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投資總結
語風林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2vc8x.html
今年的傳統大盤藍籌行業,尤其金融、基建、高鐵等行業,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大牛市行情。但從個人的角度看,今年的投資做得很不好,非常慚愧。今年絕大部分的時間,主要的股票配置都放在醫藥股上,如譽衡藥業、康恩貝。期間有過重倉國投電力,但因為對大盤藍籌股一直很排斥,很早就下了車。11月下旬,從醫藥股的泥潭中脫離出來,配了康得新、亞太科技、安居寶、華天科技四個股票,結果趕上降息引發一九行情,金融和基建兩個主流行業大漲,其余行業大多普跌。我的重倉股康得新虧超8%止損,亞太科技、安居寶的漲幅全部抹掉賣出,華天科技虧5%止損。加上今年一些小倉位的止損,如傑瑞股份、匯川技術、太安堂、嘉應制藥等等,賬戶資產一度虧損7%~8%。最後,靠著12月17日和23日配的三個銀行股,賬戶資產勉強盈利約1.6%。
造成今年這種尷尬的局面,主要原因是,過去五六年來形成的投資固有觀念,準確點說是固有偏見。過去的幾年,傳統藍籌行業幾乎不關註,也不去研究,甚至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而過去幾年來傳統藍籌股低迷的走勢,又強化了這種固有偏見,以至於今年十月十一月明顯感覺到傳統行業有機會時,也一廂情願的認為是階段性的不可持續的,沒有也不敢去介入。反思一下,市場是多元的,永遠不斷變化的,“變”才是股票市場唯一的真理。投資策略和投資方向沒有一成不變的,也要不斷變化,要拋棄固有觀念,擯棄偏見,才有可能戰勝市場。
還一個重要原因是,個人對歐奈爾的投資體系理解得不夠透徹。歐奈爾CAN
SLIM法則中,“N”說的是新產品新管理層,從來沒有限定在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些產業。只投資醫藥行業或新興產業,是想當然強加上去的,犯了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N”還說股價新高,但指的是股價52周新高,也就是一年新高,而我把選股的重點放在了歷史新高,以至於上證指數和券商基建等行業股票創了一年乃至幾年新高,依然視而不見。“M”說要關註大盤走勢,大盤走勢對個股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我個人無論從主觀上還是實踐上,對大盤指數和行業指數的走勢比較忽視,對市場行情和市場結構的變化缺乏重視,過於相信自己的選股能力。
還一個客觀原因,今年裝修了兩套房子,自己一套嶽母一套,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沒放太多心思在股票市場上,對市場行情和結構的變化缺乏必要的關註和重視。加上中小板創業板估值高,圖省事只好保守投資於醫藥股,結果今年主流的醫藥股基本上都處於熊市,得不償失。
回看本輪大盤藍籌股的行情,啟動於今年7月下旬,11月21日降息後,加速上漲,成交量急劇放大,最大單日成交量已經是上輪2007年大牛市歷史天量的3倍,也是上輪2009年小牛市的2.6倍。這麽大的成交量,尤其一些領導板塊,如金融、基建和高鐵等行業,成交量是過去峰值的3倍4倍乃至10倍!這麽大的股票需求,無論指數還是領導行業,短期見大頂的概率很低,本輪行情應該是一個跨年度的行情。創業板綜指2012年底到今年底走了一個兩年的大牛市,最高漲幅214%。主板的牛市今年7月下旬啟動,晚了一年半,到現在走了五個多月,漲幅58%。道理上講,主板的牛市持續時間至少應該在一年以上,漲幅也應該在100%以上,才能與創業板勉強匹配。從全球範圍上說,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英國、德國等主流股市的主板指數已經創了歷史新高,即使是對比香港恒生指數,上證指數的合理點位也應該在4000點以上。
有關本輪行情的邏輯,一個是新領導層的改革預期,尤其是國企改革和金融改革。對銀行業有利的改革比如地方債改革降低壞賬預期,銀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效率,大宗商品大跌經濟通縮後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寬松轉向等。對保險業有利的改革比如車險費率改革,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試點推進等。對券商業有利的改革,比如滬港通、深港通、註冊制、T+0交易、融資融券、新三板擴容等等。一個是新領導層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引發的中國企業出海求大發展的預期。比如基建、高鐵行業的海外擴張等。
牛市氛圍下,一點點的利好,只要是在“風口”上,也能改變預期,推動股價上漲,業績的成長反而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明年國企改革尤其金融改革國家會重點推進,而銀行股估值很低,普遍PE只有5~7倍,PB只有1~1.5倍,牛市氛圍、改革預期以及寬松貨幣下,銀行股PE回到10倍,PB回到1.5~2倍並非沒有可能;而保險股和券商股,除了改革預期,本身有大量權益類資產,牛市條件下權益類資產大幅膨脹(雖然不可持續,但在風口上),股價上漲比銀行更快更迅速。當前個人持有三只股票,興業銀行、中國太保、西南證券,各約33%的倉位。
目前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已持續運行在50日線下,破位且成交清淡,中短期有大行情的可能性較小。所以,這種“二八”乃至“一九”的極端行情,很可能還得維持較長一段時間。也許在明年的某個時候,當大盤藍籌股透支改革預期,估值膨脹到主板行情無法持續時,市場回過頭來發現,20倍PE、30%~50%以上成長的醫藥股、新興產業股原來是那麽有吸引力,市場風格也許就變換了。過去,五百億的市值已經很大了,買的時候得掂量一下天花板在哪;而現在,萬億市值一樣能幾個漲停板,無法想象市場原來這麽有錢。買了成長股踏空的不要抱怨,只能去適應市場,跟隨市場改變。
以後不實時貼交易記錄了,這麽做對本人造成很大壓力,導致無論是投資方法還是投資倉位都不願意改變,也更不願意認錯,最終影響投資決策和結果。以後考慮恢複周結,里面盡量客觀的探討個股和市場。這麽做可以防止自己偷懶,可以保持自己對行情發展和結構變化的關註度,借此也希望提高一些對市場的把握度。
祝大家元旦快樂!新的一年投資順利!
