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八十後 我的第一桶金
1 :
GS(14)@2011-02-13 14:06:582011-2-2 iM
所謂第一桶金,一般人都解作人生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但是對於新生代「八十後」來說,第一桶金寓意甚廣,又豈止是銅臭?
「八十後」繙譯員Dixon,離開繁華熱鬧的香港,跑到渺無人煙的非洲烏干達,為當地水泥廠當起繙譯來,成為異地文化的溝通橋樑。父為已故保釣人士陳毓祥的「八十後」少女,沒有走從政的路,但同樣選了另一條不歸路,中五畢業便跑到演藝學做戲,目前是香港話劇團成員,曾在舞台上演活一齣革命劇,心裏對父親為革命而喪命,別有滋味在心頭。
另一位「八十後」理科生,大學攻讀金融系,由平庸學生哥搖身成為出入中環的金融才俊,賺錢買樓雄心壯志。同為「八十後」的博士生,則抱?對藝術的熱誠,寒窗苦讀,追求學術上的心靈滿足。
4位不同背景的「八十後」,用青春編織自己的第一桶金。木桶裏面有汗水有理想有得有失。他們在年輕的路上高速飛馳,不理會高官「車毀人亡」的詛咒,但求自編自導自演「八十後」的故事。
繙譯員化身親善大使
對於很多人來說,第一桶金當然以金錢為單位計算,但對在非洲當繙譯員的Dixon而言,放眼世界的經驗,才是最值得用青春交換的財富,「在外國工作是看世界,在香港工作就只有看到香港而已。」
繙譯就是將一種語言用另外一種文字表達出來,他認為繙譯理應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工作機會,如果只留在香港,便會被局限在狹窄的眼界裏。
膽粗粗報考「豬仔團」
Dixon已在非洲工作一年,本月放假回港時跟記者見面。25歲的他自小喜歡語文,中學時已替同學繙譯試卷,他素來就喜歡繙譯,大學入讀英文系仍副修繙譯科,畢業後則在大學繙譯中心當繙譯員,「工作要處理很多文件上的繙譯,有酒店、金融等類型,不過形式都較為刻板,像搬字過紙。」他自言初出茅廬,對文書工作很快就覺得沉悶,反而對口譯工作更感興趣,因此繙譯中心一年合約完結後,他便打算另覓機會。
直至看到一家法國水泥廠公司登廣告,招聘前往非洲烏干達工作的中英繙譯員,Dixon才終於找到自己的理想,「我前後接受了3次簡單的電話面試,1次面對面的面試,然後就簽約,出機票,由申請到起程只是一個月內的事。」
始終到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工作,朋友家人也非常擔心。Dixon亦謹慎的到過烏干達香港領事館查詢簽證問題,又上網查證該公司的背景。雖然他似乎找不? 紕漏,但其實亦證明不到這份工作不是騙局。然而他懷抱?往外闖的熱誠,堅持一定要試一次,不甘心留在香港就此成為一世樓奴。
最後他手裏拿?一張機票,同行還有另一名香港女生Daisy,兩人半信半疑上路,「其實心情更像去旅行,雖然都有擔心是『豬仔團』,但有位朋友跟我說,烏干達不是有錢就會去的地方,加上又包食宿又包機票,倒不如當一次免費的探險吧。」最後,事實亦證明他們沒有受騙,當地的工作甚至令Dixon對繙譯有了全新的體會。
學與內地工程師相處
香港人在烏干達,為年輕的生命帶來無數驚喜與學習。Dixon主要任務是協助當地工程師,跟來自中國工程師之間的溝通。因為水泥廠外判了由中國公司興建,詳細的操作方法需要他們向當地營運公司展示,「很難想像我們來到之前,兩邊工程師是如何合作,他們在中央控制室都是各自為政,互不瞅睬的。」
Dixon說,觀察了幾日才發現,中國工程師其實略懂英語,只是他們不願教導非洲的工作人員而已;加上中國工程師經常私自更改設施後,又沒有告訴對方,令早已缺乏溝通的當地員工,對系統更加一頭霧水。
繙譯員來到,令一眾中國工程師不得不跟當地人溝通,亦因而令他們有被監視的感覺,所以起初甚至對Dixon懷有敵意,「其實跟大陸人合作,始終要拉關係,熟絡以後就能取得信任。」於是兩位繙譯員兵分兩路,男的跟他們去打排球籃球,女的就陪他們食飯聊天,一眾工程師漸漸便與Dixon二人變得友好,往後的合作才愈見順暢。
合作多了,Dixon亦了解到雙方衝突其實源於處事手法的差異,「非洲人說話時動作大表情誇張,但其實沒有惡意;而中國人行事隱蔽,有問題會自行解決,亦不會告知別人。」捉摸到不同種族的脾性,繙譯員除了解決公事上溝通的問題,連雙方的隔膜也打破了,由初時不瞅不睬,到一起晚飯,互送宵夜,兩位繙譯員兼親善大使可謂功不可沒。
文化橋樑為人生添義
Dixon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存在時沒有人為意,可一旦缺席,就會出現大問題,而且無論高層和前?工人都需要他們的協助,這種「被需要」性大概是很多「八十後」所缺乏的,想不到卻讓Dixon在非洲大陸上找到,滿滿的灌溉?年輕生命的空白,讓他總是散發?陽光般的氣息。
說?他露出了燦爛笑容,加上一身在烏干達曬出來的黝黑膚色,讓他看起來神采飛揚:「以前在繙譯中心自己可能只是一粒螺絲,但現在我就是連繫了兩種文化背景的橋樑,成功感增加了很多,而且亦豐富自己對繙譯工作的意義。」
我的偶像 黎翠珍教授
我的偶像是大學繙譯系的榮譽教授黎翠珍老師,她是我恩師,一直都栽培我,在她身上我學了很多繙譯上的知識。她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家,滿肚墨水,但依然和藹可親,風趣幽默。現時她雖然已經退休,但仍然努力繙譯不同劇本,亦參與戲劇演出,她的活力非常值得我學習。
十年夢想 浪遊全球
去年尾智經研究有調查指,新一代(16至35歲)中有六成人,未來十年的目標是置業。雖然去年,Dixon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烏干達,但仍留意到「八十後」對置業的強烈訴求,「若然選擇了在香港買樓,當然就要跟所有相同想法的人競爭,但如果純粹想有地方居住,而且又不接受香港的樓價,為甚麼不選擇移居其他地方?」
事實上,Dixon並沒打算花大筆金錢置業,他並不稀罕成為主流,所以當記者問及他未來十年夢想時,他直言希望到世界各地做繙譯,並計劃在這十年間尋找適合自己的落腳點,「我到過很多國家旅遊,覺得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適合自己居住,有來自南美洲的同事跟我說,在哥斯達黎加租一間海邊小屋,每月不過300歐元(約3,195港元),生活其實可以很便宜很寫意。」
----------------------------------
陳毓祥女兒 我的舞台革命
會計學生想入Big 4,金融學生就要入投資大行,那麼讀演藝又要到甚麼地方去呢?
