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Facebook創始人、CEO紮克伯格,右為IBM董事長兼CEO Ginni Rometty)
今年剛到而立之年的紮克伯格來說,本周也許是他今年難忘的一周。因為就在這周,他創立的社交媒體Facebook市值超越了包括“藍色巨人”IBM在內的一眾業界巨頭。
截至本周四收盤,Facebook市值約合2040億美元。如下圖所示,上市兩年零8個月,Facebook就將IBM、可口可樂、亞馬遜、迪斯尼這類業內巨頭甩在身後。而且,這位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新貴在上市次日曾跌破發行價,一度被市場人士認為高估。
回顧股價走勢,Facebook去年就已顯現市值高漲的“霸氣”。因股價大漲,去年該公司的市值便已力壓Verizon、AT&T、美國銀行、花旗、可口可樂和迪斯尼。
過去52周,Facebook股價飆漲44%,同期標普500股指漲約9%。這其中Facebook穩定的盈利和開拓移動領域的成績功不可沒。
本月下旬Facebook將公布第三季度財報,這對Facebook股價將是一次考驗,投資者將從季報中了解,Facebook有多大的能力將用戶的黏性轉化為公司盈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IBM三季度財報令人失望,該公司股價盤前大跌8%。
根據財報數據,IBM三季度收入同比下跌了4%至224億美元,這是自2009年1季度以來的最差業績。IBM當季凈利潤僅為18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0.41億美元下滑99.6%。該公司的每股營收為3.68美元,遠低於預期的4.32美元。
IBM今日還宣布,將補貼15億美元現金把虧損的芯片業務出售給Globalfoundries。IBM為此交易在第三季度財報中計入47億美元稅前支出。
該公司CEO Ginni Rometty表示,“我們對公司的業績感到失望,9月客戶購買行為急劇放緩。這背後反映出整個行業史無前例的快速變革。”此外,他還提到,IBM將不會達到2015年的營收預期。
從不同地區來看,IBM美國市場收入跌了2%,歐洲/中東/非洲跌了2%,亞太地區的跌幅高達9%。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收入跌了7%。
財報公布後,IBM盤前股價跌了8.5%(或15.46美元)。美股小幅低開。
下圖顯示IBM總體的資產負債比率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來的最高值,從2012年來股票回購上花的資金就高達377億美元,超過了這期間的債務總規模336億美元。
股神巴菲特也不喜歡輸錢,更何況是今天一早上就損失10億美元。
IBM股價在周一季報數據不佳的消息後,盤前下跌了15.05美元,而根據美國SEC的數據,截至6月30日,巴菲特還持有7020萬股IBM股票。
這意味著美股剛開盤,巴菲特一眨眼就損失了10.6億美元。盡管截至目前IBM股價跌幅為13美元(相當於損失了9億美元),這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而言,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但這仍然讓普通投資者感到膽戰心驚。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從2011年開始大舉建倉IBM股票,並一躍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今年四月,在IBM上一季度財報也不如人意後,巴菲特曾公開表示,他並沒有不看好IBM,今年以來他買入了更多股票,而且一股也沒賣出。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之所以不投資科技股是因為無法分析這類股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巴菲特徹底排斥科技股,IBM的股票是巴菲特資產組合中持有數額第三大的股票,僅次於富國銀行和可口可樂。
為什麽看上IBM?
