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規管 礙拓展數據系統
1 :
GS(14)@2017-02-05 10:30:50【明報專訊】對於德國科網業為何落後於美國,業界有很多理論。有些分析認為這源自日耳曼人不喜冒險的心態。生於德國的領英聯合創辦人Konstantin Guericke說:「像以色列這些國家,企業家被稱為英雄。在德國,人們只等待他們失敗。」這是很多德國電腦工程師前往矽谷發展的原因之一。Datameer創辦人Stefan Groschupf、Google X實驗室前主管Sebastian Thrun等,也是在矽谷闖出名堂。
當地電腦工程師寧外闖發展
另一理論是德國缺乏初創企業的種子基金。柏林的風投公司Project A Ventures創辨人Florian Heinemann稱,德國需要向初創企業提供資本的投資者和風險資本基金,但這些方面德國都顯得不足。德國的數碼設施也沒有什麼助力。政府計劃建立寬頻網絡,到2018年為家用網絡提供每秒50MB的速度。但總理默克爾稱,若想進入工業4.0,就需要達到GB的速度,建議德國應參考已推出5G網絡的韓國。
過度規管是另一因素。德國嚴格的數據保護法,使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製造商難以安裝軟件,將數據傳送給第三方收集分析,令大數據系統難以發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41&issue=20170205
中證監進一步規管大股東減持
1 :
GS(14)@2017-05-28 10:33:27【本報訊】內地為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行為,以及完善上市公司股份減持制度,中證監昨公佈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規管一些大股東,通過非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如大宗交易方式轉讓股份,再由受讓方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賣出,以「過橋減持」(透過關連公司違規減持)方式規避集中競價交易的減持數量限制。新規定同時亦會規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後的減持數量沒有限制、從而導致短期內大量減持股份的情況;亦會對雖然不是大股東,但持有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以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後大幅減持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規範。相關規定亦會針對有關股東減持的資訊披露要求不夠完備,如一些大股東、董監高利用資訊優勢「精准減持」,並規限董監高通過辭職方式,或人為規避減持規則等「惡意減持」行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8/20036069
美34大銀行壓測全過關 派息回購望增 為放寬規管提供理據
1 :
GS(14)@2017-06-24 11:41:21【明報專訊】聯儲局公布,美國34家最大的銀行已全部通過年度壓力測試的首關。結果顯示,即使經濟陷入衰退,各銀行也有能力維持足夠的資本比率滿足監管的需求,提升了向銀行回購股票和增加派息的機會。市場分析認為,首輪測試的理想表現,可能成為放寬銀行業規管的理據。
假設在最壞的情况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增加1倍至10%,股市市值下跌一半,美國銀行業的貸款損失估計約為3830億美元。即使在這惡劣情况下,大型銀行平均的一級資本比率,仍將佔其風險加權資產的9.2%,遠高於監管機構所訂的4.5%門檻,也高於去年評估的8.4%。在最惡劣的假設下,美國主要銀行——摩通、美銀、花旗、富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一級資本比率將介乎8.4%至9.7%之間,當中以花旗的資本充足率最高。