「香港話劇團就是我們演員的Big 4!」25歲的陳安然,2008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翌年成為香港話劇團成員。演員的收入一向不穩定,但話劇團卻提供固定月薪聘請全職演員,因而成為很多演藝學生夢寐以求的舞台。
陳安然的父親是陳毓祥龍,15年前他乘「保釣號」在釣魚台水域抗議日本侵犯中國領土時,不幸遇溺逝世。安然當年不過10歲,父親一直是她最敬重的人;而從政跟藝術,兩者似乎都是一條不歸路。
「我覺得爸爸是位很偉大的人物,我永遠也追不上他。」
賺夢想比賺錢更滿足
陳安然就讀演藝學院時,曾獲頒毛俊輝獎學金,亦得過校內年度傑出演員獎,學生時代已經嶄露頭角。但她謙稱自己只是幸運的獲話劇團相中,「現時的演員其實很幸運,除了話劇團之外,其他渠道的演出機會亦有很多,其實只要不是太追求金錢,做全職演員足以養活自己。」
對比十多年前,很多演藝的師兄師姐畢業後都不得不轉行,有人做銀行、賣保險,甚至有人做了的士司機,原因是機會不多,真正可以全心全意當演員的少之又少,「政府現時投入很多資源發展戲劇,劇場每日也有舞台劇上演,而且中小學的戲劇教育亦愈來愈得到重視,因此演員的發展空間很大。」
她舉例,現時有不少金融或大型機構會聘請專業演員,為新入職員工或客人模擬公司的運作情形,有時會模仿開會,有時就模仿客戶服務的情境。
做演員的出路愈來愈多,陳安然以藝術為事業發展的決定亦漸漸得到家人認同,「當時中五畢業,我瞞?媽媽報讀演藝,獲取錄後,我才告訴她。她雖然沒有太大抗拒,但就擔心我將來養不起自己,亦曾建議過我退居幕後,以求較大的發展空間。」
陳安然加入了話劇團,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演出,收入已足夠她生活有餘,而最令她感動的是媽媽總身體力行,邀請親朋好友來看她的演出,對她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我很幸運,我的事業是我喜歡的,有時看到在辦公室上班的朋友,會覺他們很苦悶,因為他們經常都上Facebook,或者放工放假例必到蘭桂坊飲酒,大概他們只視工作為賺錢工具,放假便需要盡情放鬆。」陳安然笑言自己每一分每一刻工作其實都在享受,雖然做戲沒有給她帶來大量財富,但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覺得這才賺得最多。
為貢獻社會「做齣好戲」
演員似乎從來都欠缺金錢概念,收入海鮮價,陳安然不諱言,他們通常為求演出,有多少就收多少,「演員其實都會投資,但通常會買Studio,一來有自己地方排劇,二來又可以搞班教做戲。」
小妮子說,在演員心目中,「置業」就是投放回自己的演藝事業上,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始終演員排戲時間長,家也不過是睡覺的地方,「老套說句,舞台就是我們的家,排戲的地方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從來都沒想過要靠一個居所來安頓自己。」她不認同以青春換取樓房,靠?樓房來保障安穩生活,她希望自己將青春燃燒在興趣上,利用環境配合自己的事業。
演員愛事業遠超一般人想像,陳安然指,有演員曾經因為演出,連自己父母最後一面也見不到,「演員就是這樣,愛自己的事業,就要捨棄很多。」能作出這種程度的捨棄,可見事業對演員來說意義匪淺。幸好她的母親甚為諒解,在她入演藝時,曾拋下一句意義深長的叮嚀:「做戲無所謂,但一定要做齣好戲,影響到觀眾,對社會有貢獻。」
陳安然來自政治世家,父親是「保釣號」總指揮陳毓祥,雖然她從事藝術工作,但或多或少亦背負一些政治包袱。之前她演過一套革命劇《遍地芳菲》,傳達正面的革命信息,因而令她感受良多,「我父親某程度上也是搞革命的人,以前我不太明白他,只是覺得他是位很偉大的人物,我永遠也追不上他,而自己卻還在搞藝術,好像很膚淺。但其實我和他可能最終都一樣,大家都為?貢獻社會而努力,雖然未至於有人看了戲後會去搞革命,但相信可以令很多人反思革命是甚麼一回事。」
我的偶像 鄧樹榮老師
鄧樹榮老師是我的偶像,他是演藝戲劇學院院長,是我演戲的啟蒙老師,一手提攜我,賞識我的演技。而且,他有一句話,至今我仍然記,而且一直影響我很深。他首先問我們為甚麼喜歡做戲?有人答因為鍾意玩,又有人答因為想改變世界,但老師說這些答案都『錯』,他說:『你喜歡做戲,就是因為你真的喜歡做戲,如果你不是真正愛戲劇,你不可能為它付出太多,所以就是愛,就是這麼簡單。』
十年夢想無國界劇團
跟25歲的陳安然談起夢想,她便對記者聊起她演外國劇目時的感受,「演員會穿起洋裝、帶假髮,輪廓又要再畫深一些,但我們講對白卻照舊說廣東話,感覺其實有點奇怪。」她表示自己一直有個心願,想組一個無國界的劇團,跟外國朋友、演員一起演劇,而劇本對白未必要選定一種語言,又或者可以純粹以肢體來表達,令戲劇可以打破語言,不再存在地域的限制。
----------------------------------
醉倒象牙塔 學問就是收入
在城市長大,每人自小已過?營營役役的生活,小學生每日應付密密麻麻的興趣班,中學生為公開考試而埋頭苦讀,大學生就忙?兼職分身乏術,哪有時間和空間談理想?
