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Brian Lund,華爾街見聞編譯。Lund是獨立撰稿人,從業金融市場30余年,曾在2008年與他人聯合成立經紀交易公司Ditto Trade。)
沒有人希望傳播壞消息,也沒有人喜歡喚醒他人的美夢。但是在投資界,讓你賺錢的是冷酷、艱難的現實,而非美夢。說到現實,從歷史上來說,購買黃金可能是最差的投資。
我非常敏感地意識到,我剛剛所說的話可能已經令部分讀者惱羞成怒,對此我深表歉意。我知道我永遠也無法讓黃金的忠實粉絲、認為通脹即將來臨之人以及世界末日論者接受這一理論或者我個人持有的黃金終將一文不值的觀點。但對於其余的你們,請容我陳述應該避免以黃金作為投資的理由。
數據不會撒謊
在其開創性著作《股市長線法寶》(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中,著名經濟學教授(沃頓商學院)傑里米J.西格爾(Jeremy Siegel)以購買力(經通脹調整後的財富)為衡量標準,比較了各類資產的長期表現。
西格爾計算了在1802年向股票、債券、國債和黃金各投入的1美元,在2006年末會值多少錢。
股票成為了大贏家,初始的1美元變成了75.5萬美元。債券和國庫券則大幅落後,分別為1083和301美元。但最讓人詫異的是,黃金同期表現如此之差,僅為1.95美元。
低效的投資工具
除了糟糕的歷史表現外,黃金作為一種投資工具還有很多落後的地方,至少擁有它是一個“沈重”和低效的選擇,名聲不好的賣家也在圈中普遍存在。
以金條的形式擁有實物黃金有很多缺點。實物黃金買價和賣價之間的差異巨大足以保證你買入即虧損。此外,運輸沈重的黃金還會增加你的投資成本。
待你拿到黃金後,又要考慮如何儲藏的問題。放在家中則有遭盜竊、天災的風險,存在銀行又要支付保險箱的費用,侵蝕投資利潤。
有公司提供黃金儲藏服務,但是也要收費;而且一想到自己的黃金要放在其它地方由別人保管,而且是和其他人的黃金放在一起,這一辦法就不怎麽吸引人了。
別指望證券化市場能幫忙
那麽各種各樣的黃金ETF,例如最負盛名的SPDR Gold Trust Gold(GLD) 怎麽樣呢?通過這些ETF持有黃金不是又方便又成本低廉嗎?我的答案是,“不是的。”
黃金ETF是為了讓投資者買賣黃金像買賣股票那樣方便。但問題在於,無論你購買的是GLD還是其它黃金ETF,你買的並非實物黃金。相反,你買的是一種實物黃金支持的資產,也即該ETF的份額。那麽黃金在哪里呢?問的好。
支撐GLD的黃金據稱放在匯豐銀行位於倫敦某處的一個保管庫中。那里到底放了多少黃金呢? 沒有人真正知道,投資者不得不聽信GLD的托管人——在另一個半球的紐約梅隆銀行的話,相信有足夠的黃金能夠支撐GLD的負債。
然而,無論GLD是否持有足額的黃金,投資者都無權將ETF份額兌換為實物黃金。此外,實物黃金不被要求上保險,托管人無需為損害、遭竊或遭欺詐負責。不是十分保險對吧?
無法在最糟糕的情形下達到保值目的
大部分黃金愛好者都認為,在惡性通脹或者全球危機的時候,黃金將會保值甚至升值,這使承擔投資黃金的風險變得有價值。
然而這一理論的問題在於,美國政府有權在任何它想要的時候,沒收私人擁有的黃金。這在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1933年,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當選總統推出的《緊急銀行法》,要求所有持有黃金的人將黃金返還美國政府。他給了市民30天時間去執行該命令,並以當時的20.67美元/盎司的現貨價從市民手中收購黃金。
盡管羅斯福允許了部分例外,例如作為個人首飾和可用於收藏的黃金,但這些都需要他來判斷。而且,未來是否還有這樣的例外也無法保證。如果政府可以隨意沒收,那麽持有黃金來應對天災人禍還有什麽意義?
