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什麼還是有一些「股神」仍然能保持屹立不倒的姿勢呢?
比如,我前幾天有幸在一個投資者交流會上見到了一個傳說中的投資預測者。這個帶著眼鏡一臉疲態的中年男人,話很少。由於我離得遠也沒有聽清他說什麼,甚至有很長時間我懷疑他根本是睡著了,但是會議結束後,和我同去的人都說:「收穫很大!」
這種收穫很大的反應甚至讓我嫉妒。對於在熊市中依然屹立不倒的那些投資預測者,我花了些時間,總結了一下他們的招式,我相信這些對於想成為「股神」的人是很有幫助的。
做熊市中的股神最好面無表情,最差的表情是笑呵呵的—市場都這樣了,你還笑—最高境界是那種類似於在祭奠祖先場合裡出現的豬頭,不管別人怎麼動情地呼號,它總能保持一種表情,或者沒有表情。據說現在有這種切斷面部表情神經連接的手術可以做。
你說的話要表意含糊,在不同情境下一句話可以有36種理解。最好找一個筆記本,專門做一個自己這種含混表示的記錄,要不股神自己也會忘了自己說了什麼—股神也是人啊。
最好背熟一些描述大自然景色的古詩,用法是:「×老師,你看市場會怎麼發展?」你說:「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啊。」這句話就足夠讓問話者領會和琢磨一陣的。
最好可以運用一些中國文字的拆解技巧,這裡最著名的例子是:「德」字就是14個人一條心……這種拆字話題只要智力正常的人就可以用一個下午編出120
條來。比如「投資」的「投」,就可以拆解為「還可以再買幾手,兩次才能見到真正的收益」。總而言之,都是不靠譜的屁話,但是,就是有投資者對這個感興趣。
找到最佳求生通道。如果投資者對你提的問題,你根本就不知所云,那麼你就可以把這個難題推給政策當局,或者市場情況。具體操作大概是這樣的:比如,
「×老師,你覺得轉融通會造成市場波動加大麼?」「轉融通,我們的市場,轉融通,呵呵。」—這是你唯一可以笑的時候—你這樣做的意思是「你懂的」,這種方
法一般會奏效,虔誠的投資者也會哂笑,表示「他懂的」。
利用互聯網,建立個微博,然後再自己扮演崇拜者在自己的微博上不斷地說崇拜的話,然後再買些粉絲。
最後,如果你想成為草根股神,只是出於你對投資這個屌絲行業的熱愛,或者出於虛榮,那還是乾脆算了吧,因為這個成本太高了;而且我經常懷疑「草根股神速成法」有讓人更年期提前的副作用。
目前股市據我們的觀察和研究,就是典型的熊市第三期,它具備熊市第三期的所有要素。6月27號我在廣州同廣州證券和謝百三教授以及炒股的十幾人吃晚飯,大 約吃了接近兩小時,大家談股市的話題卻佔了不到整個話題的百分之十,業內人士都不談論股市,說的都是和股市不相干的事。第二個現象就是管理層不斷的出利好 措施或者不斷的喊話提振股市信心,但市場卻一跌再跌,毫無反應,繼續下跌,這就正好印證了熊市三期對任何利好都不會有反應。第三,目前,絕大部分投資者都 是嚴重套牢,幾乎沒人願意炒股,市場極度恐慌,一買就套。第四,從財務指標看,很多股票已跌破淨資產,現在買銀行股就等於開銀行(包括一些壟斷的行業), 這就相當於,我們現在買這些股票就相當於自己在開這些公司。第五點,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一些公司的可轉債都在面值以下。第六點,普通投資者和輿論都在給投 資者算賬,說投資中國股市十年都不盈利的言論。第七點,近期又有很多股票加速下跌,殺傷力很大。以上現象都具備熊市第三期的所有要素。第八點,人們都在罵 股市和基金
微博上看到:
尼采曾說過,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我用在投資上解釋就是:投資也和樹一樣,紮根在深深熊市才能在未來獲得更高更壯的枝繁葉茂。關鍵是我們必須有扎深根和向上成長的定力和堅持!