26歲的Louis一直以為自己會成為這個主流裏的一分子,但因?一次美麗的意外,他在大學主修了人文學科,自此沉醉在藝術世界中,還遠赴荷蘭當了一年交流生。在一個節奏「慢條斯理」、充滿藝術氛圍的國度,讓他更有空間規劃自己日後從事文化學術的道路,展開象牙塔尋覓之旅。
「香港學生經常胡思亂想,太多煩惱,但又從來沒有發夢的時候。大學理應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夢想,但學生似乎更加忙?兼職賺學費。」目前是博士研究生的 Louis,之前有半年中學教學的經驗,中學生現實的價值觀很令他吃驚,「有一位中四學生跟我說他沒有夢想,不是因為他不去想,而是他知道想了也沒有用,因為連大學生也找不到工,談理想也只是白費心機。」
阿姆斯特丹啟發之旅
香港學生過分實際的想法令Louis沮喪,但他到荷蘭一年交流的經驗,令他了解到藝術在城市當中可以帶出的積極作用。他說,荷蘭阿姆斯特丹只有油尖旺區這麼大,但已有超過200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整個城市充滿活力,「上藝術史課時,老師介紹某位藝術家之後,便帶我們到美術館看真?,還走入城市看他的建築風格,對我來說這是相當震撼的經驗。」Louis的震撼來自跟藝術品面對面的溝通,比起看PowerPoint或者網上圖片來得更為感動。
除了眾多的美術館,大學圖書館亦散落在城市四周,Louis回想當時要找幾本參考書,也要在市內踏幾回單車才完成,花去不少時間,「在市內走來走去反而十分享受,感覺跟這城市很貼近,令整個環境感覺很Organic。」就是這些不方便帶來的空間,還有城市散發的藝術氛圍,讓Louis確定自己做學問的方向,希望藉研究藝術空間為自己身處的城市,帶來更優質的生活。
Louis是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藝術空間在城市中擔任的角色,他也是大學助教,在文化雜誌撰寫專欄,談香港流行音樂工業,他的收入並不豐厚,扣除學費便所剩無幾,「中學教師的人工其實很吸引,給家用也鬆動很多,不過始終我做研究的心更大,目前想繼續讀書,將來當然不抗拒再教書,但目前想先完成博士學位。」連同碩士研究的兩年,Louis已當了三年的研究生,最常被朋友家人問的問題就是「讀書仲要讀幾耐?」
過簡樸生活心靈滿足
Louis對這種催促的問候已經習慣了,他認為香港除了藝術空間狹窄之外,一切也講求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裏收穫最多,「一般博士學位也要花六七年時間,有老師甚至用了十年,做學問就是需要浸淫,為甚麼要這麼急?其實時間長亦未必一定無效率。」Louis非常欣賞外國的學術氣氛,每次課堂最少也有3小時,先吹水談家常便飯,然後才慢慢進入討論內容,老師學生都不會急?上課又急?下課。
做學問的人不急,但做學問背後的家人卻為之而?急,Louis亦理解他們的顧慮,所以生活亦過得很簡樸,目前只租住舊區唐樓,家用慳得幾多就給幾多。他還笑說自己在荷蘭時已發明一個經典又經濟的食物「麵包三文治」,麵包夾?的都是麵包,他是苦中作樂,也是樂在其中。
對於Louis來說,外在環境的要求不多,可能心靈滿足已經帶給他無限快樂,「我的居所最緊要有陽光和空間,讓我看書和放書,其他都沒有所謂,而財富,足夠我買書就可以了。」他形容自己是Creative Class,他會一直在全世界尋找機會,不會限制自己在某個地方發展,因此,置業對他來說還沒有必要,「買樓是一些在該地方落地生根的人會做的事,他們的生活都依賴?該地方而進行。」
我的偶像 填詞人周耀輝
我的偶像是周耀輝,他是一個填詞人,他寫的歌詞很美,而且同時間他在大學做學術研究,並且已考獲博士學位。我很羨慕他可以邊做研究,邊靠自己的創意藝術謀生。他是一位既存活於主流,亦不失藝術色彩的填詞人,難能可貴。
十年夢想搞音樂雜誌
Louis熱愛藝術,享受藝術帶來的心靈滿足,所以他很希望擴大香港的藝術空間,令願意「消費」藝術的人愈來愈多,「香港做藝術的人不是特別差,只是願意花時間、精神去欣賞的人不多,有時香港人可能『太』尊重藝術,覺得藝術都與自己生活無關。」除了歐洲,Louis發現原來北京的藝術文化亦較香港熾熱,所以他覺得本地的藝術空間有必要擴大,而他很想自己能出一分力。未來十年,他希望搞一份音樂雜誌,推動日漸式微的本地流行音樂,決心讓本土藝術不被淘汰。
----------------------------------
華仁仔的600萬安樂窩
莫欺少年窮,「八十後」都有自己的天秤,用青春換取屬於自己的一桶黃金。而「華仁仔」阿Mark,又是另一個故事。他直率的要走一條真正的黃金路,要賺錢要買樓,他覺得談夢想太不實際,人生要講的是增值和規劃。
畢業於名校華仁書院,Mark大學考上物理系一年,便毅然棄理從商,還以First Hon畢業,投身中環區,當上頭頂亮起光環的金融才俊。
「我理科成績中上,大學主修物理科其實很感興趣,但一想到將來搵工問題,我就覺得讀商科才是出路!」26歲的Mark自言大學理科成績比不上內地生,而且內地生不但數理能力強,對科學的熱誠亦比香港學生高得多。
他認為這差別與香港以商業為重有關,「香港學生都以搵工為先,內地生選科就是隨自己的興趣。」
不沾股票賺到一層樓
大學一年級時,Mark選修了一些金融科目,成績不錯,所以他翌年就決定轉讀金融及市場學。轉科的決定,他現在看來十分正確,亦想像不到繼續讀理科的出路將會如何。
他估計如果不轉科,現在大概會在大陸某某廠做QC(品質監控)也不一定,「香港的科學發展真的很窄,事實上我理科班的同學,現在10個有7個都已經投身金融行業,最Top的同學才繼續做科學研究。」雖然大家都轉行,但Mark也覺得理科的數理鍛練,在應付金融數字方面有一定幫助,辦起事來也較有效率。
轉了一條黃金大道,Mark畢業後在銀行找到一份金融產品的銷售工作,兩年前趁低吸納,買了一個450萬元奧運站單位,現時單位已升值至600萬元。有好工作,有安樂窩,年內還計劃跟女朋友結婚,但這些其實都是Mark默默耕耘得來,他從沒依靠股票市場而大賺金錢,「人讀書愈多,就注定要為人打工,要服務金融市場的人,讀金融的人其實都很少去炒股。」事實上,他公司有指引要求員工買賣股票時要申報利益,為免麻煩他也不再投資股票。
股市不沾手,Mark只作外幣和債券的投資,對他來說,工作上的發揮機會其實更為重要,「畢業時有其他大行向我招手,條件亦不錯,甚至更高,但卻是後勤崗位,我當時覺得發揮機會不大,所以拒絕了。」他覺得現時的銷售工作令他滿足感很大,可學以致用,期望以此為事業發展的路向,所以畢業4年來他也沒有轉工,一直緊守崗位。
進修增值就是硬道理
