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金:A 股市場資金供求分析--其實不差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93

2014 年 A 股市場融資額為 7400 億,考慮減持 2500 億,合計資金需求 9900 億。保守估計 2015 年股市融資 1.1 萬億,樂觀情形下融資可達 1.5~2 萬億,或將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QQ20150106-3@2x

從 A 股市場歷史上看,市場資金需求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即新股發行、增發、配股等融資行為大幅增加,以及原有的限售股解禁後大量通過大股東減持進入流通。 

QQ20150106-1@2x

新股發行:2014 年新股發行共募集資金 669 億元,這一融資額在 A 股歷史相對較低。一方面是由於 2014 年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對超募進行限制,使得單只新股平均融資額大幅降低;其次是因為 2014 上半年新股發行還未進入常態,全年新上市公司僅 125 家,且沒有非常大型的 IPO2015 年,如果註冊制改革,或新股發行加速,估計新股發行融資額可達到 3500 億,如果大型 IPO 出爐,樂觀情形下新股發行融資額 7000 億 。

再融資:2014年增發融資額6582億元基本上都是定向增發,創下A股歷史上增發 最高記錄。這主要是因為在經濟轉型和改善的雙輪驅動下,A 股市場迎來了並購重組潮以產業資本為代表的增量資金借道定增進入並購重組市場。2015 年預計並購重組市場仍將保持活躍,增發融資額或能再增長 15%到 7500 億。配股融資額預計在 300 億左右。  

QQ20150106-2@2x


大股東減持:2014 年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減持額為 2519 億元,根據中登公司披露的數據,以往小非減持的累計比率在 47%左右,大非則在 8%左右,上交所減持比率 12.6%,深交所減持比率 19.4%,據此假設,解禁減持造成的 2015 年資金需求約 3400 億。

QQ20150106-4@2x  

QQ20150106-5@2x
 

在資金供給方面,受益於居民收入分配變化,融資融券的發展,養老金並軌落定,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改革, 以及市場逐漸放開引入海外資金等等,我們認為 2015 年股市增量資金來源充足,預計新增資金供給能達到 2.8 萬億,樂觀情形下可達 4.6 萬億 。 

QQ20150106-6@2x

居民收入分配變化

總體上看,股票投資在中國居民的資產和投資配置中的地位並不高,但是對於存款搬家額難以量化,因此從增量的角度進行測算。對 2005 年至 2015 年居民部門的收入分配進行的大致的測算如下: 

►  我國居民消費傾向(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經歷了先下降再提升的階段, 目前總體上穩定在 60%左右。
►  在剩余的約 40%的可用於投資的收入中,每年的結構性變化較大。以 2007 2008 年為例,2007 年有近一半的可用於投資的收入被投入了股市和其他投資品,而 2008 年,約 2/3 的資金流入了居民儲蓄,股市和其他投資品則為凈流出。 

► 近年來居民儲蓄意願逐年下降,顯示低存款利率對於居民儲蓄意願影響有所顯現。 

在房地產平穩的情況下,流入股市及其他投資品的資金有望達到 3.6 萬億,相比 2014 年增長 15%;在股市賺錢效應的趨勢下,居民收入對股市新增資金的貢獻為 1.8 萬億。  

QQ20150106-7@2x

融資余額擴張 

2014 年融資余額快速擴張是推動市場上漲的重要增量資金。從以下幾方面測算,目前融資額上限尚不具備約束力,融資余額還有進一步擴充的空間。 

可融資融券標的流通市值的 25%:隨著可融融資股票池的擴容,可融資標的 A 股流通市值的 25%構成的融資余額上限也將水漲船高,所以該上限尚不具備約束力。 

保證金限制:根據《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的規定,融資或融券保證金比例均不得低於 50%,各家券商也有各自的限制,通常高於 50%的比例。除了現金之外, 部分 A 股、ETF 以及債券也可按一定比例沖抵保證金。若以券商保證金的均值 70%, 以及持股可抵 65%的保證金為標準,A 股非機構投資者持股部分就可以沖抵保證金約 2.7 萬億,這在目前也不具備約束。 