進入現代社會
黃金是在現代信息通訊、便捷的全球旅行和互聯網時代之前的傳統投資工具。它不再像曾經那樣是公認的財富的貯藏手段,金融和科技的進步使它變得更適合收藏家和愛好者,但絕對不適合認真的投資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微軟剛出爐的財報清晰列出了為當年“沖動”收購諾基亞付出的代價。
北京時間7月22日微軟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四財季財報。上述財報顯示,微軟第四財季營收為221.80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233.82億美元;凈虧損為31.95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凈利潤為46.12億美元。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ZDNET報道,這是微軟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季度虧損。此前微軟宣布對的手機業務進行重大資產減記成為這一財季凈利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微軟表示,第四財季業績中計入了與收購諾基亞設備和服務業務有關之資產的75億美元相關非現金減值支出,另外還計入了7.8億美元的重組支出以及與此前已經宣布的整合和重組計劃有關的1.6億美元支出。
整體而言,這些項目的總額為84億美元,對微軟第四財季每股收益造成了1.02美元的負面影響。
微軟公司表示,如果不計算手機業務的資產減記和重組費用,二季度微軟每股盈利實際是62美分。據悉這一成績已經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每股58美分的預期值。
與此同時,伴隨著的是微軟對於手機業務部門的大批裁員。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4月份完成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交易以後,諾基亞手機業務約3萬名員工轉入微軟公司,使得微軟的員工總數達到約127104人。
但微軟新任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上任之後選擇對前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任期間收購諾基亞的決定“動刀”。
2014年7月,微軟發布公告宣布重組計劃,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內最多裁員1.8萬人,而2014年4月剛剛並購過來的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主要為手機業務)成“重災區”,約1.25萬被裁員工將來自該部門。這是微軟公司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裁員計劃,此前在2009年,微軟曾宣布裁員5800人。
在本次財報發布之前,納德拉再度動刀手機硬件業務部門。
“我們預計,這些調整,連同其他人員變動,最多將導致微軟在全球範圍內裁員7800人,受影響員工主要來自手機業務部門。此次裁員將在未來數月內展開。”納德拉在致員工的郵件中表示。
在具體業務數據上,2015財年第四財季,微軟設備和消費者授權部門營收為32.3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9.03億美元;毛利潤為29.6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5.21億美元。
其中,微軟手機硬件部門第四財季營收為12.3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9.82億美元;毛虧損為1.04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毛利潤為5400萬美元。
相比之下,微軟計算和遊戲硬件部門表現不錯。第四財季該部門的營收為19.3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3.42美元;毛利潤為4.3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1800萬美元。具體來看,Xbox業務該季度總營收增長27%,主要由於遊戲機、XboxLive交易和第一方遊戲強勁增長。
而微軟設備和消費者其他部門第四財季營收為23.0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7.62億美元;毛利潤為5.9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91億美元。其中,微軟消費者版Office365的用戶人數增加近300萬人,至1520萬人;必應(Bing)搜索廣告營收增長21%,在美國搜索市場上所占份額上升至20.3%。Surface平板電腦的營收增長117%,至8.88億美元,主要由於受到SurfacePro3和微軟發布Surface3的影響。
此外,微軟商務授權部門第四財季營收為104.5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12.33億美元;毛利潤為95.2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2.98億美元。
在春節後,香港股市2月11日率先開市,由於春節期間外圍股市都出現大幅下挫,讓投資者整體避險情緒全面升溫;而步入2月12日,港股繼續延續跌勢,讓原本就被外界稱為“價值窪地”的港股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但也有多名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市場都很難見到曙光,投資者要慎重“撈底”。
