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醣基生醫》翁啟惠鍾情醣分子 一頭栽進三十年 中研院攜手創投 攝護腺癌疫苗大突破

2013-09-02  TWM
 
 

 

如果有一天,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人類世界會不會有所不同?這是翁啟惠的堅持,當別人都在研究蛋白質時,他卻投入醣分子的研究,一做就是三十年。如今,他用三十年失敗的經驗,獨步全球,磨出攝護腺癌疫苗。

撰文‧賴筱凡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七六○萬人因為癌症而死去,在台灣,每五分鐘又四十八秒就有人罹患癌症,這個萬病之王,如果有一天,它不只能被治療,還可以用疫苗來預防呢?

八月國際期刊的三篇論文,捎來了好消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副研究員吳宗益領導的醣分子研究團隊,有了最新的成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非是攝護腺癌疫苗的突破。

外頭下著午後雷陣雨,我們在中研院長辦公室專訪翁啟惠,醣分子的研究他一栽進去就是三十年,問他為什麼如此鍾情於醣分子?「越難做的、越複雜的,我越想做!」翁啟惠回答的神情,再堅定不過。

生活單調如一 做研究卻要求大膽犯錯七年了,中研院院長的位置,翁啟惠一坐就是七年。在媒體面前說話總是小心謹慎,這是翁啟惠一貫的風格,誠如他的生活,單調簡單。作為台灣最高研究單位的管理者,他總穿著最樸素的白色襯衫、黑色西裝,沒有太多脫稿演出,這是扮演中研院院長的翁啟惠。

「生活上,我不是一個太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翁啟惠笑的有些靦腆,隨身的手機若不是配合台灣品牌宣傳,他其實不太隨波逐流的,就連飲食習慣都很單調,辦公室也沒有太多設計。然而,個性簡單的他,當角色換成了科學家時,卻像換了一個人。

談起研究,翁啟惠的眼神閃閃發亮,「做研究,就是要犯錯,台灣人就是太不敢犯錯,不然我也不會在中研院待了八年才出國。」即使是學術地位權威如他,但一路走來也曾跌跌撞撞,三十一歲才到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化學博士,是別人眼中的「大隻雞慢啼」。

但也因三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求學經驗,讓翁啟惠打開了研究的視野。其實,翁啟惠一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做的研究並不是醣分子,而是研究酵素,卻意外從酵素合成的研究,闖入醣分子領域。

「現今多數的藥都是化學合成,是小分子藥物,但科學家對醣這類的大分子,認識卻很有限。」我們知道醣類是能量最主要的來源,幾乎所有的細胞表面都有醣分子的存在;可是,比起多數科學家相繼投身研究蛋白質,人類對於醣的知識卻很有限。但翁啟惠的思考也跟一般人不大相同,「越複雜的,我越想知道。」麻省理工學院三年博士、哈佛大學一年博士後研究,教會翁啟惠最重要的事,就是犯錯。「那時候,我們連如何用人工化學合成醣,都不是太清楚。」雖然懵懵懂懂,卻讓翁啟惠一投入就是三十個年頭,從美國回到台灣出任中研院院長,他也不間斷對醣的研究。

翁啟惠比手畫腳,嘗試跟我們解釋醣分子的應用,「醣分子是少數我們在癌細胞裡找到的分子,通常我們的細胞表面都有醣分子,同樣的,癌細胞表面也有醣分子,但結構卻明顯與正常細胞不一樣。」在這樣的原理下,翁啟惠帶著團隊做了「醣晶片」,只要拿血液樣本,加入化學藥劑反應,就能看出體內是否已經有癌細胞。

顛覆舊思惟 「用醣分子做出癌症疫苗」這個結果對翁啟惠的研究來說,只是一小步,在醫學應用卻是一大步。當癌細胞形成腫瘤要大到○.五公分,才能在正子顯影設備裡被看見,但醣晶片的技術卻可以在腫瘤尚未成型前,就能檢測出來,成了癌症早期預防的重要檢驗方式。

但對翁啟惠來說,還不夠。「我們想做的,是利用醣分子的特性,做出癌症的疫苗,那才真正會改變人類生活。」一個讓無數人類陷入黑暗的疾病,終於在翁啟惠帶領的研究團隊裡,露出了曙光。

「我們希望透過一些化學合成、發酵的方式,一步步去做各種癌症的醣分子藥物、甚至疫苗。」其實,第一個用醣分子作為癌症標誌的人,是日本科學家Hakomori,但成功用合成的醣分子作為抗原,誘導出殺死癌細胞的疫苗,卻是翁啟惠的團隊。最快十年內,攝護腺癌疫苗就有機會問市。

即使每天面對行政事務,翁啟惠一周還是會空下兩天,就為了繼續研究醣分子,甚至光是指導的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就多達六十人。「其實我最不會的就是做行政,做研究是我最喜歡的。」翁啟惠對研究的熱情,常常一想到研究內容就出神,「所以我太太常抗議,說我沒在認真聽她說話。」在翁啟惠的主導下,他將研究成果技轉到中研院與鑽石生技創投合資的醣基生醫,以技術作股,換來的五○%股權全數歸給中研院,換算價值達六億元。這些在翁啟惠看來,只是促進產研合作的一種新模式,他的最終目標還是要回歸到研究上,也難怪他打趣地說:「幸好中研院長任期有兩任的限制,這樣我才能趕快回去做研究。」

翁啟惠

出生:1948年

現職:中研院院長

經歷:日本理化研究所尖端科學醣科技研究所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30年的醣分子研究路!

