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售假背後,看售假經濟為何會這麽繁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4/153452.shtml
導讀 : “電商售假”連續兩年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焦點”議題絕非偶然。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的第二天,知名電商唯品會就迅速補位,以銷售假茅臺酒備受矚目。看來,“電商售假”連續兩年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焦點”議題絕非偶然。
實際上,與售假傳出緋聞的電商平臺何止唯品會一家。2014年下半年,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對9個電商平臺進行測評,結果顯示7家平臺在賣假貨或存在質量不合格商品。
很明顯,唯品會售假事件不是孤例,而是電商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現象的本質則是“售假經濟”的繁榮。
電商規則是滋生售假的溫床
據了解,像天貓、聚美優品、京東等卷入假貨風波的電商平臺,自身並不銷售假冒產品,銷售假貨的都是以“商家入駐”形式進入平臺的第三方賣家。可是,第三方賣家為啥要做賣假貨的勾當呢?這就不得不提當下電商的營運規則。
相比線下實體店鋪,運營線上店鋪則相對靈活便捷許多,可這並不代表線上店鋪就沒有運營壓力。眼下,超高的傭金、入駐費用、推廣費用,已經將線上商家的成本結構擠壓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商家要想賺錢,就必須做假,或進行虛假成交,刷銷量吸引消費者。
另外,多數電商平臺的排名規則主要看銷量,銷量高則排名靠前,銷量低則排名靠後。相對來說,假貨要比真貨價格低,價格低自然銷量高,以至賣假貨的商家排名還要高於正品商家。長此以往,惡性循環,逼得很多商家不得不售假來維持生存。
電商模式讓售假有機可乘
客觀講,電商本就容易讓售假有機可乘。相比實體店鋪,線上銷售是見不到實物的,消費者更多是通過圖片和文字來感知商品,而這些圖片和文字又都帶有商家主觀色彩。
值得註意的是,相比其他各大電商平臺,唯品會的特賣模式更容易吸引制假售假集團。在唯品會限時特賣模式下,用戶在網站上根本找不到曾經銷售的品牌,也無法搜索到到底什麽品牌正在進行售賣。確切地說,用戶是無法從唯品會直接獲得商品具體代理商和供應信息的。如此,制假售假分子自然更加肆意妄為了。
電商平臺缺乏有效監管
入駐商家頻頻涉嫌售假,這與電商平臺的無效監管脫不了幹系。概括來講,造成無效監管的原因有三:
其一,電商平臺與不法商家同流合汙,知假售假,聯合牟取暴利,欺詐消費者。
其二,電商平臺監管不到位,缺乏嚴格審核程序,致使不法商家鉆空子。
其三,供應商造假手段五花八門,電商平臺難以辨識。一些不良供應商通過掃描其他公司的授權文件以及海關單,通過PS軟件修改日期及公司名稱等方法,將自己的公司渠道“移花接木”為正式授權。
貨源不暢引發假貨暗流
一般來講,電商的采購渠道分為三類:廠家或地區代理等一級單位、中間商、分銷商。一級供貨單位,不僅產品有保障,而且價格低;中間商從各個正規渠道收貨後專供給電商,能夠開具發票或其它有效憑證;分銷商從某些品牌的二級或者三級分銷商處采購。
之所以會存在三大采購渠道,主要因為一級采購渠道受阻。一方面,在傳統品牌層層代理的經銷商制度下,一旦授權給電商,就會擾亂線下經銷商的市場;另一方面,很多大型廠商會刻意控制產品流向電商的數量,避免對實體店造成致命沖擊,維持線上店鋪與線下店鋪的生態平衡。
電商為了采購更多知名品牌的暢銷品,只能依靠其它渠道,而偏偏這第二渠道、第三渠道,甚至第N渠道正是假貨藏身隱匿的最佳地點。既能將自身洗白,又能很快地被銷售出去。
變態“超低價”逼良造假
“售假經濟”的繁榮,變態的“超低價”可謂功不可沒。諸如,1塊錢看電影、9塊9包郵、1折包郵、3.8元吃飯、599元的茅臺酒、499元的五糧液、史上最低、全網最低等等,都是電商的“聚客神器”、“競爭殺器”。
但是,這些近乎變態的“超低價”既非電商簡化流通環節、優化供應鏈所致,亦非其大規模自采自營、嚴格控制成本的結果,更多的是依靠燒錢補貼,或者強壓賣家就範,還有就是制假售假。
變態的“超低價”,嚴重積壓了企業的利潤,使其無利可圖甚至生產越多,虧損越大。沒有合理的利潤,工業企業如何調整結構?哪來的資金投入研發、實施創新?在電商的倒逼之下,不少企業只得在偷工減料上下功夫,在縮減品質上做文章,以維持生產經營,而這正是走上制假售假的開端。
分析了這麽多,主要是從電商行業的角度入手。如果電商行業想徹底根除“假貨”這顆毒瘤,還需多方合力。政府、電商平臺、消費者、監管部門、企業、商家,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偷懶。
不過,多方發力之前,最好有一部穩、準、狠的電子商務立法當先鋒。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於斌,公眾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ityubin。文章僅代表述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去年深圳房價漲了四成 “另類”繁榮今年還將持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771.html
去年深圳房價漲了四成 “另類”繁榮今年還將持續?