匯控﹕望美子公司恢復向集團派息
至於匯控旗下美國子公司HSBC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的資本充足率,在最惡劣的假設下也達到12.9%。匯控負責人曾經表示,希望美國子公司今年可以恢復向集團派息,若成事,可以增加匯控回購股份的子彈。
自2009年首次推出壓力測試以來,大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持續改善,一級資本增加超過7500億美元,迄今美國大型銀行已連續第三年,全部通過首輪測試。聯儲局理事鮑威爾(Jerome Powell)稱,今年的測試結果顯示,即使在嚴重的經濟衰退期間,大型銀行也將保持資本充足,可在整個經濟周期借出資金,支持家庭和企業渡過困難的時間。
聯儲局將於下周三公布的次輪測試結果,將決定銀行的資本計劃是否獲得通過,讓銀行增加向股東返還資金。由於首輪結果理想,市場盼聯儲局將批准大型銀行增加股票回購和派息,並可望有助於特朗普政府爭取放寬金融規管。鮑威爾和貨幣監理署(OCC)署長Keith Noreika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稱,正研究如何簡化監管銀行業風險的《沃爾克法則》(Volcker Rule)。
瑞銀﹕四大銀行明年723億美元回饋
根據聯儲局要求,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銀行必須參加壓力測試。這34家銀行的總資產佔美國國內銀行業總資產的75%以上。美國銀行家協會(ABA)總裁Rob Nichols稱,聯儲局應考慮財政部最近的一些建議,包括增加壓力測試的透明度,並減少測試的頻率。
面對下周的次輪測試,銀行仍可重新提交資本計劃,但只能下調其計劃使用的資本額,這意味若銀行原本的評估過於保守,現在也無法把資本計劃修訂得較為進取。瑞銀分析師估計,摩通、美銀、花旗和富國明年可向股東返還723億美元,顯著高於今年的598億美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8&issue=20170624
共享單車摩拜殺入倫敦 海外人口不集中規管嚴 易「水土不服」
1 :
GS(14)@2017-08-02 05:43:59【明報專訊】中國主要單車共享平台摩拜(Mobike)宣布,繼進軍英國曼徹斯特後,其智能單車將於9月進駐倫敦西部的Ealing區,初期將投放750輛,日後按需求而增加。分析認為,方便、價格廉宜、可節省政府用於公共交通的資金是共享單車擴張海外的優勢。但也有分析認為,損壞率高、維修清潔成本貴,人口不夠集中、營銷成本高、移動支付不夠普及,以至政府規管嚴格等,都是共享單車在海外遇到的難題。
摩拜迄今已向騰訊(0700)、淡馬錫等國際投資者籌集逾10億美元,尋求中國以外擴張業務,已在英國、新加坡、日本和意大利等地提供服務。摩拜稱,將致力於與Ealing及其他倫敦社區合作,使摩拜單車服務成為倫敦市民成功體驗。不過摩拜非唯一覬覦倫敦市場的亞洲共享單車平台。新加坡初創oBike上月已在倫敦東部投放400輛共享單車。
公共地方停太多車 oBike遭警告
倫敦歷屆地方政府都投資修建單車徑及相關設施,令單車成為普遍的交通工具。多個共享單車平台都希望從倫敦市7年前推出的公共單車租用系統分一杯羹。倫敦市政府的單車租用服務收費相對較高,且要求用戶使用後找泊位停放。摩拜的智能單車可在任何地方透過手機軟件把車輪解鎖,並以人手鎖定車輪還車,但被質疑阻塞道路。oBike單車引入倫敦西部後,當地地方議會警告,擔心其在公共地方停放太多單車。
盜竊惡意破壞 成發展難題
摩拜稱,目前在中國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共享單車,用戶達1億人。摩拜的主要對手ofo小黃車則已在中國投放逾600萬輛單車,合共租出20億次以上。不過外國很多地區都不容許像中國市場般亂泊單車,規管問題成共享單車在海外擴張的障礙。新加坡部分地區投放的ofo小黃車已引起當地企業的不滿,質疑其價格低、未繳納公共場地使用費,涉嫌不公平競爭。三藩市政府獲悉同樣來自中國的小藍車(Bluegogo)將要在當地大量投放單車後,多次致函小藍車反覆提及「公共路權」,提出經營活動不得抵觸現有法律和特許經營協議,其投放計劃最後胎死腹中。
