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股沉悶無量狹幅盤整的股市,投資人勢必注意到,海峽對岸的中國股市近期可說是牛氣沖天。 因為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以下簡稱上證)從今年七月二十二日上漲行情啟動,到十一月二十八日收盤,累計上漲已超過六百點,漲幅更達三成以上。 特別是從十一月二十日起,上證更是連續七個交易日以上漲作收,累計漲幅高達九.五%;在十一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更創下四十個月以來收盤新高。 量能表現也讓人驚訝中國股民的威力。 根據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統計,兩個交易市場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合計創出人民幣六千一百八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兆一千六百萬元)的天量後,隔日又再創出人民幣七千一百零四億元新天量,已成為全球股市史上單日最大量。 同時,截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止,融資融券餘額也高達人民幣八千一百七十億元,同步創歷史新高。 但對許多台股資深股市投資人來說,這或許是個警訊。 經濟越差,股市卻越夯原因:滬港通、降息吸外資 每日成交量屢創新高,雖然凸顯買盤踴躍,按照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的雞蛋理論,等於也同時代表有大批投資者離場,此刻想要進場陸股的投資人肯定最想知道,究竟此時的中國股市是換手再攻新指數關卡,還是醞釀頭部成型? 不可否認,這樣的多頭走勢似乎像是一波無基之彈,從基本面看,中國今年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七.三%,創下近五年來單季新低;而今年十月份中國工業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二.一%,不但是今年第二度出現單月負成長,更創下近二十一個月以來最低。 細部指標如《經濟學人》所編纂的「李克強指數」(編按:以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及貸款發放量占比,檢視中國經濟現況)也同樣反映走緩趨勢,包括鐵路貨運量連降十個月,加上社會用電量持續回落,新增信貸放緩,使得「李克強指數」已逼近五年新低。 為何數據越差,股市卻越漲?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級經濟學家章俊認為,從日本、歐洲和美國三地過去幾年量化寬鬆(QE)經驗,只要經濟成長乏力,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時,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的力度就會不斷加大,相當部分的流動性資金會湧入資本市場,推高股票、債券等資產價格,這就是當前市場投資的基本邏輯。 特別是驅動這波資金狂潮的,就是北京官方祭出兩招:「草船借箭」和「借東風」。 「草船借箭」就是剛啟用的「滬港通」。 雖然滬港通政策十一月十七日才正式開放,但政策早在今年四月就曝光,港股隨後從二萬二千點,一路上漲到九月初的二萬五千點附近,凸顯這項政策的威力;也讓外資對七月底才發動上漲行情的陸股,充滿想像空間。 尤其是買滬股政策的開放相當可觀。 例如,香港投資人可以購買中國A股股票總額度為人民幣三千億元,每日淨買額度為人民幣一百三十億元,幅度和廣度都超越市場預期;在中國民間普遍出現錢荒的時刻,國際資金挹注,確實能讓低迷的股市重燃生機。 至於所謂的東風,當然就是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銀行時隔兩年多,再次宣布降息,不僅令市場大感意外,更讓這波股市牛氣全面引爆。 目前多數市場分析師解讀,降息意味北京官方開始擔心經濟成長恐不如預期,這次降息可能只是開端,預計還有好幾波降息。 例如路透和外資摩根大通都認為,接下來人行可能除了降息,還會放鬆貸款限制,避免債務違約、企業破產和失業情況加劇,時間點可能在資金最緊俏的農曆年前。 降息不利,金融股卻井噴原因:減房市硬著陸壞帳率 特別是對於金融業,此次降息為非對稱降息,貸款利率下調幅度,高於存款利率,導致銀行利差縮小,將對銀行股不利;但摩根士丹利認為,此刻重點不在全面救援,而是損害控制。 因為比利差更重要的是,降息有助於降低房地產業硬著陸,從而導致銀行壞帳率上升的風險,也就是這樣的預期心理,讓中國金融股最近幾乎是檔檔井噴。 綜合來看,按照科斯托蘭尼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曾提到,資金+心理=趨勢,資金和心理面,目前都沒有產生重大變動,因此中國股市牛市或許會有回檔休息,但應不至於是長空的開始。 投資人唯一需要關注的指標就是:投機性資金是否明顯退場?特別是這波股市最早發動的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漲幅,有無明顯落後大型股表現。 早在二○一二年底,這兩項指數就開始反映陸股多頭行情,比大型股為主的上證指數早了許多,當時更被形容為「四炒現象」(編按:炒新上市、炒小型股、炒業績差股和炒短期)。而這些資金多半集中在新型企業,以及政策資助的新產業,這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的重心。 一旦這些比多數人更早了解政策風向球的資金也開始撤退,那麼眼前華麗的大型股走勢,恐怕將只是一場掩護出貨的煙火秀,便不該再留戀。 |
前兩周A股瘋狂上漲之所以令人心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杠桿資金的大量湧入,推動股市暴漲暴跌。這也引起了多方的註意,近來關於券商調高保證金比例、兩融收益權納入非標、證監會專項檢查券商兩融業務的消息不絕於耳。
倘若兩融受限,市場資金以及投資者情緒受到影響,可能會對股市帶來沖擊。但這個沖擊究竟有多大?