春節休市期間,美國、歐洲股市的開局都非常令人擔憂,在香港在連續停市5天後,在猴年首個交易日便出現大跌,最多曾跌超過800點,全日收市仍大跌742點,跌幅達到3.8%,是自1994年以來最差的農歷新年開市表現。到2月12日,當所有人都預計港股有可能出現反彈的時候,港股繼續下挫,最終港股下挫226點,跌幅達到1.2%,最終收報18319點,盤中低見18278點,創下2012年6月以來的低位。
港股損失慘重
在連續兩日的跌勢中,香港股市中金融股出現了很大的損失,其中最慘重的是金融股,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和中國銀行(03988.HK)股價都創下新低,而這幾家銀行股的股價跌幅在上周五都超過2%。
而保險股也是重災區之一,上周五中國人壽(02628.HK)曾跌至2008年以來的低位16.2港元,最終收報16.32港元,中國財險(02328.HK)及中國平安(02318.HK)跌超過4%,新華保險(01336.HK)也跌超過3%。
有市場人士稱,金融股受到重創或與美國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在一份投資者的信有關,這份信中稱,中國銀行體系的潛在損失將為美國銀行體系在次貸危機時損失的4倍或以上,而不良貸款問題可能會導致內地銀行業的虧損,金額可能會高達3.5萬億美元,占整體銀行資產規模10%。
Kyle Bass稱,目前投資者正在見證全球歷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調整,可是內地的信貸規模在短期內會見頂,到時候可能會導致內地銀行體系出現虧損,並且波及其他經濟體。
除了中資金融股,外資金融股也難逃劫難,匯豐控股(00005.HK)被多家銀行看淡,股價一度跌至47.8港元,是7年以來的最低,尾市跌幅收窄至2.93%,收報48.05港元,同樣被看淡的渣打銀行(02888.HK)還曾跌到了上市的低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撰文稱,自從1月以來,資本市場就在不停波動,不少評論稱市場已經開始對環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失去信心,而負利率政策的推出,更令人覺得貨幣政策已經走到盡頭,往後已再無子彈可用,央行繼續影響市場的能力也受到質疑,大家開始憂慮市場將何去何從。
陳家強稱,近日環球股票市場已經出現調整,一些小泡沫開始爆破,市場正熱切期盼政策當局對未來政策的解說。而世界各地的市場及政府正在適應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而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系,在外圍環境的影響下,經濟增長也會減慢,影響同時也會在股票市場中反映。
全球股市開啟“恐慌”模式
除了香港市場,其他市場也令投資者憂心忡忡,東京股市上周五早盤大跌超過5%,令上周東京股市整體下挫近10%,成為了投資人最痛苦的一周。
澳大利亞股市也加入下跌的行列,2月11日,澳大利亞ASX200指數也縮水了1.17%,是兩年以來的最低收盤點位,如果跟2015年的最高位5985點相比,下跌幅度已經超過20%,進入技術型熊市。
盡管上周末美國股市和歐洲股市都出現絕地大反彈,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周五漲2%,升313.66點,標準普爾500上升1.95%,德國DAX上升2.45%,巴黎CAC上漲2.52%,這些數據似乎讓不少投資者感覺是否可以喘一口氣,但全球大佬們多數都認為跌勢未完,接下來形勢還不容樂觀。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環球策略員Alex Dryden稱,市場開始反映美國未來12至18個月將步入衰退,屆時全球央行將如何應對環球經濟停滯成為了不明朗的因素,驅使投資者避險。
美銀美林則在上周五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測降低了,由2200點降低至2000點,雖然比上周五的1864.78點還有7%的升幅,但仍意味著標準普爾500指數連續下跌兩年,是2001年來互聯網泡沫爆破後的首次。該行認為,“極端”的跌市令之前的目標難以達到,而流動性不足可能將導致短期還有大幅下滑的風險。
花旗銀行發布報告稱,金融市場已用其定價方式,為全球衰退做出預示,不少大型機構投資者和投機人士都開始對市場看淡,令“去風險化”情況加劇。而按照該行對定義,這些大型投資者都是管理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連他們也開始逃跑,說明情況非常恐怖,花旗認為,現階段難以預測市場何時跌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8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今年6月,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分別是:唐山、邢臺、邯鄲、濟南、保定、鄭州、太原、廊坊、衡水、北京和天津(北京、天津並列倒數第10位)。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當日通報了2016年6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監測數據顯示,6月,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珠海、中山、海口、廈門、深圳、江門、舟山、惠州、南寧和麗水。
監測表明,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36.7%,同比降低6.6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O3和PM2.5。PM2.5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PM10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SO2平均濃度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NO2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O3超標率為63.3%,同比升高18.5個百分點。