一財網 吳斯丹 2016-01-10 12:11:00
2015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積超過660萬平方米,同比大增 65%,成交均價較2014年上漲近四成,大步跨入了“4萬元時代”。深圳人口增速穩定,有效需求強勁,同時土地供應有限,供不應求局面將依然難解。這些因素都決定深圳樓市將會在2016年繼續慣性沖高。
寬松信貸政策之下,深圳樓市在過去一年呈現了"另類"繁榮。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積超過660萬平方米,同比大增 65%,成交均價較2014年上漲近四成,大步跨入了“4萬元時代”。
二手房市場更是火爆。2015年深圳全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2.7萬套約1060萬平方米,相比2014年大幅增加約120%。從歷史記錄來看,這個成交量僅次於2009年。成交均價也呈現快速上漲,目前也接近4.5萬/平方米。
在深圳中原董事總經理鄭叔倫看來,深圳人口增速穩定,有效需求強勁,同時土地供應有限,供不應求局面將依然難解。這些因素都決定深圳樓市將會在2016年繼續慣性沖高。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深圳樓市大踏步邁進四萬元時代(資料圖)
寬松信貸下的另類繁榮
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深圳過去這一年的房價漲幅均領漲全國,將上海、北京遠遠拋在了身後。
回顧過去這一年,深圳新房成交均價攀升之快令人咋舌。年初的均價才約2.5萬/平方米,到6月迅速突破3萬/平方米。進入第四季度,隨著大量高品質住宅集中入市,深圳新房價格已經大步跨入4萬/平方米的時代。其中,11月單月成交均價沖高至4476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69%,為2008年以來最大漲幅。
二手房的成交均價也呈現井噴狀。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深圳的二手房均價已經從29930元/平方米漲至45690元/平方米,大幅上漲53%。由於房價上漲過快,二手房業主返價、違約的案例比比皆是。
究其原由,一年多以來支撐房地產市場的各項利好政策,尤其是前所未有的寬信貸顯然是深圳樓市漲勢瘋狂的主因。
不難發現,2014年四季度出臺“930新政”是此輪暴漲的導火索,“認房不認貸”催生了一大波換房客需求入市,加速了成交的放量。2015年“330 新政”的出臺,使二套房首付降至4成,營業稅免征5年改2年,雖說深圳仍然執行二套首付7成的政策,但市場熱度被引爆。從投資客到換房客到首置剛需客,都前赴後繼湧入樓市。
再加上央行自2014年11月以來連續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六次下調基準利率,為深圳帶來了大量新增資金。同時,2014年以來瘋狂上漲的股市又加速了貨幣創生,財富效應快速轉移到樓市。
投資客成為此輪深圳樓市暴漲的重要助推者。深圳鏈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投資置業占比高達26.7%,比2014年增加3.0%,更是2011年的3倍之多,其中個別月份投資超過30%,同時有不少跟風者入市期望短期獲得收益,且有部分置業者充分利用金融“杠桿”進行購房。
今年房價將繼續漲15%?
那麽,深圳房價在2016年還會延續去年的漲勢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深圳地產業內人士,他們均認為,過去一年深圳房價上漲了近40%是不太正常的,2016年房價漲幅會有所回調。
深圳鏈家市場研究中心總監肖小平表示,2015年是深圳樓市瘋狂的一年,量價齊升,置業者集中入市,不少置業需求提前釋放。若2016年沒有重大的政策利好出臺與推動,預計會高位回落至年成交8~9萬套的正常水平。而鑒於深圳供需矛盾的天然失衡且買賣雙方大部分看漲房價,預計價格會保持15%左右的穩步上漲。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研究部高級經理何淩也認為,政策利好和央行降息對房價的作用是短期的,隨著市場供需進一步穩定,深圳房價將趨於平穩,投資也將回歸理性。
鄭叔倫則表示,判斷深圳樓市走向要結合人口流入、土地供應、政策等因素分析。
深圳是純粹的移民城市,外來人口比例超過70%,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鄭叔倫給出了一組數據:截止2015年末,深圳25-35歲人口比例為36.85%,而上海的數字僅有22.35%。隨著經濟轉型,金融業和互聯網業使得深圳人口架構調整特別明顯,新增人口當中,有資源及能力的比例不斷提高。
近些年,深圳的人口一直在凈流入,但土地供應卻“跟不上”。根據《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至2020年,深圳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976平方公里以內。而現在,這個數字已達約940平方公里。新增供應匱乏,深圳未來的土地供應將來自舊改。
可以看到,近期深圳頻現地王。2015年12月25日,20多家房企競相爭奪寶安區尖崗山居住用地,最終泰禾以27.4億元的價格拿下,折合樓面地價高達7.99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78%,一舉成為全國單價地王。
政策方面,鄭叔倫認為目前中央政府正積極支持去庫存,相信二三線城市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至於一線城市,不單沒有庫存壓力,反過頭來有過熱的風險,相信政策將會差異化對待,既不打壓,又不支持。
“2016年上半年,深圳房地產市場將大概率繼續慣性沖高,延續2015年的高漲勢頭。”鄭叔倫說,但是下半年,樓市漲幅將更多取決於全球經濟複蘇能力及中國經濟轉型結果。當前經濟現狀已經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的水平,一旦數據繼續走差,深圳樓市也難獨善其身,樓市將受其拖累。
編輯:王佑
柳井正: 人口減少的國家不可能繁榮 企業紛紛外逃 日本首富挑戰移民政策禁忌
2016-01-11 TWM
|
|
旗下擁有優衣庫品牌的迅銷公司,海外店面數已經超過日本。董事長柳井正認為,一個人口趨向減少的國家,經濟不可能繁榮,他的建議是:多吸引商務人士到日本,並開始討論是否應該接受移民。 日本平價服飾品牌優衣庫(UNIQLU)的海外店面數,已超過日本國內。《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擁有該品牌的迅銷公司會長(董事長)兼社長柳井正,請他談談今後展望,以及對於日本經濟的看法。 東洋經濟週刊》問(以下簡稱問):日本國內既有店面的客車價提高,但截至一五年十一月為止,顧客數卻連續六個月低於前一年同期?