見聞梳理了多家券商的觀點,其大都認為,此事的影響並不如外界想的那麽大。總結如下:
1、雖然融資融券余額一度飆升,但其規模占比依然較小,低於國際水平。
申銀萬國稱,目前融資融券余額市值比為2.5%,跟國際水平(3%)相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在五大入市資金中券商融資盤占比小,有其他杠桿資金;融資融券交易占比18%,低於國際20-25%的水平。
2、券商的杠桿並不高。
申萬提到,證券公司凈資產為8000億元,當前加杠桿的業務僅有股權質押融資(3000億),兩融(1萬億),傳統自營(包括直投、股票、債券5000億),券商有效杠桿2.5倍,還是很低的水平。證券公司增加杠桿當前總體還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不足,證監會放開收益憑證、短期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供給不是問題,離合理的5-6倍的杠桿還很遠。
3、按照現在的規模,即使兩融受益權全部算成非標,銀行也有很大的投資空間。
根據最近監管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多家券商測算,截止十月底,以理財產品余額口徑計算,商業銀行可以投資非標約5萬億元,以總資產口徑測算,商業銀行可以投資非標6.56萬億,現在兩融規模8500億元左右,券商兩融資金來源中,受益權轉讓銀行理財的占比不到20%,相比銀行可投資非標總量仍有很大空間。
4、銀行理財投資兩融受益權的意願強烈,其6-6.5%的回報率是銀行追逐的優質資產。
中金評論提到,銀行理財目前追求高收益資產的壓力很大。今年以來,由於非標債權融資的需求下降,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債權(即項目融資,收益相對較高)的余額幾乎沒有增長,而理財產品余額增長30-40%,高收益的非標債權投資占理財余額的比例明顯下降,導致理財資金池的平均收益率下降。而另一方面,由於存款競爭的壓力,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卻下降不明顯。兩者相減,銀行理財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今年盡管很多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很快,但理財業務部門的利潤卻同比負增長)。而兩融受益權在降息之前的收益率可達6-6.5%,且風險極低,是銀行理財爭相配置的資產。
5,本質上來說,某項業務的發展取決於市場需求。
中金認為,正如之前監管機構對銀信合作/非標業務等的監管在今年以前一直無效一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需求在,銀行總能通過“金融創新”繞過監管。更何況此次監管機構並沒有叫停理財投資兩融受益權,而是“可能”“將其納入非標”。
6,證監會監管嚴格,嚴重違約情況是小概率事件。
證監會對兩融業務一直監管較為嚴格,要求證券公司每天上報業務情況,對於部分違規行為也曾多次通報批評,因此,嚴重違規行為極小概率。據華泰證券的調研,兩融業務容易出現違規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融資6個月到期後沒有平倉,直接續借;二是單一券商所有客戶的信用賬戶持有某標的股票的市值超過該標的總市值16%後沒有及時上報並獲證監會書面同意。這兩方面性質並不算惡劣,可以通過補流程等方式解決。因此,我們判斷,檢查兩融業務多是例行檢查。
另外,市場傳言有券商違規高杠桿做兩融,據了解,各家券商兩融保證金比例在50%-80%不等,不存在1:3的情況,如此高杠桿,是收益權互換等業務。
目前兩融業務火爆,資金供不應求。多家主流券商已資金告急,短期內,兩融收益權轉讓可以補充部分彈藥,而正在密集推進的增發、H股將在明年1、2月份起逐步提供充分彈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華社周四撰文稱,A股過去幾周的暴漲是由於大量包括融資融券在內的杠桿資金在“興風作浪”。暴漲暴跌的股市不是一個健康的股市,而一個靠杠桿資金來創造“神話”的股市更讓人擔憂。任何影響到市場流動性的消息都能將整個市場陷入“斷崖式”下跌的風險之中。
在經歷了長達7年的熊市之後,中國股民迫切地期待著一場轟轟烈烈的牛市到來。然而,在此次“神話”的背後,卻是大量包括融資融券在內的杠桿資金在“興風作浪”。
依靠融資杠桿進來的資金,在行情上漲時會加速上漲、在行情下跌時會加速下跌,杠桿資金只要見到風吹草動就會出現撒腿就跑的情形。巨量資金過度依賴融資杠桿,而經濟基本面難以支撐快速上行的“瘋牛”行情,如果後續資金跟進不足,一旦出現觸發下跌的因素,股指回落的速度也會像上漲一樣驚人。
事實上,9日當天股市的暴跌已經暴露了此次“神話”的脆弱——任何影響到市場流動性的消息都能將整個市場陷入“斷崖式”下跌的風險之中。暴漲暴跌的股市不是一個健康的股市,而一個靠杠桿資金來創造“神話”的股市更讓人擔憂。