共享單車數目擴張為城市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在公共車站等地霸佔空間,由「解決最後一公里路程」的措施,變成「堵住最後100米」的雜物。此外,無論在中國或其他國家,共享單車受到盜竊、破壞和胡亂停泊等問題困擾。曼徹斯特媒體稱,當地部分摩拜單車被盜,被改頭換面,變成私人單車。也有人故意擦掉單車上二維碼,令潛在顧客無法解鎖,甚至試圖破壞單車GPS追蹤器。
市場憂共享單車融資泡沫
美國部分媒體認為,除蓄意破壞等問題,共享單車在美國較難推廣,因為其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且國民崇尚汽車文化。部分分析憂慮共享單車的融資泡沫,但也有分析認為租車訂金所提供的現金流,以至租車服務蒐集到的用戶數據,仍然令商家有利可圖。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89&issue=20170802
證監:ICO或屬證券 需申牌照受規管
1 :
GS(14)@2017-09-10 14:51:07【明報專訊】證監會3日前發聲明,指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簡稱ICO)中發售的數碼代幣可能屬於「證券」,構成「受規管活動」,繼而需要申請牌照。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昨日表示,聲明是為業界提供更清晰指引,未發行代幣而又有意者可以與證監商討如何申請牌照,強調與內地禁ICO的情况不一樣,「(證監)只想講清楚什麼屬於證券範圍」。
梁鳳儀出席投資推廣署活動時表示,釐清ICO是否屬證券及規管活動範圍,對業界而言並非壞事,相信業界亦歡迎證監提供更清晰指引,在其他地方亦有類似的做法,能幫助市場分出優劣,幫助解決現時良莠不齊的現象。
她解釋,當ICO的特徵牽涉類似股權、債務或集體投資計劃,就會被定義為證券,受到證券條例監管,是否屬牌照規管活動的範圍,則取決於發行的白皮書中給予代幣持有人的權益,「每一間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如果純是虛擬貨幣則屬於「商品」,就不屬於「證券」,亦不需納入監管。
純虛擬貨幣屬商品 不受監管
一般而言,ICO是由虛擬貨幣供應商或初創企業發行代幣,投資者可以貨幣或比特幣買入,升值時投資者賣出賺錢,或持有公司的權益,美國證交會(SEC)7月時指部分ICO活動或納入證券監管範圍,中國內地監管機構周一更是全面叫停ICO,營運商需將資金退還投資者。
ICO涉網上操作 難執法
梁鳳儀又稱,證監一直有關注ICO活動,會在市面上留意ICO活動是否屬證券,已發行又沒有牌照,證監會採取行動。她承認ICO大多屬網上操作,部分是海外公司以在港投資者作對象,雖然涉及香港法律,執法會有困難,但她指仍有辦法跟進。
籲投資者留意風險
她又表示ICO涉一定風險,屬於「未來計劃」,並非「買冒險樂園代幣去玩」,投資者要審視代幣將來的流動性,在虛擬貨幣交易所買賣的風險,價格會否波動等,均需考慮是否在承受範圍內,她稱旗下的投資者教育中心會在短時間內作一系列的有關宣傳。
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樹培亦稱,在其他地方ICO有詐騙的情况出現,但也有正當的商業模式,在香港亦非不可進行,前提是需要申請牌照,受到規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00&issue=20170908
「壞孩子」作風惹多國收緊規管 Uber新CEO全球撲火
1 :
GS(14)@2017-10-22 15:44:17【明報專訊】面對監管的壓力愈來愈大,全球最大召車平台優步(Uber)在倫敦的服務被拒續牌後,整個北歐的UberPOP服務亦告停頓。愈來愈多政府不再容忍優步游走於法律灰色地帶的「壞孩子」作風,紛紛出手干預。倫敦運輸局(TfL)上月斥優步「缺乏企業責任」,拒絕其續牌申請。巴西政府也在考慮立法,把優步服務列為違法,或把其等同於的士公司,接受相關法例規管。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負責人Yochai Benkler這樣形容優步的處境——做壞孩子有其政治風險,優步似乎過了火,終適得其反,也許它們可以捱過去,卻不免給競爭對手更多機會。