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人要換腦》Google大神 讓學習大翻轉 台灣想接軌國際 要從知識導向轉進4C

2014-06-23  TWM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惟,讓老師的成就建立在學生拿到高分上;不過在人人都能搜尋知識的現代,每個人更需要的是帶著走的能力,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也需要修正。

撰文‧孫蓉萍

「東北三寶是人參、貂皮、烏拉草。」四、五年級生在讀中學時,應該都背過這句話,到現在都還能琅琅上口。但若你現在還這樣說的話,一定會被笑落伍了!因為早年烏拉草能保暖防寒又唾手可得,隨手就能塞進鞋裡禦寒,但現在物資不虞匱乏,烏拉草這個寶,已經被經濟價值更高的鹿茸取代。

台灣教育特色以知識為導向,但是隨著科技發達,找知識可以求助「谷歌大神」;而且知識會過時,就如「新東北三寶」的出現,當年費盡心思背下來的知識,轉眼間走入歷史。

精算課程時數

思考如何達到最佳效果 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只教「知識」,老師能比得過「谷歌」嗎?時代不同了,老師們要傳授給學生的,應該是「帶著走的能力」,而不是隔幾年就過時的知識。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現在世界主要潮流是以『能力』導向,包括美國、澳洲等國都是如此,但是台灣教育還是以知識為導向。」尤其,台灣中學幾乎要把這輩子所有的知識學完,數學從幾何、向量到微積分,英文所有文法從淺到深,每一個重點都要教到。

當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知識,結果跟不上的學生被老師放棄或自我放棄,從此對學習敬而遠之。今年國中會考結果顯示,全國考生二十六萬多人中,約九萬人英文和數學落在待加強的C級,可以預見,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未來會對英文與數學重燃興趣。

四月底剛公佈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中,也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多元適性和彈性的能力;但是,課綱是課綱,以目前課程設計來看,這些課程與核心能力間缺乏關聯性。

陳超明說:「各國在設計課程時,都會依照科學依據來排課。例如有調查結果顯示,外國人學習英語時,上一千二百小時的課就能溝通無礙,那麼假設我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上英語,到高中畢業的十二年之間,每年應該上多少小時英語課就非常清楚。」但台灣的課程設計,沒人可以提出學生們上什麼課、上多少時數、可以擁有什麼能力。現在,誰來決定上課時數?多半是由各科教授決定,而每一科教授都認為自己本科很重要,到最後只會把所有時數都塞滿,而且還有人認為時數不夠。

重視思考過程

如果方向正確 即使答案算錯也不扣分教育要達到能力導向,老師是靈魂人物。台灣傳統的教學法,就是老師在上面講課,照本宣科,認真的同學專心聽講、寫筆記,聽不懂的乾脆趴下來睡覺。對照美國等其他國家,上課由老師自行決定教材,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筆記,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黃乃熒認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為老師可以看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內容和進度,不會為了給家長一個交代,而永遠在趕進度。

以歷史課為例,同樣是二次大戰,台灣老師的授課方式是在課堂上講解教科書上內容,要求學生熟記相關人物、年分、來龍去脈等,以因應未來考試。換成美國課堂,老師可能要求學生們針對某場戰役先做研究,在教室內或課後互相討論,自然就能培養出對歷史的思考和批判能力,特別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再深入研究二次大戰史。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容易有自己的想法,不會人云亦云。

美國教育重視的是思考過程,而不是標準答案。黃乃熒回憶說:「我在美國讀書時,因為不習慣用電子計算機,考題的數字又很大,經常按錯鍵,以至於答案錯誤;不過老師看我的演算過程正確,就不會扣我分。」當然不是每個學生程度都很好,遇到跟不上的學生,美國會有補救教學,而且作法和台灣很不一樣。