如一句電影臺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借來的錢終究要還。在這場疾風驟雨的“牛市遊戲”中,最後來接盤的人也將成為最大的“冤大頭”。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正進入攻堅期,需要一個穩定發展的股市支持,而缺乏基礎支持的暴漲暴跌,傷害的不僅是廣大中小股民的利益,更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穩步推進。中國股市不能靠桿杠資金來創造“神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02年5月23日,廣州彩民俱樂部,彩票經營資格抽簽活動現場。 (CFP/圖)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社會對彩票資金去哪兒的追問,近日,國家審計署終於有動作了。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11月中旬,審計署18個特派辦全體出動,一個特派辦負責一個省,對全國共計18個省開展彩票資金審計工作。
不同於往年抽查過個別省份的彩票資金,此次審計範圍大和持續時間長,持續1個月內,對全國範圍內18個省份進行審計。而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彩票資金的管理使用,也會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彩票運行機制提出建議。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審計行動並非審計機關的例行工作,也不在上一年年底的審計工作計劃中,而是臨時追加的項目。“審計署一般在每年年底進行審計立項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下一年度的計劃安排項目,有時會突然追加項目或者臨時增加領導交辦項目。”一位地方審計人士透露:“臨時追加的項目是有深意的。”
參加此次審計的人士表示,“我們整個特派辦都參加此次彩票審計,審計署也有人參與,沒有地方審計人員參加。”據了解,地方審計機關的財權、人權、物權都在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內,因為受當地政府影響,很多東西不會去觸碰,但特派辦去一個省審計,相當於國家審計地方,沒有太多的阻礙,有利於審計深入開展。
對此,據北京青年報消息,去地方化可使審計少受幹擾,保持獨立。從此次審計呈現的諸多特點看,像是專項巡視的審計。專項巡視類似公安的“110”,哪里有問題就到哪里巡視,哪里問題突出,就重點巡視。這種“點穴式”巡視,把巡視從程序、時間、對象等固化模式制約中解放出來,不再受對象類別、巡視批次、條塊級別等的限制,以便於巡視工作煥發出生命力和發揮震懾力。
追溯2009年,民政部曾對彩票機構進行過一次大檢查,發現“有的地方對外合作不規範;有的違規發放獎金津貼;有的彩票資金未及時足額上交、超範圍使用;有的會計核算不規範,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了違法違紀事件”。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審計風暴直指數以萬億計的彩票資金,對於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使用乃至彩票運行機制有望得到一次較為徹底的清查摸底。
據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至10月,全國共銷售彩票3121.08億元,同比增加604.72億元,增長24%。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1681.8億元,同比增長17.2%;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439.28億元,同比增長33.2%。彩票銷售額呈逐年增長趨勢。
我國啟動彩票事業20多年來,發行規模已累計達1.7萬億元。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福利事業、體育事業發展籌集的“公益錢”,有明確用途規定——通常彩票銷售額的15%用作發行費,35%用作公益金,50%留作獎金池。
不過,資金龐大的彩票銷售背後,卻是一筆糊塗賬。發行費有多少?有無高於15%的比例?彩票公益金究竟有多少?有沒有低於35%的比例?又是如何使用的?在不透明的賬單下,彩票資金管理亂象多。
據新華網消息,彩票資金亂象主要有三種:首先是標準常年不降,催生高價發行。我國彩票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規範明確提出:隨著彩票發行規模擴大和品種增加,可降低彩票發行費比例。但由於這一要求沒有強制性,多數彩票品種的發行費標準十余年沒有調整,成了“粗線條”約束。據專家測算,2002年後,主要彩票品種10年來發行費上升了逾7倍。
其次,采購尋租腐敗現象頻發。目前每張彩票的背後均印有廣告、玩法等圖文,需要外包企業印刷。這一業務利潤巨大,毛利率高達34%,多數省份均由一兩家公司長期承印,可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業務不得而知。審計機關曾查明,國家體彩中心原副主任張偉華、印制處原處長劉峰等人在采購彩票專用熱敏紙期間,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致使國家彩票發行費流失2341萬元。
