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投資理論 李純恩

2007-11-14  AppleDaily



旅 行在外,熱心的朋友,依然會打長途電話來說香港股市的情況。這也是一種時髦,大家手頭都有點貨,是一種現代化的互相關心:大市跌了,你的那隻逆市上揚,不 錯呀!那麼你的呢?稍有回落,就當調整,還好還好!收綫。

一起旅行的朋友,當然也少不得如此「時髦」一下。說起來,才知道看股票的方法各式各樣。比如提到 一隻大陸地產股,新股上市,人家不升一倍,也升八成,但這隻股才升了不到兩成。於是就討論起來:憑這隻股的實力,不應該只有這一點升幅,人家的地皮都在北 京最好的地段,相比起只有大片大片農田的地產商,股票怎麼反而引不起投資者興趣。邊上一位投資專家說:「是因為形象。」「這家公司老闆的形象不好嗎?」我 問。「不是不好,是太好。穿得斯斯文文,樣子跟香港中產階級類似,經營理念新穎,經營方法規矩。」「這樣不好嗎?」「這樣也不是不好,而是看起來跟我們太 相似,令人擔心他們在大陸不會有太大的靠山和背景。反而那些粗粗魯魯,鞋底好像還沒擦乾淨牛屎的『地產商』,你因為不相信他的水平,就覺得他應該有靠山有 背景,在中國,有靠山有背景就有前途嘛!所以我們搶着買他們的股票。」這實在是太富中國特色的投資理論了,聞所未聞,但是,或許真有點道理。不然,你解不 通上一條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

林森池投資精句(基礎理論篇) 隨笈

From

http://chuicu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58297

巴菲特的金句周街既書或者網上都有得睇。今次新鮮少少(或者已不再新鮮),隨笈把林森池的訪問以及著作的精要整理,希望可以溫故知新。



l 風險並不可怕,貪婪無知最致命。

l 理財愈早,生活愈好。

l 選擇股票的三部曲:一、必從宏觀角度考慮,經濟是否處於起飛階段的高增長期。二、公司是否擁有市場的經濟專利。三、用基礎分析技巧深入研究公司的過往業績、各項回報比例、現金流、未來的前景、管理層的作風及「內在價值」。

l 投資是一項嚴肅的工作。把血汗錢投資在一家上市公司,等同自己經營一盤生意,絕對有別於買「六合彩」般碰運氣。

l 普羅大眾的儲蓄及退休計劃是最大的市場資金來源,無論是透過強積金、公積金、互惠基金、或直接買賣股票,平民已成為最大的資本家。

l 資本家比企業家更優越。

l 資本家就好比鬥獸場中的觀眾,可以投注押在鬥獸場中最勇猛的一位鬥士身上,一旦發現這位勇士筋疲力盡,注碼可隨時轉移到另一位活力充沛的戰士身上。

l (林森池眼見不少超級投資機構的運作後)深明大魚的食物鏈是如何形成。圖表陷阱處處,單信奉圖表走勢,往往成為超級投資機構的點心。

l 如果債券利率只有 5% ,即使在通縮期也不考慮作為投資項目。

l 先選擇高增長地區,再物色優勝行業,在行業中挑選長勝戰士,最後便是抓緊不放,千萬不要貪圖小利而太早離場,用長綫的方法去享受公司的高速增長、高速派息,使自己的現金流更充實,待公司老化時或客觀環境有改變才落車。

l 「錢搵錢」,不等於東炒西炒,炒賣愈頻密,出錯機會愈高。每一次都是「贏粒糖」,一次出錯就「輸間廠」。

l 博而不專是失敗的主因。

l 任何市場只要有利可圖,一定會凝眾不少專才參與,以業餘身份,玩票性質加入投機,大多數只會鎩羽而歸。

l 多數人寧可錯失時機,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決定。

l 不要誤信貴金屬可以保值。

l 刀仔据大樹、槓桿最致命。

l 用質素來降低風險,不應用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

l 衍生工具是投資銀行的暴利生意,可說是合法經營的賭業,最容易獵取小市民手上的儲蓄。

l 資本家首要工作是保住老本,穩中求高回報,爭取現金流的再投資,利用時間的神奇複息效應,為你累積財富。

l 上車本金多少不成問題,耐性最可貴。

l 做好功課,在零風險下重鎚出擊,才是致富之道。

l 表面上高息股好像帶來更多現金流,千萬不可將高息股當作美國政府債券。一間企業派高息或特別紅利,往往背後可能有負面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1

味氏理論總結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403

乜雖然好,但可能只存在於夢幻之中

搵d要衰足幾十年的公司是高難度的,但衰幾年的市場上有大把,亦好易判斷,只要利用得當,應該都可以食到大茶飯,仲記得白花油嗎?

