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GDP核算方法將修訂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062

據新華網11月18日發佈的消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日前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修訂做出進一步闡釋。許憲春表示,我國將對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修訂。消息稱,統計局已制定了修訂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初步計劃和框架,最終文本將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公佈。新的核算體系將更符合國際慣例,並會擴大中國的GDP數值。

據報導,許憲春透露,國家統計局擬在五個方面對核算體系進行重點修訂,其中包括:將研究與開發支出計入GDP,核算實際最終消費,改進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核算方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入計入財產收入,將僱員股票期權計入勞動者報酬。

據《京華時報》報導,現階段我國GDP是按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要求進行核算的,該體系採納了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但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已經確立了新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統計標準SNA2008。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我國目前的核算體系已經滯後。而美國已經採用新的標準對2012年GDP進行了重新核算,結果是2012年GDP規模增加了3.6%。

據前述《京華時報》報導,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清傑認為,新的核算體系更與國際接軌,與國內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情況也更加符合。現在的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是有形財富的核算,有些被低估,把給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作為投資處理,能帶來GDP總量的增加,能更加全面反映國情。

周清傑表示,以前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計算主要採用市場租金法和成本法結合方式計算,僱員股票期權也因數少、難計算並未納入相關統計,採用新的統計口徑和計算方法後能更加準確反映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和勞動者報酬。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入計入財產收入跟三中全會精神符合,也能帶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住房統計將更真實反映高房價

據新華網消息,許憲春表示,修訂後的國民經濟核算中,居民居住自己擁有的房屋也要計算住房服務價值。

許憲春介紹,目前,我國採用成本法計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即通過計算房屋的固定資產折舊,以及日常維護、修理、管理費用得到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其中的房屋固定資產折舊是利用房屋建造成本與折舊率計算的。

許憲春表示,而今,隨著房屋租賃市場逐步成熟,房租資料越來越豐富,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改進現行核算方法,採用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市場租金法測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目前核算居住支出有兩種方法,一是市場租金法,即按市場上同樣類型住房的市場租金價格估算自有住房的虛擬租金。二是成本分攤法,即將購建價值分攤到每年的居住支出中去。因為自有住房建造成本一般遠低於現在的同類型住房市場價格,成本分攤方法估算的居住支出額可能偏低。

過去,由於我國租賃市場不發達,全國各地差異很大,所以國民經濟核算主要是以成本法核算為基礎,同時參考市場上同類住房的租金來估算。但數據與居民實際感受相比偏低,因此一直備受質疑。

改為市場租金法之後,核算中的人均住房消費支出一項有望增加,同時CPI中居住消費所佔的比重將上升,CPI將更真實反映房價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研發支出首次計入GDP

新浪網報導,此前,在11月16日的第十三屆中國經濟年會上,許憲春曾透露,在新的GDP核算體系裡,研發支出將計入將把研發支出作為投資形成固定資產,而不是生產其它產品的成本。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研發開支都作為投資。

許憲春解釋說,「把給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處理,不給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研發支出仍然作為中間投入處理,比如基礎性的,比如文史研究,至少在暫時不給所有者帶來利益,就不能作為固定資產形成處理。」

據《北京晨報》報導,在此之前,研發投入被視為一種產出的中間消耗,不被看作是固定資產投資,因此也不會納入GDP中來。而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將研究與開發投入納入到GDP中的「固定資本形成」中來。

據前述新浪網報導,許憲春表示,這一修訂將會帶來兩個影響。GDP總量將因此而增多。許憲春解釋,研發支出行業中間投入會減少,增加值變大,生產法和收入法統計的GDP總量會增多,「美國在這方面修訂使得它的GDP增大了2.5個百分點」。另外,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加,支出法計算的GDP總量也有所增加。

此外,該修訂還將帶來GDP行業和需求結構會變革。許憲春稱,因為各行業研發支出佔增加值比例不同,會出現投資匯率上升,消費率和淨出口率下降的狀況。

而在答新華網的採訪中,許憲春補充表示,近年來,我國研究與開發支出數量增加很多,研究與開發活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其資本屬性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有必要依據2008年SNA,將研究與開發支出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計入GDP。

據前述《南方都市報》報導,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這一改變也將提高新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過,由於中國的研發投入比美國少,由此帶來的GDP增幅可能僅比美國稍低。

