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幾乎所有石油資源均依賴進口的日本而言,周四淩晨OPEC拒絕減產並引發油價大跌的決定似乎是個大好消息。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第一時間公布表示油價下跌將抵消日元貶值的負面壓力。不過與此同時,黑田東彥推升通脹的難度卻因此加大。黑田東彥曾在本月初表示,“從長期來看,油價下跌對經濟有利,但短期對物價造成了下行壓力”。
在2011年福島核泄漏之後日本的核能使用就陷入困境,這使得日本更加依賴石油進口。伴隨著布倫特和美油的下跌,亞洲油價基準——迪拜原油價格從今年6月以來,下跌已經超過了1/3。
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經濟學家Hiroaki Muto表示,“油價下跌對於消費者和企業而言都是好消息。不過對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來說,提振通脹的難度進一步加強。他可能不得不選擇進一步擴大寬松。”
日本央行10月31日的會議紀要顯示,許多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擔心,如果油價保持當前水平,日本通脹面臨的下行壓力將延續至2015財年上半年。
周五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10月全國核心CPI年率升幅繼續放緩至2.9%,為七個月最低,再次凸顯出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面臨實現價格—增長目標所面臨的挑戰,亦加深了市場對央行是否有能力實現2%通脹目標的質疑。數據還顯示,10月全國CPI年率升幅繼續放緩至2.9%,10月東京核心CPI年率升幅一如預期放緩至2.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高官、德國國籍的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Sabine Lautenschlaeger昨日表示,即使歐元區通脹率還在下降,她也認為,歐洲央行幾乎毫無進一步貨幣寬松的空間。下周歐洲央行會議增加寬松措施的可能性因此降低。
路透援引Lautenschlaeger昨日在柏林講話的發言稿稱,當天她表示:
“在我看來,以目前的形勢,進一步的措施、特別是廣泛購買資產的障礙很大。”
貨幣政策的創新不是禁忌,但也絕不是“自尋死路”,有必要仔細考慮政策的效力。
Lautenschlaeger還認為,大規模購買主權債券不會產生正面影響,即使歐洲央行購買歐元區國家政府債券,其效果不會像英美的央行購買本國債券那樣,歐元區國債的利率不會因此成為再融資的基準利率。據演講稿所寫,她這樣認為:
“考慮到成本和收益,廣泛購買政府債券項目的機會和風險目前不會產生正面的結果。”
本周公布的歐元區11月CPI通脹率初值顯示,CPI同比增長0.3%,增幅低於10月的0.4%。11月歐元區失業率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11.5%,失業人數連續第二個月增加,歐洲央行貨幣寬松的壓力有增無減。路透調查經濟學家的結果顯示,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政府債券的概率為50%。
下周四,歐洲央行將召開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央行行長德拉吉將在會後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日本和中國央行先後推出貨幣寬松的政策後,市場關註歐洲央行此次會議是采取行動還是僅僅口頭表達寬松的立場。
本周五,另一位歐洲央行高官對歐洲央行增加寬松潑了冷水。Lautenschlaeger的同胞、德國央行行長兼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魏德曼表示,如果認為央行能在持續一段時間內提升經濟潛力,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不過,本周歐洲央行副行長、葡萄牙經濟學家Vitor Constancio表示,若歐元區經濟並未好轉,歐洲央行可能決定明年第一季度購買主權債券。
今年6月初,歐洲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降為負值,成為全球首家實行“負利率”寬松貨幣政策的主要央行。德拉吉當時還表示,歐洲央行將結束SMP沖銷,推出4000億歐元的長期再融資(LTRO)操作,並準備啟動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等資產、但不包括主權債券的歐版QE項目。
上月上旬,德拉吉表示,在啟動購買資產計劃的同時,還會向歐洲銀行提供第二輪低成本貸款TLTRO,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在目前基礎上增加1萬億歐元,回升到2012年年初的水平。
上月下旬,歐洲央行開始購買資產擔保債券,並於月底任命四家機構執行購買ABS的計劃,計劃今年最後兩個月內啟動ABS購買。華爾街見聞上月底文章援引路透消息稱,消息人士表示,ABS的實際購買規模將遠低於歐洲央行預計的4000億歐元,不足以達到上述德拉吉所說的擴大資產負債表目標。所以,歐洲央行明年可能有采取更大膽行動、啟動全面QE的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油價暴跌,美聯儲高官們怎麽看?