提到工作環境,Mark表示其實也有一定競爭,但都是良性的,當然不會像電影般爾虞我詐,「電影劇情誇張了一些,有時一個CEO生意失敗其實也不用跳軌,事實上會有很多股東同你Share,最多只是要退下來,自己仍然有很多錢。」
他也有看近期的《華爾街之金融大鱷》,覺得影片很有趣,只是他不相信會有很多人輕易放棄高薪厚職和自己的名聲,而去做內幕交易,因為風險太大,而且避過監管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電影才會發生。
在中環打滾4年,經歷過金融海嘯的高低起跌,Mark明白到要生存就要無時無刻更新自己,「金融市場變化很大,經常都有新產品出現,所以基本上我們要不斷 Update,而且這種進修是沒完沒了的。」金融行業跟經濟直接掛?,如果不增值,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比起公務員那些穩定的工種,他認為自己可能擁抱多一份衝勁。
我的偶像喬布斯
最近看多了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的背景,覺得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他現時帶領Apple改變很多人的消費模式和科技的用法。以前Apple電腦出名差,他亦被人迫走了,但現在他再出山,就能令Apple起死回生。我希望在我潦倒的時候有他的精神,因為當年他被人踢走,他就立即去Pixar做動畫,拍了Toy Story,帶領動畫市場展開新一頁。他完全沒有因為自己電腦事業失利而停下來,而且有能力去貢獻不同層面,我覺得他永遠向前的精神很值得學習。
十年夢想 計劃比夢想重要
跟一位金融從業員談夢想,他們重視實際,所以談的更像是十年計劃吧,「我希望目前的工作可以做到下一個Bubble爆破,始終每次經濟不景,裁員都是金融機構行先。」Mark期待未來十年,自己的事業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以站得住腳,至少裁員時他不會是被選擇的第一批。他亦明白金融行業有很多不由自主的情況,只有不斷裝備自己才能增加競爭能力。
星期二檔案 : 九十後
1 :
GS(14)@2012-04-20 22:34:27
2 :
GS(14)@2012-04-20 22:34:56第2節
[轉貼]八方人物:內地尖子教八十後跳槽
1 :
GS(14)@2012-11-03 13:04:20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31/18053273
曾犯低級錯誤
因為陳曉瑋在亞瑪遜出版的英文電子新書《Quit Small Jobs, Make Big Money》(八十後教你跳槽搵錢),記者約她在母校浸大接受訪問,甫見面即遞上履歷表(CV):主修人力資源管理,GPA3.68(最高4),四年前在美國做交流生,GPA3.92。做過迪士尼、飛利浦等大公司,自信爆棚。
「我讀HR,偏偏犯咗HR大忌,兩年轉五份工,好多前輩都話犯咗呢行最低級嘅錯誤,但我認為人生毋須特定公式。只要說服到你面試嘅公司,你有能力幫佢哋創造到好嘅業績,Why not?」手袋隨身帶備CV,不放過任何機會。畢業三年,投寄的求職信不下1,000封,面試次數早過100次。
勇於爭取機會
「去美國交流嗰一年,別人趁假期去旅行,我就寄信去大公司要求實習,有跨國公司總裁嚟學校演講,一下台我就衝上前遞上CV,終於爭取到實習機會」。成績超班、自信進取,擁有中港經驗,小妮子的「跳槽實戰攻略」,是否適用於一般大學生,見仁見智,作為競爭力強勁的內地尖子,在港讀書、求職,甚至置業,她認為自己的出現,是種威脅嗎?
「我係比較幸運嘅一群,居港讀書、工作七年,覺得香港係一個包容多元嘅社會,從來唔覺得被歧視。作為外來人,我睇到香港嘅好,自由社會,否則我都唔可以轉咁多份工,喺內地,某程度要靠關係,呢個係香港優勝之處」。她說。
來自廣州,父親是五金皮革商人,有一個細11年的「超生」妹妹。孤身在港,她說正努力儲首期,準備一批出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就向銀行按揭買樓,「會買遠一啲,香港嘅樓唔平,做九成按揭,剩番啲錢供架車代步」。
記者呂麗嬋
2 :
GS(14)@2012-11-03 13:04:47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3/18056058
一個只有數字的人生會美滿嗎?《蘋果日報》報導內地來港讀書的尖子,以身示範如何憑兩年轉五份工賺大錢,出書教「八十後跳槽搵錢之道」。轉一次加薪最少35%,最多50%,還要皆是全球500大企業,當然自信爆棚。其釋若有自稱讀HR偏偏犯HR大忌,是前輩所講的最低級錯誤,不過認為毋須因循,只要能夠說服到公司相信你有能力幫他們創造到好業績,轉又何妨?她隨身攜帶的是CV,畢業三年投寄了不下1000封求職信,面試次數超過100次。
無可否認這位尖子的確聰明!但如果就此以為可以顛覆、打破HR的忌諱,還須多點時日多放點耐性。我不是抹煞她的努力奮進之心,識得製造及把握機會向僱主老總自薦,單憑其夠勇敢博就夠贏其他對手九條街!不過看似所向披靡,算一算命中率其實不高,過千份申請只得過百次面試,不就只得是10%!而且不知應該算是好運還是壞,剛好碰上各國大印銀紙谷經濟的爆炸期,大小企業紛紛增聘人手,她可謂食正條水。
請她的五間企業都是最鍾意年輕人夠膽識夠進取、Talk得又Sell得的MNC,肯定這位尖子口才好講得天下無敵。不過我敢判定她的工作表現只能是一般而已。道理很簡單,一個存心靠跳槽搵錢、視工作為跳板的人,能會專心工作嗎?份份工只做得幾個月,學的終究只能是皮毛。花招只能耍得一時,來來去去只得兩三道板斧有幾多斤両很快會被看穿。這些大企業虎穴龍潭,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燈,表現不夠標青的人很快會被淘汰。
勿只識跳槽搵快錢
連Job同Career究竟有甚麼分別亦未知,以為轉得工多就是勁,以為贏了眼前的Jobs就是叻!輸了的卻是自己的Career,跳來跳去除了薪酬幾何跳之外,究竟學多了、又識多了些甚麼?況且叫價越高,但功力技能卻未能同步上升,人工越升得急差距越大情況就越險峻,跌下來會粉身碎骨。
網站內的留言評論對這位尖子非常刻薄,狠批她功利只識搵機會搵快錢想買樓。換轉這位80後的身份是港人,她應該是個榜樣吧?時下年輕人誰不是像她一樣想搵快錢想買樓?五十步笑百步哪有資格批評她?把自己包裝成貨物待價而沽,滿腦子計算,見她被自以為的勝利沖昏頭腦,飄飄然語無論次,站出來耀武揚威公開僱主名稱及每次跳槽的加薪幅度,就夠令所有新舊僱主及其HR尷尬兼頭痕。前僱主們給她的機會原來只不過是被用作跳槽談判的籌碼,中了伏還要被公開真正慘情!
