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報告」上訴 維持違規原判 穆迪敗訴 罰款減至1100萬
1 :
GS(14)@2016-04-01 14:33:5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01/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穆迪於2011年發表「紅旗報告」,被證監會判罰2300萬元兼公開譴責,穆迪於去年提出上訴,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昨天公布,將對穆迪的判罰款項降至1100萬元,同時繼續維持對穆迪予以公開譴責的原判,並且需要由穆迪承擔證監會應付堂費的六成。穆迪表示,對獲判減少罰款感到欣慰,卻強調沒有誤導投資者,並不認同證監會可以監管發表研究報告,並且正在研究可行方案處理有關案件。
明報記者 陳偉燊
證監會回應稱,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的判決,確定了該會指出,有關報告對上市企業發出紅旗時欠缺足夠解釋及理解,致對該等被品評的公司出現不公平、欠清晰及存在誤導。同時審裁處的判決亦確定,就算穆迪的分析員認為,向企業發出紅旗多寡,與給予相關企業評級沒有相關關係,但是在報告內給予6間公司最多紅旗,致可供行動,更未有確保給予紅旗的準確性。審裁處亦認為,穆迪發表的報告屬於受監管範圍,並且違反遵守《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
維持對穆迪予以公開譴責
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是於去年9月就前述上訴進行研訊,並於昨日發表書面裁決。審裁處指出,穆迪發表紅旗報告,無論其是否有意還是無意,制訂出的紅旗系統,是一項給予界定好的系統或機制,讓人判斷信貸風險程度,變相構成信貸評級,因此在事件性質上,按例已經構成受到監管業務範圍。即使香港《人權法》確保言論自由,但在擁有自由同時,亦需履行特別的義務及責任,因此可能按法律,需受到若干限制,去確保國家安全、治安、公眾健康或道德,因此自由並非絕對。審裁處認同,證監會是在其權力範圍內,履行紀律行動。
儘管審裁處認同,穆迪在案件沒有不誠實意圖,穆迪又稱,證監會對其作出處罰有越權之嫌,穆迪亦在事後提供可行方法及協助讀者,但是其認為,穆迪的紅旗報告可被視為現有評級機制的延伸及優化作業,因此要說紅旗報告與評級系統沒有相關關係,不全然正確。因此其認為穆迪未有遵守《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規範持牌人進行商業活動時,需要誠實、公平地,為客戶最佳利益及在市場方面持正行事。同時亦質疑持牌人沒有利用所需技能、小心及一切應盡努力去行事的準則。審裁處給予涉案各方許可,在昨日發出判令後30日之內,申請對是次裁決作出挑戰。
穆迪就《紅旗報告》上訴獲減罰款
1 :
GS(14)@2016-04-01 15:42:32【本報訊】2011年穆迪刊發關於民企的《紅旗報告》曾引起滿城風雨,更令不少民企原形畢露,不過證監會指其報告「誤導、令人混亂、失實」而判罰穆迪,穆迪不服兼上訴,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昨日繼續維持對穆迪予以公開譴責的原判,但罰款由原來的2,300萬元減少至1,100萬元。根據上訴審裁處新的判罰,穆迪獲判罰款減少至1,100萬元,但維持對穆迪予以公開譴責的原判,並且需要由穆迪承擔證監會應付堂費的六成。審裁處法官夏正民指,「自由並非絕對」,自由須接受連帶的特殊責任,故亦要受一定限制,以尊重他人的聲譽、國家安全、公共衛生及道德、社會秩序等,其中包括經濟秩序,認為穆迪既為持牌人,自願遵守牌照所要求的規限,又以持牌人身份發表報告,自然須遵守相關操守準則,同時證監會依據其權限規管穆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01/19553191
穆迪:5內房或剔出投資級別
1 :
GS(14)@2016-04-15 15:36:09【明報專訊】評級機構穆迪發表報告稱,萬達商業(3699)旗下萬達商業地產(香港)、遠洋地產(3377)、綠地控股、越秀地產(0123),以及保利地產旗下恒利(香港)置業可能面臨降級,即從投資級別中剔除,主要因為面對負債率高企和盈利能力減弱的挑戰。
負債高盈利減 展望負面
在50家給予評級的內房企業中,穆迪給予其中12家投資評級,包括上述5家。5家公司展望均為負面,評級為Baa3,是投資級別中最低,若被降級,將成非投資級別或投機級別。
穆迪表示,負面評級展望反映5家公司自身疲弱的信用狀?或母公司支持力度的減少。尤其是這些公司利用內地低成本的借貸環境而不斷收購,並進一步提升負債率;尚未降級,是因為這些企業或他們的母公司仍然持有大量現金,並有很強的融資能力。
