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機票銷售市場大變天後,南方航空(600029.SH)在其官網公布了與其在7月1日前簽署了新版代理協議的代理人名單,超過2000家機票代理公司獲得了銷售南航機票及相關產品的權利,其中包括以前主要以平臺方式供應代理商所銷售機票的阿里、同程和途牛。
對於機票代理來說,7月1日最大的變化就是代理費前返後返費用將全部取消,改為定額手續費。
目前,大多數航空公司都與代理完成了變更銷售代理協議,代理費也變為基於航段數量,並參考銷售艙位高低而不同的新標準。
與此同時,航空公司在新協議中還要求“禁止機票標準產品的供應商銷售模式”,及未經航空公司批準,機票代理人不得擅自在攜程、阿里、去哪兒等C端、B端平臺上銷售相關機票產品。
比如南航就規定:嚴禁代理人通過C端、B端平臺等第三方渠道銷售南航機票標準產品(單程、往返程及缺口程等裸機票產品,或以機票為主體,附加保險、代金券等低價值標準化配件的機票套餐)。對於包含南航機票的打包、組合產品,代理人也需要經過南航審批後,方可投放至南航簽署商務合作協議的C端第三方渠道展開銷售。
同時,B端平臺僅限自有平臺進行供貨銷售,不允許在第三方平臺供應裸價或組合產品。
此外,南航將與符合南航要求的主要C端機票平臺簽署商務合作協議,允許C端平臺引入經南航審批同意供貨的代理人,作為供應商開展銷售,但相關打包或組合產品的上線和銷售均需經過南航審批,方可實施。
目前,攜程和阿里等平臺上的一些非自營機票代理商產品已經下線,而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南航公布的已經簽署新版代理協議的代理人名單時則發現,攜程、同程、途牛和阿里旗下公司也在其中,意味著他們也具有了自營銷售南航機票的權利。
在此之前,同程、途牛和阿里與去哪兒網一樣,主要向其他機票代理開放平臺,作為機票銷售大代理的攜程,近年來也逐漸開放了平臺。而據記者了解,去哪兒網也向南航申請了代理授權,目前公司正在受理之中。
南航方面還透露,後續,南航將定期公布授權代理人服務質量排名,以進一步規範各銷售渠道的銷售行為,切實保護廣大旅客的合法權益。
附:簽約代理名單
http://www.csair.com/cn/about/news/notice/2016/1an4keupp7bc3.shtml
文章相關鏈接
盈利是過去五、六年所有互聯網人的惡夢,那時候大家都說我們不需要盈利,我們就是講故事。
i黑馬訊 8月11日消息 今日,北科建集團與創業黑馬聯合主辦的“無錫北科建黑馬精創賽總決賽”在江蘇無錫火爆進行,黑馬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同程旅遊CEO吳誌祥分享了同程在在線旅遊領域闖過的三關。
當天,北科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瑩輝和創業黑馬董事長、創始人牛文文也簽訂了戰略合作,雙方軟硬打通,一方提供創業服務,一方提供園區地產。這是中國領先的產業園區生態運營商與中國領先的創業服務生態機構的一次強強聯合,雙方將開放合作,生態共贏,共同創新產業園區發展和創業服務新模式。
以下為同程旅遊CEO吳誌祥分享內容,經i黑馬編輯整理:
我們屬於創業十多年的公司。公司從5個人到今天超過1.5萬人,最近一年增加了一萬人。我覺得這個過程與牛董事長所說的重度垂直有很多的吻合。
第一關:移動互聯網紅利
我們的在線旅遊之路經過了三關。第一關發生在2013-2014年,這兩年的時間,這一關考試的考題是移動互聯網。這兩年,我個人認為旅遊行業的消費者增長是最快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從3億增長到6億。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移動互聯網作為獲得服務的工具,而不是瀏覽信息的工具。在這個背景之下,行業里所有的玩家不管是2003年上市的攜程、藝龍還是去哪兒都極其緊張,怕消費者用手機獲得服務時把它們忘了,沒有裝它們的APP。
這個時候大家顯著的做法是跑馬圈地,大量補貼。梁建章(攜程創始人)也在這兩年重回攜程,如果他晚回三個月,整個就變了。梁建章回來以後,把公司的發展戰略變成了“大拇指+水泥”,這樣一改攜程挺過了危機。藝龍也在這關跑馬圈地,同程在最後考試快要結束時,慌慌張張拿了5億人民幣,奮筆疾書在考試最後一分鐘交上去了,就是在2014年的暑期,我們在全國做了一千場的1元遊景區的活動。在無錫的靈山大佛我們也做了,20萬人湧向該景區。如果沒有2014年的這一波,我們同程就不是今天的同程,這一關沒通過,下一場就沒辦法進去了。
在線旅遊有接近一半的企業這關沒通過,現在基本上聽不到了。大家看到,2014年1月份,同程的移動用戶的數量在行業里面排名第16,只有925萬。到了2014年9月,我們的移動業務在行業排名第4,移動用戶1.09億。短短的10個月不到的時間,這一波把握住了。
第二關:消費升級下紅利消減
第二關發生在2015-2016年,考題:消費升級。
這一點與牛董事長講的也有契合之處。當我們抓來了用戶,這些用戶要開始使用你的服務了,他們得到了什麽體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這兩年的時間里面,中國很多的消費者願意為更高品質的服務買單,但是很多通過了第一輪考試的企業沒有意識到,而是依然在補貼。
同程在2015年上半年也是這樣,我們覺得再抓點用戶也可以啊,我用5億元抓了1億用戶也很值。2015年依然派發了1億紅包,又燒了5億元左右,用戶數有增長,但是效果與2014年相差甚遠。所以在正確的時機上,該燒錢還是要燒,不燒錢第一輪考試沒通過,到了2015年補考日子是很難過的。花同樣的錢買到的用戶數與前一年相比,只有1/3到1/4的效果。
這時候開始下一輪考試了,就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考試在於你能否通過對行業的理解,用你的無線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的技術去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這件事情變成我們頭等大事,而不是跑馬圈用戶。我們2015年拿到萬達和騰訊的60億人民幣投資以後,停止燒錢,開始全力地用我們研發的技術去改變我們非常熟悉的中國旅行社行業,我們就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2015年8月份開始一直到今年,我自己就跑過40多個城市。