我真幸福,人雖然窮不過從未志窮,心中的富有,幾多金都換不來!
本週Son姐醒你:「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
Son姐
「Son姐」Alison張慧敏,以獵頭人身份縱橫職場幾十年,有智慧冇美貌有份量冇身材,人稱「魔鬼教練」!
人在中環:我們期望「九十後」這樣那樣… CK
1 :
GS(14)@2013-04-15 00:08:59http://smartjobscmp.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早陣子收到有年輕讀者來信,問我作為老闆,對她們這些九十後有甚麼期望。收到這封信件,忽然覺得自己老了。我寫了七年專欄,類似的問題我其實答過好多次。但之前所答的,還只是問有關「八十後」的,同一個問題,轉眼間已轉移到「九十後」的身上,時間過得太快,想唔認老都唔得。
「八十後」也好,「九十後」也好,我估問題其實也只是圍繞住我們對「年輕人」的期望吧。老實講,我是個銅臭不堪的商人,對自己的員工,那管你是九十後還是六十後,基本的期望其實都沒有分別,就是麻煩你「交貨」。期望的高低在於你的職位,舉個例說,假如你是我公司的銷售人員,我對你的期望就是要你「到數」。不管你是個行將退休的老鬼,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我要求你所做的,其實還是一樣。
你或者會說:「這樣好像不太公平吧?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賤格的老闆們居然給予我一些跟老鬼們一模一樣的期望和要求!」朋友,面對現實吧。商業社會從來都沒有公平過。你也許會期望,老闆們會因為你是個初出茅廬的新人,而會對你包容一點,對你的期望降低一點。坊間總有些虛偽的大機構,會常常標榜自己如何「包容地」去培育新人。你相信他們嗎?我常常都有個疑問,假如「心胸廣闊」的老闆們,真的如他們所講,對年輕人的工作表現會調整期望,會給予包容,那怎麼解釋坊間總是充斥住大量對年輕人工作態度和表現不滿的言論?就是因為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把期望降低,年輕人的表現才會跟他們心中所要求的有落差。口中所講的包容,其實也真是「得個講字」。
年輕人從校園裡踏入社會,是忽然走進另一個世界的轉變。怎樣變,我其實寫不出來。不過這個轉變翻天覆地,要適應並不容易。我只能夠跟你們說,老闆大多都是心急的火燭鬼,最喜歡跟你說:「唔駛急,最緊要快。」年輕人出來社會做事的成敗,取決於你適應這個新世界的速度。許多年輕人在出來做事時之所以碰釘,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在期望,老闆會因為他們年輕、冇經驗而給予額外的包容。現實是,不管你是個做了三十年的,還是個剛畢業的新人,在同一個職位上,老闆對你的期望,其實沒有分別。
八十後投機客:Timing Is Everything 灝昇
1 :
GS(14)@2014-11-09 13:57:0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026/18912418
「對唔住,我哋唔啱Timing。」相信從「男神」或「女神」口中聽到此話定必傷心不已。在股市中,如果「唔啱Timing」不止傷心,亦很傷「金」。所謂「啱Timing」,「時機」也。著名投機客傑西.李佛摩於棉花期貨一役中便示範了如何捉緊一個「啱Timing」,有天報章頭條報道,李佛摩看好棉花期貨,並持有大量好倉,此報道一出隨即令棉花期貨大升、成交大增。就在市場最熾熱,最旺時,他立刻把手上持有的14萬好倉賣出平倉。由於當時市場深度不足,假如沒有該報道,一般情況只可容納6萬成交量,如果要一次過沽清,將會推低價格,令利潤減少,而當天成交大增正正為他造就一個好Timing。
最近股市忽上忽落,在此亂局,怎去找一隻「啱Timing」的股票?無論你如何進取,在此等市況下,一隻防守性強的股份在倉內可保平安,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圖勝利。防守性強的股份,往往都有強勁現金流,與大市相關性低,高息,在淡市或不明市況中,仍能為股東提供股息收入,而互太紡織(1382)便是其中之一。
互太紡織一向十分低調,公司於2007在香港IPO上市,主要業務為訂製針織布,專注生產複雜的增值布料,其客戶群包括運動服、休閒服及內衣行業內知名品牌如Calvin Klein、Maidenform、黛安芬及Victoria's Secret等,而其公司最大客戶是全球第五大休閒服飾品牌之一的UNIQLO。
除擁強勁客戶做後盾,公司自身管理層能力亦相當不錯。過去數年,紡織業面對歐美市場萎縮、外銷偏弱、內地棉花格價波動等內外因素夾擊,互太紡織在行業低潮時業績仍然堅挺。互太過去四年業績頗為穩定,於2014年收入為74.2億元、2013年66.5億、2012年64.2億、2011年71.8億,毛利則分別為,2014年13.6億,2013年11.8億,2012年11.0億,2011年12.8億,四年來毛利率皆能保持在17至18%。
除了在2012年間棉價短時間內急升暴跌的個別事件外,其他年份的業績平穩中略見增長,而且棉價大幅波動在歷史上發生的機會不多,故2012業績差很可能是一次性事件,加上當年的管理層亦迅速作出反應,減少開支,並增強公司經營活動之現金流量,安然度過棉價波動的影響,可見其危機處理不錯。
互太另一樣吸引之處在於一向偏高的股息率,現價計股息率有10%多,比市面上大部份高息股更高,而根據互太表示於下年度派息比率將不少於50%,過去公司的派息政策一向慷慨,相信不會只有50%。
事實上過去3年公司派息比率皆超過100%,當中雖有些是因為分拆子公司上市所派發的特別股息,但即使減去特別股息後,2014派息率為104%,2013為101.56%,2012為88.71%,依然十分之高!再加上2013中期業績起互太不再以特別股息名義派發25仙,而是把特別息併作中期股息派發40仙,意味着這派息比率日後應會維持,假使如外界所料,盈利有機會倒退,相信股息率依然能高達6%。即使在行業面臨困境其間仍然派股息回饋股東,反映財務實力強勁及管理層顧及股東感受,作為股東應該十分安樂!