據前述《北京晨報》報導,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支出為10298.4億元,佔GDP的比重為1.98%,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國中西部地區一個欠發達省區的總產出,也相當於一個全球排名第50位左右的國家產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41

【社論】分享經濟亟待納入統計核算

移動互聯時代,社會生活與經濟運行模式日新月異,順勢出現的分享經濟,數年間即現蓬勃發展之勢。

這也給經濟統計和GDP核算帶來了新的挑戰,7月2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提出要不斷完善新經濟測算方法、統計指標體系;國家統計局昨日亦宣布,中國正式根據新的國際標準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

分享經濟是移動互聯時代興起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發端於歐美並逐漸走向世界,主要通過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實現個體之間直接的閑置資源使用權交易,抑或通過租、借一種商品和技能來享受其提供的服務。當前頗為盛行的分享經濟主要有網絡預約拼車、自有車輛租賃、民宿出租、舊物交易交換等。在分享經濟模式下,閑置資源使用率得以提高,以網絡預約拼車為例,不僅能讓閑置的車輛資源得以有效利用,節約出行成本,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

此類經濟形態在我國已規模日顯。國家信息中心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分享經濟規模約為1.95萬億元,參與分享經濟活動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預計未來5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10%以上。以閑置市場規模為例,據第一財經發布的《2016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年保守預計將達4000億。

之所以分享經濟在當下中國如此火爆,甚至在眾多細分領域超過海外市場,在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市場相比於西方發達市場有更多的供需錯配、低效管理造成的資源冗余和需求痛點,以及中國經濟具有規模不經濟的特點。

反過來講,分享經濟能夠刺激新的消費需求,緩解經濟失衡的弊端,甚至可以說是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的革命。在供給側,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讓社會大量閑置的資金、土地、技術和時間有效供給,解決當前我國資源緊張和大量閑置浪費並存的現象;在需求側,分享經濟則能有效匹配消費者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滿足需求,消費者節省了大量的“搜尋成本”。

由於分享經濟在國內的滲透率仍不高,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且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以科學的方法納入國民經濟統計。不過,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主要通過企業法人和個體戶的生產來進行統計,而現行互聯網分享經濟的現狀是人人都可以成為生產者。由於GDP只測度最終產品或勞務的市場價值,這就使得分享經濟帶來閑置資源的充分利用、經濟運行效率的提升、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無法得到充分衡量。而且,用戶通過參與分享而降低的消費成本及賺取的收入,也不能得到有效體現,這些交易數據被排除在消費者價格指數之外,並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運行狀態。

當然,欲將分享經濟納入相關統計,目前尚有基礎工作需要完成。如缺乏與分享經濟相適應的行業分類,一般而言,分享經濟具有參與者廣泛分散、業態跨界融合、就業靈活等特點,現有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無法按照行業、領域、法人機構與分享經濟現象一一對應,自然也很難對分享經濟活動進行精確統計。同時,分享經濟已滲透到多個領域,傳統的數據收集和抽樣辦法也不能完全適應新業態的發展,難以形成一套標準的統計指標體系。

總之,準確把握分享經濟的發展狀況對決策層意義重大。因此,有必要探索構建一套可相對定量描述分享經濟發展,但又區別於現有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的價值衡量體系,讓分享經濟的價值在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得以體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48

國合會建議中國政府重啟綠色GDP核算 加速綠色稅改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2016年年會將向中國政府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這一系列政策建議計劃在9日的年會上討論通過。

國合會於1992年由中國政府批準成立,本屆國合會主席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擔任。國合會作為高層政策咨詢機構,主要任務是就環境與發展領域的重要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供決策者參考和采納。

在今年的《國合會2016年年會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草案(討論稿)》中,起草組表示,“綠色核算體系的建議在過去十年里曾被多次提出,但迄今為止進展有限”。

起草組認為,當前“應改革傳統國民經濟核算系統,納入生態環境價值評估,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全面的環境成本核算以彌補過度依賴GDP的政策缺陷,將綠色核算應用於生態補償制度安排、幹部考核以及落實‘十三五’規劃相關生態環境工作中去。”

綠色GDP,就是把經濟活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因素反映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將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退化成本、生態破壞成本以及汙染治理成本從GDP總值中予以扣除。其目的就是要彌補傳統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缺陷。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編撰的歷年綠色GDP核算報告,絕大多數沒公開。攝影/章軻