說到底,股息再投資只有兩種方法--以股代息或市場購入

以乜為例,如果以股代息,股數每增加1,股息支出就要多5仙,由於股數增加了1200萬股,因此乜的股息支出就要多60萬,遲早會構成財政壓力而減 息,而且股數越接近無限,每股的股息越接近0,而且總支出不可能超過公司的總收入;如果市場購入,不斷的購入不會造成每股股息下降,但卻最終會全購公司 100%的股票而被迫終止

因此要完成這個戰術會非常傷腦筋,雖然並非不可能

實際上市場成日都有之前講的情況,例如味丹股息上升股價下跌,第一天然股價比股息跌幅大,展鴻的股價長期低迷,奧普有12厘息,波士登被散戶痛恨 等,都係可以利用的情況,即使大藍籌匯豐都係咁,所以如果有人開口埋口話想賺多過匯豐的水平我會唔太like,因為太睇少匯豐這隻鹿了

難得市場上有咁多高息而股價又會持續衰幾年的股票,實在飲得杯落

故此,至少可以知道行使這戰術時,一直無止境的下跌都無須自尋煩惱

而且佢一旦不幸提早回升,你最多都係被迫在咒罵中提早食糊

實際例子中,即使白花油都可以5年賺6倍,比交行仲多,所以盡量唔好對一d冇乜前景的公司有偏見,股票是死的,人是生的,想賺錢自己用腦

實際做法請自行研究,我現家親自做白老鼠,成敗要由將來驗證,為了不誤人子弟,因此我的實際戰術方案小朋友千其唔好模仿

當然,在大牛市中一直增持下跌股票是提高血壓的行為,不是健全的人類所為,我也是用了兩年時間同實際行動才確定我不是健全的正常人

至少我確定了自己140氣力的特殊能力是明鏡止水而不是seed同野性化

今次的議題雖然非常反智,但合乎古老的經驗--不斷增加收入就可以發達

分豬肉是股票被創造出來的歷史原因,只要不斷收集股票就能增加股息,無論股價跌定係點,我的作戰目標是股息最大化,股價跌只係手段之一,因此股息率相對於股價上升才是以上一切方案的中心

還有,被我荼毒的你千其唔好同其他人講味氏理論,因為你會被當成傻瓜,尤其係在這個指鹿為馬的世界,同人談論時講馬就好,記等呢度仲有隻鹿就可以

如果要引用請註明出處

(完)

ps:味皇呢條友的精華已經放出,以後此blog的文章可觀性可能比較平淡,唔保證再有爆炸性的研究,各位大可轉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6

牛定勝熊理論 東尼

2008-11-20  NextMagazine

冬眠已久的熊市,最近睡醒後四處咆哮,令很多投資者嚇得心驚膽跳,不知何時才會噩夢結束。刻下經濟局面越來越複雜,但我有信心噩夢始終會完,只是不知何時。

美國的金融危機,源自樓價過高,最終要大幅回落。部分樓宇買家毋須首期便可置業,他們沒有充裕的還款能力,這惡果猶如雪球般滾大,導致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及貿易金額驟降,問題更席捲至全球各國。

美國財長保爾森拼命提辦法救火,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以不斷減息相助,但修成正果需時。香港壞消息不絕

香港樓價現正下滑,消費力也逐步減退,而且裁員及公司結業的消息不絕,讓普羅大眾明白未來環境愈來愈差。雖然很多股票的價格已跌至很吸引的水平,但也不能斷定股市是否已見底,來年企業的盈利及派息應會減少。

當悲觀者着眼過去的熊市,希望藉此推算今後的去向,我亦分析了香港過去熊市的數據供大家參考。

以上數據顯示過去五次的熊市,累積長達九十二個月,平均從高位跌了六成半,但未能告訴我們熊市究竟何時完結,只知道平均每次為期逾一年。我認為剛過去的十月恒指低見一萬零六百點,即使不是底部,也相距不遠。

我將上述的數據用相反角度再演繹,得出令人鼓舞的牛市周期表。

此表記錄牛市累積長達二十六年,較熊市的生命高出近兩倍半,而平均每次升幅高達六點七倍!即使將熊市所失的亦一併計算,每次牛熊交替,平均需時六年九個月,回報也達兩點三倍。若你從一九七四年便開始投資股票至今,回報更達二十倍,十分驚人!

