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心醬油毒害全台 夜市、小吃、餐館幾近全淪陷 政府管理無力 全民深陷美味危機

2013-05-20  TWM
 
 

 

上班族的一天,從早餐店的速食、中午的便當,到晚上夜市的排隊美食,樣樣都令人垂涎。但根據研究,吃下這些美食,恐怕讓人一天之內就吃下十幾種的食品添加物,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中,健康也悄悄亮起紅燈……。

撰文‧編輯部 攝影.攝影組每天早上,前往公司的路上,上班族Hank奔到早餐店,隨手從架上拿著早已做好的火腿三明治和一瓶優酪乳,付完帳匆匆趕著上班。中午的午餐會報,則一面聽簡報,一面攤開行政助理團訂的便當。一打開,炸雞排、醃黃蘿蔔、豆腐再配上翠綠的炒大陸妹和少許的酸菜,香味撲鼻而來,讓他忘了惱人的公事,三兩下就一掃而空。

到了晚上,和女朋友相約逛街吃消夜的Hank,走進夜市,滿坑滿谷的攤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但賣相極佳,而且俗擱大碗。小兩口先吃了一串烤蝦,再排隊買了一份大腸包小腸,看著鄰攤賣著用各式水果串成的糖葫蘆,忍不住也吃了一串。接著,各自點了一杯最愛的青蛙下蛋。最後要離開了,望見攤位上每個只賣十元的麵包,二話不說買下好幾個,準備隔天當早餐。

只是,忙了一整天,吃了一整天回到家後,Hank總是覺得口乾舌燥,還常常會有心悸想吐的現象。他不懂的是,三餐按時、足量的吃,卻為何一天比一天容易累?

吃太多﹁非食物﹂

上班族一天可能吞下多種食品添加物這是一般上班族最真實的寫照。你的一天當中,吃的、喝的,是否也和Hank大同小異呢?如果是,那麼請小心!你恐怕已不知不覺吃下一、二十種食品添加物。對食物和病理學有專精的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提出警告,口乾舌燥、易累、提不起勁,以及心悸想吐,可能無法全歸咎於工作壓力太重,而是吃下了太多的「非食物」!

我們來解構一下一般上班族一天默默吞下的人工添加物。以Hank為例,他一早拿的火腿三明治,其中的美乃滋可能含了乳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改良劑;火腿則有添加亞硝酸鹽來保色、防腐;而優酪乳則不排除加了去除酸味的香精和甜味劑。

中午的便當也是化學添加物的大本營。雞排用以蘇打粉為主成分的嫩精,讓肉質鬆軟保水,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祕密;炒大陸妹加點小蘇打粉讓顏色翠綠,也是自助餐料理的常態;至於豆腐和酸菜、醃黃蘿蔔,則有以下的可能:豆腐添加過氧化氫來漂白、酸菜為吃起來口感、味道更好,而用了品質改良劑、結著劑和調味劑;鮮黃的醃黃蘿蔔則靠黃色四號色素加持。

夜市更令人擔心,讓烤蝦脆感十足的硼砂、大腸包小腸保色的﹁聖品﹂亞硝酸鹽、糖葫蘆裡的色素、甘精和糖精,青蛙下蛋中的己二烯酸(防腐劑)……。算一算,一天之內,你我都暴露在十多種人工添加物的高風險中。

獨家揭露

夜市現危機,多項國民美食驗出違標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為了進一步查證,《今周刊》在四月二十九、三十日兩天,於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及高雄瑞豐夜市全台三大夜市,採買了二十二件台灣人最愛吃的夜市美食,如大腸包小腸、涼圓、雞排、青蛙下蛋、臭豆腐等,還透過餐飲業者前往台中專賣食材、雜貨的建國市場,購買一般自助餐店、攤販、餐廳最常使用的廉價醬油、滷肉用的爌肉精、鹼粉、嫩精等,送往包括消基會及衛生署也委託送驗的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添加物」風險,一探究竟。

而五月九日報告出爐,則有驚人的發現!其中送驗的食品中,餐館和攤販常用的醬油和夜市販售涼圓檢出了有超標使用人工添加物,甚至違法使用已禁用的化學物。

醬油方面,分別檢驗出「甲基咪唑」及「單氯丙二醇」等兩種化學物。「甲基咪唑」的化學名稱為4-MEI,為焦糖色素的成分之一,可使食品顏色呈黃棕色澤,曾在可樂被驗出。參與《今周刊》這次「為國民美食把關」行動,有毒物專家之稱的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這是很強的致癌物質,在夜市裡用來醃漬或製作滷汁,會使得致癌物質存在於食物中。」由此可知,《今周刊》送驗的醬油為化學合成醬油,廠商為求快速製成及價廉,因此添加焦糖色素,讓顏色漂亮。

至於「單氯丙二醇」則是化學醬油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化合物,在衛生署的法規規定,不得超出○.四ppm,此次驗出○.八六八ppm。而衛生署二○○九年所公布的研究資料就指出,﹁單氯丙二醇」被視為具基因毒性的致癌物質。「我們的衛生署法規相對寬鬆,這是很強的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我們發現這種毒物會攻擊動物的基因,產生細胞突變,這就是造成癌症細胞的開始。」吳家誠語重心長的表示,在歐洲曾經有名牌醬油被檢驗出含有單氯丙二醇成分,被要求全面下架。林杰樑指出,WHO認定這是極可能致癌物質,超過一ppm就會增加罹患乳癌、腎上腺癌的風險,並對男性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一檢出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醬油竟有違規添加物,《今周刊》立即組成了調查小組針對貨源及流通範圍,兵分多路追查其對台灣人的影響層面。首先,我們從醬油罐身所登載的製造廠商地址和電話,試圖從製造源頭查起。結果發現這名為「雙鶴」的醬油製造商,○五年設立登記為「雙鶴食品」,但其在經濟部商業司和網路上工商黃頁所登錄的地點,卻分別位於新北市三重和五股,而直到○八年,又在商業司撤銷雙鶴登記改為「一江食品」,但一江在商業司及財政部所揭露的地址,分別在新北市新莊區和桃園縣平鎮市,不過仍以﹁雙鶴﹂為品牌。

為了一解何以該廠商會有「一廠四窟」的疑惑,本刊調查小組立即循線就近前往新莊、三重勘查,竟發現這兩個登記地都位於一般民宅中,完全不像生產基地,其中我們詢問了緊鄰新莊據點的鐵工廠,鄰居則表示,該公司早在一、兩年前搬遷。

吃多少下肚?

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誤食由於疑竇越來越大,我們直接去電一江食品,業者則表示新莊僅為發票地址,五股才是工廠基地,於是《今周刊》調查小組直接前往該據點直擊,並佯裝攤商探詢,果然目擊昏暗、雜亂的工廠內,正有成批成批的醬油準備出貨。而從該廠商提供的型錄,我們得知其製造的品項高達五十多種,足見其影響層面比我們想像中的大。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在閒談之際,業者表示「雙鶴牌」醬油鋪貨地點早已遍及全台,還依客戶需求分等級販售,從每罐(五公升裝)八十元至一、二百元都有,甚至還幫迪化街通路商代工,以「台農醬油」貼牌對外販售。而這種每罐一百元左右的低價醬油,約莫僅僅一般醬油的五分之一價。

為了全面了解究竟「問題醬油」已被多少人吃下肚?《今周刊》進行第二層次的追查。我們先是透過一江食品所提供的台中銷貨據點,直接前往台中的大盤購買,該經銷商表示,大台中地區大盤直接配銷的據點就有一百多點,另外還有幾十家中盤以及建國、南屯等傳統市場也銷售「雙鶴」醬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中,包括一中、逢甲、東海等知名夜市許多攤商都使用該醬油,就連火鍋店也是愛用者。「龍井有一家雞排攤還一周叫貨四十箱(一百六十罐)呢!」「我們一個禮拜在台中就要出貨五百箱(二千罐)!」若由此推估,全台恐怕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外食族誤食了。

而諷刺的是,當我們再度回到迪化街醬油商店,某店老闆娘介紹了數種價位在一百五十元左右的產品,而當記者探詢更低價的醬油時,只見老闆娘表情尷尬,而坐在一旁的老闆不悅地說:「你要便宜的醬油,都有添加化學藥劑,吃多了都要洗腎的,我們不會賣這種東西!」事實上,同一條街上,就有人販賣老闆口中吃了會導致洗腎的醬油。

對此吳家誠建議,民眾若要避免買到化學醬油,或是化學醬油混合釀造醬油,最好選擇CNS標章,以及釀造公會的認證標章,醬油上要標明純釀造,才稍可安心些。

標示不清

標示﹁澱粉﹂ 實際用料為何難界定而衛生署日前發布查驗出的「工業修飾澱粉」被違規使用在食品的事件,其實《今周刊》也在官方消息發布之前,檢查出問題食品。我們將在南部購買的涼圓送驗,就檢驗出含有「順丁烯二酸」化合物,這是屬於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才會有的致癌成分。修飾澱粉使用廣泛,包括麵包、甜點、麵條等等,只要與澱粉相關的加工食品,都可能加入,好讓食物吃起來Q彈軟嫩,且不容易腐敗與硬化。

修飾澱粉在全世界有六○%是工業用途,一○%用於飼料,約三成屬於可食用,加上任何化工行都能方便取得,因此很容易被濫用。記者嘗試到台北市天水路的化工行購買「修飾澱粉」,一罐五百公克,新台幣二五○元,上面標示為「α澱粉」。「很多廠商在標示上,會直接寫『澱粉』,讓人搞不清楚,因此民眾在選用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吳家誠說。

對於此次的化驗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表示,目前衛生署未核准使用「順丁烯二酸」為食品添加物,該產品屬於違反︽衛生管理法︾第十二條規範,可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但如此的罰則是否過輕,則仍有爭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認為,化學修飾澱粉只有熱量,沒有其他營養價值,若業者大量使用不明食品添加物,更可能對食用者的肝、腎造成負面影響。

但專家也澄清,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添加物就一定有害,政府把非天然萃取或天然食材但以人工方式製造的食品添加物皆納入規範,共分為十七類、五百多項,也都明訂了範圍和用量。一般來說,符合規範的食品添加物進入體內後,也能如同一般食品在體內消化、吸收、代謝及排泄,不至於危害健康,「錯就錯在使用失當,也就是說,是『人』的錯!」

業者﹁愛不釋手﹂

求便宜、好吃、省事,食品添加物被濫用食品添加物之所以被濫用,不外乎因為這小小的化學物質,對食品從業人員來說,有著「成本變便宜」、「食物變好吃」、「賣相變好看」、「保存變持久」和「流程變快速」五大功能,難怪會讓業者愛不釋手。

「業者做菜會東加西加,這要怪消費者啊!」一位從事外燴辦桌多年的總鋪師就忿忿不平地說,在預算有限下,人人都要「俗擱大碗」,以辦桌來說,客戶要求每桌五千元就要總鋪師辦出一萬元的菜色,為了賓主盡歡,師傅叫貨時,龍蝦、烏魚子、干貝、鮑魚樣樣都有,但可能都是山寨版,也就是用許多其他的肉,加人工添加物合成做出的「人造肉」。現在供應商也會習慣問:「龍蝦,要叨一扮(哪一類,指真貨還是假貨)?」而吃辦桌的人,看到桌桌都有龍蝦頭,其實很多是上一攤回收的。這些祕密,供貨商、總鋪師甚至客戶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今周刊》蒐集近六年來國內各衛生機構查驗違法(超標或使用禁用品)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其中防腐劑違規件數以三八四一件居冠,顯見為了讓食物保存持久,是導致添加物濫用的禍首。在台中經營歐貝納烘焙坊的蔡孟書舉證歷歷:「去年夏天,我從一家大排長龍的麵包店買一袋果乾吐司,沒想到在炎炎夏日,吐司七天後都沒壞。怎麼可能?我自己做的,三天就發霉了!」食品添加物的魔力,還在於能夠「無中生有」。常被電視節目邀約的美食名嘴、現任恩承居粵菜海鮮餐廳負責人林秋香指出,有一次上節目,就有添加物達人,用了A牌的人參雞精加上B牌紅棗香料混在一起,再加上不知名的添加劑,結果她閉上眼睛一聞,居然和四神湯味道一模一樣。「你想想看,連我這麼多年的做菜經驗都真假難辨,更何況一般人?」吳家誠也憂心地說,「目前許多火鍋店都標榜有不同口味的湯底,檸檬香茅、豚骨的,但誰有這麼多時間一一各自熬煮?恐怕是要靠人工添加物來加持!」