在2011年宣布開始建倉IBM股票的時候,巴菲特曾列出了投資該公司的數個原因:一是管理技巧;二是該公司有能力實現五年目標。
巴菲特2011年11月在接受CNBC電視臺采訪時曾表示,“我從來不相信像IBM這種規模的公司制定出的五年計劃能夠得到完美的執行。早在IBM制定出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我就開始留意這家公司,這一直持續至2010年年底。如今他們又制定出到2015年年底結束的線路圖。這家公司做出了難以置信的工作。”
按照IBM當前的五年計劃,該公司在明年將實現每股運營利潤達到20美元。
不過IBM周三發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8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99.6%;營收為2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
IBM周一同時宣布,將補貼15億美元現金把虧損的芯片業務出售給Globalfoundries。IBM為此交易在第三季度財報中計入47億美元稅前支出。
IBM的首席執行官Ginni Rometty否認了外界近期對於該公司可能拆分的傳言,盡管公司規模已經很大。她表示:“毫無疑問,市場環境已經加速變化,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我們有著清晰的戰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股神巴菲特真的栽在IBM上了麽?
華爾街見聞介紹過,因三季度盈利不及預期,IBM股價周一盤前下跌了15.05美元,當天收盤仍下跌7.11%或12.95美元,拖累道指表現。
美國SEC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巴菲特還持有7020萬股IBM股票。按此計算,截至收盤,股神所持有的IBM股票市值蒸發近9億美元。
如果說這正是股神喜聞樂見的,你信麽?
那是2011年,當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斥資109億美元購入6390萬股IBM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向來以“厭惡”科技股著稱,即使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科技股爆發的大潮中,他也沒有為之所動。這次大手筆入股IBM無疑是他與大型科技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然而,與其說是IBM的破壞性新創新能力、高科技的產品吸引了他的眼球,倒不如說是IBM的財務狀況受到了他的青睞,當然還有IBM的管理團隊與實現目標的能力。
至於股神為何樂見股價下跌,秘密在於回購。他表示,無論是自己掏錢還是通過公司進行股票回購,當一個投資者把自己定位為一只股票的凈買方時,只有在股票下跌中才能得到好處。股價越低,IBM的回購數量就越大,自己的持股比例就越高,就可以分享更多IBM創造的現金流。
在2011年的財報中,巴菲特闡述了這一思路:
誠如商界人士所見,二十年前,CEO Lou Gerstner 和 Sam Palmisano 力挽IBM於破產邊緣,並帶領公司創造了今時的輝煌。
運營成就斐然,他們在財務管理上同樣出色。尤其是近幾年,公司財務的靈活性得到了提高。實際上,在財務管理上,我以為其他大型公司無出其右者。這一技能實質上增加了股東們可以分享的收益。公司善於明智地運用債務,進行有增值的收購,同時激進地回購股票。
今天,IBM的流通股總計11.6億股,我們的6390萬股占比5.5%。毫無疑問,公司未來五年的營收狀況對我們至關重要。此外,在這五年中,IBM可能會進行約500億美元的回購。 今天我想問你們這樣一個問題:對於像伯克希爾這樣的長期投資者,在此期間,應該何以為樂?
我無意隱瞞,我們希望在這五年間,IBM的股價萎靡不振。
讓我們一起來做算術題。假設這五年間,IBM的平均股價為200美元,500億美元意味著可回購2.5億股。那麽剩余的流通股就是9.1億股,這意味著我們持有著約7%的流通股。反之,如果期間均價漲到300美元,那麽可回購股票數量將降至1.67億股,在剩余的9.9億股中,我們的比重為6.5%。假設第五年,IBM盈利200億美元,那麽在股價表現不好的情景下,我們在這200億美元中所占的份額(7%)比估價表現好的情景下(6.5%)要多1億美元。 在隨後的某一時刻里,我們所持有的股票價值就會比在高股價回購的情景下高出約55億美元。
