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論:幾時買與買甚麼 林少陽

2009-07-17  AppleDaily






 

投 資者的表現,取決於資產分配(買賣甚麼)及時機掌握(幾時買賣)是否得宜。即使是巧立名目宣稱一項投資最佳的投資年期是「永久持有」,以及將時機掌握 (Timing)改為趁低吸納(Pricing)的股神畢菲特,亦不過是忠於以上兩條投資基本法而已。畢菲特是了不起的生意人兼推銷員,一件平凡不過的事 物,經他包裝後,總讓人耳目一新。誠然,Timing跟Pricing的側重點確有分別:講Timing的人,可能會認為只要時機適合,價錢可以不是問 題;講Pricing的人,通常會重視入貨價多於入貨的時機。然而,我想來想去,其實Timing與Pricing講法雖不同,實際意義分別未必真是很 大,尤其是當大家聽到畢菲特的拍檔芒格以下這番話。

靠傳統智慧易失良機

芒格最近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大部份投資者太過重視傳 統智慧,利用已知的事實做估值模型,投資決定往往錯失良機。在市場價格最便宜時,市場肯定充滿危機,否則其他投資者怎可能將其愛股賣給你呢?然而,根據傳 統的估值模式,在市場風險難以估量時,投資者應該靠邊站。同樣地,如果不是形勢大好,股價怎可能以超貴的價錢賣出呢?能夠在眾人恐慌時貪婪,眾人貪婪時恐 慌,這樣的功架,究竟是Pricing的成份重一點,還是Timing成份較重呢?大家不妨自己做做功課,去年底入市的話,至今賺得最多的究竟是一些大眾 認為值得「永久持入」的股票(例如滙控,005),還是炒外滙及accumulator蝕到喊的中信泰富(267)及九龍建業(034)?幾時買及買甚麼 這兩條問題,要同時處理才得到最佳的效果。(作者持有九龍建業)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9

立論:資產估值不離兩準則 林少陽


2009-07-21  AppleDaily





 

按 照目前的形勢發展,由今年3月中開始的大型資產升值潮,將可能是近年最令投資者苦惱的升市。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市場變化實在太快。去年秋天環球資產價格在 一個月之內「跌到你唔信」,忽然之間,資產價格在過去幾個月又「升到你唔信」。資產的價格如何定價,從來都是藝術多於科學。若你相信現時資產價格已經脫離 現實,我想問清楚:究竟你以甚麼標準作判斷呢?如果是用今年3月中或去年10月底出奇偏低的水平,我們很輕易便得出「現價偏高」的結論。然而,我們習慣用 最近期的記憶作為衡量是非曲直的標準,往往忘記了最近期發生的事情,不一定最真實持久。若將目光放遠一點,風景會很不一樣。事實擺在眼前,現時仍然有大量 的二三線股份,價格仍然遠低於雷曼事件前水平。雷曼事件可能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亦對銀行未來的營運模式有着重大的潛在影響。

企業現金流+折現率

然 而,事件不應影響我們對一般資產估值的看法。而資產的估值最基本的元素是:(1)企業未來的現金流;(2)未來現金流的合理折讓率。不錯,企業盈利很容易 受宏觀形勢所左右。然而,即使我們如何節衣縮食,衫依然要着、飯仍然要開。就算是失業,生活仍得繼續。最近大家樂(341)公佈了很出色的年度業績,不就 說明了這一點麼?即使經濟前景真的很惡劣,當資產價格跌至重置成本以下的時候,在汰弱留強後,強者只會更強。至於折現率呢?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央銀行之 手,直至有朝一日,通脹失控了,大權始會旁落。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4

立論:熱錢是解畫百搭工具 林少陽


2009-07-22 AppleDaily





 

