,並有份創辦廣華醫院。

李超凡:中五畢業後做信差,八○年考到車牌,轉職車行推銷員,三、四年後買入首部的士,隨着牌價升值,他不斷以加按形式購入更多的士牌,至九○年已達一百部。九五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他深信新機場啟用後,的士牌價會升至四百萬,於是大舉掃貨,豈料金融風暴令牌價大跌,被銀行追債三億,於九九年破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4

獨家專訪 張忠謀暢談回任總執行長的心路歷程 回任不是暫時接班人不是問題

2010-9-6 TWM




去年六月,台積電在金融風暴衝擊下,第一季營收陷入虧損邊緣,張忠謀決定重回第一線奮鬥。

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張忠謀面對媒體強調,這次他的格局已經不一樣,他不是管理者,而是經營者,還要為台積電再拚命一段時間,短期內仍不準備指定接班人。

撰文‧楊方儒

回任總執行長已逾一年,台積電董事長暨總執行長張忠謀四百天來,為台積電策畫的是築起跨世代的競爭高牆。在他的努力下,台積電的競爭實力每天都與敵人拉開一點距離。他自豪的說,在技術、製造及客戶關係上,台積電已至少拉開十年的距離,讓跟隨者望塵莫及。

前奇異電子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領導人的「bandwidth」(頻寬)必須要非常大;如果是一位narrow bandwidth(頻寬狹窄)的領導人,只有在特定時候才能做好的領導人,但就不是一位「for all season」的領導人。

用這個角度來衡量,張忠謀的頻寬,在台海兩岸確實少有人能及。這是他為人敬重的關鍵。他不只帶領台積電更上層樓,對全球經濟的深度觀察也少有人能及。

二○○七年四月,張忠謀準確預測,油價將很快突破每桶一百美元;他分析經濟走勢的神準,頓時讓社會大眾驚豔。現在不論股市、油市、房市,不論全球、美國、台灣、中國經濟情勢,各界重量級人士見到張忠謀,總是急切地問他對於國際經濟的看法。

張忠謀如何看待世界經濟局勢?他又如何分析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展?還有台積電與中芯未來的關係?以下即為專訪精華的摘錄:

每年增加一點競爭優勢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您回任總執行長一年多了,完成了什麼樣的新工作?最重視公司哪方面的發展?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我一直擔任台積電董事長,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積電。

我回任CEO一年多以來,我的目標是要讓台積電的三個主要競爭優勢,每一年都要更增強一點。

台積電的生產優勢,已經領先業界不只十年了,技術優勢則有九至十年的時間,至於客戶信賴的優勢,也是十幾年了。

我們要把三個優勢轉變成營收與獲利的成長,目標是要讓台積電比整個晶圓代工行業成長得更快,並在加快成長的前提下,維持甚至進而提高獲利率。

事實上,我是一名經營者,而不是一名管理者。現代的公司,經營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經營團隊)。

經營理念方面,我強調策略性的經營模式,重視公司治理,平衡公司主要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等的利益。

問:投資人關心的接班問題呢?

答:我回任CEO並不是一項暫時性的安排,至於日後接班人的問題,台積電是一家有制度的公司,關於接班自有其機制,也就是將交由董事會決定,這部分不會有問題。

問:目前的競爭者對台積電會產生威脅嗎?

答: 新進的GF(GLOBALFOUNDRIES)的前身AMD過去專攻CPU的研發,一般認為它在CPU上擁有技術優勢。當然CPU做得好,也可以是做晶圓 代工的基礎,但晶圓代工技術與CPU畢竟不同,因此未來GF在晶圓代工領域的表現尚待觀察。何況,我相信在生產能力與客戶信任方面,GF仍差我們一截。

至於三星則是既有的競爭者,它的強項在DRAM與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上。在邏輯晶片方面,三星一開始是做自己所需要的晶片,五、六年前開始兼做晶圓代工至今。

台積電完全專注在晶圓代工市場,在晶圓代工的競爭是攸關公司生存的大事,絕對要勝利才行,但對三星來說則非如此。

拿三星與GF相較,或許GF在晶圓代工領域的投入會比三星多一些,但仍不像我們如此投入;GF需要投注大部分的資源來幫AMD做CPU。

台積電的三大競爭優勢

問:大家都好奇,台積電的競爭優勢何在?

答:台積電有三大競爭優勢。首先是技術領先。

其次是卓越製造也就是生產的領先,包括良率、品質、可靠度、交貨準確度、充沛的產能及較短的生產週期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生產方面的優勢。

第三是客戶的信任。這是在第一與第二優勢的基礎上,與客戶建立起的長期關係,贏得客戶的信任,這非常重要。

二十多年來,我們不僅沒有失去多少重要客戶,而且不斷贏得許多新客戶。更重要的是,與既有的客戶仍一直密切合作,讓我們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晶圓代工供應商。

問:台積電在十八吋廠的進展如何?

答:十八吋晶圓的發展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需要設備公司大量投資。事實上,從八吋進展到十二吋的投資已經讓許多設備公司滿頭大汗了,更不用說從十二吋到十八吋的投資遠遠超過從八吋到十二吋的規模,由此可見十八吋晶圓的發展將是充滿挑戰。

問:目前對中國投資的進展呢?

答:我認為台灣的政府,應該要對中國的投資更為鬆綁,讓企業能更自由、彈性地進行投資布局。

問:台積電將來持有中芯股權後,會有什麼布局?

答:台積電取得中芯的股權完全是被動接受的,這不過是和解的條件之一而已。

問:您認為半導體製造的重心,會轉移到中國嗎?

答:我幾年前曾經說過,專業晶圓代工是一個技術高度密集,而且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大量研發的產業。

台積電因為過去二十一年來不斷增加研發,才做到今日的領先地位。而中國擁有廣大的IC內需市場,當地IC設計業者可以隨時與客戶密切聯繫,掌握產品應用以及市場需求,在此方面創造獨特的優勢,並不需要凡事「自製」。

我想中國應該也不希望美國自製自己的襯衫、鞋子吧?加上中國消費經濟正在快速興起,半導體在消費電子所占的比率也愈來愈大,這正是中國投入IC設計業的好時機。何況,中國的經濟發展絕對比先進國家快速,G7未來五年的經濟成長可能只有三%。

美國經濟正在向左轉

問:您怎麼看歐美經濟?金融危機發生至今有何影響?

