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電話會議紀要:對液態奶影響大於奶粉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5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9 11:08 編輯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電話會議紀要:對液態奶影響大於奶粉,對乳企影響可控

主要數據:
  

① 奶粉進口量:2014年1-9月我國進口奶粉總量(包括全脂+脫脂)為81萬噸,其中來源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奶粉為3萬噸,占比3.7%,位列第三,進口金額1.5億美金,占比3.7%;
  

② 液態奶進口量:2014年1-9月我國進口液態奶總量(包括全脂+脫脂)為21萬噸,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液態奶為2.7萬噸,占總體進口液態奶比重12%,位列第二,進口金額3041萬美金,占比13%。
  

③ 奶粉單價:2014年1-9月我國進口奶粉到岸單價為4.96美元/KG;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單價為4.98美元/KG,新西蘭為5.03美元/KG。澳大利亞單價略低於新西蘭。
  

④ 液態奶單價:2014年1-9月我國進口液態奶到岸單價為1.07美元/KG;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單價為1.14美元/KG,最大的進口國德國為0.97美元/KG。澳大利亞到岸單價比德國單價高出17%。
  

⑤ 關稅:目前我國進口液態奶最惠國關稅在10%-20%之間,全脂和脫脂牛奶關稅稅率為15%。按照7元/L的到岸單價算,15%的關稅為0.5元,即關稅減免對每盒牛奶單價影響0.5元。

研究員觀點:

1、 總體而言,中澳自貿協定以及未來更多的自貿協定是國內相關產業和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客觀現實。能采取應對措施的企業還是好企業。

2、 自貿協定給乳企帶來的是壓力和機遇並存,機遇甚至大於危機。市場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國內乳業供給環節存在的問題,如果把生產環節同供給環節割裂,生產環節的企業尋找到更為經濟的原料供應,對生產環節是有利的,雖然現實情況不是那麽簡單,但實際乳企一定能在構建系統優化的生產加工鏈條當中受益。而在應對品牌消費端方面,高度穩固的寡頭市場結構對於把控市場走向十分有優勢,而當進口奶市場整體話語權逐漸滑向國內乳企巨頭手里,未來國內乳業的產品結構、渠道結構和市場層級都將是比較鮮明和合理的。


電話會議紀要:

中澳自貿協定的背景:
中國需要更好的貿易和投資環境,自貿協定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關系,中國同澳大利亞自貿協定從2005年就開始談。中國同時還在和韓國、歐洲等很多國家和地區在談。瑞士基本已經確定,歐洲幾個國家也在談,簽訂自貿協定國家會越來越多,這是個趨勢。

未來國外越來越多的快消品會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價格會產生沖擊,對消費者來說是福利。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國家出口結構:
這兩國都是出口型的,一個偏重資源(澳大利亞),一個偏重產品(新西蘭)。

新西蘭有最大的出口載體恒天然企業,新西蘭以出口大包粉等原材料為主,澳大利亞以出口成品為主,比如嬰幼兒配方奶粉、UHT奶。原因是澳大利亞原奶價格比新西蘭高一些(今年兩者成本可能會打平)。雖然澳大利亞出口成品為主,但在出口的過程當中,澳大利亞品牌並不占主導和優勢。

2013年澳大利亞脫脂奶粉產量25萬噸,新西蘭的產量38.6萬噸。澳大利亞全脂和半脫脂奶粉14萬噸,新西蘭是125萬噸(中國2013年從新西蘭進口奶粉68.7萬噸,澳大利亞進口2.8萬噸)。

新西蘭牛奶產量2000多萬噸每年,澳大利亞不到1000萬噸,兩者差2.2倍,新西蘭400萬頭,澳大利亞不到200萬頭。

澳大利亞每年110公斤,新西蘭是70多公斤人均消費。


乳品供應潛力:
80年代澳大利亞比新西蘭好,但這幾年新西蘭非常快。澳大利亞奶牛養殖集中在東南部,維多利亞州為主,土地面積3%,但奶牛養殖占到60%。澳大利亞能養殖的國土面積是有限的,不會無限制的增加。澳大利亞奶牛養殖規模水平不如新西蘭,原奶單產達到8-9噸。每年乳制品出口30億澳元,每年增長10%左右。

新西蘭南島的牧場分布均勻,牧場土地肥沃,可以全部養奶牛。

澳洲很多土地幹旱,適合養殖肉牛,不適合養奶牛。幹旱和洪澇災害要比新西蘭多很多。澳洲乳品增長空間有,由於其很多陸地面積不適合養殖奶牛,同新西蘭比還差很大一截。

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對中國的好處:中國投資澳洲的門檻降低,中國企業往澳洲投資會升溫,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都已經或準備去投資,澳大利亞將成為繼新西蘭以後第二投資熱門國家。

自貿協定是好事情。中國乳業需求增長很快,新西蘭是穩定的供應地,資源保障。中國的企業必須走出去。新西蘭一家獨大有風險。中澳貿易關系的加深,澳洲將成為新西蘭之後穩定供應資源保障的國家。

澳大利亞以出口成品為主。澳大利亞短期對中國出口奶粉大量增加不太可能,原因是產能比較低。

澳洲沒有很大產能空間(包括他適合養殖奶牛的國土面積比例是不高的),產品結構在那放著。澳大利亞人均用奶量是新西蘭的1.5倍,澳大利亞人口是新西蘭的好幾倍,2400萬,新西蘭450萬。懷疑有沒有更多的東西進入中國。

澳大利亞是250萬噸,液態奶產量。是新西蘭的數倍。澳大利亞短期內快速進入中國的產品是UHT奶。

澳大利亞乳制品的優劣勢——澳洲奶粉市場主導品牌是歐洲的:
歐洲是成品(比如嬰幼兒奶粉、酸奶、UHT奶,企業多,品牌多)占優勢,新西蘭是原料奶源占優勢,澳大利亞兩頭都不占。

在澳大利亞市場主導的嬰兒奶粉、奶酪等基本都是歐洲的品牌,而且澳洲很多乳品工廠都是歐洲和新西蘭品牌企業所有;澳洲本土最大的是邁高,品牌優勢不明顯。因此地位很尷尬。

澳洲UHT體量很大,主導出口也會以UHT為主,未來協定後,澳洲UHT牛奶的出口相對來說才是有潛力的。

對中國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的影響
中國同澳大利亞談自貿,同歐洲也在談。從市場影響看品牌影響最大的是歐洲,原料影響最大的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夾在兩者中間。
不能狹義認為中澳自貿協定是一個威脅,因為威脅比不上歐洲和新西蘭。


影響,第一,在產品市場對國內有沖擊但不明顯,更不用驚慌。進口液體奶今年30萬噸,占比很低。到2018年之前,認為進口奶占UHT消費量應該不會超過5%,所以說沖擊不是很明顯。第二,進口奶價格比較低,會改變目前高端牛奶的是市場格局。

未來企業戰略布局該怎樣?