成就:

靠著研究醣,翁啟惠被喻為繼李遠哲之後,最有機會拿到諾貝爾獎的台灣人。

翁啟惠團隊開發出全球第一個攝護腺癌疫苗,有機會攻下30億美元市場,改寫人類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0

新秀崛起中研院長翁啟惠與海內外專家加持 打造成全球醣開發重鎮 醣基要當生技業的Apple

2015-08-24  TWM

撰文•林宏文

在國內生技業第二波創業潮中,醣基可以說是分量最重的旗艦企業,在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無私的奉獻下,醣基如今已吸引海內外二十位專家博士加入,發展出六大醣類平台,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也距離成為生技業Apple的目標更近一步。

成立於二○一三年的醣基,如今備受全球生技業界期待,主因當然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四年初,世界頂尖科學雜誌︽Science︾以大篇幅介紹翁啟惠和著名的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舒茲共同合作,成功使大腸桿菌產生突變,並能直接大量生產醣蛋白,這項創新為基因藥物技術研究打開另一片新天地,也讓翁啟惠成為諾貝爾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

中研院最大技轉

造就醣基強健體質

沒想到,專利與著作等身的翁啟惠,卻將自己的十七項專利,其中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分子疫苗等系列專利,全部無償捐給中研院,也開啟了醣基日後成立的基礎。身兼中天集團創辦人與醣基董事長的路孔明,說了一段小故事。「全世界的新藥有三成來自大藥廠,七成來自學研單位,但即使如此,許多隱藏在學校與研究機構有價值的專利,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看見。」醣基關鍵技術之一的醣重組,就是翁啟惠的重大創新,但一直沒有人願意試,有一次路孔明便向中研院提議,「不如中天先拿出一筆錢來試試看,證明可不可行。」結果研究做了一整年,成果並不好,最後剩下幾百萬元,中研院依合約要還給中天,但路孔明說,既然都做到這裡了,剩下的錢留著繼續再做實驗。沒想到在後面幾個月中,竟做出比原來好百倍以上的效果,讓參與的科學家都非常興奮。

醣基在此情況下成立,翁啟惠也同意中研院將這批專利移轉給醣基,並創下中研院歷來最大的技轉金額。醣基最早募集十二億元資本,中研院占半數股份,去年七月又完成第二次增資,以一股溢價四十元發行,股本增加六億元,總計又募集了二十四億元。

不過,這次增資背後也有一段小插曲。增資過程中,翁啟惠覺得才短短一年多就要再向股東募資,要求醣基一定要擬定清楚的業務發展計畫(BP),詳述錢要怎麼用,「否則憑什麼一股向股東要四十元?」當時,原本計畫增資四億元,每股以四十元增資,共募集十六億元,但在董事會就有一位董事說,「醣基這麼好的案子,一定需要更多錢,乾脆增資三十二億元好了!」沒想到獲得在場股東一致鼓掌。

「當時這個會議,我實在是主持不下去,」路孔明說,大概很少有公司會不希望向股東多要一點錢,但這次卻是股東要給錢,而公司卻不能要,「因為我們不能失信於翁院長,最後只好與股東們協調折衷,在十六億與三十二億元間取中間值,募資二十四億元。」

精英團隊領先研發

可發展多元化產品線

若統計前後兩次增資,總計股東投入醣基達三十億元現金,也是迄今台灣新創生技公司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額。目前醣基延攬了二十位國內外博士,未來預計要增加到五十位,目前多項研究計畫都已展開,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

對於醣基的高端醣類新藥研發,除了有堅強的研發團隊外,還成立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含括了醣科學、抗體、化學、癌症、臨床、法規等專業的國際級精英科學家,他們在每半年一次的報告與討論會,都會提出建言,讓醣基可以確實將醣類技術平台,應用於新藥開發及醣類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檢測。

目前,醣基以自中研院移轉的十七項專利為基礎,經過兩年又衍生出更多專利,目前專利數目已達到三十項,同時也發展出六個技術平台,包括均相化抗體藥物、醣分子合成鑑定及開發應用、醣類疫苗與藥物、癌症與免疫相關之單株抗體、醣晶片及醣探針等,每個平台都能再發展出更多的產品線。

投入新藥開發已十多年,也是台灣唯一已成功開發兩項新藥的路孔明說,醣基站在巨人的肩膀,做的是最創新的新藥,其中很多技術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先端研究,有如在雲端上面,必須非常努力將這些技術逐一落實開發成功,未來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醣基積極挑戰全球新藥開發的企圖心,努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醣開發的重鎮,並極有希望成為全球生技業的Apple,如今在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加持與努力下,看來醣基已向這個目標,更邁進一步了。

醣基

成立時間:2013年

董事長:路孔明

股 本:18億元

技術來源: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營運項目:醣均相化抗體新藥股 東:中研院、中天、泉盛、玉山、富邦、台新、潤泰圖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左)無私捐出畢生專利技術給醣基,右為醣基董事長路孔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5