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彭博社形容「壞孩子」作風,助優步業務一飛冲天,在成立短短8年間將業務推展至全球逾600個城市。如今面對訴訟的壓力,優步似乎不得不腳踏實地。旅遊網站Expedia前行政總裁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上月初接過火棒,出任優步新行政總裁後,開始撥亂反正。當時他呼籲優步員工要有心理準備,迎接一段痛苦的日子。霍斯勞沙希本月初已赴倫敦「負荊請罪」,爭取市政府重新批准優步的經營牌照。除了要應付多個市場收緊監管,霍氏還要處理很多棘手難題。彭博社稱,當前美國司法部向優步進行的刑事調查至少增至5宗,包括調查其是否涉及賄賂、使用非法軟件逃避執法人員追查、定價制度是否違反價格透明度法規、曾否盜取商業機密等。優步另要為數十宗民事訴訟辯護。
聘律師團隊 為走法律罅
十多名現任和前任優步員工,包括多名高層稱,在前行政總裁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領導下,公司認為法律罅是用來鑽的。即將離開優步的法律部門負責人Salle Yoo向彭博社稱,卡蘭尼克首次為她考核工作表現時,告訴她要更「創新」。她說:「作為律師,這是我首次被要求創新。我聽到的是,我毋須像其他法律部門那樣做。我不用履行最佳的方案,而是找出最適合公司的方法。」
她也鼓勵團隊融入卡蘭尼克的「創新」文化,「我告訴我的團隊,我們不是在這裏解決法律問題,而是來解決業務問題。法律是我們的工具」。優步5年前招攬Yoo加盟,目的之一就是要解答優步是否可以無視對的士業的規管。
軟件監察對手 或違星電腦罪
卡蘭尼克在一篇已刪除的博客文章寫道,優步將在任何默許其運作的市場服務。知情人士稱,優步一名律師2015年末在公司會議,詢問卡蘭尼克是否需要遵守各市場的交通法規。卡蘭尼克當時重申,一切取決於這些法例是否執行。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優步的澳洲悉尼辦公室,曾開發一款名為Surfcam的軟件,監察包括在東南亞的競爭對手數據,掌握競爭對手在具體時間的司機數量和位置。報道稱,這款主要針對Grab的軟件,可能違反新加坡的電腦犯罪法。另一款名為Hell的軟件,則用來監察美國的競爭對手。美國司法部正調查這些軟件是否違法。
車費因客而異 或違聯邦法
優步另一爭議做法,是去年中更改計算車費的方式。優步利用一款名為Cascade的工具,利用車程、乘客需求等作為公式的一部分,為司機設定收費。優步同時又使用另一款名為Firehouse的工具,向乘客收取預付費用。費用的運算,部分依賴電腦系統對特定路線的乘客願意付多少車費的假設,令到部分乘客獲得折扣,而部分卻沒有。另外,有司機亦發現,他們獲得的收費與乘客支付的金額有差異。這種收費差異被指有違法之嫌。美國部分城市要求車資按距離及行車時間計算,且聯邦法例禁止車費因人而異。紐約5月控告優步車費定價不一,消息指美國司法部亦為此展開刑事調查。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05&issue=20171022
fb倍增規管人手 績佳股價仍跌2%
1 :
GS(14)@2017-11-04 15:38:43【明報專訊】facebook(fb)繼續在移動廣告領域領跑,第三季總收入按年增47.3%至103.3億美元,利潤更按年急增79%至47億美元。每股盈利1.59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每股90美仙。每日及每月活躍用戶均按年增16%,分別增至13.7億及20.7億。不過面對監管部門加強規管,fb擬犧牲未來部分盈利增長,增加投資安全業務。股價昨早段跌2%。
移動廣告續領跑 帶動季度利潤增八成
fb近期面臨美國國會聽證會的質詢,調查焦點之一,是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親俄機構在fb的活動。自去年大選以來,fb因允許錯誤信息、暴力視頻在其平台散播而引起爭議。兩個月前,它披露多個與俄羅斯有關的fb帳戶,在大選前後購買大量試圖煽動社會和政治矛盾的廣告。fb證實,共1.46億用戶接觸到親俄網關聯帳戶的消息。