建議的布局是這樣:國內大型企業加速走出去,加速品牌和資源合作和收購。同時,依靠國內奶源的,加快國內走低溫化。2014年很多養殖企業給中央上報信息,要求保護國內養殖,中央也比較重視,近期也可能對複原乳出臺一些政策。以國內奶源為原料的一定要走附加值高的產品,比如酸奶建議采用鮮奶而不是奶粉,高檔的功能奶也建議用生鮮乳而不用奶粉。

未來自貿協議對中國奶源的影響
未來同歐洲自貿談判一旦成行,對國內奶業的影響是肯定的。

國際原奶價格優勢明顯,國內原奶價格3.8-3.9,歐洲3.4-3.5,新西蘭2.7-2.8。我們的價格比歐洲高20%,比新澳高30-40%。且國內養殖規劃和標準化程度低,品質差異大,原奶劣勢明顯。國內養殖有資源瓶頸,飼料、水、土地。目前國內超大規模養殖不符合中國國情。過去的小散退出市場,奶牛養殖發展現在並不穩定。

未來中國需要依靠外向保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政府也是持比較支持的態度。對沖擊的應對,要加速海外布局和國內低溫化。另外,切實可以加速適度規模化和一體化,降低成本價格。成本高在於產業模式和管理運營落後,不完全是原料成本更高。國外的原奶價格保持平穩的原因:牧場管理做到最好。

國內乳企受益更多還是受損更多?
當然是受益更多。

澳洲自貿協定最大優勢在於降低投資門檻。國內乳企通過自貿協定加速海外布局,購買企業和品牌,購買資源,綁定原奶資源。跟研究機構合作提升技術水平。協定以後對外投資合作的門檻會越來越低。

中國進口奶趨勢不可避免。今年國內原奶需求4600萬噸,2020年7000萬噸。國內滿足不了。自貿協定,一方面有助於乳品價格降低,另一方面有助於國內資本對外布局。

中國的企業去澳洲布局,通過並購品牌+工廠,資源進入中國市場後,國內企業有政策、渠道優勢,在進口中能起主導作用。未來進口奶有定價能力的是國內企業。進口對國內的沖擊談不上。

對養殖,國內需求很大。國內和國外需要分工,國內引向高附加值產品,如低溫;進口奶把價格往低里引導。完成分工後,國內和國外並不矛盾。日本為了保護本土養殖,發展低溫巴氏奶,除了巴氏奶,其他全部從澳洲新西蘭進口。

進口奶2014年占比多少?澳大利亞液體奶進口是否有沖擊?
1%多。進口品牌數量很多,但是沒有很大的,多而不大不強。原因是從業者多數是貿易類公司,甩給經銷商,不做市場。

今年開始國內大的企業參與進來,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三元貝因美等等,國內大乳企參與後的比例可能會做到進口總量的50%-70%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上,那麽就掌握了進口奶的話語權。

中國市場層級非常明顯,即使在高端牛奶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未來金典和特侖蘇往三四線市場走(非常適合禮品市場),一二線用自己的進口產品來同其他進口奶競爭,同時高端產品再出新品,更高系列,例如花色系列(例如小黃人)來填補,做到產品的梯度,來化解這個沖擊,完全是做得到的。

國產的優勢:1.中國企業,像伊利蒙牛這樣的企業,對市場和渠道的把控非常嚴謹細致。產品流向控制很好,國外企業不可能相抗爭,伊利、蒙牛渠道力量是國際上其他企業不具備的。中國市場縱深度很大。進口奶能不能沖擊國內市場,核心是看能不能做傳統渠道。2.國外UHT品類單一,我們國家品類非常豐富,進口奶不可能做那麽多口味。消費者對口味忠誠度很低,國產轉換很快,國外不行,跟不上市場變化。

國內企業對市場把握強太多,所以生產和營銷成本都比國外好。自貿協定後,企業能夠系統化的生產銷售優化,獲得更為綜合的競爭力優勢。

進口奶現在品牌很多,但沒有一個品牌能做出有影響力的規模出來,但國內企業走出去以後再走回來,在渠道市場份額和定價方面的話語權是完全不一樣的。

資源分工問題,政策上有沒有推廣巴氏奶的趨勢?
目前政策方面對主推巴氏奶還沒有那麽明顯,這個剛剛報到國務院,主要是國際奶價下降,奶農利益受損的問題,剛剛引起重視,政策還沒有出臺。

關於資源分工的問題,是長期的問題。對於伊利、蒙牛能不能做巴氏奶:伊利說只要市場需要馬上能做,只要時候到了,就能轉;伊利原來奶源主要在北方,從06年開始做織網計劃,奶源東移、南移,現在在各個省份建立牧場。蒙牛依靠現代牧業,下一步也會發展酸奶、乳酸菌飲料,低溫渠道也在搞。巴氏奶伊利和蒙牛要做都能做,為什麽不願意做,因為現在量還很少。

中國消費目前還會是常溫為主,這是中國人消費習慣以及常溫奶特性決定。現在90後00後開始適應低溫奶,前景是好的。需求是好的,低溫奶發展取決於需求的培育,另外取決於奶牛養殖能不能適度規模化發展。

兒童奶情況不是很好的原因?
乳品未來很專業細分的方向,兒童奶這幾年受制於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對兒童奶添加的東西產生質疑,影響消費;另外而且兒童奶價格比較偏高,三四線城市一下推廣比較困難的;替代品比較多,例如莫斯利安在三四線銷售很好,很多兒童是消費對象,這對兒童奶也是替代;當前一二線銷售,三四線還是比較少,一二線替代品很多。

旺旺的兒童奶做的不好,一個重要原因是旺仔在兒童奶紅火的來的時候沒有將兒童奶產品做成系列;而蒙牛伊利在兒童奶發力後,很快形成了系列化,做市場,做渠道方面優勢逐漸突出,兒童奶,兒童酸奶等等。下一步很多人要做,貝因美要做,在渠道方面精耕細作,對旺仔有很大競爭壓力。

奶粉新政的影響:
以前有1000家是國外品牌,80%是貿易公司。從去年7-8月後,很多企業停止進貨,到今年以後,5月份名單公布以後,看到大量原來不知名品牌已經退出市場。今年完達山、三元、飛鶴從去年6-7月抓住這個機會。新政終結了過去大家對洋奶粉的迷戀。

今年年底會看到變化,又有幾家企業開始躍躍欲試從二線市場發力,可能會重新回到06年的格局——國外和國內的品牌都有幾家很強勢的品牌。政策給消費者心理產生了影響。國內對新政的執行,品牌數量並沒有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出品牌。伊利、飛鶴、聖元都出了很多副品牌,主要做嬰童渠道,6-7萬家終端,主要在3-4級市場。

2015年可能是行業拐點,今年轉型基本上都轉型完了。貝因美和雅士利在嬰童渠道做了產品,明年開始收獲。明年是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翻開新的一頁。

對雙11君樂寶奶粉在電商熱賣的看法:
雙11,降價、促銷的模式對非硬性需求的產品效應比較明顯,比如小家電、茶葉、堅果。嬰兒奶粉是硬性需求(比如孩子吃多少還是多少,量不會因為價格下降而增加)。如果商家參與自損利益對企業沒有好處。