荼毒下一代

食品添加物多少都會對健康產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化學添加物不是食物,即使合法,仍具有少許的毒性,一旦長期攝取,毒素便會累積在體內。醫界人士就憂心忡忡表示,許多添加物吃下後,初期未必會有明顯的症狀,但隨著時間累積,毒性囤積後,對負責解毒的肝及負責排毒的腎臟就會形成負擔,進而影響肝腎功能。若食用的劑量過高,或食用者本身代謝功能不佳,就有可能中毒,產生噁心、頭痛、嘔吐、心悸或過敏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抑制中樞神經、器官受損、染色體變異,甚至有生下畸胎或致癌危機。

最令人擔心的是,相對於成人,食品添加物對兒童的殘害更深,許多含有添加物的零食、飲料,就是荼毒下一代健康的殺手。根據英美等國的研究報告,經常食用含有人工色素及防腐劑混合的食品,有可能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明顯過動的行為。

然而儘管政府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落落長,看來已為老百姓作了把關,但事實上,其中仍充斥著漏洞與陷阱。

為降低使用者的戒心或罪惡感,製造商會為食品添加物編造一個美化的名稱。例如嫩精,「送到主廚手上,品名上就寫著嫩精,讓人認為這只是一罐讓肉類更保水、更軟嫩的絕佳助手,而不會去追究到底有什麼化學成分。」台中董月花客家人文餐廳行政主廚洪飛龍說。

誤用陷阱一:

巧立名目,非專業人士易誤用而廚界養成教育不足,觀念積非成是,也會造成添加劑錯誤使用。林秋香就指出,有一次看到一位香港師傅居然在一碗十人份的湯,足足放了滿滿一湯匙的味精,被糾正了,還理直氣壯地說:「你這麼要求,我不會做菜!」據了解,目前相關單位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檢測和規定,都是針對單一化學品,以白老鼠進行「最小產生病變劑量」或「最大不起病變劑量」實驗,再把得出的劑量以嚴格一百倍的數值規範到食品法規上。聽起來很安全,但林杰樑表示,很多食品添加物所產生的病變,是陸陸續續才被醫學證實的,因此,在醫學上還沒法證實對人體有害前,會先認定為可以使用,出問題了再一一剔除。也就是說,在法律落後於醫學的腳步下,我們早已默默吃下許多「合法,但有疑慮」的食品添加物了。

誤用陷阱二:

檢驗漏洞,制度趕不上實質迫害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的風險,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吳家誠另提醒,其實,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只要不是毒品,都很容易在一般的化工材料行或網站上買到,「會不會拿工業用的化學品用在食品上?就看業者的良心了。」同時,因測試或檢驗都僅針對單一化合物來進行,因此,若合併使用多種化合物,或是在條件複雜之下使用,就難以把關了。現代食品製作的程序和成分都變化多端,使用的添加物也種類繁多,很可能會激起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而侵害到人體。

吳家誠舉例,食品中已經添加了己二烯酸當防腐劑,若再加上亞硝酸鹽來保色,即使加己二烯酸和亞硝酸鹽都是合法的,但兩者相遇,很可能產生二硝甲基吡咯,而科學研究證明,這是一種頗強的致癌物。

誤用陷阱三:

複合使用添加物,毒性無從察覺兩樣食品中各自的添加物也會相互結合,例如喝了含有己二烯酸當防腐劑的劣酒,再吃進一根有亞硝酸鹽的香腸或臘肉,就等於不小心吃下了二硝甲基吡咯。

可怕的是,這樣的協力效應不僅會在吃的時候進行,也可能會在烹調時產生。再以香腸為例,經過亞硝酸鹽處理保色的香腸,在燒烤後除了會產生致癌物質苯芘類多環芳香化合物之外,還會產生致癌力更強大的硝基苯芘類毒性物質。

另外,個人飲食偏好,如喜愛吃香腸、臘肉、熱狗等醃肉食品,容易累積較多的亞硝酸鹽;而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對添加物沒什麼反應,但某些特定體質或疾病的人則會起不良的反應,如常食用蜜餞、豆乾、金針等製品,其上作為漂白劑的亞硫酸鹽,就容易加重氣喘患者的病情。

吃,原本是一件美事,但在講究速成的現代,連美食都變調了。黑心餐飲業者固然應受到譴責,但一味追求色香味與便利、便宜的消費者也要負責,在國人罹癌率再創新高的今天,是改變飲食習慣的時候了。而對於現行衛生相關法令,也要以更嚴格的標準訂定,方能真正為國民的健康把關!

純釀造醬油 VS. 化學醬油傳統的釀造醬油是以黃豆、小麥等為主原料,由麴菌慢慢將之分解發酵,再經過熟成、調煮、殺菌、澄清及過濾等步驟而製成。由於製程時間約需4到6個月,而且原料利用率較低,成本相對較高,為了降低售價,化學醬油應運而生。

化學醬油是以被搾過油的「脫脂黃豆」為原料,經鹽酸加熱水解、加鹼中和、過濾後調製而成,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在鹽酸水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單氯丙二醇(3-MCPD),聯合國農糧組織曾做過實驗,在高劑量的情況下對實驗動物具有腎臟及神經方面的毒性,但是在人體上並無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我國衛生署將單氯丙二醇的規範訂定為0.4ppm。 (辛曉昀)主廚示範瞬間料理 出「美食」滷肉 豬肉數塊 燉煮過程加入爌肉精不須長時間烹調,就能呈現味道香濃的滷汁味醃大黃瓜 醃製過程加入綠色和黃色色素 色澤鮮豔的醃大黃瓜即可上桌醃黃蘿蔔 蘿蔔去皮醃製過程加入黃色4號色素 無須等蘿蔔慢慢變色,醃黃蘿蔔就製作完成糖醋排骨 生排骨數塊 烹調過程加入黃色5號色素可呈現橘黃色的糖醋排骨低價醬油驗出致癌物!

雙鶴醬油檢驗出兩種有害化學成分,其中,單氯丙二醇明顯超標兩倍以上。食用過量對人體可能造成細胞突變,進而致癌。另甲基咪唑成分,衛生署雖尚未訂定標準,但過量食用,有可能造成白血病與肺癌。

市售涼圓

驗出違規化學物:順丁烯二酸檢驗結果:內含379 ppm(mg / kg)化學成分解析:為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成分對人體傷害:經老鼠實驗,會產生癲癇、腸胃出血及肌肉無力等症狀夜市美食危機四伏!

最常濫加食品添加物的夜市國民美食香腸(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加入亞硝酸鹽可使香腸保持鮮紅色並具防腐效果,過量食用恐致癌。

蝦子(泰國蝦、烤蝦、蝦仁煎) 硼砂硼砂能增加蝦子的彈性、脆度及改善其保水度,積存體內將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已禁止用於食品。

雞排(炸雞排、烤雞排) 嫩精分為天然的木瓜酵素成分和化學的小蘇打粉成分,能使肉質軟化,但後者若食用過量會使人有心悸、嘴脣發麻、短暫失去味覺等症狀。

粉圓(珍珠奶茶、青蛙下蛋) 防腐劑主要用於抑制粉圓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保存期限,過量食用會造成肝腎負擔,有致癌風險。

水果(現切水果、糖葫蘆) 糖精、甘精主要讓水果更甘甜,過量食用甘精會傷害肝臟和消化道,而糖精吃多了則有致膀胱癌的危險。

小心!食品添加物就在你身邊!

防腐劑

常見品目:己二烯酸、苯甲酸等21種 用途:抑制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後遺症:有致癌風險,形成肝腎負擔 常用食品:調味料、豆類及醃漬品等含水量高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硼砂(冰西) 脆丸、油麵、魚、蝦積存體內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有時引起紅血球破裂或腦膜痙攣而有少尿、禿頭、貧血、體溫失調、腸胃潰瘍。

福馬林(甲醛) 豆類(如豆芽菜)、乾製品(如蘿蔔乾、蝦米)、穀類(如米粉)、動物內臟、鳳爪 原為工業上清潔劑及防腐劑,具防腐及漂白效果,有不法商人非法用於食品。不當使用造成頭疼、昏睡、呼吸困難、消化障礙、嘔吐。

水楊酸 酒、醋、糕餅類(湯圓) 甲基水楊酸為合法香料,因具抑菌效果,常被非法當防腐劑,不當使用會造成耳鳴、頭痛、盜汗、發冷、嘔吐、呼吸困難、心臟衰竭。

殺菌劑

常見品目: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4種 用途:殺滅食品上所附著微生物後遺症:胃痛、嘔吐、呼吸困難、精神錯亂及致癌 常用食品:食用水、魚肉煉製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過氧化氫(雙氧水) 豆腐、豆乾、素雞、麵腸、魚漿、肉漿製品等有漂白和去除異味效果,但法令規定不得作食品漂白劑。會刺激腸胃黏膜,吃多可能引起頭痛、嘔吐,有致癌性。

抗氧化劑

常見品目:BHA、BHT、Vit E、Vit C等25種 用途:防止食品主成分氧化而變質後遺症:對眼睛皮膚有刺激性,對肝、腎、腸胃可能有致癌性 常用食品:油脂、魚貝類、水產醃漬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對健康可能影響BHA、BHT 油脂、速食麵、口香糖、乳酪、奶油 BHT確定為致癌劑,BHA有些研究顯示具有致癌性。

漂白劑

常見品目:亞硫酸鉀等8種 用途:讓食品色素褪色後遺症:過敏、腹痛、噁心及嘔吐 常用食品:飲料、麵粉及其製品、蜜餞、乾貨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吊白塊 米粉、黃葡萄乾、麥芽糖、洋菇、芋頭、蓮藕、牛蒡本為工業用的漂白劑卻被使用於食品中用作漂白和防腐,不當使用會有頭痛、頭昏、嘔吐、呼吸困難,尤其氣喘病患者更易引發哮喘。

螢光增白劑 洋菇、白蘿蔔、吻仔魚 有致癌風險。

亞硫酸鈉 蜜餞、脫水蔬果、金針、蝦、冰糖 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腹瀉、嘔吐,亦有氣喘患者致死案例。

保色劑

常見品目:亞硝酸鈉、硝酸鉀等4種 用途:保持或增進食品的顏色後遺症:致畸胎、突變、肝毒性及誘發癌症 常用食品:肉或魚製品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銅鹽 粽葉、青豆、皮蛋、海帶 用途為保持及增加綠色,促進蛋白質凝固,但會引起呼吸系統、皮膚和眼睛等疾病。

亞硝酸鹽 香腸、火腿、臘肉、培根 與食品中的胺結合成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鹽。

品質改良劑

常見品目:三偏磷酸鈉、硫酸鈣、食用石膏等77種 用途:輔助釀造或食品加工,改良食品品質後遺症:多為安全 常用食品:烘焙、釀造及粉末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溴酸鉀 麵粉(麵筋改良劑) 致癌。

氧化鉛 皮蛋 主要促進蛋白質凝固,使用不當會造成食慾不振、精神衰弱。

著色劑(色素)

常見品目:食用紅色6號等27種 用途:對食品著色後遺症:肝、腎毒性、尿液著色、染色體變異 常用食品:生鮮、飲品、海帶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鹽基性芥黃 糖果、黃蘿蔔、酸菜、油麵 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鹽基性桃紅精

(紅花米) 糖果、蛋糕、紅薑、話梅、肉鬆 全身著色,排出紅色尿液,可能使肝功能下降。

奶油黃 醃黃蘿蔔、麵條、蛋糕、餅乾 致肝癌。

蘇丹紅 蝦、熟肉、餡餅、辣椒粉 分為蘇丹紅1、2、3、4號,不當使用有致癌性。

黃色四號 餅乾、糖果、油麵、醃黃蘿蔔、火腿、香腸、飲料 以石油工業產業煤焦為原料合成,有害物質混入的機會很多,本身毒性強,有致癌性的隱憂,會引起蕁麻疹、氣喘、過敏。

香料

常見品目:香莢蘭醛等90種 用途:增強食品香味後遺症:噁心、嘔吐、暈眩、抑制中央神經系統 常用食品:飲料、麵包、餅乾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香豆素 飲料 引起肝、腎毒性,致癌。

調味劑

(人工甘味劑)