同程的門店有200多個,我們向傳統行業和線下企業學習,學完以後再把我們信息化的技術、我們的管理嫁接到行業里面來,實現創新融合,我們認為到今天這個路走得基本正確。去年營業收入60億左右,今年營業收入150億。在我們看來這不僅得益於我們的信息化技術,還有我們實現的全國落地布局。這個過程非常辛苦。從我開始到下面的同事,在這一年的時間里,一聲令下,本來在蘇州的200多個同程幹部,就打著背包到全國,直到今天有100多個落地的機構。
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問自己什麽問題呢?你有了移動互聯網的工具,有一腔熱血,下面很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把旅遊產品賣掉,如何提高你的效率。
一年的時間我們探索出,如何在接近一萬銷售人員時,在一部手機的支持下,做出之前線下旅遊門店一年的業績,這一關現在我們基本過了。所以我們實現了用互聯網讓銷售人員的效率更高,我們的一名銷售人員哪怕是一張白紙,在同程的體系下,在大數據和無線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一年就可以做200萬。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個人做200萬,1萬人一年就是200億,這是銷售端。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是企業端,從企業端看上去,這個行業都是非常瑣碎的,在兩年前我們絕對沒有這個耐心做這個事情。比如說一艘郵輪5000人,把這5000人從上海碼頭送到船上,然後到了日本送到船下,這個事情極其沒有技術含量。過去三十年,搞IT搞互聯網的都不願意做這個事情,交給批發商做就可以了。但是從去年到今年,我們研發了一套郵輪運營的系統,1個人4個小時能完成一半的工作量。在一年以前,20人連續工作48小時才能把5000人安排好,現在變成4個小時。我們覺得這個就是通過無線互聯網,通過兩三千人的研發,最終改變了行業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的實例。這個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是非常核心的競爭能力。
這是5000人的一艘船,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系統,有護照掃描系統,以前的行業是護照拿過來把你的姓名、護照號碼手工錄入進去,我們開發了護照掃描儀一秒鐘掃進去,到郵輪上排房信息化等。還有簽證,你要去日本、韓國要交給簽證公司或者是旅行社,當然也可以交給同程把你的簽證送到大使館蓋個章還給你,這件事情極其沒有技術含量,但是消費者在這件事情中是有痛點的,護照可能丟掉。怎樣保證不丟呢?這是最最起碼的事情。就是讓你的護照在工作人員處理時全程全部攝像,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攝像機底下拆包、裝包,護照的每個狀態在APP上都可以實時告訴你,你的護照我們收到了,你的護照正在送往日本大使館的途中,日本大使館收到正在審核材料,日本大使館簽完,返回同程分公司的途中,已經到同程分公司正在寄往你家,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過去三十年沒有人做,我們就做好,做好以後效率果然提升。一個工作人員原本一天只能做十本,還要看材料處理材料,現在一個簽證工作人員一天處理50本,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有沒有價值?一定有價值。消費者體驗有沒有提升?一定提升。但是現在我還不滿足,我還覺得可以做得更好,你越往下做越覺得有做頭。在以前中國牌照很重要,你沒有資格把消費者護照送到大使館,而且送到大使館的人還要戴一個黃卡,你沒有旅行社的牌照沒辦法戴黃卡,我們申請旅遊社資質,申請黃卡,就把自己變成擁有所有線下旅行社牌照和資質的線上公司,把牌照、資質和線上技術結合起來,就提升了行業的效率。
這一段還在做的過程中,我個人覺得這兩年的時間里面,誰能把這件事情做好,誰肯定可以在市場當中不斷地提升價值。其實就像滴滴和Uber合並以後,我個人也認為神州專車也不會有滅頂之災,因為它已經通過互聯網的技術確立了自己獨特用戶體驗,這個用戶的體驗小到司機下來幫你開一個門的動作。看起來與互聯網沒有什麽關系,但是全國超過十萬的司機都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如果背後沒有非常完備的人員管理、監測和評測的系統是不可能做到的。看上去是人的培訓,背後一定是有非常龐大的系統支撐,這就是把系統和傳統行業最好地結合起來,而且提升行業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如果第一場考試需要的是你要有極強的融資能力和在市場上跑馬圈地快速反應的能力,那麽在第二場考試當中,你要板凳做實,你要有向傳統企業學習的意識,你要願意一頭紮進去,把傳統行業積累了十年、二十年所有的一切,虔誠地學習,然後和你的優勢結合起來。
剛才牛董事長講,在第二階段對於線下公司或者是傳統企業,一樣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第一場你沒融那麽多的錢,第二場這個機會也同樣需要你有對產業的了解,你一定要有信息化的思維,你要知道像所謂的同程也好,美團也好,滴滴也好,放一百個或者一千個研發人員在那邊是有價值的。你要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提升你行業效率當中的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價值,這個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一提起線上公司就說他們是燒錢的,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心就關閉了,就不會說到線上公司看看他們有什麽樣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同程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面,能夠把這一步走出來,我們覺得非常核心的一點是拜訪了接近一千個線下旅遊企業,我們不斷向他們學習。
第三關:盈利難題