公司的高派息政策有賴於強勁現金流,最近一年2014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其所得稅前經營溢利有13.1億元,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竟達到15.4億元!證明其收入絕對是真金白銀,而且盈利的質量相當之高。由於現金流強勁,故此公司的現金及銀行存款過去亦達到高水平,而且十分穩定,2013、14年結存逾17億港元,絕對足夠應付短期行業的波動及維持高派息比率。
2014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約為45天,過去四年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亦大致相若,與其報表中披露給予客戶的信貸期30至60天相符,而且於2014年主要應收賬款42%來自最大客戶,亦即UNIQLO,兩間公司關係密切,亦合作多年,相信被拖欠或壞賬機會不大。
公司現時PE大約是13倍,經歷頭半年調整後,最近逆市上升,而11月尾前後宣佈中期業績,其時相信亦會派發不錯的中期息,現在買入作中長線投資及收息,一邊收高息,另一邊等待紡織行業及歐美市場復蘇,做到攻守兼備,現在絕對是一個「啱Timing」的時機。
八十後投機客: 派息,小股東你以為賺好多? 灝昇
1 :
GS(14)@2014-11-09 13:57: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102/18920331
股票市場秘笈甚多,其中一本各門各派都有所聽聞的秘笈叫作「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Bird in the hand theory)。其意為未到手的東西,即使再珍貴,也不及已到手的東西有價值。此理論由Myron Gordon和John Lintner提出,他們相信股息比股價憧憬更穩陣,因此高息股比不肯派息的股票,更受投資者喜愛。百麗(1880)近日的股價表現,正正印證了這個理論。上回提到一隻高息股互太紡織,於2012年面對一次嚴峻的考驗,其後管理層迅速作出反應,以及派發高息以獲股東們支持,讓公司有時間慢慢恢復元氣,然後再圖突破。最近百麗亦有類似舉動。不過,受惠最深的是否小股東們呢?
百麗截至今年8月31日的業績無甚亮點,但由於派發特別股息,成功消除小股東和基金經理們對百麗手持過量現金,但又無甚增長和找不到發展對象的憂慮。
目前百麗計及銀行存款、現金、銀行結構存款和定期存款,總金額高達97.5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總資產值324.1億元的30%。比率和現金皆與過去幾年相若,顯示過去幾年,亦無動用大量現金。由於資金過剩,結果大部份現金只作銀行結構存款及定期存款。據截至今年2月底全年業績顯示,該等銀行結構存款及定期存款所賺取的利率,僅約3%至5.5%,比過去幾年總資產回報率15%左右更低!事實上,公司過去擁有穩定現金流,留着現金亦無助公司發展。於是作為股東,當然希望管理層增加派息,一方面可回饋股東,同時亦為公司排洪。
影響管理自由度
然而派息是一場涉及企業管治的博弈賽局,管理層當然希望做得好,交得出業績令股東們高興,他們可以繼續留任,享受高薪厚職。但是派息其實對管理層自身無甚好處,因為派高息等同大量減少管理層的可控現金,可能會影響日後管理的自由度,更難以作出大型決策以爭取表現,於是當年初時有大行預料百麗有機會增派息,管理層隨即否認。但為何他們到中期業績時突然轉軚?
一來作為百麗管理層,最近幾年又難以找尋新的投資項目,原有業務增長放緩,更面對消費者模式改變等經營困難,管理層要「做好呢份工」,所以選擇派高息來安撫股東,可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二來百麗於5月尾採股份獎勵計劃,公司會於市場購入股份,並授予管理層以表彰及激勵他們,這就使得情況有所轉變。管理層成為股東一分子,增派息動機自然增加。說時遲那時快,公司於中期業績中表示已買入並授予1.15億股份,相當於總股本的1.3%,有此等激勵,管理層又有得益,他們當然務求對股東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既然與管理層「傾掂數」,大股東當然要計算一下自己有否利益,始終派息等同把公司利益與大眾分享,若然對自身無益又何苦白費工夫。百麗大股東和管理層共持有約46%股份,而中期股息共0.505港元(或0.4人民幣),屈指一算公司共需付42.6億港元股息(或33.7億人民幣),而派出街的股息只有23億港元左右,其中19.6億港元又回到大股東和管理層的手中。受到增加派息消息刺激,百麗股價於星期三收市時為9.68元,比公佈業績前收市價8.48元計上升1.2元,大股東和管理層的賬面上已經有46億港元進賬,財息兼收,公司出錢,大股東們得益,令筆者想起中學時的一篇課文「小往大來」中的一句「青蚨在荷包裏發出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來的遠景卻是誘惑人的。」
對小股東而言,派息的確可以在短期內振奮人心,但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盛百椒已預示鞋類業務經營困難,至明年亦難有起色,且百麗即使調高派息比率至60%,到最後有多少股息能流入股東口袋亦取決於公司接下來的盈利,如果業務仍毫無起色的話,將來派息亦相對會減少,作為既無權管理公司資產,又無雄厚財力的小股東們,長遠來說只能期待公司改善盈利能力好讓公司重拾增長。
灝昇
八十後投機客: 身邊要有中聯重科一樣的好朋友 灝昇
1 :
GS(14)@2014-11-09 13:58:0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109/18928291
最近日圓下跌,於是筆者託朋友從日本買水貨回港。本來想先預付給朋友,但他總是豪爽地說:「無問題,遲啲先,有拖無欠。」朋友間有拖無欠當然可以接受,但如果該情況發生在一間公司,一年做幾百億生意,卻大部份銷售皆是賒數給客戶而來,應收賬竟然比營業收入更高,又有無問題呢?
中聯重科(1157)最近幾年業績簡直「鑊鑊新鮮鑊鑊甘」,繼中期業績純利按年倒退69.1%之後,上月底公佈之首三季業績顯示,淨利潤大減73.64%至10億元(人民幣.下同),營業收入同比下跌31.6%至197.66億元。
中聯重科其實自2011年以來,盈利能力一直走下坡,即使營業收入無甚下跌,但淨利潤卻不斷下跌。2013年更好像受地心吸力影響一樣,營業收入下跌20%,淨利潤更大跌52%!
比起驚人的盈利下跌,中聯重科卻有一個更嚴重的致命傷。比較幾家工程機械公司如三一、徐工等公司的過往業績,中聯重科的應收賬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一直較低。但到2013年業績,應收賬佔營業收入比率,由2012年的47%急升至2013年之78%!