答:最大的危機已經過去了,但陰霾仍在!我認為今年第二季滿好的,第三季也不錯。

美國經濟則如我之前所說的,是一個微微向左旋轉的L型,目前正在慢慢往上爬。但在爬坡的過程中,失業、貧富差距、環境汙染、二氧化碳排放、全球資源競爭等,都是尚待解決的大問題。

美國總統歐巴馬這一年多來,完全是採小羅斯福「新政」的方向走,成就也相當可觀,雖然可能不如他自己的預期。

我並不是要評斷他做得好或不好,只是觀察到美國施政的方向已經向左轉了。過去小羅斯福向左,雷根向右,現在歐巴馬又再度向左轉了。

所謂的「左轉」,就是需要一個「有為」的大政府,來照顧社會基層民眾,反倒是中上收入者的稅負會增加很多。至於「右轉」,就是像雷根所建立的「小政府」,無為而有效率,政府無須管太多事情。

目前歐巴馬總統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健保制度,因為要讓更多人受惠,健保經費勢必大幅增加,所以中上及高收入者就要多付稅。

至於失業問題已經困擾美國好多年了。這幾年,就算企業獲利不錯,但仍裁員很多,在失業的情況下,民眾的消費量不及企業利潤的增加,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1

我的股市心路历程 演阳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d3d80100mcu7.html

   前言:读了<穷查理宝典>,想了很多,很久,按奈不住,想将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本人不想做私募,也不想卖报告(太累,还要迎合无知的,甚至愚蠢的客户),所以有不同观点的,别拍砖.因为纯粹是记录自己的体会和感慨,有问题的也请见谅本人的不回复.有缘人请留下脚印.

    说起股市,接触的时间很早了,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时,就开始买基金和股票,可惜只是业余投资,没有太多感觉.第二次入市,是95年回国时,路过广州,一 朋友在券商处工作,告诉我内幕消息:有庄家准备炒作一只股票,于是也买了点,但后来也没涨,放到96年,急用钱,卖掉了,不亏不赚.第三次入市是到了 2000年,做实业有了点钱,于是又投了几十万进股市,刚开始是打新股,收益不错,后来就开始买卖二级市场股票,主要根据技术分析进行操作,效果还不错, 但好景不长,被套在2200点上,于是,将大部分资金又撤回到实业.所以,算起来三次入市,三次都没有成功(虽然没亏多少,但没赚到钱,也没入门,也算失 败了).

    2007年的大牛市,牛的连菜市场的老太太都热烈讨论股票,我知道风险已经很大了,手上有闲钱,于是只打新股,待新股收益率下降后,就买了纯债券基金.年 末,在网上看到赵丹阳解散赤字之心基金的新闻,为之震动.而且看到赤子之心香港基金5年541%,国内基金4年371%的收益率,即使是做实业也是非常难 达到的回报率,况且赵丹阳的理念正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说明价值投资在中国一样可行.而我回国做实业也已经13年了,因为坚持一不赊款,二不行贿的原 则,企业很难做到行业前三名,而如果不能,则迟早会被淘汰.于是,萌生了从实业转向投资的想法.

    既然是专职,那么首先是学习,于是在网上搜集巴菲特,索罗斯,林奇等的书籍,重新学习.巴菲特和林奇的理念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我做了十多年企业,非常容易 接受.但索罗斯的书籍就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和行业运行的预测.于是,开始根据价值投资的理念选择股票,开始时,对A股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疑虑较 大,而且还没跌到底,所以选择了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至少财务表报的真实性要比A股强,所以将当时在美国纽约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都找出来, 看其财务报表.根据自己做企业的经验,我将毛利率超过40%的企业挑出来分析…最后看中了巨人网络GA,发行价$15,而且毛利率奇高,90%以上,现金 有8亿美金,每个月还有接近1.5亿人民币的利润,市盈率才16倍,加上史玉柱能将不用还的钱还了,诚信之人;再看报道,史玉柱每天玩游戏10多个小时,经常凌晨4点打电话给开发人员修改BUG,没有哪个网游公司的老板如此痴迷游戏,应该对玩家的了解更深入.更重要的,这时,巨人正耗资1亿人民 币在开发新游戏—巨人,以史玉柱的能力和其对游戏的理解,既然第一款游戏<征途>如此成功,那么第二款游戏的成功可能性非常大.即便如此,还 没放心,反面看呢,为什么股价这么低,$15发行后,冲到18,然后掉到12-13.于是,又在网上找资料,原来华尔街对巨人的评价是收入单一集中 在<征途>一款游戏上,风险很大.而且游戏像电影,生命周期短.仔细分析华尔街的看法,收入单一和生命周期短都不是问题,象史玉柱说的,单款 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0万人的,到现在还没一个是死的.看看盛大的<传奇>,都5年了.股票价格也不贵,只有15-16倍PE,如果第二款 游戏<巨人>取得成功,利润将翻番,即使没有<征途>成功,那么市盈率也会被拉到10-12左右.再从市场方面看,网游属于”精 神鸦片”,和电影可不一样,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投资巨人股票没问题,基本没有风险.当时是08年年初,股价$12-13,但我还没开好美国的账户,等开 好户后,已经08年5月份,价格已经涨到了$14-15,于是我开始买进,买进后价格继续上涨,没几天,账面盈利已经达到5万美金了,心里那个高兴啊.

    金融危机这时已露端倪,我想站 在巨人肩膀上我将取得巨人一样的业绩,所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索罗斯,罗杰斯,巴菲特的最新文章和观点,当时索罗斯已经明确提出金融危机将到来,股市要大 跌.我就纳闷了:美国的经济不好,股市大跌,那么巨人网络的股票会怎么样呢?网络游戏的市场受经济影响很小,陈天桥甚至说是正面影响(出门花销少了,在家 玩游戏反而多了),如果美国股灾到来,那么如果巨人网络的业绩不受影响,而且如果新游戏成功,市盈率将变成8-10倍左右,难道还能跌?不可能.于是我坚 定信心:即使股灾来了,巨人网络的股票价格也不会跌到哪里去.虽然我知道在A股,股灾来时,所有股票都会大跌,而牛市启动时,垃圾股都会涨.但美国股市应 该比较理性,如果企业的业绩不断增长,股价应该不会跌.而且,我还可以卖空股指期货对冲.于是坚定了持股的信心.

