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光裕家族:董事若“倒戈”将提诉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6/zMMDAwMDE5MjEzMA.html

对于黄光裕家族来说,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光荣革命”。但在以陈晓为董事长的国美管理层看来,这是一场同样不能输的反“复辟”战争。

成王败寇。围绕国美王朝的这场商战性质,将毫无例外由这一千古法则确定。

战争已经布下了两个决战点:一是是否增发20%新股;另一个是8月25之后的临时股东大会。

20%新股增发将直接摊薄大股东的股份,从而减少黄光裕家族在股东大会中的投票权。

8月13日,黄光裕家族的代言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发生了增发20%新股这件事,“更加暴露了陈晓的野心,大股东必将坚决予以反击,并且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所谓的应对准备,黄光裕家族表示,“包括对投票赞成的董事个人提起法律诉讼。”但由大股东任命的董事与陈晓站在统一战线,这让黄光裕家族陷入尴尬境地。

稍早一天的8月12日,国美电器四位副总裁李俊涛、孙一丁、牟贵先、何阳青,以及首席财务官方巍,5位黄光裕时代的元老公开宣誓与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共进退。5位元老对黄光裕家族的倒戈,将双方就机构投资者手中选票的争夺推到了一个激烈的高点。

陈晓施之于管理层的步步割喉战术,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黄光裕家族试图停留在股东大会上的战争已经无可挽回的波及董事会,甚至管理层。

“考虑到他们目前所处的特殊环境里,大股东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事态的演化,果真如黄光裕家族所分析的这样吗?

企业命运不系于几人身上

《21世纪》:12日上午,国美电器李俊涛、孙一丁、牟贵先、何阳青四位副总裁,以及首席财务官方巍等5位元老,公开宣誓与陈晓共进退。大股东如何看待这一事态变化?

黄光裕家族:此次大股东的动议是在香港上市公司相关规则下的需由全体股东商议投票解决的事情,不牵涉到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员工。

大股东衷心感谢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员工一贯以来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考虑到他们目前所处的特殊环境里,大股东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特别希望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员工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21世纪》:如果出现股东大会朝着黄光裕家族有利的方向发展,第一大股东是否做好了管理层哗变的准备?是否做好了接管国美的准备?

黄光裕家族:国美的管理团队是经过20多年来的大浪淘沙而磨合出来的坚强集体,他们有着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我们确信,不会出现不理性的事件。

大股东希望通过重组董事局使国美电器的发展重新回归到正确的轨道,并非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国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制度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足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再有,国美电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会把企业存亡系于某几个人的身上。

谁的野心

《21世纪》:对于大股东而言,一个大的变数是增发20%新股这一项。能否介绍一下,大股东如何阻止陈晓增发新股目标达成?如果新股实现增发的话,大股东一方会否跟进补齐相应股份?黄光裕家族是否有足够应对资金来源?

黄光裕家族:关于公司股份增发,涉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基于对董事局的信任,上市公司通常会给董事局一般授权,董事局绝对应该站在股东和公司的立场来行使相关授权。但陈晓的言行表明,其要以摊薄包括大股东在内的老股东权益的手段,达到个人控制公司的目的。

据我方了解,陈晓正私下在做发行新股的工作,不排除他的任何可能。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董事局关于增发的公告。为了避嫌,我们认为,陈晓应该公开承诺在召开股东大会作出决议之前,不会增发新股。

我们认为,如果董事局在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前作出增发的决定,肯定是有损于包括大股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对此,我们将坚决反对。目前公司经营稳定,资金充裕,完全没有必要增发新股,摊薄老股东的权益。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件,更加暴露了陈晓的野心,大股东必将坚决予以反击,并且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包括对投票赞成的董事个人提起法律诉讼。

《21世纪》:能否梳理一下大股东在除上市公司以外,掌握的国美集团的资产状况?这些资产与上市公司的管理状况如何?