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7%,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PM10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8%。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48.3%,同比降低6.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O3超標率為46.4%,同比升高16.3個百分點。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9%,同比升高7.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今年以來PM2.5和PM10濃度首次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O3超標率為15.1%,同比降低6.0個百分點。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7.0%,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PM2.5濃度為17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O3超標率為3.0%,同比升高3.0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今年5月,全國範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47件,罰款數額達4532.129萬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共714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共230件;移送行政拘留共332起;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共195件。
與4月情況相比,適用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升39%;適用查封扣押案件數量上升25%;移送拘留案件數量上升18%;按日計罰案件數量持平,罰款數額增長10%;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數量基本持平。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新疆、黑龍江、遼寧等地按日連續處罰案件查處有較大突破。其中,葛洲壩新疆供熱有限公司因大氣汙染物超標排放被新疆烏魯木齊市環保局按日計罰800萬元。雞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因脫硝設施未建設,汙染物超標排放,被黑龍江雞西市環保局按日計罰300萬元。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普灣新區松木島化工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因汙染物超標排放被遼寧省大連市環保局分別按日計罰290萬元。
霧霾中的北京城。攝影/章軻
截至7月11日,25家上市券商已全部公布6月經營數據。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券商業績在6月出現明顯回暖;尤其在太平洋證券、申萬宏源等券商凈利增速帶動下,上市券商凈利潤環比平均增速翻倍。
在二季度以來業績持續改善的同時,看好券商板塊的聲音再起。“券商基本面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多位分析師均表示,市場流動性和交易情況已明顯好轉,且券商目前也兼具估值和資產質量優勢。但對於是否配置節點,市場尚有爭議,有觀點就強調,仍需耐心等待估值回落後的交易機會。
券商6月業績向好
結合wind數據和券商統計,25家券商母公司口徑的營業收入累計為207.45億元、母公司口徑凈利潤實現101.58億元。剔除沒有同比數據對比的國泰君安和第一創業之外,上述券商6月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值分別為-56%、-55%,但環比增速均值卻分別為67%、121%。就具體券商公司來看,多數券商的盈利增速大幅高於營收增長。有8家券商6月份的凈利潤環比增長翻倍,包括太平洋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東吳證券、國元證券、第一創業、海通證券、長江證券和西南證券。
太平洋證券本月扭虧為盈,單月凈利潤為1.31億元,較上月虧損0.16億元環比大增逾9倍,直接拉高6月券商凈利增速的平均水平。而申萬宏源證券當月的凈利潤達10.32億元,環比增幅達669%,較去年6月的同比降幅也已縮窄至23%。與此同時,6月還有中信證券的單月凈利潤突破十億元、達12.18億元,環比增長58%。值得註意的是,二季度券商經營業績不容樂觀,中信證券與申萬宏源也成為了當季為數不多的單月10億元凈利的券商。
對於券商板塊6月業績報喜,多位行業分析師都將主因歸結於市場環境的好轉。“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受益於市場交投活躍、債市表現亮眼,以及股票質押等資本中介業務持續擴容。”長江證券非銀研究員蒲東君點評稱。
Wind數據顯示,6月20個交易日內,滬指漲幅0.45%、深成指漲幅3.25%。市場交投出現回暖,券商跟蹤的監測數據顯示,6 月兩市單日均股、基交易額超過6000億元,環比增長31%,創年內新高。此外,截至6 月30 日,兩融余額8535.8 億元,環比增長3%;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維持高位,同期的券商股票質押余額為20723 億元,環比降1%。債券承銷方面,企業債承銷增長150%,公司債承銷2082.4 億元,環比升16%,同比增加9.1 倍;企業債及公司債合計承銷2440.8 億元,環比增長26%,同比增加551%。
“基本面最差階段”已結束?