2014年總結——扭曲 第五部分 估值扭曲 Mario
來源: http://xueqiu.com/7660842159/34773748
去香港多了,漸漸產生一種習慣:對凈資產價格以上的股票要仔細找能支持這麽高股價的基本面,對深度凈資產之下的股票要仔細挖公司有啥大問題。即使是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多數也是這個價。而且不光是香港,全球資本自由流動的國家基本都是這樣的估值。回頭看看A股,我的天,凈資產以下的股票基本找不到,只有8只正常交易的股票價格還在2014年三季報的凈資產以下。A/H幾乎清一色A高於H很多。當然,X化橋那個搞笑的因為香港利率低於大陸,所以H應該高於A的結論就不提了。但A能高那麽多也真是醉了。
如果A股對幾乎所有公司的估值都高於凈資產,這意味著什麽呢?股價高於凈資產,公司就可以增發,新建產能來擴張。但看看那些已經過剩得誇張的產能,他們的估值也在凈資產之上,就不怕他們也來圈一把錢再擴張產能?得虧國內證監會的流程長得不行,這事要在香港可能幾天就幹成了,所以這類股票在香港很少爬上凈資產的。而且,股價都在凈資產之上,如果凈資產確實比較凈的話,意味著新建產能的價格低於並購已有產能。假設A新建一萬噸產能需投資10億元,並購條件差不多的上市虧損企業B(產能也是一萬噸)需要20億元,哪個產業資本會去並購B而不是自建新產能呢?那產業並購還怎麽做呢?難道A股的上市公司都代表了行業內最先進的產能,只能去並購非上市公司,而不是被別人並購?我不知道。
再看看金融行業的國際對比。截止2014年12月31日收盤,中國所有上市券商的市值總和(2.09萬億元)已經超過美國上市券商的市值總和(折合1.63萬億元人民幣,剔除在美國上市的非美國公司),後面還有排隊上市的申銀萬國、東方證券……和還沒漲停板完的
$國信證券(SZ002736)$ 。中國證券業的業務量除了期貨(股指期貨交易量已經世界第一,但期貨公司也沒賺幾個錢,ROE也就10%左右),其他業務貌似還沒有一樣能與美國券商相提並論。畢竟我們基金的PB就是
$高盛(GS)$ 和
$摩根士丹利(MS)$ ,主要用他們的服務,就是因為有大量的業務只有他們能做,中資券商還相去甚遠。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壽險行業,以A股股價計算,僅4家上市的保險集團市值總和(2.05萬億元)就超過了美國上市人壽與健康保險公司的市值總和(折合1.45萬億元人民幣,剔除在美國上市的非美國公司),即使把AIG加進來也比不上。還有沒在A股上市的人保、泰康、太平、安邦……。
$中國人壽(SH601628)$ 一家的市值(9652億元)就遠遠超過了美國最大的綜合性保險公司
$美國國際集團(AIG)$ (折合4798億元人民幣)+美國最大的壽險公司
$大都會人壽(MET)$ (折合3760億元人民幣)。雖然雙方的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還相差挺遠,前者的內含價值也比這兩家中任何一家剔除商譽的凈資產小不少。
中國的證券和壽險行業的業務模式、規模和利潤離美國還差得很遠,但市值已經超過了全世界這兩個行業最發達的國家。對於瘋狂的A股,沒有不可能,當年
$中國石油(SH601857)$ 上市時的市值(8.9萬億元)不還超過
$埃克森美孚(XOM)$ (當時折合3.8萬億元人民幣)1倍多嘛?
然而,被說成是巨無霸的中國銀行業的總市值(8.79萬億元)與美國銀行業的總市值(折合8.76萬億元人民幣,剔除在美國上市的非美國公司)也就剛好相當。畢竟中國是以間接金融為主的國家,銀行業的規模和利潤已經高出美國很多(剔除商譽的總資產為1.6倍,剔除商譽的凈資產為1.2倍,凈利潤為2.4倍),占整個國家金融業的比例也遠遠高於美國。雖然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銀行業遇到不少問題,需要時間來調整,這幾年的利潤是不會太好看的。但畢竟家底厚,不少標的還是對得起這個價格的,拿分紅也不錯了。
我無法也無意去判斷來年各板塊的走勢,只是覺得這反差確實太大了。
一個偽價值投資者的2014年終總結 一個偽價值投資者
來源: http://xueqiu.com/2941418084/34751926
這是我入市以來的第8個年頭。今年我的收益大約40%,跑輸大盤。今年的最大感受是,知易行難。深層次的原因,一知半解,搖擺不定。
1) 入市7年的回顧。
2007:在牛市最火熱的時候,姑姑把我的身份證拿去開了個股票帳戶,算是讓我知道有股市這個東西。既然自己的股票賬戶被姑姑拿去用,那就開個基金賬戶吧。當初應該是5000多點買入的基金。在2008年1月,看到花旗銀行的巨虧財報,預感到金融危機的到來,把基金賬戶清倉了,小虧出局。
2008年:那年的主題是跌跌跌。在三個月的空倉之後,2008年4月24號,國家下調印花稅,千股漲停。當時股市還在3500點,我認為熊市結束了,於是又買入了基金。開始了多年的套牢。
2009年:09年2月,看到股市一路上漲,我用老婆的名字開了一個賬戶,自己來操作。那年我知道了什麽是煤飛色舞,知道了什麽是市盈率。當時在漲停價追買了大同煤業,大概8倍市盈率。事實證明,煤炭股是當年比較牛的版塊。但是,一路走走停停,頻繁操作,也沒賺幾個錢。(這與今年的情形極為相似。選到了牛股,沒有拿住。這證明我的水平和09年差不多)。後來09年7月,股市突然掉頭向下,把之前的盈利虧了進去。
2010年:這一年印象最深的是小盤股的逆天式的上漲。還記得當年同事買的金螳螂,蘇州固鍀漲幅驚人。我當時只會看市盈率,看到成長股市盈率驚人,因此沒有參與成長股的炒作。於是我買了南方航空,因為他的市盈率是個位數(後來才知道,這里面大部分是匯兌收益)。一開始盈利30%,後來2010年年底開始暴跌。當時因為在XXXX上班,操作股票不方便,所以索性拿著,結果虧損70%(還好當時買的不多)。
2011年:這一年上證指數一路下跌,一個明顯在下跌的市場我不太想參與。所以那年最慶幸的是買房的錢我沒有投入股市。
2012年:那年我學了很多東西。看了很多巴菲特,格雷厄姆,菲利普·費舍爾,約翰·坦普頓,賽思·卡拉曼,霍華德·馬克斯,大衛·斯文森等人的書,以及但斌,李馳,小小辛巴,李劍,邱國鷺,段永平等人的博客,感覺受益不少。當時在滬指2200點的時候,還寫了一封信給姑姑,號召姑姑買股票。可惜,股市並沒有如我預期那樣的上漲。
2013年:這一年屬於創業板。這一年我發現,市場討論的是高科技,互聯網,傳媒,影視,卻沒有人討論估值。這樣的行情,我註定會踏空。
2)2014年的總結。
2014年,交易176次,買賣了59支股票,總交易金額180萬,換手率大約18倍,平均每日換手5%。盈利大約40%。
2014年,我面對銀行股罕見的投資價值,僅僅因為盤子太大漲不動而放棄;面對鐵路基建股便宜的估值,僅僅因為想要做短線而做丟了籌碼。一個個自己日夜研究,認為很有投資的股票,僅僅因為各種內心那一瞬間的恐懼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2014年,我成功的賣出了7元的中國鐵建,3.7元的中信銀行,2.3元的中國中冶,5.6元的中國中鐵。成功的放走了一個又一個翻倍的機會。
2014年,我最佩服的是小小辛巴,他推薦的吉林敖東,光大證券,光大銀行,江西銅業,南山鋁業都很牛,可惜的是我認為他們都是烏龜,所以通通沒買;
2014年,讓我又愛又恨的是梁宏,他幾次發表短期減倉的高見,都很準。可惜的是,減倉之後,我加倉不及時,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014年,雪球上最勤奮的不知道是不是投星資產,上次他說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記憶猶新。聽到這個消息我買了葛洲壩,中國鐵建,徐工機械,可惜沒有拿住;
2014年,要感謝各位大V,書上得來終覺淺,在雪球上能與大家交流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自由老木頭 @弱弱的投資者 @梁宏 @億利達 @投星資產 @唐史主任司馬遷 @胡塗的森林 @雲蒙 @天道騎牛 @英科睿資鷹 @水晶蒼蠅拍 @魏員外 @進化論一平 @跟我走吧14 @阿貍 @富良-Forlan @小小辛巴 @東博老股民 @歲寒知松柏3)2015年的展望
投資者教育最好的地方就是市場本身。看再多價值投資的書,不如由市場告訴你什麽是價值投資。2014年,被市場“教育”了一把,2015年,希望能更深刻的理解並堅持自己的價值投資之路。
2015年,希望自己的換手率可以降下來,換手率至少從18倍降到3倍左右。
2015年,希望自己可以放棄短線操作。
2015年,最重要的不是收益率,而是讓自己的分析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
附上我2014年長長的交易記錄:
rubato的2014年投資總結 rubato
來源: http://xueqiu.com/9599205441/34778997
2014年的投資,可以用八個字概括:連爆倆雷,劫後余生。比較值得談談的是年初先後清倉兩個重倉股寶姿和中國秦發(就是這兩個雷。。。),對威勝集團的建倉,對銀行股及中國神華的堅持與增持,建倉醫藥股,其它操作都比較零碎和試探。
寶姿相關的總結,單獨發了一篇文章:
http://xueqiu.com/9599205441/34584265這里就不贅述了。