常見品目:L-麩酸鈉(味精) 、檸檬酸、糖精等53種 用途:賦予食品酸味、甘味、甜味後遺症:影響腦部發育、致高血壓、腎臟病 常用食品:蜜餞、餅乾、現切水果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甘精(乙氧基苯脲) 蜜餞、飲料等(甜味劑) 會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

糖精、甜精 蜜餞、瓜子、醃製醬菜、飲料 由動物試驗顯示,會致膀胱癌。

阿斯巴甜 飲料、口香糖、蜜餞、代糖糖包 眩暈、頭痛、癲癎、月經不順、損害嬰兒的代謝作用。(苯酮尿症者不可食用)。

膨脹劑

常見品目:碳酸氫鈉、明礬及合成膨脹劑等14種用途:使食品體積產生膨鬆效果後遺症:頭痛、食欲不振、破壞呼吸系統、骨質疏鬆 常用食品:麵包、餅乾、油條

黏稠劑(糊料)

常見品目:鹿角菜膠、CMC等21種用途:賦予食品滑溜感與黏性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低,但大量攝取可能腹瀉常用食品:啤酒、果醬、烘焙食品、冰淇淋

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常見品目:鹽酸、氫氧化鈉等10種用途:提供食品加工上所需之酸及鹼後遺症:腐蝕消化道、干擾維生素吸收等症狀常用食品:化學油、味精、食用油、水果罐頭

乳化劑

常見品目: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12種常用食品:人造乳酪、口香糖、果醬、冰淇淋、巧克力用途:讓水與油等無法相互混合的原料可結合乳化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

營養添加劑

常見品目: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122種

用途:強化食品營養

後遺症:噁心、口渴、多尿、肝、脾、心、腎等負擔常用食品:乳品、嬰兒食品、穀類、肉製品

結著劑

常見品目:磷酸鹽類等16種 用途:增加食品保水性、乳化性、黏性後遺症:阻礙鈣吸收,使血液中磷過多

常用食品:肉及魚製品

溶劑

常見品目:己烷、丙二醇等6種用途:便於從果實萃取油脂或精油,亦用於溶解香料或色素後遺症:噁心、暈眩、脾胃疼痛、痛性痙攣常用食品:口香糖、餡料、啤酒

其他

常見品目:矽樹脂、矽藻土、胡椒基丁醚、蟲膠等13種常用食品:錠劑、膠囊食品、穀豆類用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具有消泡、過濾、防蟲、被膜等功能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註1: 指目前合法但有健康疑慮; 則是法令上已禁用;後遺症指用途不當或過量使用所招致的危險。

註2:衛生署公告有17類、近800多食品添加物,採正面表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6

【案例】泡饃賣到曼哈頓:西安小吃如何轟動紐約街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3/57626.html

“西安名吃”賣的是最普通不過的泡饃,不同的是把店開到了曼哈頓,還經營的紅紅火火,並且能吸引兩類完全不同的顧客:一類是初來乍到的中國移民或者遊客;另一類是完全沒有中國血統也沒到過中國的粉絲,這部分人群占到他們顧客的一半以上。i黑馬覺得,“西安名吃”的成功必有其原因,如“店長”傑森所說,經營的秘密是去抓住這些特定顧客們喜愛的東西。“他們會重視一個裝飾有一條條飛龍和金色大鳳凰的大宴會廳嗎?我不認為曼哈頓的人們會那麽重視。人們在乎的是那些更加實實在在的東西,在乎的是你出售的東西。”每天中午,前來曼哈頓中城這家面積900平方英尺的“西安名吃”餐廳就餐的顧客都要排隊等候30分鐘。很多來排隊的顧客或許對西安,這座中國西部陜西省的省會城市、兵馬俑的故鄉並不熟悉。不過他們卻都知道這個城市的招牌小吃――香辣孜然肉夾饃、涼皮或者扯面以及羊肉泡饃――這要歸功於“西安名吃”在紐約市開設的6家分店並在不同飲食習慣人群中越來越高的人氣。其中一些比較有名的顧客包括安德魯•席莫(Andrew Zimmern)和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這兩位旅遊美食節目的主持人。25歲的傑森・王(Jason Wang)和他的父親大衛・石(David Shi)是“西安名吃”的兩位老板,對小王來說,開設這家餐飲連鎖店既是他的商業興趣,也是一件對他個人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傑森出生於西安一個熱愛烹飪的家庭,他生動地回憶起了“泡饃”(饅頭泡在肥美的羊肉湯里)的味道,他的爺爺在他小學的時候就給他做泡饃。像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傑森的家人也總是在假期里聚在一起準備一頓盛宴,經常以西安的特色菜肴為主。在1990年代末期移居美國之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讓傑森和他父親萌生了利用爺爺的秘密配方制作食物的想法。經營西安小吃是這種思鄉之情的副產品。在餐飲業從事了各種各樣的工作之後,2005年,傑森的父親在紐約皇後區亞裔人士聚居地法拉盛(Flushing)開設了他自己的珍珠奶茶館,另外還出售手工制作的西安特色小吃。“當時,這甚至不是為了賺錢,”傑森回憶說,“我們自己懷念這些小吃,我們想在家里吃。因此,它湊巧就成為我們現在制作和出售的東西。”但時機的選擇是對的。2005年左右,中國北方地區出現了新的美國移民潮。他們為之前以粵菜為主的美食圈帶來了新的風味。在紐約,那些地方特色小吃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人們開始前往法拉盛品嘗這些美食。”傑森說。沒過多久,小王的父親就意識到他制作的食物要比珍珠奶茶館更有利可圖。2005年末,他用自己的積蓄在法拉盛開設了第一家“西安名吃”。店面又小又簡陋,位於Golden Mall地下,僅有兩個員工,至今依然存在。來自傑森爺爺絕密配方的香料和醬汁分別由20多種材料調制,成為這家小店的制勝法寶。傑森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加入了這個家族企業。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獲得的商科學位讓他在塔吉特百貨公司(Target)找到了管理庫存這麽一份體面的工作。然而作為在大學期間就任職於一家網站開發初創企業賺取自己零用錢的人,與其說傑森是一位白領階層的辦公室經理,倒不如說他是一名企業家。不久,他發現自己在紐約要從頭再來,虛心學習這個家族餐廳運營的方方面面。他一天要站13個小時,扯面、幫客人點餐、清潔衛生,甚至要用嬰兒車運送食材。“(員工們)曾經在給我父親打完電話之後忘了掛電話。他們一群人正在議論,還說,老板的這個兒子很差勁,他什麽都不會做。他動作實在太慢了。”傑森回憶起這個艱難的開端時笑著說。然而,傑森帶來的卻是未來發展的宏偉願景。雖然西安名吃帶有中國特色,但傑森從來沒有將這門生意限制於中國社區的小圈子內。他把大多數中國餐廳的失敗歸咎於他們在定義市場的時候,以他們狹隘的目光擴展業務。“(中國)人總是認為唐人街就是整個世界,”傑森說,“每個人都把註意力放在怎樣跟唐人街這個微縮世界里的那些‘南方人或北方人’競爭,而不是我們如何在美國與其他類型的餐廳競爭。”傑森考慮到了更廣泛的消費者。從他與那些非亞裔朋友在美國的成長經歷中,他意識到很多美國人尋求的並不是一種特定類型的食物,而是口味純正的食物。作為一名大學生,傑森不怕麻煩地和他的同學們去搜尋正宗美食,無論是中國菜、還是墨西哥、美國或地中海美食。因為曼哈頓匯聚了全球的飲食文化,它與大學的環境非常相似,那里有很多思想開放的年輕人喜歡冒險體驗不同的食物。傑森非常自信,只要他們能夠保持他們產品的質量,西安名吃就能在曼哈頓甚至在曼哈頓之外找到它的顧客。他的想法是對的。在四年里,西安名吃四家新的連鎖店相繼紮根於曼哈頓中城、唐人街、紐約大學附近的聖馬可廣場(St. Mark’s Place)和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另有一家可以坐著就餐的餐廳――Biang!制作BiangBiang面,也於2012年在法拉盛開業。這些餐廳都經營快餐,店面很小,每家餐廳的座位不足35個,食物價格極為低廉――一個肉夾饃賣3美元;一大碗牛肉面的售價還不到8美元。保守估計,這家連鎖店僅曼哈頓中城的店鋪在平常的工作日里每年就能吸引14萬消費者,這意味著它每年的營收至少有110萬美元。與眾不同的是,他們的餐廳能吸引兩類完全不同的顧客:一類是初來乍到的中國移民或者遊客;另一類是完全沒有中國血統也沒到過中國的粉絲,這部分人群占到他們顧客的一半以上。這家餐廳的名氣也吸引了電視制作人安德魯•席莫和安東尼•波登。他們在旅遊頻道的“奇妙美食之旅(Bizarre Foods)”和“天下美食(No Reservations)”這兩檔節目中都對西安的特色小吃做了專門介紹,現在店里的電視上會播放這些節目。今年,傑森贏得了兩項飲食大獎,薩加特(Zagat)的“30名30歲以下:紐約市餐飲界後起之秀(30 Under 30: NYC’s Food World Up-And Comers)”和“2013年度食客青年才俊(The Eater Young Guns Class of 2013)。”傑森認為規模迅速擴大既幸運又不幸。他知道要想穩步實現增長,就不得不對管理和運營進行改善。自那之後他將店里的電腦軟件進行了升級、對員工進行標準化培訓,並采用實時營收控制系統。他還重新整理和翻譯這些菜單,采用更加直觀的表述,如“spicy and tingly(辛辣刺激)”或者“cold skin noodles(涼皮面條)”,取代了難懂的中文名稱。為了能夠讓顧客們輕松獲取這些信息,傑森除了在各個餐廳的盛大開業典禮上發放免費食物之外,還在Facebook 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最近又在Instagram上――不斷發布信息,這是他宣傳戰略的一部分。可是,現在面臨的更大挑戰是滿足急速上升的需求。傑森回憶道,過去,一小盒生面團能夠滿足一天面點的用量。但現在要好幾大桶。三年前,他預先考慮到來自擴張的這種壓力,他開始在布魯克林建立一個5,000平方英尺的廚房,那里有十幾個員工,晝夜倒班,現在它可以為每家店鋪需要用到的面條、醬汁和肉進行大量生產。這種方式不止令產品質量標準化,餐廳烹飪和服務的速度也顯著加快。最近,傑森又萌生了機械化生產的想法。可是,他從中國引進的涼皮制作機器要麽生產出很差的產品,要麽就幹脆無法正常運轉。直到現在,西安名吃出售的所有產品依然為手工制作。給他們的食物增加了85%風味的那些秘制配方和醬料又是如何制作的呢?那些依然是由他的父親在家完成,雖然傑森本人現在已準備好承擔這一責任。隨著西安名吃的發展,關於如何吸引到更多的顧客,討論之聲不絕於耳――租借更大的店面,少放辣椒以迎合美國人的口味,保持店內空氣流通、播放輕柔的音樂,比如用中國的古箏來取代吵鬧的說唱音樂。但是傑森從來都不熱衷於盲目擴張。“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除非你出售空氣。”一直堅持迎合特定群體和保持食物正宗口味的傑森說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說唱,但是對我而言,我想要吸引的這部分人就是――更年輕、更有冒險精神,他們不介意在他們的生活中、音樂中還有食物中稍加些辛辣味道。”持續發展的關鍵,正如傑森指出的,是去抓住這些特定顧客們喜愛的東西。“他們會重視一個裝飾有一條條飛龍和金色大鳳凰的大宴會廳嗎?我不認為曼哈頓的人們會那麽重視。人們在乎的是那些更加實實在在的東西,在乎的是你出售的東西。”傑森計劃在紐約市開設更多餐廳,並繼續直接管理這些店鋪。他已經拒絕他父親提出的特許經營想法,因為傑森認為這樣只會降低產品的質量,並攤薄利潤。他願意發掘的一條新途徑是提供活動用餐,因為很多人在網站上提出此類咨詢。或者是拓展到新英格蘭。最近在洛杉磯“食客龍威虎將(Eater Young Guns)”活動中進行的廚藝表演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傑森對於擴大餐廳規模很有信心。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Heng Shao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55

《 老店新梗》《紐約時報》也按讚的蔥抓餅 用鞋匠精神賣小吃 一坪店年賺千萬元

2014-03-10  TWM
 
 

 