第三關在2017-2018年,試題:盈利。這是過去五、六年所有互聯網人的惡夢,那時候大家都說我們不需要盈利,我們就是講故事。如果你前面抓的用戶是有價值的,如果你在2015-2016年真的是把研發、信息化與行業結合起來,你有了比行業更強的用戶獲取能力或者是行業最高的效率,到第三步盈利是理所當然的。
反之,沒有盈利說明你前面的用戶是補貼來的,用戶只認可補貼,沒有認可你的企業,也沒有認可你對行業改造提升的效率,你那個GMV是虛幻的,市場份額並不穩定,當你補貼停掉,市場份額馬上下來。我們公司也是有非常清晰的盈利目標,我們認為在中國的旅遊行業,我們就紮進這個行業做了,同程今年年底到來的時候,我們希望是行業最有效率的公司,雖然我們有1.8萬人,但我們的銷售產能是行業最高的,我們的工作人員的工作產能也一定是行業最高的。在2018年,我們認為在5000億的市場份額里面能占據10%,認為可以拿到行業1%的盈利,就是1-5億的,我們認為盈利才能代表價值。
每經記者 夏冰
10月9日早,一條關於“萬達旅業內部宣布將整體並入同程旅遊”的消息沸騰了國慶長假後相對寂寥的旅遊圈。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10月9日下午第一時間從同程處獲得了官方說法,同程網確認了上述合並並聲明表示,“基於對中國休閑旅遊前景的看好,同程旅遊旗下的同程國際旅行社(集團)(以下簡稱“同程國旅”)將合並重組萬達集團旗下的北京萬達旅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旅業”)。
“此次合並重組完成後,同程旅遊預期2017年將產生盈利,2018年營收超過500億元,凈利潤超過20億元。”同程旅遊創始人、CEO吳誌祥透露。
對此,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認為,合並重組完成後,同程國旅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大旅行社。同程的目標是IPO,那麽這次合並可以增強資源端競爭力,在資本市場可描繪的藍圖也更加明朗。
萬達旅業旗下12家旅行社並入同程
“本次並入同程國旅的萬達旅業旗下12家旅行社都是各地線下旅行社的佼佼者,其中列入國家百強社超過6家,在各地都有著較強的市場影響力,管理團隊專註旅行社業多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吳誌祥第一時間披露了本次交易合並並入的旅行社數量。
同程旅遊創始人、同程國際旅行社(集團)總裁吳劍則透露,今後,萬達旅業12家旅行社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保持現有名稱,保持獨立發展,與同程國旅在各區域的分、子公司在業務中會有更多協同深入;同時,同程國旅將成立旅行社總部支持中心,積極配合這些旅行社在合並後的業務管理等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針對此次的合並案,同程旅遊計劃在董事會批準後通過現金+股票的形式實現本次交易。交易完成後,同程旅遊市值將超過200億元,現金儲備超過50億元。
與此同時,同程旅遊還宣布其管理層已完成新一輪對公司的10億元增資,繼續保持投票權第一的比例,增資顯示出其管理團隊對於未來前景的經營信心。同程表示,目前,包括萬達、攜程、騰訊在內的所有同程股東,均支持同程旅遊的獨立發展,並支持公司適時進入資本市場。
合並背後的商業邏輯
作為萬達第四次轉型重點發展的產業,萬達旅遊產業的發展目標是5年內到訪遊客2億人次,收入1000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企業。當然,董事長王健林更不避諱地放出話說,“我就是要與迪士尼競爭”,足見旅遊板塊是其支持的主心骨。
萬達旅業成立於2013年10月,隸屬於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近年來,萬達旅業先後在湖北、北京、江西、安徽、深圳、青島、無錫、浙江、南京、湖南、昆明、廈門等12個省市完成了對當地優質旅行社的12起並購,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120億元,2016年預期超過160億元。
隨後的2015年7月,萬達文化集團出資35.8億元領投同程旅遊。
2016年6月17日,同程旅遊宣布同程國旅和同程網絡作為兩大板塊獨立運營,其中,同程國旅以休閑度假遊及景區、目的地為核心,同程網絡則以實現規模化盈利的機票、酒店、火車票等標品作為主要業務。吳誌祥表示,通過對公司組織架構的變更,同程旅遊將適時推動這兩大板塊獨立IPO,分別在適當時機進入資本市場。
繼兩大板塊獨立後,此次同程旅遊再次針對休閑旅遊市場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宣布將萬達旅業合並,這或許向市場傳遞出一個信號:“我們要加速IPO進程”。
自從2015年底提出“大數據+人”戰略後,同程國旅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在全國近200個城市進行布局,線下直營體驗店超過300家,員工人數超過1萬人,預計2016年營收將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三倍。
易觀國際分析師朱正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從萬達來講,此次交易主要是實現旅遊業務的線上整合和線上線下融合,打造一個立體化的大盤子,能夠把自己的旅遊資源比如主題公園等等,和收購的各種旅行社等渠道端和線上流量結合起來。所以,選擇同程為主要運營平臺來整合是一個相對比較高效的選擇。從同程方面來講,它的主要目標是打造一個既有渠道優勢、又有資源優勢的大型旅遊集團,並且沖擊A股,這次合並可以增強資源端競爭力,在資本市場可描繪的藍圖也更加明朗。”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則告訴記者,“在這個事兒之前,萬達就把旗下的旅行社營收導入同程了,所以,這樣的收購也在情理之中。萬達手中的旅行社業務一直難以和主業形成業務協同,那麽將其劃出交由同程管理,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更便於同程上市,從萬達的角度來說,無論同程上市成功與否,萬達都不虧。”