邏輯很簡單:如果未來你要成為一支股票的凈買方,無論是直接用你自己的錢買入還是間接地通過公司回購,只要股價在上升,你就會吃虧。只有當股價萎靡不振時,你才能從中獲益。然而,人的情緒常常會使事情變得複雜:大部分人,包括那些希望在未來成為凈買方的投資者,都會對股價上漲倍感舒適。這些股東就像剛加滿了油就聽說汽油要漲價而高興的人,因為他們只能看到這一缸的汽油。
據英國《金融時報》,巴菲特對IBM的持股均價在170美元/股,略低於昨日的收盤價。然而,他已經連續三年獲得分紅,基本彌補了這次下跌帶來的賬面浮虧。
而且,巴菲特對IBM的持股比例已經發生了變化。通過IBM的回購,以及本人在2012年和今年的增持,巴菲特現在持有了IBM 7%的股份。用他自己的話說,可以分享未來IBM 7%的現金流。
股神巴菲特的資產組合最近制造了不少新聞標題。
繼周一IBM因財報不佳而股價大跌,令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縮水近10億美元後,周二,巴老最愛的可口可樂公司竟然上演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戲碼:因三季度營收低於預期,可口可樂股價大跌逾6%,是該公司股價自2009年10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按照巴菲特持有4億股份計算,周二可口可樂下跌2.72美元,讓巴菲特的投資又跌去了10.9億美元。
可口可樂是巴菲特的第二大投資,也是他過去數十年內資產組合中最堅定持有的股票之一。(他在2006年離開了可口可樂董事會,他的兒子Howard於2010年獲得了一個董事會席位。)
“我愛可樂,也愛他們的管理層和董事們。”巴菲特曾在今年4月的CNBC采訪中表示。
巴菲特麾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持有大約9%的可口可樂股份,是後者的最大股東。巴菲特雖然沒有對可口可樂的高管薪酬計劃投過反對票,但在私底下多次提出批評。
可口可樂不久前應巴菲特要求,在周三宣布對其高管薪酬計劃作出更改,其結果是該公司向員工授予的股權獎勵和期權將會減少。可口可樂稱,新的薪酬計劃旨在提高股權獎勵的透明度,並使其股票購買活動變得正式化,從而最小化股東攤薄。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可口可樂很可能會在高管薪酬計劃於明年開始生效以前對其作出修改。巴菲特曾多次對可口可樂重度依賴股票期權的薪酬計劃表示不滿,稱其對該公司高管來說形同“彩票”,經常都會為其帶來巨額收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市值 | 現金流入 | 股息 | 囘購 | Owner A | Owner B | |
年 1 | 160 | 14 | 4.0 | 10.0 | 80 | 80 |
囘購 | -10 | |||||
流通股值 | 80 | 70 | ||||
現金流入 | 7.47 | 6.53 | ||||
股息 | 2.13 | 1.87 | ||||
股息 Yield | 2.67% | 2.67% | ||||
2 | 160 | 14 | 4.4 | 9.6 | 80 | 70.0 |
囘購 | - 9.6 | |||||
流通股值 | 80 | 60.4 | ||||
現金流入 | 7.98 | 6.02 | ||||
股息 | 2.49 | 1.87 | ||||
股息 Yield | 3.11% | 3.11% | ||||
3 | 160 | 14 | 4.8 | 9.2 | 80 | 60.4 |
囘購 | - 9.2 | |||||
流通股值 | 80 | 51.1 | ||||
現金流入 | 8.54 | 5.46 | ||||
股息 | 2.90 | 1.85 | ||||
股息 Yield | 3.62% | 3.62% | ||||
4 | 160 | 14 | 5.2 | 8.8 | 80 | 51.1 |
囘購 | - 8.8 | |||||
流通股值 | 80 | 42.3 | ||||
現金流入 | 9.16 | 4.84 | ||||
股息 | 3.39 | 1.79 | ||||
股息 Yield | 4.24% | 4.24% | ||||
5 | 160 | 14 | 5.6 | 8.4 | 80 | 42.3 |
囘購 | - 8.4 | |||||
流通股值 | 80 | 33.9 | ||||
現金流入 | 9.83 | 4.17 | ||||
股息 | 3.96 | 1.68 | ||||
股息 Yield | 4.96% | 4.96% | ||||
6 | 160 | 14 | 6.2 | 7.8 | 80 | 33.9 |