    巨人冲高到$16多后回调,然后随大盘下跌.金融危机已经风声鹤唳,索罗斯更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为了弄清楚宏观经济的发展,我每天在网上看经济文章和评论,几乎所有有名的金融网站的财经文章都看完,大致算了一下,每天16小时,500-800篇文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翻阅大学的MBA经济学教程.索罗斯的观点,经常是只有结论,不给原因.于是深入搜索其英文原稿,试图弄懂其观点后的原因.好在我大学时读经济学就觉得特别轻松,底子也不错.所以,很快对金融危机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期间,发现谢国忠的观点和索罗斯的观点惊人的相似,但谢国忠的文章给出了很详细的理由和分析,能帮助我理解索罗斯的”一个时代的终结”的观点.还有”新末 日博士”鲁比尼对经济的理解和预测也非常深入和到位,而国内的所谓众多知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慢慢的,我发现了很多漏洞,对他们的观点不敢苟同.通过对宏 观经济的分析,我意识到美国股市将迎来一次大的股灾.但我还是坚持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原则,认为业绩不断上升的巨人股票应该能挡住股灾…这段时间主要是学 习了宏观经济的各种理论和中外有名财经人士的文章,每天经常早上起床,还没刷牙洗脸就坐到电脑前看文章,除了中间吃饭,一直到晚上2,3点钟才睡觉,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已经2个月没出过家门了……

    

学习交易

    在大量阅读的时期,我起初也是不相信技术分析的,因为自己尝试过,而且巴菲特,索罗斯等大师都不相信技术分析,记得书中索罗斯还讥讽技术派是”华尔街的技术驴”,记不起后来看了什么书,发现金融领域里有个日交易(Day trade),并且形成了一个行业和职业.就觉得非常好奇,既然这个行业和职业从90年开始就存在了,已经将近20年了,那么一定有它的道理.如果不能赚 钱,如果只是一时侥幸,不可能存在20年这么长时间.因为不做企业就没了日常收入,如果能做交易维持日常开支,那么投资的资金就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于是, 上网搜索”美股操盘手”,居然国内都有很多公司了,为了学习,我投了10多份简历,但居然没有回音,于是直接找到外国总公司的网站,申请开分公司.没想到,很快,加拿大的SWIFT TRADE就回复了.7月份匆忙定了机票去了多伦多参加培训.在多伦多期间,亲眼看见了各分公司的盈利状况,以色列的HAIFA分公司,40个交易员07年赚了900万美金,厦门一分公司4位交易员一个月之中,最少的一天盈利4.3万美金,最高的一天盈利12.8万美金,没有一天亏损…..感觉是热血沸腾.

    九月份回国,和朋友一起合作, 开始筹备分公司.11月份开始交易.每天晚上九点到早上4点,我原来分析交易的原理是即使闭着眼睛买和卖,都有50%的概率,何况还是看着屏幕,而涨跌都 有惯性,所以盈利的概率应该大于50%,只不过是心理素质的训练了.哪里想到真到做起来的时候,就没那么简单了.每天交易次数大概100-200次,虽然 有时赚钱,但交易次数多了之后,还是亏的多.每天都总结经验,做交易计划…..,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和用工.做了几个月后,盈利了,觉得好像学会了,可是 过了一段时间,又是连续亏损.半年过去了,有一段时间,自己都觉得暗无天日了,因为不管怎么总结经验,第二天还是亏损……亏损……亏损,但我还是坚持了下 来,直到1年左右,基本盈亏平衡了,再做了半年,才开始稳定盈利.从开始学习交易到稳定盈利,我用了1年半的时间,3万多次交易.后来碰到国内的很多股 民,即使有些人做了10年以上交易的,都不能稳定盈利.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实战次数不够多,盘面技巧,技术分析,盘感,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交易计划, 心里状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实战练出来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来),美股交易员是大量,专业的训练,而国内的股民可能一个月都做不了100次交易;第 二,美股交易公司还有专门的风险控制平台,自己在家里做很容易情绪化,一旦情绪化就容易出现大的亏损,还没到能够稳定盈利就早破产了.假如我不是在专业的 交易公司学做,而是自己在家里做,恐怕破产好几次都不够.

    稳定盈利后,立即想向年百万美元盈利冲刺,道理很简单:既然能稳定盈利,只要加大每次交易的金额,自然利润就按倍数增加.道理虽然如此,实际却不一样,头 几天很顺利,3天就赚了几万美金,可是接下来连续”止损”了几天,心态就变坏了.即使算账下来还是盈利几千美金,但4万次交易的经历告诉我:必须停下来 了,如果继续交易下去,一定会亏大钱!立即停止交易,休息了1个多月,心态才恢复.后来又试了一次放大交易金额,还是无功而返.这两次经历使我认识到:提 高交易的金额是随着盈利水平顺序渐进的,交易的更深一层境界不是技术,而是心理状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组合,放大交易金额,不是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可是,学会交易的代价也很大,因为是夜班,而且年纪不轻了,1年多下来,头开始秃了,肚子的脂肪开始堆积,到后来还经常头晕,心慌.去医院检查了2次心电图,没问题,医生说是植物新功能紊乱.呵呵,我可不想做坟墓里最富有的人,这样下去,非得心脏病不可.既然交易已经入门,目的也达到了,于是将金额放小,权当是玩电脑游戏吧(以前玩三角洲和使命召唤),每天晚上只从9:30做到凌晨1-2点,不熬通宵了,没想到,心态好了,盈利更高了.

    