再次,亂花錢,甚至“有錢花不掉”。被控貪汙4744萬元的青島市福彩發行中心原主任王增先在任時,曾斥2000萬元公款,購買當時國內最頂級的豪華遊艇。
此外,據新京報消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公益金卻使用效率低下,“睡大覺”或淪為“小金庫挪用”現象頻發。
截至2012年末,山東省體育部門有4.25億元體彩公益金未使用,其中4個市、34個縣未使用體彩公益金占當年撥入金額一半以上;截至2010年2月,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累計結余6418萬元,占籌集公益資金總額過八成。
而上海市審計局報告顯示,2009年該市用於體育場館改造公益金共1643萬元,但有543萬元實際用在場館辦公房改造及出租房屋修繕、辦公設備購置,超規定範圍的支出占總支出近三成。根據湖北省審計廳公告,鄂州市民政局曾挪用38.8萬元公益金用於辦公樓建設;還有13個市州、28個縣體育局擠占挪用公益金約178萬元。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表示,彩票資金可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違規使用資金,二是資金使用績效低。
“彩票公益金的收入在個別地方有相當大的規模,是當地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彩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一直以來都存在各種風險和隱患,在這方面進行大規模審計是合理的。通過審計,能更好掌握彩票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也能為完善彩票的發行和管理等運行機制提供支持。”
繼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等新興市場貨幣創下多年新低後,印尼盾/美元周一盤中創下十六年新低。
路透數據顯示,印尼盾/美元周一一度報12,685印尼盾,為1998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以該匯價計算,印尼盾日內跌幅為1.9%,年內跌幅為4.3%。
彭博社報道稱,隨著美國開始加息的概率增加,抑制了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資產的需求。印尼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止12月11日,海外投資者本月已拋售了10.09萬億印尼盾(約7.95億美元)的印尼國債。
瑞穗銀行亞洲和新興市場交易團隊首席交易員Shigehisa Shiroki告訴彭博社,“企業年末對美元的需求,加之近期債券市場的拋售,拖累了印尼盾的表現。”
印尼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Bank Mandiri 的公債部門主管Royke Tumilaar告訴路透社:
美國繼續發布正面經濟數據,這進而打壓了印尼盾匯率,由於外資在印尼資本市場中的占比較高,導致我們真真切切曝露於美元走強的風險。
印尼10年期政府公債收益率周一升到8.203%,上周五報8.087%。
大崩潰
不僅是印尼盾,近期新興市場貨幣幾乎全線崩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彭博追蹤20種新興市場貨幣關鍵匯率的指數於上周一跌至2003年4月以來最低點,今年跌幅達10.2%,以此速度繼續下滑可能創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彭博調查策略師的預測結果顯示,23種新興市場貨幣之中明年有15種下跌,其中領跌的是阿根廷比索和捷克克朗。
管理1.6萬億美元資產的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駐倫敦新興市場債券主管Pierre-Yves Bareau 12月初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
新興市場正遭受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和出口疲弱之苦。我們預計(新興市場貨幣下跌)不會改變。
俄羅斯央行上周四晚宣布加息100個基點至10.5%,屬於市場預期範圍之內。然而,盧布不僅未漲,反而暴跌,並創下歷史新低。當前美元/盧布交投於58.3的歷史高位:
同樣受累近幾個月油價暴跌的還有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馬來西亞是亞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收入減少。投資者擔心不斷走低的油價損及該國出口收入,林吉特本月初的跌幅創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之最。
