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貓警長”難敵“漫威英雄” 好萊塢如何開發IP手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472.html

“黑貓警長”難敵“漫威英雄” 好萊塢如何開發IP手遊?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9-17 21:53:00

2014年,下載量排名前100的手機遊戲,擁有手機IP的比例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33%,猛升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52%。2013年,一部熱門小說IP的價格在100萬左右,而到了2014年,價格迅猛提升至300萬以上。

由黑貓警長、葫蘆娃等中國經典動漫IP(內容知識產權)改編的手遊上線後屢遭市場冷落,而美國好萊塢經典作品漫威英雄等影視IP開發成的手遊卻被玩家持續熱捧。國內外經典影視IP冰火兩重天的背後根源是什麽,手遊企業該如何選擇IP?

9月17日,美國收入榜第九、與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有著多年深入合作的美國手遊開發商Kabam COO Kent Wakeford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公司的成功很大因素是善於利用好萊塢經典電影IP改編手遊,好萊塢優質電影IP對手遊具有巨大推廣作用,而一款成功的IP手遊同樣也會推動其IP電影票房大賣。”對於如何選擇電影IP,Kent Wakeford認為,諸如漫威英雄系列、《星球大戰》、《速度與激情》等系列化的電影會更適合開發成手遊。此外,對於目前國內對IP的熱捧,Kent Wakeford強調,不應過於迷信IP,遊戲技術含量同樣重要。

“黑貓警長”難敵“漫威英雄”

借著《黑貓警長》電影版8月上映的熱度,由《黑貓警長》改編的手遊也於電影上映前上線。由於配合同名電影的宣傳,黑貓警長手遊在推廣前期一度受到廣泛關註,上線之後業內給出了較高的評分,但隨著電影降溫,這款手遊也迅速淡出了玩家的視野。

與此相反的是,近期由Kabam公司利用好萊塢漫威英雄IP開發的一款手遊《漫威英雄格鬥賽》,開創了歐美手遊市場格鬥內容的先河,並且在收入榜的收入已經從發布當天的第29名增長至美國iPhone收入榜的第9名。

同樣是借助經典影視IP開發的手遊,黑貓警長的手遊跟漫威英雄的手遊著實讓人感受到了兩國動漫IP手遊的冰火兩重天。事實上,本土手遊公司多次嘗試將經典動漫IP改編成手遊卻總是難獲成功。此前也有一款由《葫蘆兄弟》改編的同名手遊,在諸多爭議過後,逐漸淡出了玩家視野。是什麽原因導致這些老牌的國產動畫手遊如此“短命”?一家專業遊戲網站展開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關於“你覺得國產動畫片改編的手遊好玩嗎”的投票中,僅有23%的手遊玩家表示手遊改編得不錯,高達77%的玩家對於此類手遊並不滿意或者漠不關心。

隨著手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眾多Facebook社交遊戲加速轉型手遊開發商,其中,以好萊塢影視IP改編手遊為特色的Kabam公司迅速崛起。從其出品的遊戲在美國區的表現來看,Kabam的試水好萊塢IP手遊已經成功。無論是Kabam最初與派拉蒙影業合作推出的《教父》遊戲,還是隨後與華納兄弟合作推出的《霍比特人》手遊,與環球影業合作推出的《速度與激情6》,以及近期與漫威合作推出的《漫威英雄格鬥賽》等遊戲,這些基於好萊塢影視IP開發的手遊屢屢獲得市場追捧。僅《霍比特人:中土王者》一款手遊就已經為Kabam帶來了1億美元以上的收入。

好萊塢如何開發IP手遊

Kent Wakeford向記者表示,細心的玩家會發現,我們已經被市場熱捧的《霍比特人》、《漫威英雄》、《速度與激情》,還是還在繼續開發的《饑餓遊戲》等好萊塢電影IP手遊,均是系列電影,這些電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續集產生,每部作品都是持續熱映多年系列化的強IP作品。“Kabam在尋找適合的IP時,會傾向那些以成功的電視節目或電影題材為基礎產生的IP,它們本身在全球就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另外,我們傾向於選擇已經系列化的IP,它們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同,這是我們在此方面的幾點考量。”Kent Wakeford表示。

而縱觀國內這些年原創的那些經典的動漫作品,諸如《黑貓警長》、《葫蘆娃》,也僅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火過一段時間,隨後出現了較大的斷層,這些作品更多地成了80後腦海中的回憶。以《黑貓警長》的動畫片為例,本身動畫版也就區區幾集;大電影2010年、2015年各出了一版,時間跨度太大,劇情跨度更是突兀,市場反響也一般。對比日本、歐美的動畫,短則數十話,長則幾百話,不定期還出個劇場版,無論是在情節還是角色上,甚至是粉絲關註度上,都更適合改編手遊。

為何好的影視IP對手遊來說如此重要?Kent Wakeford表示,授權IP最大的幫助是可以縮減用戶的購買成本,可以讓你的投入更加有效。有了這些知名IP,你可以獲得更高的用戶自然增長率、更好的曝光率、更大的吸引力。你可以更有效地投入營銷資金,因為這些IP本身就有很高的認可度。如果你的遊戲可以獲得這個IP的‘真愛粉’,他們就很容易參與到遊戲中來。他們會投入時間,會邀請好友一起玩。

近年來,國內遊戲公司也開始意識到影視IP對遊戲的積極作用,影視IP開始受到熱捧,IP價格也一路飆升。《中國手機遊戲行業趨勢綠皮書2015》顯示,在2014年中,下載量排名前100的手機遊戲,擁有手機IP的比例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33%,猛升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52%。IP已經成為廣大手遊的標配。在2013年,一部熱門小說IP的價格在100萬左右,而到了2014年,價格迅猛提升至300萬元以上。小說況且如此,熱門電影、漫畫、卡通人物、綜藝節目等勢必漲勢更加驚人。暢遊還曾把1.5億元砸向《秦時明月》,創造了目前最貴的手遊IP。就在最近,國內知名遊戲公司心動網絡斥資6000萬元簽下《仙境傳說》手遊的發行權。算上廣告成本,僅IP上面的投入已經達到億元級別。

業內人士紛紛擔憂,巨資購買IP的手遊能否真的盈利?事實上,IP價格的飆升不僅加大了大型遊戲公司的業務風險,同時也擠壓了中小遊戲公司的生存空間,必然會引起一場行業洗牌。Kent Wakeford強調,好的影視IP改編成手遊只是成功了一半,企業不應該過於迷信IP,擁有優秀的遊戲開發團隊去開發技術含量高的精品遊戲同樣重要。以Kabam為例,雖然有好萊塢IP背書,但研發團隊的建立也沒有絲毫掉以輕心,團隊成員都是手遊行業頂尖的美術、遊戲設計或故事設計人才,以及來自視頻遊戲界的技術大師。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77

漫聯集團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漫聯盟”體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586.html

漫聯集團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漫聯盟”體系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10-20 13:22:00

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人數達到了2.2億,泛二次元用戶高達1.6億,而其中核心用戶有5940萬之多。未來用戶的基數還會從核心的用戶擴展到更加廣泛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動漫周邊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冰雪奇緣》消費品開發中,艾莎公主娃娃在美國賣出2600萬美元,主人公公主裙賣出300萬條,每條售149.95美元,單是裙子迪士尼就獲得約為4億美元。

這樣一個成功的“動漫IP”無疑刺激著國內的動漫界投資者。

近日,漫聯集團宣布了多項戰略及合作項目。包括獲日本TBS電視臺獨家授權,在中國獨家代理的《Fate/stay night》開發影像發布、商品化、數字化等權利;與世界漫畫大會中國委員會簽訂十年戰略合作協議等。

