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象征著遠行、奮鬥和夢想” 最慢火車“意外”走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58

緩慢的綠皮火車成為驢友們的最愛。(南方周末記者 王瑞鋒/圖)

7053次列車是全國最慢的火車,它運行全程184公里,用時近6個小時,平均時速32公里。全程票價11.5元,各站之間的票價僅一元。

這趟列車本來只是一列默默無聞了幾十年的鐵路職工通勤車。大約四年前,一些拍客將火車照片發到網上,“陳舊的車廂和低廉的票價,引起了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

翟濤覺得不僅僅是為了便捷省錢,“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是因為它象征著年輕時的遠行、奮鬥和夢想”。

乘務長劉國行今年56歲了,默默無聞開了一輩子綠皮火車。眼瞅著快要退休了,他卻沒想到自己執開的7053次綠皮火車,竟然一下子火了。

為什麽火?就因為慢。

7053次列車,一列由內燃機車拖掛四節車廂的綠皮火車,緩緩穿梭在山東淄博到泰山的山林間,全程184公里,單程用時近6個小時,平均時速32公里,算得上目前全中國最慢的火車。這趟車還特別便宜,全程票價11.5元,站與站之間的票價僅一元。

在中國,人們對綠皮火車有著複雜的感情。一方面,它嘈雜擁擠、運行遲緩;另一方面它承載著遠行的青春夢想和對物美價廉的渴盼。1990年代以前,無數綠皮火車蔓延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此後,中國歷年推行鐵路大提速,綠皮火車逐漸完成使命淡出歷史舞臺。

這列行駛在山間的7053次綠皮小火車,意外地勾起了人們的回憶。有人專門從濟南、北京趕來,就為了找個臨窗的座位待上6個小時,懷念過去的緩慢時光;有人曬出只有一元錢的車票,感嘆它是時代里“最便宜的火車”……

車上沒有空調,只有搖頭的風扇,但人們更習慣打開車窗讓風呼呼地吹進來。緩慢行進的7053次列車,就是每個人心中那列獨特的綠皮火車。

乘務長的職責

2016年9月8日清晨5點多,淄博,山東中部的這座小城還沒有完全蘇醒,東方的天際只露出一抹亮色。

劉國行早早走出家門,趕往淄博火車站。作為7053次列車乘務長,今天是他當班的日子。路經快餐店,他買了四個肉餡兒火燒和四個不帶餡兒的火燒,當做在火車上的三餐。

5點40分左右,他走進火車站前的檢查點,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開火車不允許酒駕,前晚也不能喝酒。”劉國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站臺車道內,各列紅色綠色的帶空調的、特快列車整齊排列,蓄勢待發。只有四節車廂的7053次顯得格外小巧。墨綠色的車廂上印著白底黑字,“泰山—淄博”。

乘務長屬於技術工種,火車車廂從出庫到運行再到返程入庫,所有技術問題均由劉國行負責解決,責任重大。

列車發車前,劉國行要對車廂進行繁瑣的檢查。他首先在車廂尾部掛上紅色的尾燈,再在首尾各掛上一面紅旗。這桿紅旗代表至高無上的命令,“只要紅旗在,表明正在檢車,任何情況下不允許開車。”

掛上紅旗後,劉國行拎著錘子和手電筒,圍著車廂叮叮當當地敲打,敲敲輪子,看看彈簧。檢查完畢後,他撤掉一端的紅旗,機車車頭開始與車廂連接,他再次順著車廂檢查列車的普通剎車和緊急制動。檢車持續約一個小時,而這樣的檢查,每次發車前和收車後都要進行一遍。

早晨6點52分,乘客們檢票登車坐定,只有四節車廂的7053次列車準時發車。

這一天,從始發站上車的乘客多達百人,多數是淄博地區愛好旅行的“驢友”。7053次穿過淄博南部山區,沿途的風景、農家飯和各式各樣的集市,吸引著許多“驢友”乘坐這列綠皮火車。

7053次列車沒有配備常見的推著手推車的售貨員,因此整列火車運行當中,沒有“啤酒飲料礦泉水”,也沒有“花生瓜子八寶粥”。這趟火車跑得慢,也基本上不超載,所以也沒有人喊“把腿收一收”。

