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產品賣不動 新產品還沒批 部分中小險企4月份保費成績單“難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063.html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___2_.thumb_head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按照慣例,4月份的保費數據近日將會發布。有業內人士推測,原本以3年期以下產品為主的不少中小壽險公司,4月份的保費會受到新規影響變得“難看”:一方面,已有產品中,長期的在主力渠道銷售情況不佳,另一方面,新產品仍未獲批。而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公司,則可能因上一年有較大基數,受益於新規給予的過渡期,受到影響較小。另外,以投連險業務為主的險企受新規影響亦不大。

保費獲取速度明顯下降

此前,保監會於3月18日發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引導行業調整業務結構,發展長期業務,強化險企對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管控,《通知》已於3月21日起正式實施。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將規模管控的基準與投入資本和凈資產掛鉤。並要求保險公司立即停售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某中小險企總裁表示,這意味著,新規實施後,1年期以下產品絕對不能再進行銷售,而1年期產品是不少中小公司網銷的主要產品,在部分公司的銀保渠道也貢獻了不少保費,這些公司受到新規的影響較大,4月份的保費或很“難看”。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該人士稱,事實上,公司目前的產品不僅中短存續期的,除了中短期的有長期的,也有保障型的,多達幾十款,但期限長的這些產品在其主力渠道銷售情況很不佳,銀保渠道賣不動,網銷渠道更甚,只能是團險和個險渠道銷售,但這兩個渠道的業務量幾乎可以忽略。而按照新規研發的新產品仍未獲批,因此尚未有新規後產品的保費。

4月份保費情況的下滑已經在同業交流數據中有一定的顯現。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獲得的一份銀保同業數據,受險企全年業務節奏安排及中短存續期壽險產品新規雙重影響,4月份單月,銀保市場51家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僅860億元,環比3月份單月下降47.6%,減少近半。不過,如此的環比結果,在部分業內人士眼中,仍然是好於預期的,“下降得還不算太多”。

A股四大上市險企已經披露了1-4月的累計保費收入數據,數據顯示,其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622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中國人壽原保費收入2236億元,平安壽險保費1251億元,太保壽險保費592億元,新華保險保費543億元。

基數大的公司有調節空間

上述《通知》規定,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給予公司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

其中,基準額=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2015年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範圍為2016年至2020年。

上述中小險企人士分析,新規對此前年度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超過限額的公司給予了緩沖期,而在資本和凈資產相同的情況下,去年超過限額越多的公司,在過渡期內,中短期的產品的保費上限就越高。通俗地說,同等資本實力和體量的公司中,2015年短期理財型產品賣得越多的公司,過渡期內可以銷售的中短期產品規模越大。

比如,按照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計算,一家壽險公司今年只能做200億元規模的中短期業務,但由於去年其做了1000億元這類業務,今年的基準額可能會有700億元,所以中短期業務的規模上限就提升為700億元,因而有了一些調整空間。

所以,諸如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去年憑借中短期業務做大規模的險企,相較去年基數小的公司,今年中短期業務受到的新規影響要小一些。

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

另外,由於新規主要針對萬能險、分紅險、傳統險等,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因此,以投連業務為主的險企,保費規模受到的影響也有限。某投連險占比較高的險企總裁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直言,中短存續期產品規定對公司影響不大。

《證券日報》記者也從某大型網銷平臺看到,幾家中小壽險公司的半年期、9個月期限(之後退保無損失)的多款投連產品在售,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05%到5.3%不等。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24家壽險公司開展了投連險業務,弘康人壽、恒安標準、建信人壽和陽光人壽4家公司的投連險新增交費同比增速超過100%,弘康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的投連險規模居前,在百億元左右。

  • 證券日報
  • 張喜威
  • 劉敬元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