黄光裕家族:与大股东相关联的有上市公司中关村(000931.SZ),可以查找相关公开信息;其他资产未上市,不方便公开。

《21世纪》:国美还有300家未上市门店。这些门店是否是黄光裕家族未来的武器?

黄光裕家族:一直以来,大股东都希望整体资产上市,使国美有更好的完整性和更好的发展实力,以及彻底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并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将根据形势的发展来稳步推动整体上市的事情。

贝恩转股是它的权利

《21世纪》:贝恩已经明确了债转股的说法,并且有意图加快这一进程,那样陈晓阵营将获得约11%的投票权,大股东怎样应对这一变化?

黄光裕家族:是否转股是贝恩的权利,但希望贝恩不要意气用事;目前大股东并没有看到贝恩已经转股的公告,即使进行转股,大股东也有信心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达成动议的目标。

《21世纪》:自8月5日事件发生以来,摩根大通、富达基金等都对国美电器持有股票进行减持,除了国美和贝恩之外,现在国美前几位大股东是否还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基金?作为大股东怎么看待这种减持?大股东有无与摩根大通等进行沟通,他们是如何表态的?

黄光裕家族:机构席位的减持是机构或其受托投资人的市场行为;大股东仍将继续与包括上述机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进行积极沟通。

业务战略之争

《21世纪》:扩大市场份额还是提高单店营业额,是攸关国美未来的战略问题。黄光裕家族为何坚持前者?

黄光裕家族:国内家电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国美和苏宁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也只占到总市场份额的20%—30%,现在仍然处于跑马圈地和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如果国美在这个环节上落后于对手,将很难在未来胜出。

大股东考虑的问题是长远的战略布局,而陈晓只考虑短期或三两年的财表业绩。

我 们认为,国美应该继续坚持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提升门店的产出和利润贡献,而不是为了短期目标而关闭门店,营造单店营业额和利润提升的假象,实质是在 粉饰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应在保证开店数的绝对增长的前提下,对扭亏无望的门店进行调整。国美在市场份额上正在大幅下降,利润总额远远落后于苏宁,这就 是证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8

华视传媒在美诉DMG财务造假 将提巨额索赔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30/2177035.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华视传媒与数码媒体集团(DMG)在一年前敲定的并购案出现了戏剧化的变化。
昨日(12月29日),华视传媒对外宣布,公司在美国法院对DMG提起诉讼,指责其股东及管理层财务造假,导致华视传媒以1.6亿美元的虚高价格收购了DMG资产。如果上述诉讼请求得到法院支持,DMG股东将面临巨额赔偿。
DMG股东被指蓄意造假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华视传媒CEO李利民等高管目前均在美国处理上述诉讼,而作为被诉一方的DMGCEO曹嘉泰也在第一时间针对事件予以回应。
“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事实并不像华视传媒所说的那样,目前我们已经委托律师处理相关事务,很快就会对外公布了。”曹嘉泰对记者表示。
去年10月份,华视传媒在上海宣布以1.6亿美元收购地铁电视广告运营商DMG,完成从公交到地铁广告网络的覆盖。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根据当时的交易,1.6亿美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进行,整个付款过程共分为3步:第一步是在交易完成时付给数码媒体集团共计 1亿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现金,另外6000万美元为股票;剩下的6000万美元付款将分为两笔,每笔为3000万美元,分别将于交易第一年和第二年 的周年纪念时交付。
截至目前,华视传媒已经向DMG支付了4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6000万美元的股票,剩余的6000万美元现金计划在2011年年初和2012年年初分两次支付。
据华视传媒相关人士介绍,近期发现DMG股东及管理层存在收购期间对财报数据存在蓄意造假的行为,从而引诱华视传媒以过高价格进行收购。
传票和相关文件显示,华视传媒将连同旗下全资子公司VisionBest向美国纽约州纽约郡高等法院起诉戈壁资本、橡树投资、Sierra投资以及其他 未提及的共同被告,通过虚假、欺骗误导华视传媒认为有关数码媒体集团的财报状况和业绩报告是良好的,于是夸大了购买标的,几家被告从中则获取不菲的利润。
华视传媒提出巨额索赔
对此,华视传媒方面目前向法院提出了以下诉求:1、拒绝支付剩余的6000万美元收购款;2、要求DMG股东及投资方返还通过造假所获得的1亿美元现金 和股票;3、拿回华视传媒在共管账户中的资金。(此前双方为了保障交易顺利进行,曾设立了第三方共管账户);4、要求DMG股东及管理层支付不低于 8000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金;5、要求DMG股东及管理层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具体金额在审判中确定;6、要求对方支付法院认为公正和适当的利息、律师费 以及其他支出、成本等。
华视传媒表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华视传媒收购数码媒体集团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损约为8950万美元至 8510万美元。依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管理层现正要求对上述商誉进行年度减值测试。管理层不排除对上述商誉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包括非现金减值在内的 调整的可能性。
双方的诉讼也对华视传媒的股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本周二的交易中,华视传媒开盘迅速走低,后低位盘整,截至收盘报每股3.92美元,跌4.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9