近 期金融市場人氣最盛者,熱錢當之無愧。按照公眾約定俗成的用法,熱錢可以界定為盲目追逐短期利潤、在金融市場四處流竄的資金。熱錢先生為人低調與世無爭, 不介意公眾借他來過橋,因此常被公眾用作解釋金融市場現象的百搭工具:股市升,因為熱錢流入;跌,是熱錢流走。其實將熱錢換作另一熱門候選人「大戶」,亦 得:升市,因為大戶炒起個市;跌市,是大戶沽貨套現;大市不升不跌,是大戶對撼,未分高下。近期熱錢人氣蓋過大戶,是各國央行做金牌經理人力捧的結果。以 熱錢流向解釋股市升跌,錯不了。市場需要資金流入,才能炒起個市。問題亦出在這裏:股市升跌,跟資金的進出,根本就是一個錢幣的兩面,我們只是換上不同的 說法,根本沒有解釋過任何現象。要令到熱錢的進出有解釋力,我們要有追溯熱錢進出的具體時間、途徑、數量,以及熱錢鎖定的買賣目標,才對投資真正有幫助。

恒指睇23000太保守

為 了填補跨國金融機構炒燶股東資金這黑洞,各國央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狂印新鈔,令環球資金氾濫成災。然而,西方社會消費需求疲弱,企業沒有借錢擴張的誘因, 低息環境預期將起碼維持一至兩年時間。低利率成本降低投資者對資產回報要求,推高資產價格,因此經濟毋須復蘇,只須經濟稍為回穩市場稍為重拾信心,資產價 格已足以升至偏高水平。按照過往的港股市場慣性,市盈率要升至20至25倍水平,才會真正受到考驗。以彭博綜合市場的最新盈利預測計算,恒指若升至20 倍,指數是22680點。23000點這個目標,可能仍然太過保守。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6

立論:太陽底下新事物 林少陽

2009-07-23  AppleDaily






 

昨 日港股在3點後突然急跌,引起市場一陣恐慌。新能源概念、個別內需股及最近公佈業績出色的成衣股,依然有捧場客;內房股出現獲利回吐,卻見資金轉投本港收 租股。近日陸續收到多家投行推銷新能源概念,趁空檔出席相關分析員會議,其中一家,乃由垃圾發電變身全球最中資的多晶硅供應商保利協鑫(3800),注資 後市值突然由30億變成近300億元的龐然巨物,公司上市後的業績紀錄,基本上可以掉落垃圾桶。至於新業務的未來潛力,資料的唯一來源是由管理層提供,是 否信得過實在說不準。有投資銀行預測2010年市盈率是14倍,表面看估值不算離譜。預測基準是假設多晶硅價格不再回落,以及擴張計劃順利完成。作為太陽 能發電的主要原材料,在油價創出歷史新高時,多晶硅價格去年高位一度搶至250美元公斤水平。油價由天堂回歸凡間,多晶硅價格亦急跌至60美元。單看環球 供應,表面上看目前仍是供過於求,現價能否企穩視乎政策。

中央揀正日食谷新能源

最近西班牙政府減少對太陽能工業補貼,美國政 府的新能源政策亦遲遲未出台,令捧場客心神恍惚。幸好,昨日早上傳來中國財政部、科技部及國家能源部簡稱《金太陽工程》的聯合公告,決定以財政補貼方式支 持國內光伏發電產業。官員費盡心思,趁昨日華東出現世紀難得一遇日全食公佈政策。有說當我們計算生產多晶硅及所有原料所消耗的地球資源後,太陽能發電只是 另一個破壞地球的低(負?)經濟效益的政府行為。分析員的盈利預測有幾準,大家心照。至於是否賭得過?那已是計數以外的問題。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58

立論:行內人談再生能源 林少陽


2009-07-28  AppleDaily





 