在今年初,考慮了證券市場去年同比基數較高、年內熔斷對交易造成的沖擊等諸多因素,多位非銀行業分析師都對一季度的券商板塊表示了擔憂。“受制於經紀與信用業務的持續萎縮,疊加春節假期影響,券商一季度業績將明顯承壓。”今年1月,有券商非銀研究員接受采訪時預計稱。
但在半年後,券商板塊悄然迎來轉機。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多數賣方研究員均表示板塊基本面已觸底反彈,行業分析師則開始大力推薦配置。“券商基本面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海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在其研報中強調,從前6月券商業績情況來看,負面因素逐步消化、市場單邊下跌的結束,券商業績逐步好轉。同時由於下半年同比基數較低,券商下半年業績壓力將有所緩和。
認為券商板塊已觸底反彈的行研觀點不在少數,但對於是否進入配置節點仍存有一定爭議。
按上述海通分析師的觀點,目前券商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基本上沒有多少下跌空間,安全邊際足夠高。但在國信證券非銀分析師看來,券商6月業績向好印證了行業基本面已觸底,但當前行業內部分化還在延續。“(券商板塊)當前股價處於博弈階段,建議耐心等待估值回落後的交易機會。”
此外,作為上半年資本市場的新趨勢之一,並購重組市場監管的驟然收緊已開始影響券商業績。今年6月完成的增發募集資金規模為572.1 億元,環比已下降51%。IPO雖堰塞湖高企,但並未有提速的跡象;6 月A股7家上市公司完成IPO,總募集資金23.8 億元。
而強監管還在不斷升級,欣泰電氣因涉嫌欺詐近日被證監會正式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欣泰電氣保薦機構興業證券目前已設立了5.5億元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賠付金額約為保薦收入的46倍。“近期證監會就資管子公司、並購重組等加強監管,從短期來看可能會造成部分券商被行政調查或處罰,但從長期來看,行業整肅有利於各項業務有序發展。”上述海通分析師稱。
長江證券上述研究員蒲東君也表示,加強監管已有序釋放行業經營風險,且監管邊際收緊空間有限。其強調,考慮流動性和市場成交,預期券商業績環比增長企穩,且業務協同將優化行業盈利結構,券商板塊兼具估值和資產質量雙重優勢。此外,年內滬港通擴容以及深港通等政策將持續推進,“券商板塊值得重點配置”。
8月11日,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了2016年7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7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8.1%,同比升高2.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4%;PM10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
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邢臺、衡水、保定、唐山、濟南、石家莊、邯鄲、廊坊、北京和滄州市;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珠海、舟山、貴陽、麗水、拉薩、南寧、廈門、昆明和中山市。
作為霧霾汙染重災區,河北唐山、保定、邢臺、邯鄲等地長期占據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城市排名前十。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4%,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PM10濃度為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O3超標率為34.2%,同比升高9.4個百分點;NO2濃度同比上升6.7%。
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31.0%,同比降低4.5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O3和PM2.5。PM2.5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3%;O3超標率為54.8%,同比降低3.3個百分點。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4%,同比降低3.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1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1.4%、5.6%;O3超標率為21.2%,同比升高4.2個百分點。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9%,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PM2.5、PM10濃度分別為21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8.7%、5.4%;O3超標率為15.1%,同比升高8.3個百分點;NO2濃度同比上升4.5%。
羅毅表示,總體來看,7月全國環境空氣總體有所改善,PM2.5、PM10、SO2和NO2濃度同比降低。受天氣條件影響,O3濃度空間差異較大,南方地區因降水量較大,日照時數相對較少,O3超標率同比降低;而華東、華南及華北等地區受高溫天氣影響,O3超標率同比明顯升高。
8月30日,五大行2016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發布完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根據國際會計財務準則,五大行凈利潤(下均為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共計5204.05億元,以182天工作日計算日賺28.57億元。
今年上半年,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分別實現凈利潤1502.17億元、1051.48億元、930.37億元、1339.03億元、376.61億元,增速明顯放緩,分別同比增長0.8%、0.8%、2.52%、1.25%、0.9%。
“2016年銀行業面臨著很多充滿挑戰的問題,”中行行長陳四清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稱,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美聯儲又說在12月前後加息,整個全球金融的形勢不確定性增加,銀行業的發展環境複雜多變,中國銀行的發展也是“進中有難,任重道遠”。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銀行的日子的確越來越“緊”,五大行中,多家銀行凈利息收入出現負增長,凈利潤增速乏力。盡管在上半年不良貸款暴露速度有下降的趨勢,不過不良率仍然在高位運行,一些新的行業,例如采礦業,不良貸款正在加速暴露。