潤泰轉讓三千張股票 爆翁啟惠女兒浩鼎大股東

2016-03-24  TNM

生技股王浩鼎上月因乳癌疫苗新藥解盲失敗,股價直落,轉移浩鼎技術的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不顧研究者的中立身份,發言力挺浩鼎,引發爭議。

本刊接獲爆料指稱,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四年前曾透過兩家旗下的投資公司,在上興櫃前,以每股三十一元低價,轉讓三千張浩鼎持股給翁郁琇,市場人士估算翁郁琇因此獲利十多億元。

本刊查閱浩鼎二○一四年上櫃公開說明書,翁郁琇名列浩鼎第十大股東。翁啟惠以及中研院多次指稱翁並未持股浩鼎,但他女兒的高持股,難脫未迴避利益衝突之嫌。身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領導人,翁啟惠及主管機關應對社會大眾說清楚。

三月七日,立委曾銘宗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時,要求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徹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因為翁多次發言評論浩鼎非常不合適,「把學術研究與浩鼎的商品化完全搞混!」

上週五,曾銘宗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直言,台灣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當中,沒有人這樣搞的。翁啟惠身為中研院長,卻多次對單一公司發言,非常不適當,因此他要求金管會針對翁啟惠的發言是否涉嫌違反證交法第一五五條意圖影響股價,以及是否涉嫌內線交易等四大疑點,進行調查。金管會承諾一個月內就會將浩鼎案調查完畢,消息曝光後各界高度矚目。

潤泰轉讓 穩賺不賠

無獨有偶,就在曾銘宗開砲的同時,本刊接獲讀者爆料指出,翁啟惠的女兒翁郁琇在二○一二年十二月浩鼎興櫃前一週,取得潤泰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長春投資四○○張和原弘投資二六○○張,總共三○○○張的浩鼎股票轉讓。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對本刊證實,當時轉讓價格是三十一元。

根據公開說明書的資料顯示,二○一四年八月浩鼎上櫃掛牌,翁郁琇雖已賣掉一0六七張股票,持股張數仍有一九三三張,名列第十大股東。去年股東會的年報上,翁郁琇被玉山創投的股數超越而退出前十大股東,因此,她究竟還有多少持股,有沒有在解盲前後賣股,外界只能靜候相關單位調查。

法人估算,翁啟惠的女兒投資浩鼎獲利可能高達十幾億元,因為這四年來,浩鼎的股價從四○元一路飆漲,最高一度達到七五五元,翁郁琇可說是怎麼賣、怎麼賺。

知情人士透露,浩鼎在興櫃前大量以四○元價位釋股,轉讓對象多為參與研究的臨床醫生、生技專家以及潤泰集團高層主管,主要目的是藉此綁住專業人才以及拉攏人脈。實際上,浩鼎在興櫃市場掛牌後的股價從未低於四○元,因此拿到股票認購權的人,可以確定穩賺不賠。

在這一次的釋股當中,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就拿到二六○○張,浩鼎執行長許友恭拿到二○○張,中裕董事長陳志全八○六張,至於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的妻子、潤泰全董事長王綺帆,則拿了三二二張。

窮女畫家近億買股

但翁郁琇既非潤泰集團主管,也不是生技業的專家,年僅三十九歲、畫家背景的她,卻拿到三〇〇〇張浩鼎的股票,並高居這次釋股名單的榜首,關鍵究竟是什麼?

三〇〇〇張的浩鼎股票,以三十一元的認購價計算,也要拿出近億元才能買單;二〇一二年九月翁啟惠受訪時談到女兒還說,翁郁琇是個窮畫家,怎麼才隔三個月就可以拿出近億資金認購股票?

翁啟惠對外宣稱自己沒有浩鼎持股,結果自己的女兒卻涉入浩鼎這麼大的利益;浩鼎解盲失敗,他還多次背書力挺;堂堂中研院長,放任清譽捲入炒股疑雲,實在踐踏尊嚴。

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康榮寶對本刊表示,這裡面確實有說不清楚的事,因為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第六款規定,對於在證券市場交易的有價證券,不得意圖影響集中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播流言或不實資料。康榮寶說,「嚴格來說,翁啟惠已經觸犯這項規定,現在就看主管機關以及法院如何處理。」

業界人士表示,多數公司上市前,會洽特定人土釋股,如果利益小一點,大家不在意,現在利益大,又牽涉到炒作,問題就複雜了。

一名市場大戶不滿的指出,二〇一四年基亞的肝癌新藥解盲失敗,股價連十一根趺停,從四〇〇多元殺到一〇〇元附近。浩鼎(解盲失敗後)之所以撐在四〇〇多元那麼久,翁啟惠影響股價的發言當然很關鍵。」

技轉浩鼎關係密切

而且,未來投資人還是要面臨下次浩鼎解盲的風險,一名翁啟惠的前同事質疑,「如果浩鼎的乳癌新藥真的可行,為什麼都已經研發十幾年還是沒有結果?」但也有醫界人士力挺,認為新藥研發非短時間可成。

其實,翁啟惠與浩鼎的關係本來就很密切。翁啟惠和張念慈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念書時認識,情誼長達三〇年。兩人一九九八年在美國成立OptimerPharmaceuticals公司,當時,翁啟惠將他鑽研多年的醣分子自動化合成技術轉移給Optimer,然而,由於醣分子當時還無法運用到藥物,Optimer因此虧損累累,籌資困難。