即使你錯過了七四年的底部,只能在六百點之時入市,回報亦相當豐厚,這還未計歷年來股息的收入。

我要強調,投資股票致勝之道是講求信心與耐性,失敗者往往經不起考驗沽貨,最終未能買回。

再買創科

上 週我以一元九角半,增持兩萬股創科。這個決定,只適合一些不怕輸的投資者跟隨,因為此公司正面臨銷售下跌及融資困難等考驗。惟只要金融海嘯過去,一切回復 正常,我認為屆時創科的股價有望重返以前的高位,但這或需要數年時間。偏偏很多投資者只追求即時回報,希望收成能像樹上摘取蘋果般唾手可得。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

反射理論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495


 


近日幾位 blogger 都講索羅斯 (George Soros) 的反射理論 (Theory of reflexivity),我又執佢地口水尾講返幾句先。


 


索羅斯好耐之前在他的著作《金融鍊金 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已開始論述。最近他又再出了本新書:"The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再詳細而全面的解釋反射理論的要點。大家要知道,那並不是坊間普通的海嘯抽水書藉,索羅斯寫的東西是具有深度而值得深思的,層次和坊間的二 打六絕對不同。索羅斯在該著作的結論部份寫到明:My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book is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importance of reflexivity. 用去年發生的事情來引證反射理論,並發掘新的思考框架。


 


所謂「反射」是指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動機、期望或認識;與他們參與的事件、情況之間的一種雙向關係。 參與者期望透過瞭解和預測事件的未來,並跟據這些預測和期望採取行動。但當這些預測和期望付諸行動時,又會反過來影響和改變事件的發展過程和原來可能的未來狀況。  索羅斯認為傳統經濟學時常不管用,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的認識是有限的,而不是像傳統經濟學上所經常假定的人對市場擁有完全資訊並完全理性行動。而市場參與者的思想和實際發生的事實,也不是完全隔絕,而是互相影響。


 


不同的市場的人士會根據自己不同的偏見去進行交易,而偏見所造成的「羊群效應」會影響著市場的發展趨勢。所以,市場的運行並非都是有效率和理性,而市場的價格好多時候都有錯誤,未必能反映其本身價值。


 


這種反射的情況經常在金融市場出現。最普遍的表現方式是價格的起起跌跌。市場價格反映參與者的偏見,大部份情況下當投資者看到事實證據和當初的偏見不符時,偏見就會被修正,而由另一種偏見去取代。


 


只有很個別的情況下,當某種市場偏見發生了自我強化的情況,那就會出現 "boom - bust sequence"。這些「榮枯相生」的情況,最常見於涉及借貸和股權槓桿的事情上。例如今次的金融危機以及美國六十年代的併購狂潮。(巨大的泡沫並非像想象中那麼常發生)


 


Boom - bust sequence 有 8 個階段:


 


1. The trend is not yet recognized.


 


2. Period of Acceleration.(趨勢被當前市場的偏見所確認)


 


3. Period of Testing(價格會有修正的情況,假如市場偏見和趨勢能在挑戰下仍然生存,它們將演變成更強大和更偏離平衡點的情況。)


 


4. Bias and Trend Firmly Established. (假如市場偏見和趨勢不能在挑戰下生存,泡沫就不會發生了。)


 


5. Moment of Truth. (現實再無法容納那些被誇大了的期望。)


 


6. Twilight Period. (當市場的參與者自己本身都不再相信這些偏見,但自己仍在玩這場遊戲。)


 


7. Tipping Point.(趨勢逆轉,市場偏見也已經轉向)
8. Catastrophic Downward Acceleration [The Crash] (災難式的向下崩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5

用人的理論與現實 左丁山


2009-06-11  AppleDaily





 

金 管局總裁一職,由誰人接任?似乎大熱門係陳德霖,如果正式宣佈之日,人選唔係陳先生,中環銀行界會有掃唔晒咁多眼鏡碎片。民主派指曾特首用人唯親,甚至任 用家臣(不妨參考陶傑說法,「謁陵」與「家臣」都係中國人根深蒂固之帝皇思想),未免係為反對而反對,反而練乙錚教授之〈「任人唯親」的另類解讀〉一文 (《信報》六月八日),有啲意思,不妨討論吓。練教授係著名經濟學家,雖然已經唔教書,轉為《信報》總主筆,但睇佢啲文章學經濟,讀者有本有利。