囘購 | - 7.8 | |||||
流通股值 | 80 | 26.1 | ||||
現金流入 | 10.56 | 3.44 | ||||
股息 | 4.64 | 1.51 | ||||
股息 Yield | 5.80% | 5.80% | ||||
7 | 160 | 14 | 6.7 | 7.3 | 80 | 26.1 |
囘購 | - 7.3 | |||||
流通股值 | 80 | 18.8 | ||||
現金流入 | 11.34 | 2.66 | ||||
股息 | 5.43 | 1.28 | ||||
股息 Yield | 6.79% | 6.79% | ||||
8 | 160 | 14 | 7.3 | 6.7 | 80 | 18.8 |
囘購 | - 6.7 | |||||
流通股值 | 80 | 12.1 | ||||
現金流入 | 12.16 | 1.84 | ||||
股息 | 6.35 | 0.96 | ||||
股息 Yield | 7.94% | 7.94% | ||||
9 | 160 | 14 | 8.0 | 6.0 | 80 | 12.1 |
囘購 | - 6.0 | |||||
流通股值 | 80 | 6.1 | ||||
現金流入 | 13.01 | 0.99 | ||||
股息 | 7.41 | 0.56 | ||||
股息 Yield | 9.26% | 9.26% | ||||
10 | 160 | 14 | 8.7 | 5.3 | 80 | 6.1 |
囘購 | - 5.3 | |||||
流通股值 | 80 | 0.8 | ||||
現金流入 | 13.87 | 0.13 | ||||
股息 | 8.60 | 0.08 | ||||
股息 Yield | 10.76% | 10.76% | ||||
11 | 160 | 14 | 13.2 | 0.8 | 80 | 0.8 |
囘購 | - 0.8 | |||||
流通股值 | 80 | - 0.0 | ||||
現金流入 | 14.00 | |||||
股息 | 13.20 | - | ||||
股息 Yield | 16.50% | 0.00% |
2014年即將結束,除非有奇跡發生,或者石油股再經歷一次暴跌,不然全球最大計算機服務提供商IBM股價即將連續兩年“榮獲”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頭銜。
包含30家公司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今年上漲8.77%,由16572點升至18000點之上,而作為“股神”巴菲特在科技領域的第一重倉股,IBM今年卻下跌了13.5%。此外,道指成分股中第二差的是能源企業雪佛龍(Chevron Corporation),今年下跌8.8%,主要受油價下跌拖累。
去年IBM更是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份股當中唯一一只下跌的股票。IBM股價在2013年累計下滑了2.1%,表現遜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同期26%的漲幅。
IBM在過去幾十年間,總是能早早地預見到行業的變化趨勢,提出電子商務、智慧地球等一個又一個領先的理念。但是在近年來企業們已經不願意再購買電腦設備,它們更願意去租用遠程服務器,即迅速崛起的“雲計算”行業,IBM盡管早已預見這一趨勢,但龐大的身軀致使其轉型要慢於眾多矽谷的同行。
IBM近年來進行了重要業務的剝離,並壓下巨額籌碼:20億美元收購公有雲企業Softlayer,12億美元興建全球40個雲數據中心,10億美元投資PaaS平臺BlueMix研發,10億美元組建新的沃森集團,23億美元將x86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倒貼15億美元將芯片制造業務賣給GobalFoundrIEs,30億美元投資新型芯片的研發等。
已連續十個季度業績收縮的IBM在一個接一個的投資,一個又一個的合作之中,開始融入到基於互聯網的雲生態當中。IBM這家百年企業這一次必須用更快的速度進行轉身,因為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中,而且在大牛市的背景下,投資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有媒體提到IBM前員工表示,這幾年其實IBM一直在裁員,只不過中國作為業績增長最好的市場,躲過了之前的裁員。但是他沒想過的是這樣的裁員只是前奏,IBM在印度班加羅爾等地的分支機構隨後也同樣受到波及。