小籠包、芒果冰與牛肉麵被稱為「永康街三寶」,但近年來,一攤「天津蔥抓餅」異軍突起,搶盡逛街客的目光,還被《紐約時報》評為亞洲最好吃的蔥抓餅;這家不到一坪大的小店,一天賣出兩千片,每年獲利破千萬元。

撰文‧梁任瑋

「九層塔的要不要辣?」鐵板清脆的聲音鏗鏘作響,下午四點,坐落台北市永康街熱鬧角落的「一坪獲利王」——天津蔥抓餅攤前,排隊的人潮綿延超過三十公尺,老闆翻轉餅皮的雙手從未停過,還是照著自己的節奏,把餅皮煎得金黃噴香才交給客人。

「蔥抓餅要做得好吃,一點也快不得。」腳踩輕便的藍白拖、穿著樸素襯衫、頭戴棒球帽的歐吉桑不疾不徐地說,他正是這家天津蔥抓餅攤的林老闆。

別小看這個不到一坪的攤位,四、五位工作人員在擁擠的空間分工合作、動作熟練地煎餅、加料、包裝,平均一分鐘賣出三到四片,換算一天賣出二一六○片,以每片三十五元計,一年營收高達兩千五百萬元,等於一坪地就創造一千三百萬元利潤,堪稱永康街商圈的一坪獲利王。

不僅如此,林老闆自己就是旁邊、也是永康街老字號「誠記越南麵館」店面的持有人,除了蔥抓餅的營收,每月還有十餘萬元房租可收,他把坪效發揮到極致的功力,在永康街恐怕找不到第二位。

致富心法一:

把工作當運動,越忙越快樂然而,這家蔥抓餅的成功,並非僅靠地利之便,背後其實有一段絕處逢生的故事。

一九九一年之前,這間店面原本是林老闆經營的「天使皮鞋店」,鞋匠出身的他,雖然擁有一身好工藝,但卻不敵當時工廠開始大量生產皮鞋的衝擊,不僅找不到師傅一起製作手工皮鞋,連帶生意也逐漸萎縮凋零。

為了養家,林老闆把皮鞋店生意交給太太照顧,另外找了泰山黎明工專校長司機工作,希望能多一份固定薪水貼補家用。「後來皮鞋店生意還是無力回天,我太太下定決心將店面轉租給誠記,並保留一點空間做生意,才有今天蔥抓餅的局面。」林老闆說,妻子總是想辦法突破困境,是很堅強的女性,他把一切成就都歸功於給妻子。

原來,隔行如隔山,收掉皮鞋店後,林太太賣過珍珠奶茶、豆花,但生意始終沒起色,「連鎖手搖茶店如雨後春筍般增加,開到最後,大家都是殺價競爭,很難經營下去。」直到二○○一年加盟天津蔥抓餅,才出現轉機。

儘管現在已六十六歲,也有穩定店面租金收入來源,兩年前才自校長司機工作退休的林老闆,依然認真經營蔥抓餅生意,他與太太幾乎全年無休,每天早上九點就開門營業,直到晚上十點才打烊,「來攤位幫忙就是我們的運動,也是樂趣。」他打趣地說。

致富心法二:

自創新口味,把握國際露臉機會皮鞋匠出身的林老闆,早年訂做皮鞋就以技術紮實獲得客戶信賴,轉賣蔥抓餅一樣抱持腳踏實地的精神,選材用料實在,每片蔥抓餅比一般厚二○%。不過,真正讓永康街蔥抓餅暴紅的關鍵,是一二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亞洲最好吃的蔥抓餅」,也讓原本在永康街就小有名氣的攤子,瞬間躍上國際舞台。

談起這段經歷,戴著口罩的林老闆臉上看得出一絲驕傲神情,「那時候《紐約時報》記者偷偷來採訪好幾次,最後一次才表明身份,我還不敢相信,直到台灣的電視台播出這條新聞,我才確認是真的。」讓《紐約時報》驚豔的蔥抓餅口味,是林太太首創的「九層塔加蛋蔥抓餅」,只見她毫不手軟地將氣味濃郁的九層塔放在煎得酥脆的餅皮上,再搭配滑嫩蛋汁,份量十足,「有一陣子九層塔產量少,一斤要價一百元還是得賣,多出來的成本只能自己吸收。」林老闆開業十三年,只有調漲過五元,因為他相當自豪自己的蔥抓餅是永康街的「庶民美食」,每個人都吃得起。

事實上,為了維持穩定的口感,幾年前,林老闆也成立中央廚房製作蔥抓餅麵團,他認為,「做生意與人生一樣,絕對不能偷工減料,要賣給客人的產品,為了賺錢降低品質,做事怎麼會成功?」林老闆的一生,正是充滿這樣的熱情與衝勁。不論年輕時替客人製作皮鞋,或是現在經營一間小小的蔥抓餅攤位,他感慨地說:「我始終相信『自助者天助之』!」

天津蔥抓餅

進駐永康街時間:2001年進駐永康商圈原因:本身為永康街房東,利用畸零地賣起蔥抓餅年營業額:估計約2500萬元特色:永康街上單價最便宜的「庶民美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78

【黑問】地方特色小吃的移植,如何才能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32.html

i黑馬註:張天一,北大碩士畢業,賣米粉獲得IDG投資;孟兵,從百度辭職,賣肉夾饃100天銷售了20萬個;李功福,研究衛星的,豬蹄3年賣了30萬只;任牧,人民大學畢業,賣菜獲得了1000萬投資...高學歷、有能力的年輕人,正在給傳統餐飲,地方特色小吃帶來顛覆變革。他們為什麽能做的如此成功?地方特色小吃的移植上,又要註意哪些方面呢?

\ 
沖擊波問:對於地方特色小吃的移植,需要註意哪些方面呢?
 
答1:地方特色小吃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陳宇豪——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1.       材料方法正宗:原材料是最主要的,必須從原始地采購運輸過來,然後是制作方法必須保持原來的一致,突出保持正宗;
 
2.       宣傳特色獨特:考慮到外地的客人來消費吸引點,宣傳突出這個小吃的獨特性傳統,人性具有好奇嘗試特征,第一次感覺讓人記憶很重要。
 
3.       必須堅持唯一:材料產地、原經驗廚師、不要多元化經營堅持原有獨特性。
 
答2:地方美食要先有地方的色,然後才是地方的特。
 
王有效——黑馬會員、邁道營銷集群創始人/CEO 二手車界網創始人
 
現在的飲食風格在向個性化轉型。從而給地方美食特色帶來了更多地空間和機會。
 
建議幾點:

1、  註意環境營銷,美食是典型的感官消費導向。所以做地方美食必須要有地方的色,然後才是地方的特。
 
2、  集群效應,如果客戶做個地方美食一條街、一層樓、一個館等等。打造集群口碑。
 
3、  至於味感,各有各的論點了,在此基礎上一定要做話題,美食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話題的寫意。
 
4、  稍微註意一下小點,選址非常關鍵。小美食選大人群。大美食選小人群。
  
5、做好互聯網模式推廣。大造一個“尋食交友圈”
 
答3:用情懷做小吃
 
Sispher——自媒體人
 
地方特色小吃,一般引進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改良成當地人喜歡的,能接受的口味。第二種是保留,我更加喜歡保留的,移植一種特色小吃,前一種做法是被迫,因為他只移植了小吃本生,所以水土不服,所以慢慢的只能去被同化。
 
特色小吃是一種在當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
 
我建議做品牌,先在當地做一家示範點,或者找到一家當地的正宗傳承店,然後把這個店做成品牌,做成全國連鎖,連帶著這種特色小吃的背景故事,文化傳承,風俗習慣,原汁原味的開散到全國各地,一種是把這棵樹移植,一種是把這棵樹施肥,澆水,讓他發展壯大,開枝散葉,發展到全國各地。可想而知兩種情況的發展方向。我們如果做名族特色小吃,切記這些小吃都是先輩的智慧,是文化的沈澱,是人們對食材的虔誠。
 
我們要帶著情懷做,才不至於辱沒了這些小吃。
 
 ==================================================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家討論相關問題:http://ask.iheima.com/?/question/5227



名人對談》兩位在地饕客的「夜市學堂」逢甲大學副董vs.春水堂創辦人 小吃要演化 才有出路

2015-07-20  TWM


撰文•許秀惠、林麗娟

編按:高承恕,逢甲大學執行副董事長、社會學知名學者,曾深入台灣中小企業田野調查研究,更是「行動派」的饕客美食家;劉漢介,春水堂、茶湯會創辦人,泡沫紅茶的發明人,首創把粉圓加進冰紅茶,讓珍珠奶茶一躍成為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的小吃代表。

這兩個人是舊識知交,高承恕還是劉漢介在逢甲大學EMBA的老師,應《今周刊》邀請,首次同桌對談,主題是從逢甲小吃談美食與創新。高承恕從逢甲夜市的緣 起、生命力談起,劉漢介觸及小吃的創新與品牌營造。在他們眼中,小吃在夜市,尤其在以創新善變著稱的逢甲夜市,該如何找到自己存續法則呢?以下為對談精采 摘要︰小吃≠美食 小吃要如何升級為美食?

高承恕(以下簡稱高):我們先來了解逢甲商圈的誕生背景。一九六三年,先父、逢甲創辦人高人言把逢甲工商學院(一九八○年改制為大學)從北屯觀音山搬遷到 現址,當時外圍都還是農田,校園光禿一片,只有黃沙走石,現在看到的綠蔭大樹,每一棵都是我們種出來的,兩萬多名師生每天求學上課總得吃喝,於是小吃攤有 了生意的契機,日子久了,夜市和周邊商圈才慢慢地應運而生。

有外地朋友來訪,想就近解決一餐,我總先言明附近只有小吃攤店,尤其夏天時,得不怕熱、不嫌髒、願意擠一擠和等一等,才能安於夜市食味,夜市的開始就是這樣,是為了生存,是謀生、圖一口飯的。

但是夜市、小吃有生命週期,小吃攤也會希望長久經營,當經營者不只是看到眼前生意熱絡,而開始思考「What is next?」他才有可能突破瓶頸,蛻變、升級,這不是擴充規模而已,而是思考企業化或傳承。

劉漢介(以下簡稱劉):做小吃攤的人,大多心裡想的是「今天可以賣幾個?」不會去想帶給顧客滿足感、幸福感。大多數的小吃門檻低,容易被取代,能夠做得久的,背後都是有「工夫」的。

譬如拉麵,麵誰不會煮?但是日本的拉麵可以賣到全世界,為什麼?因為它有麵條、湯頭、材料各環節的工夫,它的美味組合複雜,不易被破解;又如綠豆湯,它的 本質簡單,門檻低,只能是路邊小吃,難以靠單品做成企業。小吃能晉級為長久經營的美食,通常具有深度的美味組合,加上消費者對店家品牌的信賴關係。

最早的小吃攤,是引車賣漿,是游牧民族,哪裡有市集就去哪裡,等到要定居,就要想如何「生根」的問題,思索如何向上演化,擁有店、定點,某個程度就是一種進化。

高:沒錯,小吃一開始多是流動攤販,追逐人潮而趕集,欠缺長遠打算,這十多年來,逢甲夜市穩定下來,攤變為店,店面串連為商店街,大店進駐,拓展為大商圈,小吃與店家都經歷從「求生存」到「過生活」,開始思考如何長遠經營,這正是演化的結果。

創意能賣錢 小吃該如何創新?