今年雙11有幾個企業參與其中,第一類是當成品牌推廣的活動來操作。第二類是從12年開始出現專門做電商的品牌。有些產品品牌本來就是電商,需要按照電商規則做。(來自中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792

美聯儲10月會議紀要:關註通脹預期下行 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有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21

周三,美聯儲10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認為需關註通脹預期下行問題,不過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有限。紀要顯示美聯儲未在10月聲明中提及市場劇動,因擔心傳達悲觀信號。

fomc

會議紀要顯示,有與會者指出,歐洲、中國、日本經濟都有下行風險,美元頗為強勢,如果海外經濟或金融市場狀況明顯惡化,美國中期經濟增長可能低於此前預期。不過,許多官員們認為,從近期海外經濟對美國的影響來看,影響可能非常有限。

許多與會者認為,美聯儲應關註是否有更多跡象表明長期通脹預期下行。官員們預計短期內通脹還會受抑,主要因為能源價格下行和其它因素,但未來幾年會朝美聯儲2%目標方向前進。不過,有幾位委員擔心,通脹在相當長時間內都無法回到美聯儲目標水平。

一些與會者指出,盡管市場在10月出現波動,金融市場狀況仍是高度寬松的,隨著貨幣政策走向正常化,未來市場可能動蕩加劇。美聯儲應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近期市場動態。10月紀要顯示,盡管美聯儲會議前市場出現劇動、全球經濟疲軟,但美聯儲選擇不在10月聲明中提及這些問題,因為擔心會給市場傳達悲觀信號。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稱,盡管美聯儲10月會議前面臨金融市場動蕩、海外經濟疲軟、通脹有下行風險,但基於美國國內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足夠進步,美聯儲選擇在10月結束QE。

Hilsenrath認為,耶倫面臨複雜矛盾的宏觀背景,當前勞動力市場改善速度好於預期,但美元走強、海外經濟增長放緩讓通脹有下行壓力,未來美聯儲在何時加息問題上抉擇困難。12月會議上,美聯儲將就前瞻指引的表述展開激烈爭論。

美聯儲10月FOMC會議紀要重點摘要:

許多美聯儲官員們認為,全球經濟減速對美國的影響有限。

美聯儲官員們認為,需要關註通脹預期下行。

美聯儲未在10月聲明中提及市場劇動,因擔心給市場傳達悲觀信號。

關於美國國內經濟前景:

絕大多數美聯儲官員們認為,與經濟活動和勞動力市場相關的風險近乎於平衡。不過,一些與會者指出,如果海外經濟或金融市場狀況明顯惡化,美國中期經濟增長可能低於此前預期。

關於全球經濟前景:

與會者指出,經濟前景有走弱跡象,歐洲、中國、日本經濟都有下行風險,美元頗為強勢。一些與會者指出,如果海外經濟或金融市場狀況明顯惡化,美國中期經濟增長可能低於此前預期。

不過,許多與會者認為,從近期海外經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來看,影響可能非常有限。例如,對外貿易在美國經濟中占比相對較小,美元升值對凈出口的影響是溫和的,美國貿易和生產結構的變化降低了海外因素對美國貿易的影響,海外需求下降程度可能沒有預期的那樣嚴重。

幾位與會者認為,能源和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長期美債收益率下行,可能抵消了強勢美元和海外增長疲軟的影響,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美國國內複蘇有著堅實的基礎。

關於通脹:

美聯儲官員們預計,通脹將繼續處於美聯儲目標水平下方。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在下降,不過基於調查的通脹預期保持穩定。與會者預計短期內通脹還會受抑,主要因為能源價格下行和其它因素,但未來幾年會朝美聯儲2%目標方向前進。不過,有幾位委員擔心,通脹在相當長時間內都無法回到美聯儲目標水平。

許多與會者認為,美聯儲應關註是否有更多跡象表明長期通脹預期下行,一些與會者指出,如果長期通脹預期確實下行,屆時經濟增長還不穩健,那麽頗為令人擔心。

關於前瞻指引:

關於何時以及如何修改利率前瞻指引,會議紀要並未給出太多信息。一些官員們希望在10月會議上放棄“相當長時間”的表述,不過另一些官員們認為這種說法仍然很好地表述了美聯儲利率計劃,還有一些官員認為,去掉“相當長時間”的表述,可能讓人誤解為即將加息。

此外,美聯儲官員們還討論了如何闡述加息速度。會議紀要顯示,一些與會者認為應盡早闡述貨幣政策開始恢複正常後,利率將以什麽速度上升。

FOMC會議紀要發布後,美元指數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先抑後揚,標普500指數和黃金上漲後回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34

美聯儲10月會議紀要鴿鷹難辨 市場"上竄下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22

美聯儲FOMC周三發布的10月會議紀要顯示,許多美聯儲官員認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美國的影響有限,有必要觀察通脹預期下降的情況,此外FOMC並沒有提到金融市場波動。(詳見華爾街見聞報道

在紀要發布後,美元指數和十年期美債先抑後揚,標普500指數和黃金則在上漲後回落。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全球市場策略師Nick Exarhos表示,FOMC紀要顯示,僅有“一些”參會者擔憂把“相當長時間”這句話加到聲明中可能會被錯誤解讀。不過其他人認為,去掉這句話卻會被市場解讀為政策實際上發生了變化,導致貨幣環境過早收緊。

他認為,總體來說,FOMC對全球背景更樂觀了,盡管委員會並不對美國勞動力市場過分看好。“關於美聯儲對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在反應的表態可以解讀為略微鴿派。”

USD

bond

sp

gold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35

聚美優品3Q14業績溝通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5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1 16:52 編輯

聚美優品3Q14業績溝通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易初



天灝資本分析師侯曉天(Tian Hou):第一個問題關於第三方平臺的化妝品銷售,第三季度開始將美容產品從第三方平臺轉向自營,到上季度末還有多少美容產品在第三方平臺?四季度會否完成全部轉移?公司三季度有多少美容產品品牌或者SKU,環比變化如何?第二個問題,聚美之前聯合供貨商成立了中國化妝品電商真品聯盟,目前聯盟中的商家銷售如何?


高孟:公司9月份開始將美容產品從第三方平臺轉向自營,在此之前聚美有30%的美容產品在第三方平臺上,目前只有不到10%,預計四季度這一比例還將下降,可以說將基本完成轉移。


公司三季度的美容產品銷售達到了1萬3千個的SKU,二季度的數字是1萬2千至1萬3千之間,變化不大的原因是公司調整了品牌庫存,將賣的不好的產品下架,加入了新產品。


根據上季度公布的數字,化妝品電商真品聯盟的成員貢獻了70%-80%的聚美自營美容產品營業額。由於三季度的美容產品轉移,目前這一比例為60%多。這一轉移保證了假貨不可能進入聚美的采購程序,公司將繼續與聯盟成員合作保證平臺不出現假貨或者商品質量。


瑞信分析師Evan Zhou:第一個問題,公司凈交易額(GMV)環比有小幅下降,請問輕奢侈品門類的調整以及美容產品轉向自營對凈GMV分別有多大影響?