印度盧比周一盤中下跌0.7%,至62.7100,刷新10個月新低。
實際上,自中國央行11月下旬宣布降息後,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也在凸顯。上周三人民幣開盤價格偏離定盤價達1.1%,為6月來最大跌幅。上周四,央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為6.1153,升至2月20日以來最高,連續第5個交易日上漲;但當日美元/人民幣即期匯率收盤在6.1886,創出5個月收盤新高(人民幣的5個月新低)。
截止上周四,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為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 人民幣兌美元今日收盤報6.1912,為7月25日以來最低,較上周五收盤價格6.1869下跌0.05%。
匯豐貨幣策略師Ju Wang上周表示,“中國並不想介入貨幣戰爭之中,因此選擇較強的人民幣定盤價。但是市場認為,在一系列基本面數據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最終還是將被迫選擇人民幣貶值。”
資本外流
華爾街見聞網站10月介紹過,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的數據顯示,10月份里投資者(非本國居民)從非洲、拉美、東歐、亞洲股市合計撤出90億美元。
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及美國貨幣刺激政策臨近結束,投資者對全球增長失衡的緊張情緒增加,對新興市場的熱情也逐漸降溫。
FTSE新興市場指數包括中國、巴西、印度等國,自9月初以來下跌了超過10%。
“總體來說,新興市場流入資金停滯,”IIF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Collyns稱,“最近幾天市場有逐漸穩定的跡象,但是我們預計因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存在,市場避險行為將繼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保監會印發《關於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以基金管理機構為監管著力點,堅持分散投資原則,對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基本要求、行為規範、風險管控、監督管理方面等進行了具體規定。一是合理界定創業投資基金和創業企業的範圍。明確創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創業企業普通股、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權益,創業企業應處於初創期至成長初期,或者所處產業已進入成長初期但尚不具備成熟發展模式,確保保險資金投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重點支持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與現行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政策和國家創業投資基金政策的無縫鏈接。二是明確基金管理機構和基金的標準。《通知》深入研究比較相關數據,充分吸收市場意見,對基金管理機構的歷史業績、管理規模、管理團隊、運行機制,以及對基金投資方向、募集規模、分散程度等提出明確標準和要求,確保保險資金投資市場公認的優質基金,控制總體投資風險。三是強化分散投資原則。考慮到創業投資基金所投創業企業的風險特征,《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在遵守現有權益投資監管比例基礎上,投資創業投資基金余額不超過上季末總資產的2%,投資單只基金余額不超過基金發行規模的20%,同時規定單只基金投資單一創業企業的余額不超過基金發行規模的10%,通過層層分散,充分化解單個創業企業投資失敗的風險。四是做好投資政策銜接。考慮到除創業投資基金外,通過其他股權基金適度投資創業企業,以及通過母基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是市場常見做法,《通知》從實際出發,支持保險資金以上述兩種方式開展投資。五是完善事中事後監管。
《通知》堅持“放開前端、管住後端”原則,明確了投資報告、信息披露和登記等要求,並引入“負面清單”管理安排,建立以事中事後監管為核心的持續監管機制。