報告又稱,預期5家企業某些財務指標,如收入和經調整債務比率,以及經調整EBIT(除息稅前盈利)和利息比率可能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稍有改善,但有不確定性。穆迪將會檢視這些房企的負債槓桿趨勢、實際合約銷售額和目標的差距,現金和土地投資等,做出評級的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15/news/ec_ece1.htm
穆迪:持續拉布損港評級
1 :
GS(14)@2016-09-13 07:57:37【本報訊】朱凱廸等本土自決派當選,非建制派在今屆議會多取兩席,至29席,評級機構穆迪認為會延續上屆立法會拉布,影響政策推行,明年特首選舉前不見改善空間。
指特首選舉前磨擦激化
非建制派除比去屆多取議席外,更在地區直選取得分組點票否決權。穆迪指這結果預視過去兩年常見的拉布,將在今屆持續,並對信貸評級有負面影響。穆迪目前對香港評級為Aa1-。穆迪又指非建制派立場和組織碎片化,審議政策過程會被拖慢,且難預測,料港珠澳大橋預算拖延一年、2016/17年財政預算案延遲一個月才通過之類的情況將延續,立法會亦難以聚焦在經濟、財政或金融政策上。另港澳辦重申新任議員須擁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更指港獨思潮損害繁榮穩定,穆迪認為這令政治磨擦直到明年特首選舉前將會激化。去年立法會否決被視為對親北京陣營有利的普選方案,至今議題懸而未決,穆迪亦認為特首選舉前都不會有明顯進展。■記者黃翹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3/19769266
梁藉穆迪促議員勿拉布
1 :
GS(14)@2016-09-14 05:34:24【本報訊】對於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投資預期香港的立法會拉布持續,令信貸環境出現負面發展,特首梁振英昨出席行會前指,不論穆迪調低香港評級的做法「有冇道理」,也反映拉布在國際社會引起負面影響,希望新任議員不要拉布。穆迪投資預期新一屆立法會拉布等行動將拖慢政府制訂政策,不利香港的信貸評級。梁振英昨早出席行會前,被問到對此看法時,繼續無視多名拉布議員成功連任的事實,重複上周二言論,指政府和大眾都清楚拉布遺害,「所以今次選舉後,有一批過去經常喺立法會拉布嘅議員,唔再係立法會議員」。
曾俊華︰機構應深入了解
梁振英又指,希望新當選議員不要在立法會拉布,指醫委會改革條例以及成立文化局和創科局的政府建議,都受拉布拖延,指國際社會亦留意到拉布「遺害」,「無論穆迪調低香港嘅評級本身有冇道理,都說明拉布呢件事,喺國際社會上引起負面影響」。曾俊華昨日也被問及同一問題,但曾指之前與很多評級機構見面,當時已要求機構多了解本地情況,才能知道拉布是否真的會影響整體經濟和政府的操作,不應就一些表面情況作出結論,直指「一個較深入嘅了解而作出一個比較好嘅結論,係對一個地方係比較公道啲」。曾俊華又指,未來立法會是否繼續拉布,要視乎議員決定,但認為政府可與議員加強溝通和了解,相信對解決拉布有幫助。■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4/19770315
張宗永﹕三分總比兩極好 駁穆迪予港負面預測
1 :
GS(14)@2016-09-15 08:08:04【明報專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因為激進派入立法會,擔心特區政府管治能力進一步下降,對香港經濟前景發出警號。
首先,大家不要會錯意,評級機構其實不是經濟研究中心,他們的主業是為發債體評級。怎樣評級,主要是發債體的財務資料,對比評級機構擁有的龐大數據庫,從而算出這發債體違約機會率。這基本上是一個數據配對的工作。當然,一直以來他們對不少國家和發債體的經濟發表意見,但他們從來不是以一個預測者而見稱,提出的都是倒後鏡中的大路的意見。今次亦不例外。
新一屆激進派再發揮空間小
再者, 是否新的議員行動上會比舊的更激進?難說!毓民和「大嚿」都是製造戲劇效果的高手,議事規則容許做的事,上屆激進派已經做得八八九九,再「發揮」的空間不大。
從政治光譜看,有說立會現在是三分天下: 建制、傳統泛民和本土派。果真如此,傳統泛民倒成了建制爭取的對象,如果和建制合作,在某些事情,尤其是與民生有關的,成了大多數,這未必是壞事。
很不幸,「拉布」已為成香港經濟停滯不前的最佳藉口,但這真是香港經濟問題的全部嗎?我們要問:政府是否有能力避重就輕,先通過一些不具爭議的問題?假設政府有全權分配資源,政府的政策又是否萬應良藥?香港過去的成功,是仰賴民間智慧多於政府思維。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都完全推倒昨日的我?