柳井正答(以下簡稱答):顧客數減少是警訊,我們得拉抬它。(連續兩年)調漲售價,確實有影響。漲價固然有它(為了因應日圓貶值或成本增加)無可奈何的地
方,但今後只要沒有明確的理由,我們不能再隨便漲價。就算商品的品質或設計變得更好,只要(顧客)不明白漲價的理由,商品就賣不好。 國內景氣不佳也是一大因素。東京的奢侈品與外國觀光客消費狀況很好,名古屋、大阪與福岡等地也不錯,但其他地方就不太好了。 另一個問題是,當一美元兌八十日圓的匯率貶到二一0日圓,營收若以美元計算,會減少三二%至三四%,這在全球競爭上,是很大的問題。 移民議題日本卻視為禁忌 問:由於在中國的事業擴大,十一月底時,海外店面數已經比日本國內多了。未來可能把總公司遷到中國嗎? 答:不會。我沒辦法住中國,由於有日本的D N A,總公司會在日本。但如果(政府)不多為企業著想,企業就會不斷移往海外;也就是逐步從高稅金的國家,移往低稅金的國家。 此外,政府也應該多吸引海外企業或做生意的人來日本,否則,日本只有觀光客來,會變成像希臘一樣.沒有一個國家是人口減少還能繁榮的,日本應該開始討論是否需要接受外國移民,但現在卻連討論都變成禁忌。 問:優衣庫已發表了會逐步雇用難民的方針? 答:這也是在凸顯問題,其實「難民」這樣的稱呼不好。我們已雇用來自緬甸的十三位難民,但絕大多數是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政治難民。他們非常優秀,已經有兩個人熟悉他們原本完全不懂的日本文化與日文,成為正職員工。他們說,未來的夢想,是在緬甸打造優衣庫店面。 問:你對現今日本企業的 經營有何看法? 答:日本的傳統式經營是不行的,會分不清責任在誰身上。就算企業爆出負面消息,到頭來,都變成公司或部門的責任,不了了之。工作應該是由個人完成的,和外國企業往來時,不是公司對公司,而是個人對個人才能完成。日本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完全不夠。 賺全球財網購比開店盛行 問:你們訂出二0二0年營收要實現五兆日圓(約一兆四千億元新台幣)的目標,這會需要購併嗎? 答:購併很難。我們必須買下大公司,再把它的文化全部改變,整合進來才行。光是這樣做,就要花很大旳工夫。所以「有機式」、亦即利用既有經營資源的成長,會比較好。我們(自創業以來首度)發行的二五00億日圓公司債不是為了購併,而是為了數位投資與在海外發展。 今後的服飾業界無關國界,直接銷售會比開店盛行。在中國,購物網站每年十一月十一日會舉辦盛大的特賣活動,一五年優衣庫一天就賣了二三一億日圓,潛力就是這 大。在營收當中,網購的比率至少要達到三成,競爭對手也會走這路線,只要能走數位化及全球化,就能致勝。 問:關於接班人有何打算?雖然柳井先生繼續做下去也是一條路。 答:我沒這樣的想法,我會開始衰老。說真的,我集中心力完成工作後,回家都累癱了。這麼累人的工作,如果我一直做下去,一定會死。我希望盡可能專心做好會長的工作,負責治理方面的事。 我們有接班人制度,不是由一個人帶領全公司,而是透過團隊合作引領公司前行,為此,近幾年已逐步增加人才的培育。我希望社長不是來自外部,而是由內部員工升任。 大家或許誤解了,我的兩個兒子(長子、次子均擔任執行幹部)都不可能接社長職位。我離開公司的話,期盼他們成為會長、副會長,監督公司治理。
|
|
教育O2O繁榮背後的冷思考:興or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38.shtml
近期,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與創業者們交流中,直指教育O2O在線家教平臺弊病:老師比學生多;家教平臺並沒有提高關於學生和家長的效率;家教去家里上課沒尊嚴,路程長耽誤老師時間。直接表態了對教育O2O平臺的看衰。
2015年可以說是O2O概念最火爆的一年,各行各業的O2O項目幾乎都拿到了融資。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在傳統教育機構信息化改革了十幾個年頭之後,教育O2O也像當初團購行業一樣火了起來。然而,熱度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年,現在的問題是,熱潮過去的教育O2O平臺還有希望麽?
教育O2O來龍去脈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教育培訓行業的背景。中國的培訓行業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兩大上市公司新東方、好未來在培訓的大盤子中,也只占據了個位數的市場份額。盡管到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其高度分散、割據的狀況尚未發生改變,相對應的,本地生活O2O、出行O2O這些已經高度集中。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培訓行業新東方、好未來都在嘗試各種培訓電子化措施,然而終究還是圍繞原先培訓方式的修修補補,比如把課件電子化、老師授課在線視頻化等等,並未誕生對行業有大改革的機會。
乘著移動互聯網O2O的東風,教育O2O概念也一路狂飆,瘋狂老師、請他教、跟誰學、輕輕家教等大平臺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在燒錢如燒紙的O2O行業,教育O2O也未能免俗,各大平臺用高昂的補貼吸引線下優質教師資源入住平臺。
我認識的一位在上海從事一對一培訓的老師說,早期進駐瘋狂老師平臺的老師,進駐月補貼高達6000元,授課補貼也很高,一個月收入比原先在培訓機構至少翻倍,多的時候有三四倍。
當時各大平臺都采用差不多的方式開始了瘋狂燒錢的“跑馬圈地”之旅,教育O2O的繁榮和瘋狂都始發於此。
教育O2O的價值鏈條是如何斷裂的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能看到誰在裸泳。當補貼降低的時候,才能沈澱出平臺的價值。驗證教育O2O的時候來了。
拿之前提到培訓老師的同事作為例子,她早期到教育O2O平臺後,賺了很多補助,然而這個補助隨著時間推移正在逐漸降低。為了促進成交,瘋狂老師等平臺一味誘導她把現有的學生拉到平臺上來,通過補貼增加老師收入,降低學生學費。
補貼降低甚至停止後,該教師基本不再去教育O2O平臺上,因為沒客源。之前的交易記錄來自於自己的學生,平臺本身並未吸引到足夠多的生源存量。