估值模型,资金管理,投资组合

    在学习交易的过程中,股灾如期而至,巨人网络跌到$9左右时,我又加仓,想拉低成本,根据价值投资的原则,越跌越买.反弹到$12,没出,继续下跌,直到 08年11月发布财报,巨人的新游戏失败,而且老游戏的收入也下降,股价在财报发布当天跌到$5,而我的平均成本在$13左右,幸运的是,金融危机将几乎 所有的股票都腰斩再腰斩,我将搜狐,网易,新浪,完美时空等网络游戏股和巨人网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按照当时的价格,完美时空,网易和搜狐都比巨人网络便 宜,从价值上看.再者,巨人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当初买入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于是当机立断,在$5.8-6左右将巨人网络全部卖出,立即换成完美时空, 搜狐,网易和如家.到了09年一季度,看了巴菲特的在给投资者的信中提到他买中石油是因为当时的估值是$1000亿,而市值只有$350亿,所以买进,卖 出是因为07年时因石油价格上涨中石油的估值是$2000亿,而市值是$3800亿.于是我立即想到巴菲特应该对企业有个估值,于是记起大学时也学过的估 值模型.因此,立即着手研究估值模型,到了09年1季度,股市跌得非常厉害,虽然我的估值模型还很稚嫩,但也可以算出完美时空和如家是严重低估了,当时我 给如家估价是$28-42,而当时的价格在$8-11之间波动,于是,增加资金,吃进如家和完美时空,低于$8就买,到了$11就卖一部分.而完美时空是 吃在$15左右,正好是双底,然而,完美时空发布财报时,利润减少了20%,原因是并购的项目的一次性开销,其销售仍旧增长,毛利率也维持在80%以上, 增长强劲而且财务健康,但当天股价暴跌22.52%,跌到$8.9,我仔细看了几遍财报,觉得企业基本面没有改变,没有卖出,但心情很糟,因为这时我在完 美上的投资又亏损了近40%,而之前的巨人亏损是55%.还好,第二天开始,完美就开始止跌回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投资巨人的失败,让我认识到集中投资的风险,以前的我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也促使我开始思考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这也得益于 做交易的实践与提高.原来在交易和价值投资中,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居然是共通的原则.可见,交易和价值投资并不矛盾.只不过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同,交易是 通过”止损”来控制风险,而价值投资是根据对企业的了解和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及安全边际来控制风险.于是,改变操作策略:用部分仓位长期持有,做价值投资, 部分仓位做波段;建立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标准普尔指数在低位徘徊,依据新的操作策略,在搜狐,网易上和如家上做了2波,收益不错.接着股市回升,我还是 按之前的方式用部分仓位做波段,结果如家在$11左右抛出了1/3仓位,$15左右出了1/3仓位.完美在回到$15的时候出了1/3仓位,$17-18 出了1/3仓位,而股市快速上升,没捡回来.后来如家最高涨到$43,完美涨到$50,而我手上只留有不到1/3的仓位,懊悔不已.事后总结:在价格严重低于价值时,不能做波段,绝对不要去做波段.A股也跌破了2000点,于是我立即开户,准备抄底,在A股跌到1600点回升至1720时,进场,因为没选股, 就找了几个市盈率低的,还有就是比H股比便宜的,例如海螺水泥以及银行股,三一重工等,一波到了2100点,清仓了.股指又回到1800点,没敢进.错过 了.这次还有个小插曲,在买了三一重工不久,媒体上立即报道了质疑三一通过收购高管控制的上市公司涉嫌利益输送,我觉得文章的分析很有道理.奇怪的是虽然 媒体有了报道,但第二天三一的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我毫不犹豫立即抛空了三一重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在美股或港股,我恐怕要亏得很惨,很惨.哈,A股真是 奇怪.

    09年6月,我研究的估值模型感觉比较完善了,当时看了香港林森池的<价值投资王道>,觉得自己的模型已经不逊色于他书里的模型了,于是迫不 及待的想验证,在港股和A股,通过筛选当时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的公司,将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都套进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计算,发现A股的银行股还在价值内,于 是在大盘2500点时又追进银行股.根据模型估值,又买了港股的波司登,匹克体育,特步国际,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等10多只股票, 基本上都是半仓波段操作,半仓价值持股.随着股市的上升升幅都很可观.在美股,因为对股票不了解,只好搭巴菲特的顺风车了, 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的股票套进我的估值模型,结果发现35只股票里只有4只是严重低估的,于是又买了这4只股票,最后,几乎所有根据估值模型买的A股, 港股和美股都涨了,于是对自己的模型越来越有信心,同时也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股市上涨,很快就发现没有股票可以买了,根据模型,没有严 重低估的股票了.任何估值模型,都要对将来的现金流或盈利进行预测,但作为投资者,未来的预测越保守越安全,但当股市从股灾中恢复后,很难找到明显严重低 估的股票了.

    09年底,一算账,填补完巨人的损失,收益率还有60%,如果分年计算,则08年收益率-55%,09年收益率300%,至此,对价值投资的理念更深了一 层,为什么每年美国基金排行前10名的都是100%以上的,而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都排不上号,但20年,30年的排行榜上就只有巴菲特傲视群雄了.这时候 才真正理解投资第一是要不亏钱,第二是记住第一点,第三参照第二点.本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收益率.投资的精髓不是高风险高收益,而是低风险的前提 下追求高收益.就象是马拉松比赛,一开始赛跑,我就掉进了巨人这个大坑,别人跑几圈了,我才爬出来.虽然爬出坑后,我跑的飞快,但仍然收益率不算高(因为 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这样的收益率不高).09年碰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好让我在底部换仓,所以还有运气的成分,顺带一提, 美股大幅反弹,但巨人网络的股价一直徘徊在$6-9之间,大部分时间在$7左右.这也是美股和A股的不同之处,股灾来时,美股,港股和A股都一样,沙子和 黄金一起往下沉,但股灾过后,在美股和港股,只有金子被打捞上来,而A股则是金子和沙子一起又被捧起来.

    

投资陷阱

    将近2年时间的全天独自学习和投资交易,几乎足不出户,能找到的有关投资和交易的书籍基本都看了,感觉学不到新知识了,于是开始在网上看博客,加Q群,希 望通过交流继续学习提高. 股市经过一波强劲的反弹,根据我的模型,低市盈率或低市净率股票非常少了,在Q群里,看到有人介绍美国上市的福麒珠宝,用估值模型一算,可以买,于是 在$23.5冲进去,不料大跌.相信自己的模型,持有!后来股价跌到$18,心里有些吃不住了,于是将福麒珠宝和同类的珠宝企业的财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福麒珠宝的现金流2年是负数,但销售额增加了1倍,而应收款和库存只增加了不到50%,从比例上看不出”会计销售”的痕迹,但09年福麒珠宝的销售增长强 劲而且利润高,但同行的日子却不好过.为什么同行吃草,而福麒能吃肉呢?除非福麒有非一般的竞争力,但这个竞争力在哪里?,我不了解,但13年做企业的经 历告诉我:不熟不做,不懂不做.既然我不知道福麒的竞争力在哪里,我当初买进的时候就错了,应该割肉.我割肉出场一个星期后,爆出福麒珠宝作假账,股价当 天从$20跌到$12,随后最低跌到$5.90.踩到了一颗地雷,还好,只伤了点皮肉.