練教授話 用人唯親有三類:第一,制度問題;第二,近親繁殖;第三,金管局之獨立性。佢根據第二、第三點,指出陳德霖出身金管局,非局外人,係近親。而且陳德霖現與 權力中心距離較近,或難保持獨立性,故此「陳德霖還不是理想人選。」理論上,練教授嘅推理,放諸四海而未必錯,用之以評論美國、英國、澳洲、歐盟、新加 坡、印度等等國家嘅儲備銀行主席/行長/董事總經理,一樣會通,新人上任之前,其他人猜想佢嘅獨立性、工作能力與視野,講乜都得。譬如候任人唔係陳德霖嘅 話,而係一位:北大/清華畢業,哈佛/麻省理工經濟學博士,曾在世界銀行/IMF任職十年,後在花旗/美銀/大摩/高盛之類任職十年,做到董事總經理,居 港八年,有香港身份證咁嘅人物,香港有呀,搵佢做金管局總裁,香港人是否會信任?


民主派會否懷疑佢嘅效忠對象係北京權力核心,北京一早派嚟香港蹲點,「伺 機而動」嘅分子?呢位仁兄仁姐是否又會保持金管局獨立性?一切存疑。上網查吓:英倫銀行行長Mervyn King係經濟學家,九○年加入英倫銀行;印度儲備銀行行長Subbarao博士係公僕出身;澳洲儲備銀行主席Glenn Stevens在一九九○年加入銀行;新加坡金管局董事長Heng Swee Keat係公僕出身,做過部長,一九九七至二○○○年係李光耀辦公室首席私人秘書;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係大學教授,但做主席之前,已加入聯儲局。以上述 資料嚟睇,佢哋全部都係「局內人」,自政府或銀行內部提升,近乎近親繁殖一類,而且與政府有種種關係,獨立性成疑。講多點,佢哋全部唔係賣廣告公開環球招 聘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9

中醫理論比投資理論更先進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9064078/%E4%B8%AD%E9%86%AB%E7%90%86%E8%AB%96%E6%AF%94%E6%8A%95%E8%B3%87%E7%90%86%E8%AB%96%E6%9B%B4%E5%85%88%E9%80%B2/


什麼叫好公司?
什麼叫價值?什麼叫margin of safety?
什麼叫牛市?熊市?
什麼叫risk management?
什麼叫突破?

我們可以有一些形容,而且很多都是用歸納法,而不是用推理的。

例如:好公司就是有議價能力的,有好的管理者經營,注中股東利益,高ROIC。
那是否這樣才可以算是好公司,才值得投資?type1 and type 2 error如何呢?

中醫跟很多投資人的思維差不多,以象類比,歸納立論,動態調整。然而,中醫處理這些模糊性及動態變化,比各投資理論都要細緻。

如中醫診斷原則:司外揣内、見微知著、以常達變,整體審察,四診合參,辨病辨證結合

投資人:這是牛定熊?
中醫人:這是熱定寒?之餘,中醫還會說這是表熱還是裏熱?表虛熱?還是表實熱呢?

陰陽、表裏、虛實、寒熱,是中醫最基本的八綱辨證...已經比投資的分析更全面了。

以象類比,什麼叫熱?可以五臟六腑及經絡三焦的表現去看。惡熱是熱,大汗是熱,尿少是熱,舌紅是熱,脉數是熱...多象合一,就歸納成熱。

以象類比,什麼叫做平?PE低,roe 高,有競爭力,個別事件等。不過如果相對起中醫的八網x五臟六腑(入面仲細分好多)x經絡三焦,中醫的系統要比投資要細緻及嚴緊得多。


中醫要有正碓的診斷,才能得出正確的治法,以及方藥。表裏分不清,理法方藥就會南轅北轍。

同樣,要投資有好的效果,簡單的歸類會有很多不同的結果。用錯方法,持有失敗作,下場可以十分慘烈。

中醫理論,有很多投資值得參考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4

投資理論的發展:向中醫學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9200323/%E6%8A%95%E8%B3%87%E7%90%86%E8%AB%96%E7%9A%84%E7%99%BC%E5%B1%95%EF%BC%9A%E5%90%91%E4%B8%AD%E9%86%AB%E5%AD%B8/