漫聯集團創始人兼CEO夏霓女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歷經十年探索和經營的漫聯依舊會以動漫IP為核心,致力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的遊戲化+影視化+舞臺藝術+商品化運營的‘漫聯盟’體系,建立國際化的IP開發和運營體系跨界平臺的‘百度動漫’。”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人數達到了2.2億,泛二次元用戶高達1.6億,而其中核心用戶有5940萬之多。未來用戶的基數還會從核心的用戶擴展到更加廣泛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動漫周邊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在未來十年,漫聯集團在現有核心業務的框架下,將致力幫助國內品牌國際化開發,加速本身的全球布局,形成亞洲、歐洲、北美、澳洲等國際化動漫創意公司集群,打造全球‘漫聯盟’體系。

比如,漫聯集團獲得《Fate/stay night》版權後,聯合國內優秀的遊戲開發商共同開發及運營。其中,完美世界旗下的重慶熱點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ARPG類型的獨家開發權;北京玩者之心科技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橫版格鬥類型的獨家開發權;上海晨之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動作卡牌類型獨家開發權。

衍生品方面,漫聯集團聯手莫畏(國際)集團聯合創辦全球最大的輕奢動漫周邊衍生第一品牌“次元新生”(Dimension Newborn),以其米蘭設計工作室的獨特設計理念,開發《Fate/stay night》周邊商品。

從2016年開始的十年中,漫聯集團將成為世界漫畫大會中國區獨家承辦方。雙方將在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和各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動漫產業的發展要求,以緊密性戰略合作方式聯合打造高水平重大動漫畫產業項目。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96

撥開雲霧見明月!IP開發是真熱度還是偽需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2/152610.shtml

導讀 : IP改編與影視生產,就像一個天平的兩邊,總是維持著動態的平衡。

文/聚米金融(微信公眾號jumifinance)

什麽是IP?為什麽大家都愛IP?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著作權和版權。簡而言之,就是根據小說、話劇,或是某個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個名字、短語改編成的影像作品。

無論是《九層妖塔》,《盜墓筆記》,《翻滾吧腫瘤君》,還是電視劇領域的《偽裝者》,《瑯琊榜》,IP改編作品在大小屏幕上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大家對IP改編的偏愛呢?

這還得從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歷史說起。

改革開放之後到90年代中期,由於電視覆蓋率低,制作單位高度集中,市場化程度不高,所以投放到市場上的電視劇並不多。那個年代,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CTPC)生產了絕大多數大量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從《西遊記》到與臺灣合作制作的《還珠格格》,從國際範的《北京人在紐約》到激發國人對美好生活渴望的《渴望》,那是一個包容並蓄,精品輩出的年代。

真正開始改變中國電視劇產業格局的,是1999年的一紙“上星令”——1999年,所有的省級電視臺都實現了上星播出,覆蓋格局已全部打開。而上星所帶來的昂貴費用迫使各大衛視加緊投入資源開始對收視率爭奪,而收視率爭奪的關鍵,則落在了電視劇頭上。

今天我們所關註的私營電視劇制作公司,大都誕生於那個年代。

也就是那時起,中國電視劇行業擺脫了少量精品的模式,最終成為了一個成熟的商業市場。

時間繼續推進到2010年代,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得碎片時間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也因此進一步加速了影視行業的數量和內容需求。

但是,作為圈外進入的陌生資本,對於影視項目不具備篩選能力,又需要對投資人有數據支持,那麽挑選一個本身自帶數據的IP作品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遊族成功運作了《三體》,阿里選擇了《港囧》,金主與項目方各取所得,皆大歡喜。

IP是行業發展量化的必然階段。

1以前只有國營有制作能力的時候部部都是經典。但是數量供給嚴重不足。

2市場變化太快,尚不具備好萊塢工業模式的影視制作公司們一下子進入了網絡時代,就更只能求助於IP這一捷徑了。

例:演藝圈是一個封閉的圈子,從IP第一次給嘗試進入的外界資本一個考量的標準說起。《闖關東》沒有依靠IP制作,照樣一代經典。

IP給影視行業帶來的利和弊

其一,當然大大便利了IP項目的融資。

其二,加速了改編熱和項目流轉。此前,這一直是中國影視行業的軟肋。而在世界範圍內,不論是美國的漫威,日本的動漫改編,IP改編一直占據商業電影的主流位置。

如果說資金面是恒定的,那麽IP的火熱必然會虹吸資本,從而導致非IP運作的項目融資困難。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段子這樣寫道:“筆者的朋友是一個編劇,曾經他只要寫出牛逼的劇本便不愁買家。但現在,他寫出了牛逼的劇本卻賣不出去了——因為他沒辦法正面自己的劇本牛逼。”而市場上充斥著的都是可以量化的IP,寫的爛卻動輒能拿出百萬千萬的粉絲數據。

IP可以作為影像市場項目來源的一個補充,但一旦成為主力,就會被大眾審美不斷拉低,從而失去文化行業獨有的引領性。

IP運作占的比例,IP熱是真熱還是偽需求

以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電影票房為例,改編自IP的電影占據票房榜前十的有四個,分別是狼圖騰,左耳,奔跑吧兄弟和何以笙簫默。

這對於一個理性的電影市場來說是偏高的。

但我們也應該註意到,以大IP運作的片子的大都投資高昂,明星陣容強大,也舍得在宣發領域花錢,這是很多電影項目運作所不具的。這又給我們的進一步篩選工作增加了難度——到底是IP運作帶來了高票房,還是高密集大明星的陣容成就了IP本身呢?

老陳說

IP的持續火爆加速了資本向IP流轉領域的流動,使得普通影視領域的制作被迫水漲船高,呈現出一個有趣的逆淘汰過程。

對於非IP運作的項目,想要在正面與IP項目進行匹敵,無疑需要在陣容,劇情等領域加強自身功夫。而一些本來就弱的項目,就別怪融資困難了。

IP改編與影視生產,就像一個天平的兩邊,總是維持著動態的平衡。而現在,天平微微倒向了IP一邊,唯有影視生產的制作能力加速,生產出更好的作品,天平才能慢慢回來。而那時,站在天平另一端的革新者又是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600

“喜羊羊”IP今年賣10億 盜版一度搶走五成市場份額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45.html

2005年創作《喜羊羊》的時候,當時的成本是3萬元左右;而在2015年,僅是圍繞“喜羊羊”IP的授權消費品終端銷售額,就將超過10億元。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喜羊羊與灰太狼》(以下簡稱《喜羊羊》)一度被譽為國產動漫的代表。這個已經播放了10年之久,多達1000余集的電視動畫片,也在電影、漫畫、遊戲、衍生品等多個泛娛樂產業鏈上成為熱門IP。

2005年創作《喜羊羊》的時候,當時的成本是3萬元左右;而在2015年,僅是圍繞“喜羊羊”IP的授權消費品終端銷售額,就將超過10億元。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喜羊羊之父”黃偉明,說起《喜羊羊》的成長之路,其不僅有創作帶來的愉悅,還有“假羊羊”(盜版)帶來的無奈。

“喜羊羊”創作團隊成立的公司——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創動力),自2009年起就開始了打假之路,其維權報道常見諸報端。黃偉明表示,他曾聽說這群“假羊羊”一度與“喜羊羊”勢均力敵,平分市場。

回顧這幾年的打假過程,黃偉明說,只能發現一例處理一例,很被動,現在盜版已經清理了不少,市場也更加有序了。

“電影是IP價值放大器”

《喜羊羊》登上電視銀屏之初,黃偉明沒想過會成為10年後的一個熱門IP。現在,這部已經播出了十年,有著愈千集的動畫片,在黃偉明看來,其IP價值應該能達到幾十億。

2000年,27歲的黃偉明說自己要開始做動畫片的時候,根本沒有人關註。他回憶說,當時市場根本看不上原創動畫。

到了2005年,市場經過扶持,有了一定成效。《喜羊羊》開播以後,收視率最高達到17.3%,大大超過了同時段播出的境外動畫片。

當時,黃偉明從國外帶回剛剛興起的flash技術,用於《喜羊羊》的電視動畫制作,極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每集成本由10萬元降低到3萬元。同時,其以接近同行10倍的速度推出新劇。到2009年,《喜羊羊》生產了580集,但僅花了2000萬元左右制作成本。