我國綠色GDP的研究始於2004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工作。2005年,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10個省、直轄市啟動了以環境汙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

2006年9月,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該報告是我國第一份經環境汙染損失調整的GDP核算研究報告。但後續的報告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員的質疑而流產了。一些官員對綠色GDP避而不談,甚至“談綠色變”,認為綠色GDP的說法很不科學,也沒有國際標準和通用的方法。

但這項研究一直在開展。研究結果顯示,2004年,全國狹義的環境汙染損失已經達到5118億元,占到全國GDP的3.5%;2008年的環境退化成本為8947.6億元;到2009年,環境退化成本和生態破壞損失成本合計13916.2億元,較上年增加9.2%,約占當年GDP的3.8%;而到了2010年,全國環境退化和生態破壞成本合計15513.8億元,約占當年GDP的3.5%。

在31個省市區的核算結果中,海南省環境汙染損失最少,占GDP的比例只有百分之零點幾。而河北省就比較差,占GDP的7%左右。如果按綠色GDP核算方法扣除的話,河北省的GDP幾乎是零增長或負增長。

去年3月,環境保護部曾對外宣布建立綠色GDP2.0核算體系的研究計劃。第一階段(2014-2015年),聯合各相關部門與研究機構,開展國際經驗學習借鑒、核算框架體系構建、技術規範研究及全國層面環境容量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初步建立政策應用體系,形成核算技術支撐能力,組織建立綠色GDP核算的相關技術規範。

第二階段(2016-2017年),為了檢驗綠色GDP2.0核算方法的可行性,選擇不同地區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內容包括環境成本與環境效益核算、環境容量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以及經濟綠色轉型政策試點。不同地區根據其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特征不同,可選擇不同的試點內容。

國合會上述建議草案還提出,利用3-4年時間,將生態文明理念、原則和規範納入憲法之中,建立生態文明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基礎和體系。強化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幹部考核制度,理順環境事務管理的行政交叉矛盾。推進省市間的綠色競爭。更多地利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農村土地管理和水資源利用,配合最近發布的綠色金融體系指南,建立相關機制,限制高汙染、高能耗企業融資渠道,確保綠色標準得到嚴格遵守。

同時,加速綠色稅收改革步伐,開展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補貼政策改革,取消對化石能源不當補貼。通過綠色信貸、差異電價水價、強制環境責任保險、專項獎勵基金等辦法支持環境績效好的企業。

國合會建議,註重運用新的技術、管理和實踐提高傳統工業部門運行效率,通過規制、稅收、關稅、出口限制等政策,提高中國現有工業體系效率和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在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基礎上,通過加強監測,推動企業信息公開,培育企業社會責任。通過綜合規劃,協同控制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物,如實施短壽命氣候汙染物(SLCP)控制措施,采取控制室內空氣汙染的環境健康措施。

國合會還建議完善刑法中對於環境犯罪的規定,結合中國環境保護現實需求,建議增加水環境汙染罪和汙染海洋罪等新罪名,增加危險犯的規定,防患於未然,把環境犯罪遏制在危險狀態剛剛露頭之際,發揮刑法懲治危險犯的先期屏障作用,並提升《刑法》中對於環境汙染罪的法定刑配置,至少配置到最高十五年有期徒刑,甚至無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88

GDP核算三步變兩步 究竟是個啥改革?

1月9日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了GDP發布制度改革的方案,總體方向是精簡,具體舉措是將GDP核算由三步變兩步。這項改革如何理解,第一財經為您一一道來。

按照2003年國家統計局制定的《關於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的改革》,中國的GDP核算和發布原來采用三步制,這三步是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

之所以采用三步法,是因為作為國家大數,GDP牽涉的統計數據太多,而原來數據靠地方層層直報的數據收集方式又受到資料到達時間的影響,因此匯總到統計部門的GDP計算資料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本著真實可靠的原則,統計部門會根據資料情況分步計算並修訂GDP數據,最終為公眾拿出一個準確的結果。

按照2003年以來的安排,初步核算數在當年12個月進度統計資料的基礎上計算,一般在次年1月20日左右發布,也就是公眾在年度國民經濟數據發布會上獲得的數據。初步核實數在統計年報資料的基礎上計算,於次年9月在《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最終核實數在統計年報、部門會計、財政決算資料的基礎上計算,於隔年5月和9月在《中國統計摘要》、《中國統計年鑒》及其他出版物上發布。

