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的成績單不佳 股神老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114.html

巴菲特的成績單不佳 股神老矣?

一財網 林琴思 2015-10-22 21:41:00

美股三季報進入高潮,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本周海外財經熱議話題之一便是“股神”巴菲特又栽了跟頭,那些不爭氣的重倉股在財報一出後便大幅下跌,市場紛紛猜測,股神巴菲特難道老了?投資策略失效了?

巴菲特偏愛藍籌股,看好創建時間較長且更成熟的企業,看他的股票池多數屬於藍籌股,然而在今年他的首選投資卻成了落後者。

巴菲特的成績單不佳

(巴菲特的成績單)

“藍色巨人”IBM作為巴菲特四大重倉股之一,在剛公布的三季報卻讓華爾街大失所望,報告顯示,IBM該季整體營收為192.8億美元,同比下滑13.9%,為該公司連續第14個季度營收下滑。

IBM財報不佳導致股價大跌,10月20日,IBM股價暴跌近6%,年初至今已下跌9.22%。如此糟糕的投資回報,對於今年的巴菲特來說卻已司空見慣。這並非IBM第一次讓市場失望,早在去年10月,IBM也因財報不佳令股價大跌,這令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賬面損失10億美元,而這並不是IBM第一次讓伯克希爾一夜之間損失慘重了。在今年伯克希爾還增持了IBM股票,7月,IBM二季度業績再次讓市場失望,導致伯克希爾在財報公布第二日就損失了近7億美元。

據悉,截至6月30日,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7957萬股IBM公司的股份,是IBM最大股東,比第二大股東多出近2000萬股。

而巴菲特表示,他相信IBM股價最終一定會上漲,或需要5-10年。

上周,巴菲特的另一只重倉股也讓其憂心。

身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第二大上市公司的沃爾瑪,年初至今股票已暴跌21.21%,為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中表現最糟糕的股票之一。其在上周發布了盈利預警,2017財年的利潤或環比下降6%至12%,導致該股股價當日重挫10%,創近3年來新低。

股神的成績單上,還有其他的遺憾。

如伯克希爾持股占第二位的富國銀行,股價下跌3%;第三位的可口可樂,股價表現平平,業績也大不如前;持股第五位的美國運通股價已暴跌17.77%;持股占第七位的寶潔股價下跌21%;艾克森美孚同期跌幅達13%,而道指年內跌幅僅3.4%。

巴菲特的成績單確實不那麽好看,也不難理解伯克希爾哈撒韋今年在股市的表現為何落後於市場了。

股神老矣?

巴菲特所重倉的個股是否在未來仍具有長期增長價值,已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挑戰。曾做空伯克希爾的對沖基金經理道格卡斯便提出,IBM和可口可樂等公司過去的“護城河”已經面臨新的市場環境的挑戰。他創辦的對沖基金從今年2月起便做空這兩家公司,至今獲利頗豐。

但也有人認為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多年來不斷被證實是成功的,所以不能以短期的眼光來看待其投資能力。

近年來巴菲特的投資思路不斷遭遇挑戰,也有人感嘆巴菲特老矣,他的思維模型往往瞄準擁有優秀的歷史記錄的企業,而不是風頭正勁的企業,這種思維難以跟上時代的潮流。

Marketwatch專欄作家Wallace Witkowski也在近日撰文指出,股神巴菲特近來年的保守風格不斷地讓他被打臉,近有沃爾瑪使其兩日暴虧5億美元,遠有IBM、可口可樂的業績黑天鵝事件,可以想見的是,巴菲特一直穩守著傳統行業龍頭,然而社會發展如此迅速,一旦這些重倉股未能及時轉型,難以跟上時代的潮流,業績黑天鵝將會層出不窮,巴菲特投資收益也難有亮眼的表現。

自1986年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10名開始巴菲特便有了新的稱呼“股神”,巴菲特顯然也樂於接受這一稱呼,此後他的名氣與個人資產持續飆升,2008年甚至一度躍居福布斯財富排行榜榜首,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巴菲特定律更是被人傳為投資領域的聖經。巴菲特的言論也被人津津樂道,成為眾多投資者爭相追捧的投資風向標。

雖然短期我們無法評價巴菲特的投資是否正確,但他是一位成功的“人生投資者”,站在“神壇”上多年的他確實已經85歲了。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61

券商並購重組“分科成績單”公布 20家機構獲A類評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964.html

券商並購重組“分科成績單”公布 20家機構獲A類評級

一財網 張婧熠 2015-11-12 20:01:00

2015年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的結果近日公布,獲評A類機構的券商達20家,好於去年同期。

分類評級,對券商而言並不陌生。每年一度的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已成為行業的 “年度大考”;綜合評級結果將直接影響券商創新業務的開展,進而影響當年的整體業績。而至年底,券商還要再臨“分科考”。

2015年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下稱“並購重組財顧評價”)的結果近日公布,獲評A類機構的券商達20家,好於去年同期。多位券商及上市公司人士表示,並購重組財顧評價是貫徹並購重組分道制的重要規則調整,將直接影響並購重組項目的審核進度,“上市公司、券商等相應評級都達到最優,並購重組項目的審核理論上將進入‘快車道’,審批時間將大為縮減。”

升降級不一 20家機構被評A級並購重組財顧

11月1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2015年證券公司並購重組財顧評價結果。81家公司參與了今年的評選。其中, 20家券商獲評A類機構,25家券商獲B類評級,36家券商獲C類評級。

