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中央經濟會議紀要 橡谷智庫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g3.html
家兄早上打電話給家里,說侄子考上了某藤名校,一家人都很高興。
我們家我這一輩和下一輩,除了我之外都異常出色。其中兄長是世界級科學家,外甥是名校博士生。
我早年間大學畢業連學士學位也沒拿到,包工頭出身,居然混跡在金融業,不是說我能力強,而是這個世界的金融業實在是太差勁了。
好吧,在觸怒業內所有人之前,我們轉個話題吧。
然而上面是我最喜歡幹的事。
笑。
有客人問起怎麽解答這次經濟會議的內容,其實坊間經濟學家解答已經很多,我說的更通俗一點,治大國如烹小鮮,無非居家過日子。
早年間文章,我曾寫到國家上層結構,無非人事和錢事二件事,前者和人鬥,後者和錢生氣。
這兩年人事差不多已經做完,後面進入制度性反腐,要開始集中精力忙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又是騎自行車,不過現在總算捏著剎車慢慢行了。上一屆留下高杠桿和高負債,這一屆要去杠桿和減輕負債。
先說後者,減輕負債,無非三板斧,一是開源,二是展期,三是賴賬。
開源則需要經濟增長,稅負增加,想來這是目前最難的事情,又要去杠桿,又要增長率,不容易。但還是開了藥方,房地產作為存量稅,一定會成為稅收增長點。估計地產轉為永久產權的可能性大增了。明年不會,但一兩年後,開征遺產稅也是必然大趨勢。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國營企業的上交比例。
另就是展期,行話是轉換債務結構,通俗點說,就是把目前高成本的債務,以直接融資和低成本融資辦法轉換。也就是需要穩定的股市和國債市場。
所以,這也解釋了廟堂不喜歡業界拿著高杠桿融資狂炒股市,剛不可久。但上面也不希望坊間誤會,以為要滅了股市。所以證監會回答問題時,異常小心,對查券商融資的事情含糊其詞。
爆炒的股市加上杠桿,不僅僅放大風險,而且吸走了債市資金,連帶著實體經濟失血,這可不好玩。
賴賬一詞不好聽,但也大大方方明示了可能爛賬撇賬的風險,存款保險也實行了,地方平臺有些債務上面也不會幫忙接著的。
再結合上面提及的收入問題,國企實體證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是大趨勢,不過後面這點可能會步履蹣跚。
房地產肯定是沒救了,但上頭也想明白了,市場的歸市場,市長的歸市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所以只字不提。
但暗地里還是會稍微撐一撐,免得下跌太快,盡量陰跌十年,最好二十年,千萬別崩盤。
然後也備有後手,也就是高鐵和基建投資,以免經濟下滑太猛。一帶一路,就是為了高鐵輸出過剩產能;京津冀和長江流域經濟帶就是城市群建設。
總而言之,當家做主,一家人要穿衣吃飯,撒潑扯淡,還得顧及民生,到處都是窟窿,要錢。所以,略微要增長點赤字,千萬別開支失衡。
財政均衡是大要點。
因此國際收支要平衡,出口還得促進。基於人口紅利的低端出口已經受到人工成本和人民幣匯率影響,東南亞和南亞也在急起直追搶份額,眼看著大勢要去,十年內必見分曉。所以要升級換代,也就是汪老當年坐鎮東南提出的騰籠換鳥,搶占世界高端制造業。所以要忙知識產權保護,要字幕組從網上消失。這里面還有一層發展文化產業的意圖。
其實,制造業的自動化替代已經如火如荼。
除了經濟增長,就是就業。
就業是我朝重中之重,所以服務業一定要興旺發達。
在這林林總總的經濟大觀之上就是貨幣問題,人民幣一定要維持均衡,或許要適度貶值,降息和降準都是大概率事件。但總體來說,上面要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主觀意圖是缺乏的。因為人民幣要國際化,要維持穩定。但客觀會壓迫人民幣下行,形勢比人強。
人民幣通貨投放還依賴盯住美元,依賴債券等新安全資產,用一攬子美聯儲式的靈活管理貨幣存量方式,在國債市場規模擴大到足夠時,還會受到美聯儲影響。
美元升值,且加息;人民幣維持強勢匯率,且降息,則泡沫嚴重,驅趕資金入實體力不從心;如果人民幣調整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比例,去貶值,同時降息,則資本流失的潛在隱患,難以預料。
可想而知,周行長頭大如鬥的困窘。
所以,我認為人民幣總體傾向,在廟堂的算盤里,必須降息,且維持平衡弱勢。
自然,這要考量我朝和美國佬政治壓力的較量了。
經濟指標會下調,財政收入要均衡,股市和債市要穩定發展,出口要升級換代,服務業要蓬勃,創新產業要興起,一帶一路和大城市群要建設,民生要顧及,藍天要回來。
這一切,都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
不是借,就是產。
俗話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盤是漏的,小高地是有的。
蒼天啊,大地啊,那個誰,來碗鹵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