“別看我是一只羊”吸引著家家戶戶兒童的眼球,500多集的電視動畫,鋪墊出一個巨大的商機——電影動畫市場。

2009年春節,《喜羊羊》推出第一部電影動畫片《牛氣沖天》,以600萬元的投資贏得了超過8000萬元的票房收入;隨後,2010年《虎虎生威》以1200萬元投資贏得1.2億元票房;2011年《兔年頂呱呱》拿下1.5億元的票房……

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前,中國的動漫市場沒有單部過億的作品。“2009年以前,大家只是知道有這部動畫,但沒有市場給予價值體現。”黃偉明說,電影出來以後,終於“在數字上給了一個價值的響應”。電影,成為“喜羊羊”這個IP的價值放大器。2011年,香港上市公司意馬國際(00585,HK)收購了“喜羊羊”的衍生品版權管理方動漫火車香港,擁有了商標肖像權;2013年,奧飛動漫以6.342億港元買下“喜羊羊”系列品牌商品化的獨家運營權。

業內估算假貨曾占一半

其實,在黃偉明做動漫之初是沒有商業模式這一說的,“把片子做出來,在電視上放映就是了”,現在,“喜羊羊”這個IP卻在動畫、電影、漫畫、衍生品以及遊戲等領域都有了授權產品。

據廣州媒體報道,招商證券分析師王京樂預測,2015年僅是圍繞“喜羊羊”IP的授權消費品終端銷售額,將超過10億元。

事實上,這個市場並不一直那麽有序,資本的追捧,讓這群羊變成了“最值錢的羊”。來搶食的,不僅有資本大佬,還有盜版、山寨這類攪局者。

自從“喜羊羊”火了以後,原創動力維權的新聞就時常見諸報端,從山東到福建,從衍生品到漫畫,這只最值錢的羊深受盜版之害,卻苦於“假羊羊”太分散,要一個個起訴侵權,其團隊從人力物力上都耗不起。

黃偉明聽說,最猖獗時,盜版和正版幾乎各占一半市場。另有媒體報道,喜羊羊的衍生品市場中,盜版收入占比居然超過70%。

並入奧飛動漫後,在其法務部等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加上國家版權局的嚴厲打擊,目前“喜羊羊”這個IP的盜版情況有了很大好轉。

黃偉明說,以前去授權時,很多商家都會說不要IP也能做,現在他們會拿一些正版IP,“如果你想做大,還是要正版的授權,這方面的意識也在慢慢加強,授權市場也越來越規範。”

近幾年,“喜羊羊”IP增長最快的授權領域是遊戲開發。據報道,一款得到“喜羊羊”IP授權的手遊,首月流水就破2000萬元。根據目前常見的“授權版權金+流水分成”的授權方式,黃偉明發現,遊戲成為動漫IP主要的變現渠道。

對於依然存在的盜版,黃偉明還是有些無奈,他說,目前只有發現一起打擊一起,被動地去處理。黃偉明認為,市場秩序越來越好,更應該考慮IP價值的繼續開發,比如在海外市場發現《喜羊羊》被用來當做兒童的漢語教學片,這個意外的發現啟發了黃偉明團隊,接下來,他們將用這群羊和狼的IP開發兒童教育類的視頻。

  • 每日經濟新聞
  • 楊軍
  •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84

IP這麽火,看看國內外泛娛樂產業現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4/152924.shtml

導讀 : 在“互聯網+”時代,文化產品的連接融合現象明顯。

隨著近兩年IP概念越來越火爆,泛娛樂化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資本和媒介的關註。泛娛樂是基於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進行跨領域、跨平臺衍生的粉絲經濟。目前在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的引領下,國內泛娛樂產業生態鏈已經初步構建。

泛娛樂產業概述

在泛娛樂產業,IP居於產業鏈最頂端,高人氣的文學作品、動漫、影視作品、遊戲、綜藝節目等都是優質IP。

在“互聯網+”時代,文化產品的連接融合現象明顯。文學、動漫、影視、遊戲、音樂、綜藝節目等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可以協同打造同一個優質IP,構建一個泛娛樂產業新生態。其中文學、動漫提供豐富的原創IP資源;影視則作為這一鏈條中的放大器,將粉絲數量成倍放大;同時影視和遊戲也是目前IP的最佳變現渠道,可以反哺其他幾個環節,當然其中環節上下遊關系可相互改變。

泛娛樂產業價值鏈:

圖片1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文學——泛娛樂IP的核心來源,網絡文學IP價值凸顯,網文市場再起航

網絡文學是指以網絡為載體傳播的文學作品,其與傳統文學並不對立,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了網絡文學的一部分。但與傳統文學不同的是,網絡文學更加開放,其作者可以是任何人,內容多樣,形式不受限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學的影響力日益加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熱門的網絡文學作品通過互聯網平臺積累大量粉絲,表現出極強的IP效應,實現了從網絡文學作品向電影、電視劇、遊戲等其他領域的跨界價值變現,展現出了巨大增值空間。目前網絡文學IP的價值正在被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所關註,其粉絲效應也正促進著整個泛娛樂行業的繁榮。

動漫:不可忽視的IP資源庫,二次元市場開啟助力國漫IP價值提升

動漫是現實生活的抽象,又允許天馬星空,與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相比,最能夠跨過亞文化的限制,與觀眾跨區域進行對話,天然就是全球市場,是IP最好的載體之一。成熟的動漫產業鏈可以衍生出電影、遊戲、玩具等形式,而全產業鏈的格局可以使得動漫IP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國內原創動漫的用戶覆蓋的大幅度的增長,《屍兄》、《十萬個為什麽》等優質國漫產品脫穎而出。伴隨著泛娛樂浪潮,在遊戲、電影市場日益成熟和資本的驅動下,優質國漫IP的價值日益凸顯,動漫IP全產業鏈經營的黃金時代悄然到來,原創國漫產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影視:行業高速增長,IP粉絲放大器作用凸顯,IP最佳變現渠道之一

截止2015年9月20日,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3.40億元,同比增長51.77%,已經超過了2014年全年296億元的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繼續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國內電影票房高速增長的背後是IP電影的大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IP電影的票房火爆,讓人們開始更加關註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的IP類資源,也使得電影成為IP最佳變現渠道之一。與此同時,隨著近期以《盜墓筆記》、《花千骨》、《瑯琊榜》為首的電視劇集收視大熱,影視則作為IP粉絲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顯現。

遊戲:手遊市場持續升溫,成為IP主要變現渠道之一。截止2015年6月,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到209.3億元人名幣,同比增長67.2%,而用戶規模達到3.66億,已經超過PC端遊和網頁遊戲用戶。移動遊戲的市場占有率和用戶規模持續上升,已經成為整個遊戲行業的主要驅動力。

2015年在手遊領域,IP正逐漸成為決定市場份額的勝負手。以《花千骨》為代表的影視IP席卷手遊市場,“影遊互動”的創新商業模式將影視IP手遊作品推向了高潮。端遊廠商也紛紛將經典端遊IP移植成手遊,以《天龍八部3D》、《夢幻西遊》、《熱血傳奇》等為代表的端遊移植作品熱度與品質俱佳,錢景大好。高速增長的移動遊戲市場正成為IP主要變現渠道之一。