今年是證券業協會第三年發布並購重組財顧的評級結果。2013年,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執業能力專業評價工作指引》,並向業內征求意見。該指引推出並實施評價以來,年度的評級結果變化幅度較大,機構升降情況各異。

2014年有79家券商參與此項評選,最終有16家券商獲A類評級,14家券商獲B類評級,49家券商獲C類評價。以今年的變化情況來看,安信證券、廣發證券、齊魯證券、瑞銀、申萬宏源承銷保薦有限公司、招商證券的評級由去年的B類升為今年的A類,財通證券、東海證券等13家券商由C類升B類,國元證券則由C類直接跳級升A類。但與此同時,去年評為A類的東吳證券、長城證券今年降一級至B類,銀河證券由前一年的A類直降為C類。光大證券、中山證券等7家券商由B類進一步降為C類。

根據協會發布評價說明,並購重組財顧評價是根據財務顧問的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業務能力和執業質量,通過計算相關類別的指標獲得分值,最終確定財務顧問類別。

值得註意的是,與券商每年一度的綜合評級相似,行政處罰措施和監管措施等記錄仍是重大“減分項”,影響券商相對年份的並購重組財顧評級。

以今年為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7月22日對民族證券采取限制業務活動、暫停核準業務申請以及譴責的行政監管措施;8月24日,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因涉嫌違法違規行為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在不久前的11月4日,證監會還對銀河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證券采取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由於2015年並購重組財顧評價的評價期是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因此,上述行政處罰措施和監管措施,將會影響相關財務顧問下一年度的最終評價。

事關並購重組審核流程 三項指標最優可進“快車道”

“最初推出此項專業評價,是為了貫徹落實證監會並購重組審核分道制的有關安排。分道制下,上市公司的資質和評級、券商的財顧評級、並購重組項目情況都達到最優評級時,理論上並購重組將會進入‘綠色快車道’,審核流程會極大簡化,審批通過的時間會非常短。”某上市公司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稱。

自2013年10月8日起,並購重組審核分道制正式實施;具體來看,分為豁免/快速審核類、正常審核和審慎審核。該人士提及的“快車道”,即豁免/快速通道的重組項目。而按照分道制的要求,進入快速通道且不涉及發行股份的,將實行豁免審核,由中國證監會直接核準;若涉及發行股份的,則實行快速審核,但取消預審環節,直接提請並購重組委審議。

但上述上市人士也同時強調,由於快速通道相對應的條件較難全部滿足,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這類執行的情況並不多。“綠色通道很少使用,同時要求各方都達到最優評級並不容易”,某券商投行部人士向本報表示。

按照並購重組分道制的相關要求,決定審核制度安排差異化的關鍵要素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規範運作狀況、財務顧問執業能力、中介機構及經辦人員的誠信記錄,同時還要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交易類型。除券商的並購重組財顧評價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規範運作狀況亦有評價結果;由地方證監局和本所負責,評為A、B、C、D 這4類。

“如果上市公司、券商中有一類評級沒有達到A類,審核流程采取就低原則,項目都不能進入快車道。另外,項目資質也很重要,包括是否是受扶持的產業、項目具體交易細則等”,上海某主板上市公司董秘辦人士介紹稱,如果有上市公司和券商其中一方涉及對應的最低評級,項目也將進入審慎審核類。

但該上市公司人士同時表示,公司在推進重組並購項目時也會參考財顧評級結果,但目前仍不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如果是企業內部選定的並購項目,我們一般會交給保薦機構做;如果有券商帶著項目來,這起並購也會交給這家券商做。”

有券商人士向本報透露,並購重組財顧評級結果相較券商綜合評級,影響範圍較為有限,主要影響增量的投行業務,“保級”壓力不敵後者。“但這個評分依然很重要,比如重要的並購重組項目、有資質的上市公司自然會找評級為A類的財務顧問”,其強調稱。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89

公募投資總監成績單出爐:大起大落中誰是王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980.html

公募投資總監成績單出爐:大起大落中誰是王者

一財網 郭璐慶 2015-12-30 19:05:00

總體而言,盡管經歷了史上罕見的暴跌,但公募投資總監今年來的表現依然是可圈可點,“股災”後一些投資總監管理的明星基金產品在市場中充分把握住反彈機會,為基民貢獻了可喜的回報。

大浪淘盡英雄。

剩最後一個交易日,2015年的投資日歷便要劃上句號。今年的股市一波三折,6月份的斷崖式下跌更是史上首次,公募基金亦遭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代表著基金公司最高投研水平的投資總監今年來的表現自然令人矚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來(如無特殊說明,今年來業績統計數據均截至12月29日)公募權益類投資總監管理的代表基金為投資者錄得最高167%的回報。若取其中15家大中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數據求中位數後發現,投資總監級別的基金經理在今年的投資收益為59.73%。

總體而言,盡管經歷了史上罕見的暴跌,但公募投資總監今年來的表現依然是可圈可點,“股災”後一些投資總監管理的明星基金產品在市場中充分把握住反彈機會,為基民貢獻了可喜的回報。當然也有不少投資總監的表現中規中矩,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

業績最牛投資總監出爐

12月30日,滬指、創業板指分別以0.26%與1.08%的漲幅收盤,這個交易日結束後,偏股型基金的冠軍出爐:易方達新興成長一舉成為今年的最牛基金。

按照東方財富的數據,在30日收盤後,今年公募基金冠軍得主已經沒有懸念。截至12月30日,宋昆管理的易方達新興成長在今年獲得了169.8%的收益,全年投資回報有望超過170%。

易方達官網顯示,宋昆是公募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同時是易方達科訊、易方達新興成長、易方達創新驅動、易方達新常態的基金經理。