    2010年初,相信通胀或滞涨必将来临,于是寻找农业股抗通胀,发现在香港上市的超大现代农业(种植蔬果)每年增长强劲,毛利率高,资本回报率也高,而用 模型计算股价却很便宜,但在网络上发现有不少文章质疑其做假帐,我分析了财务报表,觉得可能性不大,公司盈利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这个公司被质疑了5年, 都没被查出,假账的可能性不大,利益输送有可能,但证据不明显.于是决定进场,刚买了一点,公司就公告收购一疫苗公司,被收购公司的研究项目是植物疫苗: 吃了蔬菜就相当于打了疫苗针.接着,公司CFO辞职.我立即亏损卖掉刚买的一点股票,也是擦伤了点皮肉,没伤筋动骨.第三颗地雷是香港上市的保利协鑫(具 体在博客有文章)也是发现不妙,立即逃脱.于是我又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才能分辨财务报表和披露信息的水分真伪.如果不能识别,估值模型没用.输入是错误 的,输出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记得有句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 其实,有了估值模型,买和卖都简单了.难在不买!估值模型算出来如果是低估的,有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特别是在股市正常的情况下(不是股灾),明显 严重低估的,很可能是陷阱.问题是如何分辨呢?

    后来,在商业金融投资群里的群友介绍了2本帕多西的书:<股市真规则>和<巴菲特的护城河>,3天看完了两本书(我看书很快), 意犹未尽,回想起年初的三个投资陷阱,若有所悟,但仍是朦朦胧胧.之后,群友屋檐提到福探,于是跟着到徐星投资论坛拜读了福探的文章,感觉是眼前一亮,读 完福探的帖子,知道福探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远在我之上.在一篇推荐投资书籍的帖子中,福探推荐了《企业分析与评价》,安德列.斯密索斯著《华尔街价值投 资》,我在网上下载了英文版的<企业分析与评价>,一看就入迷了,居然象在读高中时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从早上9点看到第二天凌晨5点,睡 觉到9点,爬起来又看,连续4天,一口气读完.一直困扰我的”不买”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正如福探所说的” 该书给我个人的最大印象:使我懂得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如何与企业经营策略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象国内很多“学者”就财务报表而报表式的分析。后来在我识别如蓝 田、东方电子、银广夏之流的造假分析过程,以及从深层理解如中集、万科、盐湖钾肥等企业的的成功和高价值等等方面,都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觉得,这本书作 为想了解“价值投资”人的入门和再学习的标准教科书再好不过了。”而福探在1999年就读了这本书,比我早了整整10年!为什么我当初读MBA的时候就没 看到这本教材呢?我读的可也是财务和投资专业啊.

     

    

成长股的估值和选择

    福探的投资理论和估值模型是在结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托宾Q理论以及传统的企业成本重置和DCF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演算,推理发展而形成的自己独 特的投资思想体系,回想起我用自己的估值模型去计算巴菲特投资组合的股票,居然35只股票中只有4只股票是低估的,不是老巴如此不济,而是我对企业未来增 长的不确定和保守原则促使我采用最保守的参数及算法.而福探的估值模型使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和对成长股的估值,也解决了以前困扰我的商誉及 无形资产的估值.

    几个Q群里的群友都介绍了<穷查理宝典>,开始时没注意, 因为自理解福探的估值模型后,又觉得自己学不到东西了,无论是看卡拉曼的<安全边际>等大师的著作或闽发论坛的有名博文,都感觉已经没有新 意.后来看了李录写的序,觉得值得一看,于是在卓越订购了一本.开始看时,感觉不大.读完芒格对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后,若有所思,对芒格的”多元思维模 型”似有所悟,芒格的观点:购买价格合理的伟大企业远胜于购买价格低廉的普通企业,而巴菲特称之使其突破了格雷厄姆的限制,”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放下书 本,思考良久,悟出几点:1.认知的缺陷和片面性,即不完全性.即使是巴菲特和芒格等大师对企业的认知都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更不用说我自己了,只不过 大师们比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更接近真相而已.;2.芒格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要从不同侧面去认知事物,犹如盲人摸象,一种思维模型从一个侧面了解事物,要 把多个盲人摸到的情况串联起来,归纳总结,才能离真”象”越近.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知识框架,将各种不同的思考模型和方式融合到框架里,以识别普 通企业,优秀企业和伟大企业的区别.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就一井底之蛙,于是立即重新阅读了以前读过的书籍文章: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帕多西的<护城河>,费雪的<怎样 选择成长股>,林奇的<战胜华尔街>,MBA教材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波特理论,能力理论,资源理论,福探对企业的分析文章等等.令 我兴奋的是,这次阅读和以前感觉大不一样,以前读书是理解和接受大师们的理念和观点.而这次阅读已经能够从学习作者的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出发,并且能够发现作者的不足之处(发现大师的不足之处,或许我仍旧是井底之蛙,大言不惭).通过阅读笔记整理和重新思考,我发现巴菲特,芒格,费雪,教科书,福探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去研究企业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融合在 一起.并不像帕多西说的,教科书那一套没用.其实他的研究和教科书的理论也是融合的,不同侧面而已.哈,我终于可以重新学习并且将新学到的模型融合到一个 框架中了.立即实践一下,用新的框架模型去分析以前买过的股票:银行,连锁酒店,物美,网游,体育服装,太阳能光伏,…..爽,真是太爽了,对这些企业的竞争力的认识立即感觉上升了一个高度.记得巴菲特曾说过, 大意是大部分生意,第一眼就可以判断是否有兴趣,通过第一眼判断,值得研究的生意不多.记得去年末我开始研究银行业,反反复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能下手分析,而现在好像也能体会到巴菲特的”第一眼就能大致判断有兴趣的生意”了.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对于成长股的估值和识别, 终于入门了.自从上次巨人亏损后,心里一直有阴影,不敢集中重仓投资,现在经过对投资组合的重新分析后,发现不敢集中投资的心理居然弱化了. 价值投资之门终于向我敞开!

    

趋势投资

    很多人混淆了用技术分析手段做波段交易和趋势投资,趋势投资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经济的运行从而预测股市走势.老人带着狗去散步,狗一会就跑 老人前面,看跑远了,有折回老人身边,又跑前面去…老人悠闲的散步了1公里,狗来来回回跑了4公里.老人就是经济,狗就是股市.经济是呈周期性运行的,犹 如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相应的对策是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而经济周期基本是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资产价格也随着经济的运行而变化.注 意,这里说的是资产价格,而不单是股市.资产包括了股票(企业),商品(石油金属农产品),房地产,债券,货币(陷现金,外汇)这几大类,趋势投资就是根据不同的经济运行周期进行相应的资产(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外汇)配置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在 这方面,索罗斯和科斯托拉尼是佼佼者,有兴趣的朋友可阅读他们的书籍.在09年我阅读了大量的宏观经济的文章,下半年开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例如 GDP,通胀,货币供应量等等宏观数据和股市的联系,也许是碰巧吧,美股,港股A股的大致走势基本在预料之中.借助技术分析的手段,我做了几次波段交易, 才保持了2010年的正收益率.举个例子,A股是资金市,而且是封闭的,所以只要找到资金的供应量和股票的供应量,并进行分析,A股16年的历史每个底和 顶都可以预测到,可惜我研究的晚了.只借助其帮助在2009年9月15日清仓并在2400-2600抄底,2650清仓的操作,这个研究结果已经有人发布 在网上了,有心人可以在网上找到.美股和港股也是可以大致预测的,只不过美股和港股是开放式的,单单跟踪货币不行,需要跟踪综合的指标和对经济周期的运行 和政府干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形成的复杂局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价值投资,趋势投资,波段操作交易,他们矛盾吗?