除此之外,7053次列車擁有人們對綠皮火車永久的印象,皮革座椅,搖頭風扇,上下開啟的車窗,以及——慢。

驢友的最愛

在行駛了48分鐘之後,7點40分,7053次抵達26公里外的臨淄區火車站。兩千多年前,臨淄曾是齊國國都,人們出行依靠步行和馬車,步履緩慢。

從臨淄開始,列車運行方向需要變化,機車車頭也將從車頭調換到車尾。乘務長劉國行照例把繁瑣的車檢再重複一遍,掛尾燈,插紅旗,指揮機車和車廂分離,檢查連接管口,機車連接,測試制動裝置。一切完備後,發車。

其間,一列白色動車從綠皮車旁疾馳而過,像是兩個時空的撞擊和交接。

離開臨淄區後,四節車廂的7053次駛入南部山區,如一條短小的蛇,穿行在山林中。乘務長劉國行望著窗外,列車進出隧道,光線忽明忽暗。

劉國行出身於鐵路世家。清朝末年,爺爺曾為德國人修建膠濟鐵路;抗戰時期,父親被迫給日本侵略者修築鐵路。1949年之後,鐵路仍然屬於軍事戰備設施,火車都是綠色的。

1952年,劉國行的父親被抽調到北京開專列,多年後他回到淄博,被安排進工會擔任領導工作。但劉國行的父親擁有與那個時代相匹配的性格,他認為工人應該下到一線,於是拒絕了工會的工作,一直擔任檢修火車的工段工長。

8點14分,7053次停靠南仇小站,上來的乘客依然是許多背著登山裝備的驢友,車廂略顯擁擠。

行駛在辛泰線上的7053次列車,共歷經12個小車站,幾乎逢站必停。不同於其他火車的是,除了淄博站、萊蕪東站和泰山站賣票,其余停靠站都是上車補票。列車上專門配備了一名售票員,負責給乘客辦理補票手續。7053次列車的票價比高鐵票低了太多,全程票價11.5元,各站之間的票價僅一元。

鐵路沿線的山區景色和農家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驢友,是這列慢火車忽然火爆的主要原因。7053次列車本來只是一列默默無聞了幾十年的鐵路職工通勤車,劉國行說,大約四年前,一些拍客將火車照片發到網上,“陳舊的車廂和低廉的票價,引起了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

此時淄博南部山區的景色正美。時值秋收季節,從車窗望去,田地里金燦燦的玉米已經成熟,山上的山棗正是最甜的時候,如果日子合適,還能趕上鄉村的集市。

9點28分,列車抵達源遷站,驢友們歡呼著下車,奔向高山和農村,車廂內頓時顯得很空蕩。

73歲的源泉鎮農民李明軍拎著一包玉米從這一站上車,他對7053次有著濃厚的感情,“坐了快40年,這趟車有我一份功勞。”李明軍說,1970年代,他曾作為支援建設的農民工,參與修築辛泰線,“任務是砸石子,鋪鐵道,砸一筐給幾分錢。”

辛泰線的修建同樣是出於戰備考慮。1960年代末,山東省根據中央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和“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決定修建辛泰鐵路。

歷時數年,7053次於1970年代通車後,除了執行戰備任務,另一個用途是運送沿線上下班的鐵路職工,延續至今。

“機車每天燒油起碼9000升,現在是賠錢運行。”一名鐵路職工向南方周末記者抱怨說,由於驢友坐車的越來越多,鐵路通勤職工有時候沒有位子坐,只能站幾個小時上下班,這樣也增加了列車員的工作量。

綠皮車往事

7053次列車抵達萊蕪東站是在10點54分。火車上沒有餐車,在16分鐘的停車時間內,劉國行迅速吃完三個火燒,喝完一杯水,匆匆解決了午飯。

隨即,他來回巡視車廂,從配電箱到控制箱、窗戶、風扇開關,都要檢查一遍。這套工序他執行了近三十年。

劉國行1989年調入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火車檢修車間,拜師學藝三年,考試合格,一步一步成為一名高級檢車員。1992年,他執開的第一輛火車,也是一列綠皮火車,從淄博經東營到南京的浦口。

彼時,綠皮火車依然是全國通行的主流客車,但它時速緩慢,不足50公里。整個中國歷經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後,綠皮火車愈發顯現運力不足,隨著一年一度的春運出現之後,鐵路運力更是捉襟見肘。