雖然投資分析已有很多年歷史,但因為始創人都是獨樹一格,所以發展到 今時今日,依然是停留在各家學說的零散時代。各家學說即使越來越精密,但各持己見,很少互補長短,集其大成。其間更有不少罵戰,例如很多門派都書都會談及 別家如何差勁,失敗種種。在科學發展中,這種性格是會阻礙學習及進化的。在理解現今的投資學派後,就會發現其方法論並不完整及有系統。

中醫理論已經發展很久,在欠缺精密儀器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達到精密的西方醫方也難以解釋的治療效果。除了效果良好,值得研究的是中醫理論的特性以及中醫理論是如何發展而成。投資理論的發展,可以從中醫理論學習到什麼呢?

現今大致投資分類門派:

價值投資派:

-計量價值投資(偏向會計及統計)

-質量價值投資(偏向靠分析主觀對生意的理解)。

這兩個子派系看似類似,但操作上很有不同。主要分歧在於持有時間,組合管理上。各持己見,各有長短。它們之間的衝突,主要在定價及競爭力上,而主要化解衝突的方法是在對未來增長的假設上做功夫。因此,100倍市盈率的公司也可以是價值投資。

技術分析派:

-計量技術分析(MA, rsi, macd, stot, a/d line, float analysis etc)

-圖形幾何技術分析(形態分析、陰陽燭、波浪理論,黃金比率,周期分析,箱形理論,分形理論等)。

它 們可以還會配合不同的風險及組合管理方法,時序分析以及Inter-market分析。它們之間已有不少衝突,但那些衝突被風險及組合管理所軟化。兩個技 術分析學派,間中會有所容合成為一種叫Trading Setup的交易連續技,即能整合程序要涉及多個連續條件才會產生交易信號。

經濟學派:

-計量統計學派

-歷史發展學派

多數配合價值或技術分析以及風險管理使用。

統計套利學派:

-季節性分析

-天文分析

-歷史統計分析(moderm portfolio theory, passive investing etc)

這 些學派將一大埋data 加上統計學,可以發展成異常複雜的數學。有些風險管理也加上了很多統計學元素而變成十分複雜。這些複雜的統計模型及理論是很多複 雜的結構性金融產品的立腳點。雖然人們未必用上這些東西,但卻不能忽略統計學所衍生出來的產品及資金推動力量如何影響著全球的金融市場及經濟。

資本運作學派:

分析市場參與者動作,去推斷股票價格發展。包括分析注資、重組、收購合併、配股、內線增減持、基金動向及上市公司推廣等等。

心理學派:

心 理派可以有很多分支了,主要是形容為主,用於解釋及財富管理,也可用計量形式去協助投資分析,如情緒指標。心理學也跟經濟學慢慢聚合。可惜的是,心理學本 身也是一個各家學說的零散學科,心理哲學與實驗方法論中間有很多矛盾...機於驗證的困難,心理學可能比投資更難聚合。

消息派:

主要根據消息而作出反應去獲利,例如炒業績經驗導向為主,理論本身未成大器,但個別經驗人士可以表現突出。

我 想應該還有一些各家學說我漏了。讀者可以替我補足呢~其實很多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上多種的方法。我傾向用上價值投資、技術分析,經濟及資本運作次之。 有些朋友則是價值加資本運用很強,有些則是宏觀加技術,有些則是資本運用為主,其他為副。各有千秋,做得好的都能跑羸大市,獲利豐富,所以說條條大路通羅 馬。

我想討論的投資分析發展,主要有兩方面:

-各家學說的組合應用

主要從事各家學說的分散投資。因為各家學說 各有長短,在不同市場情況有其突出的表現,而市場上的人材太多是偏向一兩種的學說。如果找得上各家學說的佼佼者,加上淘弱留強,或跟據對市場的理解而調 節,他們表現的和自然能夠長期穩定地跑羸大市。這是較高層次的投資分析的應用,或需要對市場的了解及靈活的心靈。

另一種是條件式的Setup方法。比較經典的是William O'neil的Canslim 分析方法,配合了價值分析、技術分析、資本運用等方法的meta-model。這種條件式的學說組合應用,使投資乎合各學說所看到的有利條件,回避不利條件。雖然未必可以做到傳奇性的回報,但一般人應用起來應會比較單純地運用單一學說更安全地獲利。