截至今年9月底止,應收賬總數達344.23億元。假設2014全年營業收入亦如首三季一樣,比2013年下跌31.6%,全年營業收入便會為263.62億元左右,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率超越100%至130%!等同公司每賣1元產品,就借出1.3元予客戶。面對如此「豪爽」的公司,只能說句「你都咪話唔驚」!
如果身邊有一個好像中聯重科一樣的朋友財大氣粗,視錢財如糞土,你買東西他出錢,你當然非常高興。但如果你作為他的股東,相信只會覺得「錢光光,心慌慌」。先不要說對公司現金流的影響,如此大比例的「街數」,只要應收賬的壞賬比率提高幾個百分點,已經蠶食大部份利潤。其實最新的2014半年報中亦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已經跌至負數,是歷年來首次,認真「問題天天都多」。所以,識朋友要識中聯重科,但要做中聯重科的股東就「諗諗先」!
灝昇
6/11 明報訪問:八十後「交易經理」盧志威:買債收息租樓住更靈活
1 :
GS(14)@2014-11-09 18:48:59http://www.hunghuk.com/2014/11/0 ... %E5%82%B5%E6%94%B6/
[img=IMG-20141106-WA0004,500,343]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467/15110511693_36394e4ec9.jpg[/img]
一個80後告訴你『他』為什麼是有錢人
假如你是一位「八十後」,出來工作後仍與家人同住,事業順利,已儲得數百萬元而即將結婚,會有何打算?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置業,和另一半享受二人世界。從事金融投資的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盧志威,正是上述的「八十後」,他雖早有足夠資金買樓,卻另有打算,計劃將投資組合中約200 萬元撥出來買入高息債,實行用收到的債息租樓住,理由是覺得這樣更靈活,更有利尋找或等待其他投資機會,賺取更高的回報。
提供現金流足以支付租金
盧志威坦言,他十七歲已開始炒股,之後入讀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學位,在學期間認識了知名基金經理黃國英,獲其賞識而幫他兼職做分析工作,及畢業後加入黃國英剛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成為該公司第一位非後勤員工,除了負責分析工作,及後更獲分派一定金額「操盤」。
「其實我算是好彩,畢業正式出來工作是2008 年,已過了雷曼事件,正值全球股市低位,之後邊做邊學,並開始獨立操盤,也令自己的投資日趨成熟。」
置業計值博率現水平唔抵買
他說,將會短期內結婚,自然要搬出來住,雖有能力,但不打算買樓。「對我來說,樓主要作居住用途,租樓也可以,要投資有其他方法和工具,我的計劃是將擁有的投資金額,撥出約200 萬元買高息債或相關工具,提供的現金流便足以租樓住。」
盧志威指出, 現在一些內房債如雅居樂(3383) 的孳息接近11 厘, 他便有興趣吸納,再配合其他一些較短期的高息債以平衡風險,平均派息一定遠高於住宅平均2 厘多的租金回報率,這樣既不用供樓,也足可抵消租樓支出,餘下的資金便可更靈活作投資。
讀書時收入已超申公屋資格
「買樓與否,除了自用,肯定有投資成分,如此便一定要計算值博率,以現時的樓價水平,再升空間肯定有限,並不適合大手落注。」雖然現時一些大學生在讀書已開始申請公屋,盧志威說從沒此意, 「一來申請公屋,便等如將注碼放在升值有限的工具,二來自己在讀書時的兼職收入,一早已高於申請公屋的收入上限,除非打算瞞騙政府,這又何必呢。」
盧志威的個案,或可反映一些年輕人指沒辦法買樓,便沒有出路的說法極有問題。「只要有寬廣視野,處處是投資機會,最重要是肯學習,多看世界,自已最近賺得最多的一筆投資,便是交易歐羅兌捷克克朗的交叉盤,對一般人而言可能從未聽過有這種工具,但多看多發掘,機會多的是。」
事實上,慮志威剛出了一本新書《一個80後告訴你『他』為什麼是有錢人》,書名中的「他」,是指已賺得大筆金錢的富豪,而書中指出,這批富豪可分為八大範疇,當中靠買樓或投資物業發達的只佔其中之一,證明買樓並不是致富的唯一出路。
著書分析有錢人致富未必靠樓
那置富的八大範疇是什麼? 「一是自己做老闆, 即創業者。二是做企業領導人或當CEO。三是慧眼識英雄, 當猛人的『二把手』如巴菲特的拍檔芒格或李嘉誠的『頭馬』霍建寧。四是以名氣換財富,當名人或明星。五是用別人的錢賺錢,比如做基金經理。六是做發明家,用想像力改變一切。七則是最多香港人希望的靠買樓致富,其實是利用槓桿。而最後則是藉長線投資股票,利用複式增值效應。」
買樓發達 其實在利用槓桿
沒有研究,便沒有發言權。盧志威雖然不打算買樓自住或投資,卻也有深入研究物業市場,並在新書特闢一章專論樓市。
書中述及,靠投資物業發達,尤其是要做大富豪,一定曾利用極高的槓桿,而買樓最有趣的地方,便是可以只付首期,然後透過按揭,如樓價急速上升的話,利潤可以極其驚人。
量力而為 以「神童輝」為鑑
不過,運用槓桿是「雙刃劍」,順風順水可以快速置富,但當一旦市况逆轉而樓價大跌,又不能及時出貨,便會變成負資產。盧在書中指出,因香港樓市而令身家大上大落的表表者,當數有「神童輝」稱號的羅兆輝,由一名普通經紀,短時間內因炒賣物業而獲得數以億元,甚至十億元以上的身家,但貪勝不知輸,九七年後樓市大跌因炒過龍不及走避,最終要破產甚至潦倒得客死異鄉,無疑給予大家投資時要量力而為的教訓。
養成儲蓄習慣 吼低入市
盧志威在新書中指出,其實香港現時樓價已偏高,因現時就算月入3萬元,大約每月只可供1.2萬元的樓價,這樣大概可買一層在新界或新市鎮約330萬元的樓。「不過,根據政府數據,每月就業收入有3萬元以上人口,只有58.7萬人,即是說只有8.2%的人口,能負擔獨自在新市鎮置業(不靠父母或另一半的資助)……當買樓成為只有8.2%人可以獨自負擔的事,更別說香港人到底要預備多少錢才能退休?這個社會真的能安定繁榮?」
盧認為,「地產作為一項商品,會遵從自身的周期運行,除非香港的發展可以永遠欣欣向榮,否則總會有回落向下周期。」所以勸喻年輕人不要因買不到樓而灰心,如力有不逮,可以等待,但更重要是有持之以恒的儲蓄習慣,以待樓價回落時也有首期可以上車,不會白白錯過。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劉焌陶
2 :
derek777(35201)@2014-11-11 11:05:42"盧志威指出, 現在一些內房債如雅居樂(3383) 的孳息接近11 厘"
一般高息內房債評級如何?