劉:一九八三年的夏天,我坐在日本大阪的咖啡廳點飲料,發現他們賣冰咖啡卻沒賣冰茶,但紅茶加糖是好喝的,我於是想,為什麼不來做冰茶呢?早在一千年前, 蘇軾的孫子蘇籀就把蜜和冰加入茶湯,現代的台灣人不知道茶加了糖會變好喝,我洞悉了這層美味關係,這就是我的創新點子。

我用調酒專用的雪克器,把壺泡的原汁紅茶加上冰塊放進去搖晃、激撞後,再加入特製紅糖提味,推出了泡沫紅茶,接著又調出檸檬紅茶、百香紅茶、茉莉花茶,讓 泡沫冷飲風行開來;後來,店長林秀慧又把粉圓加上奶茶,這項創意風靡了年輕人,也成就了一門好生意,本來是茶行附屬賣茶的小店,造就了春水堂日後的發展。

春水堂賣的是茶湯,賺的是五感財、文化財,希望顧客在喝到茶湯時除了鼻、眼感受以外,在視覺、聽覺等五感上也得到滿足,讓心來感受到幸福。我們顛覆傳統工 夫茶飲,開創出冷飲茶市場,仍處處保留文化的根本和精華,追求「五感調和」的茶飲美學與趣味,喝茶,就是享受一份幸福感。

高:也許,可以用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中心廣場所見所聞做例子,偌大的廣場全是吃吃喝喝的小吃和店面,但它真是美,賞心悅目的遮陽傘座位,舉目觸及的花卉 盆栽,其中不乏百年老店,遊客來到這裡,不但有高層次的美感印象,心情自然不會窘迫煩躁,美食享受更是從容且滿足;發展商圈特色,也許要加入這類的思考。

逢甲夜市是極富生命力的,非常具有庶民特色,眼前還會有一段好光景,但每個夜市一樣也會面臨生命週期,花無百日紅,如何讓它的生命力「生根」,絕不是量的擴大而已 。

以小吃為核心的商圈 如何長久經營?

高:我喜歡飲食要有點留白的美感,擁擠紛雜的夜市是很方便,卻讓人覺得難以全然放鬆,逢甲大學和逢甲商圈是共好的生活圈了,所以我們努力促成商圈來結合物 聯網,朝智慧商圈發展,目前商圈初步做到人車分流、動線,有較多座位、停車位提供給顧客,讓遊客得到清楚實用的店家資訊指引。

逢甲大學也正跟手機系統商合作,希望設計一種行銷模式,讓消費行為更便利。當小吃業者同樣能賺到業績,卻不必窮於應付擁擠排隊的人潮,我想他會有時間和空間去思索如何打造美食的厚度。

劉:小吃不演化,生命週期就容易縮短或結束,工作團隊也會枯萎,夜市提供的是一種「體驗經濟」,尤其飲食必須親自體驗,無法取代,味覺的本能會告訴你好不好吃,對環境、氣氛有什麼感受,這是騙不了人的。

追求商圈發展 逢甲未來會如何演化?

高:台中市的發展重心,正從東往西移動,這勢必帶來「質變」,周邊環境、生活條件都會跟著演化,逢甲夜市的發展,也會放在這個脈絡裡來觀察。

台灣夜市的特色一向多元,有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匯集,比起香港大排檔的相對一元,面貌更豐富,夜市小吃能帶給人快樂,但我期望得更深,不單單是消費者體驗 了某種小吃之後,說一句「好吃」;或不管吃什麼,總只是用「彈牙」形容,而是能往傳統走,向歷史學,去尋找源頭與傳承的所在,創新往往是從傳統裡找,漢介 的泡沫紅茶就是如此,讓飲食有厚度,現在的吃,厚度不見了,那就可惜了。

劉:但是當引車賣漿者開始採行店鋪式的經營時,若不再擔心房租飆漲、地點異動,才會有長治久安的籌畫。我曾有一家店三年賠一千萬元的經驗,我是寧可賺慢錢的,但是要賺慢錢或是賺快錢,經營者得自行想清楚。

高:有一點很重要,歡迎優質的投資案進到逢甲商圈,但真心希望不要把土地、房價炒到變成天價,這樣,美食攤店、一般店家很難撐得下去。如果讓創業變得困難,商圈的美好也會很難維持下去。

夜市是一種「體驗經濟」,帶給顧客幸福感,就是王道。

春水堂創辦人 劉漢介

經營者開始思考「What is next?」夜市小吃就能蛻變得更有厚度。

逢甲大學副董 高承恕

同場加映

步出逢甲,高承恕的西屯獵食區高承恕自年輕時期就在報章雜誌撰寫美食專欄文章,寫一手美食之餘,也能進得廚房,端出拿手絕活牛肉麵。步出校園,他偏愛小館子,離逢甲大學很近的西屯區就是他的重點「獵食區」。

高承恕愛吃牛肉麵,「可口牛肉麵館」便是他常祭五臟廟的選項,半筋半肉紅燒麵,大塊腱子肉鎖住肉汁精華,再搭一盤恆春特產青龍小辣椒,風味絕佳;有時,他則往「洛陽味牛肉麵館」報到,這裡的牛肉軟嫩,滷花生浸潤得入味透亮,或是來碗點綴小白菜碎的剁肉麵,滋味清爽。

吃完牛肉麵,有空時他會拐到春水堂,來一杯泡沫紅茶,沖淡葷肉膩味,或者喝杯文人茶,藉著欣賞茶湯的香醇沉澱心情。

「懿文餐廳」是家傳承40年歷史的台菜館,一道香酥鴨,炒花椒、八角、沙薑醃抹整隻鴨子,蒸後再炸,手工繁複,皮脆肉香。高承恕呼朋引伴找李濤、胡志強一起大快朵頤,再搭櫻花蝦炒飯、西瓜綿煮海鱸湯,賓主盡歡。

「就算一碗麵,也可以精緻地做、愉悅地吃,因為我們是在經營生活。」下次,何妨隨著高承恕的足跡,印證美食的箇中旨趣。

可口牛肉麵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大墩路911號電話:(04)2329-9789 懿文餐廳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華美西街二段401號電話:(04)2299-1230 洛陽味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惠中路34-1號電話:(04)2311-8436 春水堂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朝馬三街12號電話:(04)2254-97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48

餐飲“奇葩”沙縣小吃:一個縣的全國生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098

 

2015年11月11日,廣州,一家位於珠江新城CBD的沙縣小吃迎來午飯高峰。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兩萬家店鋪、六萬從業者、每年70億營收。沙縣小吃的崛起,既有賴於普通沙縣人的企業家精神,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傾力扶持。這成了一種中國特色的小吃店發展模式。

23年前,因為“標會”倒了,沙縣人鄧世奇背上了十多萬的債務。1992年2月的一天夜里,他和老婆兩人背著做小吃的家夥,坐了9個多小時火車從沙縣逃到了廈門。他們成了第一批出來做小吃的人,這批人基本上都是“逃債”出來的。

這些逃債者為生計所迫,在異鄉街頭開起了沙縣小吃店。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沙縣人把這種小吃店擴張至各地。沙縣小吃辦的統計數據顯示,沙縣小吃全國店鋪超過2萬家,6萬多從業者,年營業額近70億元人民幣。其店鋪規模是肯德基的五倍。在中國,這是餐飲界的一朵“奇葩”。

沙縣人外出做小吃之後,沙縣也在發生著變化。如今,動車通到了沙縣,飛機場也將要建成,縣城的物價趕上了省城,房子最高蓋到了30層,做小吃的人買下了縣城70%的房子。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2014年,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近13000元,高於全國1萬元的水平。

和蘭州拉面一樣,沙縣小吃的崛起,既有賴於普通沙縣人的企業家精神,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傾力扶持。這成了一種中國特色的小吃店發展模式。

“逃”出來的小吃

“若不是當年倒會,也不會有沙縣小吃。”

沙縣縣城離省會福州兩百多公里,這里四周多山,此外就是一個個的塔吊。繞城一圈,大部分房地產處於停工或半停工狀態。

最近的全國經濟下滑同樣影響了這個小縣城。隨便一打聽,當地人都知道哪個老板欠了十多億跑路了,光頭小吃配料公司的老總張昌潮近期也不斷地處理這些“麻煩”。他開車指著一個個未建成的高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個樓我借給他5000萬,那個是3000多萬,那個是1500多萬,現在都收不回來了。”

最近兩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再加上很多人因“標會”倒了,一批批的人又不得不出去做小吃。而在二十多年前,最早出去做小吃的人,也同樣因為“倒會”。

1990年,沙縣開始搞舊城改造,許多人加入“標會”(指當地流行的一種民間融資,一個人叫標融資,幾個或十幾個人參與借錢)融資,或蓋房子、做生意,或賭博。鄧世奇還記得,原來一個月才標一次的會,後來發展成了“天天標”。直到1991年,八大“會頭”紛紛出逃。就像近兩年的民間融資一樣,資金鏈斷裂,“標會”崩潰。

當年夏茂鎮和縣城里“標會”最嚴重,所以最初也是這批人外出躲債,在路邊支起攤,開始賣起了沙縣小吃。後來,沙縣農村68%的人口都外出做小吃了。

那時,深圳等南方諸多城市開始出現一批批的打工者、創業者,這些突然湧現的對廉價快餐的底層需求,推動著沙縣小吃漸漸發展起來。

“早些年,出去的夫妻倆都背著七八個大包小包,跟搬家似的,回來的時候那些人穿得很時髦,女人的發型都變了。”從1990年就在沙縣火車站旁邊開小便利店的張昌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最初逃出去的人,大多數去了福州、廈門。”鄧世奇說。在廈門,他打上“沙縣原家小吃”招牌,開始做一塊錢一碗的扁肉、拌面,“一天能賣四五百碗,第一天就有三百多的營業額”。而此時,廈門的工資水平一個月才幾百塊。

沒有人想到,外出賣沙縣小吃的人反而成了當地最先有錢的一批人。

直到1995年,鄧世奇還清了所有的債,又給自家蓋起了房子。像他這樣出去的第一批人,除了還債,就是蓋房子、買房子。“剛開始是回農村蓋房子,2000年左右,回來的人就開始到城關來買房。”張昌潮說。

“若不是當年倒會,也不會有沙縣小吃。”在沙縣,一些老人這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沙縣有二十多萬人口,多低丘高山,在當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在看到回來的人或蓋了房或買了房,越來越多務農的、下崗的人,也都逐漸投親靠友地走出去了。

2000年,常在火車站門口賣東西的張昌潮也抑制不住,加入小吃大軍。但在外做了三個月後,他發現在外面做小吃,配料經常不夠用。於是,他關了店鋪,回沙縣開始專門做小吃配料。

在小吃走出去的同時,小吃配料也逐步走了出去。如今,當地大大小小的配料公司也有幾十家,如今有沙縣小吃的地方,就有小吃配料。

抱團發展,產業分工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概有一半沙縣小吃的經營者是外地人。

走出去做小吃的沙縣人,無形中有一種“紀律”貫穿在每個人身上。

1997年,本來在自來水廠上班的羅光華下崗了,他決定投奔在福州的親戚,出去做小吃。羅光華是夏茂鎮人。夏茂鎮是沙縣最大的一個鎮,以客家人居多。“沙縣小吃最初是夏茂人出來做的。”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他的第一站是福州。每到一個城市,他喜歡在人流量大的商業區找店鋪。“當經營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和老鄉合作,再開新店,一旦覺得經營不下去,就去開發新的市場。”他說。

這些年,他輾轉廣州、廈門、杭州、上海等地,在2009年到了北京。至今,他在北京開了兩家店。“一般來說,離開的時候,會把店鋪轉給老鄉、親戚朋友之類,很少轉給外人。”

“大部分在外經營沙縣小吃的人喜歡抱團發展。”張昌潮說。這與閩商“合群團結”的特點一致。“一般十幾個或幾十人一夥,肯定有個頭,如果誰有困難,大家就聚在一起,幫大家處理一些事情。”他說。

張忻所在的團隊,如今在佛山已經開了二十多家沙縣小吃。這個團隊七八個人,“家族式的”。“2005年開始在東莞,2008年來到佛山,大家先找店鋪,開起來之後,就叫自己家里的親戚朋友過來。”該團隊的江濤說。

江濤的哥哥嫂子是這個團隊的“頭”,他們主攻鄉下市場,在佛山的工廠旁開店。江濤哥嫂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他們說自己規模還很小,他們參考的對象是在福州已經開了150多家沙縣小吃的淳百味餐飲公司。

江濤哥哥他們也是做連鎖的模式,為了更好地傳播,他把自己微信名寫上“福祿壽沙縣小吃連鎖”,其頭像也用了沙縣小吃的統一商標,個性簽名顯示出其目標,“把福祿壽沙縣小吃做大做強”。

像江濤這樣的團隊遍布在全國各地。

“沙縣有一撥專門開發市場的人,得有幾千人。他們自己不經營,專門把店開好再轉讓出去,也有一部分人采用合作模式,自己經營的同時,與人合營。”張昌潮說,“我有個客戶,他是專門找店、開店,然後盤給別人,他在東莞開發市場,兩年開了兩百多家小吃店。”

吳水波是這批人中的一個。2006年,結婚不久的他辭去在糖果廠一月800元的工作,去福州開了第一家小吃店,後來陸陸續續在福州開了三四家。從2010年開始,他就曾去遼寧找店鋪,2013年在山東菏澤開了沙縣小吃,不久又去了河南鄭州開了一家店。