追求民主可活躍創造力
政治爭拗是否會影響經濟發展?世事無絕對,在經濟發展初期,一言堂的強勢領導的確是可以提高效率。
但當經濟發展到某個成熟度,人民富足了,追求的東西不同,簡單說:「沒有那麼易管」,這是自然定律,誰也得接受,到了這階段便要追求民主氣氛下的活躍創造力。
一個很好的例子供大家參考:以色列的政治制度是極度碎片化,120席的國會議席中有15個政黨,加上過去曾經成立過的政黨,加起來超過100家!然而,這樣並沒有窒息它在創新科技上的成就。近年中國很多商人都積極與以色列的start-up合作,由於以色列的本土市場小,他們研發出來的科技很多時候都很難靠國內市場創值,所以需要和一些擁有龐大市場的國家合作,中國自然是首選。
好領導能夠大害化小害
我同意政治爭拗是香港社會的負累,但面對新的一國兩制客觀政經環境;中港相對經濟地位的改變和年青一代在富裕的環境成長下的渴求,香港擁有的真正選擇其實不多,好的領導能夠大害化小害,壞的領導就會小瑕變大疵。
[張宗永 翼之聯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28&issue=20160915
穆迪降土耳其主權評級至垃圾
1 :
GS(14)@2016-09-25 09:57:07【明報專訊】受到政變失敗等負面因素影響,評級機構穆迪宣布,將土耳其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別,由投資級的「Baa3」降至「Ba1」,預期土耳其外國資本流出及儲備加速下滑的風險正在上升,最壞的情况下,甚至會出現兌付危機,預計土耳其信用惡化將持續2至3年。
穆迪認為,土耳其7月中軍事政變失敗後,將難吸引外國資本,以覆蓋其帳面赤字。摩根大通曾稱,降級可能導致87億美元(約678億港元)的土耳其債券遭拋售。
巴西俄羅斯同屬垃圾級別
穆迪是繼標普後,第二家評級機構下調土耳其評級至垃圾級,目前僅惠譽還維持對土耳其的投資評級。
穆迪在今年初亦將巴西主權債務評級連降兩級,從投資級別的「Baa3」降至垃圾級的「Ba2」,評級展望為負面。穆迪去年亦將俄羅斯的主權評級下降至「Ba1」垃圾級別,預測俄國經歷嚴重的經濟衰退,並警告油價持續偏低,加上通脹不斷加快上升,或降低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經濟長期投資不足的情况恐進一步惡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85&issue=20160925
若中國風險不減港仍過度依賴內地穆迪兩年內擬降港評級
1 :
GS(14)@2016-09-27 07:11:38■穆迪警告香港經濟須減少依賴內地,若1至2年內不見改善,香港勢被調低主權評級。
【本報訊】中國對港政策收緊,有外媒形容是香港「一個時代終結」,中港關係緊密由福變禍。年初曾降本港評級展望的評級機構穆迪,其主權風險部高級副總裁Marie Diron指,中國風險、施政效率及法制獨立受損為香港致命傷,警告港經濟須減少依賴內地,若1至2年內未改善,香港勢被調低主權評級。記者:黃翹恩
■穆迪主權風險部高級副總裁Marie Diron
穆迪(Moody's)今年3月將香港信貸評級展望降至「負面」,指香港與內地關係太緊密,不但經濟受累,法制獨立亦受損。其實早在去年,穆迪已點出立法會推倒政改,反映政治不穩;至今年9月選舉後,穆迪指非建制派奪得分組點票否決權,「拉布」勢延續,損害施政效率,結果被特首梁振英用來「抽水」,要求議員減少拉布。 Diron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拒評「中國風險」與「本地施政困難」,何者更具破壞性,稱只是眾多評級因素其中兩項。內地經濟放緩令香港貿易減弱,香港銀行亦承受資產質素轉壞的風險,另外一國兩制近年實施的情況,亦是必然考慮因素。
希望法制獨立不受損害
「與中國關係密切,以往對香港是好事,但現在已不這麼正面,甚至傾向負面」。又由於非建制派議員掌議會否決權,穆迪估計法例越來越難獲通過。3月下調香港評級展望之後,Diron表示,會觀察多1至2年,若果香港與內地聯繫仍強,內地經濟又不見改善,或者本港施政依然困難,又或法制獨立受損,就會正式將香港降級。香港想穩定甚至改善評級的話,Diron有兩項建議。一是期望「中國聯繫」不再是負累,但內地經濟走向不由香港控制,一國兩制亦不見有改變的空間。既不能受益於這重關係,Diron建議香港應力求經濟多元化,減少依賴大陸,例如令香港銀行面對內地的信貸風險減少。