高孟:三季度GMV環比是持平的,但是凈GMV有小幅下降,一個原因是美容產品轉向自營,另一個原因是9月份的一次促銷活動,公司提供了現金券幫助第三方賣家去庫存。停止輕奢侈品的銷售也是一個原因,這部分業務對GMV的貢獻為2%-3%。此外,801大促銷受到了負面新聞報道的影響,也導致了凈GMV的下降。


Evan Zhou:第三方平臺的化妝品銷售將由品牌合作、專櫃購買和聚美海外購所取代。目前這三個渠道的貢獻分別是多少?展望如何?


高孟:目前第三方平臺的化妝品銷售主要由品牌合作取代,也有一部分由專櫃購買取代,聚美海外購部分產生的美容產品銷售量增長很快,但總體貢獻的很少。未來海外購的比例會更大。


陳歐:放棄第三方平臺化妝品銷售的原因是公司想加強與品牌商的合作,保證提供真品,三季度取得了很大進展。為了發展聚美海外購業務,公司考察了韓國,日本等國,發現市場潛力巨大,很多海外產品可以通過聚美海外購進入中國市場,屆時聚美海外購也將取代第三方平臺在這方面的作用。


Evan Zhou:公司自營化妝品業務中,獨有/自有品牌和一般品牌貢獻的GMV分別為多少?


高孟:三季度,獨有/自有品牌占總化妝品GMV的20%多一點,其中獨有品牌的GMV占比有小幅提高。


Evan Zhou:未來幾個季度,獨有/自有品牌的GMV貢獻比例是否會繼續提高?


高孟:公司預計明年獨有品牌貢獻的GMV比例會提高,也開始通過聚美海外購來增加獨有品牌的種類。


美銀美林分析師賓妮·王(Benny Wang):公司的訂單數量增長低於活躍用戶數量增長的原因是什麽?三季度,活躍用戶數環比增長4%,而訂單數量環比下降4%。


高孟:公司與知名品牌商建立了更多直接的聯系,也加大了營銷,用戶的訂單金額因此提高,所以訂單量有所下降。此外,801促銷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也到這了訂單量的下降。


賓妮·王:公司海外購的利潤率如何?對此有何展望?


高孟:跨境電商是新業務,利潤率跟品牌,訂單量和單品單價有關,稅後利潤率從百分之十幾到50%-60%。


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艾麗西亞·葉(Alicia Yap):公司的增值稅和促銷活動如何影響毛利率?毛利率和運營利率四季度以及明年的趨勢如何?


高孟:三季度由於美容產品轉為自營,公司的毛利率只在一個月里受到增值稅的影響,促銷活動也影響了毛利率。四季度增值稅的影響是三個月,而沒有促銷活動的影響,也意味著四季度毛利率基本會持平。


運營費用四季度環比持平,營銷費用會有所增加。


艾麗西亞·葉:公司服裝業務三季度表現如何?


高孟:盡管8月到10月有輕奢侈品銷售的中止,公司三季度服裝和配飾業務的增長還是超過了100%。


陳歐:公司停掉一部分業務是為了嚴格保證產品質量。


高孟:在輕奢侈品銷售中止之前,公司的產品質量控制就非常嚴格,第三方商家必須提供品牌授權和清關記錄。目前公司已經恢複了一部分奢侈品的銷售,對供貨記錄,供應鏈的堅持更為嚴格。


JG資本分析師郭琪:公司三季度第三方平臺的營收轉化率有比較大的下降,估計可能是促銷的原因,未來的轉化率趨勢如何?


高孟:一個原因是之前提到的9月份促銷,現金券的發放影響了轉化率,另一個原因是美容產品的轉化率要比服裝高,而美容產品向自營平臺的轉移也影響了轉化率。未來第三方平臺的轉化率主要反映的就是服裝和配飾業務的轉化率,大約為14%-15%。


郭琪:公司預計明年的資本支出是多少?


高孟:公司正在天津建設倉庫,這個項目投入為1500萬美元。


花旗分析師托馬斯·張(Thomas Cheung):公司移動端貢獻的GMV占比已經達到了57%。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將如何影響移動端GMV未來的成長?


陳歐:公司將在獲取移動端用戶方面投入更多,也會在研發方面投入來提高移動端的營收轉化率。聚美也在和一些線下商家合作提供O2O業務。移動應用只是一個渠道,聚美也將開發微信渠道,目前不便透露更多。


托馬斯·張:公司如何提高運營效率?


高孟:三季度每單遞送費用有降低,未來這一數字下降的空間不大。


麥格理分析師:未來第三方平臺主要以服裝業務為主,公司會否因此改變此前定下的“服裝業務GMV將占公司總GMV50%”的目標?


高孟:如果一個用戶在聚美購買所有的服裝/配飾和美容產品,在服裝/配飾方面的花費將是美容產品的10倍,所有50%的長遠目標還是合理的。服裝/配飾市場非常大,不同消費者喜歡不同的產品。


麥格理分析師:達成這個目標並且穩定下來需要多長時間?


高孟:估計兩年就夠了。


麥格理分析師:目前公司服裝的銷售模式主要是閃購,而這基於服裝品牌,未來會轉向基於SKU嗎?


高孟:這個不可能,服裝閃購業務和美容產品的閃購有很大不同。


派傑分析師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免費遞送對每訂單價格有何影響?


高孟:公司二季度將遞送政策從“兩件以上免費送”變為“滿159元免費送,”對每訂單價格有影響,而三季度的訂單價格主要和產品組合,追加銷售有關。估計四季度會受季節性影響。


吉恩·蒙斯特:是否意味著明年的每訂單價格將繼續提高?


高孟:是的。


奧本海默分析師艾拉•季(Ella Ji):如果未來公司50%的GMV由服裝/配飾貢獻,其余50%中,美容產品占比多少?聚美海外購,品牌合作,專櫃購買以及自有品牌未來GMV貢獻的占比是多少?公司每個門類商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高孟:美容產品業務貢獻的GMV中20%來自自有商品,30%來獨有產品。自有商品的毛利率約為70%,獨有產品過去的毛利率有50%,但是目前低一點。不過,自有商品和獨有產品依然是利潤率增長的驅動力。聚美海外購直接從海外的品牌商處購入商品,而不是從其在國內的分銷商;聚美海外購所貢獻的GMV主要視中國政府何時降低化妝品相關稅率,此前表示會在一年內下調。


艾拉•季:公司通過品牌合作與專櫃購買得到的SKU是怎樣的?比如,從雅詩蘭黛購買什麽產品?這個和消費者能在商場櫃臺買到的東西一樣嗎?和天貓上雅詩蘭黛店里的商品一樣嗎?


陳歐:和百貨商場是一樣的,但是一段時間合作之後,品牌商可能為我們定制利潤率更高的聚美獨有產品。


高孟:目前所有的雅詩蘭黛商品都是來自百貨專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Robert Lin:公司美容產品的價格與競爭對手相比有何優勢?聚美海外購未來的利潤率可以達到多少?公司目前合作的服裝鞋帽品牌商有多少?明年可以達到多少?