-各家學說的聚合

其實各家學說的目的,都是想佔有有利的位置,回歸不利的情況。中間有獲利、風險、時間、資源及市場空間等考慮。理論上可以互補不足,但可惜的是那些理論成立之初的各種假設大異其趣,使理論聚合在理論上及操作上都很大難度。

中醫理論本身是有無數人士透過經驗歸納,加上易經的象學類用去推演而成的理論,有趣的是中醫理論本質上比投資各家學說在方法學上更為先進。我嘗試比較一個投資者及中醫是如何作出決定的。

一 個投資者可能因為自己對經濟及商業的理解,加上自己對一間公司的業務有興趣,進行研究。他可能看了那些會計歷史及發展前景,再看看股價的發展,在兩者都不 錯的情況下,根據他本身的資金及風險Exposure,買入了一些。之後可能他看一些消息動向,或者股價走勢,或者自身組合及市場意見去調較持股。這個動 態的過程可能用上了多種的學說分析,而他可能自學或不自覺地根據了當時的學說偏好而作出分析,從而得出當時那學說的結果。有些投資人因為認為理論不可聚合 及分散,所以主動地集中單一學說,從而增加學說表現的持續性。

中醫跟投資分析,在最決策層面,存在不少歸納法為主的思路,而非單純的計量方 析。始終計量方法需要很多市場假設,而那些假設及假設的調解也是需要主觀的意見,也是需要歸納而成。除非是單純的被動計量方法,但其表現多數一般。市場上 出現的傳奇投資者都是有其獨特見解及方法,而那些決策很有可能是歸納法來完成。簡單而言,現在投資各家學說的應用,存在著聚則亂,寡則偏的情況,各家說未 能產生1+1>2的效果。然而,中醫理論則可以做到。

中醫理論的聚合性:

中醫的方法論,主要是整體、動態、功能、聯系以及直覺類比:

中 醫看病,一開始就以望聞問切去得出患者的所有可能資料。然後,根據資料去分辨患者的病及證型,推斷患者的病因病機,從而根據病人、天氣及地理建立治療原 則,指導運用已成的方劑上,進步加減,叮囑預後及調攝,或預定覆診再檢討。當中運用的歸納法,雖然不致於絶對準備,但如果一個人有大量氣虛現象,而沒有特 別奇異的表現,則歸納為氣虛,雖不中亦不遠。這種多象合人的歸納法,可以在複雜的系統中增加準確性。有趣的是,中醫治暗瘡、月經、腰痛、失眠、甚至情緒 病,都可能用上同一條治療氣虛證的方劑。有趣的是,氣本身並非物質,而是概念上的功能,但中醫運用歸納而成的概念,以象類比,反推出可以獨立於病,根據概 念而成的治療方法。

即使說,不同病的病人,都有A, B, C等表現,而a, b, c 等表現,都屬於氣虛的表現,所以不同病的人都歸納為氣虛,而中醫治的是氣虛,以補氣為主,而治療氣虛後,不同病的病人都同時可以改善。中間那氣虛的歸納, 及治療氣虛的推演,是現今科學及投資理論所難以理解的。

中醫理論的發展模式:

中醫理論得以統一發展,我認為主要因為中醫有其統一的信念基礎:易學及陰陽五行學說。

中 醫理論分析,主要分為理、法、方藥,或者理論、診斷、治法及用方用藥等。理論分別有陰陽五行學說,臟腑學說,八綱學說(陰陽表理寒熱虛實),六經辨證,經 絡學說,衛氣營血學說,三焦學說等。每一個學說都理論,都貫穿著整個診斷與治療甚至預後養生的過程。中醫理論雖然存在著多個學說,但學說之間有很多共同溝 通的語言及模式。

有一個出名的醫家叫張仲景,著有<<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佔了中醫四大經典之二。有趣的是這個醫家發明的六經辨 證,是始於陰陽學說,加以臨床經驗所推演出來。雖然他將陽分為了太陽,陽明,少陽;將陰分為太陰,少陰,厥陰;己經十分創新,但都是以傳統為依歸而推演出 來的,所以其創新運用起來並沒有跟傳統的中醫理論有很大的分歧。他也明白病種繁多,有一些真的難以歸類,所以除了分類為證型,他也把一些情況分為病,但也 不忙以傳統的理論去補充。