國際泛娛樂產業現狀與分析

國際上並沒有提“泛娛樂”這個概念,而是歸類為文化產業,國際上文化產業註重實現單一內容產品的IP化和IP全產業鏈運營。在美國,迪士尼動漫IP化運營和好萊塢續集大片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日本,動漫IP全產業鏈運營成就動漫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迪士尼:IP運作鑄就娛樂王國

美國迪士尼以動漫文化為起點,主營業務涵蓋動漫、影視、遊戲、圖書、主題公園和眾多特許經營產品等各種文化領域,成功打造成世界文化企業標桿。縱觀迪斯尼近百年的發展歷史,迪斯尼從一家動畫電影的制片公司發展為全球娛樂王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旗下IP資源的精心經營。一方面,依托於創意團隊,制作出精良的內容產品;另一方面,對內容產品進行反複開發利用,形成“輪次收入”。最終實現單一內容產品的IP化和IP全產業鏈運營。

迪士尼以IP為核心的產業鏈布局:

圖片2

好萊塢續集大片自成“IP”

目前全球前50大賣座影片中有34部屬於“續集片”或“系列片”。這些續集大片主要是由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索尼、迪士尼和環球)拍攝制作和發行。對好萊塢巨頭電影公司來說,續集片是更加保險的投資,續集電影無論在粉絲基礎、觀眾接受度、品牌內容影響力上,都比原創電影更具優勢。全球票房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續集電影占比通常超過50%,從2014年全球票房來看,票房收入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續影片占比高達63%。

全球知名續集電影:

類型

系列

影片名稱

制作公司

上映時間

全球票房

(美元)

3D動畫電影

《玩具總動員》系列

《玩具總動員1

皮克斯

1995年

4.5億

《玩具總動員2》

1999年

7.3億

《玩具總動員3》

2010年

9.4億

真人動作大片

《速度與激情》系列

《速度與激情3》

環球影業

2006年

1.58億

《速度與激情4》

2009年

3.63億

《速度與激情7》

2015年

15億

暢銷小說改編

《霍比特人系列》

《霍比特人1》

華納兄弟

2012年

10.17億

《霍比特人2》

2013年

8.6億

《霍比特人3》

2014年

7.24億

經典IP改編

《複仇者聯盟》系列

《複仇者聯盟1》

漫威影業

2012年

15.1億

《複仇者聯盟2》

2015年

14.3億

資料來源:中銀國際研究

日本:立足全球市場的動漫大國

日本文化產業主要以動漫為起點,通過融合影視、遊戲、圖書、雜誌及與動漫有關的衍生品等文化領域,發展成為其國民經濟最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動漫作品出口國,占據國際市場的6成,在歐美市場的占有率更是達到了80%以上。動漫作為日本的第三大產業,其成熟的動漫產業鏈值得我國泛娛樂產業借鑒。日本動漫產業鏈包括:漫畫出版--動畫制作播出--版權授權--衍生品生產及銷售--部分動漫作品外銷授權--成功動漫產品深度開發,極具品牌價值的可以開發具備混合消費模式的主題園區或主題店。

圖片3

日本動漫產業鏈 

國內泛娛樂產業現狀與分析

“泛娛樂”一詞自從2014年初被文化部產業報告收錄以後,迅速成為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一大趨勢。如今國內泛娛樂產業,IP電影、IP遊戲井噴,網絡文學IP、動漫IP市場群雄割據,熱門綜藝節目、舞臺劇、網絡劇、經典音樂也開始受到行業的廣泛關註。國內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泛娛樂產業鏈,加強內容與平臺融合,打造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生態系統。

騰訊:以IP授權為核心,以遊戲運營和網絡平臺為基礎,開展電影、音樂、動漫等多領域、跨平臺的商業拓展

2011年騰訊首次提出“泛娛樂”概念;2012年騰訊正式推出泛娛樂戰略,設立互動娛樂事業群,旗下涵蓋騰訊遊戲、文學、騰訊動漫、“騰訊電影+”多個互動娛樂實體業務平臺,致力為用戶提供包括網絡遊戲、文學、動漫、戲劇、影視等在內的多元化、高品質綜合互動娛樂體驗。

目前在網絡遊戲領域,騰訊遊戲無論是在PC端還是移動端都是當仁不讓領頭羊;在文學領域,隨著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的整合,網絡文學市場呈現閱文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在動漫領域,騰訊動漫擁有PC站(騰訊動漫ac.qq.com,入股B站www.bilibili.com)、騰訊動漫APP、H5產品,並且與手機QQ合作開發QQ動漫,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二次元文化承載平臺;在影視領域,騰訊互娛推出“騰訊電影+”計劃,投資了華誼兄弟、檸萌影業等,並成立了騰訊影業,開始系統布局影視業務。

騰訊的“泛娛樂”戰略布局:

圖片4

阿里:以資本為紐帶整合IP資源,同時依靠優酷土豆、新浪微博、九遊UC、阿里文學、歌華有線等內容分發平臺和手機、電視盒子等終端平臺,圍繞電商核心優勢,打造泛娛樂全產業鏈生態圈。

阿里巴巴內容領域部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阿里巴巴通過資本手段以收購、參股以及業務合作等方式全面滲透到內容產業的上下遊領域,在極短時間內實現了對影視、文學、音樂、動漫等內容資源的全覆蓋。其中影視領域,阿里通過資本運作方式先後收購了文化中國(改名阿里影業),投資了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文學領域,阿里巴巴整合了淘寶閱讀、UC書城、書旗小說等渠道能力,成立了阿里文學;音樂領域,阿里巴巴先後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開始參與音樂版權爭奪;動漫領域,阿里巴巴參股的優酷土豆領投AcFun 5000萬美元A輪融資。

阿里巴巴內容分發平臺部署:阿里除了不斷地布局內容產出的上遊,其對下遊的渠道建設也是相當的積極。在視頻網站方面,阿里巴巴入股了優酷土豆,為阿里影業、娛樂寶投資的內容找到播放平臺;在電視端和家庭數字娛樂方面,阿里巴巴先後斥資入股華數傳媒和歌華有線進軍有線電視、OTTTV服務領域;在移動

遊戲分發方面,阿里巴巴旗下擁有九遊UC平臺;

網絡文學渠道方面,阿里文學除旗下淘寶閱讀、UC書城、書旗小說三大移動平臺之外,還試圖建立開放的文學產業生態,利用在影視和遊戲方面的資源優勢,與天下書盟、微博有書、塔讀文學等達成了培育頂級文學IP的戰略合作關系;

在院線端,淘寶電影已經接入時光網、格瓦拉、網票網、蜘蛛網、himovie六家支持在線選座的訂票網站,其投資的美團網旗下還有貓眼電影平臺;在智能終端方面,阿里巴巴已經通過搭載YUNOS系統的天貓魔盒試水OTTTV終端市場,還斥資36億元入股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魅族科技。

阿里巴巴的“泛娛樂”戰略布局:

圖片5

百度:加大影視、文學等內容產業的投入,利用百度大數據助力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發展

在泛娛樂產業布局中,BAT殊途同歸,影視、文學一個都不能少。在影視方面,旗下視頻平臺愛奇藝介入內容制作領域,大投入制作自制劇、自制綜藝節目;同時,成立愛奇藝影業,參與電影投資;此外還入股華策影視,推動百度遊戲、百度文學的IP向影視作品的衍生。在文學方面,百度整合旗下“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子品牌成立百度文學,加快內容資源的整合與開發。

百度的“泛娛樂”戰略布局:

圖片6

此外,小米、360等互聯網巨頭也在積極切入泛娛樂產業,加大內容產業的投資。小米一方面收購多看閱讀,投資華策影視、愛奇藝、優酷以強化內容資源儲備;另一方面引入新浪前總編輯陳彤負責小米內容投資和運營,並牽頭小米首期10億美元內容投資計劃,彰顯小米對內容領域的重視。360與光線成立合資公司,切入上遊內容制作領域,同時發力在線視頻領域,探索網絡院線和版權收費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96