    虽然09年中期在如家和完美时空的波段操作上让我错失了近200万美元的利润,但总结经验,我没有一味的否认波段操作(或许以后我会改变主意),现在仍然 坚持价值投资是正道,趋势投资是王道,波段交易为辅助手段.刚开始时,我和几乎所有人一样,觉得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及交易是南辕北辙,矛盾冲突的,在经历 了2年的同时操作后,我渐渐发现这3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哈,这句话一定会引来无数的板砖,所以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举个例子吧,价值投资 和趋势投资是高度相符的,在经济衰退期,趋势投资者是买进策略,而这个时期基本是股灾的时候,股票价格多半是远低于价值的,所以价值投资者也会在这时买 进;到了过热期,趋势投资策略是卖出,而这时股票也多半处在泡沫阶段,股票价格远高于价值,价值投资者也会卖出.是不是高度重合呢?我感觉股市淘金就像打 仗,在金融市场里,确定性是我们的目的,就如同战场上打胜仗是目地,任何谋略,工具都应该适时的使用,而不是拘泥于价值或趋势或交易等等手段.<孙 子兵法>近2千年前就有了,但古往今来,常胜将军有多少呢?不是读了兵法的人都能成为将军,只有学以致用,而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能运用.伟 人不是用来崇拜的,是用来学习和超越的.当然,巴菲特的业绩是很难超越的(因为他的条件无人具备:每年400-500亿成本为零,期限20年以上的浮存 金),但是他的思维模型,思维方式是可以学习和超越的.顺带一提,因为巴菲特每年有大量的零成本浮存金,所以他的策略是非常保守,只要每年有10%的收益 率就足够了,因为不需要他的资本金.而我们则不同,只能使用自己的资本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投资策略. 

    后序:心中感慨,一吐为快,感谢智者乐水介绍我入了价值投资群,否则我可能很晚甚至永远不会读到帕多西的著作;感谢屋檐,否则我可能不会遇到福探;感谢福 探,帮助我脱离捡烟屁股的投资水平,一窥成长股的殿堂.也感谢Q群里的各位群友,否则我不可能读到芒格的<宝典>,仍旧停留在大猩猩的阶段. 后面,我打算从美股和港股开始,然后到A股,将有兴趣的生意一个个筛出来,可能要潜水一段时间了,请各位群友见谅.全球股市未来几年可能都要经历一个大 熊,A股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熊,祝各位都捡到大大厚厚的熊掌!本文如果能给各位修行者带来帮助,深感荣幸,如果不能,请一笑置之.

                                   散人(闲散之人) 

                                    2010年8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7

投資的心路歷程 - 程偉慶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58.html

這是一篇個人的投資思考,探討的核心不在於成功的投資者是如何成功的,而是失敗的投資者是怎樣失敗的。套用一句名言的格式:成功投資者的路徑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投資者都有同樣的故事。
 
 
在我並不算長的投資經歷中,剛開始階段更多用於熟悉公司分析和估值技術等,但後面的階段則更注重投資心理和投資哲學的思考。畢竟投資本身是在非確定性環境 下做出選擇和決策的過程,心理反應和思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結果。我逐步發現,導致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來源於投資心理和行為上的基本錯誤,你可以 在任何失敗的投資人身上看到這些錯誤的影子。而最常見的錯誤包括:過度交易、過度自信和過度期望。

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是投資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我們可以用年周轉率來檢測一個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年周轉率為100%意味著他所持有的股票每年換手一次。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的研究表明周轉率和投資績效成反比關係。過去10年中美國最頂級的10%的基金經理的換手率只有18%,這意味著他們的持股時間可能長達5-6年,而 最差的10%的基金經理的換手率則高達160%。這倒並不是說股票只要拿住就能收益高,而是說優秀的基金經理對所持股票經過深刻思考,這樣也才能拿得住。 與美國相比,最近幾年中國市場基金持股的年周轉率平均超過200%。當然,這有著市場結構差異的原因。中國市場主要以週期股為主,週期股普遍波段短且以波 段操作為主要獲利方式;而美國市場主要以消費股為主,消費股相對波段長且以長期成長為特徵。不過,中國市場也有過投資人長期持有蘇寧、茅台等消費類股票獲 得高額收益的經典案例。而在未來幾年中,中國股市中的消費類股票比重會逐步提升(與中國經濟轉型相關),這就更加要求投資人多想少動,在投資上切忌做「忙 碌的傻瓜」。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恰恰是投資中的大忌。過度自信暗含的假設是未來可以被預測和控制,這顯然不是事實。今年以來連續發生的黑天鵝事件(如中東騷亂、日本海嘯、美國 「標普事件」等)究竟有多少被預見到了呢?即使是每年公司業績預測這類常規性的預測工作中也會出現大量的意外(surprise),能夠連續4個季度準確 預測公司財報的投資人不足1%。另外,投資人也無法通過佔有更多的信息來消除不確定性。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給賭馬者更多的關於賽馬的信息並 不能真正提高預測的準確性,而只是導致了賭馬者的信心膨脹,對自己的預測產生了盲目的自信,儘管這種盲信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失。投資界也是一樣,儘管我們可 以佔有浩如煙海的信息,但並不能等量地提高預測的準確度。我對此的建議是,其實不必事事都要去預測,多幾分謹慎與懷疑,多預備幾種投資方案來應對可能的變 化,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過度期望