要到期才可取回本金?
有二手巿場?
二手巿活躍嗎?
銀行可提供按揭? 如可,會能按幾多成? 銀行收取的利息與債息誰高呢?
3 :
盧志威(52737)@2014-11-11 12:04:271. 內房債除部份國企外,一般是High Yield 至 Junk Bond級,所以才有YTM 10%
2. 中途可交易,但買賣差價最高可達3-4%,建議在買入前做好功課,要有坐至到期的心理準備
3. 有二手市場,參與者多數是債券underwriter,基金和個人投資者
4. 不活躍,所以差價才大,適合較長線的投資者
5. 可按揭,多數視乎評級,國債按十倍也可以,利息與一般按股票大致相同,都是由評級、成交量等方法計算出來
4 :
derek777(35201)@2014-11-11 22:34:33灣仔/銅鑼灣 灣景中心大廈 B座 高層
TCH591-31669
售 $ 660 萬 租 $ 20,000
即年租24萬
買則3成首期要2M
若2M買YTM12%債就年收24萬
再扲2M債去按,加碼買YTM12%債,咁咪有樓住又有使用?
【粗口諧音】八十後專雕口語圖章 篆刻撐廣東話
1 :
GS(14)@2016-07-06 08:01:24經常以小唐裝外套示人的Thomas,選擇了用傳統的媒介但破格的方式撐廣東話。
看着眼前的江凱勤(Thomas),27歲年輕人,穿唐裝、玩篆刻,違和感十足。不過睇埋他雕的圖章會更驚訝,篆刻本來好正經,但他刀下的卻是廣東話單字或詞語,「頹」、「柒」、「廢」、「穩陣」,還有借代了粗口的諧音字等。專雕廣東口語字,為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撐廣東話:「熱愛廣東話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土語言,而且演譯可以很複雜又有趣。」
於浸大視覺藝術系畢業後,正職做藝術行政的Thomas,放假就擺市集雕圖章,還在facebook開了個專頁叫「賣藝求榮」,有空就分享作品。篆刻一玩就逾三年,除了擺市集,終於有機會擺過兩次展覽,主題當然也離不開他心愛的廣東話字,目的就是為自己熱愛的文化出點力。Thomas強調「廣東話的文字變化很多」,例如個「正」字,本來解作正確、適宜等,但我們在廣東話中讀成「鄭」音時就會多了很多意思。他說:「廣東話賦予了『正』字很多不同的意思,一個字已包含了很好、很完美等,又可以用作『正一乜乜』,又是形容詞又是副詞。」不過Thomas指,對於將廣東話字統稱為口語字很反感,「其實是不知甚麼人將口語和書面語二元分化,從而將口語妖魔化」。他指有些所謂口語其實很有歷史,「《楚辭》中有一句『既含睇兮又宜笑』,『睇』字在戰國時代已出現,你會說楚辭是口語嗎?」
Thomas苦笑,「我現在預想到,廣東話會像不同地方的中國方言般被邊緣化,由教育開始說你不行」。說到痛處他特別激動,「其實普教中真的幫助不了學中文,反而我覺得用廣東話學中文更精警。」例如「穩陣」這個詞語,他解釋:「穩陣即是你佈個陣,陣勢很穩、很堅固,借喻你做事很穩定」。有畫面、有想像,這大概就是廣東話最正之處吧。記者:陳穎欣攝影:黃子偉
Thomas刀下粗口諧音篆刻很受歡迎,擺市集一定有人要求。
Thomas的作品除了單字,還有一些搞怪詞語、字句,例如「別衰壹格」、「無哩喇廢」等。
Thomas說用廣東話學中文更精妙,例如「穩陣」:「即是你佈個陣,陣勢很穩、很堅固,借喻你做事很穩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5/19681355
八十後投機客:進擊的250日線
1 :
GS(14)@2016-07-17 16:00:10恒指上星期四終於升穿250日線,對上一次跌穿250日線已經係大時代完結,7月大跌之後嘅事,而喺250日線樓下經歷咗足足236個交易日之後,終於有機會再一次上穿250日線!250日線一直被視為牛熊分界線,升穿或跌穿往往代表轉勢,或是正式踏入技術性牛市或熊市。自2000年以來雖然有不少短暫升穿或跌穿250日線的假突破,但那些假突破大多是一個大型趨勢(高於或低於250日線200個交易日或以上的趨勢)之後轉向或延續趨勢的整固時期。由於支持或阻力並不是單單的一個點,而是一個範圍,故此250日線附近的整固,某程度上反映250日線的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或阻力。不包括今次,自2000年至今,恒指總共有三次在突破250日線下完成一個大型趨勢,分別是:
08/02/2001至30/04/2002
共292個交易日,跌穿當日收市價為15909點,比跌穿250日線收市價最多跌過43.8%。當恒指於2002年5月2日升穿250日線後,恒指在250日線樓上企穩了18個交易日,之後恒指最多比升穿250日線當日收市價高出1.65%,不過之後未能延續升勢再度跌穿250日線。
29/05/2002至02/06/2003
共252個交易日,跌穿當日收市價為11430點,比跌穿250日線收市價最多跌過26.4%。當恒指於2003年6月3日升穿250日線後,恒指在250日線樓上企穩了足足232個交易日,之後恒指最多比升穿250日線當日收市價高出44.14%。
23/05/2008至18/05/2009
共241個交易日,跌穿當日收市價為24714點,比跌穿250日線收市價最多跌過55.43%。當恒指於2009年5月19日升穿250日線後,恒指用了6個交易日的時間整固,當中更曾經下穿250日線,但之後於2009年5月27日再度升穿250日線,更迎來了229日的升勢,比升穿250日線當日收市價最多高出28.28%。總括以上數據,可以考慮在250日線附近嘗試建倉,並以250日線下5%作為止蝕,因為從歷史上看來,若然真的觸發技術牛市,即使回調至250日線下,其深度亦不會多於5%,若然成功博中,其回報十分可觀,隨時可達兩成以上,十分值得,不過緊記要嚴守止蝕和做好資金管理。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7/19697805
Next Page