券商財務杠桿約束:2014 8 月,證監會啟動《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 修訂工作,對券商財務杠桿上限做出了降低,將凈資本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於 8%, 降低為 4%。凈資產與負債的比例低於 20%,降低為 10%。若該風控指標新規發布, 將提升券商的財務杠桿,從而提升融資余額的上限。 

2015 年融資業務給市場帶來 4000 億的新增資金。兩融是個人投資者投資股市的主要杠桿工具,目前 A 股市場融資余額占總市值的比例為 3%左右。參考臺灣市場歷史數據,我們以 2014 年底的 A 股市場總市值(36.6 萬億)為基準,按照 4%的比例,估計融資余額有望超過 1.4 萬億,相比目前的 1 萬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融資融券活動有很大的波動性,因此也將給市場帶來較大的振動。 

養老“雙軌制”並軌 

預計養老“雙軌制”並軌後,新人(剛入職)參照現行辦法參保,老人(已退休)由財政補貼,不存在歷史成本,但是中人(已經工作多年)的養老金存在補繳的問題。 初步估算,養老金並軌需要補繳 3.8 萬億的成本,最多將給資本市場帶來 1.5 萬億的新增資金。   

QQ20150106-8@2x

QQ20150106-9@2x

海外資金流入 

綜合考慮滬港通和未來有可能建立的深港通,以及QFII和RQFII的逐漸擴容兩方面因素,按照 10%的比例保守估計增量資金 1000 億。 

 QQ20150106-10@2x

通過前文的分析和測算可知,A 股市場其實不差錢: 

從資金供求比較看,如果 2015 年註冊制改革,新股發行加速,按照 2014 年平均融資規模測算,估計新股發行融資額可達到 3500 億,考慮再融資也有一定的增長, 融資需求可過萬億。如果大型 IPO 出爐,樂觀情形下融資額可達 1.5~2 萬億,考慮 減持後資金需求可達 1.8~2.3 萬億。即便如此,保守估計下 2015 年的資金供給可達 2.8 萬億,不僅可以滿足融資需求,市場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從社會融資總量的結構看,2014 年直接融資占比 17.9%,其中企業債券融資占比 15.4%,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僅占 2.5%。從趨勢上看,債券融資占比不斷擴大, 而股票融資占比最高值是 2007 年的 7.3%,之後占比明顯回落。在社會融資總量增長 15%的情形下,如果明年 A 股融資額達到 1.1~1.5 萬億,其中 60%是非金融企業, 那麽非金融企業股市融資也只占社會融資總量的 3.7%~4.9%,這一比例從歷史上看並不高。 

QQ20150106-11@2x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75

股市資金收緊的三個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00

本文來源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陶沙,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文章亦刊登於微信公眾號:點金面對面(公共賬號mfd-11)

宏觀經濟並不理想,股市點位漲幅的紮實主要由資金推動。資金並未有來自國內的公墓基金或海外投資者,主要是來自券商和銀行。

對此我們采訪了興業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趨勢投資基金經理及綠色投資基金經理楊嶽斌。

興業全球趨勢投資基金最新規模為102.6億人民幣,興業全球綠色投資基金最新規模為33.2億人民幣。

陶沙:此輪A股上漲是否並不紮實?

楊嶽斌:漲的是很紮實,不過風險很大,不僅是隔日,甚至上下午都有顯著變化。例如往年公募基金年末前幾日早已經大局已定,但今年直到2014年年底最後幾日都會左右我們的表現。

所以策略上我們也傾向於跟隨,不去做太大的判斷,現時不應該做太大的動作。我們的倉位目前也不是很低,雖然持有金融股,但長期看好的消費股我們也會繼續持有,我們的風格還是會保持均衡。因為如果一家基金想短期追求特別出彩的業績,它的配置會很偏,例如去年作為一個成長股的基金經理,業績會很亮眼,但到今年可能會一塌糊塗。所以,我們現在會很謹慎,不會輕易變向,主要關註資金抽緊的信號,如果銀行的錢還是在往外放,也沒有必要把倉位降得很低,套現離場。即便有些東西不太理性,或者有些泡沫,我們也是采取跟隨的策略。

尋找市場資金收緊的信號需要從3個角度著手,一是觀察券商融資融券的情況;二是了解大型銀行在自營業務上的資金部署;三是關註官方媒體的口徑。
 
陶沙:哪些資金抽緊的信號您會特別留意?
 