投資研究公司BCA Research整理了近期美聯儲高官對油價下跌所做的評論(圖片點擊放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沿用了去年的定調——“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但也明確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
何為“穩健”和“松緊適度”?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穩健從經濟學意義上說是中性的意思,既不大鋪張也不大緊縮,現在沒有必要、也沒有太大的空間去搞大的刺激,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就是最優選擇。
馬駿解釋,穩健的貨幣政策是:
1、總量保持合理的貨幣增速;
2、靈活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把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
3、繼續支持結構調整,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尤其要滿足三農、小微企業、和一些民生領域的融資需求。
與馬駿同時接受采訪的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認為,“新常態”的核心意思是結構改善,中國經濟現在增速下降是在為今後恢複到比今天更快的增速做準備。他預計,明年GDP增長目標可能下調到7.0%左右;明年上半年穩增長壓力比較大,下行壓力還會持續;下半年在房地產行業基本穩定甚至略回升的推動下,經濟增長可能有所上升。
以下央視采訪馬駿的內容由金融微信號“金羊毛工作坊”提供:
問: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會放緩嗎?
馬駿:總體來看,全球的經濟,我估計在明年呈現一個緩慢複蘇的態勢。回到中國的情況,我估計明年的中國經濟會同時面臨上行、下行兩方面的壓力,比如出口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等領域的壓力。因此我認為當前宏觀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我想至少有三個理由:
1、 中國經濟正在從制造業主導向服務業為主轉型,服務業比制造業能吸納更多就業,加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下降,所以就業不成大的問題,就不需要大的刺激;
2、 過去幾年,尤其是2009年以來,我們杠桿率的上升比較快,房地產、部分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杠桿率已經過高,金融風險加大,因此繼續靠加杠桿來刺激經濟的空間已經不大。
3、 過度刺激短期內可以把經濟增速拉得很高,但是很可能引導更多的資金進入到高汙染、高能耗和低端制造業,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會加劇產能過剩,不利於結構調整。
綜合來講,我覺得核心的一個想法就是,我們現在沒有必要也沒有太大的空間去搞大的刺激,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就是一個最優的選擇。
李稻葵:現在的重點任務是結構調整、體制改革、保民生、增加效益等等,這些的重要性超過短期內增長的重要性。所以2015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可能會比2014年要來的低一點,有可能從2014年的7.5%左右調到7.0%左右。
具體來看,2015年的經濟走勢我趨向於前低後高。因為在2015年的上半年,宏觀經濟會延續2014年下半年,穩增長壓力比較大,下行壓力還會持續。到了2015年的下半年,整個經濟運行的節奏可能會適當地加快。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總體上講可能基本穩定甚至略有上升,這是支撐2015年下半年經濟有所上升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新常態”我個人理解,第一句話,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第二句話,經濟結構在持續地紮實地在改進;第三句話就是新舊增長點在交替。核心的意思就是結構改善。
中國經濟現在的增速下降,我個人認為是在為今後能夠恢複到一個相對比今天更快的增長速度做準備。換句話來講,我認為我們並不是處在一個增長速度一路下行的過程,而是一個U型的,先慢一點,明年可能還會再慢一點。先慢一點,做好功課,做好結構調整,做好體制改革,培育好新增長點。如果這些工作做到家了,增長速度在未來還能夠往上走一點。畢竟中國經濟人均的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低的,畢竟中國經濟還有大量的處於相對比較落後發展的地區,很多需求並沒有滿足,很多的增長點還存在。
曹遠征:我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能達到7.4%左右,和我們年初定的7.5的目標幾乎是一致的,通貨膨脹也是比較低的,所以今年大概是一個低通脹,增長率也不是很高的一年。我們預計明年全年經濟增長在7.2%左右,通貨膨脹大概在2.4%左右,所以這個態勢將延續到明年。在這個過程中間,中國經濟依然存在的下行壓力,宏觀經濟的關鍵還是穩增長。
問:到底怎麽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宏觀調控真能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嗎?
