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杠桿資金若受限 影響究竟有多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56

前兩周A股瘋狂上漲之所以令人心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杠桿資金的大量湧入,推動股市暴漲暴跌。這也引起了多方的註意,近來關於券商調高保證金比例、兩融收益權納入非標證監會專項檢查券商兩融業務的消息不絕於耳。

倘若兩融受限,市場資金以及投資者情緒受到影響,可能會對股市帶來沖擊。但這個沖擊究竟有多大?

見聞梳理了多家券商的觀點,其大都認為,此事的影響並不如外界想的那麽大。總結如下:

1、雖然融資融券余額一度飆升,但其規模占比依然較小,低於國際水平。

申銀萬國稱,目前融資融券余額市值比為2.5%,跟國際水平(3%)相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在五大入市資金中券商融資盤占比小,有其他杠桿資金;融資融券交易占比18%,低於國際20-25%的水平。

2、券商的杠桿並不高。

申萬提到,證券公司凈資產為8000億元,當前加杠桿的業務僅有股權質押融資(3000億),兩融(1萬億),傳統自營(包括直投、股票、債券5000億),券商有效杠桿2.5倍,還是很低的水平。證券公司增加杠桿當前總體還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不足,證監會放開收益憑證、短期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供給不是問題,離合理的5-6倍的杠桿還很遠。

3、按照現在的規模,即使兩融受益權全部算成非標,銀行也有很大的投資空間。

根據最近監管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多家券商測算,截止十月底,以理財產品余額口徑計算,商業銀行可以投資非標約5萬億元,以總資產口徑測算,商業銀行可以投資非標6.56萬億,現在兩融規模8500億元左右,券商兩融資金來源中,受益權轉讓銀行理財的占比不到20%,相比銀行可投資非標總量仍有很大空間。

4、銀行理財投資兩融受益權的意願強烈,其6-6.5%的回報率是銀行追逐的優質資產。

中金評論提到,銀行理財目前追求高收益資產的壓力很大。今年以來,由於非標債權融資的需求下降,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債權(即項目融資,收益相對較高)的余額幾乎沒有增長,而理財產品余額增長30-40%,高收益的非標債權投資占理財余額的比例明顯下降,導致理財資金池的平均收益率下降。而另一方面,由於存款競爭的壓力,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卻下降不明顯。兩者相減,銀行理財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今年盡管很多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很快,但理財業務部門的利潤卻同比負增長)。而兩融受益權在降息之前的收益率可達6-6.5%,且風險極低,是銀行理財爭相配置的資產。

5,本質上來說,某項業務的發展取決於市場需求。

中金認為,正如之前監管機構對銀信合作/非標業務等的監管在今年以前一直無效一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需求在,銀行總能通過“金融創新”繞過監管。更何況此次監管機構並沒有叫停理財投資兩融受益權,而是“可能”“將其納入非標”。

6,證監會監管嚴格,嚴重違約情況是小概率事件。

證監會對兩融業務一直監管較為嚴格,要求證券公司每天上報業務情況,對於部分違規行為也曾多次通報批評,因此,嚴重違規行為極小概率。據華泰證券的調研,兩融業務容易出現違規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融資6個月到期後沒有平倉,直接續借;二是單一券商所有客戶的信用賬戶持有某標的股票的市值超過該標的總市值16%後沒有及時上報並獲證監會書面同意。這兩方面性質並不算惡劣,可以通過補流程等方式解決。因此,我們判斷,檢查兩融業務多是例行檢查。

另外,市場傳言有券商違規高杠桿做兩融,據了解,各家券商兩融保證金比例在50%-80%不等,不存在1:3的情況,如此高杠桿,是收益權互換等業務。

目前兩融業務火爆,資金供不應求。多家主流券商已資金告急,短期內,兩融收益權轉讓可以補充部分彈藥,而正在密集推進的增發、H股將在明年1、2月份起逐步提供充分彈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