楊嶽斌:這些資金來自銀行的概率比較大,但融資融券也有8000-9000億(人民幣)的余額。所以要看融資融券的情況如何,之前有聽說額度用盡的消息,但隨後傳出管理機構進一步放寬,允許加杠桿,有望達到15000億,因此這就不是一個資金抽緊的信號了。銀行方面,需要找幾家重點觀察進行溝通,例如某家大型股份制銀行在理財產品業務上不錯,也有涉及資金池的業務,我們通過與這些大型銀行溝通,了解監管層對它們的指導,因為它們也需要保障客戶的收益,所以當遇到風險的時候,也會有所撤離。另外,如果媒體上,諸如《人民日報》等發出要查銀行信號這類很嚴厲的信號,這就需要更加重視。
 
其實,判斷方向對於公募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例如前幾天股市跌了100多點,但如果那時離場,後來卻又升了很多,股票組合不可能輕易操作。
 
陶沙:您如何看後市?
 
楊嶽斌:傾向跟隨,我們在倉位上避免做太大的擺動。因為股票需要向前看,我們只有覺得值得長期投資才會投資,有時在個股上不明確的時候,在選擇行業上則更容易判斷。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外部的知識,和我們綜合的分析部門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
 
陶沙:2015年會看好什麽板塊?
 
楊嶽斌:2014年的時候,在前11個月我做的比較成功的是半導體,很有幸當時聽工信部的司長當面闡述為何要發展半導體。因為內地現在每年進口的數額是2000多億美金,超過了石油。但石油作為資源,是不得不買,但半導體是可以自己投入進行發展的,一旦國家在半導體上投入1元錢,就會帶動100塊錢的相關產業,因為半導體和我們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例如錄音機、手機、汽車電子都有半導體。國家很喜歡通過一個產業帶動其它行業的操作,例如以前的房地產,因為這可以帶動鋼筋、水泥等。
 
還有一個原因是去年的斯諾登事件,顯示國家很多軟件都已經被裝了後門。例如在軍工行業中,一些精確制導的導彈都是采用他人的芯片,所以在國家安全方面必須要發展自己的半導體,整個2014年我們在半導體的封裝上面還是有所斬獲。2015年,一些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可能會退市回到內地上市,我們會關註這方面的機會。
 
陶沙:在您的綠色基金方面,您對2015年環保行業有何看法?
 
楊嶽斌:這行業在大邏輯上沒有錯,因為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是犧牲環境,現在中國已經到環境承受的極限。
 
這一行業的風險在於,因為很多都是受到政府控制,運營各種項目就需要與個地方政府打交道,這會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因此商業模式就很難複制推廣。例如,在上海很有優勢,但在北京和廣州就需要另看,因此很難尋獲特別出眾的商業模式。
 
我們對水處理會更有興趣,垃圾焚燒因為這兩年已經是高峰期了,未來可能往下走,這方面需要區別對待。另外一些不錯的標的就是已經太貴。
 
光伏方面我覺得可以關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因為霧霾的確嚴重,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會有機會。比如2014年國家要求完成13個G,但其實只完成了7-8個G,中間有5-6個G差距,國家又要求每年20%的增長,2015年也就是15G的目標,加上2014沒完成的,意味著要完成18-20個G,這對光伏會有很大的促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83