昨 日收到一位從事再生能源私人股本(Private Equity簡稱PE)投資的朋友電郵,提醒我奧巴馬政府其實已很努力推行新能源政策,只是市場有自己的規律,資金未能即時投入市場而已。在二手市場打滾 的資金,量度時間的單位,是爭分奪秒只爭朝夕;做PE項目融資的,最低量度單位是「年」,而且基本上是跟管理層同坐一條船。不似上市證券基金經理可以隨時 沽貨走人,若管理班底能力或誠信出問題,PE投資者基本上並無退路。因此,PE投資者跟炒鬼充斥的股票市場參與者,心態完全是兩碼子事。朋友專責再生能源 項目,除了是職業需要(做PE投資,要求投資者對相關行業有透徹的了解)之外,亦因為自己是環保分子,希望透過事業實踐信念。論行業知識,我這位外行跟他 根本無得比,近水樓台,順道問這位行內人的投資意見。

風電設備股選擇少

在香港做風電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數。他跟我說,他不是 對每一家公司都熟悉,不便作個別公司的評論,但就提醒我,做風電設備的技術要求(以及入行門檻),比經營風車場高。經營風車場只需買現成器材返來砌,項目 回報率基本上由政府話事。現時市場慣例是5%或以下,由於設備資金投入大,屬本大利小的生意,要錄得高增長必須不斷融資谷大資本額,一旦資金成本上升,高 增長便無以為繼。設備生產商的成敗關鍵,在於技術領先同業,成功者的回報可以很可觀。在大陸供應風電設備的上市公司,領先者包括國營的金風科技、西班牙的 Gamesa以及丹麥的Vesta,香港上市的,做設備的只中國高速傳動(658),選擇確實太少。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99

立論:股市升跌還須看利率 林少陽


2009-07-30  AppleDaily





 

昨 日港股忍受不住地心吸力,出現一個不大不小的調整。如果要開死因聆訊,最大嫌疑犯應該是大陸A股失驚無神急挫逾5%。昨日本欄是有提及港股可能出現短線調 整的風險,然而這麼短線的表現,對用家(讀者)未必有太大的實用價值。昨日的跌市基本上是在意料之內,我並不認為有任何必要修正本欄中線看好的看法,因為 即使昨日未能避過一劫,亦沒有甚麼大不了。我的信心從何而來?今天跟大家分享另一張圖表。這是美國國庫債券的利率曲線,3個月的短期利率在0.25厘附 近,惟長債利率卻近4.5厘。這條曲線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處於健康狀態。今年初至今,長債息率已上升了好幾厘,是投資者沽售長債,重返金融市場搵食的重要線 索。這條利率曲線,亦隱藏投資機遇。目前的短債利率偏低,銀行的存款利率亦維持於一個偏低的水平,對早前飽受金融海嘯困擾的跨國銀行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因為他們可以拆短錢(向銀行同業發行短期票據借錢,或向存戶吸納存款)買入高息的長債,賺取優厚的息差。

長債息回升利保險公司

按 道理,如意算盤應該是這樣打,唯一的風險是短錢的利率有高低,買入長債的價格,卻鎖死了長債息率,是否值得冒險,要看銀行是否看得通幾年後的短期利率走 勢。反而,對保險公司來說,他們發保單的潛在債務很大程度上是在計算之內,而投資回報卻取決於長債利率,最近長債利率回升,對銀行來說固然有利,但論到直 接受惠,首選還是跨國保險公司。你可能認為我是盲了心眼,看不見美國的失業率仍在上升、企業不停發出盈警,以及昨日的跌市。這些我都知道,但我只想重申, 決定資產價格的,除了盈利前景,還有利率。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02

立論:公司通告豈同兒戲


2009-0731 AppleDaily





 