這些人基本上以親朋好友關系維系,一個人出去之後,往往帶出去一批人。但他們卻也有無形的“紀律”讓沙縣小吃走得更遠。

“近幾年,向我學做沙縣小吃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是外地人,都不教。”在北京開店多年的羅光華說。而這樣的情況也常發生在江濤、吳水波等外地業主身上。“教會了別人相當於多一個競爭對手,如果是沙縣本地人,你不教別人也會教,所以沙縣人就教。”

除此之外,配料也是沙縣小吃重要的組成部分。“配料一般不外傳,如果是外地人去拿配料,他們不會賣給你。”吳水波說。

做小吃配料十多年,張昌潮的光頭小吃配料開到了全國,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也都是賣給沙縣本地人,供應給全國的沙縣小吃店,但很少會賣給外地人。”

雖然設置了種種壁壘,但沙縣人也沒能嚴防住這道門檻,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到沙縣小吃隊伍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概有一半沙縣小吃的經營者是外地人。

如今,沙縣當地民間的小吃培訓機構有很多,沙縣小吃辦第一任主任樂相森於2011年開辦培訓學校。該校一位銷售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來學,現在每天都有培訓。”當地其他幾個學校亦是如此。

雖然沙縣本地官方組織的沙縣小吃培訓只針對沙縣本地人,但政府在外的聯絡處卻早已經打破限制。

沙縣小吃在廣州聯絡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聯絡處是屬於沙縣政府的,負責打假、培訓、裝修、辦營業證等,也培訓外地人,只要你不去擠別人的店鋪就沒事。現在有很多外地人學,我們直接帶你去檔口學,手把手教你。”

政府出人出力出錢

如今,29個城市都已經有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聯絡處。

從1996年到現在,沙縣政府已經換了四屆,但對沙縣小吃的推動從未停止過。

在小吃業主自發走向全國的同時,沙縣政府也跟著一步步往外走。為了沙縣小吃能夠打響,沙縣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專門的領導班子。

1997-1999年,沙縣政府針對小吃就設了三塊牌子: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沙縣小吃辦、沙縣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但均為同一套班子。同時,在各鄉鎮(街道)也都設立小吃辦。

當時,動員農民外出做小吃,成為沙縣自上而下的任務。“這與當時中央要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精神一致。一批鄉鎮幹部也被要求帶動去外地做小吃,每個鄉鎮出去多少人在當時都有考核指標。”鄧世奇說。

對於一些不會做小吃的人,時任小吃辦主任樂相森就負責培訓。從1997年開始,他接到的縣里任務是,每年免費培訓1000到1500名沙縣人學做小吃。

“政府給小吃辦下任務,小吃辦再給鄉鎮小吃辦下任務,分配到每個村里面。當時有些人也不願意來,就想辦法,凡是報名參加培訓,縣里就給幾百塊錢。”鄧世奇說。

政府引導也起到了作用。現任沙縣小吃辦主任鄭興景曾說,在外做小吃的,1996年有一萬多,1999年兩萬多,2002年達到三萬多。如今,在外做小吃的沙縣人已經超過6萬。

同時,讓更多人走出去的同時,沙縣小吃也引導一些人“回鄉”。1997年12月8日,第一屆沙縣小吃文化節後,政府投資的560萬“沙縣小吃一條街”卻人氣不高。

1997年12月底,統戰部、工商局、防疫站的四五個人去廈門找到鄧世奇。“問我願不願意回來,說縣里會給優惠。後來他們去了兩三次,我也就同意了。”鄧世奇說。回來後,他在小吃一條街上開了五家店鋪,成為當地最大的小吃店。

最開始,沙縣人從福州、廈門,逐漸到了珠三角,再逐步向北推移。但推移的過程,並不順利。

2002年,鄧世奇作為第一批人去了北京開拓市場。“帶了四十多萬,七八個人,開了兩個店面,還有一個配送中心。”他說。但沒想到,高昂的租金,再加上“很多人跟我說,量太少,吃不飽”,半年時間賠了二十多萬,就打道回府。

此時,在外的沙縣小吃業主也經常會“水土不服”,看到了一些人在外創業失敗後,政府決定派人去外協調。從1998年,沙縣開始在福州、廈門設立辦事處。2006年4月,上海市福建商會沙縣小吃行業協會成立。次年,北京聯絡處成立。如今,29個城市都已經有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聯絡處。

“各個鄉鎮分別會負責一些城市,比如高沙鎮就負責上海的聯絡處。鎮上抽調一個副鎮長這樣的幹部去外地,負責聯絡當地的沙縣小吃業主,幫他們解決一些困難,選店鋪、調解各個方面,包括小孩子上學等。”鄧世奇說。

除此之外,打開市場不僅僅靠業主們自發開店,政府開推介會也成為一個重要手段。2007年4月,沙縣政府組織當地二十多家店去北京開推介會。“當時搞了三天,很多國家部委的領導都來了。”鄧世奇說。推介會後,沙縣小吃開始在北京遍地開花。這些年,沙縣政府都曾在上海、杭州、北京、廈門、臺灣等多地開過推介會。

出人出力的同時,出錢成為最實在的扶持辦法。2004年沙縣小吃打入上海市場時,業主開一家店,縣政府補貼1000元。2007年,沙縣小吃打入北京市場,前100家店,沙縣政府每家店鋪補貼3000元。

“2005年,我貸了十萬都是沒有利息。”張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做小吃的人越來越多,農村金融變得更為活躍。2011年底,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試點落戶沙縣。2012年後,沙縣一些鄉村成立村級擔保基金,由縣鄉財政註資,帶動農戶以存款入股,為農民經營小吃等提供貸款。到今年2月,全縣已有67個村都成立了村級擔保基金,為3267筆、2.89億元貸款提供擔保。

與蘭州拉面一樣,沙縣政府也是出錢、出人、出力。不同的是,沙縣人沒有像蘭州拉面那樣的少數民族待遇。

小吃集團“上市”?

“大部分人還在觀望。”

在沙縣采訪期間,眾多小吃店主都一再跟南方周末記者強調政府對沙縣小吃的推動作用。但當南方周末記者聯系當地政府,他們卻拒絕了采訪,理由是“過多宣傳導致外面的店鋪漲得厲害,很多業主反對政府宣傳”。

另一方面,這也與最近幾個月沙縣小吃傳出“要上市”有關。2014年12月8日,沙縣小吃節期間,沙縣小吃集團與正大集團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小吃產業的轉型升級。

根據工商註冊資料顯示,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8月15日。2014年11月19日,註冊資金追加至6500萬。現任法定代表人為羅光華,是沙縣政協副主席,與上文羅光華為同名同姓。公司董事之一為鄭興景,也是現沙縣小吃辦主任。福建省沙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公司全資股東。

根據沙縣當地電視臺的報道,沙縣小吃集團與正大集團簽約,“計劃在三年內整合6000家,五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沙縣小吃終端,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將沙縣小吃打造為中式連鎖餐飲第一品牌”。

2015年10月30日,南方周末記者來到了沙縣小吃集團公司,該公司位於沙縣小吃城內。小吃城是政府2008年耗資2.6億建設的小吃文化產業區,面積8.4平方公里,大致相當於一千多個足球場大。

小吃集團公司的一樓設有培訓室,但並無培訓活動。二樓辦公區呈回字形。其中有一半的辦公室是屬於一家城投公司。

在董事長辦公室內,南方周末記者見到了一位臨時負責人。該間辦公室古色古香,辦公桌等家具看上去都是紅木家具,顯得很氣派,辦公桌旁散放著幾塊沙縣小吃的牌匾。該負責人以“公司正在試點,還在探索集團化運作模式,並沒有定下來如何發展”而拒絕了采訪。

他提到,公司在各地都有進行試點,希望能夠把沙縣小吃包括門店裝修標準化、運營統一管理。對於具體怎樣發展,大家都避之不談。

沙縣政府官網顯示,今年5月底,沙縣鄭湖鄉合肥聯絡點成為首批小吃集團連鎖化經營示範點。該聯絡點還成立了創業融資擔保基金,為小吃業主擴大經營提供資金支持。但目前,發展會員僅27人。

在北京的小吃業主羅光華加入了沙縣小吃集團和正大集團,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聽正大的人說,北京區域已經有一千多家小吃店加入。加入之後,正大集團會統一供應食品,現在店里賣的套餐飯就是他們供應的”。

目前,北京地區有三千多家沙縣小吃。“大部分人還在觀望。”羅光華說。

一方面,是官方推動的小吃朝著標準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更多小吃業主早就試圖將沙縣小吃引導到公司化的方向。

最早嘗試的是鄧世奇。2007年,他在當地成立了福建沙縣原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事沙縣小吃連鎖經營。目前,在全國已經有156家加盟店。

但這幾年,鄧世奇的連鎖加盟店經營狀況並不好。他和老婆在縣政府附近重新開起了小店鋪。他戲稱,“沒想到越做越小了”。

如今,沙縣小吃的轉型升級成為當地政府最為重視的一項工作。但沙縣小吃究竟能否走上縣政府設定的“保牌、提質、連鎖、上市”之路,一位在當地做了二十多年的小吃店主認為,“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應被訪者要求,江濤、吳水波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09

外資寵兒》玉山金「以小吃大」,把財富管理變金雞母 理專不抽一毛佣金 如何讓基金募爆百億?

2015-10-26  TWM

算不上業界大咖的玉山金,總資產擠不進台灣前8大金控,卻憑著幾個關鍵決策,成為金融業的一支奇兵。

台灣金控業,外資的最愛是誰?

這個答案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是在台灣十五家金控中,連資產排行前八大都擠不進去的玉山金。

玉山金的外資持股比率突破六○%,創下台灣金控公司的新紀錄。外資敢背書,來自玉山金亮麗的獲利成績。沒有財團背景、沒有壽險公司投資部位加持,玉山金過去三年來的稅後淨利成長近兩倍。

數字會說話。十月八日,玉山金公布今年前九月成績,稅後淨利超過一百零三億元,續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三%,成長率是同期金控獲利王富邦金的近三倍。

玉山金總經理黃男州指出,玉山金的成長動能,關鍵就是財富管理、信用卡等手續費貢獻,而且財管業務已連續三年成長幅度逾四成,高居市場成長率第一名。

不抽佣金反賣爆商品!

類全委保單規模,是業界平均8.5倍「玉山金財管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不抽佣的制度,」某外資投信副總經理指出。

叫理專銷售商品,但不抽佣金,這根本是跌破業界眼鏡的做法!

不抽佣金,確實反映在玉山銀理專的薪酬上,難以跟同業相提並論。在中信銀、台新銀的超級業務員理專,年薪上看三百萬王五百萬元的不在少數。玉山金財富管理事業群副總經理張綸宇坦言,這個薪酬數字在玉山銀的理專中,極為罕見。

但,玉山銀(玉山金的事業主體)今年端出來的成績,卻又叫業界嘖嘖稱奇。

現在銀行財富管理最熱門的商品,已經不是固定月配息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取而代之的是由投信、銀行、保險業三方合作,推出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這兩年來保持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募集紀錄的,都是玉山銀。

去年,玉山銀以「雙利雙收」保單募到八十五億元,創業界紀錄;今年上半年面臨景氣急凍,但玉山銀的「多利多收」保單又募到近一百一十億元,再創新高。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連結投資帳戶的保單逾一百五十檔,規模逾兩千億元,等於平均一檔規模約只有十三億元。換言之,玉山銀這檔類全委保單規模,是業界平均值的近八.五倍。

財富管理已經成為銀行業的金雞母,比歷史,玉山銀不算悠久;比人數,玉山銀也遠不如中信、台新等銀行。

玉山銀的小兵為何能立大功?因為玉山銀一舉打破過往銀行、投信、投資人之間「永遠只有銀行是贏家」的財富管理基金銷售生態鏈,這一切,得從玉山金拒絕麥肯錫開始說起。

二〇一二年,玉山金導入麥肯錫來做財富管理的專案協助,「麥肯錫最後提出的所有建議,我們都採用了,但只有一項堅持不用,就是理專佣金制,」張綸宇說。

最小部門做最大創新!