從這些年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來看,相對於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數會對其做一定程度的修訂。比如,2010年的GDP增速的初步核算數為10.3%,但統計部門當時梳理新統計資料發現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數據有所增加,因此在第二年9月將2010年的GDP初步核實數修正為10.4%。

隨著時代進步、技術提升,當前GDP核算已經從原來的地方層層直報變為一套表聯網直報,改革後的服務業統計制度和完善了的小微企業抽樣調查制度也比以往能更快更準地獲取資料,因此原來三步走的核算發布方式也有了改革的基礎。

國家統計局9日解釋,從實際工作看,初步核實數與初步核算數差距不大,並且在開展經濟普查或者核算方法發生重大變化的年份,通常不對GDP進行初步核實,而是直接進行最終核實,因此,使得初步核實這一修訂步驟的實際意義減小。此外,因初步核實與最終核實時間間隔較短,GDP數據多次修訂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因此,在1月9日的這份文件中,國家統計局取消年度GDP初步核實,將原來的三個步驟調整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

按照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新規,初步核算數於次年1月20日左右在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以及國家統計數據庫中發布;最終核實數於隔年1月份以國家統計局公告形式發布。

季度GDP核算的簡化步驟同年度GDP核算一樣,也簡化為季度GDP初步核算和季度GDP最終核實兩個步驟。季度GDP初步核算數於季後15日左右在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和國家統計數據庫中發布;最終核實數於隔年1月份在國家統計數據庫中發布。

按照現在公布的日程,2017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將舉行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在這一天,2016年GDP的初步核算數就將正式同公眾“見面”。

據新出爐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結果,被調研的經濟學家們對2016年度GDP的預測十分一致,21位經濟學家均認為2016年整體經濟走勢平穩,年度GDP將與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保持一致,為6.7%。經濟學家預測的準確性如何,咱們就等1月20日來檢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07

現行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大改革:取消初步核實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關於改革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的公告,指出隨著我國統計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基礎和核算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為更好地服務宏觀決策和適應社會需求,避免數據多次修訂給使用者帶來的不便,國家統計局決定對現行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進行精簡改革,由目前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三個步驟調整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並按規定發布。

一、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現行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年度和季度GDP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三個步驟。初步核實數是對初步核算數的修訂,最終核實數是對初步核實數的修訂。該項制度實施十多年來,對規範我國GDP核算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大力推進統計改革,建立了規模以上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制度,改革了服務業統計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小微企業抽樣調查制度。GDP核算所依據的基礎統計資料不斷豐富。同時,國家統計局積極采用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核算方法逐步完善,GDP初步核算數的準確性不斷提高。從實際工作看,初步核實數與初步核算數差距不大,並且在開展經濟普查或者核算方法發生重大變化的年份,通常不對GDP進行初步核實,而是直接進行最終核實,因此,使得初步核實這一修訂步驟的實際意義減小。此外,因初步核實與最終核實時間間隔較短,GDP數據多次修訂給使用者帶來不便,一些用戶對此提出了改進意見。鑒於以上原因,有必要改革我國現行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

二、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改革年度GDP核算和數據發布程序。

取消年度GDP初步核實。改革後,年度GDP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初步核算數於次年1月20日左右在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以及國家統計數據庫(http://data.stats.gov.cn/)中發布;最終核實數於隔年1月份以國家統計局公告形式發布。

(二)改革季度GDP核算和數據發布程序。

取消季度GDP初步核實。改革後,季度GDP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初步核算數於季後15日左右在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和國家統計數據庫中發布;最終核實數於隔年1月份在國家統計數據庫中發布。

除上述核算程序外,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發現對GDP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核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後,也要對年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修訂,並且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相應修訂。

改革後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實施。以往與GDP核算和數據發布程序有關的各項規定若與本公告有沖突之處,以本公告為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17

證金公司業績“腰斬” “救市資金”或未納入核算

本周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創業板一度大跌6%,隨後從盤面可發現大資金托市痕跡。過去的一年中,股市基礎逐漸恢複,股指波動趨於穩定,但“國家隊”的一舉一動仍直接牽動市場神經。