易學與陰陽學說,以及傳統中醫理論,不單止貫應整個應用上,而是推演至個人,社會,甚至世界上都通用,穿越時空。有了這個整體觀的框架,除了歸納法可以得以有秩序,而運用類比法時,則可以很有系統,所謂多象合一(歸納),以象類比(類比)。

有 人認為這是不科學的方法,而理論本身沒有創新,所以十分守舊原始。方法論上,實際上未必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必要,因為那並非事實的探討,而是處理及反應事實 的方法論,是一個組織運用智識的選擇,也可能是理論上的完滿所導致.相同的情況就是,數學除了發明complex number,需唔需要更多種數呢?如果不發明,是否原始呢?實際上是complex number 在理論上已經完整了數學對數字的需求,劃蛇已不再添足了。

中醫在創新上,主要在於依歸著方法論的指導去推演。可知中醫開方為什麼可以因人而異,其實每次開方正是在進行創新了。這種病證結合,比單純治病有大很多的靈活性,但又不失其依據。

投資理論聚合:

這需要像中醫有一個核心的思想,共同的語言依據去指導融合與推演。

我 認為階段在投資分析中十分重要。世界上沒有不完的牛市,不停的經濟增長,永不下跌的股價,永續不滅的公司,永遠昌盛的行業。心理周期,經濟周期,交易泡沫 周期,公司發展周期,行業周期等,究竟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他們會怎樣互相影響。各周期的階段有什麼表現可以觀察,而不同的階段組合,相應用措施應如何調 較?

階段可以把散亂的各家學說歸於整體循環,學說的觀察可以互相聯絡論證階段,從而制定相應策略。有了階段的指導,各家學說就可以有意識地 選擇配合使用以及調較強弱。中醫有用藥如用兵,投資的目標也可以不止是獲利,而有很多個人化的風險波動等選擇,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整體審察。

階 段化只是暫時我想到的聚合方向,可能有更多方向,而向內也有很多同行可以建議建設的地方。一直流傳的牛熊分期,是一個典型的階段化方法。這牛熊理論可以一 直流傳至今可見其說服力,但中間已經多年沒有進行深化及結合不斷發展的各家學說了。這個牛熊理論可以作為階段化的借鏡或者出發點呢!

學習及執行傳統,對我有利;學習及聚合傳統,則對世界有利。希望自己未來可以盡一分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55

院長的告白/道氏理論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153


青山院長


的告白:


 


有很多人士不明白中期方向的重要,只好一於死揸長牛。


 


好彩頭買進一只大升的當炒股就自我幻想只要死揸必富。


 


可憐虫連中期方向都沒能看清楚,怎可以在千萬只股票中再次好彩頭呢?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呀!


 


院長的言語可能傷害了一些人的自尊,但是院長是真心的。


 


-----------


 


院長的說話,永遠都那麼到肉........實在不可不聽。


 


太多人參予市場卻沒有好好認識市場。


 


不少人對市場的認識只滿足於 Benjamin Graham 講的「市場先生」那個層面。


 


一個人要把市場當成傻仔前,有沒有好好先認識它呢?亦有沒有好好先認識自己究竟知道多少東西呢?


 


參予市場,卻選擇漠視市場,就像在玩一個遊戲,卻漠視該遊戲的規則一樣。咁樣能玩贏的機會有多大?儘管贏了,自己又知唔知道有多少幸運的成份?


要認識市場,我認為最基本就是認識道氏理論 (Dow's Theory)。要好好地透徹理解道氏理論,才能真正認識市場。不認識市場,那就不能認識資本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

道氏理論1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246


好多人投票話不認識道氏理論 (Dow's Theory)...... 唔知真的假..... 不過我相信好人都聽過下.... 每日用的好多 terms,熊市、牛市、長期趨勢、中期調整等等,都是由道氏理論來的,道氏理論影響深遠。

我想寫之前到CYC個網誌好正咁為我講咗個前奏...

http://hk.myblog.yahoo.com/cyc-blog/article?mid=1886

最重要睇下D對話.....可見不懂道氏理論的,確實大有人在。

道氏理論是認識市場和很多技術分析之基本,所以十分值得討論。

坊間對道氏理論也有很多誤解,最大的誤解 是認為道氏理論建於差不多上世紀之始,已不合時宜。而事實上,道氏理論歷久不衰。原因是什麼?那就是我時常說的,市場的內容會變,參予市場的人會轉,但人 性是不會變。人會在類似的環境因素下作出類似的反應,這也是技術分析的基礎。CYC能好好認識道氏理論,結果在牛市初期重鎚出擊大有斬獲,相反那個一舊雲 先生就已消失天與地.....