二〇〇二年翁啟惠回台在中研院主持基因體研究中心,張念慈也跟著回台籌資,由Optimer在台轉投資,設立子公司浩鼎。

當時,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正在建造,常到工地視察的翁啟惠,總會看到一個戴著帽子、圓圓眫眫的人在指揮,起先他以為這個人是工頭,進一步交談後才知,原來是負責建造工程的大老闆尹衍樑,兩人因此建立交情。

經過翁啟惠的介紹,尹衍樑認識張念慈,由於尹衍樑早年投資生技股時,每投必敗,損失好幾千萬美元,後來張念慈幫尹衍樑評估建議投資案後,「從此每戰必勝。」尹衍樑投資的生技公司包括中裕,F-泰福獲利可觀,張念慈便成為尹衍樑投資生技的頭號軍師。

二〇一〇年,翁啟惠研究團隊研發的第二代轉移性乳癌疫苗,由中研院技轉給浩鼎,面對外界質疑是否涉及利益衝突,他透過中研院發表聲明,一概不收取相關股票,不持有任何其他上市、上櫃及未上市生技公司的股票,也未擔任任何公司的董事。

經營之爭尹衍樑挺

由於Optimer的乳癌疫苗市場商機高達兩百億美元(六千多億元台幣),二〇一二年,美國Optimer董事會要求張念慈把浩鼎乳癌疫苗技術所有權拿回美國,張念慈拒絕,Optimer便解除他的董事長職務。

張念慈與尹衍樑連繫後,尹衍樑挺身而出,向Optimer提議買回該公司所持有的浩鼎四十三%股權。一開始Optimer並未接受,但由於獲利實在不佳,現金也快燒完了,當年十月Optimer同意賣股,尹衍樑以每股一美元、出資六千萬美元(約十八億台幣),買下Optimer持有的浩鼎全部股權,入主浩鼎。

浩鼎的乳癌疫苗新藥技術,主要原理是當細胞發生癌病變時,表面會有大量多醣體抗原Global H,可以拿來做疫苗,打入人體後可產生抗體,活化免疫作用,並鎖定癌細胞進行攻擊,因此有可能根治乳癌。

翁啟惠的團隊甚至認為,相關技術對於肺癌、攝護腺癌、胃癌、卵巢癌、腦癌以及胰臟癌等八種癌也有療效,未來發展空間大到令人瞠目結舌。只下過,基於經費和市場考量,浩鼎剛開始只針對乳癌進行研究。

二〇一四年,翁啟惠由於醣分子的研究被肯定而獲頒沃爾夫化學獎,浩鼎的股價也從前一年底的二二七.五元漲到當年的最高價四五五元,因為沃爾夫化學獎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前哨站。

解盲失敗發言惹議

去年,信心十足的浩鼎團隊決定將原本今年三月底進行的新藥解盲,也就是公布對病患施打浩鼎乳癌新藥的結果,提前今年二月進行;在外界高度期待下,浩鼎股價衝高到七五五元,榮登生技股王。未料,解盲結果不如預期,也就是臨床試驗結果主要療效沒有呈現統計學上的意義,浩鼎的新藥只能重新設計臨床實驗,至於重新設計的藥療效究竟如何,現階段難以預判。

然而,翁啟惠不但在浩鼎解盲前表示,發現癌細胞有特殊醣分子後,「這件事(癌症疫苗)不再是夢想」,還說若解盲失敗,「也別急著灰心,設計疫苗的途徑有很多種,科學理論上可行,只是設計疫苗的方法上還需調整,醣分子治療癌症仍大有可為。」解盲失敗後更說「這跟試驗設計有關,就疫苗角度來看,逾八成病人有免疫反應,成效良好。」、「我從未看過這麼漂亮的數據。」

出身嘉義縣義竹鄉的翁啟惠,家裡九個兄弟姊妹之中,排行老七。他台大農化系畢業後,進台大化學系教授王光燦實驗室,一待就是八年,還跟著王光燦進入中研院當基層助理,三十一歲才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

翁啟惠的太太劉映理原是北一女美術老師,結婚生女後跟著先生到美國,在家相夫教子。翁啟惠的一雙兒女都是麻省理工高材生,女兒翁郁琇念生物,後來走藝術之路,成了畫家;兒子翁郁榮讀物理,曾拿到茱麗亞音樂學院的入學資格,最後成了軟體工程師。

砸八千萬購買豪宅

翁啟惠二〇〇六年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手中接下第九任中研院院長職務,今年十月將期滿卸任。其實,翁啟惠與生技業者密切的爭議下只浩鼎一樁,二〇一二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爆出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協助核准成立宇昌生技(今中裕新藥),卸任後擔任宇昌董事長,後將股份轉給尹衍樑。當時外界攻擊甚烈,翁啟惠跳出直言:「輿論對蔡英文不公平,宇昌案不該牽連無辜。」翁啟惠自己也因此案遭約談。

翻開監察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表,翁啟惠夫妻曾投資中天生技及穩達生技。依據二〇一二年底資料,翁啟惠及妻子劉映理有現金存款約一五〇〇萬元,以及台積電、中鋼、中華電、富邦金、台泥、台塑和統一等龍頭股股票。