馬駿:從經濟學的意義上來講,穩健就是中性的意思。不要搞大的鋪張,也不要搞大的緊縮。當然穩健貨幣政策還有些具體內容,我的理解是這麽幾條:
一個從總量上來講,保持合理的貨幣增速。
另外一個根據經濟和金融情況的變化,靈活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把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三個,貨幣政策還要繼續支持結構調整。講得具體一點,就是要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對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加以支持。尤其是要滿足三農、小微企業、和一些民生領域的融資需求。
最近降了貸款的基準利率,我想銀行的存貸款的利率還沒有完全進入到一個均衡狀態,很多銀行還在繼續調整的過程當中。所以即使存款利率還沒有明顯地下降的話,我估計有些銀行的利差會收窄,如果利差收窄的話,對降低融資成本,還是有意義的。
融資難融資貴,這里面涉及到流動性的問題,我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政策工具,來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另外,還有很多結構性的因素,包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這些問題恐怕需要更長期地,結構性的改革加以解決。
曹遠征:貨幣政策可以穩增長,但並不能更好地提升經濟增長。越是靠放水來刺激經濟增長越是不可取。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政策應該是穩健的。最重要的是要靠企業,靠創新,靠積極進步,這是經濟增長的源泉。財政政策的作用在這方面可能會比貨幣政策更為有效。
從歷史上來說,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核心,我個人認為並不是發生在金融端,而是發生在我們的企業,因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就有銷售困難,銷售困難就沒有還款來源,融資當然就難了,當然融資就貴了。所以需要大家的配合,一方面是穩定的貨幣政策,使它不出現太大的困難,但是另一方面,更需要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來消耗過剩產能,這才能降低風險,真正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問:降息是否直接刺激了股市大漲?
馬駿:關於央行的宏觀調控目標里面,是不是要放入穩定資本市場這一點,國際上有很大爭論,但是基本上都沒有得出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我想大部分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我們的態度是關註資本市場,但是資本市場的一個指數目標,本身不能作為央行調控的一個目標。
很難說,貨幣政策的短期炒作跟資本市場的走勢有非常明確的一對一的關系,因為資本市場包括股市,它反映的是很多因素的一個綜合考量。最近的一些變化,我想對貨幣政策預期肯定會起作用的,但是還有其它作用在里邊,包括歷史上我們的估值可能過低,所以有一個恢複性的反彈。另外,最近的滬港通,我想可能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很多人預期外國人要來買A股,那麽我何不先在A股里邊占一個位置等等,我想這方面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最近的股市上揚。
李稻葵:最近的股市的這一波的行情,我堅持認為是一個合理調整,早就應該出現這一輪的資產價格上揚的過程了。過去的一段時間,在調整之前的股票市場的價格太低太低,既沒有跟上中國經濟自身的發展的步伐,也沒有跟上整個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的大趨勢。所以這一輪的調整,我願意稱之為調整,而不願意稱之為牛市。這一輪調整恐怕剛剛開始,資本市場在補課,價格上漲是補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既然是補課的話,那就不可能很簡單地一帆風順,不可能永遠是百分之一百的交滿分卷子,一定會出現一些失誤,價格的調整,價格的回車。所以我相信未來一兩年的時間,資本市場價格都是處在總體上揚的進程中。
這一輪股市的上漲應該說是機構投資者在推動,散戶按比例上講已經遠遠小於十年前了,甚至是五年前了,散戶受益的比重還不算高,這本身不見得是壞事,表明我們的股市在成熟,更加理性了。所以這一輪的上漲,有可能有希望會比之前的,比如說2007年那一輪要來的更加平穩一點,更加理性一點,而不是大起大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接受彭博電臺采訪時表示,“耐心”是通往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橋梁”,明年6月是美聯儲開始思考加息的很好起點。
Williams表示,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的轉變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目前美國正逐步接近貨幣政策正常化。美聯儲FOMC聲明中稱對加息應有“耐心”,這是通往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橋梁”。
Williams指出,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時間的預期是“相對合理的”,明年6月是美聯儲開始思考加息的一個很好的起點。美聯儲正更深層次地考慮加息的利弊,不過接下來幾次會議上美聯儲不會采取行動。
Williams認為,消費者支出和工資增幅會繼續改善,油價下跌利好美國經濟,低油價不會影響核心通脹。Williams稱,全球經濟狀況也是美聯儲經濟前景預期的一部分。Williams預期美國2015年GDP增速為2.5%~3%,明年底失業率將下降到5.25%,不過通脹仍將在2%以下。
Williams表示,美聯儲政策受就業市場及通脹前景影響,若通脹維持在過低水平,美聯儲會推遲加息。美聯儲在防範通脹率意外下滑問題上有大量政策工具。
2015年,Williams在FOMC會議上將擁有表決權。他是美聯儲鴿派委員,是QE的早期支持者。耶倫任舊金山聯儲主席時,Williams是耶倫的研究總監。
