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以太資本卞愷靈:當一個投資人在投B2B時,他在看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3/157373.shtml

以太資本卞愷靈:當一個投資人在投B2B時,他在看些什麽?
常皓靖常皓靖

以太資本卞愷靈:當一個投資人在投B2B時,他在看些什麽?

卞愷靈總結了三個判斷B2B交易平臺的維度,分別是市場、團隊和商業模式。

在B2B風頭正勁時,我們邀請到了已經聊過600個以上B2B項目的以太資本投資總監卞愷靈,談談B2B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麽,以及投資人對B2B項目的顧慮和擔憂。

以下為卞愷靈對i黑馬口述整理:

現在,各細分領域的B2B交易平臺紛紛嶄露頭角。如果將我之前聊過的600個以上的B2B項目按照產品類別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這兩個相對清晰的兩個類別。

生產資料領域大宗商品的投資邏輯和其他細分領域不太一樣,前者由於產品標準化程度相對比較高,變現相對容易,未來切入金融領域的可能性更高;生活資料里消費領域的B2B項目未來的盈利模式則主要在自營毛利、往下遊拓展到品牌、往上遊提升供應鏈效率上。

什麽是決定B2B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

我總結了三個判斷B2B交易平臺的維度,分別是市場、團隊和商業模式。

一、市場決定天花板

1市場規模太小,難以支撐大的B2B交易平臺

B2B的交易越往上遊走、中間層級越多,每一層可加價的比率就越低。因此可以成為行業B2B交易平臺的所選擇的標的基本都是萬億級市場,比如鋼鐵(2.5萬億)、塑料(1萬億左右);而玻璃(近6000億)相比之下市場規模較小,形成B2B交易平臺較困難。

雖然越往下遊走,市場規模變小、利潤率提升,但通常百億的市場對於B2B平臺來說天花板過低。

2“逐漸消亡”的市場

隨著產業結構升級,一些行業逐漸從朝陽行業轉變成夕陽行業,市場規模逐漸縮小或在可預見的將來會不斷衰減,那麽在這樣的領域創業,團隊經常會被質疑“站在沈默的泰坦尼克號”上。

值得註意的是,一些基礎行業(如鋼鐵、紡織)由於下遊用途非常廣泛、行業規模足夠大,因此這樣的B2B交易平臺所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而越靠近下遊,可能越容易受到產業變更和消費升級的影響,比如特大城市中夫妻老婆店逐漸被連鎖便利店取代。

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提高,一些業態由線下轉移至線上。但中國的城鄉二元化、區域經濟不平衡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這一趨勢,比如夫妻老婆店在三到六線城市收到連鎖品牌和電商的沖擊較小。

3紅海遊泳要謹慎

如果一個早期團隊所處的行業是或即將成為一片紅海,比如傳統巨頭虎視眈眈、類似商業模式的團隊獲得了較大的融資,即使團隊展現了足夠的張力和執行力,也有漂亮的既往數據,也將使投資人舉棋不定。

4行業特征導致很難被互聯網改造

不是所有傳統行業都能輕易觸網,一些行業上下遊過於集中、上下遊供應關系非常穩定、中間層級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產品難被標準化、行業交易行為很難在線上完成、交易決策非常重……在這些行業中硬生生擠入一個平臺的難度可能要比想象的大。

二、團隊決定起點

1團隊太傳統

“太傳統”翻譯成投資人的語言等同於“缺乏互聯網思維”,繼續翻譯就是“你們做的事情比較偏傳統的生意”、“沒有通過互聯網創造價值”、“和傳統的貿易商沒有區別”……

有時候,團隊無法把自己的模式用簡明扼要、有邏輯和框架性的方式表述出來,不理解互聯網的語言和思路,也有可能會被認為“傳統”。一個上市公司CEO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可以清晰而準確地將信息傳遞給團隊和公眾的。

2團隊不穩定

一些團隊的股權結構在投資人看來是不健康的,比如兩位合夥人各一半(或非常近似)、CEO不是大股東、天使輪投資人占了極大的股份比例(比如超過30%);或者團隊核心成員均為兼職創業。上述情況都會加深投資人對該團隊是否能夠長遠走下去、妥善解決糾紛的擔憂。

此外,早期團隊可能因為分配不均、性格不合、三觀不符而分家。

3跟風創業

O2O火的那一年,遍地都是O2O,張嘴就是“零凸零”;B2B風出起來的時候,2B青年歡樂多,不少團隊屬於跟風創業。但是投資人不會把賭註下在一個對傳統行業不甚了解的CEO身上。