中國秦發是2013年從1.1元開始買入的,今年上半年在核數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後,覺得實在無法估計實際情況是什麽樣子,所以在大約0.32元全部賣出。教訓慘痛:倉位接近15%,接近二次腰斬的價格損失。秦發本來可以成為一次很好的投資例子的:極度不被看好的行業(煤炭)中的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優秀民營企業,看似很有風險的資產負債表,極度低估的資產價格。。。秦發的教訓,我現在的理解是並不是前面這些方面的理解出了問題,而是風險控制上的問題:即最初的價格判斷被證明錯誤後,是否應該隨著價格下跌一路增持?我記得2013年總結中提到秦發的問題時,有一位雪球網友說不補倉大幅下跌的股票,我覺得很有啟發意義。買入後大幅下跌,多半是自己的某方面理解或判斷出了問題,在弄明白是否出了問題及問題的嚴重程度之前,如果機械加倉,會像我這次投資秦發這樣(當然也有一定黑天鵝的因素),死得很慘。
威勝集團算是今年港股賺得比較多的一只股票,沒有什麽太多可說的,比較典型的投資標的。這里就抄抄2014年3月剛買入時在雪球發表的評論吧:看點在於行業空間廣闊,包括智能電表的巨大未來安裝及更新量。公司現在行業中初現領先者跡象(包括市場拓展與維護,占有市場份額及研發投入等),公司在水表等新領域的擴張也值得期待。行業現在大約處於快速發展的早中期階段,即行業收入與利潤快速增長,集中度低,各家日子都比較好過,略微仿佛2009年以前的國內運動用品行業。當然,潛在的風險還是有的:首先,大客戶,小公司的格局使得公司在應收款、議價能力等方面比較被動;其次,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電網的變化會對行業及公司有多大影響還未可知;而且公司在水、氣等新領域及海外市場的拓展也需要持續關註。簡言之,威勝算是行業里目前看來的潛在龍頭,行業大發展的背景及加上較低的估值,還是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的。
今年收益最大的部分當屬在A股的倉位。上半年時增持了不少的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及中國神華,具體理由和2013年總結中的一致。這部分倉位在今年年底的大爆發,算是基本彌補了港股的兩個地雷炸出的大坑及其他股票的低迷與虧損。當時買入的理由仍然沒有變,估值修複也仍處於早期,所以還是會繼續持有。
現在港股比較多的倉位有:
1. 匹克及361度兩個體育股。
年初在大約12.5元賣出了所有的安踏體育,後來年底時把大約一半的匹克換成了361度。這兩只股票的估值都還很低,業務又處於恢複期,還是可以安心持有。李寧雖然一直關註,但是不敢買入,還是繼續看戲吧。
2. 微創醫療及朗生醫藥。
是的,我買了微創醫療了!這只股票從IPO起跟蹤至今,中間也曾短暫買入(還小賺一筆。。。),現在是正式開始買入了。怎麽說呢,1.5倍左右的PB,對應微創這樣的資產,怎麽說都是低估的。雖然骨科關節業務面臨不確定性,支架業務仿佛也到了天花板,電生理又遲遲無法放量,常博士,張江與大冢。。。這些問題的確都是問題,都應該持續關註,但是如果說讓我1.5倍PB入股這樣一家公司,我還是很願意的。如果再跌,我還會再買的(秦發的陰影浮現。。。)
朗生醫藥經歷了大震蕩後,個人覺得還是算開始恢複了。以其在類風濕領域的積累,以及皮膚領域的拓展,我認為現在的價格是低估的。這個公司的問題在於產品pipeline的持續性,需要繼續觀察。
港股還買入過一小段時間的宏華集團。在油價下跌的大背景下已有鉆機市場及希望之星海上平臺的未來都變得迷茫起來,不得不改變主意虧損賣出,好在倉位低持有時間短,損失不算大。油氣服務相關公司還是在繼續關註,現在的大跌背景下,這個行業相信未來會出現一些富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另外,港股現在還持有少量的利邦與中生北控生物科技。
還是像往年一樣,不公布收益率了,尤其是今年這樣的一派喜慶祥和的氛圍當中,個位數的收益率是很寒酸的
![[哭泣] [哭泣]](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5weep.png)
其實,劫後余生,能有正收益我已經很滿足了。
最想感謝的雪球網友是
@管我財 。雖然與管兄沒有直接交流,但是因為投資理念比較接近,看管兄的帖子還是很有收獲的。
2014年最大的收獲當屬由寶姿與秦發獲得的對風險控制的進一步認識。因為種種原因,2014年在投資上下的功夫沒有往年多,有一點吃老本的感覺,2015年要勤奮一些才行。
#2014年投資總結# @Beyond0921 @Hulu @不我 @盧山林
微光破曉-2014投資總結 微光破曉
來源: http://xueqiu.com/6832369826/34725750
又一年過去了。2014年,上證指數上漲53%,我的年收益為98%。
今年以來,渦輪的收益大於股票、股票的收益大於轉債、轉債的收益大於港股、港股的收益大於純債。
但我絲毫沒有喜歡渦輪、也絲毫沒有鄙視純債,工具就是工具。今年的一些主要操作有:
1、轉債再平衡:將強贖的平安轉債換成石化轉債;將強贖的工行轉債和中行轉債換成石化轉債和海運轉債;將漲高的徐工轉債換成石化轉債。
2、港股再平衡:賣出中國資本及部分晨鳴H,買入亞洲果業。
3、渦輪再平衡:在條款完全相同的,安碩A50的幾只看漲期權上進行切換,不斷將貴的換成便宜的,增加了50%以上的份額。
4、建立資產包:按照“低估分散不深研”的邏輯,建立了低價、低PB、低PE三個類型的資產包,到目前為止,三個包收益率應該都在70%-100%之間。還沒到定期換股的時間,我實在懶得細算了。未來,還會建立更多類型的資產包,比如低PB+小市值組合、低PE+低價組合、跌破流動資產組合、跌破凈現金組合等等。
5、正回購打新:今年開通了債券質押正回購的功能,將手中的可轉債質押出去,以很低的利率借到資金,用於打新。該策略使我的投資組合在不增加任何風險的情況下提高了3.3%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該策略為我提供了股息、債息之外的第三種相對穩定的現金流。要知道,對於一個投資者而言,穩定的現金流,其價值是要大於不穩定的現金流的。對於以投資收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職業投資者,穩定的現金流更加彌足珍貴。這里要感謝一下
@DAVID自由之路 、
@優美 兩位,我在學習正回購這個技能時,看了兩位很多過去的文章。
歷史收益情況:2007-2009:150%(低位補倉導致。自2010年起,無增量資金幹擾)
2010-2012:30%
2013 :6%
2014 :98%
07至09年,是我從愚蠢的人類漸漸進化成奧特曼的三年,這三年中犯了很多很多錯誤。由於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進行補倉,這些錯誤帶來的創傷只留在了我的心中,而沒有留在賬戶之中。
自2010年初開始,我將個人的絕大部分財產帶到證券市場,自此正式成為職業投資者。之後,也就沒有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來為我錯誤的決策買單了。所以我認為,2010年至今的業績,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應自己的投資水平。
說來也巧,2010年初我正式成為職業投資者時,股市剛好也是3200點,跟現在幾乎一模一樣。這四年間,股指沒漲沒跌,我的凈值從1變成了2.79。對於這個成績,我基本上還是滿意的。
當前持倉:轉債類:民生轉債
石化轉債
海運轉債
中海轉債
南山轉債
銀行類:浦發銀行
招行銀行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H
興業銀行
地產類:萬科A
金融街
首開股份
中國建築
寶龍地產
盈大地產
A股其他:中國神華
五糧液
寶鋼股份
港股其他:惠理集團
雨潤食品
陽光紙業
晨鳴紙業
亞洲果業
皇朝家私
保華集團
通天酒業
中國粗糧王飲品
港股渦輪:23376
22888
13277
13627
14367
B股:粵電力B
基金:基金漢興
招商信用
資產包:低價資產包
低PB資產包
低PE資產包
2015年展望:不預測!@佐羅投資劄記 @釋老毛 @管我財 @Conan的投資筆記 @馮立輝 @張可興 @落葉風谷 @Makalokaine @財智力量 @明鏡臺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Mario @滾雪球筆記 @黃建平 @O_Livia @張亮midas @greatsoup @cfuwxd
2014年總結——扭曲 第三部分 印象扭曲 Mario
來源: http://xueqiu.com/7660842159/34727512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險行業似乎非常賺錢。員工拿著高薪,高管富得流油,除了代理人慘了點。賣方不停地給市場洗腦,說保險行業增長前景廣闊,政策利好,保險深度、密度、資產未來都有好幾倍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又同情被保單坑害的大媽,罵保險公司沒良心。財報又告訴股東,其實也沒那麽賺錢。再翻翻分紅記錄,貌似基本上只有不停的融資。這架打得也太厲害了吧,到底咋回事?