近日,曾經的“救市隊長”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公布了2016年經營情況,這讓業內一度認為“國家隊”救市成績單也體現在其中。不過,根據《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證金公司未經審計的2016年財報,救市資金交易情況可能並未納入財務報表核算。

證金公司曾在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稱,該公司2015年7月開始開展的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專項自營業務,不納入2015年度財務報表核算反映,該報表旨在反映該公司原有業務交易及其結果。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大概率延續之前的處理方式,救市資金未納入核算。實際上,對比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報中上一年度的數據,基本與2015年審計報告中的數據一致。記者向證金公司方面進一步求證獲悉不便回應。

2016年券商業績普遍“腰斬”,證金公司也未能幸免。2016年證金公司營業收入23.63億元,同比下降63.11%,凈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58.46%。

“救市資金”或單獨核算

1月1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網站公布了證金公司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這讓業內一度將財報所反映的業績與救市相聯系,認為救市成績單亮相。

根據證金公司2015年度審計報告,2015年度財務報表旨在反映該公司原有業務交易及其結果,專項自營業務不納入此財務報表核算反映;該公司2015年7月開始開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專項自營業務,總體上2015年7月6日之後進行的證券、基金買賣屬於專項自營業務。

上述審計報告同時顯示,證金公司專項自營業務與原有業務劃分的總體原則為:能夠界限清楚的業務及財務報表項目單獨認定,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利息支出、應付利息、借款、次級債、短期融資券等;未分賬核算的業務所涉及財務報表項目根據相關性原則認定,在原有業務與專項自營業務之間進行合理劃分,如:貨幣資金、利息收入、 應收利息、存出保證金等。

這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證金公司2015年度的救市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並未體現在該年度的財務報表中。而對於近期公布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是否也沿用了這一編制基礎,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應該不會有變化。

上述機構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邏輯上來講,2016年的財務報表應該還是沿用2015年的編制基礎,另外也可以對比2016年財務報表中引用的上一年數據是否與2015年的相一致,若一致,則大概率說明救市情況也未反映在2016年度的財務報表中。

為此,本報記者將未經審計的2016年度財務報表數據與2015年度的對比發現,前者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的貨幣資金、融出資金、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利息等期初余額均與2015年度的年末金額相一致,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等5個項目的上年金額也均為2015年度的金額;凈資本計算表中,金融資產的風險調整合計、其他資產項目的風險調整合計的期初余額也均與2015年度的期末余額一致。

證金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8日,是經國務院決定、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證券類金融機構。其首次被資本市場關註是自2015年7月6日,“臨危受命”肩負救市重擔,在二級市場開啟“掃貨模式”。之後,其選股標的一度成為市場一大風向標,稱之為“證金概念股”。期間有關證金公司減持傳聞屢屢引發市場騷動,反映了證金公司的持股動向緊密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也幾乎每臨季報披露窗口期,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持股動向就成為市場的一大關註點,以看其持股偏好、盈虧,抑或是借其進退觀市場穩定程度。不過,隨著證金公司的部分持倉被“騰挪”至匯金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等多個持股平臺進行管理後,證金公司的身影也逐漸淡出資本市場視線。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證金公司現身50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持股685.29億股,持倉市值為5486.4億元。

業績下降近6成

在成為“救市英雄”之前,證金公司並不為資本市場多數人所關註,獨家經營的轉融通業務利息收入是其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而這些業績才是其財務報表的真正主角。

證金公司是這樣描述其經營範圍的:為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為開展轉融通業務籌集資金和證券;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批準的其他業務。所謂轉融通業務,是指證券金融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證券公司,以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的經營活動。而證金公司則主要賺取的是轉手過程中產生的利差。

證金公司披露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3.63億元,同比下降63.11%,比2015年少了40.43億元,凈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58.46%。

而放大時間範圍到證金公司近四年的業績情況來看,2016年的業績相較更早的2013年和2014年則應該屬於回落到正常水平,2015年度的業績基數較大是主要原因。公開資料顯示,證金公司2013~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14億元、31.32億元、64.06億元、23.63億元 ;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70億元、21.81億元、43.79億元、18.19億元。