三、商業模式決定路徑和速度

1媒體轉電商未必能玩轉

隨著B2B1.0信息黃頁模式逐漸被B2B2.0交易平臺所取代,一些原本的信息平臺也率領團隊往電商模式轉移升級。然而受制於團隊基因、行業特點等,媒體轉電商未必可行。即使媒體時期有1萬家上遊、2萬家下遊,轉為電商後是否能有足夠的轉化率支撐起足夠的交易頻度則是未知數。

2資源撬動不可持續

在傳統行業中創業的團隊往往自帶某個行業的光環,能“搞定”行業協會、行業資深玩家、上下遊標桿型企業。不可否認的是,這在冷啟動時期可能會幫助平臺積累原始用戶和原始交易,但如果平臺無法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粘住用戶,那麽往往度過冷啟動時期數據可能只會拉出一條平穩的線。

3可持續發展能力才是競爭門檻

許多B2B平臺認為自己的核心壁壘在於可以橫在上下遊之間,把原本三級的經銷商結構打成一級結構,用一級經銷商的價格向下遊供貨。然而價格優勢是不可持續的競爭力,在流通領域中得到的低價不是長期無法複制的。一個更好的做法是跳出價格,註重價值,即平臺在流通環節中提供、創造了什麽價值,能夠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跨區域複制能力弱

聊過的一些行業有顯著的地域競爭壁壘(未必是地方保護主義),但由於本地優勢(最後一公里配送)、產業集群等原因,在本地的優勢會比較明顯,跨地域複制能力被質疑。跨區域後是否能夠獲得規模效應未知,比如最後一公里的高效配送網絡需要在另一個區域重新打造,基於本產業的供應鏈關系並不能向別的區域遷移。

5切入點沒有命中紅心

一些團隊希望從A點切入,通過B點粘住客戶,通過C點創造價值,再通過D點變現,一路走去看似很有計劃,但是同樣的事情其他團隊也許能從E點直接為客戶創造價值並獲得回報。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彎道會消耗能量、產生客戶漏出,一個簡單明確的切入點和路徑更加可取。

6變現模式

前期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形成行業地位,B2B撮合平臺通常免費撮合。一些B2B交易平臺的撮合交易量非常大,動輒1個月上億,但部分交易線下完成、無法形成支付閉環,或無法追溯。然而撮合轉自營(尋找利潤高的產品進行自營)的邏輯未必在所有行業成立,轉自營之後平臺也未必能獲得持續的交易轉化。

投一個B2B項目,投資人主要擔心些什麽?

在B2B領域,我曾經幫食材B2B項目“優配良品”融到過資金,當時食材B2B的項目在資本市場上的競爭比較激烈。食材B2B的項目實際上讓食材的價格更低了,此外還能節省人力、減少價格的波動。

現在食材B2B已經是一片紅海,早期投資人一般不會再看這個領域了,這就跟投資人不會再投一個類滴滴打車模式的項目是一個道理。

我經常和一些投資人小夥伴探索和探討B2B創業,大家的擔心比較類似,一致認為B2B主要有這三個痛點:

第一,由於B2B的產業鏈長、應用場景多樣,改造的周期長,不會像2C的項目起量這麽快,因此對於一些VC來說,數據和規模上的爆發性不足。

第二,行業的水比較深,每看一個B2B的項目,其實都需要深入研究一個行業,究竟什麽樣的模式才真正適合這個行業?是否真正解決了行業痛點?都是投資人非常關註,但是又需要基於行業參與者訪談和調研的。

從時間軸的角度上看,2015年上半年度大家主要在擔心如何找到一個可以投的行業(即,能被互聯網改造、並較為容易改造的行業)和一個能做這件事情的團隊(既要有傳統行業的know-how,又要有做電商的能力)。

從2015年下半年,隨著資本市場趨於理性,對B2B模式的質疑和反思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 業務模式:產生主營業務收入的模式未完整驗證,項目變現能力不足;未形成閉環交易;自營模式太重;撮合模式太輕;沒有形成壁壘;互聯網沒有改造供應鏈,在末端的效率不如傳統貿易商;B2B怎麽能靠補貼起量

2. 行業方向:行業已經成為紅海;行業特征導致互聯網改造難度大;行業水深,需要做更深入研究;天花板低導致支撐不起估值。

投資人名片

姓名:卞愷靈

英文名:Kelin

所在地:北京

標簽:有自驅能力,充滿好奇心,渴望不斷創造價值

學習經歷:北京外國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管理與戰略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曾就職於埃森哲管理咨詢,有TMT、能源、教育、醫療領域咨詢經驗。

目前任職機構:Kelin現在在以太帶領21個人的團隊,項目的領域包括企業服務、消費升級、電商、金融、高科技、醫療、房產、農業等領域,偏好階段為天使輪-A輪。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112210837

以太資本B2B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92

以太資本周子敬:早期FA行業的三大亂象怎麽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8/160263.shtml

以太資本周子敬:早期FA行業的三大亂象怎麽解?
i黑馬i黑馬

以太資本周子敬:早期FA行業的三大亂象怎麽解?