勁旅咨詢CEO魏長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萬達經過過去一兩年對十幾家旗下旅行社的整合工作,未來短期內要想達到更大的整合深度和預期,確實是有難度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和同程的進一步整合是個折中的選擇;對於同程來說,今年以來大舉投入旅行社線下業務,如能將萬達旗下十幾家旅行社,一百多億交易額的盤子納入旗下,對於它快速做大規模是非常有利的。
合並或重構線上旅遊度假格局
對於此次合並,更多旅遊圈內人士關註的是,合並成功後將會重構目前的線上旅遊度假市場格局。
關於重組的預期盈利,吳誌祥也做了大膽預判,“此次合並重組完成後,同程旅遊預期2017年將產生盈利,2018年營收超過500億元,凈利潤超過20億元。”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通過與萬達旅業的合並重組,將進一步加強同程旅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優勢。一般而言,線下旅行社擁有當地市場銷售、傳統資源掌控等優勢,在線旅遊服務商則擁有人才、技術、數據等優勢,將線上與線下優勢互補、資源互通,能夠有效提升彼此的成交轉化率和用戶的複購率,打造出符合行業發展的創新型旅行社;但同時,很多人對雙方整合的融合難度表示擔憂。
上述不願具名的分析師稱,萬達旅業這樣一個帶有傳統企業基因的公司,和同程旅遊這樣帶有互聯網基因的公司,雙方在文化體系上存在具體的融合難度。但這樣的並購又或許是萬達走可持續性發展之旅的關鍵一步,不得不走。
在這樣的合並預期中,可以預見的是,萬達+同程打造出的是一個“國內營業額最大的旅遊度假公司”。據此,業內人士預判,下一步,未來的線上旅遊度假企業的格局將會是“同程、攜程、途牛、騰邦”。
10月9日消息,據同程旅遊官方微信透露,同程旅遊與萬達集團日前聯合宣布,同程旅遊旗下的同程國際旅行社(集團)將合並重組萬達集團旗下的北京萬達旅業投資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同程旅遊還宣布其管理層已完成新一輪對公司的10億元增資,繼續保持投票權第一的比例,這被看作是公司管理層對於未來經營情況和市場前景持續看好的信號。包括萬達、攜程、騰訊在內的所有同程股東均支持同程旅遊的獨立發展,並支持公司適時進入資本市場。
據了解,同程旅遊將在董事會批準後通過現金+股票的形式實現本次交易。交易完成後,同程旅遊市值將超過200億元,現金儲備超過50億元。
下為同程旅遊創始人、CEO吳誌祥發布內部郵件截圖:
2016年6月,同程旅遊宣布同程國旅和同程網絡作為兩大板塊獨立運營,其中,同程國旅以休閑度假遊及景區、目的地為核心,同程網絡則以實現規模化盈利的機票、酒店、火車票等標品作為主要業務。
自從2015年底提出“大數據+人”戰略後,同程國旅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在全國近200個城市進行布局,線下直營體驗店超過300家,員工人數超過1萬人,預計2016年營收將超過100億,同比增長三倍。
成立於2013年10月的萬達旅業隸屬於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近年來,萬達旅業先後在湖北、北京、江西、安徽、深圳、青島、無錫、浙江、南京、湖南、昆明、廈門12個省市完成了對當地優質旅行社的12起並購, 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120億元,2016年預期超過160億元。
“此次合並重組完成後,同程旅遊預期2017年將產生盈利,2018年營收超過500億,凈利潤超過20億。”吳誌祥透露。
向往“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戲兒孫”的老人們,卻要面對“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的孤獨。在老人們孤獨的天空中,若處處是陷阱、道道是難關,這將會是誰之過錯,社會、經營商還是我們?第一財經《老人的天空:消費陷阱與破局之路》系列專題報道近期推出後,引起各界的高度關註。
該專題報道在這幾天也引發旅遊業界的熱議。
同程旅遊創始人、同程旅行社(集團)總裁吳劍在11月30日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其指出,旅遊業者以前都忽略了老人旅遊市場,現在其成立百旅會後專門做諸多針對性的研發,發現銀發旅遊市場很特別,在保險、安全保障等方面有很多困難,但整個市場也有很大潛力。未來,要完善相關保險業務並細分產品,讓更多老人有出遊機會,才能使老年旅遊市場有更好的發展。
圖為:同程旅遊創始人、同程旅行社(集團)總裁吳劍
潛力很大、問題很多
“每一個老年人都有一個旅遊的夢想,他們有關旅遊的故事非常感人!現在有很多熱愛生活的老年人,他們有的曾去過很多個國家,幾乎每年都有出遊需求,老人們選擇踏上旅途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希望排解退休後的孤獨寂寞,有的希望在旅途中尋找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圈子,有的希望到郵輪上跳廣場舞展現自我,還有的希望在余生環遊世界。”吳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老人對旅遊的需求如此強烈,是同程始料未及的。
“以前,我們總覺得老人旅遊市場不會太大,整個旅遊產業的業者對該領域也比較忽略,大家都盯著消費力較強的年輕人市場做文章。在數月前,我們嘗試成立了百旅會,這是針對老年人旅遊專門開發的。幾個月以來,我們在運營中驚訝地發現,老人對旅遊的意願、消費力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吳劍舉例,在同程郵輪策劃的一些主題活動中,中老年用戶占了50%以上。基本上每一艘郵輪開出港口的時候,上面就要承載著約1500名中老年用戶。
“看到老年旅遊市場潛力巨大,我自己想能不能明年就退休了?未來還有60年,能不能遊遍全世界?在我們從線上走到線下,把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時候我們發現了很多。從去年到今年,整個同程國旅集團投資30億,我們在做什麽呢?我們在做我們的銷售網絡的布置,在做產品的研發,在做服務的提升,在做人才的培養,在做產業的布局。”吳劍笑言。
然而,在真正開發老人旅遊細分市場後,吳劍和她的團隊發現,銀發旅遊的問題很多。
