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卿訪俄前繼續“不和諧”,美俄關系降至冰點
按照此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透露的消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計劃跳過4月的北約(NATO)外長會議,在本周一參加完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後直接奔赴俄羅斯訪問。俄羅斯外交部最近的聲明也稱,蒂勒森將在4月11日~12日訪問俄羅斯,並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晤。
然而,因為最近的敘利亞問題和此前的“通俄門”事件,美俄兩國的關系持續惡化。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俄羅斯期待兩國關系“重啟”的熱情已經冷卻成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的“零點”。甚至有俄羅斯官員稱,此時兩國的關系比冷戰時期還要糟糕。
頗具象征意味的是,作為普京的“重要朋友”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前老板,蒂勒森卻在訪俄前夕挺身而出,大聲譴責俄羅斯在敘利亞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中的“失敗”。而在即將出發的訪俄之行中,蒂勒森也將就諸多相當棘手的問題與俄羅斯直面溝通,其中包括質疑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通俄門”等。
蒂勒森訪俄前夕仍在譴責
根據外媒報道,蒂勒森在訪問莫斯科前表示,雖然美國並沒有證據證明俄羅斯參與了上周導致逾100人死亡的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但是因為俄羅斯的“失敗”而令如此多無辜的人喪命。據公開報道,這場襲擊事件所導致的死亡人數中包括30多名孩子。
目前,美國正在調查該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與俄羅斯的聯系。在剛過去的周日,蒂勒森在接受美國主流媒體采訪時表示:“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並沒有任何信息證明俄羅斯是(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的參與者,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沒有責任。”他表示,早在2013年,俄羅斯就在與美國以及聯合國安理會達成的協議中做出了“一定的保證”,承諾成為“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儲備的保證者”。但顯然,俄羅斯並沒有成功實現這種“保證”。
蒂勒森還針對俄羅斯做出了更多批評,他甚至嚴厲地提出,俄羅斯“有時扮演了替巴沙爾·阿薩德掩蓋罪行的角色”。
此前一直奉行“美國優先”、在一周前還承認“敘利亞的政治現實”、不再認為推翻巴沙爾是美國外交政策目標之一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被敘利亞疑似化武襲擊事件激怒,於4月5日公開表態稱,敘利亞可怕的襲擊事件改變了他對敘利亞當局的態度以及對戰爭的看法,並表示敘利亞沖突“現在成了我的責任”。
在這樣的公開表態後,美國迅速發動了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國防部6日發表聲明稱,美軍當晚向敘利亞一軍用機場發射數十枚導彈,以回應此前發生的化武襲擊事件。但俄羅斯媒體7日援引克里姆林宮方面的表態稱,普京總統認為,美國用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空軍基地的做法違反了國際法,並嚴重損害了美俄關系。
美國海軍7日還發射巡航導彈攻擊敘利亞政府軍空軍基地。隨後,俄羅斯外交部、俄外長拉夫羅夫立即進行了譴責,稱美方有意忽視事發地的“實際情況”,此舉只會縱容恐怖分子,損害俄美關系。
俄外交部聲明說,在不了解敘利亞伊德利蔔省“化武事件”真相的情況下,美國就以此為借口對正在打擊恐怖主義的敘利亞采取軍事打擊,這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只會讓問題更加複雜,破壞俄美關系。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俄羅斯黑海艦隊一艘護衛艦格里戈羅維奇海軍上將號,正在駛向美國軍艦發射導彈攻擊敘利亞的區域。兩國在敘利亞的沖突迅速升級。
然而,即將踏上俄羅斯領土訪問的蒂勒森卻似乎並不擔心俄羅斯在美國打擊敘利亞後做出反擊報複。“我看不到任何理由俄羅斯會報複,畢竟俄羅斯人並不是美國打擊的目標。”蒂勒森表示,“這是一次針對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的非常蓄意、非常均衡也非常有針對性的打擊,而俄羅斯從來不是目標的一部分。”
“通俄門”陰影難消
2016年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被情報部門報告俄羅斯黑客直接幹預美國大選之後,宣布了對俄羅斯的懲罰措施:驅逐35名俄羅斯外交官,同時關閉了在馬里蘭和紐約的兩個據稱用於情報收集工作的俄方辦公地點。
這一做法已讓兩國矛盾激化。隨著特朗普的上臺,原本兩國領導人都釋放出善意以改善關系的苗頭不料又迅速被撲滅,進入了歷史上的新低谷。