作為泛娛樂IP的核心來源,網絡文學發展如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04/153078.shtml

導讀 : 熱門的網絡文學作品通過互聯網平臺積累大量粉絲,表現出極強的IP效應,實現了從網絡文學作品向電影、電視劇、遊戲等其他領域的跨界價值變現,展現出了巨大增值空間。

在泛娛樂IP產業鏈的最前端,以文字為載體的網絡文學無時不在為整個產業鏈輸送內容和故事,其中有不少最後成為讓動漫、電影和遊戲廠商賺得盆滿缽滿的“優質IP”。網絡文學是指以網絡為載體傳播的文學作品,其與傳統文學並不對立,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了網絡文學的一部分。但與傳統文學不同的是,網絡文學更加開放,其作者可以是任何人,內容多樣,形式不受限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學的影響力日益加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熱門的網絡文學作品通過互聯網平臺積累大量粉絲,表現出極強的IP效應,實現了從網絡文學作品向電影、電視劇、遊戲等其他領域的跨界價值變現,展現出了巨大增值空間。目前網絡文學IP的價值正在被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所關註,其粉絲效應也正促進著整個泛娛樂行業的繁榮。

網絡文學現狀概覽

互聯網時代,國民數字閱讀率不斷上升,網絡文學市場持續增長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國民數字閱讀率不斷上升,網絡文學市場規模也保持持續增長。2014年國內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了56億元,較2013年上漲了21.0%。伴隨著泛娛樂產業的興起,內容產業中優質IP的價值日益凸顯,作為IP核心來源的網絡文學的盈利模式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行業引來爆發的契機,預計2015年國內的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可達70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

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及變化趨勢:

圖一.png

數據來源:CNNIC,DataEye數據中心

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趨於穩定,閱讀習慣移動化趨勢明顯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報告,截止2015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85億,較2014年底減少918萬人,占網民總體的42.6%,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逐漸趨於穩定。而移動端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49億,較2014年底增加2282萬人。

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及變化趨勢:

圖二.png

數據來源:CNNIC,DataEye數據中心

網絡文學價值凸顯,資本強勢介入提升產業戰略地位

隨著遊戲、影視、動漫等業態的成熟壯大,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實現文學、動漫、音樂、影視和遊戲等多產業聯動的泛娛樂生態成型,而文學作為最具延伸性、受眾最廣、產量最大的IP,可通過全版權運營模式借助IP粉絲經濟效應實現多產品變現,市場價值凸顯。近年來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資本紛紛強勢介入,網絡文學的市場關註度持續升溫。

互聯網資本紛紛介入網絡文學行業:

圖三.png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PC端閱文集團一家獨大,移動端掌閱文學新晉力量崛起

2015年,騰訊完成對盛大文學的全面收購。網絡文學市場開始走向騰訊系一家獨大的局面。目前騰訊旗下閱文集團聚集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晉江文學城(50%股權)、起點女生網、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雲起書院、榕樹下、QQ閱讀等網文品牌,無論是PC端的覆蓋量還是移動端的覆蓋量,都處於明顯的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而掌閱文學憑借掌閱iReader在移動端的突出表現和所入股的紅薯網在PC端的表現,占據移動端單一平臺的第一位,整體網絡文學市場的第二位。中文在線憑借旗下的17K小說網在PC端的表現占據整體網絡文學市場的第三位。此外,百度、阿里巴巴也相繼通過並購整合旗下資源成立了百度文學和阿里文學在網絡文學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網絡文學的讀者概況

北京、廣東和浙江三個地區網絡文學用戶規模位居前三位

根據DataEye市場監測數據,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覆蓋前十位的地區依次為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湖北、江蘇、山東、河北、河南和湖南。

圖四.png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中國網絡文學用戶男女比例約6:4

從性別分布上看,網絡文學用戶中男性占比達到64%,女性用戶占比為36%。

中國網絡文學用戶性別分布:

圖五.png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80後,90後是網絡文學的主要用戶群體

從年齡結構上看,我國網絡文學用戶主要集中於20—39歲,該年齡段用戶規模約占整體用戶規模的75%;而19歲以下用戶和40~49歲用戶規模大致相同,約占整體用戶規模的10%;此外,年齡相對較大的人群也開始逐漸接受網絡文學,50歲以上網絡文學用戶群體約占到總體用戶規模的5%。

中國網絡文學用戶年齡結構:

圖六.png

數據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網絡文學運營現狀

國內網絡文學的整體運營模式大致相似,大多是參照起點中文網的VIP付費閱讀模式。目前各大網絡文學網站主要收入來源包括付費閱讀、廣告收入和版權銷售,其中付費閱讀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占比接近70%。但隨著內容產業中優質IP的價值日益凸顯,網絡文學產業開始由依賴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向IP版權運營的方向轉變。以盛大文學為主的網絡文學廠商開始逐步拓展產業鏈的上中下遊,以期通過多層次的版權售賣與改編,實現版權價值的最大化。

中國網絡文學產業鏈:

圖七.png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作為原創的優質文學內容輸出基地之一,在當前泛娛樂熱潮之下,網絡文學顯然具備了向遊戲、出版傳媒以及影視娛樂等行業輸送原始作品內容的潛質。隨著商業模式轉型的大力推進,行業開始采用IP授權分成或自行開發等方式進行網絡文學作品的全版權運營。通過全版權運營,網絡文學產業鏈開始向下遊延伸並實現在線下書籍出版、動漫、遊戲、電影、電視等方向的開拓,立體化挖掘IP的價值增量。相對於網絡文學直接消費市場規模,基於IP衍生開發帶來的增量市場空間更為廣闊。

圖八.png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網絡文學IP多渠道跨界變現

網絡文學跨界變現渠道多樣。網絡文學根據題材的不同,可被改編為影視劇、遊戲、動漫、話劇等一種或多種誤樂形態。通常,具有改編價值的網絡文學,在網絡平臺上已經通過讀者的檢驗,積累大量粉絲。改編後的影視劇、遊戲、動漫等產品,通常備受粉絲關註,從而幫助文學IP形成多渠道變現。

自2014年初始,網絡文學IP就成為熱詞。一份業內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其中,90部計劃拍成電視劇,24部計劃拍成電影。在電視劇領域,2015年《盜墓筆記》和《花千骨》更成為現象級作品,前者上線當天點擊過億,後者帶動仙俠類型熱潮。在電影領域,經典IP《鬼吹燈》將改變成兩部電影上映;在遊戲領域,《莽荒紀》、《鬥破蒼穹》、《魔天記》等熱門小說改編的遊戲作品也紛紛上線;另外動漫領域,網絡文學IP也有不俗表現,7月上線的《擇天記》動畫在CCG上成為國漫焦點。

2015年網絡文學IP改編的影視劇:

圖九.png

2015年網絡文學IP改編的遊戲:

圖十.png

資料來源:DataEye數據中心

目前,金牌作家的多個作品版權已被出售,如桐華(《步步驚心》、《大漠謠》、《雲中歌》、《最美的時光》),顧漫(《何以笙蕭默》、《微微一笑很傾城》),南派三叔(《盜墓筆記》、《大漠蒼狠》)等人的作品被改編或籌備改編成漫畫、動畫片、遊戲、電影、電視劇等跨界作品。伴隨泛娛樂產業的興起,網絡文學IP價值凸顯,開始受到整個泛娛樂產業的追捧,優質IP版權費用不斷上升,網絡文學天價版權IP頻現。

基於網絡文學IP的龐大粉絲群體和高用戶黏性,有助於降低宣傳推廣和運營成本,同時多端產品變現推動收益最大化體現,高投資產品風險大大降低。影視、遊戲等為代表的下遊內容產業的迅速發展,為網絡文學的泛娛樂生態變現提供了廣闊土壤,形成“同一IP入口,多產業渠道變現”的共振模式。《花千骨》、《瑯琊榜》等泛娛樂全版權運營的成功案例具備典型示範效應,未來依托文學優質IP進行泛娛樂多維度產品運營將是主流生態。