要解釋道氏理論,三言兩語絕對無可能,當然學任何東西都一樣,那就是必定要掌握最簡單的核心部份。

Dow's Theory 那個 Dow,叫做 Charles Dow,他是杜瓊斯公司和華爾街日報的創辦人之一,他亦同時是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在1895年他創造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1897年他再創一個道瓊斯運 輸指數(主要是鐵路股票),目的是觀察經濟最基本的形成部分--製造和輸送。他以那些指數作為觀察經濟活動的指標,原意並不是想去預測股票的價格活動。

Charles Dow 1902年賣了鹹鴨蛋後,一個為Dow 工作的人叫 William Peter Hamilton,他繼續大力推廣和整理Dow對市場的理念。將 Dow 生前在華爾街日報 Editorial寫的文章整理,在1922年出版了一本書叫 "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 的書(中文叫《股市晴雨表》),把雜亂無章的理念變得細緻和系統化。

"The Stock Maret Barometer"出街後,有個Dow 和 Hamilton的 fans 叫 Robert Rhea ,Rhea應用了他們的測市理念,並成功在股市勁賺。於是他再更進一步整理道氏的原則、方法的理論,並加入股價變動和成交量的關係,出版成書。其著作包括 -"The Dow Theory", "Dow Theory Applied to Business and Banking"。

因此,現時這麼系統化的道氏理論,其實是由三個人--Dow、Hamilton、Rhea的努力而得來。

根據 Rhea 所講,應用道氏理論前,首先要明白3個最基本的假設 (Hypothesis/ Assumptions),這是一般坊間論述所欠缺的。

假設一、市場指數每日的波動是有可能被操控的,而次級的走勢 (Secondary reactions)都有可能被操控,但程度十分有限。基本長期的走勢是絕對無法被操控的。

假設二、指數/大盤反映了一切。

每日指數/大盤的波動代表了市場所有參予者的希望、失望、和認知/知識。而所有的市場參予者是會知道一切財經事情,因此他們的行動會基於預測這些事情所引發的後果來進行(當然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除外,例如天災、或者政府突如其來的措施等)。

市場參予者包括了一切樂觀者(包括長揸死 牛人士)、悲觀者(包括末日博士)、務實的人士(包括具備專業知識的個人或機構)。這一班人總體所得出來的結果是傾向擴展具生命力和盈利能力的企業,以及 限制了一些無利可圖的企業。而普遍上,市場參予者對未來商業活動的預測都算是正確的。否則我們社會的財富將會不斷萎縮,那也沒有什麼長遠的經濟增長和牛市 可言--財富無法聚在能獲利的生意上,全部掉到失敗的地方去化為烏有。(正確的投資帶來利潤,失敗的投資帶來虧損)

而某些突發事件例如聯儲局的某些行動、恐佈襲擊等等,卻能巨大地影響市場的方向。例如1984年7月24日,聯儲局主席沃爾克宣佈緊縮政策是「不恰當」的,當日股市馬上見底。其他的例如港股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政府入市事件等,也有同樣效果。

電腦程式操作也不能改變這個假設,它只能改變市場的波動的速度。

假設三、這理論並不是絕對正確的

道氏理論並不是用來擊敗市場的絕對正確兼完美無瑕的系統,它只是投資和投機的一種輔助,因此在使用它時必需客觀地搜集事實的證據來操作。

市場是人所組成,而人是會犯錯的。市場的集體智慧對未來的看法都會偶然犯錯(但市場的本質是容許參予者快速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因此,任何理論聲稱市場永不犯錯都是不能成立的(例如漫步理論)。

有些人拿著上面道氏理論的第二假設(指數 /市場反映了一切),就認為一般人是無法戰勝市場跑贏大盤,是徹底的錯誤。因為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完全,而每個人對每個消息的反應都不同,犯錯是會發生。而 大市的預測價值在於,參予者的判斷和喜好決定了價格,這是藉由他們真金白銀投資於市場表達意見的共識。

因此投資者/投機者一定要搞清楚什麼主要因素影響市場參予者的意見以及趨勢。觀察大盤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方法去知悉市場對財經事件的集體意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