話說我今年剛開始學習保險行業,這玩意兒門檻確實賊高。把產品、營銷、投資、再保、財務、精算、監管都掃了一遍,算是有個初步印象吧。因為還不太懂保險,就多找業內人士聊,讓他們的原話來告訴我他們眼中保險公司的生意。以下內容均為原話轉述,很多是與非上市公司吃著火鍋唱著歌聊的,請勿與上市公司對號入座。
保險公司董秘A:壽險不是必須品,是可選消費品。一定要靠人去推銷才賣得動的,不能指望客戶主動上門來買。互聯網的推銷力度很弱,指望客戶自己到網站搜索那麽多種類的保險產品、逐項看條款、理解產品、搭配主險和附加險……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個只能靠人去推,所以目前代理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從長期來看呢,現在的代理人渠道又是不可持續的,電話銷售也是。員工的薪酬太低了,我司代理人月均收入才2000元上下,和十年前差不多。未來還是會慢慢轉到互聯網上。
保險公司董秘B:你別看壽險利潤挺好,實際上根本分不出紅來的,都是應計利潤,每年還要往里註資。財險利潤很穩,都是現金利潤,都是可以拿來分紅的,留存資本還足夠支撐業務發展。
保險公司董辦C:留人難啊。北京分公司內勤都招的大學生,工作3-4年月薪也只有5000元,公司也只開得起這個價,根本留不住人。好在大學生供應量足夠大,去的多來的也多。這個行業就是個苦逼行業,哪像你們想的那麽好哦。沖規模也是中國企業的常情,都是好面子的,同業數據一交流,保費增長高於行業,領導就特有面子。在中國,一家高利潤率的小公司市值比不上一家大的低利潤率公司,也很容易被收購。所以對於中國的企業,做大的必須的。
保險公司董辦D:別聽外面那些抹黑我們的報道,他們都沒來找我們核實過情況。我們公司剛剛接待了中央的XXX領導和XX領導的訪問,領導都誇我們做得好。真的,一定要相信我們……
保險公司再保負責人E:馬里奧啊,我有個事兒一直沒搞懂。你說那些股東為啥要投錢給我們開保險公司呢?又沒啥分紅。我和同事沒有一個買保險股的。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保險公司精算師F:我們股東要求我們量每年要增長兩位數,ROE也要求接近20%,根本不可能的事兒。做不到怎麽辦?我也不知道,領導到時會有領導的辦法。分紅險承諾的70-80%分紅實際上也達不到的,保險公司會在三差之間調整。雖然2009年取消了分紅特儲,但實際上還是在做的,在保戶紅利和準備金里,都可以調節的。EV和NBV你看看就行了,這個大黑箱里花頭多著呢。
$保誠(02378)$ 是我見過內含價值最透明的保險公司,他們經營得也好。經過N多時間的交流,我們對以下內含價值中對以下因素的高估達成一致:
1. 償付能力充足率。假設是100%,實際約需170-180%。
2. 費用率。假設中國長期通脹率2%,有人信嗎?我也不知道多少合適,反正不可能只有2%。
3. 退保率。5年期的高現價保單按正常保單的退保率計算內含價值,但實際上1年後多數退保。
4. 投資收益率。5.5%的長期假設估計是做不到的,能做到多少我也不好說。哦,還有,高現價保單的投資收益率的假設是高於6%的,這樣才能保證這類業務的新業務價值為正。按正常的算肯定是賠錢的。
前保險公司精算師G:人口老齡化對壽險是不利的,年輕人是壽險的消費主力,老年人已經不適合再投保,保險公司也不願意承保或者價格很高。所以只有趕緊提高投保意識才行。
$友邦保險(01299)$ 確實是牛,到一個國家,收一個壽險公司,複制同樣的管理,很快就能整合好。中國的壽險公司代理人一年留存率只有30-40%,全世界最低。
$友邦保險(01299)$ 在東南亞的留存率可以達到60%。
保險公司代理人銷售管理H:上海已經賣不動了,代理人和保費都在下降,只能去四線城市及鄉鎮拓展。上海的代理人一個月拿3000-4000元根本沒法活,而在三線以下城市一個月2000-3000元就還可以了,也不用天天坐班。雖然代理人流失率非常高,但流入量更高,還是有凈流入的,大進大出嘛。
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I:在目前的金融格局下,壽險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不是提供風險保障服務,而是與銀行競爭儲蓄存款。在過去10年,壽險的投資收益率與工行剔除存放央行款項後的收益率基本相當。負債端利率大幅高於銀行,營業成本高於銀行,且沒有銀行那樣多的中間業務收入。主要的差距不在於投資能力,而在於成本,多方面與銀行比對的差距體現在盈利結果上是巨大的。一旦中國推進利率市場化,銀行只是利潤降低,壽險業已經出現虧損,因此當前的商業模式不可持續,壽險業必須調整戰略。美國壽險公司一般賬戶資產投資於非關聯公司普通股的比例只有約1.5%。相比之下,中國壽險業一般賬戶中股票資產占比普遍超過10%,而其負債又主要是帶有預定利率或者隱含承諾了較高回報率的固定給付責任,資產和負債的風險特征嚴重不匹配。
前保險公司投資經理J:長期看利率肯定往下,所有賺利差的行業利潤率都會縮水。保險公司因為受益於保險投資政策,是結構性原因導致目前的投資收益率上升。美國的保險公司投資的信用債和房地產相關資產占比高於中國很多,所以還有空間。為啥過去10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那麽差?你得問其他公司去呀,我們公司的收益率很好的。
XX證券臺灣保險業分析師K:臺灣是全世界壽險深度最高的地區(約14%),臺灣的工薪階層基本會把15%的月收入買保險。為什麽那麽高?替代存款,絕大多數保單其實是儲蓄型的。臺灣的銀行給的利率不如保險公司高。財險的深度只有不到4%。在長期利率下降的時期,比如當年的臺灣、日本、韓國,壽險公司的股價一直都是在內含價值以下交易的,因為精算假設高估了投資收益率,在降息過程中會不斷下調,股價提前反映了這一下調。
XX證券國內保險業分析師L:費差這個問題確實頭痛。國內的代理人太苦了,平均收入只有全社會平均的一半,而且缺口還在不斷增大。隨著中國越過劉易斯拐點,勞動力成本提升速度會加快。很多保險公司為了留人,開始加底薪。如果人均產能沒有同步提上去,那費差損就是逃不掉的。內含價值高估是肯定的,高估多少不好說。拍腦袋打個7折,再加個NBV倍數大概就差不多。
XX咨詢公司保險行業咨詢師M:中國保險業的投資資產配置10%以上股權,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少見的,不明白為什麽。而且EV和NBV對投資收益率的敏感度很高。費差損雖然是個事實,但好在數額不算很大。
訪談完那麽多業內人士回來,感覺一腦袋漿糊。想起來基本法還沒開始學,可能還得1-2年才能搞懂這個行業吧,還得多跑跑。
感恩2014----阿土哥的年度總結 阿土哥a
來源: http://xueqiu.com/5111168340/34735352
感恩2014----阿土哥的年度總結
沒什麽好說的,只能說,感謝,感恩,感動,我的2014。
在這之前,也許我是一個LOSER(我的成就,在一般人眼中也許不算是個LOSER,但一直以來我給自己的定論就是個LOSER),即使我多少有點小聰明,自命不凡,自視清高,但少年時期、上學期間積累起來的自信,在出了社會以後,被打擊得一文不值。我來自窮鄉僻壤,靠寒窗苦讀改變命運,未滿17歲就畢業分配到銀行工作。生活中我厭惡抽煙,滴酒不沾,性格悶騷,不善交際,特別不擅長與領導交往。即使我一直保持著善良正直,忠厚謙遜,與人為善的本色,也有些聰明才智,但這些要素並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其實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反而可能是一個現實體系中LOSRE的標準配置。在20年職業生涯里,我一直與世無爭,卻無奈兩次在QQ簽名中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後兩次辭職,而近幾年自雇從事民間金融,以我這種性格更是在金錢上吃了不少虧。