不過,其管理的創新驅動與新常態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以易方達新常態為例,該基金在4月30日上市,但成立很快便遭遇了股災,凈值從1.017跌至0.55,接近腰斬。目前該基金凈值約為0.75。

記者註意到,該基金成長風格突出,與其他基金經理相比,宋昆換股頻率較低,其前三季度重倉股的變化情況不是很大就是印證。

本報發現,很多基金在9月15日創下“股災”後的凈值最低,隨後跟隨反彈行情複蘇。在把握反彈行情的投資總監或同級別的基金經理中,做的較好的是浦銀安盛權益投資部總監吳勇和中郵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助理任澤松,後者亦是明星基金經理。

吳勇是浦銀安盛新興產業的基金經理,他管理的浦銀安盛新興產業在9月15日至12月22日期間,取得了71.45%的回報。今年來,該基金為投資者貢獻了144.65%的絕對回報。

任澤松目前管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中郵核心競爭力、中郵雙動力、中郵信息產業及中郵尊享一年定期的多只基金,其中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是其成名代表作,該基金在今年取得了108.67%的收益。從2012年12月管理該基金開始,任澤松已經為持有人帶來了525.64%的回報,年化回報83.45%,在同類型的398只產品中排名第一。

另一位明星基金經理、寶盈基金的投資總監彭敢也為投資者取得了驕人的回報。今年來他管理的寶盈新價值混合為投資者帶來了122.57%的回報,該回報率在東方財富統計的同類型621只基金中排名第8位。

投資總監也有“長跑冠軍”

相對於寶盈、浦銀安盛等中型基金公司,一些一線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的表現則有所遜色。其中,一些公司投資總監目前不管理產品,也有一些投資總監更加偏向於固收類產品,其業績自然無法與權益類相比,但重在凈值波動更為平緩、業績更為穩定。

譬如建信基金的首席固定收益投資官鐘敬棣,他目前管理著建信安心保本、建信穩定增利、建信雙息紅利三只基金。Wind資訊統計顯示,建信雙息紅利A今年來收益是23.79%,在同類的224只產品中排名第16位,年化回報15.05%;安心保本今年來收益是27.36%,年化回報是20.34%。

也有權益類投資總監雖然今年業績不是很突出,但把時間拉長,其管理的產品能獲得超過的年化收益率,為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回報。

這樣的例子比較典型的是華商副總經理、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劉宏,也是華商盛世成長、華商價值精選以及華商創新成長的基金經理。統計顯示,華商價值精選今年來為投資者帶來了94.18%的回報,華商創新成長今年來的收益為86.76%,華商盛世成長則是86.22%。

值得一提的是,劉宏旗下管理基金的年化回報都頗為優異,以華商價值精選最有說服力。資料顯示,劉宏於2011年5月31日起管理該基金,截至目前其在該基金的回報率達到了219.35%,年化28.83%,在323只同類型基金中排名第三。

其中也有投資總監今年在公募基金界首秀。比如融通基金投資總監商小虎,在加盟融通基金之前商小虎曾任中銀國際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他管理的新基金融通跨界成長發行於股災後期,統計顯示9月30日成立以來該基金已經實現了20.30%收益,在同期成立的19只偏股型基金中位居第二位。

基民坐了一次過山車

三季度,市場經歷了一輪恐慌式下跌,滬深300指數跌幅高達28.39%。股市去杠桿過程中,市場一度喪失了流動性。經過政府大力救市,市場才得以企穩。8月份人民幣的意外貶值也給股市帶來大幅的波動。

這也導致一些在“股災”前成立的新基金遭遇較為尷尬的處境:凈值沒開始增加便遇到暴跌,接近腰斬後盡管也抓到了反彈行情,但一年下來凈值表現並不理想。明星基金經理、現中歐基金策略組負責人曹劍飛管理的中歐精選便是如此,一度從最高值1.431縮水至0.802,目前凈值約為1.053。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3月18日,截至12月25日,該基金今年來的收益只有5.3%。

由於“股災”的原因,凈值縮水嚴重的基金不在少數,在後來的反彈行情中,一些投資總監並沒有充分抓住機會,凈值增幅較小。例如曹劍飛的另一只產品中歐成長在暴跌中凈值從1.5347縮水至0.8845。隨後,該基金凈值有所增長,今年來凈值增長率為44.1%,在東方財富choice統計的621只同類型基金中排名322位。

二級市場斷崖式的下跌,也造成了基金凈值的劇烈波動,比如民生加銀總經理吳劍飛管理的民生加銀景氣行業混合在6月24日到7月8日的11個交易日下跌27.08%,緊接著在隨後的12個交易日內上漲21.37%,但又從8月17日之後的8個交易日內下跌30.41%。在9月15日到達谷底後一路上行至今,凈值漲幅為46.13%。如此的過山車,若不是碰上極端行情,在公募基金中並不多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86

老產品賣不動 新產品還沒批 部分中小險企4月份保費成績單“難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063.html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___2_.thumb_head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按照慣例,4月份的保費數據近日將會發布。有業內人士推測,原本以3年期以下產品為主的不少中小壽險公司,4月份的保費會受到新規影響變得“難看”:一方面,已有產品中,長期的在主力渠道銷售情況不佳,另一方面,新產品仍未獲批。而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公司,則可能因上一年有較大基數,受益於新規給予的過渡期,受到影響較小。另外,以投連險業務為主的險企受新規影響亦不大。