大和:制度廉潔才受尊重
大和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認為,拖累香港主權評級,主因應是中國風險,即使今屆議會較多非建制派議員,「睇唔到點樣影響施政」。賴志文提醒,拉布癥結所在是備受爭議的法例只能依靠非正常手段阻止,「呢幾年一國兩制,邊樣重邊樣輕,大家有眼見」。法制成熟、制度廉潔等令香港在國際間受尊重,「如果同化咗,反而係隱憂」。永豐金證券(亞洲)研究部主管李聲揚認為,要香港脫離內地影響「唔太實際」,反而建議控制公共開支、減少發展基建等或更實際。至於降級的後果,李聲揚表示,「市場唔係一個表,(評級)AAA等於幾多厘(利率),都要有人信佢講嘢」,加上環球維持低息,以香港本身極高信貸評級,即使遭降級,對融資成本影響未必顯著。本報上周就穆迪最新觀點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1946
評級機構穆迪惠譽 看淡內銀前景
1 :
GS(14)@2016-12-07 07:24:39【明報專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及惠譽不約而同唱淡中國銀行業。惠譽發表報告表示, 對中國銀行業前景持負面態度,因內銀盈利能力薄弱及強勁的信貸增長,將持續令其資本狀況受壓,另外,企業不斷上升的槓桿率亦是中國銀行面對的主要風險。惠譽表示,低利率、貸款轉讓、「債轉股」等旨在減輕借貸企業債務負擔的措施,令中國債務解決方案的時間表一再拖延,只要中國GDP增長目標仍然依賴信貸支持,企業槓桿率將持續上升。
惠譽:GDP目標依賴信貸 槓桿持續上升
穆迪亦發表報告,表示對中國銀行體系前景不感樂觀,穆迪稱隨着內地企業架構重組、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個別領域資產價格上升,在未來12至18個月,中國銀行業將會面臨更多挑戰。穆迪預測,中國明年GDP增長將由今年首三季的6.7%,下降至6.3%,另外,考慮到企業貸款需求下降,及中國政府致力實施企業去槓桿化,預期信貸增長將會適度增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60&issue=20161206
次按評級過高 穆迪遭秋後算帳
1 :
GS(14)@2017-01-15 09:21:36【明報專訊】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了超過8年,美國司法部仍然就事件對牽涉的金融機構秋後算帳。評級機構穆迪表示,同意支付近8.64億美元(約67億港元),就金融海嘯前給予次級按揭貸款證券信用評級被指過高一事,與美國當局和解。這是繼標普之後,又一家國際評級機構因事件向美國繳交和解金。
同意支付67億元罰款
美國司法部於周五公告,穆迪和司法部及美國21個州達成和解協議,穆迪因其對住房按揭貸款證券(RMBS)和債務抵押債券(CDO)評級導致嚴重金融危機,而繳付8.64億美元和解金。金額相當於穆迪在金融海嘯爆發前4年賺取25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司法部例數穆迪罪狀,包括未能堅持自己的信用評級標準,而是用寬鬆得多的分析框架對RMBS和CDO進行評級,又稱穆迪承認它偏離了方向以及未能向公眾披露,投資者原本信賴穆迪才進行投資,但當評級並非公開和公正,投資者遭受損失,也對金融界喪失信心。
未來5年維持既有合規措施
不過穆迪卻表示,和解協議並未包含其違反法律或負有任何責任的內容。外電引述穆迪的回應稱,協議承認公司在加強和改善信用評級獨立性和質量上,做出大量努力,而公司也許諾將在未來5年繼續既有合規措施。
巴克萊否認指控
去年9月美國當局指穆迪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誇大住房按揭貸款證券評級,違反聯邦法律。由金融海嘯至今,美國政府對大型銀行機構的罰款,已經超過1620億美元。
去年12月,德銀和瑞信分別就按揭貸款證券不當銷售的問題,向美國司法局支付72億美元和52.8億美元,達成和解。但另一英資銀行巴克萊則否認當局的指控,要求作出辯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61&issue=2017011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