首先是產品問題。吳劍坦言,市場上大多普通旅遊產品並沒有對老人特性的針對性,老年人健康狀況整體比年輕人差,還有很多常見病,甚至有些高危的病癥,比如心臟病等,這就意味著很多平普通旅遊產品不適合老人,一些名山大川的線路要縮減,爬山項目要刪除,而在餐飲和住宿方面也需要調整。
“可惜,市場缺乏細分,不少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其做出的很多所謂老人旅遊產品其實就是普通線路,在食宿和行程上根本不適合老人。這對老人的安全很不利!”吳劍說。
其次,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提升,目前遊客中越來越多70歲、80歲以上的老人。於是,問題來了。
“很多旅行社出於減低自身風險考慮,都不願意接受80歲以上老人,而70歲以上老人則需要開具相關健康證明,有些還需要簽訂承諾書、要求家人陪伴。很多老人很苦惱,因為他們的孩子工作很忙,無人陪伴出行,而承諾書中則有很多條款。一些80歲以上老人,即便具備健康證明,很多旅行社也不願意接收。這給老人出遊帶來巨大障礙!”吳劍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這並不能完全怪罪於旅行社,因為很多保險公司不願意提供80歲以上老人的旅遊意外險,萬一發生意外,則旅行社要承擔主要責任,在相關保險不夠完善之下,旅遊業者難以承擔過高的風險。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80歲以上老人想要參加旅遊團而被拒的事件層出不窮。
此外,還有低價遊、購物陷阱等老問題也困擾著老年旅遊市場。
產品細分與情感需求
針對上述問題,吳劍和一些業者都在努力解決。
“比如設立專門的老年旅遊板塊,我們的百旅會是專門服務中老年人的。同程各個事業部的產品經理為了設計出完全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根據老年人旅遊消費中的‘痛點’開發一系列老年人專屬產品。”在吳劍看來,老人旅遊產品是需要細分的,可以有高端遊,也可以有大眾化旅遊,並非所有老人都一味追求低價,很多具有消費能力和出行能力的老人需要定制化產品。
在經營老年遊業務的過程中,吳劍發現,老年旅遊和一般的產品很不一樣,他們的車程或許不能超過2小時,車行一段時間後就得照顧到他們的休息和上洗手間的需求;在餐飲方面,因為老人的一些常見病,所以大部分老人要吃清淡的餐食,很多高脂肪、高糖類食物是不可以吃的,這就需要專門配餐;此外,老人還會有一些特殊需求,要盡量滿足他們。
“去年我們深圳門店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他帶了兩份證件,說要報一個兩晚三天的行程,我們說,你只有一個人,另外一位是誰?這位老人說:‘我78歲了,去年我的老伴想和我一起去中國香港和澳門,然後我們兩個人去辦了相關的往來港澳通行證,但是在辦完證不久後,我的老伴因腦梗去世了。我忍住悲傷之後還是決定要帶我的老伴去看一看。我希望把中國香港和澳門的土帶一點回去放在她的墳頭前。’對老人這個特殊的要求,所有的夥伴都非常的感動,我們店員小何陪著這位大爺一起出遊並幫他實現了每一個他想要實現的願望。”吳劍指出,老人遊更多時候是有情感需求的,他們有他們的社交、陪伴需求等,因此業者要盡量滿足,在產品和服務上也要註重老人的情感需求。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很多老人遊線路中,婚嫁項目是頗受歡迎的,因為很多老人年輕時並沒有穿過婚紗或中式喜服,所以能夠在晚年補上婚紗照並過一次婚慶流程,令他們在情感上非常滿足。
“當然,還有相關保險業務的完善。我們呼籲保險公司要做出更多適合老人的旅遊意外險。針對很多保險公司不願意提供80歲以上老人旅遊意外險的情況,我們現在采取的方式是,以我們公司作為擔保,讓保險公司給80歲以上老人進行旅遊保險,保障他們的出遊安全。可是這需要旅遊公司和保險公司雙方協商,有時候也並不順利。我們更希望的是,未來,保險行業可以將70歲、80歲以上老人的旅遊保險作為常規產品,讓更多的老人有出遊的機會。”吳劍認為,未來的老年遊市場會越來越細分,也會越來越規範,當然這也需要各界的更多相關支持。
同程旅遊金融板塊的布局正在加速。
哈爾濱銀行宣布,於日前收到《中國銀監會黑龍江監管局關於同意哈爾濱哈銀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開業的批複》(黑銀監複[2017]22號),同意哈爾濱哈銀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哈銀消費金融公司”)在開業批複下發6個月內正式開業。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哈銀消費金融公司,是由同程旅遊聯合哈爾濱銀行等共5家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的,註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同程旅遊為其第二大股東。此次哈銀消費金融公司開業獲批,標誌著同程旅遊在已有業務基礎上,消費金融布局實現了又一突破,其金融版圖正進一步延伸。
據了解,哈銀消費金融公司於2016 年11月獲批籌建,該公司正式開業後,將以普惠金融為使命,利用主發起人哈爾濱銀行在小額信貸領域所積累的產品創新、風險控制、技術研發等經驗,發揮股東在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消費場景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從細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出發,通過定制化策略,依托消費場景拓展服務渠道,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打造全新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體驗。
目前,中國休閑旅遊市場正以每年10%-15%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伴隨著旅遊需求的逐步提升,遊客在旅遊方面的投入逐漸加大,旅遊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巨大。