保費獲取速度明顯下降

此前,保監會於3月18日發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引導行業調整業務結構,發展長期業務,強化險企對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管控,《通知》已於3月21日起正式實施。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將規模管控的基準與投入資本和凈資產掛鉤。並要求保險公司立即停售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某中小險企總裁表示,這意味著,新規實施後,1年期以下產品絕對不能再進行銷售,而1年期產品是不少中小公司網銷的主要產品,在部分公司的銀保渠道也貢獻了不少保費,這些公司受到新規的影響較大,4月份的保費或很“難看”。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該人士稱,事實上,公司目前的產品不僅中短存續期的,除了中短期的有長期的,也有保障型的,多達幾十款,但期限長的這些產品在其主力渠道銷售情況很不佳,銀保渠道賣不動,網銷渠道更甚,只能是團險和個險渠道銷售,但這兩個渠道的業務量幾乎可以忽略。而按照新規研發的新產品仍未獲批,因此尚未有新規後產品的保費。

4月份保費情況的下滑已經在同業交流數據中有一定的顯現。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獲得的一份銀保同業數據,受險企全年業務節奏安排及中短存續期壽險產品新規雙重影響,4月份單月,銀保市場51家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僅860億元,環比3月份單月下降47.6%,減少近半。不過,如此的環比結果,在部分業內人士眼中,仍然是好於預期的,“下降得還不算太多”。

A股四大上市險企已經披露了1-4月的累計保費收入數據,數據顯示,其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622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中國人壽原保費收入2236億元,平安壽險保費1251億元,太保壽險保費592億元,新華保險保費543億元。

基數大的公司有調節空間

上述《通知》規定,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給予公司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

其中,基準額=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2015年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範圍為2016年至2020年。

上述中小險企人士分析,新規對此前年度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超過限額的公司給予了緩沖期,而在資本和凈資產相同的情況下,去年超過限額越多的公司,在過渡期內,中短期的產品的保費上限就越高。通俗地說,同等資本實力和體量的公司中,2015年短期理財型產品賣得越多的公司,過渡期內可以銷售的中短期產品規模越大。

比如,按照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計算,一家壽險公司今年只能做200億元規模的中短期業務,但由於去年其做了1000億元這類業務,今年的基準額可能會有700億元,所以中短期業務的規模上限就提升為700億元,因而有了一些調整空間。

所以,諸如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去年憑借中短期業務做大規模的險企,相較去年基數小的公司,今年中短期業務受到的新規影響要小一些。

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

另外,由於新規主要針對萬能險、分紅險、傳統險等,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因此,以投連業務為主的險企,保費規模受到的影響也有限。某投連險占比較高的險企總裁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直言,中短存續期產品規定對公司影響不大。

《證券日報》記者也從某大型網銷平臺看到,幾家中小壽險公司的半年期、9個月期限(之後退保無損失)的多款投連產品在售,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05%到5.3%不等。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24家壽險公司開展了投連險業務,弘康人壽、恒安標準、建信人壽和陽光人壽4家公司的投連險新增交費同比增速超過100%,弘康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的投連險規模居前,在百億元左右。

  • 證券日報
  • 張喜威
  • 劉敬元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9

房企陸續披露前5月成績單 萬科A銷售金額同比增7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700.html

萬科A(000002.SZ)6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今年5月份該公司實現銷售面積267.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63.8億元。今年1~5月,該公司累計銷售面積為1082.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為1476.7億元。根據此前的公告,去年1~5月,萬科銷售面積為707.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為847.6億元。由此計算,萬科今年前5月銷售金額同比增長了約74.2%。

2日晚間的公告顯示,2016年4月份銷售簡報披露以來,萬科新增加項目5個,分別是佛山金域緹香項目、佛山大道西項目、杭州海上明月西項目、寧波鄞州核心區印象城東項目、鄭州大都會項目。同期新增物流地產項目4個,分別是廣州從化萬墩項目、南京溧水物流園項目、南京江寧空港物流園項目、天津武清電子商務園項目。

早前的4月份,萬科銷售金額達到357億,同比上升101%,單月銷售繼續創歷史新高。該月萬科在杭州、濟南、長春、成都共獲取4個項目,單月拿地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遠低於銷售建築面積264萬平方米。對此,廣發證券認為,4月拿地節奏的放緩,與萬科不拿貴地的投資思路相關,因為隨著行業成交量價景氣度在今年一季度達到頂峰,土地市場熱度也持續上升,部分重點城市地價升幅較多,與房價相比也顯得相對過高。

此前的一季報顯示,萬科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64.3%;實現歸母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長28.1%。從投資結構中,萬科A有加強布局二線城市的趨勢。對此,中信建投研究員陳慎在研報中分析稱,萬科A這樣的策略也帶來了樓面成本中樞的上移,未來公司利潤率的改善持續性仍需關註。據他觀察,一季度萬科A新增項目整體權益比例約67%,為近年來權益比重的低點,同時,由於拿地規模的提升,該公司一季度負債情況有所提升,但杠桿水平依然明顯低於行業其它企業。

根據計劃,萬科重組停牌最遲不晚於6月18日複牌。萬科曾於5月21日發布公告稱,停牌期間,萬科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正常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該公司已於今年3月12日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目前雙方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小組正積極協商交易方案,推動中介機構開展相關工作,各方面工作有序推進。

“深圳市地鐵集團將註入部分優質地鐵上蓋物業項目的資產,此次合作如果成行,萬科也將有望借此深度介入深圳市場,進一步獲取優質項目,同時也將可能帶來大股東的變化。”中信建投在研報中分析,考慮到目前重組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未來仍需對進展保持關註。