翁啟惠名下除了原本就持有的嘉義縣和美國加州房產,二〇一三年五月新增台北市中正區的房產,土地與建物價格為八四〇〇萬元;而原本名下沒有債務的翁啟惠,還多了一筆二二一八萬元房貸。

至於他持有的Optimer股票,依規定交付信託,Optimer在二〇一三年被國際知名藥廠Mcrck公司併購,翁啟惠已隨同出脫所有該公司持股。

針對外界質疑翁啟惠是浩鼎大股東,中研院曾發聲明澄清,翁啟惠目前名下未持有台灣任何生技公司的股票,但現在卻爆出他在中研院長任內,潤泰集團轉讓三〇〇〇張浩鼎股票給他的女兒翁郁琇,其中是否有交易內幕,翁啟惠必須說清楚講明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348

中研院證實:院長未如實申報 翁啟惠自打臉 違反自訂利益迴避內規


2016-04-04  TCW




讓科學家持有技轉公司股份,有如打開潘朵拉盒子,翁啟惠不照規定做,更成了無法自圓其說的最大漏洞。

「請問,翁(啟惠)院長是否依照中研院規定,申報二親等以內對浩鼎的持股嗎?」《商業周刊》記者問。

電話另一端,負責院內利益衝突迴避業務的中研院智財技轉處處長楊富量沉默了半分鐘,嘆了口氣說:「現在的規定是這樣子沒錯,但是……。」浩鼎生技解盲不如預期,投資市場四天股價跌幅超過三成,當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跳出來發言,力主解盲結果在科學上是大突破。三月二十三日,他被爆女兒翁郁琇持有浩鼎股票高達三千張,翁啟惠是全球醣分子權威、曾是浩鼎美國母公司股東,到中研院當院長後,中研院持續與浩鼎合作醣分子至今。

三方說不清楚的利益糾葛,引發風暴。當法界人士都把焦點放在,翁是否觸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時。翁自己掌管的中研院,處長楊富量已向本刊證實:翁啟惠並沒有依規定向中研院申報二親等以內持股。

這條翁自己發布實施的「科技栘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他自己卻沒有遵守。

時間拉回二〇一〇年,研發「龐貝氏症」孤兒藥的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因家人投資了由他的技術栘轉成立的世基公司股份,恐涉嫌圖利,遭到檢調搜索、偵查。向來形象良好的他,引發全台搶救風,進而催生「科學技術基本法」 (以下簡稱科技基本法)修正案,讓以國家經費研究有成的科學家與家人們,有了法源可以持有技轉公司股份,享受研究成果。

當時科技基本法將該如何申報、如何判定是否有利益衝突、利益迴避等原則,交給各機構自訂,這就是中研院內規的由來。

若翁啟惠按規定申報女兒持股,只要中研院亮出資料,應能平息質疑,風暴也不會延燒。

翁自己發布實施

四個月後,其女人股洁鼎

讓人不解的是,內規公布至今,實施起來徒具形武。內規宣布的四個月後,翁郁琇就認購浩鼎持股。但是持股從未被申報。

「那中研院有按照規定,追蹤研究人員的持股動態嗎?」我們追問。楊富量承認,研究人員的利益衝突情形,只在審查技術移轉案時被討論,一旦技轉案通過、合約簽完,就不再追蹤。翁郁琇縱使申報,是否買賣浩鼎股票也無法得知。

值得探討的是,中研院對科學家們所開的大門,其實是非常寬鬆的。

根據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邱文聰所述,台灣對生技專家技轉的規定相比美國,其實已經寬鬆非常多。邱曾長期擔任中研院倫理委員會委員,是院內的利益衝突研究專家。

態度輕忽!

不把利益迴避當一回事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指出,二〇一一年後,美國已強制領取政府補助的研究計畫主持人,必須申報並公開利益衝突資料,同時也要各藥廠、科技公司公告給予科學家哪些報酬。雙邊資料勾稽比對,若有不符,藥廠將遭罰款、處分,而科學家也得負起責任。「美國對於利益衝突問題,很明顯是越管越嚴格。」他說。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翁裕峯比對後也發現,〇七年實施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 (以下簡稱生技條例)讓生醫學者能擔任技轉公司的創辦人、董事或科技諮詢委員,但其他產業學者沒有生技條例護身,只能擔任發起人、非執行業務的科技諮詢委員,不得擔任董事或監察人。

給出這麼寬鬆的條例,正是出自社會各界對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高度期待,而中研院不設罰則的內規,也是基於信任品格而有的榮譽制度。現在,大家面對寬鬆標準卻還不遵守,「如果到最後變成要修法納入刑責,就真的斯文掃地了。」劉宏恩說。

只是,中研院明明已開大路給科學家,為什麼大家還不肯正當光明的走?