記得票號說過,股市極難成功但是又有著極其稀有的公平(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124158),這一兩年的經歷使我很認同他的這個觀點,我認為除了權貴資本,所有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應該是相對公平的,因為100元的中行轉債不需要找關系,點兩下鼠標你我都能隨便買到。我來到了這個市場,才感受到這個市場相比現實生活,有著可貴的公平,我才開始找回了少年時期的自信,也收獲了比起生活中爾虞我詐的人際關系更加珍貴的純粹的友情,當然最重要的是收獲了珍貴的金錢,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從此不再認為自己是個LOSER。很多人在關心我的收益率,我說不出來,假如我年初按月息2%配資100萬給別人炒股,必然拉低今年的總收益,但是我也向銀行借來了200萬元,然後再上杠桿,這又如何計算總收益呢?分享投資心得,共享投資策略對大家才更重要,我收益率再高實際上都是我的,與你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還是言歸正傳,說一說我的投資體系。說體系兩字確實有點裝逼,好吧,說土一點就一句話,“不預測,只挑有利的賭局下註”。去年我發了個貼子,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85731,就是認為市場下一分鐘的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即使你預測對了,也是運氣而已,而運氣不可能永遠好,如果有誰說他可以,那麽理論上他可以將所有交易對手的錢賺光,但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而且有人說,老巴也是運氣特別好的一個老頭而已,是美國的數十年黃金時代造就了他,理論上每1000只猴子來扔硬幣會有1只連續10次扔出正面,100萬只猴子會有一只連續20次扔出正面,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炒股?出個把股神沒什麽。
有人問過我,不預測,那如何投資?那投資不就是靠扔硬幣了?你買入了,就代表著看好,而看好不就是預測嗎?是的,我的投資,也是基於某種概率的預測,但絕不是僅僅簡單預測硬幣的正反面,而是將預測的結果與市場的賭註和賠率進行結合,簡單來說,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概率相同,市場給出的賠率也相同,那麽我絕對不會參賭,但市場出錯可能會給出不同的賠率,我就會挑有利的下註,即使短期內開出來的結果對我不利,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在華映科技的套利貼中(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115840&page=2#2033691 …),我寫道:“關於市場的不確定性,我為自己之前所說所做的言論感覺到可笑可悲。人們往往不自量力,對未發生的事情做出了武斷的判斷,信誓旦旦並且相互影響、相互增強,現在想來確實很可笑。市場是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不確定是市場永恒的主題,而唯一能確定的,是市場的永恒的不確定。昨天大家在YY今天000536很快打開並拉升,機構買入、大宗交易、樂觀情緒相互影響,仿佛成功在望,好象任何悲觀觀點都會受到攻擊,事實很快就就打了我們一耳光。總結經驗,找自己有利的賭局下註,然後淡定地等待結果,不管結果是喜是悲,一切只能聽天由命,這才是投資者應有的心態。古人說得好,先盡其事,後聽天命。聽天命,是建立在已盡其事,已經無能為力的基礎上,樂聽天命,坦然淡定面對和接受無論悲喜的結局。但不能因為認為一切都是天命就放棄“盡其事”,事,正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決斷,必須先盡到自己的所能,將事情做達到自己眼界、努力的極限,也就是將事情做到“盡”,然後才來聽天命,也只有這樣,即使不利的結局出現,我們也能坦然面對,淡定的笑笑,說一句,我們已經盡全力了。”實際上,這就是我的投資哲學。
看來本文會又臭又長了,也知道大家時間都很寶貴,好吧沒關系,我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我今年在鼎級的實盤記錄了我的投資思路,也許並不一定是完全真實的,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93256&uid=2662 …,但至少每次的操作我都能說出我自己買入和賣出的邏輯,其實也是一直遵循著“只挑有利的賭局下註”這個原則,今年的第一筆投資,就是滿杠桿南鋼債,實際上我知道南鋼債會變成AA-,也知道他連續虧損。但是,我知道這個債是郭廣昌的複星集團擔保,我預測的,不是南鋼會不會違約,而是預測,違約會怎麽樣,不違約又怎麽樣。複星集團有向銀行的借款,利息在7%,他也發債,債息在8%,他也搞信托,成本是10%,同樣是複星集團的風險,如何他向你個人借10萬,年20%,你幹不幹?我覺得我幹了。一句話,如果複星倒閉,所有的錢都違約,大家都歸零,如果不倒,銀行他們賺年化7%-10%,而我賺20%,理論上這就是賠率對我有利的賭局。那麽為什麽要上杠桿呢?這個賭局對我來說,如果上2.5倍正回購杠桿,那是40%以上的年化收益,不上杠桿,是20%的收益,關於杠桿我後面有寫了個貼子
http://xueqiu.com/5111168340/27366455,並不是上了杠桿他的違約風險會變大,如果他的違約風險是一樣的,那麽顯然賺越多的賭法,賠率更有利了。
今年賺到的錢,大部分來自可轉債,年初做完垃圾債以後,大部分時間就一直持有轉債,特別是看好中行轉債和平安轉債,期間只開溜三次,做了三個股票(大連重工、南國置業、華映科技)的套利。我覺得可轉債是最完美的投資品種,我曾經下定決心一輩子只投可轉債,因為可轉債的規則設計,決定了他的賠率對投資者是非常有利的。假如正股漲,理論上可轉債少漲一些(差額就是溢價率),而跌,他有底,也就是說,漲同漲,跌少跌。第二,轉債相對正股除了享受股息,還另加了一份債息,第三,轉債還有下調轉股價的機會,相對於正股來說熊市少跌,牛來同漲。第四,轉債可以上杠桿,以正回購4%的成本損失,賭正股的無限漲幅,總結起來,就是漲多漲,跌少跌,這樣賠率的賭局你不參加,我看買可轉債正股的人,可以說得上是在犯罪啊。
今年賺到的錢,也有一些來自可轉債的搬磚,這個也能聯系到我的賠率理論,哈哈,又裝逼了。確實,年初的時候在東華轉債、後面在中行和平安轉債,我都曾經吃到轉股套利的大肉。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93256&page=12# … 1706389,今年2月7日周五,我說下周開始買東華轉債,因為那時轉債折價達到了驚人的7%,實際上那時東華軟件從低位漲了300%,已經算是在高位了,做為價值投資者來說,那時買入也許是在犯罪。但對於我來說正股的估值到底多少才是合理的?我覺得存在即是合理,市場中無比多的資金實時成交的,就是合理,如果你認為不合理,那你能說出一個更合理的嗎?是不是轉債折價7%,就代表著正股第二天一定會跌7%呢?但如果正股反而上漲呢?既然正股貴7%還有那麽多人在買,買的人難道不是預期正股還會漲嗎?相對於買正股的人來說,我們折價7%買轉債難道不算是一個賠率非常有利的賭局嗎?無論正股漲跌,買轉債的人都多賺或少虧7%,要知道,全市場里面的很少有股票的股價回報率一年能達到7%(7%相當於14倍市盈率),而轉股套利的人,一天就能賺到,這樣的賭局不賭,對我來說也是犯罪啊。其實上我有個策略,叫做占便宜策略,如果你永遠在市場中占便宜,一有折價就吃,長期來看是可以勝過市場的。 一扔有個貼子,可惜刪了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97390&page=1#1704861 …,大意是,市場有一些套利機會,因為裸套無法對沖市場風險,比如LOF的折價、轉債的搬磚、期指的貼水等等,到底如何選擇?比如你覺得東華軟件價格很高了,即使他的轉債出現了折價,怕承擔正股下跌的風險而放棄了轉股套利的機會。我在後面跟貼的原文:請問下,假定長期來看每天都有1%套利機會,那麽是否認為完全可以裸套?一天套1%,一年是200%,複利更是無比大,你還在乎大盤或標的本身的下跌嗎?大盤會跌到0嗎?因此,從長期來看,如果套利的機會足夠多,我們做的次數足夠多,我們每次出手都有一定的套利收益,標的本身的下跌完全是不足掛齒的,因為標的本身有時也會漲,有時我們不但吃到折價,標的本身的漲幅我們也吃到了,雖然標的本身有時會跌,長期來看漲跌會對沖掉,標的的漲跌幅長期來看就是大盤的平均漲跌幅。而如果長期吃折價,必然會勝出市場。因此有好幾次在群里談到如何戰勝市場,我曾經舉出很多策略,比如,永遠在期指和ETF之間輪換,永遠將溢價的換成折價的,一年勝出指數10%沒問題。比如,用一手期指代替持倉,剩下的錢買垃圾債上杠桿等等(可參看此貼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99688&page=1# … 1742865)。