在愈發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時代,靠信息不對稱賺錢已經不再有生長力。

i黑馬訊 12月8日消息 今日,以太資本舉辦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以太資本創始人兼CEO周子敬發布了以太資本的全新品牌形象。周子敬稱,以太資本一直秉承“推動創新”的使命,通過品牌升級,希望以身作則建立行業標準,用專業的角度提升服務質量,為優秀創業者和專業投資人提供全面的投融資服務。

以太資本聯合創始人李悅公布了“客戶服務5條承諾”,即快速響應、團隊支持、高效融資、專業建議、伴隨成長。

以太資本產品負責人王鈺琨現場發布了產品升級內容,以太資本將持續提高對項目篩選能力、基礎投融資過程標準化、讓信息的流轉更加高效;

周子敬認為,在國內,面向早期創業市場的FA服務一直處於行業邊緣,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方面,相比做後期的FA,早期FA“不賺錢”。很多老牌FA機構一年做兩三個千萬美金的C輪項目就能活得“舒服”;而早期項目因為投資少、利潤薄,以致早期FA行業基本是一片“荒漠”。

另一方面,早期FA“碎片化”。大公司有能力設置專門的融資團隊,而早期項目囿於資金和經驗,沒有融資意識和融資知識,在信息、知識和認知三方面都存在不對稱的問題,需要FA在每個環節都做到“事無巨細”。

“但早期創業者更需要幫助,這才是我們做早期FA的真正價值所在。通過項目評估為其匹配最合適的基金,為更多有需求的初創公司成長為偉大企業提供籌碼,讓真正的好項目嶄露頭角。”周子敬表示。但因為早期FA長期缺位,行業從未樹立特定規則,以至於行業內外誤以為FA沒有門檻,人人都能順手在早期市場撈一把。

以太資本認為,早期FA行業存在一些亂象。首先是淪為單純匹配信息的“皮條客”。很多號稱專註早期FA的機構大都業務多元,僅“兼職”做FA,並且只有“平臺業務”進行簡單的信息匹配。更有一些單獨作戰的“散戶”FA,或利用有限的人脈資源進行毫無效率的項目推薦,或是不管投資人、輪次是否匹配,便群發BP。

“在愈發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時代,靠信息不對稱賺錢已經不再有生長力。唯有切實提升融資效率、促使交易順利進行才是題中之義。以太資本平臺累計了11283位投資人超過600萬條的行為數據,能夠幫助FA實現項目與投資人的精準匹配。”周子敬稱。

亂象之二,是缺乏專業指導的“淺服務”。對於早期創業者,知識不對稱是比信息不對稱更加嚴重的問題,需要FA提供全面、專業的融資指導。很多早期FA服務是‘蜻蜓點水’式的,有些沒受過專業訓練的FA法律知識有限,一不小心就置創業者於對賭條款的風險當中;有的接項目前連BP都不看,更不能對業務核心和投資亮點進行提煉;更有甚者,當創始人提出明顯不符合市場行情和基本判斷邏輯的估值時,FA非但不能給創始人傳遞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建議,還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再說”的心態,為了接項目不顧創業者的實際利益,最終導致融資失敗,浪費創業者的時間。

“首先,團隊需來自國內外頂級投行、投資機構和創業企業,擁有創業、投資以及融資三位一體的專業服務能力。”周子敬說,“除了對行業有深入了解和經驗,還要為創業者提供最高效的融資咨詢、財務、法務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亂象之三,是沒有項目把關的“弱篩選”。很多早期創業項目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一些早期FA不僅不能給創業者提供建議,甚至為了能把項目做出去,協助創始人數據造假、粉飾項目,最終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也不能給予創始團隊有益的幫助。