一面是輕怱,甚至是傲慢的態度。「我相信他們(科學家)既沒有惡意、也不是貪財,但就是不(把利益衝突迴避)當一回事。」劉宏恩說。

一面則是社會對發明者共享利益的價值觀,並未達到共識。「一邊(科學家)說沒違法,另一邊(社會大眾)卻覺得怪怪的,給予非正面的評價,」邱文聰觀察。

翁啟惠案,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般,要讓大家認真思考:讓科學家獲取利益的同時,該如何維持科學研究的客觀性?該讓科學家享受利益到什麼樣的程度?「顯然還沒有取得普遍的共識。」邱文聰說。

翁是台灣最接近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家。但這次,身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的他,確實做了不良示範。六年多前,台灣社會大喊:「不要再有下一個陳垣崇」,因此鬆綁法規並訂出利益衝突迴避規定,現在,翁若不能示範出應當有的道德標準,並對榮譽制度有所交代。未來,台灣「不要再有下一個翁啟惠」的期待,可能很快就落空。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05

疑雲滿布 浩鼎爭議深度解密 股價腰斬後 張念慈、翁啟惠應該說清楚的事


2016-04-04  TWM




浩鼎股價自高點已暴跌超過五成,儘管輿論爭議四起,但透過公開資料還原事實,澄清真相,才有助於公司治理,並促進生技業長遠發展。

由浩鼎解盲引發的種種爭議,隨著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女兒翁郁琇被爆持有浩鼎股票,話題之火熱也進入了新高峰,各種涉及利益輸送、內線交易的揣測四起;不過,由於浩鼎已是上櫃公司,透過歷史數據,至少有幾個事實,可以逐一加以還原。

首先,是翁郁琇取得浩鼎股票過程的合理性。

長春、原弘投資

應為潤泰集團關係企業

依浩鼎董事長張念慈的聲明,二○一二年潤泰集團以每股一美元自美商Optimer(以下簡稱Optimer)手上洽購六千萬浩鼎股份,並計畫分散持股,因此在交割完成後,立即出售二千七百萬股予數十位投資人;由於翁郁琇此前即為Optimer大股東之一,因而詢問翁郁琇洽購意願。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在日前表示,當時之所以先出手買股,是「因為有些人手頭不方便」而先行墊款。

若要檢驗這段說法,需要回顧Optimer當年移轉浩鼎股權的經過。公開資料顯示,一二年十一月,Optimer分五筆、共五.九四萬張浩鼎股權移轉給宜泰、匯弘、長春以及原弘等四家投資公司;隨後,這四家投資公司又於當年十二月四日,分別轉讓股權給特定個人與法人,數量少則八張、多則數千張。緊接著,浩鼎就在十二月十二日登錄興櫃。

從資料看來,這段浩鼎興櫃前的歷史,與張念慈所言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接手Optimer股權的四家投資公司,其中的宜泰投資、匯弘投資,都是浩鼎去年度前十大股東;至於合計轉讓三千張浩鼎給翁郁琇的長春投資、原弘投資,又是什麼來頭?

公司登記顯示,長春投資董事長為鄭銓泰(潤成控股董事長),董事包括匯弘投資派任的王綺帆(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之妻)、黃明端(中國大潤發董事長),監察人則是潤泰興公司派任的李志宏,可以想見屬於潤泰集團旗下。

相形之下,原弘投資顯得較為「特別」。原因在於,原弘投資登記資本額僅六百萬元,而且四位董事皆為自然人,並非法人代表。

為探究原弘投資真實情形,《今周刊》記者特地走訪其登記地址。我們發現,原弘投資位於台北市中心的書田大樓,這棟大樓前側是尹衍樑出資成立的書田診所,後側是設有門禁管制的住家;住戶對記者表示,「凡是郵差投遞信件到原弘投資或是找人,都要問前棟警衛室。」保全管理人員接到詢問時,則對原弘投資是否位於該大樓三緘其口,表示不知情。

儘管不得其門而入,但經本刊查證後發現,原弘投資目前持有尹衍樑曾大舉投資的復華投信三一二萬股,在復華投信派任副董事長及一席董事,加上公司地址與潤泰相關事業比鄰,合理推論,應為該集團投資公司之一。

翁郁琇買股合理

但資金來源須交待

而關於張念慈指稱,「翁郁琇原本就是Optimer大股東」的說法,可從那斯達克(NASDAQ)及美國證監會(SEC)資料略窺一二。資料顯示,翁啟惠家族於○九年初,尚持有一百萬股Optimer,其中翁啟惠個人直接持有約十五.四萬股普通股,另外與家族共同信託持有約八十七萬股,以及二五九六股選擇權,持股約三.六%。

以比率看來,翁郁琇身為家族成員,有可能因共同持有信託持股,被列為Optimer大股東之一;但翁啟惠仍必須進一步說明,翁郁琇受讓價值九三○○萬元的浩鼎股票,是否以歷年積蓄及父母贈與全數支付?