全台唯一用新財管生態系創造三贏當時麥肯錫提出了一套符合業界標準的佣金制度給玉山,但玉山金認為不符合公司文化而捨棄,現在全台灣只有玉山金的理專沒有手續費佣金收入,而是以年終績效獎金發放。「當初我們設計時,考慮到tcam work(團隊合作)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黃男州解釋:「如果用commission (佣金),團隊合作可能就會斷裂。」這就像客人逛百貨公司的櫃位,「你是甲的顧客,我是乙,你跟他買,佣金給甲賺,最好就不要跟我講話,因為我們是競爭關係。」黃男州說,當初就是擔心這種「較勁」心態,影響到理專對顧客的服務態度,故捨棄此模式。

而且,佣金制度是將理專放在最艱難的「人性」考驗之中。假設賣A產品的佣金高於B產品,但真正符合顧客所需的是B產品,理專是否會為了衝高短期業績,仍推薦A產品?

玉山金的這個決定,讓張綸宇有了「以小吃大」的機會。原本,玉山金的財管部門是銀行裡最小的新部門,客戶都在別的部門手上,玉山銀財管要成功,就得靠其他 部門同事的客戶轉介與協助,理專不抽佣,就不會造成員工之間的績效差異,讓別的部門願意把手上客戶介紹給理專認識,進行資產規畫。

有了企業文化當後盾,玉山財管的策略營造出獨一無二的「玉山財管生態系」,也就是銀行、投資人、投信的三贏策略。

過去,投信透過銀行通路募集基金,閉鎖期過後,投資人的錢就會在理專建議下贖回,轉投另一檔基金,這與理專為了賺交易手續費有關係。投信業者雖然不滿,但看在銀行是重要通路的份上,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投資人來說,報酬率高低更是難以預測。

一旦不抽佣金,理專就沒有叫投資人贖回的壓力,投信公司發行的基金也不會因為閉鎖期過後,資產規模大幅縮水。

玉山銀評估理專表現的主要指標並非佣金收入,而是顧客委託的資產規模是否成長,這種立場與投信業者追求基金規模擴大的邏輯,不謀而合。

再者,張綸宇要求各分行,一旦某檔基金閉鎖期打開後,募集之基金不得低於原規模的一半或三分之二,若低於此數字,就會列為考績的扣分項目。

這就是為何玉山銀的基金 保管規模,平均每年成長逾百億元,規模增量高居所有金控之冠,而且每家投信高層,一談到玉山銀,都異口同聲指出:「太多投信都想找他們做生意,但要排隊很 久!」玉山金是財管的後進者,客戶又比同業少,為了發揮銷售實力,他們決定打破業界慣例,採取「聚焦策略」,也就是集中火力,讓全公司只銷售特定一檔產品。

「賣一千檔的時候,只能靠理專;只賣一檔,大家可以一起來!」張綸宇說。該產品上架前,會針對所有員工做好徹底的教育訓練,從分行經理、房貸專員到企金業務,無一例外,倘若顧客有興趣,其他員工就再轉介給理專。

這就是為何玉山銀財管能成功的原因:別的銀行只有財管部門的理專在衝刺,但玉山銀卻是全員行銷。

玉山銀的財管沒有佣金制,理專沒有積極銷售的壓力,對於基金的介紹可以比別家銀行更詳細、深入。這反映在玉山金的客訴率上,黃男州說,平均每一百個客戶,只有三個客戶會有客訴。亦即客訴率只有三%,這與其他銀行客訴率動輒兩位數以上相比,堪稱奇蹟。

玉山金拒絕麥肯錫,拿掉「佣金制」這個緊箍咒,讓投信的基金規模不縮水、投資人不用頻繁交易、銀行賺到手續費又減少客訴,形成三贏的財富管理生態,讓玉山銀前九月的財管手續費成長率達五成。

玉山的財富管理,就像雁行理論中飛在最前的第一隻雁子,已開始拉動別的雁子(產品線)。黃男州舉例,財富管理做得好,VIP顧客就會多,外幣存款比較容易拉升,玉山銀外幣存款在國銀中排名,從去年八月的第十二名,到今年八月來到第七名,就是受惠於財富管理帶動。

半年新訓養團隊精神!

經20年培育,一級主管皆「玉山寶寶」拿掉「佣金制」說來容易,但這正是國內銀行業最大的模仿障礙。

「玉山銀這三年快速成長的關鍵原因,就是不分個金、法金、內外勤,全行總動員來合作銷售的模式,」一家民營金控高層指出,沒有玉山這種獨特的企業文化做不 到如此,這已成為玉山的「護城河」,即便其他金控想複製其模式,也是徒勞。但,這個獨特的企業文化護城河,玉山金花了超過二十年時間在打造。

目前玉山金逾八千三百位員工裡,有九成是自行培訓,過去二十三年來,每位新進員工的第一堂課,都由玉山金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永仁親自講解玉山的企業文化。

為塑造玉山金員工團隊精神,玉山金新人的訓練期長達六個月。前六週全部住在一起,此階段的訓練強調團體合作。這在國內企業中堪稱長期且罕見的培養計畫,但無法讓企業的獲利在短時間成長。攤開玉山金的財報,在二0二年以前,玉山金的年度盈餘都跨不過五十億元門檻。

但玉山金在二0二一年,成立滿二十年後,當年獲利達七十億元,外資持股也開始增加,同時玉山金的外資持股比重首度超越中信金,成為金控第一。

歷練二十年的培訓,現在玉山金所有一級主管,除黃埔一期的總經理黃男州,從財管事業群負責人張綸宇、個金執行長陳炳良、法金執行長陳茂欽、數位金融長李正國等人,都是血統純正,從第一份工作就待到現在的「玉山寶寶」。

玉山金現在有九成員工是公司股東,所有員工持股占股本二成以上,成為台灣金控業員工持股比最高的金控。

海嘯來襲高層帶頭減薪!

理專考評標準:客人第一獲利第二經營團隊與占比達二0%以上的股東,都能秉持同一個信念嗎?

最大考驗,是0八年金融海嘯。當時所有金融機構獲利都大縮水,玉山金獲利只剩十億元左右,玉山金經營團隊決定,經理級以上的主管減薪逾五%,仍維持理專年終績效獎金水準且不裁員。這等於宣示玉山金的團隊精神,不因大環境而改變。

在玉山,衡量理專表現的考評標準,主要為顧客的報酬率、委託給理專的資產是否成長、客訴率高低等,為公司創 造利潤僅是其一。「玉山金穩紮穩打,很堅持要把基礎打好,」多年來擔任玉山金獨立董事的台大管理學院名譽教授柯承恩指出,其實早在數年前,董事會成員已問 過玉山金高層不止一次:「為什麼你們每年都得獎無數,卻一直沒反映在獲利和財務表現上?」黃永仁的答案總是如此:「先建立扎實的根基,才能尋求突破的機 會。」當玉山金經營團隊願意在0八年為員工減薪,向員工展現他們塑造的團隊文化,讓「不領佣金文化」能在玉山的理專問形成一致共識,就是黃永仁敢向短線利 益說「不」,堅持紀律下來的結果。

一九九一年台灣開放十六家新銀行成立至今,已有超過十家銀行被購併,剩下的不是有「富爸爸」財團當靠山,就是苦撐等著買主出現,只有玉山金堅持二十年專業經理人治理,如今才能熬出頭,成為外資最愛的金控公司

最年輕副總經理

45歲張輸宇對行銷商品秉持「全體總動員」論點:「賣1千檔基金靠理專;賷1檔,大家可一起來。」

1分鐘看玉山金

成立:1992年

上市:2002年

董事長玉山銀行、玉山證劵、玉山創投、玉山保險等

分行數:136家

員工數:8,351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98

新形態平台撼全球,巴西奧運也想靠它吸客 小吃攤、大企業都能賺的「皮卡丘+」商機

2016-07-25  TCW

「宅在家打遊戲」,這句話在任天堂推出手機遊戲《Pokémon Go》(簡稱寶可夢)後,將徹底被改寫。

過去,能夠風靡世界的電子遊戲,都打破當時遊戲的想像空間,而寶可夢打破的不只是手機遊戲的遊玩區域限制,玩家為了抓到寶可夢裡的卡通人物皮卡丘,打破了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間的界線,帶來新的巨大商機。

讓實體店人氣狂飆

披薩店花300元吸引玩家,業績增75%

你,現在可能還沒機會下載寶可夢,也不知道在街上抓皮卡丘的魅力在哪裡。但,八年前,你可能曾經坐在辦公室裡,用電腦螢幕登入臉書的遊戲《開心農場》,偷過你座位對面的同事,在他田裡所種的紅蘿蔔。

在臉書這個平台上的《開心農場》,開啟了社群遊戲的互動風潮,只是所有玩家得坐在電腦螢幕前。

你只要想像:當電腦螢幕變成手機螢幕,螢幕裡的虛擬農田變成公園,紅蘿蔔變成皮卡丘,更特別的是,你跟臉書網友就一起出現在公園裡抓皮卡丘。虛擬世界的想像,在實體世界發生,它帶給玩家的樂趣,不只是幻想成真,一隻皮卡丘在實體世界帶來的商機,更打破了傳統的商業規則。

場景,來到美國紐約。寶可夢只推出不到一週,日活躍用戶就達二千一百萬,看好這股熱潮,紐約一家披薩店L'inizio Pizza Bar,僅花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元),在寶可夢的遊戲內購買誘餌在店內投放,讓遊戲中的精靈到店裡聚集,競成功吸引玩家上門捕捉精靈,並順便消費,一個週末下來,業績競暴增了七五%。就連王建民所屬的美國大聯盟皇家隊也來參與寶可夢商機,已預告未來的主場比賽,玩家將有機會在球場內抓到更多的精靈。

場景,再轉到巴西,四年一度的奧運八月將在里約舉辦,但受茲卡病毒影響加上政經情勢不穩下,門票嚴重滯銷,也讓里約市長帕亞斯(Eduardo Paes)在臉書上公開向任天堂喊話,希望寶可夢趕快到里約開放,期望能多刺激一下門票買氣。

這些例子,就是讓任天堂成為日本新飄股,八個交易日漲幅逾一倍的真正原因。

打造O2O生態圈

商品在遊戲中曝光,帶動實體消費

全球網路世代的遊戲,在《開心農場》打開社群概念到顛峰後,隨蘋果推出iPhone而進入手機遊戲世代,玩家焦點從電腦移王手機。曾被《財星》雜誌封為史上最佳App的《憤怒鳥》,或是全球擁有近五億玩家的《Candy Crush》都曾紅極一時,但這些遊戲的商業模武,不外乎一次買斷或月費制,再者就是免費遊戲,讓遊戲廠商從廣告客戶手中賺錢,一切都建立在虛擬世界內,且大多只是遊戲廠商或平台賺到錢,連帶的實體消費相當有限。

寶可夢做到了過去熱門遊戲辦不到的事情:它不僅只是一個遊戲,它將打破「手機遊戲與實體世界」的界線,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其中的商機。

想像你現在帶iPhone出門,許多業者的活動都要求你下載App。App改變了實體世界的行銷與交易模武,而寶可夢就是一個新的蘋果App Store。

蘋果iPhone的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推出了App Store。在這個平台裡,所有的人都可以當App開發商,製作出手機應用程式在平台上供使用者下載。蘋果掌握平台的開發與經營權,負責將應用程式的銷售給蘋果手機的使用者,並且研究使用者的需求,指導開發商定價或用不同策略經營,再將從使用者身上收取到的費用分成給開發商。

在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搜尋成本(Searching Cost),指買賣雙方尋找最合適的交易對象所付出的花費,可以是實質的金錢,亦可以是所付出的時間成本等。

App Store形成一個三方互利的循環生態圈,大幅降低開發商與使用者之間的搜尋成本。對使用者面言,可直接在單一平台找到所有需求,且應用程式在開發商成本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可能更便宜,選擇更多樣化;對蘋果來說,它不需要負責應用程武的開發工作,只要建構平台就能滿足手機使用者的需求,同時賺入極大利潤。

若以App Store來類比,寶可夢就像一個連結虛擬與現實的平台,玩家就是使用者,而真實世界的店家就像把產品上架到App store的開發商,而且消費行為是發生在真實世界之中。

寶可夢帶來的生態圈,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指線上行為帶動線下消費)商業模武的最佳實證。