近期公布前5月成績單的,還有港股上市的龍湖地產(0960.HK)。根據公告,龍湖今年5月簽約金額101.9億元,環比上漲57%,單月簽約歷史上首次突破百億,簽約面積60.9萬平方米;今年1~5月累計簽約金額302億元,同比上漲103%,簽約面積202.6萬平方米。

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在各區域對龍湖總簽約額的貢獻中,長三角區域繼續保持第一的位置。龍湖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二季度以來,長三角區域市場持續向好,借助南京春江酈城、蘇州獅山原著、上海新壹城等項目,龍湖在長三角區域前五月簽約金額已超過了100億元。

在長三角區域表現突出的還有碧桂園。據媒體報道,碧桂園6月2日透露,今年前5月,碧桂園銷售業績為949.2億元,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一半以上。此前的5月31日,碧桂園江蘇區域發布信息稱,今年前5月,碧桂園江蘇區域在碧桂園集團戰略指導下實現簽約業績逾百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00

樓市上半年成績單出爐,下半年要買房須知這五大變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6/1022535.html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房地產市場“期中考”部分成績單出爐。商品房成交“量價齊升”、房地產投資穩步回暖、土地成交量跌價漲、庫存同比回落、房企資金狀況好轉,五大指標勾勒出上半年樓市升溫態勢。但分析人士預期,隨著“去庫存”大方針下“控風險”意識增強,下半年熱點城市或面臨調控收緊,樓市降溫可能性大。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房地產市場“期中考”部分成績單出爐。商品房成交“量價齊升”、房地產投資穩步回暖、土地成交量跌價漲、庫存同比回落、房企資金狀況好轉,五大指標勾勒出上半年樓市升溫態勢。但分析人士預期,隨著“去庫存”大方針下“控風險”意識增強,下半年熱點城市或面臨調控收緊,樓市降溫可能性大。

上半年樓市“量價齊升”

——下半年漲勢或放緩

“量價齊升、城市分化”是今年上半年商品房成交的主要特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0264萬平方米,銷售額34259億元,分別同比上漲3.9%和10%。而此前中國指數研究院房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城平均房價也累計上漲了7.61%,核心一、二線及周邊城市輪番領漲。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向記者分析,政策寬松是上半年樓市升溫的主要原因,但隨著熱點城市調控收緊,加之有效需求的提前釋放,下半年一二線城市樓市漲勢會明顯放緩。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指出,近期南京、蘇州、合肥已出臺相關收緊性政策,受此影響,6月份多地新房、二手房成交量下降,預計下半年各地樓市將繼續分化,整體成交量、房價漲勢將趨緩。

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同比上漲

——下半年增速或回落趨穩

與去年的連連下跌不同,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情況好轉。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66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1%,比去年1—12月份1%的投資增速提高了5個百分點。

但1—6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比1—5月份有小幅回落。張大偉分析,經歷前期的地王搶購潮後,房企放緩開發節奏。

朱中一認為,增速回落符合市場預期,下半年很可能繼續小幅下降。“上半年良好的銷售情況帶動了投資增速上揚,後續基數越來越大,加之銷售可能放緩,增速回落並趨於穩定很正常。”

土地市場大熱

——下半年熱點城市降溫可期

盡管統計局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但土地成交價款卻同比增長了10.2%。這歸因於上半年頻頻誕生的高價地,數據顯示,前6個月全國主要城市出讓單宗土地金額超過10億元的地塊多達219宗。

“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場呈現出了量跌價漲、城市間分化的特點。”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向中新網記者分析,上半年一二線城市“地王”湧現,三四線城市成交卻依舊遇冷。

張宏偉認為,從此前釋放的信號看,下半年控制“地王”、穩定地價將會是國土資源部等部門的工作重點。“南京、蘇州等地先後推出土拍‘熔斷機’來抑制地王過剩,這會給其他熱點城市以示範。”朱中一也建議,下半年各地應繼續完善土地供應計劃,一二線城市可適當增加供給,從供給側角度調控土地市場。

“去庫存”成效初顯

——下半年化解庫存仍是調控主調

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416萬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2100萬平方米,這是今年以來連續第4個月庫存量減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記者分析,上半年去庫存成效顯著,多數一二線城市已經不存在高庫存壓力,一系列去庫存政策“組合拳”發揮了效用。記者梳理發現,去年以來至少有28個省份發布“去庫存”政策,涉及減免稅費、降低首付比例、調低房貸利率、鼓勵農民買房等多種舉措。

但嚴躍進認為上半年消化的庫存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北海、西寧、濟寧等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仍然很大。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14日為下半年樓市調控定調,稱將繼續堅持“去庫存”主基調,更加註重“因城施策”,對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加大住房供應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對三、四線等商品房庫存較大的城市則繼續積極化解庫存。

房企資金狀況好轉

——下半年信貸政策或收緊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企業資金狀況也有所改善。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8948億元,同比增長0.1%。財政部發布的2016年6月財政收支情況中也顯示,上半年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增幅達17.3%。

分析人士認為,這很大程度得益於去年以來各地較為寬松的信貸環境,但下半年信貸政策很可能會收緊。

中國指數研究院提供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較為寬松的融資、信貸環境推動熱點城市量價上漲,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市場杠桿率較高,為控風險下半年信貸政策收緊預期加強。張大偉則指出,一旦房地產信貸供應量減少,市場很可能出現快速下調。

  • 中新網
  • 張喜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36

民政部曬社會服務“成績單” 2015年社會捐贈達654.5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298

(視覺中國/圖)

