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煤制油項目擱淺六年終獲批文 兗礦欲扭頹勢160億押寶“煤制油”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0-01/867121.html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記者 李菲菲 發自西安

擱淺6年,被兗礦集團寄予厚望的榆林間接煤制油項目,終於近期再次重啟。

9月26日,陜西發改委發布公告,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未來能源)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

陜西未來能源註冊資料顯示,公司由兗礦集團(以下簡稱兗礦)、兗州煤業股份公司(600188.SH)、延長集團按照50%:25%:25%的比例在2011年共同出資組建,用於間接煤制油項目的推進。

事實上,早在2006年2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批準同意兗礦開展榆林11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制油工業示範項目。“集團對該項目發展寄予厚望。”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然而,2008年9月國家發改委一紙有關煤制油的禁令,叫停了除神華直接煤制油項目之外的所有的煤制油項目,由此兗礦的煤制油項目“半路擱淺”。

重啟的榆林煤制油項目,成為兗礦回歸煤制油發展戰略的重要開端。“我們將煤制油項目視為集團未來重要的效益增長極之一。”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表示。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煤制油重啟亦或讓兗礦面臨巨大的資金和環保壓力。

擱淺六年終重啟

兗礦集團位於山東濟寧,集團官網顯示,其為當地特大型能源企業,以煤炭生產銷售及煤化工、電解鋁及機電成套裝備制造、金融投資為主導產業。

而兗礦最早涉足煤制油,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世界上惟一將煤變油商品化的南非薩索爾公司副總工程師孫啟文來到兗礦,孫啟文的到來開啟了兗礦的“煤制油時代”。2002年,兗礦開始間接煤制油技術的自主研發。

據國務院國資委2006年4月29日公告,兗礦投資1.04億的高溫費托合成煤制油中試裝置在魯南化肥廠開工。同年4月,兗礦集團首個煤制油項目在陜西榆林舉行了奠基儀式。

對於耗資達千億的榆林項目,孫啟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兗礦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技術已經成熟,且具有極高的經濟性,預計兗礦集團煤制油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將達到12%,10年左右就能收回千億投資。”

然而,事實並未如預想中順利,2008年9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叫停了除神華直接煤制油項目之外的所有的煤制油項目,由此兗礦的煤制油項目也被勒令暫停。

政策陡然生變讓兗礦措手不及,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兗礦並未停止推進煤制油項目,期間一直試圖重啟該項目。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1年,兗礦集團、兗州煤業股份公司與延長集團共同組建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來推進煤制油項目的發展。

2012年9月,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在西安召開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申請報告評審會。會議上審議並通過了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申請報告。

2014年9月,據《中國煤炭報》報道,兗礦集團榆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催化劑制備裝置試車成功。作為煤制油示範項目的配套項目,意味著兗礦榆林煤制油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幾天之後,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這個自2006年便取得路條的煤制油項目自此終塵埃落定。

據陜西發改委公告,此次獲得核準100萬噸/每年煤制油項目是兗礦一期煤制油項目的第一條生產線。該項目總投資160億元,可年產柴油78.98萬噸、石腦油25.53萬噸、液化石油氣10.02萬噸。

明年5月正式投產

關於上述項目進展,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預計明年5月開將始投產,爭取2020年實現500萬噸的年產量”。陜西發改委公告稱,目前兗礦集團與延長集團正在就煤制油一期後續400萬噸/年項目的合作及建設方案等進行商談。

值得註意的是,兗礦集團《2013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兗礦營業收入1013億,凈利潤-43.78億。作為山東龍頭煤企,其業績並不如意。

而據煤炭行業龍頭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財務報告》,神華2013年營業收入3639.69億,凈利潤619.74億。

為了扭轉經營頹勢,兗礦則選擇押寶煤制油。8月,兗礦發布《兗礦集團發展戰略綱要(2014-2025年》,將煤制油規模發展列入集團發展的三件大事之一,並表示十年之後力爭回歸行業前5強。