逢中資必反?台灣該關心的三件事 IC產業走到十字路口 36年老將提建言

2016-01-04  TWM

面對中資大舉入股IC設計業,社會普遍認為這些公司股本都不大,若開放投資,技術將被掌控;但其實 該思考的問題是,如果不開放中資,IC設計業是否就會活得更好﹖三年內就不會被中國追過﹖編按: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曾任工研院電子所第一任策略規畫及 技術推廣組組長,以及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

十年前,他協助政府做出八吋晶圓登陸「有效管制」的決定;如今,IC設計業是否開放中資入股的話題正熱,他特別撰文,以其三十六年的產業資歷,提出最理性 的思考方向及建言:最近為了該不該開放中資投資我國IC設計業,引起國人沸沸揚揚地討論。而中國紫光集團霸氣、高調、急躁的投資企圖心,也引起國人的不安 與反感,使得應該沒那麼複雜的問題,演變成民族情感甚至情緒之爭,很難冷靜討論。

筆者是IC產業三十六年經驗的老兵,幾乎參與了台灣整個IC產業的發展史,而且投入很深。故雖然現在群情沸騰,仍頂著壓力寫下本文,不論能否被接受,至少希望替歷史留下見證。

二○○一年左右,台灣IC產業走到第一個十字路口,當時爭論的是該不該開放八吋晶圓廠去中國投資。個人很慶幸參與了那美好的一戰,協助政府做出有效管制的 決策,後來政府採取非常有節制的開放政策。此一政策,把晶圓代工業留在台灣積極發展;再加上當時政府超高效率地開拓了中科與南科,讓台積與聯電將近九千億 元的投資,能在台灣落實,奠定今日台灣IC產業強勢的競爭地位。

鏡頭拉到○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在台北市濟南路的台大校友會館,充滿耶誕夜節慶歡樂氣氛;然而角落卻有一桌客人吃著簡單餐點,認真討論著對後來八吋晶圓廠決策有相當影響力的議題。

當晚參加的有筆者和另一位IC界人士,還有時任經濟部次長陳瑞隆、陸委會副主委鄧振中,以及一位女性官員與國安會聯繫人士,相信那是一場歷史性的會議。

在那場會議前後兩、三個月,個人和幾位朋友接受政府高層及智庫多次徵詢,說明IC產業之重要性,並分析其外移重大影響。

許多重要決策人士,如總統府祕書長陳師孟、央行總裁彭淮南、行政院祕書長李應元,還有台經院團隊,或犧牲假日,或放下身段不拘場所,認真聽了我們的解說。

總統候選人、學者都反對

其實,產業發展問題,並非只有技術,更牽涉到群聚效應、就業問題、經濟發展,甚至無形國防等問題,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麼單純。