對於今年投資的幾個套利品種,包括大連重工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105468、華映科技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115840等實際上也關乎賠率。送股補償未明確公布之前,實際上市場中已經對這些個股有著合理的估值(只能說存在即是合理,華映科技的PB達到了令人發指的7,我當然覺得不合理,但是,市場認為合理,你覺得不合理就放棄套利機會嗎?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貼子原文提到:之前在群里面也好幾次提到投資與套利的區別,曾經舉了個有趣的例子。做長期價值投資和做套利的區別就好象是找女朋友結婚和找 小 姐的區別,找女朋友談戀愛是想娶來做老婆長期投資的,方方面面都要考察,外貌,職業,收入,性格,聘金,就好象做價值投資要考察PE和PB,還要考慮成長性和護城河。找 小 姐就不一樣了,幹一炮就走的事,簡單看下三圍合不合意就行,何必在意小姐是不是賢惠和孝敬父母?做事件套利賭的就是事件本身的套利價值,套完就走,估值嘛,給留下的人去考慮吧。)我經過研究,認為市場對送股預期抱不確定性態度,也就是說,股價並未完全體現送股價值。假如補償方案失敗,那麽估值不變,股價理論上和原來一樣或者與市場保持相同的漲跌幅,並不會有額外的損失,但是如果通過了,會額外獲得30-80%的回報,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算是一種賠率有利的賭局吧。實際上這兩筆投資算是成功的,我覺得,這也只是運氣使然,對於補償方案是否通過,我也沒有100%的勝算,但是,我投資的依據,只是賠率有利而已,即使開出來的可能是不利的結果,但我想還是能夠坦然面對,同樣的原理,我在賭民生銀行下調轉股價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95849和南國收購要約事件中,雖然我認為賠率對我有利,但賭局的結果確實是對我不利的,沒辦法也只能面對。之後我建了一個群,叫做運氣實盤群,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著敬畏之心,投資,運氣還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當然要談到今年收益的大頭,就是10倍杠桿中行轉債和平安轉債了。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115716、
http://bbs.toplicai.cn/read.php?tid=118348。今天早上在雪球看到一個貼子,說的是,上杠桿的人,當然是看好後市,如果是看空後市,誰要上杠桿啊?大家都知道,牛市上杠桿賺得快,雪球里面動則200%、300%的收益,沒有杠桿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問題是,如果投資有那麽簡單就好了,直接上杠桿就行了,杠桿越大越好,世界首富就是你了。關鍵是,你上了杠桿是不是就意味著,這後市就一定會漲呢?後市,誰猜得到啊。所以恰恰世界首富巴菲特,他是反對上杠桿的。但是回到我的標的,可轉債上杠桿,特別是在債底附近的可轉債上杠桿,那根本就是一個賠率非常有利的賭局啊。比如我的中行轉債杠桿,極限虧損是68萬,而賺能賺多少呢?當時覺得一年半時間如果能賺300萬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幾乎不敢多想,誰能猜到才幾個月,能賺500多萬? 1比10的賠率,不賭才是犯罪啊!!而說實話,中行正股,即使在歷史最低點2.24元,你免利息借我1000萬,我也不敢賭,誰知道會不會跌到1.5元?10PE進的人,夠低了吧?算經典價值投資者了吧?結果到7PE,到4PE,創業板,30PE,你覺得高了,結果人家到70PE,說來說去,市場的是不可預測的,還是要敬畏市場。一句話,不猜測,不預測,只在賠率有利的時候下註。
哈哈,又寫爛文了,@ gunxq 兄估計又會提醒我,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就此打住,只渡有緣人吧,其實我寫那麽長不單是寫2014年的總結,實際上是在理清自己的投資體系,供自己過後檢視。2015年,我計劃繼續保持高杠桿,但是要大大降低權益倉位,投資品種全部轉向低風險及無風險品種,包括A類、期現、ETF申贖、分級套利、封轉開、債B等,期待精彩紛呈的2015年吧。
#2014年投資總結# @DAVID自由之路
2014簡單總結
江豐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2v732.html
今年港股收益+72%。連續多年一年粉絲,一年魚翅。
2014簡單總結就是集中了投資。大前半段把其他股票換成粵運交通和加倉文軒,12月把新華文軒換成了安碩A50。在深控中報後賣出一半換文軒,滬港通後換回深控,這是今年頗為成功的短線,減少深控的浮虧,深控真的不在今年發力。連續幾年沒實質虧損,個股和投資組合都是,這是可喜的進步。
2014年底投資組合按市值排序:粵運交通,深圳控股,安碩A50,天大石油管材,新華文軒。
A股新進了筆資金,趕了晚集,相信我的耐心可以彌補,例如中信證券,一個月已經漲超過50%。只是買的太少,是個失落的投資。A股我的定義是投機,押註註冊制,創投,及提供博弈平臺的卷商,中國平安算是全方位的資本盛宴收益者,她也是比較公認的未來股王。
A股投入的資金不多,主力依舊在香港。2016再統計這個投資組合盈虧。
投資組合按市值排序:大眾公用,雅戈爾,中國平安,中信證券。
最後祝福大家及自己投資更上一層樓,身體健康。----開始從青年準備踏進中年,健康才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2014年總結 艾薩 Isaac Sofaer
2014年總結
現在我們即將進入2015年了。如果以A股做指標,2014年是非常有希望的一年,但A股到頭來交出很少的成績。買股勿太迷信市盈率
「市盈率」(PE)的「盈利」(Earning)是誤導人們的名詞,它是一個未知數,當量化寬鬆和銀行借貸增加時,市場價格(Price)則會上升。市場普遍相信金融市場及地產業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事實卻剛剛相反。當派對結束,情況只會變得更壞。7年間過度借貸的狂歡注定留下宿醉。存款者寧願押注在A股及一些理財產品上,令銀行本身已經縮水的低息存款正經歷「走佬」潮。這種做法令投資者在短時間內,會感覺變得很有錢,但賭仔心態最後會令人輸錢。若買股前不事先核實股份的盈利,你一定會輸的。 沒有足夠撥備的壞賬一路累積,導致銀行資產流動性下跌,低利率很難解決壞賬問題。將壞賬一筆勾銷才可以解決壞賬問題——但銀行不肯。總結2014,我將於12月31日以開市價賣出太平洋航運(2343),這公司實際盈利跟不上承諾。買股不能靠估,我比較喜歡確定性。
人仔下跌人民幣結算公司蝕