當時最好的解決的辦法是調集更多的綠皮車,增加運力。1993年臨近春節,劉國行接到鐵道部的命令,要求屯兵武漢。“所謂屯兵,就是從客流量不大的鐵路局,抽調列車到客流量大的局。”在當時鐵道部的語境中,鐵路仍然帶有濃重的軍事戰備意義,各鐵路局支援春運的行動,稱之為“屯兵”,下達的任務稱之為“命令”。

劉國行隨一輛綠皮火車從濟南開到武漢待命。他們在武漢接受的任務是,把乘客從武漢運到福州,然後從福州回武漢;再把人從武漢運到廣州,再從廣州運人回武漢。“那時候,從武漢到廣州,要跑上一天半到兩天。”劉國行說。

這次屯兵,讓劉國行見識到了綠皮火車的運力,也見識了乘客的忍耐力。“坐席下,行李架上,廁所里,洗臉池上,全都是人。”劉國行說,過度擁擠與當時指揮員沒有經驗有關,往往有多少人就放多少人進站,人們想方設法鉆進車廂,直到再也進不去人為止。

那時候的綠皮車廂里,乘客多到列車員根本無法打掃衛生,車到終點時,人們吃剩下的甘蔗皮,多到甚至能沒過坐席的高度。

更讓劉國行稱奇的是,只要火車運行後,在這個逼仄嘈雜的空間內,擁擠的人們總能想到和諧相處的辦法,他們不僅能一起嗑瓜子、吃水果、打牌,還會彼此謙讓,為對方騰挪空地。

但火車超載給檢車員帶來巨大安全壓力,“各車廂的乘客數量不一樣,車廂連接處的彈簧和車鉤容易磨損失效,發生安全事故。”劉國行記得那時候,他經常是從乘客的身上爬過去,甚至是趴在乘客身上,檢查車體零部件,乘客也欣然配合。

如今,盡管劉國行依然巡檢綠皮火車,但他再也不用擔心出現往日的擁擠嘈雜。1990年代後期,劉國行執開的綠皮火車陸續停運,2000年,他被調入7053次列車,成為這列小火車的乘務長。此時,全國列車已歷經三次大提速,旅客列車平均時速達到60.3公里,更快更舒適的空調車、特快、直達車,在全國蔓延。

無論從車次到乘客,綠皮火車正變得日漸稀疏。如7053次列車那樣慢慢開的綠皮車,已經越來越少了。

“遠行、奮鬥和夢想”

大部分驢友從源遷站下車後,劉國行再次巡檢列車,車上只剩下沿線農民和鐵路職工。7053次曾是山區農民出遠門的重要交通工具。

李明軍這次乘車,是專門給在泰安工作的兒子送幾根新收的玉米嘗嘗。這個坐了40年7053次的農民記得,以前車廂內盡是挑著花椒大棗進城賣貨的農民,第二天再挑著日用品回村,上車如到家,“以前是農民坐車進城賣貨,現在反過來了,城里人坐著這車到農村趕集”。

也並不都是美好回憶。劉國行執開7053次的第一年,巡車檢車時,看到一個農民扒火車,從車廂外掉了下去。2011年,一個農民騎摩托車強行闖桿,與火車發生碰撞,當場死亡。最近的是一個月前,有行人擋道,列車緊急制動,劉國行下車檢查時摔傷了胯骨。

年輕人翟濤一直是7053次列車的忠實乘客。翟濤的老家位於太河鎮的山里,從淄博坐汽車回老家,他首先要花4.5元坐車到淄川汽車站,再花6元到太河鎮,折騰下來要兩個小時。冬天大雪封山,山路難行,而坐這趟綠皮火車,不僅順暢許多,而且只要4元錢就夠了。

翟濤覺得不僅僅是為了便捷省錢,“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是因為它象征著年輕時的遠行、奮鬥和夢想。”

翟濤如今是淄博一所中學的老師,2004年,他曾乘著7053次綠皮火車從鎮上到市里,又登上另一列綠皮火車從市里到省城上大學。畢業後,他從濟南到北京找工作,站了9個小時,乘坐的還是一列綠皮火車。

但綠皮火車終將退出歷史舞臺。2007年,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動車和高速鐵路相繼湧現,綠皮火車的軌跡漸漸從鐵路運行圖上褪去。

56歲的劉國行覺得自己就是綠皮火車的一個輪子,雖然破舊遲緩,但穩重踏實,他希望能穩穩當當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午12點41分,在穿越了159個涵洞、56座橋梁、22座隧道之後,7053次綠皮火車抵達泰山站,準時。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劉國行、李明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