前些日子有家投資銀行做了一項投資人調查,發現80%以上的投資者認為自己的投資能力高於平均水平。儘管業內很多人拿這個事來自嘲,但的確說明了不切實際 的期望在投資界很普遍,這特別表現在對業績排名有著不合常理的追求。我們舉個例子,投資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持續地戰勝市場或者是同業,但這幾乎是無法實現 的。美國一家知名的評級公司分析發現,如果把10年作為一個投資考核週期,美國最頂尖的10%的投資經理也無法持續戰勝市場,這些頂尖的基金經理中有 96%的人會在某個3年考核期中遜於市場平均水平,而47%的人甚至會在某個3年考核期中落到最差的一組中。儘管這些基金經理10年的長期業績表現不錯, 但他們都會經歷某種程度的低谷。優秀的基金經理往往是行為冷靜和不隨大流的,這有助於他們在長跑中超越他人,但並不能保證年年都能戰勝市場。
 
如果上面所說的過度交易、過度自信和過度期望都是錯誤的投資心理和行為,為什麼這些錯誤還會廣泛存在、而且特別是存在於更高端的職業投資經理中?這恐怕和 當前投資機構中(特別是共同基金)存在的公司文化有關。投資機構中的職業投資經理比普通投資人面臨更深層次的壓力,他們在投資過程中不僅要使自己信服自己 的行為,還要使他的同事、老闆和客戶同樣信服。這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客戶和領導更願意看到忙碌的行為而不是冷靜的思考,因而投資經理會進行過多無效的交易 行為,以表現得似乎很努力;客戶和領導更願意看到信誓旦旦而不是謹慎應對,因而鼓勵了過度自信的存在,以表現得好像非常強幹;客戶和領導對短期業績欠佳沒 有太多憐憫和耐心,這也強化了投資經理對績效表現的過度期望。我們很難想像那些獨立思考、冷靜客觀和打破常規的投資經理能夠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激勵。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共同基金的投資經理並沒有表現出令人尊敬的投資業績。
 
巴菲特曾把投資表述為「簡單,但並不容易」。說其容易,是指投資並不是太空物理學,常規的智慧就可以理解投資中的所有理論和概念。說其不易,是指避免投資中常犯的錯誤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別人或者是市場說你錯的時候,還能夠堅持原本正確的做法。
 
作者係中信證券交易衍生品部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5

腾讯投资历程回顾:十几个月之间四十多次交易

http://news.imeigu.com/a/1319095566070.html

网友戏称全天下的菜都是马化腾的

腾讯(00700)计划斥资7.8亿元,参股内地社交网站开心网,以加强旗下社交网站「腾讯朋友」的用户覆盖。腾讯今早股价受压,一度跌逾4%至低见160.9元,最新报161.9元,跌3.63%。

报道引述接近腾讯人士表示,腾讯非常看重开心网的高端白领用户,预期合作后腾讯的「腾讯朋友」加上开心网,将基本覆盖内地社交网络领域的市场。截至 目前,开心网注册用户超过1.2亿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用户。对于投资开心网一事,腾讯发言人表示不评论市场揣测。(据华富财经)

10月19日,有消息证实腾讯斥资约1亿美元入股开心网,惊讶的同时不禁让大家联想到,今年以来,腾讯投资力度之大令业界咋舌,不到半年“广撒网式”花掉20亿元,投资超过10个项目。

从2011年1月宣布成立5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到截至6月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腾讯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活动着实频繁。在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的精心谋划之下,憨态可掬的“企鹅”已经跨出互联网之外,这个“创投大鳄”揣着50亿元的产业基金频频外出捕猎,越来越多的跨界投资项目浮出水面: 同程网、RiotGames、Discuz、深圳网域、高朋网、易讯商城、华谊兄弟、艺龙、好乐买、妈妈网、创新工场、金山软件、F团、柯兰钻石……在过 去的十几个月里,腾讯进行了40多次对外收购,而腾讯在此前11年内的并购交易才30多项。马化腾还表示,不久将会把产业基金扩容至100亿元,投资范围 继续扩大,“纯粹的财务投资,我们不做。要做,就做源头。可以投资,但不要控股。”

投资开心网

目的:或抵御人人与新浪微博

10月17日,一则关于“腾讯收购开心网部分股份”的信息在网上不胫而走。至截稿时,腾讯、开心网双方都未对此发表正式通告。记者从一位投资界人士处证实了最新的消息:“腾讯参股开心网确有其事,投资额估计应在一亿美元左右。”

此次腾讯的大手笔投资,证明了开心网的独有价值。截至目前,开心网注册用户超过1.2亿,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用户,腾讯朋友的主要用户群则 是校园人群及二三线城市。接近腾讯的人士表示:“腾讯非常看重开心网的高端白领用户。”双方合作后,“腾讯朋友”加上“开心网”将基本覆盖中国SNS领域 的人群。或许腾讯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抵御人人与新浪微博的进攻。细心观察的人都知道,人人网的活跃度或者流量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开心网。腾讯尽管一直都在发 力朋友网,但活跃度一直都不能与人人PK,尽管人人网大部分人群还是学生或者刚毕业没有很多年的学生。

还有就是自新浪微博开通以来,迅速的积累了人群与用户活跃度,很大一部分浏览网站的入口都被新浪微博给抢走了。有了微博之后,QQ的活跃度没有以前 那么高了,所以上一个财报看到了腾讯的在线用户数下降,并非是中国网民下降所影响。白领,很大一部分白领,很大一部分时间基本都被微博给控去了,越是这 样,使用即时通讯的时间越是少。

所以腾讯注资开心,或许是为了抵御来自人人与新浪微博的进攻。毕竟开心网沉寂了数千万的白领用户,只要给钱想办法把他们唤醒。腾讯就不会过于担心来自于人人或者新浪微博的进攻。

在社交网站方面,腾讯还在6月10日,投资社交网站妈妈网5000万元人民币。妈妈网作为以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城市网站群,旗下32个网站覆盖了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主打城市生活和消费类交流。

4.5亿入股华谊兄弟

目的:进军影视界

5月6日,腾讯对国内著名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此次耗资近4.5亿元入股华谊兄弟,被市场人士认为主要出于在视频、微博等领域布局的考虑,至少“一箭双雕”。

实际上,在视频行业中,腾讯的视频测试版v.qq.com已悄然上线,其原有QQLive官网已融合到腾讯视频中。不过,随着视频版权成本的不断走 高,这部分成本已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盈利障碍,近6个月版权成本增长15%以上,视频网站每年在版权成本的投入都是上千万元,甚至超过亿元。对腾讯来说, 华谊兄弟拥有大量的版权资源,在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诸多领域位居行业前茅,2010年创下16亿元票房纪录,占当年国产电影30%市场份额,与其联 手无疑让腾讯在版权内容和成本控制方面获得一条捷径。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曾对记者表示,公司看到视频的巨大机会,将加大投入,内容预算也一直增加,是否 把视频业务单独反拆出来,公司还在考虑。