避險模式:美債“瘋漲”引領 資金湧入國債避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15

隨著油價和股市的暴跌,全球資金瘋狂湧入以美債為主的國債避險,導致全球國債收益率暴跌。

周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驟降至2%以下,最低觸及1.889%,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降至0.288%;歐元區方面,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443%,法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720%。

us

japan

german

france

花旗全球G10外匯策略師Steven Englander表示:“2015年開年,G3貨幣集團的10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跌至1%以下。這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在1930年代,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國債收益率都要高於現有水平。”(這里的G3是指美國、歐元區和日本)

Englander指出,這顯示出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缺乏信心,但很難說我們已經處於一場恐慌之中。

新債王Gundlach上周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預計,如果油價跌至40美元,那麽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降至1%水平。昨天,美油再度暴跌4%,已經跌破48美元,距40美元更近了一步。

下圖可以看出,美國國債市場正在重現去年十月市場暴跌時的景象:

20150106_crash1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25

美債“流動性”危機:資金湧入 但無人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35

iStock_US-Economy-Wall-Street-XSmall

美國債市再次受到了成交下滑的困擾。

盡管投資者剛從假期回歸且交易意願不如平常,但債市價格卻在波動。全球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近日都跌至了歷史新低,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亦創超過兩年的新低。

據全球最大的交易商間經紀公司毅聯匯業,交易活動下降放大了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行。該美國國債最大的交易商間平臺的數據顯示,周二美國國債交易活動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了11%。這或意味著較少的交易者推動國債價格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按理說,在原油價格大跌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會買入國債避險才是。

對此,瑞信利率策略師Ira Jersey周二在郵件中回應稱,這“是最基本的”影響因素,“但是在沒有什麽流動性的情況下,收益率的變化超過了”避險本應造成的變化。

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整理的數據也顯示,流動性下降放大了美債收益率的變化。相較於2007年的平均水平,2014年交易量下降了11%。

周二, 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幅創2013年4月5日以來最大,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創下了2013年10月1日以來的最大跌幅。彭博社指出,昨日美債收益率的大跌與去年10月15日出現的閃崩不同,當時並無特別的原因造成收益率“自由落體”,而後又大幅反彈。

彭博社報道稱,伴隨著油價創下超過五年的新低,歐洲經濟顯示放緩跡象和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的擔憂,投資者湧入了美債。這將抑制通脹,減緩美聯儲今年加息的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41

杠桿資金瘋狂做空 國泰君安提示風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1560.html

在券商股股價已經處於歷史高位的情況下,空方也積極運用杠杠手段,即通過融券賣出券商股獲利。

桿資金做空兇猛 4只券商股被融券賣出55億元

從去年12月開始的牛市,是一場券商股發動的大行情。12月,中信證券(600030)股價接近翻倍,按後複權價計算,本周三中信證券已經超過2007年大牛市,創出歷史新高。光大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這3只2009~2010年之間上市的券商股也早已收複多年的發行價失地,創出歷史新高。

本輪牛市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以融資為代表的杠桿資金的推動。但在券商股股價已經處於歷史高位的情況下,空方也積極運用杠杠手段,即通過融券賣出券商股獲利。

4只券商股貢獻1/3融券賣出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從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月7日,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的非銀金融板塊共發生融資凈買入776.85億元(即融資買入減去融資償還的凈額),資金流入量高居28個行業之首。其中,中信證券區間發生融資凈買入174.42億元,也因此取代中國平安,目前以288.59億元的融資余額排名所有標的股票首位。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由於券商板塊短期漲幅過大,投資者之間也開始出現分歧。盡管融券交易並非主流,但近期券商股在繼續被投資者巨額融資買入的同時,也承受著巨量融券賣出。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本周三,滬深兩市共發生融券賣出155.23億元,其中海通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興業證券賣出金額排名前四,合計被融券賣出55.50億元,市場占比高達35.75%。

海通證券被融券賣出8326.12萬股,金額20.24億元;而其當天二級市場總成交為131.8億元,也就是說融券賣出占其成交比例達到了15.36%。另外,海通當天還發生了26.52億元融資買入,占其成交的20.12%。這意味著當天海通超過三分之一的成交由杠桿資金推動。