究其根本,這種“拉郎配”的方式對於教(老師)與學(學生)的雙方都未能產生足夠的價值。教育O2O的交易頻次屬於高價、低頻,試錯成本非常高。O2O平臺的本意是希望通過信息匹配來降低老師和學生的選擇成本,進而賺取信息差價。
而現實是這種補貼起步的,草莽式的匹配對教學雙方產生的價值非常有限,也沒能改變教學雙方的匹配習慣。跟出行不同的是,教育行業有天生的同學圈子,很多老師的口碑來自學生,新的生源來自現有學生和家長的介紹,而一個培訓老師的課程只需要不多的學生就可以填滿。
換句話說,教、學、平臺這三者不能達成正向循環。信息匹配越好,教學雙方都不停留,直接線下交易去了,而信息匹配做不好的話,教學二者都不來,平臺更沒有價值。
在O2O行業,教育O2O平臺價值鏈條斷裂的情況最為明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瘋狂老師打造“名師工作室”,希望把C2C的平臺做成B2C的模式,就像淘寶時代再開設天貓一樣,或者像滴滴打車到滴滴專車、快車以及後續系列產品一樣。
然而這種升級很難,因為在補貼時代擴張的當量不夠。滴滴打車通過補貼改變了用戶習慣,在完全不補貼的時候,每天依然有百萬訂單,但是瘋狂老師等平臺,因為沒有創造價值,在補貼降低之後,交易量大幅降低,很多掛在平臺上的老師發現沒有新的生源,生計來源依然是線下培訓機構時期積累的。
沒有肥沃的土壤,自然提不上生長出更多的產品。所以,瘋狂燒錢之後的教育O2O,很可能面臨的是全軍覆沒。當然,這里提到的是,失去迅速成長為一個大公司的可能,比如像滴滴那樣估值200億美元。而非一無是處。畢竟退一萬步說,培訓機構本身就很容易覆蓋成本、賺錢。是很好的生意,但不是好的商業模式。
喧囂過後,價值主導未來
在O2O賽道中,變道並最終實現超越的例子並不少,最典型的是滴滴從打車到後續一系列產品。美團從團購到電影、酒店等多品類覆蓋,雕爺的河貍家也可以算一個,從美甲到美容。
那麽教育O2O的轉型契機在哪兒呢?必須是價值呀。學生需要什麽?靠譜的老師,標準化的課程,以及性價比高的價格。老師的需求則是更好的教學結果以及更高的個人收益。
在教育O2O平臺上,最初設想的通過交易積累雙方評價,進而降低學生家長的決策成本,把K12基礎教育資源外加打包“服務”來進行售賣。這些服務流於表面,比如說老師對學生的態度、上門服務等等,但並不能確保對教學結果做出升級的保證,甚至會出現俞洪敏提到的“時代尊嚴”的問題。強調老師“上門”、“服務”,不僅無助於提升反而有可能降低學生的成績,因為學生可能不聽話。
所以價值藍海應該是,如何用技術手段提高雙方的教學效率,或者說,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通過合理開發模塊,老師的備課、知識點提煉、課程重點,都應該在產品中得到體現。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績,也應該在產品中得到追蹤。進而降低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溝通成本,而非更早期選老師的決策成本。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舉個栗子,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王嘯:VR處於非理性繁榮,創業者要盡量多拿錢,千萬不要大範圍鋪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9/155487.shtml
王嘯:VR處於非理性繁榮,創業者要盡量多拿錢,千萬不要大範圍鋪市場
VR圈
VR創業者現階段應該練內功,攬人才,攢資金,不要大範圍鋪市場,做用戶。
文/VR圈
“非理性繁榮”!
這五個字是九合創投創始人兼CEO王嘯對於VR現階段的論調。
早期做算法,寫程序,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現在專註投資的王嘯,對於VR的理解完全來自邏輯判斷。
將VR定義為下一代計算機平臺,他有兩個論據:屏幕和交互。
屏幕從固定,演化到隨身,再演化至沈浸;
交互從鍵盤,演化到觸摸,再到動作捕捉;以往是人追著機器,而以後,是機器追著人。
基於此,VR自有取代手機的邏輯。
以至於有一天,VR沒電了,比手機沒電了,難受一百倍。
但這僅是理想。
目前的現實是,VR的熱搜指數已逼近手機,但今年預計出貨量卻只有手機的1/50。
巧的是,2010年以前,手機出貨量較如今也只有1/50。如果說,2010年是個奇點,讓手機出貨指數級爆發。那麽VR的奇點會出現在2019年,屆時,VR普及率將達到10%。
時間戰線還拉得很長,王嘯苦心勸創業者“盡量多拿點錢多冬吧!”
“如今VR的熱,熱在投資,熱在宣傳,可真正的落地呢?現在說白了,都沒大規模出貨,硬件升級換代至少在一年以後了。”王嘯說到。
在這個所謂的“非理性繁榮”階段,創業到底該抓什麽?
練內功,攬人才,攢資金。在他看來,這三天,缺一不可。
那些現階段急不可耐地“大範圍鋪市場,做用戶的,真是得不償失”!
王嘯還指出一些細分領域,潛力巨大。
以下為王嘯在GMIC全球VR峰會上的分享,經VR圈精編,部分有刪減和調整。
VR——下一代計算平臺
早年,我在百度做算法、編程序,是百度最早的程序員,之後出來做早期投資。
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我歷經了PC互聯網時代。從2010年開始至今,又開始做移動互聯網投資。基於這些經歷,我可以確定的是,VR這個領域會成為下一代的計算平臺。
從歷史來看,第一代是PC,第二代是智能手機,第三代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頭戴式眼鏡。
為什麽它會成為下一代的計算平臺?這里有兩個方向的判斷。
第一,屏幕。不管是PC還是智能手機,都是圍繞屏幕進行,因為視覺是我們獲取信息量最大的器官。
當一個新興屏幕出現,它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心。
第二,交互。PC用手指敲鍵盤,智能手機則是用拇指來觸摸屏幕。而VR的交互方式就更近了,通過手勢、頭部動作,就可以進行交互。它的交互方式更自然了。
基於以上兩點,我判斷它會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
VR為什麽會火
不過今天,VR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非理性繁榮。VR確實火爆,太多人都在關註這個領域,我們先來看看,VR領域為什麽這麽火?