同程旅遊方面表示,消費金融服務與消費場景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在出遊前、中、後,很多用戶或多或少都有旅遊金融方面的需求,同程旅遊持續加大對該領域的投入和布局,可以利用大數據等自身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同程旅遊於2015年正式發力金融領域,並成立了金服公司,構建供應鏈金融、小微金融、消費金融、財富金融、跨境金融等五大服務體系。涉足金融業,就需要獲得商業保理牌照、互聯網小貸牌照等的支持,同程旅遊設立的商業保理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均已獲批,拿到相應牌照後,相關業務已開展。
消費金融公司指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等。2009 年銀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
布洛斯酒店投資管理(昆山)股份有限公司(花間堂)與同程旅遊於3月30日宣布,同程旅遊完成對花間堂的戰略投資,雙方將在打造高端旅遊度假產品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此次花間堂的股權重整工作完成後,北京青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成為花間堂的第一大機構股東;同程旅遊則成為花間堂的第二大機構股東。另外,創始人劉溯作為個人最大股東繼續擔任董事長及青普高級合夥人;創始人何少波保留原花間堂股份,繼續擔任花間堂總裁以及青普高級合夥人。
花間堂是國內人文度假品牌,該品牌於2009年誕生,將酒店產品作為分享與連接的平臺,融入歷史傳統、人文景觀、文化創意、休閑娛樂、旅遊等資源。
在花間堂方面看來,透過此次與同程的深度合作,將有助於花間堂品牌的發展,進一步強化在旅遊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談及投資花間堂的理由,同程旅遊表示,此次戰略投資花間堂,主要是看好其文化與倡導的理念,以及在精品特色酒店領域的表現,在產業鏈布局上,能夠進一步發揮同程旅遊在景區、周邊遊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方面的領先優勢,並且加強目的地投資運營布局、強化在旅遊市場的競爭力。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就在此前,北京青普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青普”) 與花間堂正式完成股權層面的融合,青普成為花間堂的最大股東。花間堂創始團隊成員何少波成為青普高級合夥人並繼續擔任花間堂總裁一職,負責花間堂全面工作。
值得註意的是,青普的合夥人則是知名投資人王功權。
近期,王功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其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故而成力青普,主力投資旅遊相關產業。“青普通過購股加換股的方式成為花間堂的主要股東及合作夥伴,支持花間堂已有的運作體系及發展規劃,雙方基於各自的品牌特性、資本和資源互補共同打造人文度假休閑產業鏈。”
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這幾年崛起的民宿和特色住宿品牌不少,但可以形成知名IP的也不多,花間堂算是其中一個,因此對於資本界而言,投資花間堂相當於投資一個IP,其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個住宿產業本身的投資回報,更多的是IP品牌效應所拉動的周邊其他產業合作和聯動效應。而對於同程旅遊而言,投資花間堂則屬於務實性質,如今各大在線旅遊企業的競爭已經蔓延到線下資源端,酒店、景區等都是OTA們極力爭奪的對象,於是可以看到驢媽媽相關開發了帳篷客酒店,攜程則投資郵輪,此次則是同程旅遊投資花間堂,這些都是線上旅遊企業向線下布局的資源爭奪手段。”
王功權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投資花間堂的主因之一是希望未來在旅遊度假領域可以實現場景化體驗消費,並且形成文化、主題等度假旅遊疊加效應和互動效應。“高端人文度假領域有著很大發展空間,青普與花間堂的市場定位具有很強的疊加性、資源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希望打造的是度假場景社群,包括度假服務和定制遊服務等。而未來我們也會通過並購、整合等方式拓展更多的相關度假、文創領域項目。”
如今各大在線旅遊商的競爭與合作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攜程作為OTA(在線旅遊代理商)的“大家長”入股了藝龍、去哪兒、途牛和同程旅遊。各方競合的狀態有時讓人霧里看花。
有業內消息稱,同程旅遊將分拆成OTA業務的同程網絡,和旅行社業務的同程旅行社。其中,已經規模化盈利的同程網絡將會先行獨立上市,並不排除通過借殼的方式進入A股市場。而“同程網絡”可能與藝龍網合並,共同沖擊A股。
對此,同程旅遊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業務拆分為同程網絡和同程國際旅行社(集團)(下稱“同程國旅”)兩大板塊,已完成工商變更,拆分進展順利。目前外界關於同程旅遊與藝龍、途牛有關資本層面的傳聞並無依據。
分拆與架構調整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同程旅遊已經完成了分拆。3月7日,同程旅遊的實體公司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註冊資本減資,恰好減少了一半。這可能是將部分旅行社資產分拆剝離的動作。3月17日,同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同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恰好是之前同程網絡公司減資的部分。同時,同程旗下的一系列公司也做了工商變成,一部分股東變成了“同程網絡”,一部分變成了“同程旅行社”。
對於分拆業務,同程旅遊是承認的。