正如大師們的點撥,巴菲特曾說:大多數人靠腦袋賺錢,我是靠屁股投資。彼得林奇則說:「在股票市場上,耐力勝過頭腦」。
投資的魅力就是:在不確定中找確定!--世界其實沒有哪一天是運行在絕對確定之中的,因此這裡的確定也就指的是相對確定,一些拉長時間看是大概率發生的事件。牛熊轉換,價值的高底轉換這是大概率事件,因為這個時間週期稍長,因此我們才有長期持股之說,才有投資需等待煎熬之說。
華爾街的一般熊市定義:與最近的頂部最高水平相比,已經下跌了20%以上,即進入熊。如:2008年7月10日,標準普爾500指數與其去年10月份的最高水平相比,已經下跌了20%以上,此舉表明其已經開始陷入了所謂的「熊市」境地。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已經下跌21%之多,並於7月2日開始跌進熊市。
而我們市場並非成熟市場,漲跌還是比較激烈的,佐羅認為的熊市:如果前期是一個指數3倍以上的大牛市,在頂端下跌50%以上之後才會出現個股的普遍較高的投資價值,如果前期只是一個指數翻倍或接近翻倍的狀況,指數下跌30%左右才可能出現個股很具投資價值的狀況。
以上只是價值認定的輔助情況,最根本的還要看企業的具體基本面和股價之間的性價比關係。但幾乎所有的價值投資人都不可否認的是逆向投資,逆向投資就是在大 眾不情願買的時候買入,在大眾不情願離場時候離場!紮根在深深的大熊市是最能有效貼近企業價值的最佳方法,是最適合像佐羅這樣學識不高,企業分析功底不紮 實的普通投資者。
當你按照「長期持有股票」的金科玉律買進股票時,有沒有想過「長期」應該是多長?就在10年前,標準普爾500指數位於1164點,上週五該指數收於1239點,折合成年率的平均回報率為0.63%。按照這個速度,你在股市上的本金還需要111年才能翻一番。
與此同時,鑑於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已比去年10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20%,本報和華爾街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宣佈美國股市正式進入了熊市。我認為這是胡說八道。我們已經經歷了幾年的熊市了;2000年初時的道瓊斯指數比如今高了近600點。那麼人們認為幾乎不在話下的美國股市10%的年回報率呢?根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數據,為了賺取10%的長期回報率,你至少需要在19年前買進股票,並一直持有至今。
一、1993-1996年的大熊市
二、1997開始的熊市
熊市回憶錄(二)——2001年—2005年的熊市(2008,9,23)
——2001-2005的熊市反思
——熊市期間「頂底」的經歷
1997年5月的見頂
1999年5月的「見底」
2008年以來的熊市(此文寫於2008,10,25)
1。大量的「虛擬」公司產生了。市值超過其帳面值的10倍以上,我把它叫做「虛擬公司」。去年8月份,我發了一個貼《"虛擬"公司研究》,發現這些公司居
然大部分來自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如地產、航運、金融、化工和材料,……。這個世界變了?最基本的道理都變了?還是我的認識落伍了?
2。業績好得不可思議。讀一些公司07年報表時一個典型的感覺時,各週期性行業的公司業績群體性的出現極高的超額收益。可這些公司哪有哪怕一點意義的競爭優勢呢?難道今後競爭沒有了?
但資本市場卻不會顧及大家的喜好。這些股票倒下了。今後還會起來嗎?資本市場並不是象鐘擺一樣的震盪遊戲。有些公司股票一旦見頂,可能就是永遠的頂。去年
年末,我寫了貼《歷史之鑑——97年績優股倒下的回憶》,擔憂一些股票不但見頂,而且可能是永遠的頂。為什麼上一輪牛市的「最的紅股」往往到下輪牛市仍然
一蹶不振?其中蘊藏著什麼資本後面的深層道理?
——熊市日子裡的酒後話(2008,10,16)
1949年新成立延伸到現在的中國,又什麼沒經歷過?歷次的政治漩渦運動;三年餓死成千數萬人的自然災害,兩個超級大國輪番的核戰威脅、幾十年的全面經濟
封鎖……中國還是在連鐵釘都不能生產的基礎上硬是建成了世界上不多的具有獨立配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兩彈一星。「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
決了」——毛偉人的豪邁在中國人這裡該實現的都實現了。看看世界上到目前為止,還有沒有第二個在全面封鎖的情況下不但能搞出「兩彈一星」,還能建立獨立的
工業體系、敢於對最強的列強說「不」的國家?!
……
——既然是酒後的話,就不必太較真。
——凱恩斯在股市大崩盤時如何應對?(2008,10,24)
——有些事情,比如世界末日,是無法防範的風險,所以擔心也沒有用。
——如果我們逃離了股市,一般不會立刻回頭,等到回去時總是已經太晚了。如果復甦真的到來,我們肯定會被甩在後面;而如果復甦永遠不來,那就怎麼做也沒用。
——從我們的信譽等等角度來考慮,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錯過了復甦的機會。
——傳統的原則是:投資機構在熊市時應當儘量搶在別人前面清倉,但這種做法的後果令我躊躇。當清倉總的來看不太可能時,爭相拋售將導致整體系統的癱瘓,使熊市更加嚴重。我相信有時我們應當繼續持有,而不是試圖斬倉。
——2009年開始的熊市(2012,9,20)
與此同時,那些代表著未來「轉型」經濟業務的公司——由經濟的「數量」轉而為提高經濟的「效率」的行業,則似乎在繼續著2006-2007年以來的牛市。 其中,這類公司大多數都是些中小類公司。還有一類股值得一提,那就是既與4萬億投資無甚關聯(甚至是競爭關係),而又與未來經濟轉型無關的公司——公用事 業股,如港口、機場、鐵路運輸類股,則似乎完全無視市場的總體反彈,而是「我行我素」的長期陰跌,新低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