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雖然現階段全球市場經濟數據持續不佳,例如上周美國公佈的11月ISM製造業指數降至36.2,為27年來的低點,失業率攀升至6. 7%,超過科技泡沫的高點,創14年來的新高,但最近的市場反應告訴我們,市場對這些利空消息已經淡化。美股近期走勢已有逐漸回穩之跡象,港股更是從近一 波的低點,反彈了差不多40%。而在這一波反彈之中,很多投資者都選擇逢高減持的策略,但是為何這些人越減持,大市卻越升?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猜想到,參與 港股的投資者現金與股票的比例,可能是前者遠比後者大。因此,即使一些認為大市只是反彈的人不停逢高減持,仍是阻擋不少投資者手上現金遠比股票多,這個結 構性的問題。導致港股于這個星期一及星期三,在大家沒有想過的情況下,分別升了1000多點及800多點。 今年香港聖誕大減價來得特別早。往年要到 12月才開始促銷減價的商家,今年11月已經開始行動。上個月,我的電郵就開始不斷收到各種大牌子的private sale的信息。翻開報紙,也到處可以看到一些平時喜愛的牌子的清倉消息。於是我和同事們一家家去逛,樂此不疲。大牌如此,街頭店鋪也不例外。在街頭,隨 時可以看到“海嘯價”這個詞。這個今年流行的名詞,便是源於“金融海嘯”。致使有時同朋友去飯店吃飯,也會問上一句,“有沒有海嘯價”? 說起商品,還要提一下主要于香港和內地及亞洲地方銷售名貴商品的迪生創建(00113),公司剛公佈了業績,年報里有一點值得學習的地方。公司手上有不 少知名的品牌,如“Tommy Hilfiger”、“Polo Ralph Lauren”、“Vertu”等等。這些品牌的價值以無形資產顯示于資產負債表上。除非這些品牌的價值于消費者心目中貶值得很快,否則集團是沒有必要把 它們攤銷的。但是迪生卻選擇了每年都攤銷,而攤銷的幅度更是不少的。如08年上半年,如果集團沒有無形資產攤銷,盈利可達9900萬,比起現在公佈出來的 盈利足足高了30%。所以其實集團每一年出來的盈利都是給這個非現金的項目,壓低了30%。因此,當我們研究迪生創建時,從這一角度分析,我們應該為公司 的價值加一點分數的。 前幾年,當金融海嘯還沒有發生時候,很多公司為了更快擴充而不斷收購同類公司。比如中國建材(03323)去年便 不停收購水泥公司,勝獅貨櫃(00716)前幾年便不停收購生產貨櫃的公司等等。大家熟悉的百麗(01880)也屬於其中一分子。經濟好時,經營不太好的 公司都可以混過去,但當經濟一轉差,缺乏競爭力的它們便會馬上現形,變得不再賺錢,從而拖累業績。所以,我一向對於瘋狂收購對手而壯大自己的公司,存有非 常大的戒心。 |
| ||||||
環 球金融海嘯,唔單止專業嘅機構投資者同埋散戶焦頭爛額,就連一級學府嘅投資都幾乎凍過水。耶魯大學眼見過去短短半年,大學基金就蝕咗60億美金(相當於 468億港銀),投資主管David Swensen隨即變陣,打算增持債券,抵抗金融海嘯嘅威力。 Swensen透露,舊年6月底,耶魯大學基金值229億美金(約1786.2億港銀),對 比85年只有10億美金(78億港銀)嘅規模,賺咗足足廿倍有多;不過到咗舊年9月,金融海嘯一撲過嚟,就蒸發咗幾十億美金,舊年底跌到淨番170億美金 (1326億港銀)。買股票蝕到七彩,Swensen決定把握良機,未來轉投債券懷抱,仲話由銀行貸款到投資級別嘅債券,以至較投資級別次一級嘅債券,估 值都非常便宜,係難得一見嘅入市良機咁話。希望佢冇睇錯市啦。 |
| ||||||
近 日港股有點不上不落的感覺,早前內地A股狂升,港股不跟升。現在,美股跟內地都開始跌下來,但是港股卻又不跟跌。這一兩個星期炒港股的短線投資者,我相信 虧錢的主要原因,不太在於股價大跌。而是在於股價一時又像升,一時又像要跌,令很多短線投資者不停重複追貨、沽貨這個行為。這樣一天來回幾次,交易成本非 常重。像昨天的恒生指數,下午開市時,便於短時間內跌穿12700。但于收市前半個鐘頭,卻一口氣地反彈,差不多彈回200點。身邊的經紀同事便馬上買入 一些跌得過分的股票,希望博反彈。誰知道,指數反彈,但是股票卻不太跟。收市前同事也只好在跟買入價相同的價位沽出。同事跟我說,這樣的情況今天已經發生 了好幾次,交易費用都虧了千多元。 于香港上市,全球其中一間最大保險商宏利金融(00945.HK)終於也跌穿了100元,使得港股再 沒有超過100元的股票了。半年前宏利金融股價為200元左右,當時你用200 元只可以買到一手,現在你用相同的錢已經可以買到超過兩手。如果日後,其股價升回200 元,半年前買的投資者沒賺沒虧。相反,現在買入的,則賺了一倍多。同一隻股票,賺錢虧錢全看你怎樣炒。長線投資,有買貴沒有買錯、強調不停損,真是害死 人。 近日港股私有化的新聞越來越多,連我之前認為沒有什麼價值的一些股票都獲大股東提出私有化。身邊的朋友總是喜歡搞不同名堂的基金, 今次又搞了一個專買私有化股票的基金。這個基金的特點是只會出現在大跌市,一般正常的市況,根本沒有那麼多私有化的股票可以投資。朋友拿出了一些錢,專買 這些獲私有化的股票。通常私有化提出後,股票的價格會大升,不過從來都不會高過私有化價。如果再加上市場氣氛不好,有時候股票價格跟私有化價的差異可以大 到20%左右。朋友基金的理論便是,希望通過投資于多只獲私有化股票,分散單一公司私有化失敗的風險。 如果組合中,五只股票有四只最後 成功私有化,而又可以達到20%的回報。即使私有化失敗的虧了一半,組合仍是可有正回報。雖然這是一個挺消極的做法,不過現在大市不穩,對於一個不能夠長 時間觀察大市的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可取的做法。投資已獲提出私有化的股票勝在有一個時間框架,于某一段時間內可以知道成功與否。相反,如果你一廂情願地買 入一些自己認為有可能私有化的股票,最後可能只靠一個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