拉夫羅夫上周五表示,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明明聲稱會把國際上的恐怖組織和“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作為主要的打擊目標,並強調了建立全面的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但現在一切事情都正好相反。我們對此非常遺憾也非常關註”。
除了敘利亞問題,此前曝出的“通俄門”事件也在持續幹擾美俄原本試圖實現的關系“重啟”。
2月9日,《華盛頓郵報》的獨家爆炸新聞稱,有9位現任和卸任白宮官員證實,特朗普團隊核心成員、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曾與俄羅斯駐美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私下討論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問題。5天後,《華盛頓郵報》再發重磅炸彈稱,在1月下旬,後被特朗普炒魷魚的時任司法部長莎莉•耶茨就曾明確警示白宮,弗林與俄羅斯大使的通話記錄清楚顯示,此人一直在撒謊。
幾個小時後,履新才只有區區24天的弗林辭職。但弗林的辭職並沒能平息疑慮。20多個小時後,更多信源證實,特朗普競選團隊中有多名高層保持著與俄羅斯情報官員頻繁的聯系。
雖然對於這些指責,特朗普團隊矢口否認,稱只是希望與俄羅斯修複關系,多一位有力盟友。但來自主流媒體和國會就“通俄門”事件的質疑,以及聯邦調查局(FBI)的持續調查,讓原本對普京不吝贊美之詞的特朗普不得不收斂,也讓雙方關系陷入了尷尬境地。
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通電話
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通電話。
楊潔篪表示,當前中美關系處在一個重要階段。雙方應該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達成的重要共識,加強高層及各級別交往,繼續就經貿等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保持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協調,推動兩國關系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蓬佩奧表示,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合作潛力巨大。美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願同中方就推進雙邊關系保持密切溝通協調。
雙方還就一些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看法。
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習近平指出,中美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肩負重要責任。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希望雙方團隊按照我同特朗普總統北京會晤達成的共識,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管控分歧,擴大合作,推動中美關系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習近平強調,中美建交近40年來兩國關系發展歷程給我們的重要啟迪就是,要始終正確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中方一直致力於同美國發展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雙方要加強高層交往及機制性對話,拓展各領域合作,擴大地方和人文交流,不斷夯實兩國關系基礎。希望美方慎重妥善處理臺灣、經貿摩擦等敏感問題,防止中美關系受到大的幹擾。雙方要就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做世界和平建設者、國際秩序維護者。
蓬佩奧首先轉達特朗普總統對習近平主席的問候,特別是感謝習近平主席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提供的重要意見和幫助。蓬佩奧表示,在兩國元首共同引領下,美中關系不斷發展。美方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願與中方加強溝通,處理好突出問題,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並協力應對國際和地區挑戰。美方贊賞中方在政治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願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持久和平。
習近平請蓬佩奧轉達對特朗普總統的問候。習近平強調,此次特朗普總統同金正恩委員長實現歷史性會晤並取得積極成果,這是半島核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的重要一步,中方向雙方表示衷心祝賀。半島問題錯綜複雜,解決起來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希望美朝雙方堅持相互尊重、相向而行,繼續為政治解決半島問題作出不懈努力。中方堅定致力於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方願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同包括美方在內的有關各方一道,推進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