近日,民政部發布《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社會服務機構和設施176.5萬個,比上年增長 5.8%;職工總數1308.9萬人,比上年增長4.6%,其中全國持證社會工作者共計20.6萬人,比2014年增長 28.8%,其中社會工作師 5.2萬人,助理工作師15.4萬人。全國社會服務事業費支出4926.4億元,比2014年增長11.9%,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為2.8%。

社會組織服務能力逐年提升

據《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6.2萬個,吸納社會各類人員就業734.8萬人,比上年增長7.7%,全年累計收入2929.0億元,支出2383.8億元,形成固定資產2311.1億元。

“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說明社會組織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服務能力提升了。”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對此解釋,社會組織分為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共三類。而公布的2929億元收入中,王振耀說其中大部分來自社會服務,比如民辦教育、福利院等民辦非企業,不斷上漲的數據表明中國社會組織的社會服務能力和社會服務功能在逐年提升。

不過,王振耀也表示,相對734.8萬社會組織就業人數,其年收入還有待上漲的空間。他認為,隨著社會服務機構相關管理條例的明確和出臺,未來社會服務組織將迎來大發展。目前,我國有33萬家民辦非企業,而美國已達到100多萬家。

政府接收社會捐贈減少

在慈善捐贈方面,《公報》顯示,2015年共接收社會捐贈款達654.5億元,比2014年增長8.2%,由民政部門直接接收社會各界捐款額為44.2億元,占比6.7%,各類社會組織接收捐款額達610.3億元。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對比2014年數據發現,民政部門直接接受社會捐贈款額在數額以及占比上,呈現減少的趨勢。2014年,全年各地共接收社會捐贈款物604.4億元,其中:民政部門直接接收社會各界捐款79.6億元,占比13.2%,各類社會組織接收捐款524.9億元。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助理兼慈善法律中心主任章高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政府部門接收捐贈額度近幾年持續下降的現象,與國家提倡建立現代社會組織管理體系等改革有關,“為了將財政資金與社會捐贈資金分開,除了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民政部門基本上已不接收社會捐贈了。”此外,數據的變化還跟統計口徑的變化有關,章高榮說,慈善會等其他相關事業單位接收的捐贈已不納入政府部門接收的範疇。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公益學院博士余誌偉則認為,社會組織接收捐贈比例逐年上漲,說明社會組織的發展越來越健康,“大眾積極參社會公益捐贈,社會捐贈總額在增長,而且更傾向於捐贈給社會組織,是個良性的循環。”

慈善超市的出路:官民合辦

《公報》還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3.0 萬個,其中慈善超市9654個。而2014年全國共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3.2萬,其中,慈善超市10174個。

慈善超市即接受、處理和銷售市民捐贈的舊物,並且用銷售這些物資得到的善款為殘疾人、失業者等興辦各種類型的福利工廠、職業培訓機構和就業安置場所,最早起源於美國。

事實上,有媒體報道,近幾年來不少慈善超市運行狀況不容樂觀,有些慈善超市經營只是勉強維持甚至虧損,處在“慈善功能缺位,超市功能不足”的尷尬境地。

為了促進慈善超市發展,2013年民政部發文要求民政部門逐步從慈善超市的全包全攬中退出,交給社會組織或企業來負責運行。

還在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擔任院長的王振耀認為,慈善超市等社會捐助工作站、點要辦好,需要改變發展機制。據他介紹,美國、英國等地的慈善超市基本由政府主導,由政府提供場所、免稅等優惠政策,再交由社會組織運營。“應該官民合辦,慈善超市離開政府辦不了,需要政府給予支持。”

註:詳情請閱讀民政部《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59

解碼中投公司2015年成績單:西邊不亮東邊亮

在全球經濟複蘇緩慢的步調中,主權財富基金海外投資身受牽絆。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7月22日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公司境外投資凈收益率以美元計算為-2.96%,自成立以來累計年化凈收益率為4.58%,累計年化國有資本增值率為15.30%。

過去一年,盡管中投公司投資虧損近3%,但考慮到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及美元升值導致匯兌損失等因素影響,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市場動蕩、低利率環境下陷入投資的困境,對中投公司2015年的成績單,業內人士均表達了“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認可。

三大因素拖累業績

年報顯示,2015年中投公司總資產8137.62億美元,總負債8902億美元,凈利潤793.44億美元,較2014年的890.97億美元下降了97.53億美元。

這是中投公司成立以來亮出的第八份“成績單”,2015年投資收益率為-2.96%,第三次在年報中表現為虧損。2008年至2014年間,中投公司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1% 、11.7%、11.7%、-4.3%、10.6%、9.33%、5.47%。這期間,公司累計年化投資收益率-2.1%、4.1%、6.4%、3.8%、5.02%、5.70%、5.66%。

對於上年度投資虧損的原因,中投公司公關外事部總監、新聞發言人劉芳玉表示,拖累去年年度業績的主要因素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對公司部分直投項目的估值影響較大。2015年高盛大宗商品指數下跌32.86%,原油、鐵礦石價格分別下跌36.28%、37.37%。二是負利率政策造成債券、股票類投資收益低於預期。去年全年MSCI(摩根士丹利全球股票指數)下跌2.36%,新興市場股票下跌14.86%,債券下跌11.15%。三是公司業績以美元衡量,去年美元大幅升值9.26%,導致總組合出現較大匯兌損失。雖然公司一直在進行相應調整,但短期內這些外部拖累因素尚難完全消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疲弱,海外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股票市場動蕩,匯率急劇變動是影響投資業績的直接因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誌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去年已經公布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來看,均出現了2015年投資業績的下降,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主權基金規模巨大,在投資多元化的布局下,2015年全球市場中美元大幅升值,造成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幣種蒙受了較大的匯兌損失。