當時新竹研究機構還有學界領袖,認為只要技術領先就好,開放無妨。電腦業大老施先生,也只是站在個體經濟的角度,主張積極開放,可以想像政府受到的壓力。當時幾位重要主管官員的努力與用心,以及平民作風,至今回想還是覺得很感動,也讓人感受政府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IC是所有電子產品最關鍵的零件,而台灣今天IC產業的影響力,在全世界可說是最重要的。IC產業不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柱,也是台灣最值得珍惜的無形國防。

然而,由於其重要性,中國正舉國家之力,大力資助發展。以目前態勢看來,中國由於是電子產業之世界工廠,已成為世界最大IC需求市場;再加上舉國資金與人力挹注,三年內IC設計產值可能超過台灣。而晶圓代工十年內還不易趕過台灣,IC封測七年或許可超越台灣。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該如何因應中資排山倒海來叫陣要投資台灣呢 ﹖這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且不管懂或不懂的人,都敢大聲發表意見。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第一時間就跳出來,說他反對中資投資IC設計業;許多個人認識一向愛台灣的學者,也連署反對,讓贊成者噤若寒蟬。

坦白說,個人原來還不知道政府單獨對IC設計限制中資投資,那實在是一個有點奇怪的想法;最近許多學者連署反對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公司,也都出於同樣的邏輯。他們的思惟是,IC設計業股本普遍不大,若開放投資,很容易被入主,技術就會被掌控。

政府不投資 卻反對外資

今天的問題是,如果不開放中資,IC設計是否就會活得更好﹖IC設計三年內就不會被中國追過﹖答案顯然是令人擔心的。我們該關心的是:一、開放了,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多少能形成利益共同體與策略聯盟,使得中國不至於祭出太多不利台灣IC設計業的政策。

二、IC設計業有中資一定持股,或許才能參與中國新一代產品之國家規格制定,如物聯網、手機、行動支付等,否則就被排除在外。相信這是台灣較為領先之設計公司目前較在意之處。兩岸並非沒有合作機會。

三、中國IC設計業由於政府大力資助,而且接近市場,再加上高階人力人多勢眾,實力已非吳下阿蒙。台灣IC設計公司應思考,如何競爭又合作才是上策。台灣有最完整、最有效率的IC產業供應鏈,以及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與經營團隊,並非完全沒有優勢。

目前另外一個重大課題是,台灣股市太便宜了,本益比只有十多倍,中國動輒五、六十倍,這樣物美價廉的東西誰不要?政府如果擔心IC設計被買走,當務之急應 是改正錯誤政策,大幅提高我國上市公司價值;政府基金則應以行動支持,增加投資我國績優公司以及策略性產業。不應作繭自縛,不准中資投資,而自己又不投 資。

談到大幅提高台股價值,坦白說,今天台股本益比如此低落,政府要負最大責任。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果實應為國人共享;然而目前幾乎所有的政策制度與工具都偏袒外資,使得本應為國人共享的經濟果實,悉數為外人拿走,而個人投資者獨憔悴。這許多錯誤的政策,也是造成台股本益比低落,產業容易被委屈購併的原因。此一課題,因篇幅所限,於此無法贅述。

此外,開放中資,政府如果要加一些配套措施,例如投資不能超過五○%,股東會中資不能收購委託書等,個人並不反對。雖然這些規定未必有效,但是至少可以讓國人安心,減少反對聲音。

透過合作 讓產業繼續發展至於好戲連台的日月光投資矽品案,最近加碼演出到日月光想全吃,個人認為那是企業競合策略,對台灣並不是太重要的事;但台灣本來有金牌和銅 牌(編按:目前全球封測廠市占率第一為日月光,第三為矽品),如今卻要將銅牌消滅掉,其實也並非有利。尤其對封測廠之大客戶而言,若金牌、銅牌合併了,他 們勢必要再找第二供應商。至於二、三線IC設計公司,他們將更難與獨大的日月光談生意,勢必要尋求其他封測廠合作。