楊潔篪、王毅等參加會見。
美建外交博物館 6國務卿齊動土
1 :
GS(14)@2014-09-07 12:03:32美國國務院興建全國首個外交博物館,前天(周三)舉行動土儀式,造就六位新舊國務卿聚首一堂的難得一見場面。外交博物館名為「美國外交中心」,七位在世前國務卿都列為榮譽館長,其中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貝克(James Baker)、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鮑威爾(Colin Powell)和希拉莉(Hillary Clinton),都有出席儀式,舒爾茨(George Shultz)和賴斯(Condoleezza Rice)缺席。
讚希拉莉引入個人外交
現任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主持動土儀式時,強調外交有結束戰爭、開放市場和傳播自由等作用,現在世界紛爭問題眾多,就更需要美國領導外交,稱「美國的DNA是交往和領導,不是退縮和孤立主義」。克里逐一稱讚出席的前國務卿,指基辛格堪稱「外交典籍」、貝克1991年波斯灣戰爭建聯盟成典範、奧爾布賴特在結束波斯尼亞和科索沃戰爭展「道德領導力」、鮑威爾團結世界對抗阿蓋德、希拉莉重振一些舊夥伴關係和引入「個人外交」。美國外交中心佔地3,700平方米,除展美國外交文物,亦有外交模擬遊戲,首階段工程預計後年完工,開幕日期未定。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5/18856291
前國務卿鮑威爾踩兩候選人
1 :
GS(14)@2016-09-17 17:32:37美國共和黨籍前國務卿鮑威爾(圖)日前被俄羅斯黑客網站「DCLeaks」公開一批私人電郵,揭露他對兩黨總統候選人頗有微言,不但狠批特朗普是「國恥」,又抱怨希拉莉在「電郵門」中將他拖下水。
希「貪婪」 特「國恥」
涉事電郵是鮑威爾在去年3月至上月收發,顯示他曾向助理形容特朗普是「國恥和國際賤民」,又謂會對特朗普崛起保持沉默,因為「罵他蠢材只會助長他聲勢」。對於特朗普質疑總統奧巴馬不是美國出生,鮑威爾直斥是「謊言和廢話」,預言共和黨將一敗塗地。另邊廂,早前希拉莉團隊踢爆鮑威爾也曾利用私人電郵辦公,以替「蕭規曹隨」的希拉莉開脫。鮑批評「他們做錯了事,卻拉我下水」,又形容希拉莉「貪婪」及「狼子野心」,「碰過的所有東西,都被她的傲慢搞砸」。鮑威爾前日確認電郵屬實。此外,美國《Intercept》亦公開了鮑威爾與民主黨金主利兹的電郵對話,利兹透露希拉莉對在2008年的民主黨黨內初選敗給奧巴馬感到難以接受,為此「仇恨」奧巴馬,僅用「那個人」稱呼他。鮑又質疑希拉莉的健康,「她正把自己工作至死」。特朗普回應鮑威爾的電郵內容,稱「自從鮑威爾對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展現如此薄弱的理解後,我就永遠不是他的粉絲」;鮑威爾及希拉莉的發言人均拒絕評論事件。路透社/美聯社/美國《紐約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6/19772227
國務卿誰屬 特朗普陣營鬧分歧
1 :
GS(14)@2016-11-26 13:50:58特朗普陣營就國務卿人選的分歧浮面。現時的兩大熱門人選,2012年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及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各有支持者。其中一派認為羅姆尼不夠忠誠或會動搖支持者,另一派則認為朱利亞尼不會獲參議院通過任命。
羅姆尼被質疑不忠誠
羅姆尼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多次公開批評對方,部份團隊成員不希望他入閣。選舉經理康韋前日更在Twitter表示,收到很多特朗普支持者的關注,表示不應任命羅姆尼當國務卿。即將出任首席智囊的班農,以及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等,也質疑羅姆尼是否忠誠。至於另一人選朱利亞尼,外界擔心他欠缺外交經驗和有利益衝突。有媒體人曾私下向特朗普表示,參議院未必通過朱利亞尼的任命。《紐約時報》指朱利亞尼在特朗普當選後張揚自己是國務卿不二人選,特朗普對此頗為反感,因此也把羅姆尼列入考慮。《紐時》指僵持或令第三人選彈出,如美軍南方司令部前司令凱利。陣營發言人米勒回應查詢時,只表示特朗普已會見多名潛在人選,部份未有公開,待有決定會即時公佈。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6/19845970
競選經理反羅姆尼任國務卿
1 :
GS(14)@2016-11-29 07:55:19提名誰人出任國務卿,特朗普未拿定主意,他的競選經理康韋(圖)前日就再公開反對由麻省前州長羅姆尼擔任,指單要考慮提名他,已叫大批草根特朗普支持者感「被出賣」。曾是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羅姆尼,在年初黨內初選甫開始已猛批特朗普,指他「多方面幼稚」;後來特朗普勝出初選,他仍支持黨內「永不要特朗普」運動,兩人還互相人身攻擊,言詞尖酸刻薄。豈料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竟考慮邀請對方入閣,令過渡團隊內分歧嚴重。康韋出席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節目時不諱言:「我支持黨內團結,但質疑是否應以國務卿職位作為代價。」早在上周四,康韋首次將分歧公諸於世,在社交網推文稱「收到洪水般的留言有關羅姆尼,一些對特朗普忠心耿耿的支持者揚言不接受他擔任國務卿。」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9/19848719
因洩密辭職CIA前局長成國務卿熱門
1 :