“煤制油對於兗礦集團的重要性一般人可能不會太了解。”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稱,“因為集團總部所在地山東地區煤炭資源匱乏,使得兗礦必須向外轉移,而煤制油可將煤炭就地轉化從而解決資源的問題。”

同時,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榆林煤制油項目配套的煤礦金雞灘礦井項目在今年8月已獲國家發改委核準,運行後可實現1000萬噸/年的煤炭開采量。

“煤制油項目是集團未來盈利增長的重要一極,我們將集全集團之力保證兗礦煤制油”一號工程“於明年上半年能順利生產。”上述負責人稱。

不過,對於兗礦能否依靠煤制油項目實現其盈利逆轉,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力則表示擔憂,“此次煤制油項目獲得核準對於兗礦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但未來的發展仍舊存在變數。”

關大力認為,目前煤制油的技術還是不夠成熟,國家在審批上仍舊把控較嚴,另外高額的資金投入也會制約其順利發展,若兗礦將寶押在煤制油之上風險仍過高。

不可忽視的還有環保壓力,關大力表示,“煤制油項目耗能巨大,且用水量很大,4噸煤和5噸水才能生產出1噸的油。”

對此,兗礦方面則表示,“集團在項目開展前便做了周密的調研工作,水資源方面完全可以保證。資金上集團內部的效益加上銀行授信可實現煤制油項目的順利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82

兗礦集團“瘦身”新動作:三年減員分流兩萬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7/978494.html

1月17日兗礦集團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減員不同於裁員,搞減員提效是煤炭行業的一個常規做法,兗礦的減員包括人員正常退休、老區向新區轉移等多個途徑。

Pbu280687_0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彭斐

在整個行業遭遇有史以來最冷的寒冬之際,曾占據煤炭行業利潤半壁江山的兗礦集團的改革又有新動作。

據悉,為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控制用工數量,兗礦集團決定2016年實行分流減員,並於1月11日頒布了《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關於2016年減員增效工作的意見》。按照“三年減員分流2萬人”的總體目標,兗礦集團2016年的工作目標是:減少分流各類用工6500人,力爭7000人;節支降本增效8億元。

對此,1月17日兗礦集團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減員不同於裁員,搞減員提效是煤炭行業的一個常規做法,兗礦的減員包括人員正常退休、老區向新區轉移等多個途徑。

上述兗礦集團人士稱,“我們現在是六大能源基地,但10萬職工中有9萬人集中在山東本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兗礦集團2016年的工作目標中具體減員分流人數的6500人,包括7個途徑,主要方式為退休與分流轉移。具體為:員工正常退休1250人、特殊工種退休1200人、因病退休退職120人、解除勞動合同780人、清退勞務用工900人、保留社保關系250人、分流轉移2000人。

在上述兗礦人士看來,近十年來,煤炭行業一直在搞減員提效,這是一個常規的做法,在增加設備投入、技術更新前提下,減少一線人員,以此來提高勞動效率,並帶動產能提高。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兗礦集團的發展過程堪稱中國煤炭行業最具代表的縮影。在神華與中煤這兩大集團之前,兗礦集團曾占據中國煤炭業龍頭老大地位十多年之久,1998年最輝煌時企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的58%。

兗礦集團在煤炭業的黃金十年中,先後在內蒙古、新疆、貴州及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如今,兗礦集團在冊職工9.2萬人,加上非在冊用工多達10余萬人;除了煤炭、煤化工外,曾涉足酒店、房地產、鋁業等行業。多年攤子鋪下來也積累了很多弊病,集團有82個處級單位、處級幹部多達847名。

早在2014年初,時任兗州煤業董事長的李希勇說,公司計劃未來3年在中國裁員18%,約1.3萬人,並將山東總部的1.5萬名員工轉移至新開發區域,降低薪資成本。在2014年的改革中,兗礦總部機構、處級管理人員、在崗管理人員分別減少40%,2015年機關人員將再縮減10%,縮減的人員向新建項目轉移。