fb擬到明年底,將負責安全問題的人手增1倍至2萬人。fb還將建立新的人工智能系統,偵測「不良內容和不良活動人士」,並測試新功能,向用戶展示更多與政治主頁、廣告商背景有關的信息。fb明年的開支可能較今年增60%。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稱,已指示團隊增加對安全問題的投入,這將嚴重影響未來盈利能力。fb上季廣告收入按年增49%至101.4億美元,其中約88%來自移動廣告。fb雖已警告用戶主頁展示的廣告量已到極限,但廣告商鑑於fb用戶增加,反而增加廣告投入。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17&issue=20171103
星明確指引規管ICO 倘涉股權資產 即受法例管制
1 :
GS(14)@2017-11-19 14:36:26【明報專訊】中國、韓國封殺ICO之際,新加坡金管局(MAS)對首次代幣發行(ICO)發出明確的規管指引,以促進ICO規範化,改善資本市場效率。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MAS發布了《數碼代幣發行指引》,若發行的數碼代幣,代表投資者持有的企業股權、資產所有權,或可轉換為公司債權,即受證券期貨法例管制。
一旦ICO發行的數碼代幣,符合新加坡證券期貨法令對股票的定義,除非發行方獲豁免,否則須事先向金管局提交售股說明書。豁免條件包括,ICO籌款額度不超過500萬新加坡元(約2879萬港元),或僅向機構投資者或合格投資者發行等。數碼代幣的發行平台、財務顧問和代幣交易平台,也要根據證券期貨法令和財務顧問法令,獲取相應牌照,並符合反洗黑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要求。
籌款不逾2879萬獲豁免
MAS董事總經理孟文能(Ravi Menon)稱,「熱中於尋找專注區塊鏈技術的ICO」,願意在監管較寬鬆的受控環境下,進行金融創新試驗。ICO利用虛擬貨幣為金融科技項目集資,通過區塊鏈技術讓企業迅速集資,比傳統由銀行主導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更快,且成本較低。不過投資者缺乏監管機構的保護,當中存在詐騙的風險,促使中國和韓國最近禁止了ICO。單是今年上半年,全球ICO規模已接近13億美元。
孟文能稱,部分ICO「看來非常像騙局」,幾乎沒有什麼支持。不過他認為部分優秀的ICO可在MAS的監管下蓬勃發展,包括那些向投資者承諾分享經濟回報的ICO,以及那些非以代幣投機的ICO。孟文能稱,只要沒有不切實際的升值預期,而投資者又沒有過高的槓桿,就沒有理由擔心這些ICO。
未隨中韓禁ICO 星金管局:謹慎行事
他表示,MAS的做法是建議謹慎行事,而不是隨中國和韓國禁止ICO。9月初,中國監管機構將ICO定性為非法公開的融資行為,認為各類ICO融資活動應立即停止,已完成ICO的機構和個人應做出清退等安排。香港證監會隨後亦發聲明指,部份ICO或屬於證券,例如在ICO發售的代幣,如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或擁有權權益,便有可能被視為股份。如果代幣的用途是訂立或確認由發行人借取的債務或債項,便有可能被視為債權證,需受證監會監管。當局亦提示其可能有洗錢、欺詐等風險。9月底,韓國也提出禁止所有形式的ICO。
法律界:活動涉星投資者 當局即可規管
法律界人士指出,新加坡政府發布新指引的意義,在於界定ICO發行者和相關平台的責任,要求他們依法辦事。一些ICO平台原本認為,只要不在新加坡營運,就不受新加坡法例規管;但根據指引,只要相關活動可能針對新加坡投資者,當局即可行使治外法權,規管這些活動。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54&issue=20171117
中央收緊科網經營規管 亞馬遜雲部分內地業務售中資
1 :
GS(14)@2017-11-19 15:03:26【明報專訊】內地對科網企業的經營收緊規管,亞馬遜AWS特定的實體基礎設施資產,售予其在中國長期的合作夥伴和AWS中國(北京)區域的服務營運商北京光環新網。光環新網提交了監管文件,稱同意以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約23.5 億港元),購入AWS 的特定基礎設施。