高孟:公司的價格和唯品會差不多,大部分商品價格比天貓低。三季度的業務結構調整會令利潤率在幾個季度內受到影響,不過隨著自有品牌商品和獨家售賣商品數量的提高,利潤率明年將回升。未來公司將以毛利潤在總凈GMV中占比22%為基礎,進一步提高。


與公司合作的服裝配飾品牌商有幾千個,未來這一數字會隨著合作標準的提高而將降低。


陳歐:在公司最近與星期六集團合作的促銷活動中,兩天時間銷售額超過2000萬,是普通促銷的30倍,我們分析主要是因為自營銷售。雙十一期間,公司的運動品牌銷售有很大提高。


華興資本分析師:公司營銷費用占營收比例下降,而用戶數卻在上漲,是不是意味著定價因素在用戶獲取上有更大作用?



高孟:公司三季度增加了240萬新用戶,定價對於獲取用戶很重要,不過在商品和服務上的差異化令公司更加具有競爭力。(源自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55

【國信醫藥】華瀚生物00587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7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6 08:31 編輯

【國信醫藥】華瀚生物00587電話會議紀要


國信醫藥邀請了華瀚生物投資者關系王誌勇王總為投資者解讀華瀚生物在醫院和生物藥領域的布局和戰略方向。華瀚生物的一類新藥人神經生長因子已通過中檢院檢驗,預計15年上市後將成為10億量級的品種;繼收購+托管六盤水5家醫院外,集團又與銅仁市簽訂1+7醫院托管合同,未來有望進一步和其他地方政府合作,整體收購/托管地方壟斷性醫療資源。

公司於今年年初開始進入醫療健康領域。1992年建立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收購老字號貴陽中藥廠;2004年收購廣州美即;2007年購買了國家一類新藥人神經生長因子,並成立貴州泛特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建立專門的貴州生產線;2008年,公司收購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國家一類新藥易孚和易貝;2009年,公司31種藥品進入國家基藥目錄,其中4個獨家品種;2010年,廣州美即分拆上市;今年年初,公司進入醫療健康領域。

公司大力開展醫療產業合作。今年7月,公司與貴州六盤水市簽訂醫療大健康服務框架協議;9月,與六盤水人民醫院簽訂具體合作協議。公司除與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合作外,正在積極與六盤水婦幼保健院和第二人民醫院協商合作。

產品人神經生長因子進展順利。今年7月,人神經生長因子獲得中檢所的檢驗報告,現已進入國家藥監局審批流程。生物藥方面,公司與北生所合作開發三個品種,在貴陽市建設生產線,估計明年可完工。

今年產品收入口徑由高開轉低開。為便於比較,以高開計,公司今年產品收入25.19億港幣,同比增長30%以上。其中芪膠升白膠囊6.6億,易孚和易貝6.6億,婦科再造丸和膠囊4.77億,日舒安洗液1.37億,貿易業務1.5億。資本性支出方面,公司投入傳統中藥GMP生產線建設3.7億人民幣,北生所合建產品線投入3.5億人民幣,桂林華諾威EGF生產線擴建投入1.7億人民幣。

QUESTION

生物制藥

胎盤采集?

公司是貴州省批準的唯一的臍帶和胎盤采集定點機構。我們和大型醫院簽訂采集協議,采購時需要產婦同意,由於胎盤不允許買賣,我們主要向產婦提供產後護理、嬰幼兒營養等補貼,胎盤采集費用約300/個。

貴州省每年40萬新生兒,預計公司可以采集20-30萬個胎盤。1個胎盤可以依次提取100支人神經生長因子、2-3支胎盤血白蛋白、人胎盤組織註射劑、2-3盒金紫肽、余下制成胎盤片。對於人神經生長因子,3年內材料充足;人胎盤血白蛋白消耗材料大,如果有需要,我們考慮向外省地區采集胎盤(如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後者需要省衛生廳批準。

與北生所合作的人胎盤血白蛋白、胎盤片和人胎盤組織註射劑三個品種北京市藥監局都已經同意轉出,手續已經辦完,貴州省已同意接收。預計2015年6月份完成生產線建設後立即組織GMP認證,9月可以進行生產銷售。

倫理上沒有問題,國人普遍接受。

人神經生長因子?

人神經生長因子生產證書已於2004年獲得(專利保護期至2024年),2014年7月取得中檢所的檢驗報告,9月上報貴州省藥監局並得到大力支持,我們預計2015年6月通過GMP認證,2015年9月可開始生產銷售。

定價預計500單位1000元,1000單位1800元。預計毛利率超過90%。

人神經生長因子適用於糖尿病導致的外周神經病變,具有廣闊的市場;而鼠神經生長因子適用重金屬中毒等外源性神經損傷,兩者的適用範圍不一樣。同時人神經生長因子的臨床有效性更好,產品臨床三期做了240例,有效率過70%。

市場空間:僅考慮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預計2017年做到3萬個患者,每療程3.5萬元(35-40支),對應收入10億,對應1萬個胎盤。若考慮適應癥的拓展(14個)空間更大。

金紫肽?抗衰老效果明顯,目前在廣東、四川、湖南少數地區的美容院自然銷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尚無推廣,渠道利益空間大,供不應求,已經做到1個億的收入(+70%),公司正在申報貴州省首個直銷牌照,如果獲批將突破金紫肽的銷售障礙。

抗衰老中心規劃?抗衰老中心是發展潛力一個方向,我們將會與地方政府合作,並且將公司一系列產品在抗衰老中心使用,比如人神經生長因子、胎盤血白蛋白,甚至以EGF為原料的美容產品。目前,抗衰老中心市場在貴州省內還處於空白,發展空間很大。

醫院投資

六盤水:並購2家醫院(水鋼、水礦)+托管3家醫院(市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新建1家

收購2家:水鋼、水礦兩家醫院改制,需先劃撥到地方政府,然後公司再和地方政府談判收購。目前這兩家醫院尚處於地方政府與醫院的談判協商中。收購兩家醫院一共花費5億元左右。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完成收購,兩家醫院2013年收入約5億。

托管3家:市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2013年收入約7億,六盤水市人民醫院2014年10月份開始收取管理費,11月份整合供應鏈完成,產生收益。

公司與六盤水人民醫院按68%:32%的比例投資建設六盤水涼都人民醫院,已經完成了拆遷工作,估計30個月建設周期,建成1200張床位,預計需要投入10億人民幣,前期公司投入1.36億註冊資本,後期建設資金由醫院為主體融資解決建設資金。

銅仁:托管7+1家醫院+新建1家

托管1家市級醫院+7家縣級醫院,共16億收入

銅仁市政府與漢方集團簽約,後者與華瀚生物屬同一個主要股東,銅仁醫院與華瀚生物的合作尚無協議。現在他們簽訂的是框架協議,還不是具體協議,這里面有當地政府的考慮。目前還沒有未來並入上市公司的方式和時間表