閱文集團是網絡文學行業霸主,打造中國版漫威

整合了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的閱文集團,是中國網絡文學、數字出版史上最強的一家運營主體。閱文集團作為擁有中文數字閱讀最強大的原創品牌矩陣的公司,旗下擁有四大業務聚合:其一,是網絡原創與閱讀聚合,包括:創世中文網、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小說閱讀網、言情小說吧、瀟湘書院、榕樹下、雲起書院等;其二,是圖書出版及數字發行聚合,擁有:騰訊文學圖書頻道、華文天下、中智博文、聚石文華等圖書策劃出版公司;其三,是音頻聽書聚合,主要由大方聽書、懶人聽書等構成;其四,網絡文學移動分發平臺,包括QQ閱讀和起點讀書。從內容上來看,作為最優質的網絡文學平臺,閱文目前有近400萬作家,其總數占到業界95%以上,而網絡作家富豪榜來看,有90%來自閱文集團,基本處於行業絕對壟斷地位。

網絡文學行業將如何發展?

網絡文學閱讀移動化,多屏、全網、跨平臺趨勢明顯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移動設備的便攜性使得用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閱讀,極大的豐富了閱讀場景,增加了閱讀時間。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手機和平板設備上進行閱讀。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6月,我國移動端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49億,較2014年底增加2282萬人,通過移動端閱讀的用戶占網絡文學總體用戶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77%增長到87%。網絡文學閱讀移動化趨勢明顯,移動閱讀已經逐漸成為網絡文學用戶閱讀的主要方式。

中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量及使用率:

圖十二.png

數據來源:CNNIC,DataEye數據中心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PC端網絡文學平臺依舊在內容資源上擁有絕對的優勢,移動端平臺,如掌閱iReader、QQ閱讀等多以內容聚合、渠道推廣為主。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用戶對多屏同源、同步的閱讀需求日趨增強。網絡文學正向PC、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智能電視等多屏終端擴展。

網絡文學內容價值凸顯,全產業鏈、全媒體運營成趨勢

網絡文學版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組成部分的知識產權。隨著泛娛樂熱潮的興起,網絡文學作為泛娛樂IP產業鏈的上遊,其IP版權資源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提高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各大互聯網投資方開始組織自己的版權資源,簽約並培養自有作者,打造獨家內容,向產業鏈上遊滲透。傳統內容提供商為了鞏固自身市場地位,更加重視對作者、編輯的培養,以聚攏人才,提高內容的質量與數量。2015年網絡文學的價值受到互聯網巨頭企業的高度重視,百度、騰訊、阿里先後成立了自己的網絡文學部門,希望在未來內容產業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

網絡文學產業本身也開始發生變革,逐漸與遊戲、影視等其他文化娛樂產業產生深度的交叉融合,衍生出概念更為廣泛的泛娛樂文化產業。目前在網絡文學產業鏈各環節,均有廠商正在向全業產業鏈運營方向發展,旨在打造數字內容資源的生產、影視娛樂制作、遊戲開發等多個領域,主要玩家對於構建整個產業鏈平臺興趣極大。以網絡文學IP為核心,衍生出的電影電視作品、動漫、周邊、遊戲等已然開始形成趨於成熟的產業鏈。網絡文學產業也由過去單純依靠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逐漸向“以IP為核心,全產業鏈、全媒體運營”轉變。

在網絡文學領域,起點文學、新浪讀書、鳳凰讀書等網絡文學平臺也紛紛涉足傳統出版商的線上發行,如同扶持原創作者一樣服務於內容提供商,為越來越多的傳統出版商提供內容載體。另外,起點中文網還與包括海巖、周梅森在內的多名知名作家簽約,中國作協納入唐家三少、當代明月、血紅等多名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人才資源實現了互換配置和雙向融合。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互補融合業已成勢,網絡文學的內容質量有望得到大幅提升,精品文學作品的產出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19

大公司紛紛入局,強IP正在包圍中國影視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7/153122.shtml

導讀 : 在未來幾年,優秀IP的商業價值無疑還會進一步提升。而大公司們也在紛紛布局其中。

好像是一瞬間,電影和電視劇屏幕都被我們早已熟悉的故事包圍:杜拉拉,屌絲男士,盜墓筆記,鬼吹燈……

中國電影市場從未像現在這般火熱過。

當你還在驚嘆,以某某的質量口碑,究竟如何能打破電影票房時,下一個類似IP已經在開發中了。

讓無數大叔直呼“一直看到片尾字幕都出來了還是看不懂”的《小時代》每次上映都堪稱該系列粉絲的狂歡節;徐崢以男人的中年危機為探討主題,打造了一個帶有強烈喜劇標識的“囧”IP;“屌絲男士”大鵬用短喜劇的方法做了一個“科幻大電影”;開心麻花抖著包袱就把《夏洛特煩惱》和兩位知名相聲演員送上了大屏幕,跨界打破票房紀錄;《九層妖塔》的名字看起來很陌生,但宣傳照下還有一排小字“根據《鬼吹燈》改編”……

如果繼續盤點,那就是要把已公映的電影都數一遍的節奏。事實已經很明顯,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被所謂大“IP”團團包圍。

“IP”並不新鮮,也早已是電影圈這兩年最火的概念詞。其為“知識產權”的英文首字縮寫,有人指為“對網絡小說、故事的改編作品”,也有人指為“對熱門現象,一首歌,一個人物”的延展敘事,比如電影《同桌的你》、《梔子花開》等IP就僅用了一個歌名。

事實上,小說本就是影視劇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源。82版的《西遊記》就是一個IP改編的經典案例,但需要提到的是,當時的《西遊記》拍攝歷時六年,據導演楊潔在自傳中回憶,該片拍攝是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進行的,甚至多次面臨沒人出錢繼續拍攝的境地。

不過,我們今天在談IP的時候往往離不開的討論重點是:它是否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由此可以得出結論,IP被炒得火熱,主要原因是其商業價值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關註,以致掘金者越來越多。

這一現象的出現,首功要算電影市場的無限繁榮,“打破票房”這樣的宣傳語想必觀眾都已聽煩,倒不是今天的電影拍得比以往都好看,而是大家對電影的消費熱情始終有增無減。

同時,市場背後紛繁的資本也起到了運作及推手的作用。前不久阿里影業某高管發表言論談論編劇的流程化問題,撇開在編劇圈引起的軒然大波不談,可見大公司們也野心勃勃地要參與這場“權力的遊戲”了。

畢竟,比起重新寫故事,把一個熱門IP改成影視顯然是一件風險更小的事。

和《紅高粱》、《烈日灼心》這種傳統的改編主要看中故事潛力不同,IP類電影選擇的往往是已經有了群眾基礎(或粉絲基礎)的對象,在此,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判斷兩種改編的不同之處:它是否能“未播先火”?