華泰證券被融券賣出17.96億元,占其當天二級市場總成交125.6億元的14.30%。而同時其融資買入金額為23.71億元,成交占比為18.88%。中信證券和興業證券則被融券賣出11.20億元和6.07億元。

事實上,券商股被部分投資者看空的這種情況在去年年末已經初現端倪。這在華泰證券上體現得較為明顯。去年12月16日~31日,華泰共發生融券賣出7.06億股,金額折合168.05億元,而同期融資買入量為5.76億股,折合買入金額137.06億元。也就是說,這半個月華泰的融券賣出量較融資買入量多出1.3億股,融券賣出金額較融資買入金額高出30.99億元。

分析師提示短期風險

在此背景下,昨日券商板塊也出現了大幅回調。除了新上市的國信證券繼續漲停外,只有西部證券上漲了1.31%,其余券商股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跌幅最大的是方正證券和華泰證券,各下跌5.39%和6.2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元旦前後已經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了對券商板塊短期漲幅過大的謹慎。如中信建投非銀行金融研究員劉義就在最新周報中指出,2015年券商業績仍可保持較快增長,並且2014年上半年券商股業績基數較低,因此2015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券商股仍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維持"增持"評級。但同時他也特別提到,"對於券商股應理性投資,2014年四季度券商板塊漲幅過大,預計2015年在相對表現上將明顯不及2014年四季度。"

華融證券的趙莎莎也認為,盡管3~5年內將是證券行業跨越式發展的轉型期,但整個板塊"估值壓力增大,警惕短期回落風險"。(每日經濟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52

中國資金一手導演銅價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64

1176041825034061054

銅價周三創下五年半新低,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分析師稱本次暴跌是中國投資者大幅拋售所驅動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繼上海期銅價格下跌逾7%以後,周三亞市盤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大跌超8%,創2011年9月來最大跌幅;盤中觸及5353.25美元/噸,刷新2009年7月以來新低。

當天COMEX期銅也在中國市場開盤以後大幅下跌近7%,至2.5美元/磅下方:

20150113-copper5,w_640

花旗(Citi)分析師David Wilson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當前(銅價的下跌)與基本面無關,皆因供應大幅過剩所致。隔夜上期所的大規模拋售引發了LME更多賣單。

麥格理(Macquarie)分析師Vivienne Lloyd昨日也表示,淩晨中國資金“贏得了一個回合”,“大部分的拋售都發生在開盤後第一個小時,資金都在尋求賣出止損點位,而賣出平倉導致價格猛跌。”

經濟放緩打壓銅價?

油價的崩盤以及對全球增長放緩的擔憂,使銅價成為最新的受害者。本周一LME期銅跌破6000美元/噸的重要關口,為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周三銅價崩盤前不久,世界銀行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 報告中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無序的放緩”的擔憂,並且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3.4%下調至3%。

銅作為一種工業金屬,廣泛應用於建築和電子設備,因而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風向標。《華爾街日報》稱,世界銀行的報告沈重地打擊了銅價。

大宗商品交易公司Linn Group的經紀人Ira Epstein告訴該報:

銅價下跌就是在說,世界經濟不會平穩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幾乎全軍覆沒。周三,包含22種主要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重挫13%,盤中一度跌破100整數大關,觸及2002年8月以來新低。

於是,油價暴跌引發的不安、對大宗商品的悲觀情緒,加之季節性因素(春節前後,中國實物銅需求下降),成為近期銅價重挫的主要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一位交易員稱:

如果你把三個因素都考慮到,且銅價已經丟失關鍵支撐位,那麽這樣的暴跌就在所難免了。投資者趁著這樣的看空氛圍,推了銅價一把,試探它可以跌到什麽水平。

跌也中國 漲也中國?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部分分析師認為,銅近期是被過度拋售了,與基本面不符。與原油市場不同,銅市場不存在大量的過剩供應。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去年的銅使用量創下了紀錄。