黃乃熒指出:「美國學校補救教學中心的老師和教材,都和原先不一樣,這樣才有效果。因為知識是冰冷的,教育是教『人』,不是教『物』。學生要接受一位老師的知識,一定要先接受他這個人;如果學生討厭這位老師,這位老師就無法進入他的世界,不可能教會。所以一名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如果面對的是同樣的老師,也就很難期待有所突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 Bloom)把教育目標中的認知領域分成三級,最底層的是記憶和理解,中級是分析、綜合、批判,最高階的是應用和創造。美國之所以有那麼多創意人才,原因之一即是採用這樣的教育模式,讓一般人習慣思考。台灣人在記憶和理解這一層奠基深厚,也是一種優點,只是要進一步發展,勢必要再往上跳一個階層。

老師也要進修

靠評鑑制度養成老師積極提升的習慣比起填鴨式的教育,老師要自行規畫和設計課程,難度其實更高。關於如何提升老師的能力,台大師資培育中心教授王秀槐建議:針對初任教師,實施引導方案(Induction Program)。她解釋說:「初任教師可塑性最高,吸收新知能力最強;而他們的經驗比較不足,透過一些培育計畫,他們的能力可望呈跳躍性地升高。由於規定三到五年後會評鑑一次,這段期間內,他們會戰戰兢兢地努力當一位好老師,逐漸養成習慣,以後即使不再有評鑑的壓力,老師們也總是會積極進取。」傳統的教育重視3R能力,也就是讀(reading)、寫(writing)、算(arithmetic),但是隨時代演進,加入4C才跟得上世界潮流,亦即溝通(communication)、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合作(collaboration)和創新(creativity)。老師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時時記得與這些目標連結。

王秀槐曾經到中國觀摩教學,兩相比較之下,她發現:台灣老師有心想讓課程活潑而帶學生做活動,但這些活動內容設計往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中國老師不一樣,他們會從課程最基本的設計原理開始,就不斷問「為什麼」,絕不偏離目標,也能有效達成教學目的。

台灣教育常被批評為死板,而美國教育也有令人詬病之處,王秀槐認為理想的教育模式,應該是中西合璧,採取雙方的優點。「東方人的品德教育很好,我們的學生負責、努力、有紀律,德行佳;另一方面,西方人以心智取向,教學有彈性,有自己的見解。」兼具兩者優點,將是提升台灣教育最好的解方。

除了聽說讀寫 還要溝通、創新能力──各國訓練學生各項能力的標準澳洲 歐盟 美國 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

3R能力

(讀、寫、算) ● 應用數學概念及技巧的能力 ● 應用數學與科學的基本能力● 學習如何學習 ● 具備基本學科內涵 ● 學會求知

4C能力

(溝通、批判思考、

合作、創新) ● 蒐集、分析與組織資訊的能力● 溝通表達與資訊傳達的能力● 規畫及組織活動的能力

● 團隊合作的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具母語與外語溝通能力● 具人際、跨文化以及社會能力

● 具備企業與創新精神

● 文化表現

● 學習與創新:

創造與創新、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溝通與合作● 生活與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進取心、生產力、領導能力 ● 學會做事 *

● 學會共同生活

● 學會自我發展

● 學會改變適應

ICT能力

(資訊、溝通、技術) ● 應用科技的能力 ● 具數位能力 ● 具資訊、媒體與科技素養 ● 學會做事 * 註:* 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的意涵包括「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與「創新、創業精神」等面向,故分為4C與ICT兩類。

資料來源:《從3R到4C:淺談21世紀能力的發展與趨勢》,資策會數教所╱黃子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0

台灣想打亞洲盃 先搞定反洗錢防線 金融業把關客戶背景 連總統也不能輕放

2016-03-07  TWM

「洗錢」已成為國際金融圈關注的焦點,台灣金融圈一七年也將面臨國際反洗錢評鑑,專家說,萬一過不了,台灣金融業的外匯交易業務,恐是死路一條!