比如《小時代》系列,電影還沒拍就已鎖定了龐大的觀影人群,且這個穩固的人群不會因圈外人士的各種評說而改變消費決策(多麽令人艷羨的受眾群),類似的情況還有網絡劇《盜墓筆記》,盡管已經預測到了首播當天會有觀眾蜂擁而至,但上線之際服務器還是出現了服務不能的情況,可見該劇粉絲之強悍。

“目前五大視頻網站都已各自囤了7、8個IP在手”

和電影市場的情況一樣,電視劇市場追逐熱門IP也有一些時候了,只是現在接近圈地完畢。

《甄嬛傳》、《花千骨》、《瑯琊榜》便是熱門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成功案例。韓寒曾在一篇小說中提到一個有趣現象,主角是一位編劇,有一天導演協同制作人馬找上門來,說我們準備排個電影,導演有了,演員有了,制片也有,就差個編劇,這句玩笑話,卻在網絡劇的圈子真實上演。

找IP、囤IP,成為了各視頻網站內容采購負責人的重要工作。

國內專門研究網絡劇的骨朵傳媒CEO王蓓蓓向i黑馬介紹,目前正是網絡電視劇“井噴”之際,晉江、起點等網站上的大IP近兩年幾乎被買完,五大視頻網站更是各“囤”了7、8個大IP。

另一位負責某編劇經濟平臺的創始人朱博文的說法也驗證了這個觀點,他說,八九成熱門網文的改編權都被買完了,他給出的原因也是“一個新項目從頭走到尾風險太高”,而其公司也和某出版商簽訂了版權協議,拿到7000多本圖書版權,他認為其中有“IP改造潛力”的達到10%。

目前網劇生產方式很像Uber,作者們在文學網站寫作,熱門作品會被制片公司發現,買斷版權進行拍攝,由於已經得到市場驗證,商業風險隨之變小。“有了大IP,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掙錢,但我至少離賠錢遠了一步吧。”某電影工作室制片人張思雨認為。

除了投資風險低,資本和互聯網公司熱衷投拍網絡IP劇的原因還有哪些?

優酷土豆版權采購總監丁恒向i黑馬介紹,一方面,版權采購的價格越來越高,目前能買到的是五到八年的網絡版權,範圍有限,另一方面,買來的版權還得配合電視臺一起播,對廣告售賣不利,他認為選擇自己做劇也能更好明白用戶到底想看什麽,畢竟,擁有用戶是互聯網公司目前在媒體平臺上的優勢。

有了粉絲之後,風險變小了,但大IP一定有好口碑、變現一定有人買單嗎?丁恒介紹,這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完全的正向關系。之前也有大IP失敗的案例,而《花千骨》也並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大IP,卻取得了商業的成功。

如果用十個字總結網劇行業形勢,丁恒的答案是:註定會興起,會越來越火。事實上,響巢看看(前迅雷看看)網劇總監閆安也認為今年是網劇井噴的一年,IP價值明年還將繼續提升。

經過幾年發展,網絡劇的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丁恒舉例,五年前,中國觀眾對臺劇還是無限推崇,在視頻網站上排名前列的始終是它們,但五年後,臺劇的制作水準並沒有下降,但國劇的水平提升了,風向一轉,觀眾紛紛轉追國劇,IP大劇《瑯琊榜》就很好驗證了這一論斷,宮鬥謀權,古裝扮相,這已是國劇越來越拿手的類型題材。

類型之外,IP影視劇的突破點在哪里?

喜劇片、古裝劇,大小屏幕上這兩種類型IP已經越來越多,制片方也越來越得心應手。畢竟,一旦進入新領域,則有可能遭遇票房不測或口碑滑坡。

拿《盜墓筆記》為例,盡管收獲大量粉絲關註,官方披露第一季播放量已達23億,但還是在主題修改和特效方面遭到了粉絲吐槽,主題修改的談論暫放一邊,“5毛特效”的評論,是否真的說明特效是橫在此類大IP面前的一道坎呢?

中國目前其實不缺好的特效制作,有很多國外影片都是找中國的技術團隊來做的,九州系的知名科幻作家潘海天拿科幻片舉例,目前最難的部分其實是制作班底對科幻本身的理解,比如要知道在什麽時候使用怎樣的特效。

國內科幻IP的熱潮始於2014年初,電影制作方逐漸表現出了對科幻題材的興趣,“在2013年的時候很多公司對科幻還沒有概念,去年開始有了改變。”據潘海天所知,今年8月之前,已經立項的科幻電影已經達到80多部,其中大部分是改編的,這個潮流和《三體》的大熱有很大關系,而現在正是中國科幻片剛剛開始的時機,作為長期從事科幻文學寫作的他,也即將由科幻作者變為編劇,公司也於近期拿到了小村和經緯的投資基金。

在未來幾年,優秀IP的商業價值無疑還會進一步提升。而大公司們也在紛紛布局其中。

(按成立時間排列)

樂視影業

成立於2011年。

IP標簽:《小時代》。

阿里

2014年6月24日,阿里完成對阿里影業的收購。

IP標簽:《還珠格格》《狼圖騰》《鬼吹燈》

騰訊

成立於2015年9月。

IP標簽:《魔獸世界》《爵跡》。同時發布了11個IP影視改編計劃。

有心人士已經發現了,如果真的讓制作公司來決定我們看什麽,恐怕以後只會出現永遠的宮廷劇和越來越笑不起來的喜劇,作者電影型的作品是否會受到市場擠壓?

不過實際上這也是一件完全不需要擔心的事情,當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必定有新的類型出來,踢人出局。

市場歸市場,情懷歸情懷。而對觀眾來說,影視劇是否是改編的也沒那麽重要,好看才是王道,而對熱衷追美劇的大量觀眾來說,什麽時候能出現和《紙牌屋》、《生活大爆炸》水平相當的密集型燒腦好劇才是大家的期待所在——不過參考美劇一集動輒一兩百萬美金的投入,這個想法還是暫時存在銀行里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700

無憂互通定增路演 計劃融資1億元用於研發和購買IP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8/153349.shtml

導讀 : 該公司先後推出《神龍傳說》、《我是大大俠》、《機器人大戰》、《旋風少女》等遊戲產品。

i黑馬訊 12月18日消息,北京無憂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無憂互通”)今日在京舉行定增路演,宣布定向增發441萬股,計劃融資1億元人民幣。其中,半數用於研發投入、補充流動資金,半數用於IP版權購買。

無憂互通是一家專註於移動遊戲和互聯網娛樂產品研發和運營的公司,已於12月15日登陸新三板,股票代碼為834785,天風證券為其主辦券商。

此前,該公司先後推出《神龍傳說》、《我是大大俠》、《機器人大戰》、《旋風少女》等遊戲產品。官方數據顯示,無憂互通2014年收入規模2621萬元,利潤為906萬元,2015年預計收入及利潤規模將分別提升3、4倍。

除了融資計劃之外,無憂互通創始人兼CEO高雲崢還宣布將於2016年推出《不良人2》。該片為熱門國漫《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二部研發的同名遊戲。

無憂互通致力於打造集自研、運營、發行於一體的手遊公司。目前,在研發方面已經自創材質系統、地形系統、粒子系統、物理系統、聲音系統、Shader、AI七大引擎;渠道方面已覆蓋國內50多個安卓渠道、IOS和港澳臺、東南亞、北美市場,並同百度、360、陌陌等平臺進行深度合作。

手遊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產生同質化競爭嚴重、IP亂象橫生等困境。高雲崢介紹說,無憂互通高度重視IP資源挖掘與和做,目前已與若森數字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並正與日本、美國知名IP廠商進行積極洽談。

據《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國內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1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2%,國內手遊市場四年翻了6倍,到2016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移動遊戲市場。

會後,高雲崢向i黑馬表示,國內手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無憂互通目前已經積累了數千萬用戶,產品平均付費率在2-3個百分點,存在極大的可開發空間,明年兩款新品的流水保守估計將分別可達人民幣5000萬和80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95

2年聚集400萬愛聽故事的寶貝,這個男人的頭像會是幼兒界的超級IP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8/153499.shtml

導讀 : 這個幾年前從央視出來的光頭男人,一本正經的財經節目主持人,現在靠著講故事的本領自主創業,目前已經擁有了近400萬的少兒粉絲,拿過了3輪融資,品牌以極快的速度朝著超級IP進軍,這兩年他到底做了些什麽?