2014年,IBM中國區的裁員就發生在聯想對IBM X86 PC服務器業務的收購之際。
當時,IBM深圳工廠X86生產線的1000名工人不滿被轉移到聯想舉行了一次長達2周的罷工,更多的員工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IBM,包括一些在IBM工作超過10年甚至15年的老員工。
事實上,早在2013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IBM前CFO Mark Loughridge表示,有2/3的硬件業務下滑是由於在發展中國市場表現不佳,而其中1/2又主要受中國市場業務下滑影響。
為此,IBM不僅把X86 PC服務器業務賣給了聯想,還在中國各個部門(包括3個在華研發機構)制定了不同程度的裁員計劃,甚至個別地區的銷售團隊集體會被裁員。
如今,IBM承認將花費6億美元進行結構調整,並強調裁員數字僅涉及到不足1萬人。2015年,中國區裁員又被IBM放到一個怎麽樣的位置?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股神與散戶的區別在於不會像韭菜一樣被市場輕易割掉,不過,股神也有失誤,並且可能同樣損失重大。
昨日,IBM股價在紐約上市股票收盤時大跌5.85%,共下跌10.15美元,報收163.07美元。而截至第一季度末,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持有7957萬股IBM股票。這也就意味著該公司股票的下跌導致股神一天之內損失8.07億美元。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IBM第二季度營收低於分析師的平均預期,是導致公司股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而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的IBM何時能擺脫業績下滑厄運,還難以預知,因而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較大的打擊。
昨日IBM發布了截止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該季度總營收為208億美元,同比下滑13%;凈利潤為3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3億美元,同比下滑17%;合攤薄後每股收益3.58美元,同比下滑15%;其每股盈利為3.5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12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是IBM公司第二次令巴菲特一天之間損失超過8億美元了,去年第三財季,IBM利潤驟降99.6%,導致股價大跌7.11%。結果導致巴菲特在一天內損失了8.8億美元。
“上次大跌之後,巴菲特對IBM股票進行了增持,持股量增加了3%。但他可能沒有想到,這次又遇到了業績低迷和股價下跌的情況。”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同時巴菲特目前也是IBM最大的股東,較第二大股東多持有近2000萬股。
在今年早些時候巴菲特增持IBM股票,他顯然旨在進行長期投資。今年5月,他表示,他預計長期將從IBM上賺得“可觀的”利潤。
不過,巴菲特最近一段時間遭遇的尷尬境地還不僅如此,他曾在今年致股東的信中承認,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對英國連鎖超市樂購(Tesco)的投資犯下了“巨大的錯誤”。對樂購的投資導致其虧損4.44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IBM公司營收下降一方面來自於其斥資處理了諸如半導體這樣的虧損業務,將其交給其他公司接管;另一方面則在於IBM所押註的雲計算、安全軟件等業務,盡管該部分增長了20%,但並未抵消處理虧損業務所造成的損失。
另外,路透社在報道中分析指出,IBM繼續剝離低利潤業務影響了營收,而強勢美元亦給其業績造成壓力:鑒於IBM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強勢美元讓IBM的業績繼續承壓。財報顯示IBM來自美洲地區和亞太地區的營收分別為98億美元和43億美元,而亞太地區的營收下滑比例最高,達到19%。