近來,除了歐盟表示將考慮廢除五百歐元面額的大鈔之外,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也呼籲,美國應該註銷面額一百美元的紙鈔。這兩個改變的共同目的之一,都是為了防制洗錢;而對台灣的銀行業者來說,加強防制洗錢的力度,如今更已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一九八九年成立的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台灣雖不是成員國,但它下轄組織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台灣卻是創始會員之一。APG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對會員國的評鑑,○七年,台灣評鑑成績六十分,低空飛過,勉強通過;一七年,將進行下一次評鑑。

「這次評鑑是近期金融圈最煩惱的事,因為如果未能通過評鑑,台灣可能被列為洗錢高風險國家,和伊朗、伊拉克同等地位,台灣將來做外匯交易則會是死路一條!」說話者是擁有「國際反洗錢師執照」的敦陽科技資深處長林智強。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為慶祝成立二十五週年,日前舉辦系列講座回饋社會,其首發的「FinTech數位金融資安研討會」上,董事長周吳添表示,「近期大陸銀行業者來台灣參加研討會,主動指定反洗錢作為主題,顯見其為國際金融重要趨勢。」林智強因而受邀,解析這個攸關台灣銀行業國際業務空間的關鍵課題。

洗錢是怎麼一回事呢?嫻熟洗錢流程的林智強舉了簡單的例子,「你走在路上,撿到一百萬元,存到銀行,分批領出來,這就算洗錢了。」

評鑑重點:三流程

一旦存進銀行 防不勝防

對著台下的金融業人士,林智強從三個流程,解釋金融機構可能會被認定為「防制洗錢不力」的三道關卡。

第一階段是「處置」,就是「將不法所得進行初步加工」,加工的目的,是讓不法所得變得「更容易控制」,「把錢放到銀行,而銀行收了,就完成了洗錢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多層化」,要讓這筆錢的模樣變得「模糊化」,經過層層金融交易隱匿資金來源,從而將非法所得與其真實來源分離,例如投資保險、股票、債券、不動產等。

第三階段是「整合」,將資金從第二階段的「多層次」管道中,再轉向「正常」的經濟活動,創造正常的收入,「也就是說,當我把錢拿出來花的時候,它已經是乾淨的。」雖然一趟洗錢工程必須經過三個階段,但在多元化的金融時代裡,只要通過了第一關──存進銀行,後續的洗錢手段往往也就防不勝防,因此林智強也說,要防制洗錢,最難的部分,就在於「如何聚焦高風險分子」。

目前,銀行規定存入五十萬元以上現金,就必須向法務單位進行申報,「其實現在的問題不是銀行隱匿申報,而是申報過多,如同無效申報,一筆筆的進行查證,等於浪費資源。」因此,反洗錢系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建立黑名單。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歐盟、聯合國等,都建有洗錢高風險分子的黑名單。

最難關卡:黑名單

政治人物列管、名字難辨

有趣的是,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也是反洗錢列管對象,「政治人物的名單也是比較難建立的部分,例如陳水扁、馬英九等都算在內。」林智強說。

有了名單後,銀行業者該如何進行識別?「你必須能夠判斷名字間的相似度,才能確定客戶的身分。」說來容易,實做起來「眉角」可多了,「例如今天有阿拉伯人來開戶,你根本連名跟姓都不知道怎麼分辨;又或者,在美國,Michael等於Mike,當對方以Mike來開戶時,你的系統就必須精準了解這點…。」基本上,一套反洗錢系統要有效用,就是做到「客戶風險的分級設定」,當金融機構確認客戶的身分後,最好能額外深入探究客戶背景,「除了國際組織固有的黑名單,還有許多該小心的客戶風險,例如,這個帳戶持有人是不是金融機構雇員,或者說承包商、供應商,他有負面新聞嗎?這些新聞會影響他的交易嗎?」凡此種種,洗錢防制要能達到國際要求,業者眼前正待進行的補強措施的確不輕鬆,無怪乎,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中信、匯豐、星展、澳盛等多家業者都對外招攬反洗錢專職主管人才;而相關業者甚至預估,光是要建置功能完整的系統,平均每家業者必須花費二千到三千萬元的經費。

不過,在國際間已把防制洗錢列為重要課題的大環境下,這些成本恐怕已是不得不花,「金管會要打亞洲盃,首先要落實反洗錢。」林智強進一步強調,「除了銀行之外,包括金融集團底下的證券、保險等部門,現在都應該具備反洗錢的能力。」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06