周子敬認為,現在一些早期FA對項目缺乏的“審美”,只要給錢就胡亂搭線。創業泡沫不斷湧現,投資人和創始人都需要更高效的融資服務,所以創業項目必須設置“把關人”。以太資本在篩選項目時,上線到平臺給投資人看的項目,只占3%。蘑菇街、達達、二更、映客等以太資本幫助融資成功的項目,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團隊內部會成立領域專精小組,把關每個細分領域的項目。

針對行業亂象,周子敬表示,對早期FA的要求應該呈現出三大維度。“以太資本成立了兩年半,幫助560個項目融資成功,在對早期創業市場及FA領域有足夠深度探索之後,我們給自己設立一些專業標準,也希望能給規範整個早期FA行業帶來幫助。”

第一是要完善業務能力,把控融資服務流程。從梳理商業故事開始,協助創始人對接投資機構、提升與投資人溝通的效率與項目曝光度,協助創始人理解專業投資條款,避開投資中的“坑”,最終幫助創始人完成融資是早期FA的基本功。

第二是深耕行業,成為創始人的“幕僚”。優秀的FA有深刻的行業insight,可以對創始人輸出有效的行業及資本市場動態信息,為創始人業務規劃及發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在未來發展中爭取更多的支持。

第三是整合資源,運籌帷幄。一個頂尖的FA應當成為行業資源網絡中的重要支點,可以幫助創業者組合出一只豪華的核心團隊,並且有組織資源將這種想法落地的能力。要求FA在個人專業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感知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等方面擁有很高的綜合分。

李悅表示,在早期項目做好做紮實的基礎上,以太將推出後續輪次的財務顧問服務,以適應與以太共同成長的客戶需求,及行業領先的具備潛力的成長期企業1500萬美金以上的融資需求。

以太資本FA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92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9/163674.shtml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洪言微語洪言微語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以太幣vs比特幣,哪個更有前途?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作者 | 薛洪言

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數字貨幣開創者,一直穩居數字貨幣龍頭地位,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幣(相比比特幣有所改良的數字貨幣)和山寨幣(完全copy比特幣另起爐竈的數字貨幣)。不過,今年以來,以太幣漲勢迅猛,漲幅是比特幣的20倍之多,總市值快速提升,似乎隱隱有後來者居上之勢,面世8年來,比特幣首次遭遇強勁對手。

63

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內的主貨幣,是以太坊整個區塊鏈生態正常運轉的燃料,與以太坊的發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太幣對比特幣發起的挑戰,本質上是以太坊區塊鏈對比特幣區塊鏈的挑戰。一個攜生態優勢,一個是爆款單品,勝負前景究竟如何呢?相比比特幣,以太幣會是更好的選擇嗎?

以太坊的崛起及以太幣的暴漲

2008年中本聰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時,區塊鏈只是作為比特幣的分布式賬本而存在。對比特幣同時也是區塊鏈的締造者中本聰而言,區塊鏈就是為比特幣存在的,區塊鏈的可編程性僅僅停留在“將比特幣變成可編程的電子貨幣”,去實現一些基礎性的智能合約,延展性非常有限。

其中,一個主要的缺陷來自於簡化支付驗證的困難,比特幣的默克爾樹結構支持“簡化支付驗證”的協議,通過該協議,區塊鏈上的節點在驗證交易真偽時不需要下載全部完整的區塊鏈,而只需要向其他節點索要與交易相關的特定哈希序列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驗證所需帶寬和時間。由於比特幣區塊鏈主要被設計用來進行比特幣的簡單交易和價值存儲,對於基於比特幣區塊鏈搭建的複雜的金融應用,其腳本系統並不支持簡化支付驗證。因此,也就大大限制了複雜應用系統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運轉。

所以我們看到,作為世界第一大區塊鏈,比特幣區塊鏈上除了交易所、錢包等應用外,鮮有其他複雜的去中心化應用,遠遠構不成一個生態。

2013年末,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書,提出了打造區塊鏈創新開放基礎平臺的理念,通過提供超強腳本系統的優秀底層協議,在其上可以創建出任意高級的合約、貨幣及其他去中心化應用。2017年6月,Vitalik Buterin在一個論壇上曾分享了這段心路歷程:

“我在六年前踏入區塊鏈領域。那時我賺了20個BTC,拿了8.5個用來買一件襯衫。當時我花掉的那8.5個BTC現在價值2萬美元,而那件襯衫現在已經不見了。但我在加入這個全球性實驗(以太坊)中意識到的是,如果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一起致力於此,那麽這個數字經濟體系一定可以運作起來。而成千上萬人連接網絡可以創建一個獨立的金融體系的這個想法,在我的腦海里深深刻下了。去中心化、密碼學、開放性、透明都深深震撼了我。然而,區塊鏈的應用並不僅限於加密貨幣。它有著一個巨大的潛力,適用於各行各業,能為各企業和各種規模的組織帶來顯著的好處。”