而在微博业务上,实际上各大门户网站都已把微博当成重要拓展的业务之一,新浪凭借名人明星效应已在微博领域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凭借微博,新浪的股 价一度创下147美元的新高,搜狐也将切入点放在“明星效应”和“名人效应”上,而腾讯微博无疑也选择的相同的道路,近日徐静蕾入驻腾讯微博已让“明星效 应”发挥到了极致。而与华谊兄弟联手,当前红星李冰冰、黄晓明,以及姚晨等都在华谊兄弟旗下,让这些明星加盟腾讯微博预计也不是难事。

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战略投资华谊,只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腾讯希望通过这次投资,与华谊建立紧密的战略关系,双方一起对影视和新媒体的结合进行更多、更新的尝试。”

战略投资艺龙

目的:抢滩在线旅游

腾讯入股艺龙,可以说与其最近采取的开放策略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腾讯要充分利用其高达6.74亿的活跃QQ用户来进行流量变现,而其中的具体手段 之一就是加强与各类垂直网站的合作。在艺龙宣布腾讯入股的前一天,腾讯正式推出“Q+”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商将可对接QQ客户端。这个举措被外界视作腾 讯向“开放式平台”转型的实质性行动。

QQ旅游牵手艺龙

腾讯去年上线的在线预订平台——QQ旅游,从网站页面来看艺龙仍是该平台酒店预订的独家供应商。这或者为如今腾讯并购艺龙埋下了伏笔,也体现了腾讯近1、2年的战略部署:对非核心业务,特别是对缺乏运营经验的业务采取并购或入股方式,迅速切入。

近年来在线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腾讯当然不愿错过这块香饽饽。籍着这次开放平台的契机,通过入股艺龙和开展与其他在线旅游公司的合作,打通旅游服务 生活圈,将原有庞大客户群进一步套牢在自身平台上,并实现旅游业务的模块化、功能化,这应该才是腾讯进军旅游业的长期战略。这一策略在腾讯2010年财报 中也有所显现。与此同时,腾讯搜搜、腾讯旅游、QQ旅游、财付通,以及和Groupon合作的团购网站——高朋网等等资源平台和工具,也有望借助艺龙的旅 游平台拉动其自身的业务和收入增长。

纵观腾讯目前的旅游业务,已经与不同的公司开展了合作:外包腾讯旅游频道,主要发布旅游业资讯和经营旅游线路预订;与南航合作推广南航财付通专区;QQ旅游销售机票、酒店产品;近期腾讯与去哪儿在旅游搜索领域也展开了合作。

投资金山网络

目的:旨在牵制360

7月6日,腾讯正式入股金山网络,与金山在多方面积极展开合作,包括接入腾讯开放平台、云安全平台共享等进入实质阶段。傅盛表示,在腾讯投资金山网 络前,双方已经联合发布了QQ电脑管家与金山毒霸安全套装,QQ电脑管家也直接采用了金山的云引 擎,目前金山网络已经与腾讯的Q+平台达成了合作,腾讯Q+平台上线以后,将集成金山网络的相关安全服务。同时,腾讯在其社区里面也嵌入了金山网络的在线 杀毒等功能。

分析称,腾讯入股金山网络一方面使得腾讯QQ用户可获得更加深入专业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也使得腾讯的资金、用户和平台优势与金山网络的专业技术紧 密结合,必将改变中国互联网安全格局,给用户更多更专业的安全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腾讯此举意在通过金山网络对抗360,相信未来腾讯与360的争端会 进一步升级。

不难发现,自从去年的3Q大战后,腾讯明显加快了对安全行业的布局,不仅加大了对QQ电脑管家的推广力度,而且也不断引入金山、趋势、小红伞等合作 伙伴增强产品的安全功能。行业人士分析,腾讯对安全的布局,看重的绝对不是安全市场一年几亿元的收入,而是为了平衡安全的话语权。

投资珂兰、好乐买

目的:战略性布局B2C

5月30日,网上鞋城好乐买收到腾讯战略投资5000万美元。6月21日,珂兰钻石网也对外宣布,获得腾讯公司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腾讯为什么选择珂兰钻石?珂兰钻石CEO郭峰表示,首先,腾讯公司一直很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双方都希望在这个新兴领域有所作为;其次,珂兰钻石拥 有资深的核心团队,团队身上的互联网基因也是腾讯布局珂兰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在投资前,腾讯还曾经与钻石小鸟、戴维尼等其他钻石B2C进行过洽谈,表达 过收购意向,但最终交易并未达成。

有分析指出,对腾讯而言,投资珂兰钻石是其对B2C电子商务业务的一次重大战略性布局。目前,腾讯已经启动针对垂直方向B2C的战略投资,构建泛电 子商务平台。“腾讯看上的绝不会只有钻石(投资柯兰钻石)和鞋子(投资好乐买),它肯定还会继续扩充品类。”刘兴亮说,在垂直电商领域腾讯可能还有一轮 “造星运动”,腾讯有很好的用户、支付系统,未来或许还会在物流、呼叫中心等后台方面建设基础,构成一个庞大的B2BB2C平台。

消息也证实,腾讯在积极的布局B2C市场。在10月11日腾讯QQ网购正式上线,初期面向广东用户试营业,好乐买CEO李树斌认为腾讯电商新平台上线可以使得电商整个发展环境更加规范。他们预计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可以完成第一轮物流建设以配合QQ网购的上线。

业内评论

“腾讯的投资动作如此频繁是出于对自身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的忧虑。在投资策略上,我认为腾讯还是在坚持实用主义至上的原则”。--谢文:知名IT评论人曾任雅虎中国总经理

“腾讯目前所做的投资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把用户、流量变现的短期投资行为,它现在用投资的方式去整合市场上优秀的B2C资源,时机上也并不会落后。”--李树斌:好乐买创始人兼总裁

“电商尽管竞争很激烈,但成长空间还很大,有腾讯这样的公司去做布局,也更有利于被投资公司后续的发展。”--朱啸虎:金沙江创投合伙人

所以从长远来看,腾讯目前所做的投资都是在围绕他的社区做布局,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把用户、流量变现的短期投资行为。它们现在投资的方向很杂,但如果 你把它想成是在建一个社区,那么在这个小区里,自然需要商店、电影院、珠宝店、机票查询处,等等等等,现在,马化腾的“企鹅帝国”提供的产品几乎可以满足 一个中国网民的所有网络使用需求,这也是在进一步增加用户的黏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