台灣想贏韓國 非懂不可的3件事 政策要翻轉》改善落後法令、留住人才 提高競爭力

2016-04-04  TCW

覺悟1:重點發展產業相似,韓國早我們三年準備!當出口衰退、經濟成長率每況愈下,韓國面對產業停滯與年輕人失業的困境時,卻展現了積極創新和升級的決心,是台灣的一面鏡子,也是一根鞭子。

事實上,準總統蔡英文提出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和韓國總統朴槿惠力推的「創造經濟」政策,無論是產業升級策略或重點產業上,都有許多重疊之處。這意味著,台、韓未來仍是在全球市場較勁的對手。

亞洲唯二的女總統,在擘畫未來重點產業時,皆以現在的優勢產業如科技、機械等作為基礎,往上升級,不約而同瞄準了新經濟,包括生技、新能源、智慧機械、物聯網等。

策略落實方面,當蔡英文計畫設立「五大創新研發產業園區」,從南到北,鎖定高雄的國防工業、台南的綠能產業、台中的智慧機械、桃竹的物聯網及竹北的生醫園區、南港園區等;那一廂,朴槿惠早已在韓國各行政區設立十七個「創造經濟創新中心」,推動產業創新、活絡地方經濟。

覺悟2:韓國中央到民間砸錢投資新創,台灣還在吵!

為了打世界盃、進軍國際市場,韓國挾國家資源,大幅補助新創和中小企業。同樣的,蔡英文也提出「政府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一起組成『台灣隊』來打國際盃。」但不同的是,在朴槿惠強力主導下,韓國大財團出錢出力,資助年輕人創業、帶領他們進軍全球市場。

反觀台灣,新政府計畫成立「類主權基金」,由政府專門機構管理,投資五大重點產業,並購併有價值的新創企業,但目前尚未推行,就已經備受爭議。從「類主權基金」組成的成員、資金來源、投資標的篩選等,都出現「可能圖利財團、虛擲納稅人的錢」的質疑聲浪。

對此,蔡英文的經濟幕僚、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解釋,「將來的產業發展,涉及國際間的合作機會,需要有一個國家級的投資團隊去評估。」覺悟3:法規綁手綁腳,已成創新路上的石頭!

人才和資金是創業的成功關鍵。但台灣的法令落後,一直飽受抱怨。

從第三方支付法規催生陣痛、募資平台適法過程、閉鎖型公司法規調整、外國白領引進台灣等事件,都凸顯了法規跟不上產業發展,造成資金與人才大量外流。

資源外流的證據是,二○一四年台灣資金淨流出達到五三○.五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專業人才外移占總外移人口六一.一%,高居全球第一。除了僵固法規,政策的落實與長遠規畫,是台灣經濟轉型的挑戰。

新政府意識到法規不合時宜的問題。「法令是一定要鬆綁的。」龔明鑫轉述,「蔡主席曾說,未來幾年可能是台灣財經法規變動幅度最大的時期。」舉例來說,《公司法》對新創業者不友善,已列為重點修法項目。龔明鑫坦言,「修改《公司法》是很大的工程,香港、新加坡一改就是好幾年,不過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等。」龔明鑫表示,新政府對《公司法》修訂的討論已久,可望縮短時程,「目前規畫年底就送到立法院,等到明年初的第一個會期,就可以趕快把它通過。」過去修法是「穿著衣服在改衣服」,現在「必須整體性地改」,展現了新政府對於推動新興產業、吸引投資的魄力。

「政策延續性,是韓國能夠長期投入、開花結果的關鍵。」熟悉韓國產業政策的工研院區域研究部經理陳志強指出,韓國政府會傾注國家資源,全力發展具有利基的產業和技術,且不受政權交替影響。

他指出,韓國在機器人產業每年投入十億元新台幣預算,持續二十年;台灣投入二、三年之後,看不見成果就放棄,將預算移轉至其他用途,結果導致台灣機器人技術落後韓國十年。

「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能否讓台灣產業脫胎換骨,仍是未定之天,但未來台韓在全球競爭的路上,仍會狹路相逢。而今,韓國走在前頭,台灣必須急起直追,才有機會取得勝利。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