GS(14)@2016-12-01 00:01:27【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前日會見國務卿人選熱門之一的中情局(CIA)前局長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讚揚對方令人印象深刻。但彼得雷烏斯從政期間被揭洩密,引起爭議。彼得雷烏斯與特朗普在紐約會面約一小時後,稱兩人有一段非常好的對話。彼得雷烏斯曾是駐阿富汗美軍司令,至2011年接任CIA局長一職,惟翌年因被揭向情婦洩露機密引咎辭職,去年被法庭裁定洩密罪成。若特朗普提名他任國務卿,恐難獲參議院確認。
新衞生部長反奧巴馬醫改
另外,特朗普過渡團隊官員透露,特朗普已選定反奧巴馬醫療改革計劃(Obamacare)的印第安納州聯邦眾議員普賴斯出任衞生部長,並委任主張用公帑擴大醫保覆蓋率的顧問弗馬為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主管,以履行選前改革醫療體制的承諾。美國選舉人團下月投票,德州共和黨籍選舉人西尼羅斯(Art Sisneros)表示,投票給「不稱職」的特朗普有違自己良心,決定辭職。特朗普在德州普選中勝出,按傳統該州選舉人團會全數投票給特朗普。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30/19850042
親俄羅斯 涉利益衝突埃克森CEO成國務卿大熱
1 :
GS(14)@2016-12-11 14:12:36■蒂勒森(左)跟普京頗有交情。
【特朗普當選】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着手組閣超過一個月,主要職位幾已塵埃落定,惟獨國務卿人選峰迴路轉。本來熱門的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前日公佈已主動退出遴選戰後,跟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主席兼行政總裁蒂勒森(Rex Tillerson),據報現已成為下任國務卿頂頭大熱。預計確實人選會在本周揭盅。
現年64歲的蒂勒森冒起的消息,由兩名特朗普交接團隊成員向《華爾街日報》披露。報道指,部份特朗普幕僚認為,選擇蒂勒森任國務卿是打破窠臼之舉,為頭號外交官的角色注入企業管理經驗。蒂勒森是徹頭徹尾的石油人:他在德州土生土長,在德大修土木工程,畢業就進入埃克森美孚,眨眼就41年。雖然他毫無政府經驗,但跟國家領袖打交道的經驗豐富,跟俄羅斯總統普京更是關係良好。
獲普京授「友誼勳章」
他2006年出任埃克森美孚行政總裁後,致力與俄羅斯打好關係,曾助俄發展教育醫療項目。2011年埃克森美孚成功跟俄羅斯達成一項據報值5,000億美元(3.9萬億港元)的合作協議,普京在翌年更向蒂勒森授以「友誼勳章」。憑此「特殊關係」,蒂勒森對銳意改善美俄關係的特朗普,會是一股助力。但埃克森美孚業務遍及全球50國,蒂勒森倘出任,利益衝突嫌疑令人關注。他原定明年退休,據報其退休基金達總額數以千萬美元計,而金額隨時受國務院的政策和活動影響;比方說,若美國取消對俄制裁,蒂勒森該會受惠。他前年就曾在公司年會上表明反對制裁俄羅斯,指造成的附帶損害影響廣泛。不過,蒂勒森跟眾多油氣界領袖不同,他領導下的埃克森美孚承認氣候改變的科學理據,亦表明支持巴黎氣候協議、贊成徵收炭排放稅。選企業領袖擔任國務卿,少見但並非破天荒,列根時代的國務卿舒爾茨(George Schultz)本是跨國工程集團柏克德(Bechtel)的總裁;但他有豐富政府經驗,曾在尼克遜手下出掌勞工部和財政部。特朗普「選卿」過程柳暗花明,前麻省州長羅姆尼一度極熱,但許多特朗普擁躉對於他曾痛批特朗普都無法釋懷。惟交接團隊日前強調羅姆尼仍然在考慮之列。
朱利亞尼表明退出
至於很受特朗普支持者歡迎的朱利亞尼前日則披露,有感遴選過程「太複雜」,因此上月29日已去信特朗普和交接團隊表明退出,應對方要求未公開決定。在跟特朗普商量下,雙方前日公開這消息。他表示會繼續以非正式顧問身份協助特朗普。另外,特朗普亦決定再邀華爾街高層出任要職,由高盛主席及首席營運總裁科恩領導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科恩是高盛第三個亦是最高職的主管加入特朗普政府。交接團隊還透露,質疑氣候變化、支持增加油氣開發的眾議員羅杰斯料掌內政部。美國《華爾街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1/19861930
國務卿人選憂慮中俄侵略行動
1 :
GS(14)@2017-01-12 08:08:16特朗普提名的閣員前日起陸續出席國會參議院聽證會,國務卿人選蒂勒森(圖)對俄羅斯的動作和中國在南海的侵略性行動表達憂慮;司法部長人選塞申斯則表明,反對特朗普恢復水刑和禁穆斯林入境的主張,更稱必要時會違抗其命令。
閣員陸續出席參院聽證
獲提名內閣人選須經參院聽證及表決,才可正式就職。塞申斯是首位接受質詢的閣員提名人,他表明將致力打擊非法入境、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不會因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而將他們拒遭境外,又指水刑「絕對是不當兼犯法」。塞申斯又揚言會在特朗普要求他作違法、違憲決定時請辭,亦會委任特別檢察官,代自己決定是否重新調查希拉莉「電郵門」及克林頓基金會財政。而蒂勒森昨日接受質詢,他表示俄近期活動「不顧美國利益」,帶來「危險」,肯定「北約盟友對俄羅斯復活的警惕」,但認為美國須在摸索出正確道路前與俄保持「開放而嚴肅」的對話,而非像奧巴馬政府般與俄完全對立。他又斥中國在南海建立軍事基地是「無視國際慣例、佔據具爭議領土的非法行為」,又指北京沒有施壓北韓改革。此外,被批想快刀斬亂麻的共和黨人讓步,參院決定押後三名未完成道德審查的閣員提名人聽證會。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2/1989438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