麥格理的Lloyd表示,“銅不是原油,這個市場上沒有OPEC。” 該投行預計今年僅有9.88萬噸精銅過剩。Lloyd表示:

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被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SRB)輕易地解決掉,而該局是一個對價格敏感的買家。當認為價格便宜時,SRB喜歡牽涉其中。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介紹過,高盛稱今年二季度銅價可能反彈,這將取決於中國政府在一季度的購買量,季節性需求上升及潛在需求釋放的力度。

去年12月曾報道,高盛金屬團隊指出,銅價會跌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終購買人——SRB的購買量。去年11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國儲局可能一直在悄悄地大舉買入,防止銅價創新低。

巴克萊銀行也表示,鑒於銅庫存“相對低”、需求相對健康以及供應問題持續顯現,銅價料可尋得支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31

中國資金崛起 混沌投資主導銅價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17

IMG_3663

就在幾天前,在國外只有銅市場的行家才聽說過混沌投資。而現在,這家中國的對沖基金是金屬交易界的熱門話題。

在本周的銅價暴跌中,混沌投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中國的對沖基金在國際金屬市場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而混沌是其中一家。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到,銅價周三創下五年半新低,而本次暴跌很可能是中國投資者大幅拋售所驅動的。

繼上海期銅價格下跌逾7%以後,周三亞市盤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大跌超8%,創2011年9月來最大跌幅;盤中觸及5353.25美元/噸,刷新2009年7月以來新低。當天COMEX期銅也在中國市場開盤以後大幅下跌近7%,至2.5美元/磅下方。

20150113-copper5-w-640

混沌投資的交易周三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影響。混沌投資當天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激進的出售銅期貨,將銅價壓至2009年來最低水平。

一名資深交易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如果你認為美國的交易員十分激進,那這些人要比美國的交易員大三倍、快三倍、瘋狂三倍。他們的速度令人難以置信。

現在還不清楚混沌周三使用了多少資金來壓低銅價,或者他們是否已經關閉了做空的交易。不過交易員稱,混沌的行動時點精妙,混沌出手時,市場正因油價暴跌而下跌。

上海混沌投資只是中國眾多活躍在商品市場中對沖基金的其中一家。浙江敦和等投資公司在商品市場也十分積極。

由於基於電腦的高頻交易越來越普及,中國基金們采取的激進策略可以對市場產生即刻的影響。與2014年三月的跳水相似,交易員們表示,商品價格正越來越受到中國的影響。中國是全球原材料第一大消費國。

商品交易公司INTL FCStone的期貨經紀Edward Meir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以前,價格由歐洲設定,美國和中國跟隨。現在,趨勢在轉向亞洲。這些中國基金有許多的彈藥,有許多的資金流入它們。它們在大倉位交易上毫無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93

A股飆升 中國資金回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23

兩個月來A股連創新高,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普遍表現差強人意。原因之一是中國短線投資者紛紛轉投國內股市。

去年9月阿里巴巴以創紀錄規模IPO融資上市,中概股股價升至巔峰,此後一些企業和投資者就將資金轉回國內。《華爾街日報》報道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上海一位企業家Gang Hu去年拋售了持有的社交媒體公司歡聚時代、奇虎、聚美優品等十幾只中概股。他這些持倉去年夏季漲了20%,到目前為止跌了15%。僅聚美優品一只股票就讓他損失了60萬美元,現在這只個股的交易價比去年5月IPO的定價低40%。

Gang Hu現在開了A股的交易賬戶。他相信,繼去年大漲52.84%牛冠全球後,A股今年還會繼續上漲。他說:“中國有大量流動性,政府希望重振國內股市。我的一些朋友都說,滬指可能還會翻倍。”