AWS表示,中國法律禁止非中國公司擁有或使用某些技術提供雲服務。為遵守中國的法律規定,AWS向光環新網出售了一些基礎設施資產,但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轉讓。AWS表示,中國客戶將繼續獲AWS雲服務。光環新網稱,交易旨在遵守中國法律法規。
買家﹕交易旨在遵守中國法規
今年初,中國工信部通知提供雲端服務的外資企業,必須在今年底申請新的營業牌照。中信證券分析師稱,亞馬遜與光環新網的交易,可能掃除AWS獲發牌照的最後障礙 。去年底,工信部已初步擬訂外國雲端服務營運商與本地合作伙伴加強技術合作的措施。新措施觸發50多名美國議員不滿,並於3月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致函,抗議此舉將迫使美國企業將雲端系統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轉移給中國合作伙伴。
阿里佔40%市場 AWS佔3.8%
在中國,AWS面對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對手。阿里巴巴的雲端服務,在中國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市佔率達40%、微軟佔5%、AWS佔3.8%。Gartner研究主管Kevin Ji稱,中國市場仍在起步階段,AWS和微軟長遠將成為阿里巴巴的威脅。摩根士丹利估計,中國目前價值20億美元的公共雲市場,將在2020年增至160億美元 。
美國企業近期面臨愈來愈大的網上監控壓力。AWS的中國用戶8月曾收到光環新網的電郵,要求刪除能繞過中國網絡防火牆的工具,包括供用戶「翻牆」的虛擬私人網絡(VPN)。光環新網當時稱,這要求是應中國公安部及工信部的指令發出。亞馬遜發言人當時表示,光環新網有責任確保中國用戶遵守當地法律,相關通知旨在提醒用戶履行自身義務。
蘋果雲端數據儲存國營機構
蘋果等也有相同遭遇。蘋果7月時表示,將為中國客戶在國營機構的伺服器存儲雲端數據,以遵守中國法律。數據包括內地用戶使用iCloud服務上傳的照片、文檔、短信和視頻。蘋果7月亦應中國政府要求,把中國區大量VPN應用下架。根據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報告,蘋果明年下半年將推3款新iPhone,在出貨準時、價格範圍更廣,以及iPhone需求強勁的因素下,將進入換機的超級周期,全年銷售上看1.2億部。
明年3款新機包括5.8吋及「超大屏」的6.5吋OLED屏幕iPhone X,以及一款價位較低、搭載 6.1吋LCD 屏幕的機種。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9&issue=20171115
衍生工具規管擬微調
1 :
GS(14)@2018-01-08 00:49:38【本報訊】證監會昨就微調場外衍生工具制度,及規定持牌法團須妥善管理對有關連人士的財務風險承擔,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證監會建議,微調受規管活動的範圍以進一步釐清場外衍生工具發牌制度,包括收窄從場外衍生工具產品管理範圍(第9類受規管活動)及從進行場外衍生工具產品交易範圍(第11類受規管活動的交易部分)等受規管活動,令其不涵蓋非金融集團的企業財資活動及某些投資組合壓縮服務。諮詢亦包括有關場外衍生工具交易的風險紓減、客戶結算、紀錄備存和其他操守規定,以及新的場外衍生工具制度下有關牌照費用、保險、勝任能力及培訓規定的建議。證監會建議規定持牌法團須妥善管理其對集團聯屬公司及其他有關連人士的財務風險承擔,在管理有關財務風險承擔時所採納的風險管理標準,應與其管理對獨立第三方財務風險承擔時所採納的風險管理標準相同。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改革的目標是改善香港的場外衍生工具活動監管制度,及加強管理在與關連人士進行交易或業務往來時的操守及財務風險。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1/2025130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