至於有人質疑,翁郁琇在一二年十二月四、五日以每股三十一元取得股票,一周後浩鼎即以每股九十元在興櫃掛牌,讓翁郁琇「短期獲得暴利」;但事實上,潤泰集團是在當年十一月才與Optimer完成浩鼎股權交割,分散釋股的時間點,應無太多可議之處。

高階主管賣股

引起內線交易揣測

浩鼎另一件受外界質疑的事項,則是內部人持股變化,引發「內部人在解盲失敗前賣股」的內線交易揣測。

儘管浩鼎發表四點聲明,強調公司解盲前一個月禁止所有人買賣股票,內部人持股均為禁令前處分,不能視為集體出脫,也不可視為內部人對解盲結果的評斷,但浩鼎幹部在去年下半年多有減碼,也是客觀數據所反映的現實。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的事前申報轉讓資料中,去年浩鼎僅申報上櫃前辦理過額配售,以及上櫃後贈與資料,合計共六筆數據,各級幹部皆未事前申報轉讓;但月報表顯示,多人持股一路減少。這意味著,經理人可能因個人需要,透過《證交法》二十二條之二「每日向市場轉讓低於一萬股(即十張)者免予申報」規定,分批賣出股票。

其中,總經理黃秀美在公司登錄興櫃時,名下持股是二九○張,一三年四月增至六○三張,此後一路減少,至一四年七月已剩下一五五張,目前則只有四十二張。一三年至一四年間,浩鼎股價在二百元至三五○元上下,仍低於目前水準,似乎與解盲失敗無關。

市場雖對浩鼎幹部的減碼動作傳言紛紛,甚至有不少揣測,但平心而論,賣股十張免事前申報的「例外」辦法由來已久,權利亦非浩鼎所獨享;與其詬病單一對象,不如趁此機會修改法規,規定內部人所有轉讓皆須事前申報,相信不會再浮現類似爭議。

前十大股東「身分特殊」

是否為公開市場交易?

此外,翁啟惠到底有沒有將技轉成果捐贈給中研院?此問題牽涉到翁啟惠與浩鼎之間另一層面的利害關係。依據中研院在三月三日所發布的聲明,「本院並非以技術入股(浩鼎)技轉,而是依疫苗臨床試驗進度收取權利金,相關技轉均以中研院名義簽署技轉合約,而非翁院長個人名義。」中研院內部人員表示,翁啟惠曾表態,有意把研究專利授權所得捐作公益,但確實作法迄今尚未細談。依院方規定,中研院研究人員技轉依相關辦法辦理,專利權人為中研院,發明人為研究團隊,可獲得授權費用四○%,依每位研究人員貢獻度分配。

中研院亦強調,翁啟惠在浩鼎解盲失敗後接受採訪,是「被動接受媒體詢問」,且是「以科學的角度詮釋解盲結果所代表的意義」。就法規來看,依《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七條,「公職人員不得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圖其本人或關係人之利益。」翁啟惠在受訪時以正面解讀浩鼎解盲結果,固然「有利於關係人(持有浩鼎股票的女兒)」,但「被動受訪」或許不能被直接解讀是「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或機會」。

當然,即使不致違法,但作為中研院院長,為個別上櫃公司發表評論,仍屬不妥,何況過程中強調自己無持股,最後卻被爆出女兒有持股,終究令社會對其信賴感打折。

尤其,浩鼎的前十大股東當中,曾先後出現許慶祥、林滄海等「股市名人」,更容易讓市場對種種疑雲放大解讀。在此部分,張念慈與經營團隊若能適度說明,這些人士的持股究竟是來自公開市場交易,或是其他管道取得,相信也能對市場擔憂的炒作疑雲,有一定程度的澄清作用。

最後,身為浩鼎前十大股東的富鈦投資,因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胞兄蔡瀛陽身為最大股東、董事,已透過律師宣布,一年內透過信託機構,在不影響市場方式下出清持股,藉此平息爭議。如果能透過浩鼎案,通盤檢討公務員利益迴避機制的妥適性,如同蔡英文所說「謙卑再謙卑」,生技產業才有機會擺脫陰霾,真正成為台灣的產業支柱。

撰文 / 周岐原、梁任瑋、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37

翁啟惠送給上班族的一堂離職課 別用「丟辭呈」當威脅老闆的武器 小心吃虧!

2016-05-23  TWM

員工提出辭呈時,不管老闆答不答應,都能打包走人; 但如果事後反悔,很抱歉,這時的主導權就在老闆手上了。

一封辭呈的「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長?

五月九日,總統馬英九批准了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辭呈。然而,從三月二十九日翁啟惠以傳真方式提出辭呈,到五月九日馬英九批准,前後長達四十天;過程中,翁啟惠不只一次公開表示打消辭意,但「馬老闆」不但給自己超乎尋常的考慮時間,且不顧「員工」在此期間的鮮明表態,這樣的作法適當嗎?

適不適當?這個問題當然包含了許多政治考量,但若類似的情況發生在一般職場,那麼,至少在法律層面,「馬老闆」可以說是完全站得住腳。

這正是翁啟惠「被辭職」事件給上班族的重要一堂課。辭職,是你的權利,但能不能「撤銷辭呈」,這個權力卻完全掌握在老闆手中。

電話、電子郵件 都算辭呈律師指出,所謂辭職就是「終止勞動契約」。依據《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只要老闆收到你的辭呈,就代表你已對資方「終止勞動契約」;接下來,不管老闆如何死纏爛打地求你留下,或是裝死擺爛置之不理,甚至批示「不准辭職」,只要你留給資方重新安排人力的準備時間合乎法規,時間一到,你還是可以名正言順地打包走人。