對於2015年業績分外靚麗的原因,上述機構資深人士表示,這與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火爆行情有關,彼時兩融交易規模屢創新高,轉融通業務規模也相應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的融資融券越逐月增加,從2015年1月份的1.13萬億元增加至當年6月份的2.04萬億元;而如今截至2017年1月19日的兩融余額僅為8959.98億元。

轉融通利息收入一直是證金公司的主要來源。證金公司2013年~2016年近四年的利息凈收入分別為12.93億元、18.55億元、22.86億元、17.5億元。2015年的利息凈收入也相較較高。

不過,從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2015年的該項占比卻最低,僅為35.69%。而2013年、2014年、2016年的該項數據分別為94.29%、59.23%、74.06%。這里的關鍵因素則在於,2015年的業績主要貢獻力來自於投資收益,該項收入達到41.17億元。

查閱證金公司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的投資收益明細發現,這41.17億元的收入來自於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投資收益5.21億元、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35.97億元。 而根據2015年審計報告描述,前者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及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後者則可能是因處置了長期股權投資,該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08

深圳首試研發支出納入GDP核算:研發投入相當於韓國

1月23日,深圳市統計局發布2016年經濟數據,並表示深圳目前是“研發支出納入GDP核算方法改革的全國唯一試點城市”。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深圳是2016年7月5日,國家統計局宣布中國正式根據新的國際標準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國內唯一一個試點城市。

在23日的發布中,深圳市統計局表示,深圳作為研發支出納入GDP核算全國唯一試點城市,嚴格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測算思路和方法對深圳市的數據進行了研究、試算。試算結果顯示,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2015年深圳市可計入GDP核算的R&D為498.80億元,占全市R&D經費支出比重為68.11%。

1月17日,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深圳研發投入由2010年的333億元到2016年的超過800億元,占GDP比重也提高到4.1%,相當於世界排名第二的韓國的水平。

許勤表示,深圳的創新載體數量2010年是419家,到2016年是1493家,現在的總量是過去的3.6倍。專利方面,PCT專利申請數量2010年大約5500件,去年大約2萬件,也是3.6倍,占全國總量50%左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方面,2010年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54家,到去年已經超過8000家,現在總量是過去的近6倍,無論增速還是總量都比較突出。

為什麽要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是國際通行的反映一國或一個區域科技研發實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

2009年,聯合國等五大國際組織聯合頒布了新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國民賬戶體系2008》 (2008年SNA),研發(R&D)支出核算方法調整是新國際標準的重要修訂內容之一。

在該標準出臺後,澳大利亞率先實施了調整。隨後,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紛紛響應,調整了研發支出核算方法,並相應對各自國家的GDP總量和增速進行了調整。當時,美國按照五大國際組織所頒布的《國民賬戶體系(2008)》制定了新的GDP核算方法,改變了研發支出(R&D)和娛樂、文學、藝術品原件支出以及養老金計劃赤字、住宅所有權轉移成本等的處理方法。其中,因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2012年GDP增加2.5%。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司長程子林在2016年7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歐盟國家都實施了此項改革,絕大多數OECD國家都已實施了此項改革,有的發展中國家如南非、印度等也進行了改革。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註,客觀上要求我們盡快實施新國際標準,以提高核算數據的國際可比性。

程子林表示,此項改革後,有利於更好地反映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他解釋說,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研發支出快速增長,研發活動對經濟增長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傳統的核算方法對研發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反映得不夠充分。新的核算方法將能夠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由原來作為中間消耗,修訂作為固定資本形成,體現了研發成果所具有的固定資產的本質屬性,即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生產活動中不斷得到使用,持續發揮作用。

程子林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改革是研發理念的重大改變,因為研發成果不僅僅是在當年的生產活動中發揮作用,而是一種影響未來的資產,而資產就是財富。核算統計有導向作用,改革後,哪個地方的研發投入多且研發效果好,其GDP就會增加更多。

深圳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更好地反映創新對經濟中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核算與國際接軌,國家統計局按照《國民賬戶體系2008》,改革研發支出核算方法,將能夠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不再作為中間消耗,而是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處理,將R&D支出納入GDP核算。

2015年5月15日,國家統計局專家組審議通過了深圳市提交的《深圳市R&D支出納入GDP核算(國家試點項目)研究報告》,標誌著深圳市承擔的全國“研發支出納入GDP核算”試點任務圓滿完成。2015年深圳研發支出(R&D)未納入GDP核算498.8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