《通知》的制定和發布,為創業投資基金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一是有利於貫徹落實新“國十條”精神。新“國十條”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相關政策”。《通知》是將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支持國家創新創業戰略的客觀要求,有利於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拓寬創業投資基金和創業企業資本來源,為創業企業充實資本、健全發展機制營造紮實的市場環境。二是有利於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目前,有關保險機構通過股票、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等方式,已直接和間接投資中小微企業500多億元。《通知》發布後,保險機構將進一步借助創業投資基金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增量融資資金。按2014年10月末保險業總資產測算,可為小微企業間接提供近2000億元的增量資金,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資本基礎。三是有利於進一步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通知》將保險資金可投資的股權,由成長期、成熟期企業,拓展至涵蓋創業期企業在內的各發展階段,進一步完善股權投資政策布局,增強資金運用靈活性,分散投資風險,並支持保險機構積極融入創業企業引領的經濟轉型和科技創新,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握發展新機遇,分享新一輪經濟增長成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滬港通開通一個月後,需求疲軟,交易大多來自短線資金。
中國政府曾希望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和銀行成為滬港通的基石。然而,5名經紀商交易員向路透社表示,11月中開通早期的交易大多來自對沖基金以及銀行的自營交易業務。
盡管中國A股市場近來表現火熱,但監管壁壘限制了許多投資人參與滬港通。
路透社援引市場人士稱,長期投資者可能需要數月的準備,才能參與滬港通。BMO Private Bank亞洲區首席執行官Robert Cormie向路透社表示,
我們還沒有參與滬港通,因為有一些操作上的問題尚未解決。我們更願意通過ETF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BMO Private Bank執行投資官Edmund Yun指出,滬港通在實際所有權、稅收以及交易清算上存在制約因素。
舉例來說,在目前滬港通的機制下,如果基金希望出售上海的股票,它必須提前一天將希望出售的股票交付給經紀商。這一限制在其它股票交易市場都不存在。
現在,監管部門正努力吸引長期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但是官員表示,要勸服養老基金參與滬港通可能需要數月時間。
在目前的機制下,滬港通每日北向資金限額為130億元,而南向資金限額為105億元。
在過去的一個月,往往只有少量限額的資金被使用。上周一,滬港通總計235億元的限額中,僅10%被使用,創下滬港通開通以來最低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四個月前以逾4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商Ironshore的股權後,以保險業為核心產業的複星國際又將以約4.33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公司Meadowbrook Insurance Group,進一步開拓美國房產與災害保險市場。複星、安邦保險這類中國保險公司正利用低成本的保險資金完成全球布局,獲取低成本資金被認為是他們熱衷海外收購險企的根本原因。
複星國際上述逾4億美元的溢價收購為現金交易,其收購價比Meadowbrook本月29日收盤價高24%。這不是該投資集團今年第一次向美國保險市場挺進,今年其海外投資也不僅限於美國。
今年年初,複星國際以10億歐元收購了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 e Saúde旗下Fidelidade、Multicare以及Cares各80%的股權,8月以4.64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商Ironshore 20%的股權。本月上旬最新的消息是,複星擬通過收購西班牙保險公司進一步鞏固其在伊比利亞半島的保險市場地位。複星保險的一位高層告訴《投資者報》,保險公司收購海外資產目的就是利用低成本的保險資金,嫁接全球和中國的投資機遇。
截至今年6月底,複星國際37%的資產為保險業務,僅次於47%的產業運營,其全球保險布局已初步形成。截至10月,今年該司已宣布11單海外收購。目前複星葡萄牙保險手頭共持有1053億元的可投資金,鼎睿再保險持有1.53億美元,所有保險公司可用於投資的資金高達1200億元,而資金的成本低至2.5%-3%。