凈利增長困境:多家銀行凈利息收入負增長
五大行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凈利潤貢獻較大的凈利息收入,不少銀行出現了負增長。
2016年上半年,農行營業收入 2603.85億元,較2015年同期的2741.47億元,減少137.62億元,降幅達到5%。利息凈收入1989.5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94.93億元,減少205.36億元,降幅為9.36%。同期,交行實現利息凈收入681.48億元,同比減少29.11億元,占比為65.95%。其中,客戶貸款及應收款項利息收入為968.95億元,同比減少121.86億元,降幅11.17%。主要由於客戶貸款及應收款項的年化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了111個基點。
報告期末,建行利息凈收入2109.90億元,同比下降6.07%。
從凈息差繼續下降可以窺見銀行利息凈收入下降的原因。上半年末,工農中建四家大行凈息差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0.27、0.47、0.35、0.28個百分點。
中行新上任副行長張青松在中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主要有三大原因影響了凈息差下降,首先是銀行對央行此前五次降息的滯後影響,境內人民幣存貸款的息差上半年下降得最厲害。
第二個因素是利率市場化的持續影響,銀行存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不斷上升,人民幣貸款的利率水平呈下降趨勢。一組數據顯示,中行上半年人民幣存款浮動比是1.26,比基準水平上浮了0.26,同比上升了0.05個百分點。新發生人民幣貸款浮動比1.01,同比下降了0.06個百分點,新發生貸款的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29個基點。
第三個因素是“營改增”的影響。張青松表示,如果把營改增的因素做一個還原,中行上半年的凈息差在1.96%,而不是1.9%。
“營改增因素價稅分離,收入直接扣增值稅,價稅分離影響利息收入7個bp,但對工行的利潤不造成影響。”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
談及下半年趨勢,易會滿認為,營改增因素還是會受影響,全年影響12~14個bp,也就是下半年影響6個bp。除了營改增因素外,其他因素保持穩定。
“但農行上半年業務發展規模擴大彌補了降息影響,上半年平均升息資產規模增長5.8%,實現了以量補價。息差下降主要表現在一季度,一季度重新定價,從二季度以後已經企穩。”農行財務負責人指出。
不良暴露趨緩:采礦業成新風險點
“總體上看,未來幾年不良資產還在高位運行,最差的情況在去年結束了,但是未來幾年新的不良還會在高位運行。”建行首席財務官曾儉華在建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從五大行公布的2016年6月末“不良”情況來看,無論是不良貸款的增加規模,還是不良率的增幅的確有所趨緩。上半年,五大行新增不良貸款624.79億元,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
截至上半年末,建行不良貸款新增159.69億元,不良率上升0.05個百分點至1.63%;農行不良貸款新增125.22億元,不良率升0.01個百分點;工行增加167.85億元,不良率上升0.05個百分點至1.55%;中行增加120.45億元,不良率上升0.04個百分點至1.47%;交行不良貸款新增51.58億元,不良率上升0.03個百分點至1.54%。
“今年以來,不良貸款的形勢越來越好,新暴露的不良貸款在逐月下降。”建行董事長王洪章稱。
不過,在“不良”高位運行的當前,銀行“以豐補欠”的高撥備率近幾年也在被不斷蠶食。
五大行的不良貸款撥備率近幾年正在逼近150%的監管紅線,工行在上半年末甚至低於150%的紅線。
工行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撥備覆蓋率降至143.02%,撥貸比為2.21%,環比上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6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143.02%與撥貸比2.21%已經低於銀監會《貸款損失管理辦法》的撥備覆蓋率150%、撥貸比2.5%的監管紅線。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業績發布會上對於撥備覆蓋率、撥貸比低於銀監會監管紅線做出了正面回應:“工商銀行這種處理方式,也得到監管部門理解。”
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正式引入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指標。貸款撥備率基本標準為2.5%,撥備覆蓋率標準為150%,這兩項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監管標準。《管理辦法》要求重要性銀行於2013年底達標,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則放寬期限至2018年底達標。
易會滿對於工行低於監管標準還提出兩點理由。第一,工商銀行撥備提取一直堅持穩健、審慎原則,動態真實提取撥備。工商銀行整個撥備提取符合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得到了審計師的認可。第二,在當前經濟放緩,結構調整陣痛期大環境下,銀行通過適度釋放撥備資源,加大處置不良貸款是穩健經營的正常舉措,踐行了撥備覆蓋率“以豐補欠”的逆周期管理的原則。
易會滿還透漏,6月底工行撥備覆蓋率是143%,比上個季度的情況增加了1點多個百分點。
在不良貸款的行業分布上,制造業、批發和零售行業一直都是重災區。以農行為例,其批發和零售業的不良率已經高達13.88%,較去年末上升1.57個百分點。建行批發和零售業不良率雖然出現了下降,不過依然高達9.29%。
值得註意的是,銀行“不良”重災區中,首現采礦業身影。
“截至 2016年6月30日,本行不良貸款余額上升較多的兩個行業為制造業、采礦業,分別上升55億元和22.72 億元。”農行稱。
6月末,農行采礦業不良貸款101.31億元,不良率為4.23%,較2015年的3.14%上升了1.09個百分點。
建行采礦業不良貸款余額為122.1億元,較2015年末的90.32億元增加31.78億元,不良率從2015年末的4%上升1.45個百分點至5.45%。
有機構報告稱,銀行對采礦業不良貸款余額的上升,表面原因是采礦業企業行業利潤的整體下降,深層次原因為經濟結構調整,最後才是個體銀行的風險控制制度執行情況。
“資源型行業就是時機的問題。”對於采礦業不良貸款的上升,曾儉華在建行業績發布會上解釋道。