同程旅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已經實施架構調整,將業務拆分為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兩大板塊,目前已完成工商變更,拆分進展順利。同程網絡板塊包括機票、酒店、火車票等業務及同程金服等,2016年實現凈利潤超2億元,同程國旅以休閑遊為核心業務,包括出境遊、郵輪、周邊遊、國內遊等業務板塊及景區、旅拍等。未來,同程旅遊將繼續用“匠人之心”打造讓用戶滿意的旅遊產品,該公司對資本市場也將繼續保持開放、歡迎的態度,願攜手廣大合作夥伴共同促進旅遊行業的繁榮發展,分享旅遊經濟“紅利”。
“從今年年初開始,整個同程旅遊的內部都在進行大調整,很多部門重新構建,比如把銷售、郵輪等業務獨立,而老年遊也有自己專門的團隊運作,根據最初的計劃還想要單獨運作一個‘媽媽遊’也就是類似‘親子遊’板塊。這一系列架構的重新設立也使得公司內部的人事也做了一系列調整,最近幾個月,同程內部都在做這些變動。”有知情者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上市的“玩法”
“做架構調整,必然與同程未來的上市有關,其官方承認的分拆就是為資本運作做鋪墊。”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
對此,同程旅遊透露,此次組織架構完成變更後,同程旅遊將適時推動“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兩大板塊獨立IPO。
第一財經記者輾轉從業內、接近人士以及分析人士處多方了解到,同程目前分拆了“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後,要同步實現上市是非常難的。尤其是同程基本的意願是在國內上市,那麽如果要登陸A股則對於公司的盈利有一定要求。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同程網絡”有望實現盈利,符合上市條件,而“同程國旅”則比較困難。
“同程旅遊之所以做分拆,就是要把可盈利的業務放到‘同程網絡’並可以及時推動該公司上市,而把難以盈利的業務放在‘同程國旅’,讓該公司以非上市公司的形式推動實質業務發展。如果不拆分,那麽由於這幾年OTA行業運作成本非常高,就會導致同程旅遊整體難以盈利以至於耽誤上市,所以就得分拆成兩家公司,保證其中一家盈利而先上市,另一家慢慢養著。”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既然同程網絡先行上市的可能較大,於是業界關於該公司的傳言也甚囂塵上。
昨日,有傳言稱,“同程網絡”有可能與藝龍網合並,共同沖擊A股。主要原因是同程和藝龍背後都有攜程和騰訊兩大股東。攜程是藝龍的第一大股東,騰訊是藝龍的第二大股東。同時,攜程和騰訊也是同程旅遊的重要股東。在藝龍2015年私有化之際,藝龍CEO江浩就曾經發內部郵件稱:“如果本次騰訊私有化藝龍成功,藝龍將繼續做大做強,在國內資本市場再度上市是我們的當然選項。”
對此,同程旅遊直言,同程旅遊各股東及同程旅遊管理層均支持公司適時進入資本市場。目前外界關於同程旅遊與藝龍、途牛有關資本層面的傳聞並無依據。
萬達的立場
在這場看似各執一詞的“羅生門”事件中,萬達似乎被忽略了,然而無論同程最後選擇何種上市方式,其實萬達才是關鍵資本方。
此前,萬達35.8億元戰略投資同程旅遊。同程當時的融資總額超過60億元,除了萬達之外,投資方還有騰訊產業共贏基金、中信資本等多家機構。這也是彼時國內OTA的單筆最大投資。隨後,同程國旅合並重組萬達集團旗下的北京萬達旅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萬達旅業”)。
同程旅遊進一步表示,去年10月,同程旅遊管理層完成新一輪對公司的10億元增資,包括萬達、攜程、騰訊在內的所有同程股東均支持同程旅遊的運作與發展。
“從上述資本關系可見,同程旅遊的股東包括了萬達、攜程、騰訊,雖然對於同程自己分拆兩大板塊獨立上市又或者是因為股東類似而可能與藝龍一起上市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邏輯性,但最值得註意的是,同程旅遊的大股東是萬達!也就是說無論同程最終決定用何種方式進行資本運作,都必須過了萬達這一關,萬達是起關鍵一票作用的。”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對此,萬達方面並未給予任何說法。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成立於2013年10月的萬達旅業隸屬於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近年來,萬達旅業先後在湖北、北京、江西、安徽、深圳、青島、無錫、浙江、南京、湖南、昆明、廈門12個省市完成了對當地旅行社的12起並購,2015年營業收入120億元,2016年預期超過160億元。這幾年萬達非常推崇文旅業務,該公司主體業務正向文旅轉型,包括一度叫板迪士尼的萬達樂園等項目正加速發展,因此萬達很需要將旅遊產業形成線上線下閉環,這也是同程旅遊對其旅業發展的意義所在。
“然而對萬達而言,資本運作容易,但整合就不簡單了,期間也發生過一些旅行社糾紛事件。因此同程旅遊肯定會努力運作上市,但挑選那條路走,還得結合起自身狀況和看萬達的想法。”趙煥焱坦言。
加碼在線旅遊市場,華僑城(亞洲)5月10日晚間發布公布稱,該公司全資附屬華昌國際與蘇州萬程訂立股權轉讓協議,華昌國際向蘇州萬程收購目標公司5.11%股權,代價為人民幣11.76億元。
公告顯示,蘇州萬程為BVI附屬公司之唯一股東,而BVI附屬公司持有目標公司之13.04%股權。於BVI附屬公司完成轉讓13.04%目標公司股權予蘇州萬程後,蘇州萬程將把目標股份出售予華昌國際。目標股份為目標公司的10,607,948股股份,占目標公司約5.11%股權。
據悉,該目標公司主要業務活動為投資控股。目標集團為一家行業領先的在線旅遊代理公司,提供一站式旅遊預訂服務,具有良好增長前景。目標公司於2016年度稅後凈虧損為12.26億元人民幣,2017年稅後凈利潤為5.94億元人民幣。
工商信息顯示,蘇州萬程全稱為蘇州萬程晟達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唯一股東為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地址為蘇州工業園區同程大廈。據推測,華僑城實際收購標的很可能是同城藝龍的股份。