除了複星國際,安邦保險也瞄準了海外公司。今年10月安邦保險宣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這是中國保險企業首次100%股權收購歐洲保險公司。 盡管安邦保險聲稱,是為了全球戰略協同效應,但外界猜測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能夠取得低成本資金。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保險機構熱衷到海外購買保險、商業地產的原因。
一位分析師這樣向《投資者報》解釋中國險企海外收購:“你想想中國的資金成本有多高?20%非常普遍。躺在銀行,利率就能達到6%、7%,轉手就有一半的利潤。何況再投資高收益的產品。這是他們看重保險公司的原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金融機構協會IIF的估算數據顯示,本月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的贖回資金高達115億美元,去年美聯儲暗示將結束QE震動全球市場以來,新興市場從未出現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俄羅斯貨幣危機和國際油價暴跌激化了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資產的避險傾向。
IIF數據顯示,本月新興市場投資的流失資金之中,債券相關資金為78億美元,股票為37億美元。如下圖所示,唯一資金凈流入的新興市場地區位於亞洲,比如印度的債券和股票。最受打擊的當屬新興歐洲市場國家。
如下圖所示,本月新興市場資金流入最多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排名墊底的三個國家分別是烏克蘭、匈牙利和泰國。
IIF發布上述數據的報告作者Robin Koepke認為:“12月是今年新興市場投資資金流最疲弱的月份。過去幾周,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情緒明顯惡化。資金流疲弱可能體現出,在俄羅斯貨幣危機和油價大跌的背景下,避險情緒普遍增加。”
IIF報告還提到,新興市場企業債與美國BBB級企業債的息差本月顯著增擴,突破210基點,創一年來最高水平,而今年6月底只有約140基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29 17:10 編輯 為何短期資金炒作選擇人壽而不是平保? 作者:王雅媛 國內證券股熱潮停下來,又到資金炒作其他金融股,論及兩只最受資金歡迎的內險股,中人壽(2628)和平安保險(2318),無論是A股和H股,都是前者股價比較強勁。筆者認為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以上分別,一是中人壽業務比較集中,公司主要以人壽業務為主,但平保卻擁有多項業務,除了人壽之外,還有平安銀行,互聯網金融及資產管理等等。如果是論股價相對公司內在價值,筆者是認為長遠平保有更大的重估空間。但是現在是有錢就是任性的時候,任性的資金自然不是打算長線。因此資金一定是直接選擇最簡單易明的人壽,而不是業務部署較長遠的平保。
第二,跟以上原因有關連性的,現在內銀的估值仍比大部份金融股為低,擁有平安銀行的平保算是受銀行較低估值拖累。第三,短期因素,12月23日,平保發布關於平安轉債贖回的公告。就公開發行的26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平安保險將行使提前贖回權,以100.140元/張的價格,對2015年1月9日贖回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平安轉債進行全部贖回。以A股現在近68元的價格,基本上每張轉債價格等於160元左右,是遠高於提前贖回價。
一般能入場買可轉債的投資者都是非一般散戶,因此預期在合理的情況下,全部投資者都會選擇把債轉股。每股行使價為41.22元人民幣,A股投機味道比較濃,預期大部份投資者在獲利近65%的情況下將會拋售這批新股。不過筆者認為這負面影響只屬短暫,原因一,債轉股有時間規定,投資者需要在明年1月9日前決定,即是說之後將不會再接納任何轉股申請。二是假設所有投資者都在1月9日前把債轉股,市場上將出現了5.58億的平保A新股。以上星期五的收市價67.81元人民幣計算,金額為380億人民幣左右。最近,平保A每天的成交金額都在150億元人民幣左右,市場要消化這批新股一點難度都沒有,保守估計,一星期就能全消失掉。
因此,短期來看,資金炒作選擇人壽而不是平保,的確是有其充分理由。但如果是對於較保守的長線投資者來說,更值得期待的應該是平保。首先,平保H股最近作出的配股基本上是為公司股價打了個底部。有傳馬化騰私人沽騰信(700)就是為了買平保。如果以上屬實,證明在兩公司的股價比較下,他是更看好平保股價的上升空間。另外,亦有傳馬雲亦有份入股平保,筆者認為雙馬都是搞互聯網的人,他們看中的應該是平保旗下的互聯網業務。而隨著配股之後幾星期,馬上又傳出平保旗下的“陸金所”引進戰略投資者大摩,估值高達100億美元。
筆者認為以上兩事並不是獨立事件,平保配股引入互聯網實業家有機會是為了提升“陸金所”在引入財務投資者時的估值。無論動機是什麽,從以上的動作都可以看出管理層是很有釋放公司內在價值的野心。筆者相信隨著時間過去,如果國內金融股持續地得到重估,大家回頭看會發現現在平保短期落後反而是給大家提供了良好買入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