i黑馬訊(吳丹)12月28日消息,在昨日的發布會現場,王凱提到自己做“凱叔講故事”品牌的初衷是給現年7歲的女兒講故事,講完發現女兒很喜歡,即使自己出差也得把故事錄好給她聽。於是他以這個小舉動為起點,以微信公眾號、各大音頻網站等為平臺,開始每兩天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單集時長為10分鐘左右的故事,題材包括中國傳統故事西遊記,國外“三只小豬”等經典故事或繪本,一直講了兩年,持續至今。目前,“凱叔講故事”品牌已在各平臺累計收獲400萬粉絲,在喜馬拉雅FM上已有超過4000萬次播放記錄,進入2015年以來,單集平均播放量更達到10萬次左右,幾乎篇篇“十萬+”。

在網上講免費的故事,聚集了大量的小朋友用戶之後,凱叔講故事如何實現商業化?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用這句話來形容凱叔目前的商業模式再合適不過,除了每天給“寶貝兒們”講故事以外,凱叔社群現在又多了一些新鮮元素:凱叔故事機,繪本,視頻,眾籌等。凱叔在發布會上透露,前不久他們在網上發起了一款故事機的眾籌活動,截止到12月26日有超過3000人購買支持,達到目標的168%,實現超籌,這次實驗讓凱叔團隊看到了商業模式上更多的可能。

234

“凱叔” 王凱

由於之前有十幾年配音經驗,且在央視專門講了8年財經故事,凱叔認為在這件事上自己信心十足,同時,央視前輩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也給了他不少社群+電商的運營範例。凱叔在接受i黑馬采訪時表示,做親子社群比較難的一點是消費者和決策者不一致,只有做到讓家長對產品認可,小朋友對產品喜歡,才能持續走社群經濟的路子。

從央視主持人轉型做互聯網節目,最大的不同是什麽?凱叔認為不同點主要是受眾由“觀眾”到“用戶”的區別,“做互聯網產品,必須根據用戶反饋進行改進,”他說自己常常會觀察孩子們聽故事時的情緒變化與表情反應,並以此調整講故事的節奏,為此團隊也多次舉辦線下活動和孩子們互動交流,還專門請了一家做表情分析的公司用數據來分析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如果數據上沒有波浪變化,表明孩子們聽到這個故事無感,故事講得不好;如果情緒起伏,孩子們跟隨人物一起快樂,一起傷心,說明他們已經進入了你構造的童話世界。”

和羅輯思維不同的是,在音頻領域取得良好成績的凱叔,也在尋求更多表達方式上的突破,發布會上他透露,自己的全新節目即將登陸北京電視臺少兒衛視,正式進軍視頻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984

無須依賴網絡小說 視頻網站如何自創IP?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812.html

無須依賴網絡小說 視頻網站如何自創IP?

一財網 何天驕 2016-01-10 15:45:00

視頻網站該如何才能自創優質IP?有著多年原創IP開發經驗的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節目研發中心總經理周君坦言,一個網生內容IP,在開畫初,主要有四個問題要問一問自己:IP引擎在哪里,內容壟斷點在哪里,內容運營的核心在哪里,以及最根本的商業模式是什麽?

回顧整個2015年,視聽行業有一個特別熱的詞被反複提起,那就是IP(內容知識產權)。

過去一年里,大批影視公司、遊戲公司、演藝公司,甚至主題公園都開始瘋狂搶購IP,而IP源頭基本上是以網絡小說為主。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執行秘書長包冉在1月7日的網絡視聽產業論壇上感嘆:“現在好的網絡小說IP基本上都買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影視內容產業的下遊是否有焦慮感。”不過,下遊產業似乎對此並不焦慮,並且對自創IP前景非常樂觀。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認為,網絡小說確實很有價值,並且還有很多價值沒有被開發,但這只是IP經濟初期的一個環節,而視頻網站等平臺通過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自創IP。

視頻網站自創IP

這些年,網絡小說是IP主要來源。網絡文學IP衍生品主要以遊戲和影視劇作品為主。《中國網絡文學IP價值研究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TOP100移動遊戲中由IP改編的遊戲占比高達35.23%,相比2014年同期有顯著增長。其中由網絡小說改變而來的遊戲占比約為4%,高於由歐美及國產動漫改編的遊戲占比。相比遊戲產業,由網絡文學IP改編而來的影視劇作品更為大眾熟知。具備強IP價值的網絡文學作品本身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所以由其改編而來的影視劇自然也不乏轉化而來的原始粉絲,這在客觀上也降低了影視劇投資的盲目性,提高電影產業的回報率,自然也讓影視市場對IP十分重視。

同時,這幾年網絡文學版權價格不斷上漲。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以前中國也不重視網絡文學,有些網絡文學作品,像盜墓筆記之類的,作品賣得很分散,這幾年隨著互聯網流行起來,網絡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以後,無論是線上的播放還是電影院的票房,都非常好。現在正在影院上映的《尋龍訣》的票房已經15億了。將現在有的高人氣文本進行改編開發,然後在遊戲或者影視上面掙更多的錢。”

不過,楊向華也強調,視頻網站正在嘗試新的IP生產模式,擺脫對網絡文學的過度依賴。“就是原創的內容,原創的劇、原創的綜藝,IP不止來源於小說,還來自於視頻網站自己的IP。愛奇藝開發的奇葩說已經很火了,現在只是一個綜藝,未來可以考慮開發電視劇、電影等。這幾年幾個大的視頻網站,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和內容合作夥伴合作,開放自己的平臺,允許大家的作品在平臺上播,這個作品如果好的話,觀眾喜歡會火,這個模式和網絡文學模式基本上一樣,只是一個是文字作品,一個是影視作品。如果做得好,除了視頻網站之外,其他的內容創作方可以把作品放在網上直接播,以很低的成本來播。看能不能火起來,火起來以後可以接著拍第二季、第三季,可以做電影、做遊戲。這是另外一個IP培養方式,以視頻為核心,以視頻平臺的播放為主要的傳播渠道,孵化優質的內容,創造IP。

視頻網站如何開發IP

那麽視頻網站該如何才能自創優質IP?有著多年原創IP開發經驗的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節目研發中心總經理周君坦言,一個網生內容IP,在開畫初,主要有四個問題要問一問自己:IP引擎在哪里,內容壟斷點在哪里,內容運營的核心在哪里,以及最根本的商業模式是什麽?

“一個好的內容可以成為一個品牌,但是一個品牌,尤其是內容產品,往往聚焦於某種媒介表現形式的,可能是真人秀,可能是訪談,可能是脫口秀,但不一定衍生出內容。任何一個優質的內容應該具有優秀的四個層面的緯度。”周君表示,“最外層是形式,諸如真人秀、綜藝、魔幻、武俠等等,這是一個表現形式。這麽多年來制作過那麽多內容,其實觀眾對某些品類的內容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感染力。比如說一個普通的內容以魔幻的方式,以武俠的方式存在,或者以真人秀的方式刺激我們的主觀感受。我們對采訪模式天生排斥,給用戶搭建一個最容易接受的外殼是很有必要的。”

“故事架構也很重要。故事架構包含角色、類型片結構。IP本身就是角色,缺乏了主角的IP不完整,當一個故事內容頻繁更換主角調性,這個內容不成立,未來不大可能成功。首先讓大家認可並喜歡上故事當中的角色,才有可能成為IP。”

此外,類型片結構,普世元素、價值觀等方面都要達到完美的結合,最終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IP。

周君舉例:“《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出來之前,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是不明確,當節目出來以後,父親和孩子之間情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個優質IP。

“《萬萬沒想到》,迄今為止,叫獸易小星依然是最潮的段子手編劇。有人說萬萬的這種故事結構很多人都在做,但是沒有人能夠做出來,因為內容創造能力非常精準,已經成為了IP當中難以替換的,同時也是屌絲逆襲的網絡文化的代表作品。”周君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