很快,以太坊的理念吸引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加入其中。2014年7月24日,以太坊便開始了創世預售,共發行7200萬以太幣,累計募集31,531個比特幣。2015年7月,以太坊網絡發布,以太坊區塊鏈正式運行,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區塊鏈內的通用支付工具,開始進入各大交易所交易。

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大企業加入以太坊區塊鏈開發隊伍,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應用開始增多,以太坊的發展壯大為以太幣的增值提供了基礎。2015年12月-2016年6月,短短半年內,以太幣價格從6.1元人民幣漲至100元人民幣左右,之後因DOA事件幣值下跌,但一直穩定在50元人民幣以上。

比特幣交易網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以太幣價格為57.08元人民幣,進入2017年3月份以來便步入快速上漲期,6月10日盤中觸及3000元的高點,截止2017年6月14日,收盤2615.99元,較去年末上漲4483%。同期,比特幣的漲幅僅為200%左右。

圖 1 2017年以來以太幣行情走勢(人民幣元)

改之後

數據來源:比特幣交易網、蘇寧金融研究院

技術完美主義與生態支撐的辯證

相比比特幣在可擴展性上的處處蹩腳,以太坊優秀的擴展能力吸引了多方參與者,其中不乏政府機構和企業巨頭。我們倒序來看。

2017年6月的國際經濟論壇中,俄羅斯總統普京與Vitalik Buterin會面,討論了以太坊技術在俄羅斯的應用,據稱,普京總統支持由區塊鏈技術鋪路,建立新的業務關系的想法。

2017年5月5日,韓國正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ETH交易所市場,日交易額為1.05億美元,占全球ETH交易所市場份額的21%,高於美國和中國。

2017年3月,以太坊聯盟(EEA)成立,成員包括微軟,英特爾,摩根大通,德勤,埃森哲,ING,ConsenSys和豐田研究所等,致力於在以太坊區塊鏈基礎上探索區塊鏈的未來、創建下一代經濟。

2017年1月,聯合國糧食援助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巴基斯坦信德省首次采用基於以太坊技術的援助手段,100個人獲得100盧比以及價值100盧比的食物,而善款和物資發放的渠道是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網絡。

……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底,基於以太坊的項目已經多達數百個,可以預計的是,現階段此類項目還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些項目之間可以互相調用,商業和業務模式可以互相關聯,非常利於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這是目前其他區塊鏈產品所不具備的。

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區塊鏈的燃料(支付手段和獎勵工具),自然會隨著以太坊的發展壯大而不斷升值。截止2017年6月10日,以太幣市值達到240億美元,僅落後於比特幣220億美元,穩居加密數字貨幣市值第二位,是第三名瑞波幣的2倍之多。

本質上,以太坊基於對比特幣區塊鏈的改進而產生,希望通過圖靈完備的技術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使開發者可以自由實現各種商業模式,各類商業模式的成熟反過來也會促進以太坊本身的繁榮發展。這個模式在理想狀態下很好,也有潛在的問題,那便是為了保持足夠的擴展性,以太坊技術需要足夠靈活,也會變得很複雜,開發者的代碼越來越難懂,對開發者團隊也就越來越依賴;同時,生態越來越完善,需要處理的新問題越來越多,需要協調的事項越來越多,距離去中心化的理想也會越來越遠。

事實上,在DOA事件中,以太坊的處理方式便飽受質疑。先來簡單回顧下事件本身:

2016年6月,以太坊上最大的眾籌項目TheDAO被攻擊,這個眾籌超過1.5億美金的項目損失超過了360萬以太幣。2016年7月,以太團隊通過修改以太坊軟件的代碼,在第1920000區塊強行把The DAO的所有資金全部轉移動一個特定的退款合約地址,通過這種方式拿到被黑客控制的幣,從而形成兩條路,一條為原鏈(ETC,目前在加密數字貨幣中市值位居第6位),一條為新的分叉(ETH)。

DOA事件發生後,以太幣持有者因找回損失而歡欣鼓舞,更多地人則普遍持批評態度,也開始擔心這麽操作會在多大程度上損害其“去中心化”權威。畢竟,作為一種虛擬貨幣資產,以太幣要想被更多地人接受,交易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受此影響,以太幣ETH出現暴跌,跌幅一度高達60%,並低位盤整半年之久。