醫院支付的受托經營管理費用增加了醫院成本,與政府降低醫療開支的初衷是否抵觸?答:管理費收取標準為醫院收入的3.5%。同時公司向醫院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如專科建設、品牌運營、數字化醫院建設等,提高公司應急水平和硬件水平,可以有效幫助醫院創收。同時公司在供應鏈端整合,公司成為藥品、器械等的獨家供應商,公司與上遊廠商談判,可縮短結算周期,並向大的經銷商進行銷量承諾,有效降低成本。供應鏈整合收益公司與醫院進行分成,收益68%歸公司,32%歸醫院。醫院所獲得的有形收入和醫療醫技水平的提升遠遠大於3.5%的管理費支出。基於以上原因,醫院願意給付公司管理費,雙方合作良好。

專科醫院產權劃分?科室方向?答:協議運營期內屬於公司,到期後移交醫院。一般協議運營期最短20年。常見的有腫瘤專科和傳染病專科,其實一共有六個左右專科,其他分別是生殖中心、骨科、心血管科等,根據當地醫院的需要設置。

腫瘤專科硬件設備投入操作是否影響醫生或院長利益?答:我們采取采購或者租賃的方式獲得設備,費用大部分由公司承擔,醫保可承擔一小部分。公司采取上遊端采購讓利的方式,而不影響廠方對醫院或醫生的推銷工作,所以基本不影響醫生和醫院的利益。目前我們建設數字化醫院是非盈利性的,但長期看來具有操作空間,例如大數據的應用,會員制等等。

與政府合作辦醫院模式是否可複制?答:公司計劃先完善六盤水的合作辦醫模式,然後再將這種模式推廣。

其他

15年費用率會降低嗎?答:一定會,公司費用由“高開”轉“低開”,從公司轉到經銷商。同時,以前提的所得稅預提不會再發生。

資產減值如何?答:暫時不用計提資產減值。之前由於人神經生長因子暫時沒有拿到GMP證書,公司賬目計提了4700萬元資產減值,這部分以後還會沖回。

傳統業務中藥、生物制藥的增長情況?答:預計今年中藥收入增長10%-15%,重點銷售品種芪膠升白膠囊增長20%-30%,生物藥易孚和易貝增長20%左右。公司整體銷售收入按同口徑同品種預計本財年增長20%。

公司藥物招標後是否存在降價壓力?答:降價壓力不大,國家政策規定肯定會降一些,估計就幾分錢,但公司通過改變產品包裝和規格,實質上價格還可能上浮。

公司業務轉變後人才隊伍是否足夠?答:我們組件了專業的醫療團隊,團隊負責人具有20年的行業經驗,加入公司前是醫療大公司的高管;大數據方面負責人是來自微軟高管;供應鏈端負責人是來自阿斯利康的高管。而醫院管理方面的人才屬地化,帶頭人是當地綜合三甲醫院的院長及其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43

也談中央經濟會議紀要 橡谷智庫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g3.html

    家兄早上打電話給家里,說侄子考上了某藤名校,一家人都很高興。

    我們家我這一輩和下一輩,除了我之外都異常出色。其中兄長是世界級科學家,外甥是名校博士生。

    我早年間大學畢業連學士學位也沒拿到,包工頭出身,居然混跡在金融業,不是說我能力強,而是這個世界的金融業實在是太差勁了。

    好吧,在觸怒業內所有人之前,我們轉個話題吧。

    然而上面是我最喜歡幹的事。

     笑。

     有客人問起怎麽解答這次經濟會議的內容,其實坊間經濟學家解答已經很多,我說的更通俗一點,治大國如烹小鮮,無非居家過日子。

     早年間文章,我曾寫到國家上層結構,無非人事和錢事二件事,前者和人鬥,後者和錢生氣。

     這兩年人事差不多已經做完,後面進入制度性反腐,要開始集中精力忙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又是騎自行車,不過現在總算捏著剎車慢慢行了。上一屆留下高杠桿和高負債,這一屆要去杠桿和減輕負債。

     先說後者,減輕負債,無非三板斧,一是開源,二是展期,三是賴賬。

     開源則需要經濟增長,稅負增加,想來這是目前最難的事情,又要去杠桿,又要增長率,不容易。但還是開了藥方,房地產作為存量稅,一定會成為稅收增長點。估計地產轉為永久產權的可能性大增了。明年不會,但一兩年後,開征遺產稅也是必然大趨勢。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國營企業的上交比例。

     另就是展期,行話是轉換債務結構,通俗點說,就是把目前高成本的債務,以直接融資和低成本融資辦法轉換。也就是需要穩定的股市和國債市場。

     所以,這也解釋了廟堂不喜歡業界拿著高杠桿融資狂炒股市,剛不可久。但上面也不希望坊間誤會,以為要滅了股市。所以證監會回答問題時,異常小心,對查券商融資的事情含糊其詞。

     爆炒的股市加上杠桿,不僅僅放大風險,而且吸走了債市資金,連帶著實體經濟失血,這可不好玩。

     賴賬一詞不好聽,但也大大方方明示了可能爛賬撇賬的風險,存款保險也實行了,地方平臺有些債務上面也不會幫忙接著的。

     再結合上面提及的收入問題,國企實體證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是大趨勢,不過後面這點可能會步履蹣跚。

     房地產肯定是沒救了,但上頭也想明白了,市場的歸市場,市長的歸市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所以只字不提。

     但暗地里還是會稍微撐一撐,免得下跌太快,盡量陰跌十年,最好二十年,千萬別崩盤。

      然後也備有後手,也就是高鐵和基建投資,以免經濟下滑太猛。一帶一路,就是為了高鐵輸出過剩產能;京津冀和長江流域經濟帶就是城市群建設。

     總而言之,當家做主,一家人要穿衣吃飯,撒潑扯淡,還得顧及民生,到處都是窟窿,要錢。所以,略微要增長點赤字,千萬別開支失衡。

     財政均衡是大要點。

     因此國際收支要平衡,出口還得促進。基於人口紅利的低端出口已經受到人工成本和人民幣匯率影響,東南亞和南亞也在急起直追搶份額,眼看著大勢要去,十年內必見分曉。所以要升級換代,也就是汪老當年坐鎮東南提出的騰籠換鳥,搶占世界高端制造業。所以要忙知識產權保護,要字幕組從網上消失。這里面還有一層發展文化產業的意圖。

     其實,制造業的自動化替代已經如火如荼。

    除了經濟增長,就是就業。

    就業是我朝重中之重,所以服務業一定要興旺發達。

    在這林林總總的經濟大觀之上就是貨幣問題,人民幣一定要維持均衡,或許要適度貶值,降息和降準都是大概率事件。但總體來說,上面要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主觀意圖是缺乏的。因為人民幣要國際化,要維持穩定。但客觀會壓迫人民幣下行,形勢比人強。

    人民幣通貨投放還依賴盯住美元,依賴債券等新安全資產,用一攬子美聯儲式的靈活管理貨幣存量方式,在國債市場規模擴大到足夠時,還會受到美聯儲影響。

     美元升值,且加息;人民幣維持強勢匯率,且降息,則泡沫嚴重,驅趕資金入實體力不從心;如果人民幣調整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比例,去貶值,同時降息,則資本流失的潛在隱患,難以預料。