據《經濟觀察報》此前報道,2014年兗礦集團投產7大項目,按照以往配比至少要增加5000人,但企業沒有增加一名員工。

兗礦集團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原來的規律,建一個新項目就招收一批工人,但現在的分流轉移既減少了老區的人員,又減少了新項目招工數量。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改革的不斷落實,2013年曾陷入巨虧的兗礦集團,在煤炭價格下滑的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實現盈利。《齊魯晚報》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15年煤炭價格下滑影響效益近70億元、全國95%以上的煤炭企業陷入虧損的情況下,兗礦集團實現利潤20.66億元。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彭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04

兗礦開賣進口牛肉 煤企加速多元化自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013.html

兗礦開賣進口牛肉 煤企加速多元化自救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2-21 16:56:00

目前煤價始終在低位徘徊,企業普遍虧損,為了扭轉不利局面,煤企紛紛開始打造非煤板塊,這也是無奈之舉,但已經產生可觀效益的都是那些提前幾年就已布局的煤企。

煤企多元化大幕已經拉開!在中國傳統節日元宵佳節來臨之際,2月20日,兗礦集團在悉尼與中國知名肉類企業即得利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即兗礦澳斯達有限公司(下稱“澳斯達”),其主營業務就是向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澳大利亞食品。這也是提出做大做強地產之後,兗礦集團為實現轉型升級的戰略使命而涉足的又一個非煤領域。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煤炭行業的第一次跨界轉型,在此之前,雲煤能源(600792.SH)對外表示,擬斥資1.6億參股基金去做地產;同時,永泰能源(600157.SZ)也組建物流板塊,從而為開展油品貿易業務“搭橋鋪路”,並進軍物聯網行業。

兗礦聯手得利斯集團成立跨境食品電商(網絡資料圖)

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調研中就發現,正在、將要實施業務多元化措施的煤企愈來愈多,橫跨的行業也是“五花八門”,但非專業人士難以勝任專業的事兒,而兗礦集團在跨界中選擇與專業公司合作,還是比較明智的。

開拓跨境食品電商

兗礦集團是兗州煤業(600188.SH)的母公司,後者是煤炭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並已在境內外多地上市,年收入600億元左右;而得利斯集團則是得利斯(002330.SZ)的控股股東,後者是以生豬屠宰、冷卻肉、低溫肉制品、調理食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專營上市企業,在國內擁有2萬多個銷售網點;基於此,兗礦集團與得利斯集團的“聯姻”也頗受資本市場的關註。

根據協議,兗礦集團將與得利斯集團按照60:40的投資比例組建澳斯達,重點打造獨立的澳斯達電商平臺,同時不排斥現有的天貓、京東等渠道,銷售包括但不限於肉類、奶粉、幹果、紅酒以及保健品等澳洲進口食品。

得利斯集團執行董事長鄭思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澳斯達的註冊資本是3000多萬元人民幣,雙方強強聯合、跨境合作,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國際化布局,完善產業結構。

事實上,兗礦集團已在澳洲深耕十年之久,作為其核心上市平臺,兗州煤業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獨立煤炭上市公司即兗煤澳洲的控股股東。

為了讓澳斯達充分占據“地利”之勢,雙方在源頭上安裝了“雙保險”。一方面,兗礦集團將與澳大利亞知名牛肉供應商即賓得利牛肉集團(Bindaree Beef Group)合作,確保其高品質牛肉優先供應給澳斯達,並就開發礦區閑置土地發展畜牧等方面實行一攬子戰略合作。

另一方面,作為得利斯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並已在食品電商領域“小試牛刀”的得利斯也與賓得利牛肉集團達成共識,將以1.4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為6.3億元)收購Yolarno Pty Ltd.的45%股權。

據了解,Yolarno Pty Ltd.系賓得利牛肉集團旗下公司,也是澳大利亞領先的牛肉生產、銷售企業,擁有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認證資質,並與多家全球及澳大利亞境內的大型超市、餐飲企業有著長期合作關系,現有產能為每天1200頭牛的屠宰量。