他表示,采礦業主要是受煤炭行業的影響,另外,全行業虧損很多,絕大部分企業都在虧損,煤炭的價格高的時候900元、1200元,現在是300元、400元/噸,煤炭企業這幾年大多數都在虧損,不良率開始上升。
不過,今年采礦業出現比較好的跡象,煤炭價格有所反彈,采礦行業風險的可控度在提高,“即使現在不良率高,但是損失率很低。”曾儉華稱。
8月30日,隨著中行、工行先後發布2016年中期業績報道,五大行上半年成績單全部出爐。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同時,不良資產暴露也開始呈現見底跡象。
“未來幾年,不良資產仍會高位運行,但最差情況在去年年底結束了,建行新暴露的不良情況已經見底。”建行首席風險官曾儉華表示,“建行今年的資產質量要好於去年。”
建行新暴露“不良”已見底
2016年上半年,建行不良貸款余額1819.4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9.69億元;不良貸款率1.63%,較2015年同期上升0.05個百分點。關註類貸款占比3.06%,較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減值準備對不良貸款比率151.63%——也就是說,該行撥備覆蓋率已經接近150%的監管紅線。
對於不良貸款的趨勢,建行董事長王洪章稱,上半年新產生了400多億元不良貸款,比去年同期下降100多億元,下半年應該會是這樣的趨勢。
“未來幾年,不良資產仍會高位運行,但最差情況在去年年底結束了,建行新暴露的不良情況已經見底。”建行首席風險官曾儉華表示,“建行今年的資產質量要好於去年。”
相比去年年末,建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659.80億元,較上年增加528.0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58%,較上年上升 0.39個百分點。這也是繼2014年後,建行不良率再次突破1%,增幅也較上年有大幅擴大。
在不良貸款行業分布上,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采礦業成為該行不良貸款的重災區,不良率分別高達9.29%、6.22%、5.45%。
造成建行上述三大不良重災區的原因,曾儉華表示,宏觀經濟下行,銀行的資產質量表現最差的是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特別是受進出口影響很大,很多小企業都倒閉了。去年以來,采礦業不良率很高,采礦業主要是受煤炭行業的影響,全行業虧損很多,不良率開始上升。
另外一個原因,曾儉華解釋道,這幾年在進行結構調整,制造業和批發零售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在下降,這兩個行業貸款總量上是壓縮的,且這兩個行業的不良貸款比較多,所以這兩個行業貸款余額在下降,風險在逐步暴露,不良率依然在高位徘徊。煤炭這幾年又有點反彈,采礦行業風險的可控度在提高,即使現在不良率高,但是損失率很低。
在不良風險的區域分布上,曾儉華稱,東部地區去年是風險高爆發地區,現在東部地區向中西部的轉化基本完成,東部地區開始大幅好轉。未來資產質量有總體向好的趨勢,雖然有一些大額暴露的風險,由於考慮到財務安排和撥備處置問題,不良貸款率在未來幾年會呈現微小的上升,但是總體趨勢是向好的。
值得關註的是,對不良貸款的管理,建行實行了嚴格的管控責任制。王洪章表示,董事會、管理層、監事會要在不良貸款的控制中承擔責任,各個分行的一把手和管理班子也要承擔對不良貸款控制的主體責任。
在不良貸款的處置上,建行通過盤活、貸款出售、實時核銷等各種措施,對不良貸款的化解效果較好。此外,該行預計將於9月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不良資產證券化為不良資產處置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貸款結構方面,一方面,註重優質客戶、優質企業,特別是過去建設銀行有優勢的“三大一高”企業,大型企業、大型項目、大型城市,大型城市包括高端客戶。“總體來看,這類客戶和項目不良率比較低,雖然定價低一點,貸款利率下浮5%、10%,但是總體上是安全的,雖然暫時性收益低一點,但是有收益。”王洪章說。
另外,王洪章表示,個人按揭貸款做了調整,個人按揭貸款利率大概下浮4%~5%,雖然利率水平下浮,但是收益是有保障的,風險很低。通過這種調整,既可以保證貸款的安全性,同時收益也非常穩定。
除了調整信貸類貸款結構,建行還持續發展綜合性業務。王洪章表示,總體上,債市風險和理財風險還遠遠低於信貸風險,不良率仍然比較低。表外業務、綜合性非銀行業金融業務總體比信貸業務的風險小很多,所以建行會持續的調整信貸類貸款結構,繼續大力發展綜合性業務,特別是表外業務。
下半年大力發展住房按揭貸款
值得關註的是,在國家房貸政策調整下,各家銀行發力房貸業務,住房按揭貸款均呈現快速上漲態勢。建行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貸款余額31816.7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077.82億元,增幅14.70%,余額、新增額均居同業首位。
對此,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建行是目前中國銀行業個人按揭貸款最多的商業銀行,這一趨勢還會保持下去。
對於增幅較大的原因,建行給出的答案是去庫存。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王洪章表示:“我們有條件也有責任、有義務為去庫存做貢獻。”同時,他表示,為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進入良性循環階段,建行還將繼續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做出應有貢獻。下半年該行還會大力發展個人住房按揭貸款。
“現在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建成的房屋銷售困難。因此,下一步的重點工作還包括研究如何在盤活房地產方面發揮作用。” 王洪章說。
此前有報道稱,監管部門對理財業務形成了新的征求意見稿,建行對此予以確認,並表示相關工作正在研究中。對此,王洪章認為需要註意幾方面問題:一是對於非標的比例一定要嚴重控制,不能超過監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條件;二是要分類管理;三是禁止期限錯配;四是要降低杠桿率,設定一些指標。
環境保護部12日剛剛發布2016年8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8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9.6%,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PM10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