資產管理公司Belpointe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大衛-尼爾森(David Nelson)稱,他認為IBM面臨的挑戰在於,重要業務的增長能否抵消其他業務滑坡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美股二季度的整體業績不如預期,湯森路透數據,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企業的6月該季度盈利預計下滑1.9%,較7月1日時預期的盈利下降3%略有改善,但遠低於1月1日時預估的上升5.9%。
盡管迄今已公布業績的企業中,70%的盈利好於分析師預期,高於63%的1994年以來均值。 不過,53%的企業營收高於預估,低於61%的2002年來均值。第二季美國企業營收跌幅預計將為近六年來最大,部份原因是美元走強,降低了美國企業海外收入的價值。
“顛覆”喬布斯也許不是嘴上說說,從蘋果發布會來看,除了其史上最多的新品發布,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微軟的站臺。
沒錯,就是那個在移動桌面操作系統和蘋果“鬥得不可開交”的微軟。當微軟副總裁上臺的時候,誰還能想起原來的場景:在推出毀譽參半的Windows 8之後,微軟的最新系統裝機率幾乎每年都會在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被拿出來當樂子逗大家開心。
有人說這是因為庫克時代的到來,這幾年這位繼任者不遺余力的在幫助蘋果“更快”地發展,而這種變化被總結為:“喬布斯時代,蘋果的商業策略是以打造極致用戶體驗為核心,加之營銷策略的輔助,帶給用戶沖擊,形成蘋果品牌效應,刺激消費;而庫克時代,蘋果從產品體驗為核心轉向加強產業鏈主導地位的生態系統,占據產業鏈主導話語權,而產品創新卻乏善可陳。”
不管之前是否認同,看了昨晚發布會的人,對這句話多少都會有些許感觸吧。
史上最忙碌的發布會
不得不說這是蘋果史上最忙碌的一次發布會,幾乎也是新品最多的一次發布會。
比如說毫無驚喜的新一代iPhone,如果說上一次發布的蘋果6是“比大更大”,這次的6S就是“比6再多一種顏色”。這種賣完大小賣顏色,讓很多懷有更高期待的人相當失望。
不過從銷售來講,蘋果此前倒確實是從iPhone5s增加的金色版中嘗到了不少甜頭,這次推出的名為玫瑰金但看上去很像粉色的6s,估計會吸引不少女性用戶。
還有全新的iPad Pro、新款Apple TV、新配色及表帶的Apple Watch。不過著實是因為之前劇透太多,現場的發布並沒有讓人印象特別深刻。這一點也許可以從當日的股票走勢可以看出,蘋果發布會結束後,蘋果公司股票又遵照“逢會必跌”的慣例下挫2%,倒是和蘋果將合作推出手表的愛馬仕公司股票略有上浮。
不過這一切並不重要,庫克與諸多主講人還是馬不停蹄的向現場觀眾努力“推銷”著這些新品,為了保證這些新品的演講時間,庫克似乎沒有在開場白上浪費更多的時間,而是直奔主題。這樣的轉變多少讓現場的媒體有些不習慣。
競爭對手一個個上臺
說到微軟副總裁Kirk Konigsbauer的上臺,也許是當晚最大的驚喜。但在那之前,也許還要說說蘋果和IBM之間的合作。
1983年,28歲的喬布斯路過紐約IBM總部時,對著IBM豎起中指的照片曾在“果粉”當中廣為流傳。但蘋果和IBM在去年7月卻達成了一項排他性的合作協議,未來將聯合雙方優勢創造一種新類別的商務應用,將 IBM 的大數據和分析能力與iPhone、iPad結合,在企業移動市場展開合作。
“過去我們是競爭對手,但2014年,我們是兩個最具互補性的公司,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蘋果CEO庫克當時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在今天來看,微軟和蘋果的合作也能詮釋這一點。
應該說,蘋果這次推出新一代面向更專業人群的iPad Pro,從戰略上講就是要向生產力工具靠攏,全新的iPad Pro將主要針對企業級和教育市場,生產力和功能性更強。但也許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如何處理微軟和IBM之間的關系?
總結來說,如果說喬布斯具有完美主義精神,要求每款產品都必須有驚天動地的創新,現在的蘋果則更重視商業化的布局。要知道,在新一代Macbook和iMac之後,蘋果所有的產品線幾乎在幾個月內被要求更新,並且縮短了產品的發布時間,這種市場手段也許符合庫克“商人”的風格。
現在的蘋果,也許正在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庫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