台灣二線封測廠若能掌握契機,當然是好事,否則獲益最大的可能是中國封測業。此外台積電赴南京設廠一事,個人同意民進黨智庫執行長林全的看法,我們都相信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深思熟慮、穩健的經營決策。

總而言之,個人一貫理念是,經濟發展應以發展「實業」為主;也就是讓產業能在台灣設廠獲利、提供就業機會、繳納稅金,並形成產業聚落,厚實競爭力。而健全的資本市場,是以協助及成全產業發展為最高目標。

政府認清楚了這一點,才能使產業如魚得水,全民獲利。

目前的政府為了所謂的公平正義,對股民存有偏見,將股票市場整死了;對吸引人才之員工分紅配股,也以實價課稅,將之摧毀了。若觀念繼續不清,不從根本著手,本末倒置,將使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全球最重要IC產業聚落,也逐漸崩解。

掌握了這些原則,就可明白,所謂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根本不是太重大的問題了;如何透過兩岸適度的合作,讓IC產業能繼續在台灣發展,那才是最重要的。

撰文 / 林錫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3

謀求零核電,日本民進黨黨首蓮舫稱將提出新核電政策

據共同社23日報道,日本民進黨黨首蓮舫日前接受共同社采訪,就下屆眾院選舉中與共產、自由、社民等在野各黨合作事宜表示有意在協調統一候選人前優先敲定相同的政策。

關於焦點所在的核電能源政策,蓮舫表示民進黨將在3月12日黨大會前匯總新內容。蓮舫暗示將修改“將投入所有政策資源以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零核電”的現行方針。

日本民進黨黨首蓮舫

報道稱,關於民進黨現狀,蓮舫不無危機感地表示“存在政策提案線路未取得預期效果的意見,這確屬事實。將努力思考,同時繼續主張。”

蓮舫解釋稱,由於年內可能解散眾院,在野各黨間已啟動有關相同政策的磋商。蓮舫強調,“如果不一一認真對待,可能被認為只是‘針對選戰(的臨時合作)’。”磋商在呼籲廢除新安保法的市民團體“市民聯合”提議基礎上展開。

關於新能源政策的內容,蓮舫僅表示“將做到能讓候選人說明,四黨將展開最大限度的合作”。預計為配合明確要求去核電化的其他政黨,民進黨正在尋求妥協點,可能將提出“零核電的民進黨”等。

作為共同政策的前提,民進黨還計劃匯總教育與社保政策。蓮舫充滿信心地表示“將在3月黨大會上提出我黨將高舉的(政策方針)旗幟。”

蓮舫還表示,計劃在確定民進黨過半數的候選人後,再與其他政黨協調在野黨統一的候選人。

關於成為例行國會爭論點之一的天皇退位相關法律完善一事,蓮舫主張修改《皇室典範》建立永久制度,並提議在眾參兩院的憲法審查會上展開討論。

對於政府考慮的退位“僅限當今天皇一代”的特別法,蓮舫持否定意見稱“未涉及創設女性宮家與女系天皇的討論,特別法並未滿足國民與天皇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17

梁天琦將提選舉呈請

1 : GS(14)@2016-09-07 08:06:28

【本報訊】本民前發言人梁天琦早前報名參選立會直選,遭新東選舉主任何麗嫦以「認為無意擁護《基本法》」為由取消參選資格。梁天琦昨接受電台訪問時稱,將在選舉結果刊憲後提出選舉呈請,挑戰選管會決定。梁天琦早於遭取消資格後已表明會提選舉呈請,但過去數周正值選舉期,忙於為「Plan B」青年新政梁頌恆助選,直言「法援未搞得切」。本民前義工日前發現有票站疑似點錯票,他計劃在選舉結果刊憲後,將事件聯同選舉資格一併提出呈請。被問到梁頌恆當選後會如何合作,梁天琦稱「不用分得那麼細」,認為議員背後團隊同樣重要,「最重要係幕僚有冇質素,可以喺將來有貨畀佢喺幕前表演」。他又指本民前及青政可借鏡愛爾蘭獨立經驗,在議會內外一同努力。前立會議員、律師何俊仁稱取消梁天琦參選資格不合理,相信選舉呈請勝算高,但憂政府會以釋法等手段干預。他指如呈請成功則可能要重選。■記者佘錦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7/197629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19