“匯率是影響中投公司業績的重要因素。”徐洪才分析,由於中投公司以美元計價,其持有的非美元資產需要在年報統計截止日按照當日匯率折算為美元,歐元、日元等相對於美元資產大幅貶值,匯兌損失導致資產縮水。

加大長期投資 關註長遠收益

“不僅是主權財富基金,全球投資者都在面對低利率環境造成的困境,如果看到這一點,可能要從長遠角度考慮資產配置策略。”丁誌傑說,

過去一年在全球資產收益率的下降通道中,多國出現了負利率的國債,因此投資能保證有收益就難能可貴,主權財富基金偏重長期投資,短期波動會給當年帶來較大的收益變化。在短期動蕩的環境下,主權財富基金更要看更長遠的收益。

年報顯示,2015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資組合分布中,公開市場股票、固定收益、絕對收益、長期資產和現金分別占比47.47%、14.44%、12.67%、22.16%和3.26%。

在公開市場股票投資,2015年中投公司美國股票占比46.32%,非美發達國家股票占比42%,新興市場股票占比近11.68%。在固定收益投資方面,發達主權債占比64.16%,投資級公司債30.71%,新興主權債5.13%。

對於資產配置傾向於發達國家的投資邏輯,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美元資產是避險資產,新興市場受外匯儲備和匯率波動影響大,購買固定收益類的投資品匯率風險較大,從國際經驗看,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配置是發達國家為主,同時,基於資產配置原理和成本收益控制,遵循一定原則投資,從而保證整體收益率。

丁誌傑也表示,一般金融類資產投資以發達國家為主,新興市場資產相對比重較小,在英國脫歐影響持續發酵和量化寬松預期加強的下,預計中投公司在證券類資產的投資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行業領域方面,金融、信息科技、消費品、醫療衛生是中投公司投資的四大重要板塊,占比均超過10%,分別為21.54%、14.66%、12.62%、11.61%。

中投公司表示,長期來看,將加大對基礎設施、房地產等穩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力度。

在基礎設施方面,2015年中投公司與機構投資者和行業投資者一同開展了投資德國最大高速公路服務區特許經營商Tank & Rast、土耳其第三大集裝箱碼頭Kumport等多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房地產方面,2015年中投公司重點關註發達市場大型直投項目,全年共完成9筆投資,皆為所在區域年度主要房地產交易,包括分布於法國和比利時的零售資產Celsius組合,以及位於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的辦公物業組合Investa項目等在全球同業中有一定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

對此,徐洪才分析,這意味著中投公司優化了資產配置策略,增加長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相對穩健,周期越長可以抵抗經濟波動,減少受短期市場波動影響。

此外,去年公司把握市場機會,穩妥開展項目減持和退出工作,回收資金約106億美元。

“西邊不亮東邊亮”

值得關註的是,成立的第9個年頭,中投年報首次披露了累計年化國有資本增值率,為15.30%。

對於此項指標披露的動因,丁誌傑認為,中投是以10年為考核期,明年將是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考核,公布總資產的收益率是合理的;同時對比海外資產,國內資產的投資收益率較高,反映了中投公司分享了過去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也說明中國具有投資的價值。

在組織架構上,2015年中投公司通過重塑內部管理格局,建立起“中投公司:中投國際+中投海外+中央匯金”的管理模式。其中,境外投資業務的兩大板塊:中投國際主要負責公開市場、房地產及泛行業私募投資;中投海外主要開展集中持股類直接投資。境內投資由中央匯金公司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相較於所有主權財富基金共同面對的投資困境,中投公司顯現的優勢在於,在投資組合中既有海外資產又有國內資產。”丁誌傑說。

在發布會上,中投公司財務部副總監李文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投公司註冊資本2000億美元,國家外管局再次註資490億美元,公司資本金累計為2490億美元,中投公司收入來源於國內資產的股權收益和境外投資收益。

在資產上,中投公司分為海外投資和中央匯金並表資產兩大類。截止到2015年末,中投公司資產規模超過8100億美元,成立9年資產實現了“滾雪球”式的增長。

對此,徐洪才分析,中投公司業績貢獻最大的是中央匯金持有持有資產所獲得的收入,拉動了整體投資回報的上升。中央匯金持有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股權,在國有銀行上市後股票價值擡升,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的成果。

中投位居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第二

過去一年,各國經濟複蘇步伐步履蹣跚。美國經濟增長雖然領先主要發達經濟體,但受美元升值和外需疲弱影響,增長仍低於預期。歐元區受量化寬松、低油價、中性財政政策支撐,經濟溫和複蘇,但投資仍較疲弱,內生增長動力不夠強勁;日本經濟出現技術性衰退,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下行並再次落入負區間;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低迷,部分國家陷入衰退;中國經濟增速趨緩,經濟面臨較大壓力。全球股票、大宗商品價格、非美元貨幣等均深度下跌,給國際投資活動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就主權財富基金而言,海外投資是一項事關“天時、地利、人和”的活動。“縱觀全球主權財富基金,過去兩年都遇到了困難,投資陷入困境。”丁誌傑說。

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SWFI)數據顯示,按照最新資產規模排名,中投公司已經位居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第二位,成立於1990年的挪威政府養老基金以847.6億美元的資產雄踞首位。排名前十的主權財富基金機構還有:阿布紮比投資局、沙特阿拉伯貨幣管理局、科威特投資局、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資組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卡塔爾投資局、全國社保基金。