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廊坊、成都、濟南、唐山、衡水、邯鄲、合肥、邢臺、徐州和西寧市;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鹽城、福州、麗水、淮安、青島、上海、珠海和臺州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6%,同比提高21.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2%;PM10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O3超標率為12.7%,同比下降8.2個百分點。
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54.8%,同比持平,主要汙染物為O3和PM2.5。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4%;O3超標率為38.7%,同比降低6.5個百分點。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24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33.3%、23.2%;O3超標率為23.2%,同比持平。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6%,同比降低3.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0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同比持平,PM10濃度下降4.3%;O3超標率為23.3%,同比升高3.5個百分點;NO2濃度同比上升11.1%。
13日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和9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前三季度,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3%,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PM10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降低5.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PM10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9%。
前三季度,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從第74名到第65名)城市依次是:邢臺、保定、濟南、鄭州、邯鄲、石家莊、唐山、衡水、烏魯木齊和西安市。
9月,後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莊、唐山、濟南、邢臺、鄭州、保定、邯鄲、西安、太原和衡水市。
前三季度,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惠州、廈門、珠海、麗水、深圳、福州、拉薩和中山市。
9月,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福州、拉薩、廈門、麗水、惠州、臺州、哈爾濱和張家口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0.8%,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PM10濃度為10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O3濃度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5.0%,同比降低11.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6%;PM10濃度為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2%;O3濃度為1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3%。
北京市前三季度優良天數比例為56.1%,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PM10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O3濃度為2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9月,優良天數比例為65.5%,同比降低7.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PM2.5。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0%;PM10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2%;O3濃度為1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O3濃度為16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7%,同比降低2.2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4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5.6%、1.8%;O3濃度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0.1%,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29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2.1%、10.0%;O3濃度為1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3%。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7%,同比升高0.8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均同比下降5.9%;O3濃度為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介紹說,2016年1-9月監測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全國及重點區域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但9月份部分地區和城市顆粒物濃度出現反彈,其主要原因是,與去年9月相比,我國部分地區氣溫總體偏高,冷空氣活動相對較弱,逆溫出現頻率相對增多,氣象條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