周三,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稱,對加息應有耐心,並強調這種說法與資產購買結束後維持低利率“相當長時間”說法立場一致。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耶倫表示,美聯儲對加息會有耐心,4月底前不太可能加息。
如果美聯儲加息,將是2006年來首次。美聯儲在前瞻指引中用“耐心”說法,給貨幣政策更靈活的空間。美聯儲不急於加息,推動美股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創三年來最大。
同日,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發表講話,他指出,美聯儲修改前瞻指引,體現了將收緊貨幣政策的意願,有損美聯儲的公信度,因為當前美國通脹低迷。
Kocherlakota認為,美聯儲未就低通脹作出回應,這增加了通脹下行、長期通脹預期走低的風險,美國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和歐洲在通脹問題上的覆轍。
因為反對12月FOMC聲明中前瞻指引的變化,Kocherlakota投反對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稱,在通脹上升前景並不顯著的情況下,美聯儲傳遞出朝向更緊的貨幣政策轉變的意圖會威脅到該行的可信度。
Kocherlakota在周五的一份聲明中稱,決策者“無法對低通脹作出回應的話,就會冒通脹出現損害性下行和長期通脹預期下行的風險,就像發生在日本和歐洲的那樣。
在12月17日的FOMC會議上, 他反對美聯儲修改前瞻指引中關於可能有的加息路徑的表述。這份聲明就是了解釋他為何反對的。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屬堅定鴿派的Kocherlakota將於今年年底失去在FOMC的投票權。
據彭博社,本月FOMC的前瞻指引將原先的“相當長時間”後開始加息的表述替換成了“耐心”等待開始加息。
Kocherlakota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美聯儲應該做的是強調“只要一到兩年期通脹前景仍然低於2%的目標”,就不會開始加息。
他表示:
FOMC也應該清楚地表明,如果發現前瞻指引的效果不充分,它願意采用購買資產等額外的工具使通脹重回目標水平。
12月FOMC會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美聯儲主席耶倫在12月FOMC發布會上表示,至少未來兩次會議上不太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但耶倫表示,部分委員認為,2015年中期的經濟條件可能適合加息。
“委員會不可能在未來兩次會議上開啟貨幣正常化。”耶倫在今年最後一次FOMC會議後的發布會上表示:“當然,這一評估是完全取決於經濟數據的。”
耶倫稱,FOMC重新確認利率維持在0-0.25%的區間內是合適的。12月份FOMC決議聲明顯示,美聯儲可以在加息問題上保持“耐心”。耶倫強調,修改前瞻指引是由於經濟發展進程的改變,但前瞻指引變化不代表政策意圖的改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稱,在通脹上升前景並不顯著的情況下,美聯儲傳遞出朝向更緊的貨幣政策轉變的意圖會威脅到該行的可信度。
Kocherlakota在周五的一份聲明中稱,決策者“無法對低通脹作出回應的話,就會冒通脹出現損害性下行和長期通脹預期下行的風險,就像發生在日本和歐洲的那樣。
在12月17日的FOMC會議上, 他反對美聯儲修改前瞻指引中關於可能有的加息路徑的表述。這份聲明就是了解釋他為何反對的。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屬堅定鴿派的Kocherlakota將於今年年底失去在FOMC的投票權。
據彭博社,本月FOMC的前瞻指引將原先的“相當長時間”後開始加息的表述替換成了“耐心”等待開始加息。
Kocherlakota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美聯儲應該做的是強調“只要一到兩年期通脹前景仍然低於2%的目標”,就不會開始加息。
他表示:
FOMC也應該清楚地表明,如果發現前瞻指引的效果不充分,它願意采用購買資產等額外的工具使通脹重回目標水平。
12月FOMC會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美聯儲主席耶倫在12月FOMC發布會上表示,至少未來兩次會議上不太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但耶倫表示,部分委員認為,2015年中期的經濟條件可能適合加息。
“委員會不可能在未來兩次會議上開啟貨幣正常化。”耶倫在今年最後一次FOMC會議後的發布會上表示:“當然,這一評估是完全取決於經濟數據的。”
耶倫稱,FOMC重新確認利率維持在0-0.25%的區間內是合適的。12月份FOMC決議聲明顯示,美聯儲可以在加息問題上保持“耐心”。耶倫強調,修改前瞻指引是由於經濟發展進程的改變,但前瞻指引變化不代表政策意圖的改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接受彭博電臺采訪時表示,“耐心”是通往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橋梁”,明年6月是美聯儲開始思考加息的很好起點。
Williams表示,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的轉變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目前美國正逐步接近貨幣政策正常化。美聯儲FOMC聲明中稱對加息應有“耐心”,這是通往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橋梁”。
Williams指出,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時間的預期是“相對合理的”,明年6月是美聯儲開始思考加息的一個很好的起點。美聯儲正更深層次地考慮加息的利弊,不過接下來幾次會議上美聯儲不會采取行動。
Williams認為,消費者支出和工資增幅會繼續改善,油價下跌利好美國經濟,低油價不會影響核心通脹。Williams稱,全球經濟狀況也是美聯儲經濟前景預期的一部分。Williams預期美國2015年GDP增速為2.5%~3%,明年底失業率將下降到5.25%,不過通脹仍將在2%以下。
Williams表示,美聯儲政策受就業市場及通脹前景影響,若通脹維持在過低水平,美聯儲會推遲加息。美聯儲在防範通脹率意外下滑問題上有大量政策工具。
2015年,Williams在FOMC會議上將擁有表決權。他是美聯儲鴿派委員,是QE的早期支持者。耶倫任舊金山聯儲主席時,Williams是耶倫的研究總監。