原因來自人性本身對於虛擬的期盼。
2005年,有一個公司創造了一款遊戲《第二人生》,遊戲構築了一個虛擬世界,所有人都可以在里面出售模型,買賣房產,可以掙錢,掙很多錢。人變成了虛擬世界當中的虛擬人物。
但由於計算能力、網絡帶寬等問題,《第二人生》燒了很多錢,最後倒掉了。
如今,隨著VR領域帶寬、計算能力地增加,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重新構建一個世界,人們在里面進行物品交換,房產買賣等,成為一個超越現實的令人期盼的景象。
人們期盼虛擬,期盼遊戲,這是源自人性本身對於現實的一種逃避。
當虛擬現實極大滿足這種期盼時,便能形成強大的動能。
而虛擬現實除了構築基本的世界,還能帶來全感官的體驗。
通過虛擬現實,人的感官和你的動作進一步地延伸到了虛擬世界。你沒有到那個地方,但你看到的東西跟你到那個地方幾乎一致的。海風、溫度、濕度,未來都可以通過穿戴智能設備完全做到。
如今,每個人手里都拿一部到兩部手機,手機沒電的時候很難受,對手機的依賴度是非常高。當有一天VR不頭暈了,當我們在VR的環境中沈浸的時間越來越長,一旦VR沒電了,你的難受程度比智能手機大一百倍。因為這種強烈的對於感官的重新刺激,是非常強烈的,無可取代。
非理性繁榮
VR這個詞在百度上搜了多少次?現在每天大概有三萬多次,而手機這個詞的搜素目前也就五萬多次。也就是說,VR在用戶關註度上,正在趕超手機。
但另一方面,VR設備的真正出貨量其實是非常小的,今年在中國也就能做到120萬部,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為10億部。這中間的差距非常大。
但我們看到VR這個領域的投資異常火爆的,特別是在中國,很多公司,不管是做視頻的還是做餐飲的,都在往這個領域做投資。
特別在VR作為一個概念被二級市場火爆炒作後,國內對它的關註度尤為強烈。
可用戶呢?其實還沒有起來。用戶的起步需要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甚至更長。
在座有200多人,真正買了VR設備的有幾個?我相信不超過在座的人數的10%,除非大部分都是創業者。
當然,國外科技型公司已經把它當作未來布局,包括Facebook,Google,Apple等。
而VC更多處於觀望態度。我們在這個領域目前已投資5-6家公司。我相信再過一年,真正的大機構入場,會把這個市場催熟。
看一個更加確定性的數據,今年預測中國的VR相關的設備能賣120萬部,全球大概是700多萬部。而手機的出貨量是3.5億部,相比2010年全球出貨量,是大概50倍的差距。
智能手機的整個市場的爆發時間是2010年,所以我想從750萬爬到3.5億,這50倍的量還需要幾年的爬坡,不會特別快,大概在2019、2020年會達到10%,而這個普及度就足夠養活這個市場。
2018、2019年才是這個市場真正起來的年份。現在都屬於布局。
在這種相對看上去很紅火,投資也很多,關註度也很高的市場當中,其實背後隱藏的還是非理性的繁榮。真正的用戶的發展還需要2-3年時間,如果是創業者的話,希望你們盡量稍微多拿點錢等著過冬吧,這個市場需要2-3年才能真正賺到錢。
此外,這個市場缺乏專業人才。如今市場剛剛興起,大部分人都是從遊戲行業進來的,或者來自3D仿真。
真正在VR領域從業時間較長,能夠把事做好的人,還在培育中,還需要兩年。
投資投什麽?
從投資的角度來觀察,創業公司有哪些機會呢?
第一個,有一定技術壁壘的公司。靠商業模式驅動的公司非常多,而真正靠技術壁壘形成競爭能力的公司非常少。因此在VR領域,如果想在細分中形成壁壘,技術能力的積累必不可少。
第二個,VR跟行業的結合。包括旅遊、教育、房地產等,我相信存在大量機會,創業者可以在里面找到掘金機會。
第三個,2B類,類似遊戲廳,做線下體驗,如樂客。
類似移動互聯網的,中國的創業公司從模式上趕超了美國。
在VR這個領域,盡管中國在底層的技術積累上,拼不過美國,但在應用場景、用戶市場上,完全可以如移動互聯網那樣,趕超美國,成為第一個成熟的市場。
大範圍鋪市場、做用戶會得不償失
在這個領域創業,目前看上去很美很繁榮,但如果沒有產出,這個事情會下落,到一定程度之後再進行反彈。
現在的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市場剛剛進入到非常熱,其實熱在投資、熱在宣傳,真正的落地,其實說白了都還沒出貨,大家有幾個人拿到高品質的VR頭盔,硬件的升級換代還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才能真正成熟可用。
所以如果來創業,這個時間段是打內功、積累人才和資金這樣一個過程。大範圍地去鋪市場、大範圍地去做用戶,我覺得其實會得不償失,這是第一個判斷。
第二個判斷是,我們應該向行業縱深去發展。正如智能手機,一定會跟各個行業結合。我們如果只在內容上、遊戲上拼,勝算不會大?
你看手遊,在中國至少10萬人在從事遊戲,但真正能跑出來的,就那麽十幾家,萬分之一的概率。VR也一樣,在垂直領域深挖是有可能的。
第三個,VR頭盔周邊配件領域是有機會的。
很多人打CS遊戲,用萬象跑步機完全可以模擬這樣一個運動,進行打槍,而做頭盔,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再如,做一個沈浸式音效的錄音設備還是有機會的,做一個能夠讓你的體溫和脈搏接入到VR中的介質也是有機會的,當你的心跳數變化的時候,VR當中展現的情況也發生變化。此外,輸入、輸出部分還存在大量的創業機會,內容領域也存在機會,這是一個新興的巨大市場。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只要堅持2-3年時間,一定能看到非常好的前景。
[本文作者張培明,轉自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由123RF提供。]
VR
創業
贊(...)
分享到:
APP大繁榮時代已經結束?APP創業還有機會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3/156471.shtml
APP大繁榮時代已經結束?APP創業還有機會嗎?
仍然有成千上萬app被制作出來,也有相當多人還在下載,但市場急速擴容的時期已經結束了。
文|雲啟資本YUNQI
這個端午節,創投圈發生了兩個刷屏級事件,第一件是蘋果宣布對APP Store進行改革,另一件是在校長王思聰的介入下,經過半個月的輿論拉鋸戰後鬥魚女主播阿怡承認代打。那麽,這兩件事與我們今天的主題有什麽聯系?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蘋果宣布對APP Store進行改革
6月9日,蘋果宣布將對App Store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允許更多的應用通過訂閱方式收取費用,及首度引入搜索結果競價排名機制,當用戶進行搜索時,廣告主投放的廣告將作為第一顯示應用出現。
這兩點改革普遍被認為將加劇中小開發者生存困難的境況,而那些有充足資源的APP開發商可能將無需再通過“刷榜”來提升自己的排名,從而可以通過投放競價廣告的方式來更有效的獲得曝光。
在王思聰的介入下,鬥魚女主播宣布代打
6月8日,王思聰發布關於#阿怡代打#事件的微博,成為了針對女主播阿怡的致命一擊,王思聰微博如下:

我們無意對本事件雙方行為作為任何評論及意見,我們關註的是校長說到的“面對一大波觀眾,鬥魚選擇不是站出來解釋真相或者標明立場,而是找水軍;面對抗壓吧的大兄弟刷低他們APP Store星級,他們的選擇是找水軍刷我熊貓TV的APP Store星級。”
通過校長的這一微博,我們可以從側面窺得中國APP產業產業鏈”刷榜“這一環,前有某音頻類APP的萬能關鍵詞,後有垂直網站的前僕後繼,原因就在於,中國的APP創業環境已經非常惡劣,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是紅海一片。
APP大繁榮時代已經結束?