兗礦集團與得利斯集團合作開拓跨境食品電商背後,折射出的是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的快速增長勢頭,特別是在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商機。

據媒體報道,來自澳大利亞肉食和牲畜公司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牛肉出口額三年內激增6倍,2015年達到了創紀錄的9.17億澳元(約43億人民幣)。

摩根大通公司經濟學家本·賈曼說,從數量、需求以及產品的高品質所帶來的收入角度看,澳大利亞的牛肉和農產品出口確實獨一無二。作為整個農業的一部分來看,它們所帶來的收入占鐵礦石和煤炭等產品所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多元化煤企增多

在2012年以前,“炙手可熱”煤炭業讓煤價“居高不下”,煤企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彼時,能夠像神華集團一樣進行產業鏈上下遊布局的煤企並不多,構築多元化業務格局的煤企更是“鳳毛麟角”。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正如鄧舜所言,目前煤價始終在低位徘徊,企業普遍虧損,為了扭轉不利局面,煤企紛紛開始打造非煤板塊,這也是無奈之舉,但已經產生可觀效益的都是那些提前幾年就已布局的煤企。

2015年12月,雲煤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自籌資金1.6億元,出資認購成都匯智信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即成都投智瑞峰投資中心(下稱“投智瑞峰”)的有限合夥人份額,上述1.6億元投資資金有明確的使用用途,將由投智瑞峰提供給騰沖恒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用於其房地產項目開發。永泰能源內部人士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與公司主業關系不大,但公司的物聯網板塊註重的是投資,通俗理解的話就是用錢投資、產生效益之後,公司可以按照相應比例進行分成。

無獨有偶。2015年初,在確定向“能源、物流、投資”三大產業轉型的發展戰略之後,永泰能源加快華瀛石化大亞灣碼頭項目的設計規劃工作,積極籌備開展油品貿易業務,從而打造自己的物流板塊;同時,也聯手江蘇雙良、天碩投資等國內多家知名企業,通過潤良泰物聯網產業基金平臺與感知集團合資成立了感知科技有限公司,這標誌著永泰能源向物聯網行業投資的戰略規劃正在穩步有序實施。

不難看出,煤企在進行跨界轉型時,基本都是與人“合夥創業”,而不是“自立門戶”;對此鄧舜告訴記者,煤企在跨界轉型中,涉及的行業“五花八門”,如旅遊、軍工、地產、物聯網等等,這些領域對於煤企來說都是陌生的;然而,煤企在跨界轉型中,選擇與較為專業的企業進行合作,如兗礦集團與得利斯集團的合作,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是一個較為優選的跨界轉型模式。

上市煤企跨界轉型的時間點集中在2015年,但由於2015年年報尚未正式發布,目前還無法得知跨界轉型的效果。但兗礦集團的地產業務已經有了令人艷羨的回報。

在提出集優崛起、做大做強地產業之後,兗礦集團將旗下地產板塊進行了整合,並於2014年3月成立中垠地產,秉承著“集中一線、慎行二線、去化三四線,杜絕四五線”的發展策略,中垠地產已相繼斬獲南京馬群、江蘇揚中、上海630和中垠廣場、勝利生物等多個項目。

記者註意到,兗礦集團官網發表了一篇《品牌制勝——中垠地產整合發展系列報道之一》的文章,該文透露,2015年,中垠地產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利潤則有兩億元。億元級別的利潤水平對於普遍處於虧損狀態的煤企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露”。對此,1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多次試圖聯系兗礦集團有關部門負責人,但其手機始終處於關機狀態。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34

供給側改革之兗礦經歷:力推瘦身行動減去集團一半機構

隨著煤炭十年黃金期的結束,煤炭企業過去長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兗礦集團作為傳統國有企業和能源資源型企業,通過化解過剩產能、轉型升級以及體制改革,走出了一條煤企供給側改革的新路子。

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化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牛鼻子”,兗礦努力在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改革創新、煤炭企業轉型升級中發揮帶頭作用。走清潔高效之路是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的大方向,兗礦集團的目標是“打造國內一流的高效清潔能源綜合供應商”。