它的優勢讓消費者於真實世界中有實體消費行為,不論是和披薩店、球賽、甚至觀光景點的合作,一樣成了一種三方互利的平台。從最基本的商家在遊戲內購買虛擬道具,吸引玩家上門,順便進行實體消費,乃至於未來商家可以與遊戲開發公司洽談更全面性的合作,像是在特定景點推出專屬的精靈,或全新的捕捉方法等等。

美國支付平台TrialPay(編按:二〇一五年已被Visa收購)的執行長倫沛爾(Alex Rampell)在二〇一〇年時提出O2O的概念,並認為這種商業模武才是未來的康莊大道。根據數據顯示,即使在電子商務最發達的美國,仍有九二%的比率是實體消費,這表示以現況而言,短期內電子商務仍比不上龐大的實體消費經濟。

倫沛爾舉例說:「日普的網路購物者每年花費約一千美元,假使普通美國人每年收入為四萬美元,那麼剩下的三萬九干美元到哪裡了?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本地消費,人們會把錢花在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廳、加油站、乾洗店和髮廊。」

平台本身賺到玩家與實體店家的錢,玩家得到有趣的遊戲體驗,也為實體店家帶來客流量,這正是O2O商業模式的真實體現。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廳等實體地點,都是皮卡丘可以出現的地方,也是寶可夢可以吸引人潮前往,進而將人潮變成錢潮的關鍵。

帶動手遊新熱潮

如何讓用戶出門,成開發商新挑戰

看準寶可夢暴紅熱潮,而且玩家必須一直開著GPS定位才能玩此遊戲,網路流量與信號穩定就變得相當重要,腦筋動得快的美國電信商T-mobile就送給用戶一年內免費的寶可夢流量,只要因玩這款遊戲產生的數據費用,通通放送,這對沒有網路吃到飽服務的歐美市場玩家,確實是個不小的誘因,也成T-mobile搶市占的噱頭。

由於這款遊戲偵測到玩家移動太快的話,精靈便不會出現,於是像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上,就出現專車武的服務,專人開車慢慢帶你到各地去捕捉這些精靈,這款遊戲甚至取代了部分約會軟體的功能,也有不少夫妻和情侶把出門一起玩這款遊戲當作一種約會的選擇。

與任天堂合作,開發出寶可夢的Niantic 執行長漢克(John Hanke)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指出,未來寶可夢將開放商家在特定地點置入贊助廣告成為精靈的聚集點,置入廣告後,能透過GPS得知產生多少的人流量,並藉此跟商家收費。

同時也觀察市場反應,這等同於把過去網路上的廣告以流覽量收費的方武實體化,而且更準確也更有效,印證了O2O模武的閉環理論,將線上虛擬世界的行為,帶動線下實體消費,再從線下反饋回線上。

寶可夢透過AR(擴增實境)概念,利用手機相機鏡頭,讓玩家角色可以投入在遊戲世界中,增強實體感受、也更能融入遊戲環境。這樣的概念,勢必將帶動未來的手遊程武,必備的元素都將要能帶動消費者的實體行為,像是運動競技遊戲要有誘因,讓玩家去運動用品店添購裝備;食譜App要讓消費者能在上面直接訂購食材,但所考驗的就是這個乎台能否讓消費者有對寶可夢一樣的黏著度。

漢克表示,這款遊戲將推行到逾兩百個國家。這代表,寶可夢現象也許不久後將延燒到台灣,更代表這樣的模式將改變未來網路與實體世界的商業交易法則。

撰文者趙維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93

【周年特刊】福建產業扶貧:借助豬、雞和小吃的價值

農戶只需投入非常低的成本,通過在家門口種植飼料,每年就能增加1萬元左右的收入。從今年3月開始,嚴龍槐豬養殖場通過實行槐豬“托養”,已幫助5戶貧困戶成功脫貧。

以上是福建產業脫貧的一個例子。

福建省扶貧辦負責人李岱一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福建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性舉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鼓勵和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與貧困戶聯動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來自福建省扶貧辦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該省扶貧開發對象從140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45.2萬人,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發生率已由2010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1.65%。

家門口的產業扶貧

上述養殖場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竹嶺村,其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的扶貧方法是,由養殖場免費提供豬苗,每個貧困戶每年認養30頭槐豬,鎮掛鉤幫扶幹部幫助貧困戶解決青飼料種苗(地瓜苗等)和種植技術指導,農戶則負責種植青飼料提供給養殖場作拌料餵養,經過9~10個月的養殖後可以出欄,銷售則由福州大金槐豬銷售有限公司負責。

也就是說,雖然是“托養”,但貧困戶並不需要親自養豬。而30頭槐豬所需的青飼料種植面積只需一畝地,成本也低。

“我們本地的上杭槐豬是農業部第一批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豬種,市場價比較高。”養殖場的負責人說,“我們將銷售營利部分,按30斤出欄槐豬肉價的數額返利給貧困戶,每托養1頭槐豬可增收400元,每戶貧困戶全年就能增收1萬元左右。”

養殖場的上杭槐豬

關於產業扶貧,第一財經記者在走訪時看到,有些是直接在村里辦企業,吸收貧困勞動力就業。上杭縣眾發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直接從當地招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在基地農場田間地頭從事簡單的蔬菜種植,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同時,合作社在種植技術指導、生產物資供應、銷售渠道等多方面進行技術幫扶,解決貧困戶種植難題。

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上杭縣眾發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土地托管,建立掛鉤貧困戶資產性收益機制。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財政專項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設施農業項目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在年終盈余返利分紅時,最大限度優先分配貧困戶,讓貧困戶享受土地資源收益,增加收入。

還有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小額扶貧信貸政策幫助貧困戶搞種養殖發展生產。福欣牧業公司蘇家坡村貴妃雞養殖基地邀請附近村5名意向養殖合作的貧困戶來參觀學習,傳授雞棚搭建的選址養雞技能。基地以最優價錢給貧困戶提供貴妃雞種苗,免費技術指導和經驗傳授,貧困戶則通過小額扶貧貼息貸款籌集啟動資金,負責養好雞,產品由福欣牧業公司包銷,年均收入在2萬~3萬之間。

“我們要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確定產業發展項目,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農家樂’、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做到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增收脫貧項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李岱一說。

提升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

羅上海年近半百,是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陽村村民,2011年的一場大病,使他不僅花光所有積蓄,還欠下外債。好不容易治好病,他的身體卻垮了,幹不了體力活,一家4口全靠妻子在外打零工賺錢過日子,十分貧困。

在第一財經記者見到羅上海時,他沒有預想的那樣愁容滿面,因為“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讓他有了重新找到工作的希望。“我現在已經會做勺子粉、燒賣、兜湯了,我想學好後就去打工,我的身體可以承受,家里也能減輕點負擔。”

2012年初,寧化縣委、縣政府為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自主創業、帶動就業,決定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產業。至今,培訓中心共開辦培訓班158期,培訓學員8747人,開辦寧化客家小吃店3023家,帶動從業人員9166人。其中,培訓貧困學員752人,占學員總數的8.6%,貧困人員開店167家,帶動430戶貧困戶約1500個貧困人口脫貧。

第一財經記者從羅上海口中得知,培訓中心是免費培訓、免費吃住、免費發放中式烹飪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且貧困人員免健康證體檢費,並優先推薦貧困學員就業。

圖為小吃培訓中心的老師在教課

據培訓中心負責人介紹,現在已有兩個公司願意長期招收貧困學員,保證有需求就業的貧困人員就業。

李岱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了創新扶貧模式,通過“雨露計劃”等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也是福建省開展產業扶貧的重要內容。“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600萬元專項資金,連續4年每年培訓貧困勞動力2萬人次,經過培訓的貧困勞動力95%以上實現了就業創業。”

不只是福建,目前我國許多省份都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因為產業扶貧不僅能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戶收入,而且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根據《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披露的最新貧困人口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還有832個貧困縣、貧困人口達5575萬人。

對此,我國政府提出,通過產業扶持,幫助有勞動能力和生產技能的3000萬貧困人口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幫助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幫助“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約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64

福建產業扶貧:借助豬、雞和小吃的價值

農戶只需投入非常低的成本,通過在家門口種植飼料,每年就能增加1萬元左右的收入。從今年3月開始,嚴龍槐豬養殖場通過實行槐豬“托養”,已幫助5戶貧困戶成功脫貧。

以上是福建產業脫貧的一個例子。

福建省扶貧辦負責人李岱一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福建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性舉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鼓勵和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與貧困戶聯動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來自福建省扶貧辦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該省扶貧開發對象從140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45.2萬人,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發生率已由2010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1.65%。

家門口的產業扶貧

上述養殖場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竹嶺村,其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的扶貧方法是,由養殖場免費提供豬苗,每個貧困戶每年認養30頭槐豬,鎮掛鉤幫扶幹部幫助貧困戶解決青飼料種苗(地瓜苗等)和種植技術指導,農戶則負責種植青飼料提供給養殖場作拌料餵養,經過9~10個月的養殖後可以出欄,銷售則由福州大金槐豬銷售有限公司負責。

也就是說,雖然是“托養”,但貧困戶並不需要親自養豬。而30頭槐豬所需的青飼料種植面積只需一畝地,成本也低。

“我們本地的上杭槐豬是農業部第一批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豬種,市場價比較高。”養殖場的負責人說,“我們將銷售營利部分,按30斤出欄槐豬肉價的數額返利給貧困戶,每托養1頭槐豬可增收400元,每戶貧困戶全年就能增收1萬元左右。”

養殖場的上杭槐豬

關於產業扶貧,第一財經記者在走訪時看到,有些是直接在村里辦企業,吸收貧困勞動力就業。上杭縣眾發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直接從當地招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在基地農場田間地頭從事簡單的蔬菜種植,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同時,合作社在種植技術指導、生產物資供應、銷售渠道等多方面進行技術幫扶,解決貧困戶種植難題。

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上杭縣眾發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土地托管,建立掛鉤貧困戶資產性收益機制。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財政專項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設施農業項目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在年終盈余返利分紅時,最大限度優先分配貧困戶,讓貧困戶享受土地資源收益,增加收入。

還有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小額扶貧信貸政策幫助貧困戶搞種養殖發展生產。福欣牧業公司蘇家坡村貴妃雞養殖基地邀請附近村5名意向養殖合作的貧困戶來參觀學習,傳授雞棚搭建的選址養雞技能。基地以最優價錢給貧困戶提供貴妃雞種苗,免費技術指導和經驗傳授,貧困戶則通過小額扶貧貼息貸款籌集啟動資金,負責養好雞,產品由福欣牧業公司包銷,年均收入在2萬~3萬之間。

“我們要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確定產業發展項目,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農家樂’、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做到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增收脫貧項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李岱一說。

提升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

羅上海年近半百,是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陽村村民,2011年的一場大病,使他不僅花光所有積蓄,還欠下外債。好不容易治好病,他的身體卻垮了,幹不了體力活,一家4口全靠妻子在外打零工賺錢過日子,十分貧困。

在第一財經記者見到羅上海時,他沒有預想的那樣愁容滿面,因為“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讓他有了重新找到工作的希望。“我現在已經會做勺子粉、燒賣、兜湯了,我想學好後就去打工,我的身體可以承受,家里也能減輕點負擔。”

2012年初,寧化縣委、縣政府為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自主創業、帶動就業,決定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產業。至今,培訓中心共開辦培訓班158期,培訓學員8747人,開辦寧化客家小吃店3023家,帶動從業人員9166人。其中,培訓貧困學員752人,占學員總數的8.6%,貧困人員開店167家,帶動430戶貧困戶約1500個貧困人口脫貧。

第一財經記者從羅上海口中得知,培訓中心是免費培訓、免費吃住、免費發放中式烹飪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且貧困人員免健康證體檢費,並優先推薦貧困學員就業。

圖為小吃培訓中心的老師在教課

據培訓中心負責人介紹,現在已有兩個公司願意長期招收貧困學員,保證有需求就業的貧困人員就業。

李岱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了創新扶貧模式,通過“雨露計劃”等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也是福建省開展產業扶貧的重要內容。“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600萬元專項資金,連續4年每年培訓貧困勞動力2萬人次,經過培訓的貧困勞動力95%以上實現了就業創業。”

不只是福建,目前我國許多省份都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因為產業扶貧不僅能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戶收入,而且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根據《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披露的最新貧困人口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還有832個貧困縣、貧困人口達5575萬人。

對此,我國政府提出,通過產業扶持,幫助有勞動能力和生產技能的3000萬貧困人口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幫助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幫助“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約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