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 資跟理財,絕對是兩碼子事。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兼顧人情與理智。總結兩者的力量,可稱之為市場觸覺。擁有市場觸覺的人,通常具備豐富的想像力與聯想 力,可以將一堆看似沒大關聯的獨立事件,串聯成為一個連貫的故事,並精準地推算出故事的結局。如果電視連續劇《心計》(The Mentalist)男主角Patrick Jane真有其人,我相信他有潛質成為一位偉大的投資者。 我只說有潛質,因為始終投資跟偵案性質不同。偵緝案件,每宗都是獨立案例,做完便收工;投資市場上每天發生的事件,卻沒有明確的起點與終站。要成為偉大的投資者,除了具備準確的市場判斷力及執行力之外,還需要無比的毅力,因為只要稍微失準或準備不足,很快會落後於形勢。 投資須具市場觸覺 以 上分別很重要。最近重遇舊老闆,他離開一手創辦的科網公司後,另立一家賽馬博彩公司,透過精密統計分析,計算出那些賽事出現賠率漏洞,讓他的電腦系統持續 錄得正投資回報。他曾經嘗試將賽馬電腦系統分析應用於股票市場,結果並不成功,因為解決不了「值博率」的問題。與賽馬不同,投資沒有起點與終點,亦沒有固 定的賠率,因此無從評估風險與回報。即使機械式定下止賺與止蝕位亦徒然,事關先穿底後破頂的情況屢見不鮮。 要理財有成,需要縝密的心思、周詳的計劃及數十年如一日的耐性。畢菲特之所以能夠以其投資事業,長期高踞世界第一二首富之列,正因為他能兼擅投資與理財,以及夠貪錢。 林少陽 |
| ||||||
昨日講到投資很深奧,希望不要嚇怕有志成為基金經理的後生仔女。我確實相信投資是一門專業,而且對很多業餘投資者來說,最佳投資方法就是化繁為簡,定期定額投資於指數基金,其實已無形中將投資行為轉化為理財行為。 投 資跟理財的分別在於投資必須冒險,而理財就如處理家庭及企業的財政,雖然繁瑣亦沒有逼切性,但就是因為這些細水長流的日常理財紀律,決定了我們的退休生 活。最近看到一篇報道,說明成功人士與普羅市民最重要的分別,在於成功人士將精力集中處理「重要但不逼切的事務」,而普羅大眾卻花費大量精力於「逼切但不 重要的事情」,結果是大部份人每日營營役役,卻都在處理看似重要,但對自己未來生活沒有重要性的事情上。 定期投資指數基金降風險 我 認為,個人理財可歸類為「重要但不逼切」的事務。因此,如果你經過多年實驗證明自己沒有投資天份,最穩當的方法是定期定額投資於一籃子藍籌股票或指數基 金,可以減低股市價格上落不定的風險,同時得享優秀企業優於經濟增長(經驗證明,大藍籌的盈利增長高於經濟增長)的成果。 每次聽到股市大淡 友「如果你1973年高位摸頂,可能冇命等到返家鄉」的言論,我都不以為然,因為你必須很幸運才能成功摸頂,何況有理財紀律的投資者,如能堅持定期定額投 資於大藍籌,不消三數年便能翻本。要退休生活無憂,你需要的不是Patrick Jane的偵探頭腦,而是量入為出定期投資的理財紀律。 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 ||||||
4樓提及
賠率一賠七 <-- 有d標題黨lor...
6樓提及
咁個risk neutral prob都係1/7 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