以下文章由Recode引用野村證券的研究制作,微信服務號 決策制造 全文翻譯,無刪節,授權雲啟資本轉載:
手機app的大繁榮始於2008年7月,當時蘋果為市場帶來了應用商店App Store。但現在這一幕已吿段落。仍然有成千上萬app正在被制作出來,也有相當多人還在下載這些app,但這個市場急速擴容的時期已經結束了。
這個消息對於那些獨立app開發者團隊來說並不新鮮。他們早就發現,讓人們下載一個新的app極其困難。平均每個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每月下載的app數量是——零.
問題是,現在那些巨頭也發現,app的新裝數據增長驅緩,或者幹脆停滯了。大多數人的手機里已經裝有一切他們需要或想要的app,人們對新的app已經喪失了好奇心。
野村研究基於app追蹤器Sensor tower的數據發現,對比2016年5月和2015年5月的下載量,美國排名前15的app同比平均下降了20%,見下圖:

放眼全球,由於智能手機市場仍在增長,因此app市場也還在增長。但增速也已大不如前了。排除美國市場,上個月,全球排名前15的app下載量平均增速為3%,見下圖:

你應該註意到了,在以上數據中,Snapchat和Uber是唯二的特例。它們依然保持著令人驚異的增長斜率。
一年前,2015年5月,Snapchat的下載量為1300萬次;一年後,這一數據翻倍達到2700萬次。同樣翻倍的是Uber。前20大app下載量及同比增速見下圖:

在美國國內,Snapchat的增長率也令Facebook相形見絀。就像以下曲線顯示的:

因此,如果你真的極其極其幸運,並且優秀,你當然還是能在飽和的app市場中破圍而出。但事實上,這已經是在逆流而行了。
當然,用app下載量去衡量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顯然是片面的。舉個例子,Facebook即便新裝數字很難看,公司經營卻依舊出色。對於已經擁有16.5億用戶的Facebook來說,不難理解其拓展新用戶的困難。
相反,新app獲取用戶的困難反而對Facebook的廣告業務有利。這些希望在Facebook上獲取用戶和流量的app正是這項業務的廣告主。(不用說,這又進一步擡高了app爭取新用戶的成本。)
APP創業還有機會嗎?
在6月初KPCB發布的2016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關於APP的觀點如下:

平均每人安裝33個APP,平均每天使用12個APP,80%的時間花費在3個超級APP之上。
這與QuestMobile對中國APP整體實力做的盤點榜單數據較為一致:

設備平均安裝APP個數和每日打開數(2016年3月制作)

40個重點細分行業MAU和同比增長率(2016年3月制作)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超級APP占據了用戶的大多數時間,與此同時,新晉APP增長率不容樂觀,APP創業面臨用戶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留存率越來越低,短期內無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等諸多問題,導致在資產寒冬之下APP創業批量死亡。
那麽APP創業還有機會嗎?
我們的觀點是:
一,內容、文化娛樂領域創業仍被看好,隨著人們平均收入的增高,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很顯然現在的業態並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二,旅遊出行領域創業仍存在機會,理由同1,隨著收入增加,旅遊出行的人群總數及客單價將逐漸增加,而現有旅遊出行業態仍存在較多痛點,未來旅遊出行將朝著個性化、高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三,海外創業仍存在機會,廣闊的印度、東南亞等市場正在以井噴的方式發展,中國經驗有可能將大放異彩,未來幾年將是中國創業公司走出去的非常好的時間窗口。
[本文作者雲啟資本YUNQI(ID:yunqipartners)。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APP
寒冬
贊(...)
分享到:
【社論】警惕房地產繁榮產生的負面效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365.html
5月份經濟數據甫一發布,即引發社會熱議,尤其是民間投資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形成的反差:1~5月份,民間投資116384億元,增長3.9%,2015年全年為10.1%;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4564億元,同比增長7%,較去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
針對民間投資增速呈現斷崖式下跌,在國家發改委昨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目前在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方面還存在政策制定落實、政府管理服務、市場環境建設、企業自身發展四方面的問題。此外,據此前國務院派出督導組的反饋,民間投資失速原因之一是近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利潤增速可能會下降,影響了投資的積極性。
然而,從上述兩點原因來看,似乎不足為憂。一方面,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民間資本獲利漸難,退出符合經濟規律。目前政府要做的,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由於民間投資天然的逐利屬性,自會流入前景可期的新興產業。另一方面,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直是本屆政府致力的方向,無論是市場準入還是政策放寬,可以預見將越來越有利於民間投資。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房地產再度繁榮帶來的負面效應。以民間投資為例,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0%,增速甚至比1~4月增加0.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增長5.7%,回落1.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增長2.0%,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29.3%,降幅擴大 6.2個百分點。