《華爾街日報》下圖展示了上證綜指(綠)、納斯達克指數(紅)和追蹤百度、奇虎等30只中概股的中概30指數(ICS 30,藍)去年11月以來走勢。

A股,中國股市,上證指數,中概股,聚美優品,奇虎,歡聚時代

上述《華爾街日報》報道援引歡聚時代首席財務官何震宇的觀點稱,該司在美國市場股價去年9月以來重挫30%應歸咎於A股大反彈。去年12月和此前幾個月該司股票的成交量明顯不同,該司的大多數投資者都是中國人,他們目前都回歸中國市場追逐高回報。

此外,上述報道指出,去年11月開通的“滬港通”對投資者回流也有一定促進作用。此前將資產轉移到海外的一些富有中國人可以經由香港的賬戶購買A股,更隱秘地投資國內市場。

而對那些價值投資者來說,中國投資者資金回流的動向可能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挖掘被市場低估的中概股。現在奇虎和歡聚時代兩只股票的市盈率都只有17倍,遠低於巔峰期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00

Uber從高盛客戶手中融得16億美元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40

UBER

據多家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打車應用Uber已通過達成可轉換債券協議的方式,從高盛的私人財富管理客戶那里籌集到16億美元資金。這將為Uber擴展歐洲和亞洲市場提供“彈藥”。

“這可能是最大的一筆私人可轉債交易。”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表示

彭博稱,這筆投資將以6年期可轉換債券的形式進行,該債券可被轉換為Uber的普通股,轉換價格將較Uber的IPO定價低20%到30%。

許多華爾街的銀行家和矽谷的投資人認為,Uber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或者明年初進行IPO。《金融時報》報道,如果Uber沒能在四年內上市,這筆可轉債的利息將會提高。

彭博提到,除此以外,Uber還在尋求從多家對沖基金和國際戰略投資者那里籌集6億美元的資金。去年12月,Uber已經完成了一項12億美元的融資交易。

在上月的那筆融資中,Uber的估值達到410億美元,成為科技初創企業中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08

時隔一年央行重啟逆回購 向市場註入500億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44

央行今日在公開市場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是時隔一年後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 

據彭博引述一級交易商交易員稱,這次7天期逆回購的中標利率為3.85%。央行上一次進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是在2014年1月21日,中標利率為4.1%。

當前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為5%,較開盤的3.8%有所上揚,昨天這一品種利率收報3.5%。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預計,未來7天期逆回購招標利率有望接替此前的正回購利率,成為貨幣市場的定海神針,降低高企的貨幣利率。

QQ圖片20150122095943

今天,央行還與財政部進行了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標,向市場投放了500億元人民幣,期限6個月,中標利率為4.68%。中國上一次招標發行6個月國庫現金定存是去年7月15日,中標利率4.32%。

自2014年11月27日來,央行已經連續15次暫停了公開市場任何操作。但昨日,央行正式確認在近期對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展開了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除了2695億元到期續做以外,央行還新增了500億MLF,利率為3.5%。這是央行近兩個月來首度凈投放資金。

海通點評認為,昨日的舉措標誌著央行再度開閘放水。央行態度的轉變值得關註,同時也意味著降準等進一步的放水操作也成為可能。但申萬分析師陳康等人在今日的報告中稱,央行選擇MLF加量續作,反而意味著短期內降準的概率更低。 

而針對今天央行的逆回購操作,民生宏觀提到,這可能是為了春節流動性做準備。在“銀行不缺錢,實體經濟缺的是面不是水”的背景下, 央行逆回購釋放的更多是價格調控信號。當前外匯占款幾乎零增長,央行可以通過主動投放流動性,實現貨幣政策利率調控的轉型,3.85%可能是央行認可的7天利率上限。

民生還預計,抵押補充貸款(PSL)重現的概率在上升。

既然短期利率調控工具出現了,預計中長期利率調控工具不久就會出臺。我們認為在實體經濟下行高壓下,作為有效的量價雙向調控工具,PSL能實現穩增長、抵補基礎貨幣缺口、確定中長期政策利率的三重目的。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央行一直在盡力維持穩定的貨幣供應,防止太多流動性進入市場。但經濟形勢時刻在變化,所以央行有時候釋放流動性,有時候回收流動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