一 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可以有幾兒戲?7月27日下午開市前,零售商堡獅龍(592)突然宣佈停牌。翌日公司發表「控制權可能出現變動」的公告。27日當天上 午,股價已無端急升逾9%。28日復牌當日股價再急升4成,累計升幅53%。29日上午成交繼續活躍,3日總交易股數超過8300萬股,佔集團總發行股數 逾5%。扣除主席羅家聖家族持有68.58%股份,這幾日的總成交佔流通股份約16%。好戲來了,下午未開市前,堡獅龍的股份突然再度停牌。3日內第二度 復牌,昨日股價在4430萬股大成交下單日急挫14%,若以28日上午高位50仙計,相對昨日低位跌幅28%。在高位接貨的投資者,有超過一半已於昨日投 降。以昨日均價37.9仙相對之前3日均價47.5仙計算,過去4個交易日參與買賣的投資者,已出現423萬元變現虧損,連同尚未沽貨者的賬面損失,這區 區幾日的買賣,已令市場上超過750萬元財富轉移了。堡獅龍去年才賺6400萬元,這幾天的財富轉移相當於公司一個半月的盈利。

監管機構應關注

事 件內情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不過,單從常理推測,若真有一位認真的「有意投資者」洽購堡獅龍的控股權,竟然會在短短兩三個交易日內出現重大的變故,這實在 是一件頗不尋常的意外。若對方只是茶餘飯後半開玩笑表示有意收購,董事局大概不必大費周章公告天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罷?或者監管機構應該聯絡一下公 司的管理層,了解一下過去幾天的公告「表達的意見乃經審慎周詳考慮後始行作出,並無遺漏其他事實致使本公佈任何內容含誤導成份」,以息公眾投資者的疑慮。 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05

立論:逆向智慧炒盈警股 林少陽


2009-08-04  AppleDaily





 

近 日市場興炒盈警股,炒作方式是「趁壞消息入貨」,而且預告上半年蝕得越勁的上市公司,股價升勢越是厲害。這究竟是甚麼道理?投資者似乎認為它們的盈利已衰 到貼地,理論上冇得再衰,而且會絕地反彈。事實上,最近發出盈警的,主要是航運及工業原料行業,它們受累於出口萎縮,上半年不是盈利大幅倒退,便是出現嚴 重虧損。最近美國樓市在低位見到承接,成交急增,積壓多時的存貨逐步消化。過去兩年新屋動工不斷減少,減速為近40年所罕見,個別發展商寧願停工封盤,也 不賤賣物業。看來,美國樓市有機會出現一個小陽春,這將推動住屋相關進口需求,例如進口建材、家居維修、傢俬及家電等產品的需求。投資者不妨加上一點想像 力,看看那批在香港上市的出口股份,將受惠於以上的需求回升。若不想動腦筋,相信最直接受惠的,會是集裝箱貨運、公路、碼頭及運輸相關行業。

留意出口建材航運股

此 外,與工業出口直接相關的建築及工業原料(例如鋼材、銅、鋁),亦可能間接受惠於出口需求。當中尤其以建築材料及家居維修等相關行業,最能受惠於國內及美 國的樓市見底回升。本欄曾經提過,鋼鐵行業將受惠於鐵礦石減價,同時亦受惠於國內房地產市場復蘇。若以當時市場平均盈利預測,投資者應該不敢買入這批鋼鐵 股,因為今年預測市盈率都是數十倍。投資者如果等到分析員提高盈利預測,看過詳細的分析報告才買貨的話,股價已經較低位回升數以倍計。因此,正當分析員仍 然忙於向下修訂航運股的盈利預測時,用真金白銀投票的投資者,取態卻剛好相反。你選擇相信紙上談兵的分析員,還是用血汗錢投票的市場?