作為一家成立不足十年的年輕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在全球同業中呈現晉升的態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SWFI歷史數據發現,2013年中投公司位居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第四位,位列挪威政府養老基金、阿布紮比投資局、沙特阿拉伯貨幣管理局之後。

由於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投資難以逆轉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牽連,同業紛紛陷入困境。潘圓圓透露,一些非洲原本準備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組織的國家,不得不擱置了計劃。

盡管國際同業機構財年區間、計價幣種、收益率匯報方式、收益率披露方式、對非流動性資產的估值方法等不盡相同,使得在各機構公開披露的收益率之間簡單橫向比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情況。但對比2015年國際同業表現,劉芳玉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投公司投資收益處於同業中上水平。

相比於中投公司,曾經一度高歌猛進的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公司(下稱“淡馬錫”)2015年投資深陷巨虧。淡馬錫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2420億新元,比上一財年減少240億新元,按新元計算的1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為-9.02%,相比上年的19%大幅下滑,淡馬錫在最新SWFI排名中無緣前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01

券商半年“成績單”公布 凈利潤下滑六成營收腰斬

中國證券業協會8月9日公布了證券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行業整體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跌幅分別為52.47%、59.22%,與此前市場預期吻合。從具體業務來看,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成為拖累上半年業績表現的重要因素。但多位行業分析師也指出,券商行業目前已度過基本面的“最差階段”,料下半年業績將出現拐點。

在上市券商逐步公布中報的同時,證券業協會也公布的證券公司2016年上半年經營數據。126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今年上半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570.79億元、凈利潤624.72億元,有117家公司實現盈利。而在2015年上半年瘋牛行情時,125家證券公司當期即實現營收3305.08億元、凈利潤1531.96億元,120家公司實現盈利。

從具體業務來看,126家證券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559.76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241.16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71.43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23.33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34.34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244.86億元、利息凈收入169.04億元。

對比去年同期數據來看,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成為拖累業績表現的關鍵因素。其中,經紀業務凈收入較去年同期的1584.35億元下降了65%,證券投資收益凈收入同比更直線下滑了73.4%。此外,受兩融年內長期低位徘徊影響,上半年證券公司整體利息凈收入也同比下滑53.86%。

其他業務板塊仍呈現了較為樂觀的增速。今年上半年,上述證券公司的承銷保薦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超50%,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64%,投資咨詢業務、資管業務的凈收入也同比分別增長23.33%、12.2%。

此外,截至2016年6月30日,126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5.75萬億元,凈資產為1.46萬億元,凈資本為1.18萬億元。此外,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4.78萬億元,托管證券市值為29.92萬億元。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出現較大幅度萎縮,上半年僅有1.74萬億元、同比萎縮48.97%。

對於上半年的券商業績下滑,市場早有預期,多項業務均受到市場環境巨變的拖累。根據申萬宏源的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額為12352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市場日均成交金額為5770億元、同比下降53.29%;券商前6月傭金率約為0.041%,呈繼續下滑態勢。此外,IPO融資規模同比下降77.85%,股債融資規模同比增長61.17%,券商自營業務投資收益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截至2016年6月底融資融券余額大幅回落至8536億,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但多位行業分析師也均預計,下半年券商業績環比將繼續改善,更有觀點指出券商“最壞的時期已過”。此外,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將取得進展,深港通、滬倫通都將形成對券商行業形成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84

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半年“成績單”:已簽約項目700億

作為保險行業的投資平臺,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自去年底成立以來備受關註。回顧2016年上半年,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已簽約項目700億元。近日,基金管理人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保投資)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聘任深圳市原副市長徐安良為公司總裁的議案。

2015年6月,該基金由國務院第96次常務會批複設立,由中國保監會負責籌備組建,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社會有效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打造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新引擎的重要舉措。基金總規模為3000億元,首期1000億元,存續期限5-10年,主要向保險機構募集,保險機構出資不低於基金總規模的80%。

據記者了解,2015年12月發行的“招商局輪船股份股權投資計劃”,募集保險行業資金400億元,直接投資招商局輪船股份公司境外項目,有效支持了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及國油國運政策。該項目獲得多家市場機構超過8倍的超額認購反饋。2016年4月中保投資再次募集300億元保險資金,以母基金形式與上海浦東發展(集團)、陸家嘴(集團)成立“上海中保浦東城市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該項目有40家保險機構參與認購,是保險業開展另類項目投資以來,單個產品受益人最多的金融產品。

基金開局良好,行業反響熱烈,且有效緩解了當前保險資金可匹配的低風險資產不足現象。據了解,目前包括亞投行在內的眾多國內外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央企和國企均表示出與中保投資的強烈合作意向,基金作為保險行業投資平臺得到業內快速認可。

在經濟“新常態”下,投資行業總體面臨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調整,利率下行和資產荒的壓力。同時監管政策轉變也在為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的發展創造了機遇。目前,公司已入庫儲備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兼顧產業升級、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互聯網醫療和大健康等新興行業,符合國家戰略方向、風險可控、收益良好。除了傳統的類固定收益類項目,公司在長期股權投資方向上進行了重點拓展。

據此次董事會披露,公司目前已通過立項階段項目5個,進入盡職調查階段項目4個,進入合同文本起草階段項目4個。其中擬與招商資本合作成立物流倉儲與新能源產業基金,與財政部發起設立“PPP發展基金”以及“生態城市發展基金”,與中燃控股合作成立清潔能源發展基金,與中交集團合作成立“交通事業發展基金”,與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合作成立“中國建材產業發展基金”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