去年,全國95%以上的煤炭企業陷入虧損。兗礦集團通過調整生產結構逆勢保持穩健發展,實現煤炭產量1.08億噸、營業收入1020億元、利潤總額達20.66億元。

強力推進去產能

李希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能源化工產品市場波動起伏,企業生產經營、安全環保壓力巨大,改革創新、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降本止虧、提質增效任務艱巨。兗礦以供給側改革為機遇,通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促進了企業逆勢趕超發展。

在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煤炭企業虧損嚴重的嚴峻形勢下,國家出臺一系列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政策措施。兗礦集團專門成立集團公司減量化生產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制訂實施細則,全面推進煤礦減量化生產管理工作。強化目標責任制,實施煤炭生產全過程監督檢查,確保去產能落到實處。

根據《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完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兗礦集團制訂276天工作日生產組織總體方案,重新核定省內9對礦井生產能力。按照“杜絕超能力生產,實行減量化生產,法定節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產”的目標,編制減量生產實施方案。山東省內9對生產礦井,壓減生產能力650萬噸/年。

李希勇強調,關停退出衰老礦井是化解落後產能,同時面臨著員工安置等壓力。兗礦關停了資源枯竭、產能落後、扭虧無望的文玉煤礦、北宿煤礦和電解鋁廠。關停北宿煤礦獲得國家獎補資金1.49億元,電鋁產業板塊整體減虧1.09億元。組建成立兗煤礦業服務公司和藍天清潔能源公司,為北宿煤礦關閉停產和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和平臺。

作為兗州煤業直屬礦井,北宿煤礦於1976年12月建成投產,原煤核定生產能力100萬噸/年,已累計生產原煤2806萬噸,9月29日煤礦正式停產。兗煤礦業服務有限公司、兗煤藍天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成為北宿煤礦新的名片。目前職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除了分流150人到集團公司其他單位、500余名符合年齡的職工內退之外,其他713人全部並入兩個新成立的公司。

李希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產能的同時要保障電煤供應。電煤供應始終是兗礦煤炭運銷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主動降低電煤價格10元/噸,大幅壓縮市場發運量,優先保障直供電廠供應,確保電煤合同供應量按月足額兌現。

清潔高效轉型之路

作為傳統煤炭開采企業,兗礦集團自2002年開始便積極探索煤炭清潔利用和深度轉化的途徑。兗礦引進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開展高效清潔型煤、超潔凈煤和精細化工產品研發,實施“藍天工程”,搶占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制高點。

李希勇強調,“藍天工程”作為兗礦的一號工程推進實施,推動高碳能源低碳化、有煙煤炭無煙化、高硫煤炭低硫化、黑色煤炭綠色化、 運營服務一體化,打造國內一流的高效清潔能源綜合供應商。

兗礦清潔型煤燃燒汙染物排放指標達到0.4%以下含硫量的優質煤種排放標準,氮氧化物最低排放濃度達到100mg/Nm3左右,符合國家汙染物排放指標要求。改性型煤生產車間具備3.5萬噸/年型煤生產能力,中試生產線於7月31日首次設備聯合試運轉成功,進入正式生產階段,今年采暖季可為鄒城用戶提供潔凈型煤8500噸。

據介紹,兗礦集團在高效複合添加劑技術、改性型煤技術、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技術都取得了突破。根據民用爐具、工業鏈條排爐、循環流化床鍋爐等燃煤鍋爐不同燃燒特性,成功研制出高效複合添加劑,對燃煤進行提質改性,為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煙塵、汞等燃煤多汙染物協同脫除奠定了基礎。以煙煤資源為原料,采用幹壓成型工藝,加工生產高效改性清潔型煤。與散煤相比,煙塵排放濃度降低95%,煤爐匹配實現高效燃燒,燃盡程度大於95%,熱效率大於85%,節能15%-30%。