主要航運股昨日表現

‧ 中國遠洋(1919)昨收報:12.34元升幅:10.18%‧中海集運(2866)昨收報:3.33元升幅:9.90%‧中外運航運(368)昨收 報:4.14元升幅:9.52%‧太平洋航運(2343)昨收報:6.25元升幅:7.02%‧中海發展(1138)昨收報:12.42元升 幅:5.79%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2

立論:吸取教訓迎接新挑戰 林少陽

2009-08-08  AppleDaily






 

昨 日午飯,路過公司樓下一間有份參與銷售雷曼迷債的中資銀行,感覺怪異,想了一會才記起,最近這條街沉默了下來,是因為少了一班熱心的雷曼迷債苦主,在此表 演街頭藝術。如無意外,雷曼迷債事件應該可以隨着銀行的賠償方案,就此告一段落。富婆與瑞銀的官司雖然有趣,在目前的市場氣氛之下,讀者不是忙於炒股,便 是追睇「o靚模」,那有心情聽過氣新聞?絕大部份的投資者,都是善忘的。然而,要成為一位非典型的成功投資者,在激情過後,是時候痛定思痛,最近傳媒亦由 一面倒狂插銀行,轉為報道受害者的反思。這期壹仔便訪問了一位炒燶ELN的退休人士,蔡東豪先生亦引述理文造紙(2314)老闆,李文俊先生在金融海嘯的 心路歷程。前者是一位本來腳踏實地的退休影音店老闆,在虛榮心作祟下,由服務不周的星展轉投服侍周到的恒生私人銀行懷抱,結果如何不必細說,讀者應該大概 估到結局。

雷曼事件的反思

幸好,苦主在控訴銀行是吸血鬼之餘,亦知道「牛唔飲水唔㩒得牛頭低」的道理。後者的公司剛宣佈走出 谷底,李先生並未為今次大難不死而鬆懈。即使是吸收過相同的教訓,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應,可以是將過錯諉過於人,亦可以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最難 得是吸收過深刻教訓之後,以後做事加倍審慎之餘,仍有勇氣再次站起來接受挑戰。與其奢望銀行良心發現以客戶利益行先,不如自求多福以後帶眼識人。這個世界 沒有免費午餐。若服侍你的客戶主任對你態度太過殷勤,好應該提高警覺,想想手中那杯咖啡,隨時代價不菲。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5

立論:恒隆港鐵分樓賣富啟示 林少陽

2009-08-17  AppleDaily






 

近 日的城中熱門話題,除了賭王何鴻燊的身體健康及猜測誰是五太之外,同樣內情曲折離奇的,還有港鐵公司(066)與恒隆地產(101)破天荒瓜分九龍站樓盤 「君臨天下」貨尾單位,更醞釀出相同樓盤,手足相殘的現代版「玄武門之變」。過往,港鐵一向都與發展商拍住上,由發展商拍板負責賣樓,港鐵就坐定定等收 錢。今次港鐵為甚麼會破例兼「攞苦嚟辛」?實在令人費解。內情如何,相信比誰是五太更難猜度。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今次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收到不錯的廣告 效益。據報,兩家公司分開推盤至今,已售出40至60%單位,效果相當理想。恒隆手上的內園樓景單位,亦賣到萬四元一呎,令人嘖嘖稱奇。恒隆在本港的發展 物業不多,除了九龍站君臨天下及西九龍浪澄灣兩個大型項目之外,較大型的就只得跑馬地藍塘道待發展地皮。西九碧海藍天及何文田君逸山兩個項目的貨尾,數量 無足輕重。

樓市即將見頂?

恒隆財政健全,是極少數處於淨現金水平的本港上市發展商(記憶中只得恒隆及冷門地產股大昌集團 (088)手頭現金高於負債),根本不急於賣樓。巧合地,大昌近日亦積極推售其舂磡角的豪宅單位。除了少數財困被迫賣樓例子,發展商賣樓都是希望賣得好價 錢,至於是否天從人願,卻是另一回事。恒隆往績不錯,但亦不是每次都摸頂賣樓,事實上君臨天下第一批買家,至今賬面利潤便不錯。今次恒隆賣君臨天下,與過 往攤長慢慢賣的手法大相逕庭,與港鐵分家產賣樓,更不尋常。樓市是否即將見頂,很難說,但準買家不應被最近熾熱的市況影響判斷力,真的要計得掂條數,才好 入市。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