也就是說,如果翁啟惠適用《勞基法》,在三月二十九日提出辭呈的三十天後,無論如何都可離職。這就是《勞基法》給予勞工的「終止勞動契約」保障。

法律既然給了勞工單方面終止契約的保障,自然也得兼顧資方的權益:一旦你清楚表達辭意,無論是用口頭告知、電話溝通、電子信件、正式書函,未來若要反悔,都得看老闆臉色。

《民法》第九十五條的但書規定,除非你能在主管看到辭呈前,搶先一步或同時向主管表達希望取消這份辭呈,否則當終止勞動契約以書信、電子郵件等形式,進入雇主的支配範圍,使他隨時得以了解,就產生了效力,勞工無法撤回。

辭呈一出,駟馬難追,而且是永久有效。未來想要「當作沒這回事」,唯一的方法,就只有「勞資雙方都同意」撕毀這張辭呈。換言之,老闆可以完全不理會你的悔意,依據這張辭呈請你走人。這,就是翁啟惠的困境。

在三月二十九日的傳真辭呈中,馬英九批示「再予處理」,並未表達慰留之意。因此,就算翁啟惠四月十八日在立法院表示,會「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分鐘」、並在四月二十五日面見馬總統,已表達了不願辭職之意,但只要馬英九不點頭,都不算是「雙方同意撤銷辭呈」;不僅如此,「馬老闆」甚至還有隨時批准這張辭呈的權力,就算拖了四十天,也不違法。

以退為進拿喬 務必三思

事實上,企業裡也不乏這種無法追回辭呈的案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兼任講師王冠軍,曾任多家企業人資主管三十年以上,他曾在一家公司看過一位員工動不動就向總經理提出辭呈,當時因為總經理剛到任不久,對公司運作還不熟悉,每次都好言相勸慰留他,甚至讓他升官加薪,於是他食髓知味,每次都用這一招來威脅長官。

「但後來總經理忍無可忍,就不動聲色,把他的辭呈收在抽屜裡,不說准、也不說不准,只是默默地尋找替代人選。」幾個月後,總經理布局完成,就批准了這位員工的辭呈,整個局勢翻轉,讓向來得逞的員工措手不及。所以習慣拿喬的員工要注意,「以退為進」的手法不會永遠有效,不要把提出辭呈當作兒戲。

由此來看,如果你率性丟出辭呈之後卻又反悔,僅有的補救之道,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王冠軍也看過一位員工因為找到高薪的新工作,拿到新老闆的聘書後,以為轉職絕對沒問題,於是向原單位請辭。

沒想到後來新的工作單位反悔,這位員工只好硬著頭皮回去求主管讓自己留下來。在這種關鍵時刻,要放下身段,王冠軍的建議是,「去向主管認錯,同時還要展現對工作的投入、以及對公司的忠誠」。

儘管原單位主管大可讓這位員工走路,因法律上絕對站得住腳,但一位好主管應該有包容力,真心誠意地留住這個人才。至於先前那紙辭呈,王冠軍指出,雙方溝通後,主管只要回覆「不准」即可。「這樣的舉動反而會讓員工感覺窩心,認為自己被公司需要,往後絕對會加倍努力工作。」收回辭呈的難度,比提出辭呈更高,丟出前務必三思。

丟辭呈前,

一定要先了解的辭職規定

1.怎樣算是提出辭職?

依《民法》第94及95條,若是透過「對話」,當對方清楚你的意思時即成立;若「非對話」,則通知送達對方時即成立。

2.要給老闆多少準備時間?

依《勞基法》第16條,工作滿3個月以上未滿1年,須在離職10日前告知;工作1年以上未滿3年,於20日前告知;工作3年以上,於30日前告知。

3.辭呈丟出去能收回嗎?

辭呈形同你向資方表達「終止勞動契約」意願,依《民法》第95條但書規定,除非搶先一步或同時向主管表達撤回意願,否則,你不能自行撤回已經說出口、送出去的辭職意願。

撰文 / 黃洪陽、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8

女兒涉內幕交易台中研院長翁啟惠請辭

1 : GS(14)@2016-03-31 14:12:58

被看好有望獲諾貝爾獎的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67歲,圖),因捲入浩鼎案,讓其學術上的光芒被掩蓋。因其女兒翁郁琇持有浩鼎股票,並在股價暴跌前出售部份股票,被指涉內線交易。身在美國的翁啟惠前日和昨日分別以口頭和書面向總統馬英九提出請辭,但未獲准。



馬英九未批准

翁啟惠是國際知名科學家,專長在生物化學、有機及合成化學,特別是醣分子合成及醣蛋白研究,2006年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至今。翁啟惠之所以引發浩鼎連環風暴,主要在於他是全球醣分子權威、又是浩鼎母公司股東,到中研院當院長後,中研院開始持續與浩鼎合作至今。至今年二月,浩鼎新藥公佈實驗結果「解盲」失敗,翁啟惠女兒翁郁琇遭踢爆是浩鼎股東,且在股價大跌前出售部份持股,檢調正追查是否涉內幕交易。據悉,身陷浩鼎案的翁啟惠目前人在美國,前日下午先致電親向馬總統請辭,但馬沒有准辭;昨日上午,翁啟惠又以電子郵件方式向馬總統二度請辭。消息指,翁啟惠對馬總統說,他請辭以後,就可以不必到赴立院報告。但馬總統仍未同意,並批示命令翁啟惠速返台說明此案,以維護中研院之聲譽,並避免外界誤解。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1/195513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