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熱潮過去的教育O2O平臺還有希望麽?

近期,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與創業者們交流中,直指教育O2O在線家教平臺弊病:老師比學生多;家教平臺並沒有提高關於學生和家長的效率;家教去家里上課沒尊嚴,路程長耽誤老師時間。直接表態了對教育O2O平臺的看衰。

2015年可以說是O2O概念最火爆的一年,各行各業的O2O項目幾乎都拿到了融資。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在傳統教育機構信息化改革了十幾個年頭之後,教育O2O也像當初團購行業一樣火了起來。然而,熱度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年,現在的問題是,熱潮過去的教育O2O平臺還有希望麽?

教育O2O來龍去脈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教育培訓行業的背景。中國的培訓行業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兩大上市公司新東方、好未來在培訓的大盤子中,也只占據了個位數的市場份額。盡管到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其高度分散、割據的狀況尚未發生改變,相對應的,本地生活O2O、出行O2O這些已經高度集中。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培訓行業新東方、好未來都在嘗試各種培訓電子化措施,然而終究還是圍繞原先培訓方式的修修補補,比如把課件電子化、老師授課在線視頻化等等,並未誕生對行業有大改革的機會。

乘著移動互聯網O2O的東風,教育O2O概念也一路狂飆,瘋狂老師、請他教、跟誰學、輕輕家教等大平臺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在燒錢如燒紙的O2O行業,教育O2O也未能免俗,各大平臺用高昂的補貼吸引線下優質教師資源入住平臺。

我認識的一位在上海從事一對一培訓的老師說,早期進駐瘋狂老師平臺的老師,進駐月補貼高達6000元,授課補貼也很高,一個月收入比原先在培訓機構至少翻倍,多的時候有三四倍。

當時各大平臺都采用差不多的方式開始了瘋狂燒錢的“跑馬圈地”之旅,教育O2O的繁榮和瘋狂都始發於此。

教育O2O的價值鏈條是如何斷裂的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能看到誰在裸泳。當補貼降低的時候,才能沈澱出平臺的價值。驗證教育O2O的時候來了。

拿之前提到培訓老師的同事作為例子,她早期到教育O2O平臺後,賺了很多補助,然而這個補助隨著時間推移正在逐漸降低。為了促進成交,瘋狂老師等平臺一味誘導她把現有的學生拉到平臺上來,通過補貼增加老師收入,降低學生學費。

補貼降低甚至停止後,該教師基本不再去教育O2O平臺上,因為沒客源。之前的交易記錄來自於自己的學生,平臺本身並未吸引到足夠多的生源存量。

究其根本,這種“拉郎配”的方式對於教(老師)與學(學生)的雙方都未能產生足夠的價值。教育O2O的交易頻次屬於高價、低頻,試錯成本非常高。O2O平臺的本意是希望通過信息匹配來降低老師和學生的選擇成本,進而賺取信息差價。

而現實是這種補貼起步的,草莽式的匹配對教學雙方產生的價值非常有限,也沒能改變教學雙方的匹配習慣。跟出行不同的是,教育行業有天生的同學圈子,很多老師的口碑來自學生,新的生源來自現有學生和家長的介紹,而一個培訓老師的課程只需要不多的學生就可以填滿。

換句話說,教、學、平臺這三者不能達成正向循環。信息匹配越好,教學雙方都不停留,直接線下交易去了,而信息匹配做不好的話,教學二者都不來,平臺更沒有價值。

在O2O行業,教育O2O平臺價值鏈條斷裂的情況最為明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瘋狂老師打造“名師工作室”,希望把C2C的平臺做成B2C的模式,就像淘寶時代再開設天貓一樣,或者像滴滴打車到滴滴專車、快車以及後續系列產品一樣。

然而這種升級很難,因為在補貼時代擴張的當量不夠。滴滴打車通過補貼改變了用戶習慣,在完全不補貼的時候,每天依然有百萬訂單,但是瘋狂老師等平臺,因為沒有創造價值,在補貼降低之後,交易量大幅降低,很多掛在平臺上的老師發現沒有新的生源,生計來源依然是線下培訓機構時期積累的。

沒有肥沃的土壤,自然提不上生長出更多的產品。所以,瘋狂燒錢之後的教育O2O,很可能面臨的是全軍覆沒。當然,這里提到的是,失去迅速成長為一個大公司的可能,比如像滴滴那樣估值200億美元。而非一無是處。畢竟退一萬步說,培訓機構本身就很容易覆蓋成本、賺錢。是很好的生意,但不是好的商業模式。

喧囂過後,價值主導未來

在O2O賽道中,變道並最終實現超越的例子並不少,最典型的是滴滴從打車到後續一系列產品。美團從團購到電影、酒店等多品類覆蓋,雕爺的河貍家也可以算一個,從美甲到美容。

那麽教育O2O的轉型契機在哪兒呢?必須是價值呀。學生需要什麽?靠譜的老師,標準化的課程,以及性價比高的價格。老師的需求則是更好的教學結果以及更高的個人收益。

在教育O2O平臺上,最初設想的通過交易積累雙方評價,進而降低學生家長的決策成本,把K12基礎教育資源外加打包“服務”來進行售賣。這些服務流於表面,比如說老師對學生的態度、上門服務等等,但並不能確保對教學結果做出升級的保證,甚至會出現俞洪敏提到的“時代尊嚴”的問題。強調老師“上門”、“服務”,不僅無助於提升反而有可能降低學生的成績,因為學生可能不聽話。

所以價值藍海應該是,如何用技術手段提高雙方的教學效率,或者說,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通過合理開發模塊,老師的備課、知識點提煉、課程重點,都應該在產品中得到體現。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績,也應該在產品中得到追蹤。進而降低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溝通成本,而非更早期選老師的決策成本。

標簽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