    可想而知,周行長頭大如鬥的困窘。

     所以,我認為人民幣總體傾向,在廟堂的算盤里,必須降息,且維持平衡弱勢。

     自然,這要考量我朝和美國佬政治壓力的較量了。

     經濟指標會下調,財政收入要均衡,股市和債市要穩定發展,出口要升級換代,服務業要蓬勃,創新產業要興起,一帶一路和大城市群要建設,民生要顧及,藍天要回來。

      這一切,都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

     不是借,就是產。

     俗話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盤是漏的,小高地是有的。

     蒼天啊,大地啊,那個誰,來碗鹵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55

歐央行明年2月將首次公布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97

歐洲央行的首份紀要將在明年1月22日的下一次政策會議結束四周之後發布。這意味著歐洲央行將像其他主要央行一樣,將會議紀要作為對外溝通策略的一個重要部分。

與美聯儲、日本央行、英國央行不同,歐洲央行歷來神秘,從未公開過會議紀要。因為他們擔心這會使決策者面臨來自所屬國家的政治壓力。

明年2月中旬開始公布的議息會議紀要將包含對金融市場、經濟和貨幣形勢發展的概述,然後是一份不標明講話人姓名的討論總結,討論內容涉及經濟和貨幣形勢分析和貨幣政策立場。

這一點與美國、英國及其他國家的央行不同,歐洲央行的會議紀要將不包含該行政策委員會委員們的投票情況以及每位委員的投票細節。

歐洲央行表示,公布會議紀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該行政策決定背後的依據,並使公眾能夠更好地理解管理委員會對經濟的評估及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所采取的應對政策。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科爾(Benoit Coeure)周三稱,歐洲央行會議紀要的內容將很豐富,其內容和詳細程度可媲美美聯儲的會議紀要。

由於將推出這一新的溝通方式,歐洲央行明年1月份的會議或將受到矚目。

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官員將討論是否采取購買包括政府債券在內的大規模資產(即全面量化寬松),這在歐元區是個存在爭議的話題,特別是在德國。

盡管歐央行執委會成員,包括行長德拉吉,都相信有很強的一致意見支持量化寬松,但全面QE仍然遭到來自德國的強烈反對。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本周還曾表示,即使物價開始下降,他也反對全面QE。歐元區11月通脹率已降低至0.3%,遠遠低於歐央行的目標水平2%。

此外,歐洲央行明年還將把政策會議召開的頻率改為每六周一次,這意味著該行的利率決策會議和新聞發布會將減少四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98

美聯儲會議紀要即將公布 你需要關註這些要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23

FOMC,美聯儲,加息,通脹,油價

北京時間明日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去年12月16-17日貨幣政策會議的會議紀要(紀要)。它可能有助於深入理解美聯儲在上月會議聲明中的對八年來首次加息有“耐心”一說,也可能體現美聯儲決策者對今年年中加息更有信心,以及他們認為,國際油價暴跌不會長期影響對美國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前景。

上月會後,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至少今後兩次會議”聯儲都不可能加息。瑞信美國經濟研究主管Dana Saporta認為,紀要可能為美聯儲決定采用“耐心”這一措辭提供些相關背景,也許能展示,美聯儲決策委員會FOMC的成員對耶倫的上述言論有多支持。

    · 貨幣政策聲明變動

上月美聯儲會議聲明稱:

基於目前的評估,委員會判定,可以耐心對待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委員會認為這種(前瞻)指引與此前聲明一致。此前聲明提到,在10月決定結束購買項目以後相當長時間,特別是在通脹預期持續低於委員會2%的長期目標、且長期通脹預期仍牢牢鎖定時,保持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都會適宜。

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提到,西方主流財經媒體對上月美聯儲會議聲明與上次聲明的變化有不同解讀。因為美聯儲“相當長時間”保持超低利率的措辭並未出現在所謂“前瞻指引”——美聯儲引導外界相信其未來何時加息的措辭里,而是被美聯儲用於讓金融市場相信,在聯儲開始加息前會保持一段時間的平靜。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是美聯儲在暗示,還沒準備好,需要耐心。

前美聯儲貨幣事務副主管Roberto Perli預計,紀要將顯示,對上述聲明的變動,FOMC可能達成“廣泛一致,可能對2015年年中加息更有信心,可能也討論交流了他們對加息後收緊貨幣的速度有何看法。”

    · 最新的利率預期

上月美聯儲會議同時公布了每季度更新的最新經濟預期。該預期顯示,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基準利率會上升,但他們下調了利率上升速度的預期。此次利率預測中值為,到今年底利率升至1.125%,上次預測中值為升至1.375%。

紐約宏觀研究機構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的美國經濟主管Neil Dutta認為,紀要可能體現上月會議召開前幾天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市場因擔心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油價暴跌和俄羅斯貨幣危機而震動。Dutta說:“與會議聲明相比,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可能在紀要中體現得更多。”

此外,上月聲明顯示,有三名FOMC投票委員持異議,反對者人數為2011年9月以來最多。Mesirow Financial Inc.的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認為,FOMC的加息預期集中在今年年中,但加息時點分布仍很散。有些FOMC委員希望快些加息,有些委員觀點恰恰相反,他們仍認為通脹和就業市場複蘇不夠。

    · 油價對通脹和經濟前景的影響

國際油價下跌抑制了通脹上揚,2012年4月以來美國通脹率始終低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上月美聯儲會議期間,油價去年跌幅已約有43%。會後油價又跌了15%。

上月會議聲明稱,FOMC預計通脹會逐步向2%靠近。而摩根大通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認為,通脹前景可能引起美聯儲內部“更活躍的爭論”。FOMC采納的觀點是,通脹低可能是暫時的,油價的影響會越來越小,最終通脹會迎來上行壓力。但FOMC內部的觀點可能多種多樣。

另一方面,石油等能源價格下跌可能大部分被視為經濟的正面因素。Saporta預計,紀要可能顯示,一些官員認為“隨著能源等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長期利率走低,它們可能會抵消美元上漲和美國以外地區增長更為疲弱的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64

康達環保(6136):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84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1-10 10:12 編輯

康達環保(6136):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 杜威/葉戎/黃哲

201519日星期五
執行董事劉總

問:公司收購萊陽項目,單價是否過高?
答:萊陽項目2萬噸,花費一個億
其中包括水廠投資,管網投資 3000多萬,6000多萬水廠投資 包括二期土建投資,實質上共計4萬噸
水價為2元


問:中水項目的盈利能力
答:不是政府支付,而是契約性服務,項目沒固定價格,只有規定1.1元最低價
10萬噸,土建8500萬(10萬噸),其中5萬噸已經可以運行
項目如何收費?
收費分地區,無絕對標準,平頂山1.1元以上,略高於汙水項目(趨於汙水)

問: 環保行業政策,法律對公司汙水影響?
答: 對價格:無直接影響,但是對公司未來項目談判有利,政府汙水處理費不需要用財政補足支付公司項目,項目調價也有利。


問:政府PPP模型推進如何?目前公司有沒有類似項目?
最近是否會有類似收購?
答:PPP模式,如哈爾濱 15萬噸 3.3億,公司1.8億元,剩余費用其他政府
但是股權沒有完全PVP,服務價格按照投資價格,但與政府共同投資
純粹PPP的項目
例如:自己60%,政府40%
目前有很多PVP項目,國企,央企也會有許多類似項目
未來收購PPP會占很大的一部分,近期也有很多在談項目是PPP模式