趨勢

相比之下,比特幣區塊鏈雖然可擴展性差,但也使得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加密貨幣更加純粹,去中心化趨勢更為顯著,區塊鏈本身也更具韌性。

所以,站在區塊鏈本身的擴展性應用來看,以太坊無疑是成功者,是區塊鏈2.0時代的經典代表。但僅僅從加密貨幣本身來看,這個世界究竟是要一個純粹的貨幣,還是更青睞一個承載並服務於一個生態的貨幣,可能這才是決定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核心發展前景的根源性問題所在。

前景展望:比特幣未必不堪一擊

67

屁股決定腦袋是投資領域的經典法則,數字貨幣也是如此。在那些看好並買入以太幣的人眼中,以太幣代表加密數字貨幣的演進方向,而比特幣則是1.0時代的老古董。在那些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看來,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解決的是世界經濟積攢多年的主權貨幣體系的缺陷,一個超越國界、抗通脹的貨幣具有廣泛、巨大的需求,對比特幣而言,純粹地達成這一個願望足矣,足以支撐起廣闊的增值前景。

當然,更多地人選擇雙邊下註。無論是以太幣還是比特幣,與現行貨幣體系相比,交易量都還小的可憐,各自都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也都各自面臨很多的限制性條件,遠沒到針鋒相對的時候。

以太幣比特幣貨幣體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2

以太幣靠ICO發圍 今年曾狂升40倍

1 : GS(14)@2017-10-08 21:55:36

【明報專訊】虛擬貨幣的誕生由2009年初比特幣(Bitcoin)面世掀起序幕。至去年初,虛擬貨幣開始被使用在首次代幣發行(ICO)之上,其中以號稱能提供開放式平台來發展Distributed Applications(DAPPs),及利用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來進行交易的「以太幣(Ether)」最受歡迎。

ICO發行商不接受實體貨幣認購代幣,只接受虛擬貨幣,不少更講明只接受以太幣作為認購貨幣。以太幣在網上平台的成交價,隨着ICO在今年夏天爆發式增長而創出新高,6月中曾見431美元,較年初時的10美元暴漲超過40倍,至上月底仍報293美元(見圖)。

用虛擬貨幣認購ICO發行的代幣,有如用港元來認購眾安在綫(6060)的新股,但不同的是代幣沒有任何股權,其價值完全取決於市場對發行人平台的信心及市場供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19&issue=20171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10

利字當頭:以太貓與鬱金香

1 : GS(14)@2017-12-10 23:52:05

以太貓(Cryptokitties)這個名字實在太可愛,但它所反映的現象,其實更加有趣。話說,這個遊戲十分簡單:玩家用以太幣收養虛擬貓;虛擬貓和虛擬貓配種可以生出新品種的虛擬貓。特殊品種的虛擬貓,有價有市;最貴的,可以賣到近一百萬港幣。我先假設「利字當頭」讀者對鬱金香狂熱不會陌生;話說當年,一球受真菌感染而基因突變成紫白斑斕的鬱金香,價格可以是一名技工的十年收入。如是看來,以太貓和鬱金香,屬同一個級別的泡沫現象。不過,在宣判以太貓迷非理性亢奮之前,我們可以嘗試代入他們的視角,了解整件事的本質是甚麼一回事。以太貓,你可以當是一個無傷大雅的遊戲,但操作上它生成的過程,其實無異於其他所謂的ICO;換句話說,以太貓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兌換的加密貨幣,只不過是包裝比較可愛。當年的鬱金香有價有市,可以兌換黃金,道理亦如是。好了,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裏一定會問:「當年的鬱金香和今天的以太貓,為甚麼會價格暴漲?」有一種誤解,以為泡沫必然是出於非理性的行為。事實上,所有參與在其中的人,都有一種想法,就是只要自己不是接最後一支火棒的人,燒傷的就不是自己。當然,究竟誰是最後的蟹,往往都是在事後才如夢初醒。「以太貓」是不是泡沫?任何有價資產,只要有人認為有價值,便有價值;但是普遍來說,有價資產通常有些特點:一,可以當作為某種交易媒介;或者,二,可以產生收入。我主觀地覺得,「以太貓」更像某種「心頭好」,是否可以作為交易媒介,尚未可知,至於產生收入,就更加是不可能。由是觀之,這趟渾水,趕不過。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7/202373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44

以太幣創辦人:炒風難控制

1 : GS(14)@2017-12-11 00:10:45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9/20239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