周三,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稱,對加息應有耐心,並強調這種說法與資產購買結束後維持低利率“相當長時間”說法立場一致。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耶倫表示,美聯儲對加息會有耐心,4月底前不太可能加息。
如果美聯儲加息,將是2006年來首次。美聯儲在前瞻指引中用“耐心”說法,給貨幣政策更靈活的空間。美聯儲不急於加息,推動美股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創三年來最大。
同日,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發表講話,他指出,美聯儲修改前瞻指引,體現了將收緊貨幣政策的意願,有損美聯儲的公信度,因為當前美國通脹低迷。
Kocherlakota認為,美聯儲未就低通脹作出回應,這增加了通脹下行、長期通脹預期走低的風險,美國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和歐洲在通脹問題上的覆轍。
因為反對12月FOMC聲明中前瞻指引的變化,Kocherlakota投反對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表示,在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操作上,將優先鼓勵IPO上市發行進行混合,必須進場交易、競價交易,禁止協議出售。混合所有制優先考慮包括社保基金、保險基金等公眾基金,優先中國投資者。而中央企業總部最好保持國有獨資,對絕大多數重要國有企業,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權。
楚序平指出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有企業發展的新動力要靠改革來激活。從國資委職責來看,明年國有企業改革有七大任務。
一是要深入做好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工作;二是要穩妥、規範、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四是要積極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五是要加快推進“四項改革”試點;六是要穩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七是要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指出,2015年將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將企業授權一批、下放一批、收縮一批、移交一批,把該企業行使的權力都放給企業,把不該企業負擔的包袱都卸下來。對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穩妥、規範、有序發展,堅持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防止大轟大鳴,防止“一混了之”。
楚序平表示,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必須搞好頂層設計和操作細節安排。
一是中央企業總部最好保持國有獨資,對絕大多數重要國有企業,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權;
二是混合所有制優先考慮包括社保基金、保險基金等公眾基金,優先中國投資者;
三是搞混合制出售的國有股權收入,必須用於發展國有經濟的新投入,不能吃光分凈;
四是混合所有制要一企一策,不刮風、不搞倒計時、不搞運動,防止犯顛覆性錯誤;
五是混合所有制操作,優先鼓勵IPO上市發行進行混合,必須進場交易、競價交易,禁止協議出售。
楚序平稱,
目前,改革的關鍵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規範國有資產評估,完善國有資產定價機制,嚴格操作流程,確保公開透明,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亟需研究員工持股政策細節,選擇部分企業進行試點,在總結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開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美聯儲加息節點越來越接近,聯儲內部高官和經濟學家對於加息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憂心忡忡。波士頓聯儲主席Rosengren警告認為,在利率常態化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複雜的特殊情況”。
Rosengren周末出席美國經濟協會小型會議時表示:
如果我們處理得當,那麽經濟複蘇將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是在利率正常化的過程當中,一些不常見的情況可能會讓事情更加複雜。
長期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接近零利率水平意味著市場和投資者可能需要一些過渡期才能適應利率的回升。
前瞻指引中,用“耐心”替代“相當長一段時間”符合目前的經濟情況——薪資增速緩慢和通脹難以走高。
美聯儲於2008年末開始執行接近於零的利率政策,以對抗金融危機。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漸複蘇,美聯儲正在考慮多年來的首次加息。
幾乎所有的美聯儲官員在最近一次的FOMC都認為2015年將是首次加息的時間節點,但是具體月份並不明朗。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的同時通脹依然處於低位使得美聯儲內部分歧較大。
前美聯儲理事、現哈佛大學經濟學家Jeremy Stein則稱:
相較於加息這個事件本身,我認為(美聯儲)如何向市場傳遞並溝通加息的步伐和具體時間可能更為關鍵。早在2013年中期的時候美聯儲結束QE的討論曾引發市場劇烈波動,但是今年10月QE真正結束的時候,市場並沒有很大的反應。
紐約大學經濟學家Mark Gertler認為:
在等待了6-7年之後,利率正常化終於成為話題。這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際改變的到來。加息可能會引發市場出現一定的波動,但是和降息那一段時間相比,這些波動並不會很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