此外,有消息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華僑城(亞洲)的入股將加速同程藝龍的IPO進程。
已融資數次的同程系又有新動作,這次是牽手大型央企。
華僑城集團(下稱“華僑城”)與同程旅遊集團(下稱“同程旅遊”)聯合宣布,雙方已於近日達成戰略合作,華僑城集團將戰略投資同程旅遊集團,總投資額度超過20億元。交易完成後,華僑城集團成為同程旅遊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雙方將發揮線下資源與線上大數據的戰略協同效應,實現互利共贏。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華僑城和同程旅遊將圍繞產業布局、旅遊信息化、目的地資源整合、用戶消費升級等展開全面合作。業界認為,此次合作對於華僑城而言是加強旅遊互聯網布局之舉,而有了華僑城的投資,同程系的上市之路可能將提速,也或許為萬達的退出做好準備。
入股的背後故事
華僑城與同程系的合作此前已有端倪,但背後的故事也不簡單。
有業內消息稱,2018年3月,華僑城南方某區負責人將戰略投資互聯網旅遊企業的橄欖枝拋向了兩個風頭正猛的在線旅遊平臺:一個是剛剛備受藝龍同程新格局激勵的同程旅遊,一個是獲得1.33億美元D輪融資的馬蜂窩。此時,馬蜂窩側面傳達了自己的回應“按照自己既定的投資和發展路徑,上半年聚焦業務繼續發展,暫時沒有新的融資計劃”。投資人對馬蜂窩的調性、韌性和個性,以及能夠堅守和掌握自我發展節奏的態度,非常認可。而同程方面的核心人物、創始人之一的馬和平此時也給出反饋,表示緘默期對不少信息不方便回應。但其他渠道消息顯示,此時華僑城方面已和同程旅遊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吳嘉竹,以及同程創始人、同程藝龍聯系CEO馬和平,約好了3月19日的會面,但“應該投進來可能性很小”。
然而到今年5月,華僑城與同程旅遊的合作征兆初顯。
華僑城(亞洲)5月有公告稱,該公司全資附屬華昌國際與蘇州萬程訂立股權轉讓協議,華昌國際向蘇州萬程收購目標公司5.11%股權,代價為人民幣11.76億元。蘇州萬程為BVI附屬公司之唯一股東,而BVI附屬公司持有目標公司之13.04%股權。於BVI附屬公司完成轉讓13.04%目標公司股權予蘇州萬程後,蘇州萬程將把目標股份出售予華昌國際。目標股份為目標公司的10,607,948股股份,占目標公司約5.11%股權。該目標公司主要業務活動為投資控股。目標集團為一家行業領先的在線旅遊代理公司,提供一站式旅遊預訂服務,具有良好增長前景。目標公司於2016年度稅後凈虧損為12.26億元人民幣,2017年稅後凈利潤為5.94億元人民幣。
工商信息顯示,蘇州萬程全稱為蘇州萬程晟達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唯一股東為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地址為蘇州工業園區同程大廈。當時業界推測,華僑城實際收購標的很可能是同程藝龍的股份。
時隔一個月,“緋聞”成真。
華僑城計劃戰略投資同程旅遊,總投資額度超過20億元。交易完成後,華僑城成為同程旅遊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
值得註意的是,同程旅遊此前已經有過業務分拆,其由同程網絡與同程控股兩大板塊組成,其中,同程網絡與藝龍旅行網於2018年3月完成合並成為同程藝龍公司。目前同程藝龍擁有微信錢包的機票火車票及酒店入口,立足於打造一站式在線旅遊服務平臺。同程控股則擁有旅行社集團、文旅集團、航空、眾創等業務板塊。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采訪華僑城了解到,作為大型央企,華僑城正搭建起“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金融投資、電子”五大產業體系,形成產融雙擎的發展局面,逐步實現集團發展模式、產業組合、盈利模式的創新升級。
或加速同程系上市與萬達退出
談及此次投資後雙方的合作,華僑城表示,戰略投資同程旅遊後,雙方將圍繞產業布局、旅遊信息化、目的地資源整合、用戶消費升級等展開全面合作,同程旅遊也將不斷加大對文化旅遊的投入,為豐富產品線和實現各個產業營銷閉環形成較好的基礎。
華僑城表示,同程旅遊近年來發展迅猛,此次牽手同程旅遊,符合華僑城集團“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方向,有利於整合優質資源,強化和完善發展戰略,同時也為優化產業鏈布局、做強文旅產業開辟了新思路。
“央企的投資使同程系實力增加,華僑城在各地的項目使同程旅遊有用武之地。對於華僑城而言也是上下遊產業鏈的相關多元化投資。且與其傳統業務相比,華僑城需要加強在線業務,因此投資同程旅遊後,也能從線上和線下全面增強華僑城的整體業務布局。”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同程旅遊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意在搭建面向未來的新旅遊生態平臺,圍繞用戶口碑、品質服務和管理效率三大目標,在各個板塊之間充分發揮競合效應與協同作用。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對於同程系而言,此番合作的意義更大,或許會加速其上市進程和萬達的退出。此前,同程旅遊旗下同程網絡與藝龍旅行網宣布正式合並為新公司“同程藝龍”。騰訊、攜程成為新公司主要戰略大股東,包括萬達、鷗翎投資在內的多位股東均積極支持此次合並。在新公司所有股東的共同支持推動下,同程藝龍進入資本市場的進程將大大加快。
“更重要的是涉及未來同程系上市事宜,其實同程系一直在謀求上市可能,也一度有過很多傳聞,比如此前與藝龍合並後,同程藝龍被傳計劃今年下半年在中國香港IPO(首次公開招股),預計融資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但之後一直也沒有確切的消息。華僑城已經登陸資本市場,因此有了華僑城的入股,應該會助推同程系的上市。同程系此前的分拆也是為了上市鋪路——突出優質資產。還有很微妙的一點,萬達也是同程的股東之一,當時為了整合旅遊業務,萬達投資了同程,而如今萬達也是時候考慮退出獲利了,當然還有其他投資者也有同樣訴求,所以從某種意義而言,華僑城入股同程旅遊更像是一個‘接盤俠’。”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