讀者會很快察覺人民幣的下跌,對投資組合內的每隻股份,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當換算成港元時,那些擁有中國資產,及賺人民幣的公司,其股東權益(shareholder equity)會下跌。事實上,當市場貨幣與公司的收入及資產結算貨幣不同時,總有一日你會蝕。人民幣升了九年,現時是下跌的時候了。內地當局可以做的,就是減慢跌勢,讓你有充足的時間作出糾正措施。以美元及港元舉債,而又不做對沖的公司可能會倒閉。我肯定當中有些會「玩完」,希望不是我們投資組合內的任何一隻。我給大家2015的建議:不要投機,要投資。祝大家有一個健康和昌盛的2015年。祝君好運!艾 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email protected]
惠理 港機 國泰航空
上路了,不回頭 -- 2014年之總結與2015年之近期計劃 一葉扁舟20
來源: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4795962
歲末年初,總得寫點什麽。無他,給自己留個記錄,忠於自己即可。
先來總結,下一篇談計劃。
2014總結之概要與收益篇2014年就這麽結束了。這一年對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我終於脫開羈絆,投身全職投資行列。十年IT行業的職業生涯走到盡頭,竟然沒有一絲不舍。至於為什麽選擇投資作為我的下一站,這是一個談很久的話題,簡單而言,原因有三, 第一,個人興趣,借用人家的話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任何事情都做不到最好。第二,這是一個好的職業,投資是一個可以不斷積累的職業,和好的公司一樣,有天然的護城河,門檻極低,真正入門卻很難,如同醫生一樣,沒10年積累,看不好病,但,老而彌香;投資場上,只要能活下來,就能賺錢。第三,時間自由,空間自由,容易達成一個平衡的生活。
扯遠了,無論如何,上路了,不回頭。
說一下投資業績吧。相對於市場整體而言,一般般。由於是9月開始專職投資,所以9月是我的收益計算起點,真正投資生涯的起點。凈值從9月1日開始計算,14年從1月到8月收益不到10個點,可以忽略不計。
9月份專職投資以來,拜臺風所賜,4個月資產總收益48.48%;全年收益多加幾個點,沒具體再算。我把資產分為AB兩類,其中B類股票類風險投資收益92.02%;A類穩定收益4.93%;總資產的收益總額147萬,資產總額增加至413萬;
既然說到業績,就簡單說一下我的投資思路,作為一個曾經大虧過的人,風險控制毫無疑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為了每個月有口糧,我把一半資金用於做固定收益投資,如打新股,網貸,貨幣基金等,另外一半資金用於股市,期貨等風險投資,這兩部分資金動態調整,股市好的時候,大部分會調整用來投資股市,差的時候,大部分資金調整至固定收益投資,這讓我在14年,每個月的都是正收益,所有收益每個月都不回撤。但是,在風格轉換的時候,難免保守,其中我在11月收益就比較差。今年大部分收益,還是在12月取得的。

從細分項目來看,收益分布如下:

14年基本沒用外部杠桿,通常只在體系內做動態調整;看到雪球上很多牛人通過杠桿獲得了讓人驚嘆的超額收益,最近我也一直也在反思這個問題,不用杠桿是否浪費了這麽好的大牛市?目前的看法是,杠桿要謹慎使用,尤其是我這種後面懸崖,前面險峰的新手專業投資者,活下來才是關鍵,未來還有幾十年,穩健才是王道。不攀不比,以平常心對待投資。
2014年總結之收獲篇收益不是收獲。
資金的數額提升只是浮雲,人的提升才是關鍵。
雪球是個好地方。這里讓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投資投機流派的高手,我人笨,不愛發言,潛水多,評論少。偷師學藝,收獲頗多。後面會有對應的感謝。
14年,我個人最大的提升,莫過於以下五點。
1. 風險控制風險控制的核心是敗而不倒。投資這個遊戲,玩的是錢,虧光了,就game over了。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可是,除了個別天才,絕大部分人只有經過大虧,才知道風險的厲害,投資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再好的機會都沒得玩了。
我也一樣,從05年下半年第一次進入股市到現在,經歷過3次大虧損,其中一次,虧掉兩年工資,關鍵還不僅僅是虧錢,而是伴隨而來的失敗感,《炒股的智慧》看過很多遍,從那次虧損以後才算真正看懂,至少看懂那本書里面關於風險的描述和作者經歷虧損以後的心路歷程,虧損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錢再賺回來,從第三次虧損開始,我發誓,再也不要虧這麽多。
我相信幾乎所有的趨勢投資者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書里談到,巨額虧損是投資者真正成熟以前的最後一課,但願,我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
2014年,我努力控制虧損的幅度,通過低風險投資甚至部分固定投資為整體盈利提供緩沖墊,定下來任意連續兩個月必須正盈利的規則,幸運的是,14年,我做到了每個月都是正盈利。
2015年,還是要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敗而不倒,未求戰,先思敗,在入場前,先要定好所能承受的最大虧損額度,也就是止損線,一旦達到止損線,必須離場。隨著盈利的增加,止損線也適當往後調了,目前是-30%,任何標的,只要達到30%的虧損額,必須離場。
每次牛市都會有一批人破產,這次牛市也不例外,並且由於這次是杠桿牛市,死人註定會更多,更快,沒有止損線的保護,是非常危險的。
2. 概率思維概率思維,在14年逐漸固化在我的投資套路里。熊長牛短的A股市場,註定了,遊擊戰會比較多,只有當贏面大的情況下才會入場,保證了從整體上保持盈利,在牛市來臨以前,我也很有信心能夠賺到錢。
作為一個趨勢投資者,概率是必須考慮的事情,很多炒股書籍,比如《炒股的智慧》《走出幻想,走向成熟》都有重點闡述概率思維的重要性,
@阿土哥a ,是我在雪球里面所見到的用賭場理論來指導投資最為徹底和赤裸裸的一位,阿土哥a的10倍杠桿交易中行轉債,堪稱經典(只會欣賞,不會模仿)。使用贏面+賠率+賭註(倉位)三者的結合指導交易的思想,也讓我受益。多謝阿土哥a。
3. 對沖思維對沖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這讓我
從多空兩方面來看待交易和持倉本身。而不僅僅是多頭思維。
對沖思維,讓我不再擔心踏空,上漲是一種趨勢,下跌也是一種趨勢。只要趨勢確立,就可以進場賺錢。
為什麽會想到對沖呢?是因為套利和打新股。在牛市確立之前,想辦法尋找確定的收益,是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的事情。打新股,在平衡市和下跌市里面很好的低風險投資,但是,門票的下跌風險,以及新股申購期間的上漲風險(對,上漲也是風險,因為資金都去打新股,上漲時,有踏空風險),我學會了使用股指期貨對沖。
股指期貨的對沖,一度貢獻了我同期一半以上的收益,超過17萬。這似乎讓我腦洞大開,原來,錢也可以這麽掙。
4. 機構思維看過
@刺猬吃大餅 兄的關於散戶的悲劇宿命論述,深以為然。然後反思自己,在14年,的確一個大的進步,就是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純散戶,而是經常會用機構思維來考慮問題,反思操作。當遇到進退兩難的情況,我會反思,如果我是機構,我會怎麽做。例如11月底,我當月收益大幅跑輸指數,同時倉位較低,主要原因是思路還是沒有轉換到牛市思維上來,打新股導致浪費了當月大部分上漲行情,而此時指數已經從2401狂漲到2682點,很多人都在等回調,認為這不可能,必須回調,我在12月策略路線中的反思如下:
“我 這幾天時常在想,假如我是一個基金經理,我所管理的基金,這幾天剛剛募集完畢,如果暫時不考慮基金操作的各種限制,那麽我會采用什麽樣子的建倉路線?我會 馬上打滿倉位?還是逐步建倉?我會買金融股?還是買創業板?還是買各種題材股?我會采用激進路線麽?我會裹足不前等待回調麽?”