東部地區的民間投資增速較高,除了與東部地區市場化程度、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更有成效相關,更重要的是,房地產的繁榮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大量的資金流向了樓市火熱的一二線城市,而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以廣東為例,1~4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共完成開發投資2473.32億元,同比增長16.2%,而近年來,廣東民間投資近半集中在房地產。北京市的情況更為極端,今年1~4月民間投資有八成投向房地產。
在實體經濟利潤下行以及風險加大的背景下,不僅包括能夠拿到利率較低的信貸資金的國企,民間資本也大量湧入房地產行業,對房價的上漲起到了助推作用,而房價的過快上漲對其他行業,尤其是制造業產生了擠出效應。同時,企業由於房價上漲增加了運行成本,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進一步被削弱。
因此,欲讓民間投資重回健康狀態,最重要的還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一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一手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工作。一旦戰略新興產業取代房地產等產業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主要力量,民間投資增速自然回升。
與此同時,對信貸增速過高需采取謹慎態度。去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交替上漲,與貨幣供應寬松關系較大。正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近日在陸家嘴論壇所言,“貨幣供應過多了,不是帶來物價的上漲,就是帶來資產價格的上漲”。而且,在政府對房價上漲過快城市實行限購、土地拍賣限價等舉措外,控制信貸增速重要性愈顯。
房地產拉動中國經濟的傳統模式,不僅不符合經濟轉型大勢,且在整體高庫存下無異於飲鴆止渴,這從決策層到普通民眾也早有共識。當前,無論從微觀上看民間投資增速如何回升,還是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經濟的長遠前景,對房地產等行業出現非理性繁榮“壯士斷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動能,都顯得迫在眉睫。
美國繁榮璀璨 論Stanley Black & Decker 看巨庭、岳豐
|
|
「低利率」成就美國近期經濟繁榮,對電信、房市族群帶來正向發展,可望帶動相關供應鏈; 不僅美企受惠,出口美國超過70%的台灣手工具機廠巨庭、居家電源線廠岳豐,業績也成長。 二○一六年七月十二日,象徵美國經濟指標的S&P 500指數收二一五二.一四點,創歷史新高,對比中、德、台股自去年高點以來,跌幅四○.七六%、一四.八九%、一一.五五%,美股獨強,「低利率」成就美國本次經濟繁榮。 本文由在美國成長、念書的工作夥伴陳克勤(一九八八∼,美國紐約柏魯克商學院財金系)撰述,從美國角度看美國繁榮;另工作夥伴原杰(一九九○∼,美國波士頓大學財金所)、劉書豪(一九八九∼,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從美國榮景中拉出台股受惠公司巨庭、岳豐,值得一讀。 美國今年「十年國債利率」一.三七%,創歷史新低,「三十年房貸利率」降至三.四一%(一三年五月來新低),在籌資與貸款成本雙雙降低下,S&P 500指數中,電信、房市族群受惠最大。 首先,「低利率」對龐大資金需求擴建及維修的電信類帶來正向發展,今年第一季營利率上升至一○.七%(去年七%),優於指數綜合平均八.七%。若回顧歷史,○三及一二年利率皆為當時歷史低點(三.三七%、一.四四%),當年度電信類族群獲利均較前一年增長,費用負擔確實減輕,帶動族群漲幅超過一三%以上。 不僅企業獲利,「低利率」同時推動民眾重新簽訂新房貸合約,關鍵指標「抵押再融資貸款比率」上升二○.八%(近年新高),顯示換房及投資氛圍濃。據統計,自一一年起三十年房貸利率由五.○五%降至今年三.四一%,新屋銷售由三十四.一萬增加至五十五.三萬,上升六二.一七%,房市榮景令人羨。 此番榮景可望帶動相關房市供應鏈,如Stanley Black & Decker(SWK:市值一七五億美元)存貨周轉率一.○六,優於過去三年同期表現,後續動能可觀。 從股價看,SWK自年初低點八十八.七漲至一一六.八四美元,漲幅三一.七%,創歷史新高,公司表現值得深究。 SWK為專業電動工具製造商,產品銷往二一二國,工具機市占一五%,全球第一,遠高於Bosch(一○%)及Makita(八%),一六年第一季財報,工具機部門營收、營業利益年增各四%、二%,世界第一仍持續挑戰自己,營運內容常值得企業家借鏡:一、整合ERP系統,提高整體獲利SWK藉由購併擴展工具機市場,知名品牌得偉、美國卜派、百得等皆是收購而來,品牌等級多元,產品款式高達五十萬項。為掌握銷售需求,使工廠生產量精準,自行開發Stanley Fulfillment System系統提高營運效率,工具機部門營益率自一一年一三.四%至一五年一六.四%,改善效益顯著。 二、高自由現金流,穩定股東信心近年SWK自由現金流與淨利幾相等,顯見折舊現金已可支付資本支出,具充沛現金配發股利,一五年現金股利二.一七元。雖連續四十八年提高股利,但配息率僅三六%,仍有向上空間回饋股東。 不僅美國企業受惠,出口美國超過七○%的台灣手工具機廠巨庭、居家電源線廠岳豐,業績同樣往上成長: 一、岳豐(六二二○) 一九八三年成立,股本十二.七八億元,主要產品電源線與網路線材,○四年設立Bestlink網站,拓展虛擬通路,○六年購併北美電源線廠Prime,打入美國實體通路,北美市場營收達七○%,與美國消費景氣息息相關。 網路線、電源線技術含量雖較低,但岳豐摸索美國通路逾十年,深知終端消費需求,推出耶誕燈控制器、庭園造景雷射燈,成功捕獲消費者眼光,打響Prime在美國各大賣場知名度,其毛利自一三年一五.九%攀升至一五年一八.九%,知名度轉換獲利效益顯著。 今年岳豐將推出新產品──地熱線,下半年在通路商開賣,地熱線可避免下雪時,美國家庭水管易破裂結凍及屋頂積雪等困擾。 消費者將越過傳統營建商,在賣場採購後自行架設,在居家修繕仍熱絡下,岳豐將直接受惠。 岳豐一四∼一五年合併營收分別為六十五.九億、六十七.三億元,稅後EPS(每股純益)為一.四、○.六元,一六年第一季毛利率二二.一三%,五年來新高,稅後EPS ○.二五元,相對過去兩年首季皆虧損,體質已大幅改善,值得追蹤。 二、巨庭(一五三九) 一九九一年成立,股本六.五三億元,「專業級」木工機廠商,產品包含圓鋸機五五%、手╱自動刨木機三二%,主要客戶美國最大工具機廠SWK營收占比近七成。隨美國房市持續升溫,相關房屋修繕工具需求看俏,營運形態隨之轉強。 SWK業績受惠一六年美國房市持續成長,除既有產品外,另持續推出三款新品。除此之外,巨庭近年來持續開拓新市場,客製化實力讓巨庭跳脫傳統代工廠刻板印象,業績將搭上美國房市順風車持續走揚。 巨庭一四∼一五年合併營收分別為二十五.○三億、二七.五六億元,稅後EPS為二.○一元、三.四二元,一六年第一季EPS ○.八九元,年成長二三.六%,在史丹利百得新產品及新客戶挹注下,巨庭後續動能應細追蹤。 撰文 / 呂宗耀 |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方向、繁榮、安全,看希拉里和特朗普都怎麽說