針對工業鏈條排爐,形成型煤脫硫脫硝除塵技術路線,不需昂貴複雜的尾部煙氣脫硫脫硝設施,不需對鍋爐進行太大改造,就能實現燃煤汙染物有效控制。與傳統的鏈條鍋爐相比,氮氧化合物排放濃度可降低30%。針對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采用複合添加劑技術、低氮燃燒技術,實現超低排放目標。根據工業實驗結果,煙氣二氧化硫時均值可控制在35mg/m³,脫硫效率95%-97%。

一位兗礦集團“千人計劃”引進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兗礦高效清潔型煤與無煙煤、蘭炭相比,具有顯著優勢,燃燒效果好,燃燒效率高,灰渣含碳量低於1%,具有易點火、上火快、火力強、封爐時間長、火力易於控制等特點。

他還介紹,兗礦與中科院合作研發的解耦爐具,是民用爐具產業的一次革命。通過煤爐匹配,減排氮氧化物35%-50%,二氧化硫實際排放水平低於含硫量0.3%的優質無煙煤。同時避免了蘭炭加工過程中的一次汙染,真正實現源頭治理、清潔生產、綠色消費。

煤炭產業發展應適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對傳統煤炭生產企業的影響,煤制油、煤制化工原料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李希勇表示, 煤制油項目被兗礦定為重中之重,未來煤制油項目將是兗礦的主導產業。今年兗礦將繼續優化煤制油項目生產工藝流程,確保全年生產油品100萬噸。

去年9月,兗礦集團旗下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對外表示,中國首套百萬噸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未來能源煤間接液化制油項目產出達到歐V標準的優質油品,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上走在全國前列,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國家能源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體制改革”瘦身健體“

李希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化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牛鼻子”。今年年初,兗礦集團成為山東省委首批實體企業改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兗礦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改革,致力於打造治理規範高效的現代企業制度。

兗礦以精幹高效為目標,開展“瘦身行動”。經過兩輪機關機構改革,總部機關機構由48個減少至10個;管理人員由867人減少至100人。集團整體機構數量減少50%,管理技術人員減少25%,中層管理人員減少150人。開展人力資源“五項整頓”,累計減少各類用工2.1萬人,向資源開發基地轉移人員7100人,年節約人工成本18億元。

此外,兗礦集團頂著巨大壓力清理中間供應商6500多家,節約采購成本15億元。實施礦區生活物資統一配送、公務出行委托管理和通勤車輛社會化運營,年節約費用1.4億元。

為激發企業活力,放權搞活,兗礦推行“五自管理”。全面推行競聘經營,創新實施以自主組閣、自主經營、自主用工、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為特色的管理模式。26家競聘經營單位減虧增盈6.5億元。選擇6家單位作為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完成金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利潤同比實現翻番。

李希勇強調,人事和薪酬分配改革是激發企業潛能的核心之一。契約化聘任經理層高級管理人員,總經理以下管理人員全部取消行政級別,實行全員競聘、崗位管理、易崗易薪。建立管理、技術人才“雙通道”晉升機制,暢通人才成長渠道。建立與內部市場化相銜接的薪酬分配機制,打破“大鍋飯”,推行崗位貨幣化,實現崗位增值、員工增收、企業增效。

作為山東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兗礦探索“管資本”的新路徑以發揮資本乘數效應。整合資本運營平臺,成立金谷裕豐和端信投資公司,利用上海、深圳自貿區的優惠政策,推動金融投資產業高效發展。完成中期期貨增資擴股,參股齊魯銀行和中泰證券,認購浙商銀行首次發行股份4億股。參與發起多支相互保險、合夥基金。增資上海融資租賃公司50億元,開展設備售後回租業務。收購久泰能源公司52%的股權,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新風光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4家單位股改上市加快推進。集團金融資產規模達到200億元,實現資本運營收益20多億元。

李希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還將以上海資本運營中心為依托,在全球範圍內引進高端資本運營團隊,推動企業開放式重組整合,盡快完成5家單位股改上市和6家單位混改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