問:IPO後,收購項目的計劃和指標
答:2014年IPO後半年 收購了接近70萬噸,之前提出的目標是上市到15年底不低於不低於150萬噸,目前來看實現問題不大
新環保法
強化治理效果:無論政府還是第三方
第三方機會更多
很多企業不是專業汙水處理公司,達不到效果,所以第三方被迫拿出項目給康達
業務不限於河南,山東,山西,因為國企項目是跨區域,如國電項目


問:未來大項目還是小項目多?
答:不好說,大小都有,河南項目(13萬噸),平頂山項目本來有一個3萬,再有3萬(3+3),現在再加13萬,未來還會有項目
環保要求提高導致項目增多(被迫出售項目給康達,因為自己沒有處理能力)


問:手頭項目提標目標,公司貸款利率?
答:今年財務費用降低:之前公司剛進入資本平臺,項目都是長期貸款(9-10年)
1.       新的項目比之前貸款利率低,之前是商業銀行,現在是跟政策性銀行,平臺不同,利率不同
2.       老項目:逐步置換,所有四分之一債務融資不可能一下子都置換


問: 2015年有沒有項目提標?
答:有 具體目標,提標空間:14下半年, 60%經過提標, 剩下30-40%,2015,2016年上半年全部提標完成,水價因此有上漲空間


問: 2015 150萬指標,有多少是現有擴展,有多少是新地區開發?
答:老項目擴建比重:20-25%
   
問:老項目擴建速度?
答:例子:哈爾濱擴建問題:2014本可以完成50%,後來因為政府原因,擴建滯後
未來擴建速度仍然保持20%左右,政府原因或者政府覺得開發區不錯,反而加快,因為新環保法加大處理力度,未來擴建速度應該會加強


問:未來是否會投資管道?
答:不會,除非政府將管網投資算在水價里,如萊陽項目


問:平頂山80%收購是否為折價收購?
答問:不是,平頂山有8000萬項目貸款,2000萬其他貸款,這些公司要承擔,貸款利率基準+15%
中水項目10萬噸,運行5萬噸
後續投入(5萬噸),1000萬-2000萬,項目滿負荷:兩年左右


問:平頂山期限多少?
答:30年


問:中州水價多少
答:9毛,中州項目共兩個廠共計6萬噸,一廠現在1萬噸,二廠5萬噸,未來還要收購一廠2萬噸,共8萬噸


問:為什麽70%,80%收購
答:被收購方要留股權,是民企
對項目有感情,迫於環保法治理效果指標壓力拿出項目,因為公司不是專業的治理公司,項目盈利也不錯
新中三個廠都要收,進去後需要新中配合,有利於與政府溝通
不能保證何時新中退出股權,協議中也沒有相關規定


問:汙水處理費,汙泥拓展?
答:現行汙泥處理要進行設備改造,城市汙泥處置在汙水處理
下一步除了提標汙水處理調價,還有汙泥調價,(河南,焦作等有項目),水價會調成幾分錢,公司有汙泥處理技術儲備


問:新環保法
提標,汙水處理水價上升
工業用水,市民用水上升?
答:工業企業有壓力:1處理率低於100%,現在不行;2.偷排,處罰力度加大,不太可能發生
要求第三方治理,是公司機會,目前只有工業園,未來會選擇典型行業一些工業企業,如山東東營,石化企業,支付有保障
對於城市汙水,由於工業企業偷排,加大公司汙水處理成本
跳躍性處理,影響公司處理成本


問:未來政府支付能力如何?
答:目前沒有,城市財政壓力一直有,加上政策扶持,國家監控力度加大,政府會優先保證汙水處理治理


問:國水十條 效果展望?
答:2015年不一定能夠效果立刻顯現,需要時間
公司對行業未來表示十分樂觀,環保處罰動真格
IPO後,競爭壓力如何?
市場本身潛力較大
新環保法治理效果強調,專業公司收益,非專業公司難以生存


問: 平頂山一期有15萬噸在政府手里,是否有機會之後拿下?
政府還未決定是否出售,但公司有優勢,
因為之前有項目,跟政府溝通良好,而且已經有13萬項目(來自申銀萬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98

民生銀行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89

民生銀行會議紀要

作者:[中金銀行-黃潔/毛軍華]

時間:2015-2-1 11am

key points:
監事長親自出席
大股東(包括安邦)不會賣民生股票
4-5月份將進行換屆,在這之前行長/黨委書記將有定論
(董事長)之前和他們(安邦)溝通,是財務投資。認為安邦管理不錯,吳小暉本人理念先進

出席人員:董事長洪崎、監事長段青山、黨委副書記刑本秀、紀委書記陳進忠、黨委委員林治洪、陳世強、行長助理石傑、行長助理李彬、行長助理林雲山、財務總監白丹、董事會秘書萬青雲

高管變動:
周五銀監會黨委開會,免去毛黨委書記;周六下午董事會開會,毛辭去董事和行長
大股東(包括安邦)高度一致,不會賣股票
4-5月份將進行換屆,在這之前行長/黨委書記將有定論
(和安邦)原來合作很多,很好的朋友。之前和他們(安邦)溝通,是財務投資。(安邦)很支持(我們)工作。業務上有合作,存款/保險代銷/信用卡發卡。認為安邦管理不錯,吳小暉本人理念先進
對經營沒有影響:資金進出完全正常,沒有一起特殊人群聚集,客服客戶來電咨詢正常(周日上午共有4000個電話咨詢,50個提到高管變動的事;其中問這個事是否是真的22%、理財能否兌付52%、存款會不會受到影響16%、股票變動7%、其他3%)

鳳凰計劃:
全稱應對利率市場化能力提升計劃
14年5月份啟動,15年開始,計劃用3-5年時間實施
以客戶為中心
核心是把各種要素(每個客戶/條線/產品效益)定量後進行風險定價,動態管理資產負債流動性

小微:
雖然余額不增長,但結構下沈。目前單戶余額160萬,其中14年新發放單戶余額100萬。去年客戶數增加了100萬,50萬以下余額增長50%。

小區:
去年11月各地銀監局發了743張牌照,大部分都已經開業
和民生電商合作,探索線上線下新的盈利模式

直銷銀行:
150萬客戶,250萬AUM
去年2月28日才運營
去年賣產品收費四千萬
將原來電子銀行部的一些中後臺職能剝離給運營和公司業務部

公司業務:
客戶選擇:鎖定十二個行業(除了原有事業部之外,加上大消費/新能源/新材料等),細分市場/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鎖定的國企/融資平臺客戶,成立戰略客戶部
交易銀行:做資金組合者、交易撮合者、財務管理者,成立對公網絡金融部和現金管理部
負債端做機構業務,醫院、學校、財政類
投行業務:ABS、發債、並購投貸結合

風險管理:
從區域上,風險還會蔓延
從客戶類型,13年中小企業,14年小微,15年大型企業
反腐帶來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