當地時間9月26日晚9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展開首場電視辯論。兩人就“美國方向”、“實現繁榮”和“保障美國安全”三個話題展開了唇槍舌戰。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萊斯特·霍爾特(Lester Holter)擔任辯論主持人。
據NBC新聞和SurveyMonkey聯合進行的大選民意調查顯示,辯論開始前幾小時,希拉里的支持率領先特朗普5個點,兩人的支持率分別為45%和40%。
兩名候選人上臺。特朗普身著西裝,打了一條藍色領帶。希拉里則是一身紅色套裝。兩人握了握手。
主持人霍爾特首先介紹說,辯論將分為三個話題,每個話題2小姐,分別為15分鐘。他將在每一小節發問,候選人則有2分鐘時間作回應,然後針對對手的回答做出回應,剩余時間主持人可以進行追問。
第一回合:實現繁榮
這一回合主要集中在就業和稅收上。
對於如何實現“美國繁榮”,如何處理美國日益加劇的收入不平等現象這個問題,希拉里她用較慢的語速表示,她支持家庭帶薪假、 帶薪病假、並不昂貴的兒童照看、富人繳納應繳稅額。而且自己就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等話題寫了一本書。
特朗普一如既往地將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怪罪於墨西哥等國家,而他會阻止就業崗位和投資的流失,要以向跨國企業征稅的方式阻止它們離開美國,防止美國公民的工作被“偷走”。
但希拉里說,特朗普的稅收計劃會讓美國損失350萬個工作崗位。而貿易是一個重要問題,美國人口占全球5%,必須和其他95%的人口開展貿易。
希拉里表示,造成8年前金融危機的是華爾街大幅削減的稅收政策,而特朗普正是造成房產危機的根源之一。
主持人問起人人關心的特朗普稅單問題,特朗普的回答依然是:還在審計當中。希拉里說,特朗普一定在隱藏些什麽。
特朗普說,希拉里公布自己的郵件,我就公布自己的稅單。
對於被刪除的3萬多封郵件,希拉里承認是自己犯了錯,她對此負責。
特朗普還炮轟美聯儲說,美聯儲被政治左右,等奧巴馬退休去打高爾夫球的時候,美國經濟就倒黴了。
第二回合:美國方向
這一回合主要聚焦美國的種族關系。
希拉里表示,必須努力修複社區和警方的關系,確保警察受到最好的培訓、使用最好的技術,每個人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尊重,每個人也應該尊重法律。她將進行犯罪司法改革,控制槍支“傳染病”,減少槍支暴力犯罪。
特朗普認為,非裔美國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生活在地獄中,美國需要法律和秩序。
希拉里抨擊特朗普說,他把黑人社區的生活狀況描述的太負面了。而且,光說“法律和秩序”沒有用,我們還需要有一個計劃。特朗普一直都有種族歧視行為,1973年特朗普開始職業生涯後,就曾經因為種族歧視兩次被司法部起訴。“出生地懷疑運動”是特朗普種族歧視行為中最為有害的一個。
第三回合:美國安全
這一回合主要聚焦網絡安全和恐怖主義。
在網絡戰爭議題上,希拉里表示,特朗普公開邀請普京入侵美國的行為太令人震驚,完全不可接受,就此來說,特朗普就不適合做總統。
特朗普回應說,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可能並不是俄羅斯,而是一個“400磅的胖子”。
在抗擊“伊斯蘭國”(ISIS)上,希拉里表示她已經有了一個從網絡上和恐怖分子展開戰鬥的計劃。同時還要加強空中打擊,協助阿拉伯和庫爾德盟友。
至於如何防止美國本土恐怖主義,特朗普又繞回了ISIS,他說ISIS之所以興起,是因為美國從伊拉克魯莽撤軍引起的。他說美國不應該去入侵伊拉克。
希拉里立刻指出,特朗普是支持入侵伊拉克的,而且已經被多次驗證。
希拉里希望借助“情報浪潮”運動來對抗本土恐怖主義,並與北約和盟友進行合作,改善情報分享情況。
關於是否支持現有的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特朗普表示自己當然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還扯了一通朝鮮、伊朗和內塔尼亞胡。
希拉里的回答更有邏輯。她表示會和日本、朝鮮等盟友重申,美國和它們有共同國防條約。美國和伊朗之間當然還存在著其他問題,但是特朗普從來不說他有什麽計劃。實際上,特朗普就是沒有計劃。
其他:特朗普的性格、希拉里的體力
特朗普說,“我的性格可比希拉里好多了。到目前為止,我最強大的資產可能就是我的性格了。我這是要贏的性格啊。”對此,希拉里報以一聲意味深長的“哇噢。”
特朗普還說,希拉里沒有當總統的體力。希拉里回應說,等你去過125個國家,簽訂和平、停火協議後,再和我說體力吧。
最後,主持人問兩位候選人,是否會接受大選結果?希拉里表示會接受,然後再次為自己拉票,要求獲得支持。特朗普說,他想要讓美國再次變得強大。如果希拉里贏了,我一定會支持她。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之第一回合:繁榮
當地時間9月26日晚9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展開首場電視辯論。兩人就“美國方向”、“實現繁榮”和“保障美國安全”三個話題展開了唇槍舌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萊斯特·霍爾特(Lester Holter)擔任辯論主持人。
據NBC新聞和SurveyMonkey聯合進行的大選民意調查顯示,辯論開始前幾小時,希拉里的支持率領先特朗普5個點,兩人的支持率分別為45%和40%。
兩名候選人上臺。特朗普身著西裝,打了一條藍色領帶。希拉里則是一身紅色套裝。兩人握了握手。
主持人霍爾特首先介紹說,辯論將分為三個話題,每個話題2小組,分別為15分鐘。他將在每一小節發問,候選人則有2分鐘時間作回應,然後針對對手的回答做出回應,剩余時間主持人可以進行追問。
第一回合:繁榮
這一回合主要集中在就業和稅收上。
對於如何實現“美國繁榮”,如何處理美國日益加劇的收入不平等現象這個問題,希拉里她用較慢的語速表示,她支持家庭帶薪假、 帶薪病假、並不昂貴的兒童照看、富人繳納應繳稅額。而且自己就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等話題寫了一本書。
特朗普一如既往地將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怪罪於墨西哥等國家,而他會阻止就業崗位和投資的流失,要以向跨國企業征稅的方式阻止它們離開美國,防止美國公民的工作被“偷走”。
但希拉里說,特朗普的稅收計劃會讓美國損失350萬個工作崗位。而貿易是一個重要問題,美國人口占全球5%,必須和其他95%的人口開展貿易。
希拉里表示,造成8年前金融危機的是華爾街大幅削減的稅收政策,而特朗普正是造成房產危機的根源之一。
主持人問起人人關心的特朗普稅單問題,特朗普的回答依然是:還在審計當中。希拉里說,特朗普一定在隱藏些什麽。
特朗普說,希拉里公布自己的郵件,我就公布自己的稅單。
對於被刪除的3萬多封郵件,希拉里承認是自己犯了錯,她對此負責。
特朗普還炮轟美聯儲說,美聯儲被政治左右,等奧巴馬退休去打高爾夫球的時候,美國經濟就倒黴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