帖子如下: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3440721最後的結果是,我在11月底12月初大舉買入,12月收益31%;98萬;一舉趕超大盤。
包括之後用凈值來衡量業績,也都是在向機構靠攏。我知道,我還差很遠很遠,但是,如果現在不開始練習這種思維,未來會走更多的彎路。
5. 資金的時間成本曾經有過套牢,然後鴕鳥戰術,閉眼不管。老子有的是錢,有的是時間,就和你耗上了。結果呢。。。2年過去了,股價跌掉60%。呵呵。
2014年,接觸了網貸,投資平臺從陸金所,到人人貸到紅嶺創投,年息8%到18%不等,100萬資金,躺在那里,一個月就可以有1.5萬收益,這讓我忽然開竅,第一,原來資金有時間成本,
資金需要去掙錢,留在手里,不掙錢就是犯罪,虧損更是罪上加罪!第二,錢生錢需要時間,一夜暴富,可遇不可求。
從此,不再套牢!
2014年總結之失誤篇2014年,我在那個標的虧損最多?想了很久,查了所有交易記錄,基本上我所有交易過的標的,都賺錢了,虧損最大的一支股票是
$寧波富邦(SH600768)$ ,其實我只是投入了不到1%的資金,2萬塊,虧損10%多,差不多2000多塊。本來就是試錯,被咬一口,就走,股價再也沒有回到我之前的買入價格,也沒有重新買回的理由了。
所以,從成功率角度,我幾乎做到了極致,幾乎不虧錢。可是。。。可是。。。我的盈利為什麽這麽少呢?
我犯了幾個錯誤:
1)熊牛的風格轉換適應較慢
我的10月份總收益超過6%,股票類資產更是大幅增長10%以上,與此同時上證指數只增長2.38%,但在11月,我的收益大幅跑輸大盤,主要的原因在於,我還沒適應大藍籌甚至於牛市已經來臨的市場,10月份通過對沖獲得超額收益,11月對沖卻大幅拉低了我的收益率。
2)此外,打新股作為平衡市的輔助手段,在大盤上漲的時候,占用了大量資金,也直接降低了我的收益率,更悲催的是,打新股讓我丟掉了之前看好的中國平安,和平安轉債,這是我2014年最大的遺憾。
3)知行沒能合一。
知道,未必能行的出來。看對了行情,選對了標的,未必能掙到大錢。其實關鍵還是在於,是否能夠堅持牛市思維。特別佩服
@阿土哥a @雲蒙 ,看的準,拿得住,坐得穩,縱有如此大的超額收益,也能穩坐泰山。這是我2015年需要操練的功課。
好在,2015年,為時未晚。
2014年總結之武器篇要打仗,必須有武器。
開個A股賬戶,搞個萬三手續費,也算有了一支AK47。對於長線投資而言,這基本上也就夠了。
不過呢,作為趨勢交易者,我需要尋找各種不同的交易機會,當找到一個趨勢,但沒有順手的武器的時候,這種心情可想而知。
12月底,期指1501合約升水120點,時間長達兩天,而港股2823折價4%,2823跟蹤A股最大的50支股票,之前走勢和滬深300的相關度達到96%-99%;當時計劃通過杠桿港股2823,做空1501期指合約,來進行套利,結果資金晚到,沒能成行,錯過了15萬以上的利潤。
說點開心的,2014年嘗試了很多武器,包括正回購,分級基金,股指期貨,商品期貨,港股;很好玩,很有意思。分別說一說;
1)正回購,好東西,低成本杠桿工具,9月份開通,原計劃通過正回購加杠桿買轉債,嘗試過以後,未能堅持,浪費了一次好的賺錢機會,呵呵。這里要感謝
@DAVID自由之路 , 通過David的文章,知道正回購買債加杠桿的投資方式。
2)股指期貨,這是個好東西,8月份開通,並持續和A股股票對沖玩了3個月,腦洞大開,玩過以後,才知道,原來A股如此仁慈,期貨才是真正的吃人市場,每天無負債清算,有人虧有人賺,還要交手續費,而股票市場,從某些時間點來看,可以皆大歡喜,大家都賺錢,雖然從長期來看,還是零和遊戲。玩了三個月,盈利8萬多,距離最高點,利潤回撤50%。摸摸腦袋,還在。
最後總結,無對沖,不期貨。
3)外盤,IB賬戶。這里要感謝
@雲蒙 ,雖然我已經有幾年的港股交易經驗,但武器方面,爛的很,通過招商銀行的香港網銀買賣港股,都不好意思說。因為身居香港,開股方便,在11月份滬港通開通後,去耀才證券開了戶,傭金萬6+,不過融資杠桿的息率要4%+,比IB賬戶要高很多,而且按金比例也比IB高。因為雲蒙的帖子,過去開了IB賬戶,入金10萬美金,12月31號,買入南北車,兩個交易日,盈利20%,凈賺10萬港幣,現在已經申請綜合投資帳戶成功了,哈。謝謝雲蒙。
4)分級基金,這要感謝集思錄和
@張翼軫 , 套利能有幾十萬的收益,估計也只能在這種級別的大牛市才能見到了。
2014年總結之杠桿思考篇杠桿永遠都是雙刃劍。
我個人喜歡低成本杠桿。如折價的分級B 150001, 股指期貨,正回購,港股的低成本融資,牛市自帶天然杠桿的券商股等等。
但是,杠桿的使用,還是要適當,如果能做到適當使用杠桿,則可以進可攻,退可守。過大,繃的太緊,退無可退,抗無法抗,只能斬倉,甚至可能爆倉。
這撥牛市一定會讓一批人破產,因為虧損和踏空更能激發人的賭性,高位上杠桿是自取滅亡的快捷之路,07年不可以上杠桿的散戶扛到現在可以解套,只是被割了7年的韭菜,上了杠桿爆倉,則如同被刨了根。(問題是,你知道什麽點位是高位麽?如果不確定,還是控制杠桿率比較好。)
2015年的近期計劃,另起一篇文章。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4813796目前持倉
$華泰證券(SH601688)$ ,
$海通證券(06837)$ ,
$券商B(SZ150201)$ 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