遏一約多伙 徵稅15% 「1個物業」定義可包天台花園打通 將提修例

1 : GS(14)@2017-04-12 07:45:30

【明報專訊】本報及多家傳媒先後揭露市場出現「一約多伙」情况,以避開去年尾住宅印花稅須繳15%的「辣稅」。有見於一約多伙個案上升,政府昨宣布今日凌晨零時起,首置客在「一約多伙」下每個單位均須繳交15%新稅率,並建議「一個住宅物業」可包括連車位、緊接單位的天台或花園,或間隔牆被打通的相連單位,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法例,以落實收緊的豁免安排。

梁振英﹕杜絕投資者迴避加辣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傍晚宣布,為杜絕投資者通過「一約多伙」以迴避去年11月劃一後的住宅印花稅(首置港人豁免),政府決定今日起收緊相關機制,並建議修例,若買家以一份文書購入多於一個住宅物業,相關交易須按15%的新稅率繳稅,若確實以一份文書購入一個住宅物業,並且是首置港人買家,可獲豁免新稅率,只需按較低的4.25%稅率繳稅。

至於「一個住宅物業」的定義,政府提出4個建議(見上表),但未公布「一約多伙」個案在新措施下繳稅時的實際安排。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過往與單位緊鄰的天台、花園或車位等都被當成是一個物業,而所謂「一個物業」的計算方法,將按照稅務局一貫做法,根據地契、佔用許可證等相關文件判定。

現一約7伙 張炳良否認過往疏忽

被問及過往處理「一約多伙」時是否有疏忽,張炳良否認,指立法會2013年討論雙倍印花稅措施時,雖有議員提出是否要收緊限制「一約多伙」,惟當時政府認為觀察不到「一約多伙」有被濫用,直至去年11月「加辣」劃一住宅印花稅為15%後,發現住宅物業交易涉及「一約多伙」由加辣前的約佔3.6%,升至近期的4.7%,有個案甚至「一約7伙」,令當局有合理理由相信有人藉此逃避新稅率。政府資料亦顯示,涉及「一約多伙」並繳交較低稅率的交易佔總數的比例有上升趨勢,由推出新稅率前的0.5%左右,升至上月的2.4%。

梁振英表示,雖然「一約多伙」所佔比例較小,但在市場上確實造成即使在高價位開盤的情况下,地產商去貨去得很快,令不少買樓自住的小家庭要與這些投資者競價入市,情况不理想,故有需要出招。

香港稅務學會前會長王銳強認為,新措施並非「一刀切」,令首置市民購買連車位、天台或花園的住宅單位時,不至被「濫殺無辜」。他又指出,若有市民購買相連並拆去間隔牆的打通單位,避開新稅率後,再分間單位不作自住用途,建議政府修例時列明條文,這類買家或須在日後分契時繳回獲豁免的稅率。

涂謹申批太遲堵塞漏洞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稱,早在2013年審議相關草案時已提出「一約多伙」漏洞,批評現時才堵塞漏洞來得太遲,質疑是「故意放水畀地產商」。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麥美娟認為,政府有回應社會及立法會的訴求。她與涂謹申均指最終會通過政府的草案,惟希望政府繼續研究堵塞其他漏洞,如利用未成年子女的首置身分買樓、買樓前解除與家人的聯名物業,以及先購入快被重建的單位,遭收樓後再以重建戶身分買樓以避開新稅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86&issue=20170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